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摘 要:新中国十七年之所以形成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热,是时代召唤的结果,也是文艺为政治服务的产物;是解放区文学传统延续的结果,也是“中心作家”对生活体验的反映。
关键词:新中国十七年文坛 革命历史小说创作热 成因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十七年,战争点燃的精神圣火被高高擎起,以反映战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成为新中国文学创作的主要话题,并形成了一股热潮。单就长篇小说而论,十七年中,国内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达三百部左右,而描写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当时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长篇小说《红日》《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战斗的青春》等作品,均属于革命历史题材范畴,都出版于一九五四至一九六一年间,正是这些作品的集体诞生,从而使新中国文学出现了第一次创作高潮。
五六十年代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热的形成,并非是偶然出现的现象,它是特定文学观念与时代力量整合的结果,也是文学自身规律与文坛现象相互影响的结果。
一、时代的要求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隆隆的炮声中,新中国结束了百年屈辱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在举国欢腾的日子里,在胜利的喜悦中,人们自然地产生一种翻身感、解放感和自豪感,发自内心地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感谢人民军队。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成为普遍心态的可贵色调,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被奉为时代的理想精神和伦理道德典范。在这种时代情绪影响下,作家这一独特的群体被深深感染,为了表现伟大的时代、壮丽的生活,解放初文坛上产生了一次颂歌浪潮,新华颂、英雄颂、劳动颂成为颂歌的基本主题。早在一九四九年七月六日第一次文代会上,周恩来同志就深刻论述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部队,“表现这个伟大的时代的伟大的人民军队”;深入农村,学习农民,表现他们的斗争业绩;深入工厂,向工人阶级学习。然而由于新中国刚刚建立,百业待兴,伟大的中国革命斗争历史首先进入了作家视野,过去的艰苦岁月和前辈的卓越功勋被深深缅怀。在和平环境中,作家“有可能将自己在刚过去的动荡年代所获得的生活积累和历史感受转化为叙事和艺术的情思,而刚刚获得和平幸福感的广大读者也自然会对为换取今日生活的那些浴血奋战的历史场景产生强烈的了解欲望” ①。一些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和在战争岁月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则成了这次颂歌浪潮的主体,他们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情感,决心写出歌颂英雄、歌颂时代,具有史诗意义的革命颂歌。正如《保卫延安》的作者杜鹏程所说,他要写出一部“对得起死者和生者的艺术作品”。因此在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出现了《红旗谱》《红日》《红岩》《青春之歌》《山地回忆》《百合花》《黎明的河边》《党费》等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革命历史小说,当时批评家曾指出,对这些斗争,“在反动统治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域,几乎是不可能被反映到文学作品中间来的,现在我们却要去补足文学史上这段空白,使我们人民能够历史地去认识革命过程和当代现实的联系,从那些可歌可泣的斗争的感召中获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信心和热情” ②。正因为要表现“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要让子孙后代都知道当年先辈们是如何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成果的,是怎样对待工作和生活、个人和集体的,要为新社会提供思想道德规范准则,对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梁斌在谈到《红旗谱》创作时说:“今天在文学作品里写起来,主要是写广大工农群众在阶级斗争中的英勇,这样便于后一代学习。”③为了选择对社会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使作品充溢着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情感,时代的需要选择了革命历史题材,而作家的政治热情同样选择了这一创作题材。因此革命历史小说创作,也就自然形成了热潮。
B.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得意义与功能
革命历史小说作家们,通过再现历史场景,即类似于对革命历史过程的纪实性记录,以肯定革命的正确性。这种小说大多是二元对立模式。其历史观就是把社会历史演进看做是好与坏、善与恶、光明与黑暗、革命与反动等这一系列截然对立的力量之间的较量。大写革命者、斗争者的英雄主义、道德情感等以推崇传统道德,使之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有较大篇幅书写反面人物的侵略行为和野蛮表现,以肯定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革命历史小说注重文学的工具性,服务性,强制其承担起“文学艺术为政治服务”的重任。
革命历史小说中着重刻画反面人物的各种恶行,或将其作为一个抽象的符号,缺乏人性感性的动物的创作模式.
附:“革命历史小说”的写作高潮出现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之交。对于“革命历史小说”,洪子诚曾作出过这样的界定:“在50至70年代,说到现代中国的‘历史’,指的大致是‘革命历史’;而‘革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鉴于这种情形,80年代有的研究者提出了‘革命历史小说’的概念,指出这一‘文学史’命名所指称的作品,是‘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它主要讲述‘革命’的起源的故事,讲述革命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如何最终走向胜利。”说到底,“革命历史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呈示表现革命历史的时候凸显出了一种相当突出的意识形态色彩。这样,一个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便是历史事实与意识形态的冲突问题。在那样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二者冲突的结果却又必然是以对历史事实的更改或重写而迁就适应意识形态的要求。
C. 革命历史小说的风格特点
“革命历史小说”的写作高潮出现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之交。对于“革命历史小说”,洪子诚曾作出过这样的界定:“在50至70年代,说到现代中国的‘历史’,指的大致是‘革命历史’;而‘革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鉴于这种情形,80年代有的研究者提出了‘革命历史小说’的概念,指出这一‘文学史’命名所指称的作品,是‘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它主要讲述‘革命’的起源的故事,讲述革命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如何最终走向胜利。”说到底,“革命历史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呈示表现革命历史的时候凸显出了一种相当突出的意识形态色彩。这样,一个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便是历史事实与意识形态的冲突问题。在那样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二者冲突的结果却又必然是以对历史事实的更改或重写而迁就适应意识形态的要求。
革命历史小说作家们,通过再现历史场景,即类似于对革命历史过程的纪实性记录,以肯定革命的正确性。这种小说大多是二元对立模式。其历史观就是把社会历史演进看做是好与坏、善与恶、光明与黑暗、革命与反动等这一系列截然对立的力量之间的较量。大写革命者、斗争者的英雄主义、道德情感等以推崇传统道德,使之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有较大篇幅书写反面人物的侵略行为和野蛮表现,以肯定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革命历史小说注重文学的工具性,服务性,强制其承担起“文学艺术为政治服务”的重任。
革命历史小说中着重刻画反面人物的各种恶行,或将其作为一个抽象的符号,缺乏人性感性的动物的创作模式.
D.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历史小说”的历史地位如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批评家曾指出:“现在我们需要去补足文学史上这段空白回,使我们人民答能够历史地去认识革命过程和当前现实的联系,从那些可歌可泣的斗争的感召中获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信心和热情”。“革命历史小说”通过对历史“本质”真实的叙述,给处于社会转折期中的民众,提供生活准则和思想依据。
E. 我国革命历史小说作家中通过个人抒情的方式写作的作家有哪些代表
孙犁、茹志鹃、刘真等的作品通过个人抒情的方式,对革命历史进行描述。他们以情感饱满的笔触,以生动的题材,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作品。
F. 怎样评价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中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及其现实意义
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也是一种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的浓缩,小说里边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内义也是作者顺容应读者的心理描写出来的。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人物正是被一种理想支配和主宰着完成了中国革命,其间的英雄主义激励了很多人为了理想而英勇奋斗。其现实意义就是教育现在的人不要忘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功绩,要有自己的理想,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努力。
G. 推荐一本关于革命题材的小说 要作者,主人公,主要内容
革命题材的小说革命题材的小说这种小说大多是二元对立模式。其历史观就是把社会历史演进看做是好与坏、善与恶、光明与黑暗、革命与反动等这一系列对立的力量之间的较量。大写革命者、斗争者的英雄主义、道德情感等以推崇传统道德,使之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有较大篇幅书写反面人物的侵略行为和野蛮表现,以肯定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革命历史小说注重文学的工具性,服务性,强制其承担起“文学艺术为政治服务”的重任。《红岩》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奇,它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在取得胜利的历史关头,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斗争。书中众多英雄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如磐石的理想与信念,以及他们在这最后的历史瞬间由光明和黑暗的殊死搏斗所激发出来的精神光焰,曾经震撼了许许多多青年读者的心。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今天,《红岩》无疑是一部极好的教科书。 《铁骨》是作家天子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卑微的生命来到战火纷飞的民国,一次次的挫折与伤痛导致他一次次的迷茫与觉悟,面对民不聊生的动荡世界,面对强权、国耻、、热血……这个只为了好好活下去而苦心钻营的麻木看客,不知不觉被卷入一次次的历史大事件中,糊里糊涂走上了从军之路。无可选择的万里征程,打造了一个内心执着坚定、外表厚颜无耻的另类军人,在历史的夹缝中沉沉浮浮数度生死最终却能顽强活下来,成为一个绝无仅有令人爱恨交加的铁骨英雄……杨沫的《青春之歌》说了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描写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小说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林海雪原……………………………………………曲 波
李家庄的变迁………………………………………赵树理
铁道游击队…………………………………………知 侠
苦菜花………………………………………………冯德英
敌后武工队…………………………………………冯 志
红 岩 ……………………………………………… 罗广斌 杨益言
迎春花………………………………………………冯德英
吕梁英雄传…………………………………………马烽 西戎
战斗的青春…………………………………………雪 克
红旗谱………………………………………………梁 斌
青春之歌……………………………………………杨 沫
暴风骤雨……………………………………………周立波
上海的早晨…………………………………………周而复
策反在子夜…………………………………………曹策前
战争启示录…………………………………………柳 溪
火凤凰………………………………………………巍 巍
草地龙虎……………………………………………陈 宇
革命烈士诗抄………………………………………萧 三
三里湾………………………………………………赵树理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 玲
三家巷………………………………………………欧阳山
夜幕下的哈尔滨……………………………………陈 与
风云初记……………………………………………孙 犁
烈火金钢……………………………………………刘 流
红 日…………………………………………………吴 强
地球的红飘带………………………………………魏 巍
保卫延安……………………………………………杜鹏程
高玉宝………………………………………………高玉宝
平原枪声………………………………………… …李晓明 韩安庆苦 斗………………………………………………欧阳山
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
山水狂飙……………………………………………伍近先
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
H.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历史小说呈现出怎样的样貌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作家生活经验和思想认识的差别,也由于所专采用的表现方式的不同,属革命历史小说的形态也有所不同。一些作家侧重于追求对于历史的“史诗性”把握。另一些作家,则加入一些“传奇”因素,而接近现代“通俗小说”的模式。而个别作家则把现实处境下的情绪,作为对往事回忆的触发点。这些略有不同的处理,使革命历史小说比起同期的其他小说创作来,呈现了略有变化的、多样的状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