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系统的读中国历史
补充: 作者: 樊树志 副标题: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isbn: 7101050506 书名: 国史十六讲 页数: 28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定价: 32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6-4 《国史十六讲》:极好的中国历史入门书籍 中学时历史学得比较好,标志就是考试常得100分。当然,那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只要在考前把各种运动的年代和意义背得滚瓜烂熟,考起试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后来选择了理科,进入大学,毕业后专心于软件技术,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远离了人文学科,不再仔细体会鲁迅的文章中省略号的六重含义,也不再深入分析李自成起义的历史背景。后来随着走上管理岗位,开始对历史等人文学科产生兴趣,从清朝入手断断续续地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如《正说清朝十二帝》、《雍正皇帝》等,并对《汉武大帝》等历史剧情有独钟,但一直缺乏对中国历史的完整认识,直到读完这本《国史十六讲》。 《国史十六讲》是作者在系列讲座的基础上成稿,采用专题的形式,以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变迁为主线,概略性地介绍了从中国人的起源到清朝的闭关自守的过程,其中对每个朝代的政治体制变迁、文化发展、社会特点等方面的提纲携领的介绍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延续性,从而避免过多地陷入到细枝末节当中。历史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书中所说,泱泱大汉得益于秦的奠基,盛唐气象离不开隋的创制。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除了引用《史记》等经典历史著作外,还较有针对性地引用了《世界文明史》、《亚洲史》、《中国人口史》、《中国制度史》多本中外历史学家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显示出作者作为一个历史教授的严谨和博学。 ...补充: 作者: 樊树志 副标题: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isbn: 7101050506 书名: 国史十六讲 页数: 28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定价: 32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6-4 《国史十六讲》:极好的中国历史入门书籍 中学时历史学得比较好,标志就是考试常得100分。当然,那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只要在考前把各种运动的年代和意义背得滚瓜烂熟,考起试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后来选择了理科,进入大学,毕业后专心于软件技术,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远离了人文学科,不再仔细体会鲁迅的文章中省略号的六重含义,也不再深入分析李自成起义的历史背景。后来随着走上管理岗位,开始对历史等人文学科产生兴趣,从清朝入手断断续续地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如《正说清朝十二帝》、《雍正皇帝》等,并对《汉武大帝》等历史剧情有独钟,但一直缺乏对中国历史的完整认识,直到读完这本《国史十六讲》。 《国史十六讲》是作者在系列讲座的基础上成稿,采用专题的形式,以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变迁为主线,概略性地介绍了从中国人的起源到清朝的闭关自守的过程,其中对每个朝代的政治体制变迁、文化发展、社会特点等方面的提纲携领的介绍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延续性,从而避免过多地陷入到细枝末节当中。历史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书中所说,泱泱大汉得益于秦的奠基,盛唐气象离不开隋的创制。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除了引用《史记》等经典历史著作外,还较有针对性地引用了《世界文明史》、《亚洲史》、《中国人口史》、《中国制度史》多本中外历史学家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显示出作者作为一个历史教授的严谨和博学。 如果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并希望所有了解,《国史十六讲》无疑是一本极好的入门书籍。 读罢全书,笔记如下: 1. 文化的发展依赖于特定的历史背景 中国古典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其代表是儒家和道家学说,都产生于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儒家侧重强调稳定社会,个人的行为应该合乎群体的规范,应该“克己复礼”,因而为后代的统治者所采用;道家侧重强调内心的和谐,追求消极无为,顺其自然。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力图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社会的矛盾。 同样,唐朝的古典诗歌非常繁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唐高宗李渊喜欢诗歌,因而在刚刚形成的科举制度中加试诗赋,为擅长写诗者提供入仕的正途,至盛唐时以诗赋取士更见推重。 2. 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宋朝 在大部分人的知识体系中,提到宋朝时总想起偏安杭州的昏庸皇帝赵构和屈死的“精忠报国”英雄岳飞。但在作者笔下,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官政治取代了军人政治,一扫贵族阶层对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平民通过科举制度进入统治阶层,其比例超过官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为历代之最。宋皇帝赵恒在此背景下写下了“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诞生于宋代,并由此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印刷术在知识传播方面,火药在战争上,指南针在航海上,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利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这些变化促进了15世纪、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在宋代,儒家思想深入影响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学术上,朱熹在程颢和程颐的基础上完成了儒学的二次复兴。同时,在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下,社会上出现了诸多孝义之家---后人称之为义门,影响最大的当推浙江浦江县的“义门郑氏”,依靠一部以朱熹家礼为宗旨的家训---《郑氏规范》,不仅维系了大家族内部几代人的和谐共处,而且维系着大家族和乡邻之间的和谐相处,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 3. 中央之国的盛衰 曾有人言,中国人不懂得利用老祖宗的遗产,只知道把指南正的技术用来制造罗盘,把火药技术用来制造鞭炮。这种说法是不完全客观的,火药早被用于制造火枪火炮,指南针也已用于航海,这里的关键原因是长期以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中央之国”,甚至是世界的中心,皇帝和大臣们都没有征服世界的愿望。在明朝,中国的丝绸、棉布、瓷器被运往世界各地,与此同时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流向了中国。在这种背景下,郑和比西方人早一个世纪开始大航海的尝试,先后七次下西洋,主要目的是要“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显示天朝大国的富庶与强盛,而没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建立殖民地的雄心和野心。也正是因为中国的富庶,使得西方列强一直垂诞于中国,并在后来大举入侵由于闭关导致军力落后的清王朝。 4. 其它有趣的知识 中国历史的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封建”一词来源于周朝的封帮建国。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七十一家诸侯(其中五十三家与周天子同性姬),用同性诸侯构筑起一道屏障,来捍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这与今天的封建主义、封建社会已经大不相同。 坐凳子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汉人胡化的结果。中原汉人原本席地而坐,并无坐椅子、凳子的习惯。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在胡人汉化的同时,汉人在生产、生活中也潜移默化地吸收了胡人的部分习俗,典型的例子就是“胡床”。胡人发明的高足座椅,被汉人称为“胡床”。胡床自北向南逐渐流行,促使高足家具的兴起,终于改变了汉人席地而坐的习惯。 忠孝不分家,臣不事君,则子不孝父。唐朝的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史思明先后背叛唐朝称帝,但后来因为争抢皇帝宝座,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所杀。唐朝末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凭借军事实力废除名义上的唐哀宗,该国号为梁,因而成了五代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梁太祖,但不久被自己的儿子朱友珪所杀。收起
⑵ 想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应读哪本书
最好的中国历史入门书,我认为是吕思勉先生撰的《中国通史》,博广且适合史学入门,再专业点看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对中国历史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⑶ 想读中国历史,可是不知道从那里开始,读什么书籍,希望好心人士能够给于答案,万分感谢
如果是想了解中国的历史,那么我可以推荐先读史记,然后二十四史,春秋。如果想学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四书五经可以看,然后韩非子、易经、道德经、唐宋八大家文集等不错。
⑷ 读中国历史应该从哪里开始
应从近现代人的通史著作开始。一是近现代历史研究运用了西方科版学方法,系统性强权,逻辑性完整。二是现代汉语没有阅读障碍。(推荐陈致平《中华通史》,体例上有传统史书痕迹)
二十五史的体例都是纪传体,偏重史料呈现,缺乏一贯脉络,如果不是出于专业需要,除《史记》外没必要通读。可作为“资料库”看待。
先对基本历史进程有所了解,再尝试看近代名家的史论著作,推荐民国时期名家的著作(譬如钱穆《历代政治得失》)。到此应该可以确定自己的感兴趣的方向(通史、断代史、历史学、制度史、历史地理、考据、史论……),自主组织阅读。
另外,初期推荐读一二本通俗世界史(文明史),横向比较以便理解中国历史特点;中期推荐读部分历史“研究方法”的著作。前期不建议读1949年后成书的大陆出版的历史著作。
⑸ 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我应该读哪一本书
《上下五千年》不错,读这个就可以了。。《史记》和《资治通鉴》这两本更好,但是比较深奥,不推荐。
⑹ 中国古代历史应该从哪里看起
高中历史老师回答您: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史:是指从远古(大约500万年回前)一直到公答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但是您如果不是专业人士,要看中国古代史,我建议从夏商朝开始着眼,从传统意义上的奴隶社会开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⑺ 想读一些历史,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读
说实在话抄。初步接触的话还是上下五千年这书,通俗易懂,还是按照时间顺序的。
之后的话,看一些大概的,简要的历史论述。
不过现在历史方面书籍大多在瞎说,戏说,要么引经据典。
这里推荐一下:
我在大学时期读的,印象深刻,导师推荐的,
黄仁宇,华人,国民党军人,随军记者,随军去过缅甸。后去台湾、美国,在美国军校培训过,后研读中国历史,对明朝特别关注。剑桥史中关于中国明朝的编写,他也受邀去英国参与。
代表作: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等七、八本书吧。
你还是看中国大历史吧。不厚,一指厚而已,但是写了历史上的很多时期和事件。
⑻ 怎样读中国历史
王学泰:我读过他的《中国人史纲》,还有这个《通鉴纪事本末》等著作。首先是文笔,柏杨不单纯是把文言文翻成了白话文,而是把一个枯燥的,我们现代人很难读懂的文学作品翻译成非常流畅的白话文,每一篇都像是短篇小说似的,读起来非常有兴趣。
刘苏里: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使这么大劲用于中国历史,我想直接原因跟他九年的牢狱之灾有直接的关系,就是说,每一个人对历史的感受,很难想象仅仅是通过读这种文字就能够获得那么切身的感受。我个人其实也是这样一个了解历史、读历史、喜欢历史,包括对柏杨东西的喜欢,是这么一个过程。我们生命本身的展开跟历史当中某一段感受能契合,你是门外看戏也好,还是感同身受,这种感受会油然而生。
柏杨先生用力于历史是与他想挖掘中国文化的问题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今天读历史,做历史写作,还有多少人能够像柏杨先生当年那样对历史发奋。这个作品当中所蕴含着柏杨先生几近生死的体验和对中国文化几近生死的体验。我们喜欢历史,读历史,从历史当中想得到什么东西,柏杨先生是能够给我们启发的。
《丑陋的中国人》和《纪事本末》之间的关系,恰好在两点上可以有对应的参考。一方面就是说,《纪事本末》展开了丑陋中国人更加细致的那一面,整个《纪事本末》当中我读到的故事,差不多全是尔虞我诈的故事,勾心斗角的故事,互相杀戮的故事,强占地盘,合纵连横,这一拨取代另一拨,这种丑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是这样,西方历史上大体也是如此。
还有一个启发就是说,我们祖先的历史尽管是血淋淋的,但是你可以看到历史发展脉络,发展到今天,人这个物种在进步,包括中国人也在进步,以至今天,我们可以在传媒上面讨论自由问题,民主问题,自由宪政问题等等。
我想柏杨先生是不是有这样的意图,让我们从血腥的历史当中看到,我们人类,我们中国人曾经就是那样一个德行,同时又不能灰心,我们经过一千几百年,因为柏杨先生这本书写到一千年,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性使我们从征伐恶斗当中走过来,建立一种比较清明的制度,这就是我读这两本书的一些感受。
雷颐:我记得最开始知道柏杨还是20多年前他的《丑陋中国人》,那么火,好几个出版社都出了,完了之后社会反响很大,也引起了很大的政治性的压力,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很难想象。
前两年有一个出版商让我推荐几本书,我说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很好,但是出了好久了,不一定畅销,他们就让我写了序,结果没想到就畅销了。柏杨的书实际上是想挖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负面的东西,叫劣根性也好,酱缸文化也好, 80年代我们对传统文化反对是很激烈的,甚至比他还激烈,但是为什么没有他那么大的效果,是因为没有他的历史积淀厚。
柏杨先生读历史是在监狱里用生命读出来的,有过生死的考验,这个地方读出来的历史和纯学者读出来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觉得某种程度上他对历史的体验体悟和看法更加深刻,要超过学者,学者写出来往往是一堆的术语,而他是浓缩了生命的体验。
柏杨先生的书不是学术著作,但是并不是说学术著作才有深刻的见解,有很多小说,甚至对历史的见解透彻超过学术著作,柏杨先生作品就属于这一类,用自己生命体验写的历史著作。
⑼ 想了解中国历史,读哪些历史书比较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现在的中国。而在此期间,更是发生过许多许多的重大事件,被流传至今,为中国的历史平添了一份色彩!
对于想要学习中国历史的读者来说,下面这几本书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1、《上下五千年》
从黄帝至今,众多历史事例,人物都有详细记载。对于里边的文章,对于读者来说也是更多的回忆和深思。严格按照时间线的顺序来记载,对于历史初学者是个不错的选择。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直学习,而不是止步于课本,更多的历史读物正在等待大家去了解!
⑽ 我想了解中国历史,不知道从哪开始
从周代开始是最好的,因为就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而言,周是个内承前启后的阶段,也就容是所谓的先秦时代,它上承商(夏朝目前资料太少,更多的是以传说而非史实记录而存在,记录不但难找,而且凌乱且不系统,目前受国际承认的中国最早朝代依然是商朝),下接中国封建社会的起始朝代秦朝。
这一时期,不但是中国古典文明的形成时期,更是一个重大的转型时期,决定后世中国文明的一切元素的源头基本上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可以说,了解了周代之后,你去了解其后与先前的历史,都能有个基本点,中国文明的最大特点就是连续性,我打个比方,中国人亲戚多,这个亲戚关系,或者说宗族理念就是起源于周代,所以,了解了周代,可为你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其他阶段的文明特征提供一个极好的资源库,让你构架起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