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教学如何与计算机的融合

历史教学如何与计算机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1-03-04 06:57:38

① 怎样把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更好结合

教育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特点,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也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拟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初步的认识。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一般是指运用电子器材和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如幻灯机、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电影放映机等,通过这些电子设备呈现教材内容,把声、形、色与文字材料结合起来,形成所谓电化教学。从20世纪后期起,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又形成了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于教学领域。计算机和网络这种现代信息技术,和以往的电化教学不同,大大拓展了教育和教学的资源,对学校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大,学习者将能把这个世界范围的网络用作全面的参考物指南(词典、网络全书、数字博物馆)、电子顾问、传播工具(电子邮件、有共同兴趣的人的闲谈会),以及获得资源的工具(地址和网址联结)。互联网为青少年探索各种兴趣,了解周围精彩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1](p.104)当今的社会是学习化社会,也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读、写、算的学习方式已经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新式教学的平台,信息技术也“从技术上升为文化”[2] ,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
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其信息存储量超过任何其他的信息承载方式。如,一张光盘的容量,就可以装载学校所有课程的教材。
具有检索方便的特点,在快速搜索信息上大大胜于其他方式。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文献检索,速度快,效率高。
具有合成性的特点,可以把各种教学媒体相互连接,整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教学。各种电子设备的综合使用,能够大大发挥其整体的优效性。
具有虚拟情境的特点,可以模拟出需要的情景以便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大大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
具有智能化的特点,直接适应学生的具体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加强教与学的双向活动,通过人机互动,随时调整教学的进程。
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人机对话的功能加强了教师、学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互动。
具有网络化的特点,打破了地域界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教与学提供了广阔的场所,使得教学工作可以充分和广泛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具有个性化的特点,适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具有延伸性的特点,可以选择任何时间进行学习,还能够把课堂的学习扩展到课外的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功能,对于历史教学是非常有用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些都是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教学媒体。有学者把传统的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基本功能列表进行了比较[3](p.179) ,而现代媒体的新近发展,就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其基本功能则更为全面。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历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内容、教材呈现的方式,也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甚至影响到教学的检测与评估。
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也就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一个重点。如,在教育部制订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4](p.35)在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5](p.33) 。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也是这样,如在英国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就专门提到信息传播技术的运用,要求提供给学生机会使之发展运用信息传播技术的能力,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活动和完成作业,如对资料进行选择、综合和判断,提高作业的质量,通过电子媒体交换和共享资料,检查、修改和评价作业等[6](p.36)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注重的问题,也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问题。
下面,主要谈谈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
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教学,实际上包含了三层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类型,这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 Instruction)和超媒体教学(Hypermedia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

②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教育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特点,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也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拟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初步的认识。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一般是指运用电子器材和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如幻灯机、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电影放映机等,通过这些电子设备呈现教材内容,把声、形、色与文字材料结合起来,形成所谓电化教学。从20世纪后期起,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又形成了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于教学领域。计算机和网络这种现代信息技术,和以往的电化教学不同,大大拓展了教育和教学的资源,对学校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大,学习者将能把这个世界范围的网络用作全面的参考物指南(词典、网络全书、数字博物馆)、电子顾问、传播工具(电子邮件、有共同兴趣的人的闲谈会),以及获得资源的工具(地址和网址联结)。互联网为青少年探索各种兴趣,了解周围精彩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1](p.104)当今的社会是学习化社会,也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读、写、算的学习方式已经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新式教学的平台,信息技术也“从技术上升为文化”[2] ,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
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其信息存储量超过任何其他的信息承载方式。如,一张光盘的容量,就可以装载学校所有课程的教材。
具有检索方便的特点,在快速搜索信息上大大胜于其他方式。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文献检索,速度快,效率高。
具有合成性的特点,可以把各种教学媒体相互连接,整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教学。各种电子设备的综合使用,能够大大发挥其整体的优效性。
具有虚拟情境的特点,可以模拟出需要的情景以便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大大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
具有智能化的特点,直接适应学生的具体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加强教与学的双向活动,通过人机互动,随时调整教学的进程。
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人机对话的功能加强了教师、学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互动。
具有网络化的特点,打破了地域界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教与学提供了广阔的场所,使得教学工作可以充分和广泛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具有个性化的特点,适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具有延伸性的特点,可以选择任何时间进行学习,还能够把课堂的学习扩展到课外的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功能,对于历史教学是非常有用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些都是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教学媒体。有学者把传统的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基本功能列表进行了比较[3](p.179) ,而现代媒体的新近发展,就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其基本功能则更为全面。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历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内容、教材呈现的方式,也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甚至影响到教学的检测与评估。
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也就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一个重点。如,在教育部制订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4](p.35)在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5](p.33) 。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也是这样,如在英国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就专门提到信息传播技术的运用,要求提供给学生机会使之发展运用信息传播技术的能力,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活动和完成作业,如对资料进行选择、综合和判断,提高作业的质量,通过电子媒体交换和共享资料,检查、修改和评价作业等[6](p.36)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注重的问题,也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问题。
下面,主要谈谈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
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教学,实际上包含了三层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类型,这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 Instruction)和超媒体教学(Hypermedia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运用计算机设备呈现教材内容,以及进行展示资料、模拟情境、提出问题、评定答案等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种媒体设备展开教学,把影像、动画、声音、图形、文字等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以传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超媒体教学则不仅包括多种形式的信息,而且与学习活动连结起来,提供浏览检索工具,提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并可以使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创建自己的学习系统,以及进行相互交流。这三种类型实际是反映出计算机等电子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发展过程,即由单机演示发展到各种设备的联机操作,进而发展到运用电子技术创建编辑环境,形成所谓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Intellectual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ICAI),使学习者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将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三者互动的教学方式,其基础设备是计算机,其关键是计算机课件的编制。在编制历史课件时,要确定教学课题及其重点内容,选择各种教学资料和素材,编辑课件脚本,设计界面图形、连接方式、流程控制等,还要在制作完成后进行预演操作以便验证、加以修改和补充,并熟悉课件演示的方法和过程。
历史的多媒体课件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例如史料提供、图片展示、图示说明、影像播映、情境模拟、动画显示、要点归类、练习巩固等。这些类型往往是经过有机的整合,形成教学的实用材料,在课堂上即时使用;或把教学课件改编成学习课件,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课下自学。当前也有一些计算机公司制作和发行历史教学的软件,如备课系统、教学课件等,在使用时要注意进行再编制,以适应教学实际的具体情况。
(二)网络教学
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对教学改革的一大促动。现在的教学改革,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由单纯传授、机械记忆型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引导、实际探索的教学方式,提倡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 [7]。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形成了基于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信息的收集、掌握和运用,而网络技术正是提供了这样的资源平台。更为重要的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已深入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已成为当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网络教学的研究和实验,虽然刚刚起步,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一些中学历史教师也在进行着网络教学的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可以有很多方式的。例如:
1.网上参观。向学生提供有关的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名胜古迹的网站或网页,引导学生进行网上浏览,近距离观察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了解真实的历史原貌。利用网络技术缩短时空距离,借助网络进行“现场”参观和考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直接观察历史的事物,掌握更多的历史信息。
2.网上阅读。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利用互联网的功能,找到相关的资料,进行在线阅读。也可以在课堂上即时检索到相关的阅读材料,投放在大屏幕上,对材料进行解读和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
3.网上搜索。结合教学内容和重点,选定关键词,利用网络技术强大的搜索功能,进行和历史教学有关的内容搜索。网上搜索要有具体的目的,但无论是进行资料查寻、汇集,还是进行资料加工处理,都是把网络的搜索作为工具,是为开展进一步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不是存取大量的信息,而是为了理解信息而对其熟练地进行组织和处理。在历史课堂中能够存取和检索信息是较低水平的能力(即使在处理网络搜索的能力上也是如此)。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历史理解,使他们在存取信息后有够进行分析和整理” [8](p.103) 。
4.网上讨论。这是把网络的交流功能引入学习讨论的方式。利用有关网站的聊天室,或是校园网的论坛,组织学生围绕有关的学习主题,以发贴和跟贴的方式开展网上讨论。这种方式有一个好处,在这种虚拟的网络论坛的平台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使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加入到讨论中,甚至容许学生以化名登录,在讨论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5.网上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展示教学的内容,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学习和研究的成果,现场在线介绍和交流他们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情况。
6.网上答疑。教师利用网络的论坛和电子信箱,对学生进行答疑,尤其是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发电子邮件,汇报自己学习的情况。这样就使电子邮件具有了教学互动和教学反馈的功效,成为师生联系的又一通道。
7.网上课堂,即“空中课堂”,利用网络实现课堂教学。这种方式是将教师的课堂讲授进行录像,然后通过网络传播,或是在网上同步进行。网上课堂既可用于远距离教学,实现异地、异校的课堂教学,也可以在校内进行,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教学资源,如各种选修课的教学。
以上所举的这些网上教学的方式,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也可以在课外学习中运用;既可以用于集体学习,也可以用于个人学习。
另外,教师的备课、上课、教研、进修等活动,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进行的。例如,历史的教师开展网上备课,可以使不同学校的教师,甚至是不同地区的教师,在网上进行集体商议,互相切磋,交流材料,合成教案。现在有不少省市的历史教研机构已经建立了教学网站,汇集各种历史课件,提供给教师进行备课,这样就利用网络技术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由过去的“人自为战”,转变为“大兵团作战”,大大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效益。
二、历史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在教学设备和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是最关键的。从目前的情况看,几乎没有教师反对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但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却是参差不齐。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教师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进行文字处理,但能够进行数据、图形处理,利用和编辑网络教学资源的还只是少部分[9]。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操作设备和演示课件时手忙脚乱,遇到技术障碍时束手无策,讲述与演示不协调甚至脱节等。这些都说明,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问题上,我们应该采取学习、学习、再学习和实践、实践、再实践的态度。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上,应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断跟上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信息技术不再是仅供选择的和非必要的,你必须发展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你要尽可能熟练地、广泛地运用新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10] 。
如前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对课程、教材、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都会产生相当的影响,尤其是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来了很大冲击。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和进修,加强实践和总结。这里,谈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目的。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服务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亦是如此。我们不是单纯地为使用新技术才使用,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进行全盘的考虑,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方法和手段。对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或网络教学,首先是要明确如何围绕教学的整体目标,怎样为整体目标的实现服务。特别是要考虑到运用信息传播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功效,对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会起到什么作用。国外的学者认为:“历史教育应在帮助学生有理解地掌握信息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信息传播技术的性质对这一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充分重视信息传播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潜力,就要对之有清晰的思考和有效的传播。清晰的思考之一,就是认识到历史教育不只是填满学生的硬盘空间,而是要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能力的和理解力强的信息处理者。[11](p.111)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应更有利于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
2.合理设计。无论是单一课件的编制,还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设计,都要做好事先的准备,把设计工作做得科学而合理。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要能够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简明清晰,而不是繁琐,如文字编排不宜过长、过密和字体过小,图像不要模糊不清,录像不宜冗长拖沓等。每一设计都应该考虑到实际操作时所用的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有效的信息。
3.重点突出。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应该围绕教学的重点问题,使之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中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特别是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上,如果过于偏离教学重点,很容易造成学生新的学习负担。所以,无论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图像和音像的编辑和播放,还是上网进行教学活动,都应该是紧扣学习主题和研究课题,围绕重点内容和重点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效。
4.综合使用。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某种电教手段(如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播放影视),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只不过是从教师的“满堂灌”变为“电灌”。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
5.调动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能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教学实际也反映出现在的学生在运用计算机等技术上是学得快、用得活的,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老师。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6.教师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不能由于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而削弱,更不能被取代。其实,技术越是先进,手段越是新颖,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就越是重要。因为教师不仅要驾驭教材,还要驾驭这些技术和手段,并且能够控制技术和手段的实际操作,以及引导学生在新技术条件下或新的学习条件和情境中进行学习。从教学理论方面讲,在教学关系上,学生、教材、教具、教师等这些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所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要加强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
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这方面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③ 浅谈怎样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1、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在日常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的自然。在这里,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
国内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离“有效融合”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误区之一:观念认识不够,教师忽略了教学的主体分析,即学习者才是教学过程的直接受体,这就是在现有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进行教学时常发生的,对人的重视不够,不能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来设计教学、选择教学媒体。最终书本知识被原汁原味地演绎成所谓的多媒体课件。
误区之二:教学实践中没有有效融合“技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就必定存在技术异化的问题,处理不好将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受自身教育观、技术观及实践能力的限制,对信息技术使用方法不当,滥用、误用现象随处可见。
2、“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保证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中的技术要服从、服务于人的发展这一宗旨,是技术的教育价值之所在。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改革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实现课堂教育信息化的必经途径与奋斗目标。
①.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这过程中人人参与,人人起作用,人人充当重要角色,互相学习,优势互补。是组员智慧的碰撞,掀起了师生的头脑风暴。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或者博客、论坛等把一个大课堂转化成几个小课堂,从一个教师发展为能者为师,人人参与教学,个个投入学习,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特征。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开展小组分工,完成教学任务,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受条件限制,实验不能开全开足,很多实验学生不能一一动手操作。例如在学习青蛙的内部器官时,教师提供虚拟青蛙实验,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应用信息技术虚拟青蛙实验,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比真实实验更简便规范,观察全面。对学生动手操作指导及时准确。帮助学生熟悉各种结构的名称、结构和位置。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接受水平,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有利于个性化学习。
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教师或师生共同设定一个问题情境,提出一个研究主题,或确立一个活动任务,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由地查阅资料、交流心得和认识,增强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与创新。探究式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为前提,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步骤为:创设情境,诱导探究;提供资源,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深入探究;创作实践,升华探究。

④ 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历史教学中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专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属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⑤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融合的相关论文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用飞跃一点都不夸张,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教学的形式在不断的更新,在课堂上,学生不再只局限与课本,学生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电脑,更直观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长城的宏伟,兵马俑的壮观„„学生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在我们英语教学中,同样也可以把课文内容以flash或ppt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看、听、读相结合去学习。可以说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这传统教学,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但如何把信息技术与我们所教学科充分融合,这并不简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一、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我们这些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教师们,要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适应当下的教育大环境,要时刻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对于新生事物不应排斥或抱有胆怯的想法,要虚心认真去学习,去尝试,真正的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更好的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我们所教学科的课堂学习中。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知道,我们从开设英语课以来,教材更换过很多次,每一次的更换都会面临着教学资源的淘汰与更新,以前备课时在网上查找资源,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好的资源是收费的,而不收费的却是老版的资源,让我们很尴尬,而当时的通信也不是很发达,我们这些英语教师很少能够在一起共同分享一些
好的教学资源。其实我们需要一个公共的平台,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资源,一起分享到这个平台中,在当下我们英语教学资源匮乏的时代,这是很有必要的。 三、放眼未来,勇于创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能局限于PPT的使用,应把眼光放长远,ppt的使用放在10年前算是新鲜事物了,但在现在这应该是已经过时的,我们当下的课堂,要与这个时代的科技紧密结合,“手机APP”、“微信公共号”、这些都可以运用与我们的教学中,我所知道的一款应用,(避免做广告的嫌疑我就不提名字了),我一直在使用,这款应用里包含了很多版本的英语教材,把单词与游戏结合方便学生们记忆,根据所学单元内容为学生们制作试卷,老师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来进行操作,同样学生也可以用过电脑或者手机来完成练习,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款应用里的所以资源一律免费,也不存在绑定扣除家长话费等情况,这样也可以让家长与教师之间减少误会。当然类似于这样的APP或应用软件还有很多,所以我们教师要把目光放长远,多多接受新兴事物,只要是对英语课堂教学有帮助的都不妨尝试一下,说不定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学校设备的配备
课堂教学设备硬件的配备,本来我打算把这一条放在第一位首先提出来的,但是考虑到这我们不是教师能够左右的,想想算了还是放到最后吧。记得十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以“教育的新鲜血液”之名来到了现在的学校,当时学校里唯一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只有一台录音
机,用来播放英语卡带,当时可以说是空有一身技术无用武之地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这几年里不断的配备新的电子产品应用于教学,“电脑”,“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等等。我们学校应该算是幸运的,因为现在还有很多学校并没有这些先进的设备,所以说要想更好的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设备的配备也是很重要的。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不管我是使用哪一种方式去改变教学,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校的实际条件,选出适合自己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应用于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易盲目的效仿,还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下不断地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⑥ 如何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对于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经常要面对的最实际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经常要和同行一起讨论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的课程中,信息技术给其他课程带来什么?回答是肯定的,思路的拓宽,知识面的拓宽,教学方法的改变等等。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教师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

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措施,是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

我是这样认为的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前身是计算机教学,从计算机到信息技术的改变我觉得是一个突破和飞跃。从单机到联机到网络的贯通必然对改变了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变化和发展,即从“计算机文化论”到“计算机工具论”,再到现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正是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认识的不断提高。对于我们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

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

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6.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三、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

课程整合应该分几步走。

第一步,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而学习,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比如: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的学习就可以以完成一份班级小报的形式进行教学。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学习就可以以完成通讯录的形式进行教学等等,因为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知识要比课本中的知识丰富和精彩的多,学生们喜欢贴近生活,其效果可以说事半功倍。

第二步,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

目前,在中小学信息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好学生以为上信息课是在耽搁他们的学习时间,差点的学生以为信息课是休息课,是玩的课。所以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谈自主性学习。针对这一现象我在高中信息课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比如现在的学生要求更宽更广的知识面,但从课本上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语文方面从作者的生平,写作历史的背景,文章的意境等多能用多媒体的形式去表现其效果不言而喻。数学方面通过直观的线、面、图形的运动会加深学生对几何的理解,拓宽他们对解题的思路,枯燥的数学就活了起来。其他的课程就不用再说了……

我就以我上的一节信息课为例,浅淡一下我在整合方面的一些体会。

我讲的这节课是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信息。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对Internet有了感性的认识,能对相关信息快速搜索,并能制作简单网页的基础上学习的。考虑到大部分同学都会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到了如何将找到的信息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中,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将网络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从这一方面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完成任务相结合。

针对学生平时的各科进度,有目的的选择一些趣味性强、与各学科知识相关的内容,设置几个任务,由学生自主学习,最终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扩充自己的资源库。具体做法是如下。

1.设置任务:利用所学知识,搜索相关信息,扩充到自己的资源库中。语文:关于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物理:关于声纳的定位;化学:金属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历史:对陈独秀的评价;地理:对黄河污染的研究。

2.完成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两名水平较高的同学,每个成员选择一科,合理的运用所学知识,在网络上检索信息,下载下来,最后由小组成员们一起将信息汇总,扩充到资源库中,每小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相互讨论,相互研究,使学生积极协作,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3.各组互相交换成果,互相点评。

4.老师总结点评:同学们都做得很好,找到的内容很新颖、丰富,极大的扩充了大家的

知识容量,丰富了学习网站的内容,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同学还有大量的内容没有添加到自己的网站,同学们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再找一些更多的相关内容,扩充到自己的资源库中。

在组织的这节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驱使他们自主的去学习。象这样让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在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第三步,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

研究型课程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性课题,如环境保护、旅游类问题等。课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的活动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社会综合课题学习为主,初中以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高中以综合性学科的学习为主。

研究型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从研究型课程的特点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从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

这一步的教学就更加的开放与灵活更会激发学生求知表现的欲望,我觉得现在的学生缺的就是这一点,可以说能改变整个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学生和教师梦寐以求的境界。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⑦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融合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每年中考题型的不断创新,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授课的拓展面也越来越广泛,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教师们抛弃,大部分的教师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更新着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平时的教学探究,在不断的摸索和交流之中,大家发现了一个共同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中不断地把信息技术融入进去,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能力,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一、让信息技术展现一个不同时代的历史,让历史画面走进我们的历史课堂
因为所任学科的特殊性,需要把学生带入不同历史时代去看历史现象,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就体现在这里,如果教师一味地去用语言介绍历史及其时代的特点,那样课堂就显得索然无味,平铺直叙,学生会觉得课堂缺乏一定的活力,进而产生厌倦的情绪,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这样课堂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但当我把信息技术引进了课堂,当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把历史过程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件通过多媒体的作用展示出来后,学生会主动地融入历史事件,他们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背景和那个时代给历史进程所带来的巨大作用。不久前,我讲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时候,由于教材所展示的内容比较少,所以我就特意制作了一个本课的教学课件,把电影《甲午风云》的片段融入课件,当把影片打开后,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影片之中了,他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影片,当影片把历史重现的时候,把课本中简单的历史过程充实了,丰富了。当影片播放完后,我和学生一起结合课本中的内容,一起来学习本课,学生们比从前的课堂中活跃了很多,而且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积极地配合老师,并且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学生们也能分析得十分透彻,省去了教师费力的讲解。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历史教学课例,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游刃有余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当然,鲜活地教学模式,也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会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的让教与学融为一体,而且,在不断的互助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在不断地积累,他们的眼界不断拓宽,内心得到很好的充实,让历史课堂在一种和谐快乐中不断得到升华。
二、正确对待网络信息技术,让优势充分涌流
网络新新技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它博大与精深,它把知识无限的拓展。但这样广阔的领域需要我们仔细去甄别,不是所有的网络资源都可以帮助我们,虽然网络资源在我们的教学中源源不断的注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但作为优秀教育工作者来说,就应该懂得如何去识别它,多媒体教学给了我们展示自己的平台,给了我们尽情发挥的舞台。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不是我们的课堂从头到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东西是过犹不及的,如果一味使用多媒体教学,反而使我们变得十分懒散,而且造成许多知识不能传授给学生,造成课堂活跃了,知识少了,学到的东西变少了,所以,关于网络信息技术还需要我们正确对待,我们应该利用它们的优势,把更多的东西展示出来,而不是只单纯地依赖它们,课堂效果反而会不好。
网络给我们带来五花八门的东西,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的教学需要丰富多彩,需要生动而吸引人,网络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东西,但更需要我们作为教师去帮助学生分清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有用的,学生的思想中充满了新鲜与奇特,清晰地认识网络信息技术的利大于弊,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去帮助他们从网络技术中融入更多新鲜的因素,让课堂变得多彩。
教育是成才之路,是我们祖国发展的未来,提高教育水平才能培养更多的人才,21世纪作重要的就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就在教育的创新,当然教育的创新有很多种方式,有很多的路要走,但把信息技术融入我们的课堂,融入我们的教学,其实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创新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我们的教育事业也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吕晓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育信息化,2004(08).
2.何成刚.历史课程改革的人文取向分析――历史课程改革解读之一.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Z1).

⑧ 历史教学中如何做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

历史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 长、学生的重视。在一些学校,课专程安排中所属开设的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平时一遇到主课课程紧张,历史课被随意地停课、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更让历史老师无 奈的是:在不少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的。为使历史教学走出困境,应密切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并非死记硬背一 些无用的知识,而是通过历史更好地认知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多视角、多层面、多形式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⑨ 如何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历史学课程的结合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契机
1.根据历史知识的过去性进行整合。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过去性特点。由于时间的差异,学生对历史学习容易产生一种厌倦心理,而历史事件又不能人为地再现,因此,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情景的再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就是经验替代。由于信息技术可以无限地延伸人的各种感知能力,无限地拓宽时间、空间领域,因而,在现代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2.根据历史知识的具体性进行整合。历史过程通过具体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表现出来,而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又包含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条件等要素。因此,历史知识并不是单纯、机械枯燥的文字表述,也绝不是仅仅靠教师的侃侃而谈所能表达清楚的。信息技术的图、声、色等直观表现手段和表现艺术的完美结合,情景交融,使学生看得深广透彻,听得清楚明了。
3.根据历史知识的多样性进行整合。历史的发展,从时间上看,它贯穿上下古今;从空间上看,它纵横世界各地;从内容上看,它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和风俗民情等,涉及到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的复合体。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在瞬间表现那些运用一般教学手段所难以表现的许多历史事物和现象,呈现相对多的知识量。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方法
1.创设图文并茂的情境。历史知识并不是单纯、机械、枯燥的文字表述,生动真实的历史场景靠语言是很难再现的。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可以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历史知识的呈现声形并茂、情景交融,充分展示历史知识的个别属性,让学生用感官全方位接触历史事物,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跨越时空,品味历史。
2.提供多种通道的信息。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知识,而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意识。这种能力的形成,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个目的的可能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的信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空间。
3.模拟历史人物或事件。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模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游戏,如,三国志、大唐英雄传、成吉思汗等。这些游戏中有很多游戏都忠实于历史史实,通过让玩家扮演一个历史人物,亲历历史事件,很受众多游戏玩家的青睐。我们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何尝不能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三、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思考
1.教师要担当课程整合的主导者。现代信息技术能不能完美地融合到历史课程中,问题不仅在于教师能不能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地使用计算机,更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历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历史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历史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
2.学生要成为课程整合的主体者。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课堂是属于学生的;现代教育将利用信息技术列为必要的手段,这也成为当下衡量一节课是否有效的两个要素。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参与、自动探究与交互资源的过程,不仅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而且能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加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教学要坚持课程整合的有机性。信息技术是作为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引入中学历史课程的。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侧重于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处理信息的工具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关系,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为技术而技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而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资源、手段和环境。

阅读全文

与历史教学如何与计算机的融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