⑴ 请教对关羽的评价
历史上真实的关于,演义中的关羽,还有被人膜拜当作财神的神话了的关羽是三个完全内不同的关羽,所以容会有不同的评价. 大家所普遍接受的是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勇,义,傲. 真实的关羽,因为历史久远和史料不全,很难评价.现在有些人的说法也只是他自己看了些东西后的分析.谁敢断定那就是真的? 如果把<百家讲坛>上对关羽的评价告诉一些老辈人,他们会不接受且郁闷的.
⑵ 关羽一生的评价
首先要搞明白的是,评价关羽有两条线,一个是根据真实的历史,另一个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很多人认为,《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对蜀汉的人物多有夸张,事实上刚好相反,若详读《三国演义》就会觉得罗贯中对蜀国的人物多私褒实贬,以著名的刘安杀妻为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里,刘备兵败,逃亡途中遇到猎户刘安,刘安“闻豫州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刘安是贪图富贵的卑鄙小人,杀妻没有什么可详谈的,但刘备的反应却令人感到不寒而栗,以“仁义”出名的刘备,不但没有任何斥责,见了曹操之后,还“说刘安杀妻为食之事,操乃令孙乾以金百两往赐之”怂恿曹操赏赐金银,从这点看来,刘备心中实际上和曹操的价值观并无不同——自己为最先,仁义不过是招揽人心的粉饰耳,此事历史中并无此记载,罗贯中添油加醋虚构了这一段,这种似褒实贬的描写实际上在三国演义中更有多处,至于是失误还是刻意,现在很难说得清楚了。
从历史上来说,毫无疑问关羽是个不错的军事将领,但是说不上杰出。
1、武勇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关羽传),从这一点来看,武勇应当是可以的。
2、军略
关羽戎马生涯三十年,大多数时间都担任方面军统帅,这至少说明关羽并不是仅有武勇,也有一定的军事统帅力。比如樊城一战,“第一、为了防备吴国进攻,大筑江陵城,将其建成内外套城,形成坚固的两道防线。第二、除积聚粮食军用物资外,大造舟船,操练水军,以便北伐时利用汉水步、骑、水军联合作战,以加强战斗威力。第三、联合魏境反曹势力,作为内应,以便北伐时扩大声势。如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对许昌少府耿纪起兵的援助;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与南阳守将侯音起兵的联合,皆属此类。”(转引自《关羽的一生及其评价》 朱大渭 )但总的说来,并不能说关羽比同时代的优秀将领如、徐晃、张辽、甘宁、夏侯敦等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
3、兄弟情谊
关羽被曹操所擒,所遇倒也可以,但是最终仍然回到刘备身边。当然了,这里由有虚构的成分,一个就是当时关羽并不是为了保护刘备的家眷,另一个就是所谓的过五关斩六将,“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既然曹操发话,再阻拦关羽就是抗命,很显然是不可能的。详尽的原因我下面会分析,但不管怎么说,脱离已经拥有的待遇,冒着被曹操追杀的危险回到刘备身边,没有一点兄弟情是很难说得。
但是话说回来,关羽并不是完人,甚至很难说是个优秀的军事将领,他有作为军事将领很严重的缺陷,就是过分骄傲,这个骄傲并不是简单的情绪骄傲,他是造成关羽犯下一些极为严重的军事错误的原因。
以关羽最后败走麦城为例,三国志记载,最初孙权攻击关羽的契机是“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要求关羽一定要答应婚事当然是不正确的,但是“骂辱其使”实在是太过分了,一来蜀吴联盟是蜀国的既定方略,关羽对吴挑衅是严重的“政治错误”即使不接受,说两句好听的安抚一下总没有什么不好吧?
第二,当时关羽正和曹军作战,把吴军扯入战团会导致腹背受敌,关羽对这些毫不考虑,以逞一时意气,坏了大事。其次,傅士仁和糜芳的反叛,按照三国志所说,是“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这里的几词实际上是很耐人寻味的,关羽轻视其他将领并不令人意外,”《张飞传》,“关羽矜其骄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志骄意逸。”例如建安十九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为平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谁可比类”,诸葛亮作书答称,马超“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关羽)之绝伦逸群也”。关羽阅信后,洋洋自得,将信“以示宾客”。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关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恐关羽不悦,派费诗往关羽处,同时拜关羽为前将军。但关羽听了此事后,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⑶ 历史人物怎样评价关羽
优点:武艺高强,忠肝义胆!
缺点:晚年骄傲轻敌,丢失荆州,败走麦城!
关于关羽的典故:温酒斩华雄,身在曹营心在汉,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⑷ 关羽的真实历史评价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温恢: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诸葛亮: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
廖立: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
蔡东藩:赤胆忠心誓报刘,越江讨贼死方休;东吴不念东风惠,万古江潮咽恨流。
毛泽东: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
(4)历史对关羽的评价如何扩展阅读:
1、关羽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将关羽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的武将形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中,而后虽然与刘备东奔西走,颠沛流离,但仍能斩将杀敌,大显神威。
2、人物生平:追随刘备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流落至幽州涿郡。 期间结识刘备,并与刘备、张飞结成兄弟,感情好到连睡觉也要睡在一起。刘备担任平原相时,任命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随刘备出席活动时,关羽和张飞则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周全。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因曹嵩被杀而迁怒于陶谦,于是发兵攻打徐州。陶谦求救于刘备,刘备和关羽率千余人前往救援。曹操兵退后,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关羽与刘备屯兵于小沛。而后在陶谦等人的再三相让下,刘备领徐州牧。
建安元年(196年),刘备被袁术、吕布夹攻,丢失徐州,关羽便跟随刘备一起投奔曹操。后与曹操许田围猎时,关羽劝刘备杀掉曹操,但刘备此时认为当时的曹操是要匡扶汉室的,觉得杀了他可惜,于是不从。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与曹操共擒吕布于下邳,夺得徐州,关羽与刘备便跟随曹操班师回许昌,曹操任车胄为徐州刺史。 后袁术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刘备趁机袭杀车胄,命关羽守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代行太守职务,刘备则返回小沛(今江苏沛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羽
⑸ 对关羽的评价.急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名将,有关他的事迹见《三国志·蜀志·关羽传》。《三国演义》把关羽说成是忠义贯天的人物,有关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水淹七军,走麦城等等,敷衍成动听的故事。南宋以后及明清皆有封谥,他的个人身份、地位不断地提高。民间习俗称为关公、关老爷;历代政府把他供祀在庙堂之上,岁时祭享,谥为武圣人,与孔丘称文圣相对称。
科举考试时,武举人皆须至武圣庙顶礼膜拜,瞻仰圣容,取法其忠义的精神。道教在神仙的列位之中,称他为关圣帝君。全国各地均立庙祭祀,后世江湖上的秘密会社等也奉他为祖师,供奉他的圣像,在遗容前歃血起盟,说些义结金兰、誓同生死的盟誓。关羽地位的提高,有其社会政治宗教等复杂原因,但主要是称颂他一以贯之的忠义精神,给后人立一个为人臣的榜样。
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学的历史观剔除了加在关羽头上的神圣灵光,拂去了在他身上的封建迷信色彩,还原他本来历史真实面貌。但是传统的东西,仍是拂之不去。小说、戏剧仍在传播着他的一心事主的忠义行为。
事实上,对关羽的称颂是过了头的。他为刘备守下邳时,战败为曹操所擒,张辽力劝他归降曹操。时曹操奉汉献帝于许下(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以其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礼赐甚厚,一心一意欲留他于麾下。当关羽得知刘备战败去投奔袁绍时,仍为曹操出战袁绍军,斩其大将颜良,被表封为汉寿亭侯,这岂不是在客观上处故主刘备于死地。后来,刘备从袁绍处脱身至河南,联络黄巾余部以共同抵抗曹军时,关羽知道刘备在河南,乃“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去寻找义兄。这时,曹操对关羽的出走是:“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所谓过五关、斩六将乃是小说的虚构。曹操知道关羽不留曹营是忠于故主,辞去不追则以成其义,曹操的确有王霸的气度,若以汉室为正统所归,关羽已降而出走,则又是负于曹操了。
关羽一生最大的失败是骄傲自大,未能团结好左右同僚,松懈了对东吴战防的警惕,使荆州重镇失陷于东吴,导致联吴抗曹战略的急直转变,张飞丧命,刘备猇亭大败。蜀国穷于应付对魏、吴的两面作战,蜀国衰亡导源于此。又孙权当初欲与蜀结好,遣使为儿子聘婚关羽的女儿为亲。关羽不许婚也罢,却辱骂其使者,使孙权颜面尽失。两国相交,如此刚愎自用的态度也太骄暴无礼了。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两人皆刘备旧人。关羽轻视他们,未加团结。当关羽围攻襄阳时,要他们运送军资到前方,他们筹措不力,关羽大骂,并说要回军治他们的罪。结果,糜芳、傅士仁两人皆在孙权诱使下,打开了城门投降。江陵后方基地既失,直接导致了关羽败走麦城,身死临沮(今湖北安远西北)。
古人对大臣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进行考评,封以谥号。蜀在后主刘禅时追封关羽为“壮缪侯”。据《谥法解》所说:“武而不遂死于原野曰‘壮’,名与实乖曰‘缪’。”蜀国封关羽谥号曰“壮缪”,实际上含有贬义,这个评价也符合客观实际。可是自宋以后的统治者,以蜀为正统,对关羽一心事主的愚忠大加吹捧,并逐步予以神化。治史者对此当予以纠正,以恢复关羽的本来面目。
⑹ 关羽的历史评价
1.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版跟随刘权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2.历史评价:
吕蒙:“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凌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诸葛亮:“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
廖立:“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
⑺ 三国历史上关羽的评价
他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大志于一身。他集骄傲,狂妄,轻敌,自大于一身. 关羽的另一特点是量小,不能容物。最早是刘备得孔明之后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如果说当时关羽瞧不起刚刚二十出头刚出茅庐的小子还是正常的话,那么后来要于马孟起单挑就太不识大体、自负、不能容物了。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从这里,可以看出关羽完全是一个争勇斗狠的一介武夫,不识大体,诸葛亮的一封信还要遍示宾客孔明深知吾心也——虚荣!诸葛亮的这封信虽然缓解了暂时的矛盾,但是助长了云长的骄、傲之气。建安二十四年,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果然、刘备将黄忠列为无虎上将引起了云长的愤怒大丈夫誓不与老卒为伍不肯受拜。此时关羽针对的并非是黄忠,矛头指向的已经是刘备了。此次幸亏费诗的善言,不然刘备真不知道如何下台阶了。此时云长已经如此难控制,刘禅代位之后又如何驾御世之虎臣?按照中国历史上来看,此时刘备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
⑻ 对关羽的评价
补充: 但首先要搞明白的是,评价关羽有两条线,一个是根据真实的历史,另一个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很多人认为,《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对蜀汉的人物多有夸张,事实上刚好相反,若详读《三国演义》就会觉得罗贯中对蜀国的人物多私褒实贬,以著名的刘安杀妻为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里,刘备兵败,逃亡途中遇到猎户刘安,刘安“闻豫州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刘安是贪图富贵的卑鄙小人,杀妻没有什么可详谈的,但刘备的反应却令人感到不寒而栗,以“仁义”出名的刘备,不但没有任何斥责,见了曹操之后,还“说刘安杀妻为食之事,操乃令孙乾以金百两往赐之”怂恿曹操赏赐金银,从这点看来,刘备心中实际上和曹操的价值观并无不同——自己为最先,仁义不过是招揽人心的粉饰耳,此事历史中并无此记载,罗贯中添油加醋虚构了这一段,这种似褒实贬的描写实际上在三国演义中更有多处,至于是失误还是刻意,现在很难说得清楚 补充: 了。 从历史上来说,毫无疑问关羽是个不错的军事将领,但是说不上杰出。 1、武勇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关羽传),从这一点来看,武勇应当是可以的。 2、军略 关羽戎马生涯三十年,大多数时间都担任方面军统帅,这至少说明关羽并不是仅有武勇,也有一定的军事统帅力。比如樊城一战,“第一、为了防备吴国进攻,大筑江陵城,将其建成内外套城,形成坚固的两道防线。第二、除积聚粮食军用物资外,大造舟船,操练水军,以便北伐时利用汉水步、骑、水军联合作战,以加强战斗威力。第三、联合魏境反曹势力,作为内应,以便北伐时扩大声势。如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对许昌少府耿纪起兵的援助;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与南阳守将侯音起兵的联合,皆属此类。”(转引自《关羽的一生及其评价》 朱大渭 )但总的说来,并不能说关羽比同时代的优秀将领如、徐晃、张辽、甘宁、夏侯敦等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 3、兄弟情谊 关羽被曹操所擒,所遇倒也可以,但是最终仍然回到刘备身边。当然了,这里由有虚构的成分,一个就是当时关羽并不是为了保护刘备的家眷,另一个就是所谓的过五关斩六将,“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既然曹操发话,再阻拦关羽就是抗命,很显然是不可能的。详尽的原因我下面会分析,但不管怎么说,脱离已经拥有的待遇,冒着被曹操追杀的危险回到刘备身边,没有一点兄弟情是很难说得。 但是话说回来,关羽并不是完人,甚至很难说是个优秀的军事将领,他有作为军事将领很严重的缺陷,就是过分骄傲,这个骄傲并不是简单的情绪骄傲,他是造成关羽犯下一些极为严重的军事错误的原因。 以关羽最后败走麦城为例,三国志记载,最初孙权攻击关羽的契机是“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要求关羽一定要答 补充: 要求关羽一定要答应婚事当然是不正确的,但是“骂辱其使”实在是太过分了,一来蜀吴联盟是蜀国的既定方略,关羽对吴挑衅是严重的“政治错误”即使不接受,说两句好听的安抚一下总没有什么不好吧? 第二,当时关羽正和曹军作战,把吴军扯入战团会导致腹背受敌,关羽对这些毫不考虑,以逞一时意气,坏了大事。其次,傅士仁和糜芳的反叛,按照三国志所说,是“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这里的几词实际上是很耐人寻味的,关羽轻视其他将领并不令人意外,”《张飞传》,“关羽矜其骄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志骄意逸。”例如建安十九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为平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谁可比类”,诸葛亮作书答称,马超“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关羽)之绝伦逸群也”。关羽阅信后,洋洋自得,将信“以示宾客”。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关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恐关羽不悦,派费诗往关羽处,同时拜关羽为前将军。但关羽听了此事后,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⑼ 关于关羽的评价
评价总汇
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曹操:“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
温恢:“关羽骁锐。”
吕蒙:“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诸葛亮书与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
郭嘉、程昱称关羽、张飞:“万人敌”
刘晔称关羽、张飞:“勇冠三军”
周瑜称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并认为如果像他这样的人能率领其中的一个攻战,就可定大事。[12]
傅干称关羽、张飞:“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关云长、张益德:“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
关羽和张飞在当时在后世都成为勇猛善战的代名词:
《晋书》刘遐传:“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
《魏书》崔延伯传:“崔公,古之关张也。”
清代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卷七关张之勇的部份,详细整理了古人以关羽、或关张用作皆为勇将代名词的资料,并且认为“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前会长朱大渭[13]:“关羽并非只有一般名将英勇战斗的作风,以及武艺超群的素质,而且具有指挥大型战役的能力……荆州的失守,主要责任不在关羽,而是蜀国战略方针失误造成的。关羽虽有一定责任,但其忠于职守,以身殉职,应无所非议。”“关羽从小受儒家思想薰陶,因而在处身立事道德规范上,同刘备、诸葛亮可算同道中人。刘备甚有知人之明,他之所以特别看重关羽,深知其德才兼备,后来将留守荆州以及北伐的重任交给他,其原因也在于此。”
历史学家、《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关羽刚傲而缺乏处事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比曹操早死一个月。可是千百年之后关公仍被中国人奉为战神,民间崇拜的不是他的指挥若定,而是他的道德力量。关羽‘义重如山’,至今秘密结社的团体仍有些奉之为师祖。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关羽确实有令人崇敬之处,那就是特重情义。……民间崇拜关羽虽然有道理,但有些信仰和习俗也很奇怪。比方说剃头匠奉关羽为祖师爷,就匪夷所思。关羽并没有当过剃头匠呀!再说东汉时也不剃头。想来想去,也就是他们手上都有一把刀。不过关老爷手上的刀是杀头的,不是剃头的。清代有一剃头铺门前挂一对联云:‘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倒很像关羽的口气。……还把关羽奉为财神,什么民营企业啊,个体户啊,供个关羽当财神,难道他们的钱是靠打架抢来的吗?你说关羽一个武将封个战神不就行了吗?怎么还当起财神了呢?依我看啊,关羽,迟早要被民间推崇为爱神。因为他对爱情的追求是很执著的。据《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注引《蜀记》和《华阳国志》,关羽曾经爱上了一个女人,一再向曹操表示要娶其为妻。这话说多了以后,曹操便‘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一看,果然国色天香,结果‘因自留之’,害得关羽很是郁闷(羽心不自安)。此事如果属实,曹操就太不厚道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尹韵公评价:关羽是一个心机较深、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左右逢源的人,无论在敌友哪一方皆可受到厚待,可能这是他在黑白两道都吃香的缘故了。……正史中的关羽并非如人们所崇拜的那个关公高大完美。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根据心理和社会需要不断改造而成的一个来自于现实而又大大超现实的一个偶像。
禚梦庵《三国人物论集》: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曹操与孙权都已亲自出马……为了战一关羽,魏吴两国几乎动员了倾国人马,上下费尽心机,则关羽之勇猛善战可知了。这次战役,关羽虽败犹荣,但蜀汉克复中原的希望,也随关羽俱逝了。……本来万人之敌的猛将,很少不刚而自矜的,只要用之得当,刚猛正是优点。这种刚烈人物,古今中外,代不乏人。即以吾国而论,如楚之项王,汉之关羽,宋之岳飞,近人吴子玉,都是这一类型。这类人物,也同高人义士一样,为历史增加不少光彩。但他们成功最快,失败也最速,只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供人凭吊而已!
关羽
⑽ 历史名人对关羽的历史评价有哪些
忠肝义胆 兄弟情深 刮骨疗伤十分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