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课该如何阅读

历史课该如何阅读

发布时间:2021-03-03 06:02:01

⑴ 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第一节课:教师讲故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一.自我介绍: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对于各位同学来说,我是你们的新老师.按照惯例,我首先应该作一个自我介绍.(尽量风趣.幽默.)
虽然对于高中生来说,教学时间很宝贵,但是今天我不准备上新课,而是想与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好吗?(调动一下课堂气氛:生答:好!师:来点掌声鼓励鼓励老师.学生热烈的掌声.活跃了气氛.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
二.讲故事第一个故事:快乐是一种能力快乐是一种能力:
那是一家跨国公司策划总监的招聘,应聘者云集,考核也异常严格.层层筛选后,最后只剩下三个佼者,最后一次考核前,三个应聘者被分别封闭在一间被监控的房间内,房间内各种生活用品、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没有电话,不能上网,三人的手机也都被收走。考核的方法没有告知三个人具体要做什么,只是说,让几个人耐心等待考题的送达。最初的一天,三个人都在略显兴奋中度过,看看书报,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只是在做饭的时候,因为都不太擅长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手忙脚乱中三个人还都快乐地把饭吃到了嘴里。第二天,情况开始出现了不同。因为迟迟等不到考题,有人变得浮躁起来,有人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把书翻来翻去,甚至连吃饭也草草地应对了事.有人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眉头紧锁,一脸凝重,夜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只有一个人,还跟随着电视情节快乐地笑着,津津有味地看书吃饭,踏踏实实地睡觉……5天后,考核方终于将三个人请出了房间时,那两个焦躁的应聘者已经形容枯槁,只有那个始终快乐着的应聘者还依然神采奕奕.就在三个应聘者凝神静气等待主考官最后出题时,主考官说出了考核最终结果,那个能够坚持快乐着生活的人悲应聘了.主考官对三个同样诧异的应聘者解释道:”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一颗快乐的心灵,可以个更把握地走进成功!”
师小结:快乐是一种能力.带着智慧出发的时候,也带上快乐,有了快乐,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俗话说得好: “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愉快时会信心百倍;心情沮丧时信心也会低落。成功似乎也更垂青快乐的人,失败却常常纠缠失意的人。但快乐与失意往往取绝于人对事情的积极心态。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洗衣店的老板,一个嫁给了雨伞店的老板。老太太关心女儿家的生意所以天天发愁:雨天担心洗衣店里洗的衣服晒不干,晴天又担心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一位邻居的一番话让她再不发愁,转忧为喜。邻居说:“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气!下雨天,您有一个女儿会财源广进;大晴天,您有一个女儿会生意兴隆。对您老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啊!”
同一件事,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心情也会不同。下边这个实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有位心理学家在一个中学里做了一个实验,她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有的同学说:“我最喜欢打电子游戏了,可好玩、可过瘾了!”这时研究者就说:“看得出你真的喜欢,你在说到这件事的时候,你的表情显得非常兴奋、神采飞扬、眼睛都放着光”。接着问:“你最不喜欢的是什么呢?”有的学生就说:“我最不喜欢学习历史了,枯燥无味,无聊极了,我也很讨厌我们的历史老师!”这时研究者又说:“你看在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你是另一副表情,满脸的沮丧,还皱着眉头,眼睛黯淡无神”!研究者接着说:“那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尝试,你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这时学生在想:老师给我们开玩笑吧,我怎么能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呢?研究者说:“大家试一试,坚持一段时间,你们就会发现惊人的变化。”并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来上历史课,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说自己的满脸的肌肉都僵硬了,感觉自己皮笑肉不笑。可是慢慢地,学生说自己特别讨厌的历史课原来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历史老师有时也挺幽默的,学生觉得历史课不再是令人望而生厌的了!师小结:情绪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良好的情绪能促进学习的进行,而不良的、消极的情绪则会极大地障碍学习。所以个人的情绪状态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因此,面对高中繁重的学业,希望你们积极快乐的面对!
只有你能欣赏我:
第二个故事: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次,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8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学生讨论该故事后,师小结:成功在于坚持!第三个故事: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他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干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学生讨论:小孩聪明吗?为什么?师小结:重要的还在钓技。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第四个故事:石头做汤 如果我告诉你,石头能做出汤来,你可能会惊讶地瞪大眼睛?怎么可能呢?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次战争过后,有三个士兵从前线回来。他们来到一个村庄,想留下来,却发现村民们都在哀叹战争使他们缺衣少食,难以度日。三个士兵商量了一会,其中一个士兵说:“我们有一个生存的诀窍,想让大家共同分享,那就是用石头做汤。村民们感到非常好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了一堆火,架起了一只大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了三块光溜溜的石头,一个士兵说:“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另一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一点盐呢。”于是,村民们一个个都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实在是什么都拿不出来的村民就主动去拾柴禾,或者负责挑水,或者负责熬汤。在大家的努力下汤终于熬好了,在准备坐下来喝汤的时候,有人还推来一桶酒。村民们欢聚在一起,喝着美味的汤,忘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学生讨论。师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与他人分享,只是我们可能像故事中的村民一样担心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能够拿出来,奉献给他人。“石头做汤”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积极参与合作,就可以取长促短。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东西,在众人的奉献与分享下,也会发挥出让我们为之惊奇的作用。人类社会也正是通过人与人的合作,才完成了一项项奇迹。四个故事,老师要送你们四句话:(新学期寄语:板书)相信自己,快乐面对养成习惯,重在坚持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互帮互组,双赢策略

⑵ 我对如何上好历史课,做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上课要抛开教案,对于所讲的内容要了然于胸,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一个老师,连自己所讲内容都不熟悉,讲两句还要看一下教案,或干脆照本宣读,讲了半天,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又如何让学生掌握呢?而且只顾埋头读教案或课本,哪里还顾得上学生的反应?至于和学生的交流、师生间的互动等等,就更谈不上了。前苏联学者斯卡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实践证明,即使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讲课时能否抛开教案,教学效果会大不一样。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上课抛开教案呢?这就需要老师对所教内容必须熟记与于心、融会贯通,需要精心备课和长年累月的不懈积累。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神采飞扬、口若悬河、妙趣横生的时候,不要凭空羡慕,要知道这位老师在背后不知为此下了多少功夫,付出了多少心血。精心备课,就要深入钻研教材和教辅资料。我认为每本教材,至少应准备多套教辅资料,博采众长。在写教案时,不宜将上课所讲的每句话都写出来,因为一是容易造成教学语言书面化,比较死板,另外,这样做备课时间也不够用,即使够用,也太辛苦。而且实践证明,把所有时间都忙在写教案上,没有时间在脑子里回顾整理,上课仍然难以脱离教案,教学效果仍不理想。我的想法是,备课认真仔细,但教案本上可以简写,具体详细的内容则记在心里。而且课备完了,我总要自己再回忆一遍,有时甚至掐一下时间,进而做出适当的调整。 其次,在备课时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背课本和教参,完全照书上的去讲。这样做,尽管讲授的知识准确无误,但是你讲的内容和课本上的一字不差,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而且会使老师给学生留下呆板的印象,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做课本﹑教参的传声筒,而应在对课本﹑教参的内容准确把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处理,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它表述出来,并开动脑筋,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等等,这样就把“死”的变成了“活”的,使讲授的内容完全变成自己的东西,在运用时得心应手。另外,对高中生而言,仅教给他们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教给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所谓“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样就把历史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成为一把开启心智之门的钥匙。 要把课本、教参上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还要注意对自己语言的锤炼,要力求语言口语化,简洁、准确、生动、幽默,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要做到这点很难,不仅备课时要下功夫,而且平时就要注重对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个平时说话就有声有色、风趣幽默的人当然比一个不善言辞、语言贫乏呆板的人更容易当好一名教师。 第三,教学内容是否生动有趣,也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因为即使一个很好的说书人,也不可能把情节平淡的故事讲好。而历史教科书由于受篇幅所限,文字简单概括,不足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应选择一些典型生动的材料进行补充,使整个历史教学血肉丰满,使描述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使叙述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如临其境。这就需要我们历史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看书、读报、上网、看电视,总之要利用一切机会,多多收集历史资料,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只要遇到与我历史教学相关的、有益的内容,我们都应该积极的收集起来,日久天长,我历史教学相关的资料越来越丰富,在教学中,因为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学进度又不能拉下,所以老师补充进的材料不能太多,不能喧宾夺主,一定要精挑细选,选取最能解释说明课本内容的、最生动有趣的典型材料,语言务必精炼,力求用最少的话表达更多的内容。 最后,老师上课时应当说标准的普通话,不宜带口头禅,而且语言应抑扬顿挫,把握住节奏,高低快慢、轻重疾徐富于变化,要讲出美感。板书书写力求工整美观,要善于从评书、戏剧、电影、朗诵、音乐、书画等其它艺术形式中汲取养料,为我所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设施的不断改善,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且信息量大,课堂效率高。我们应当积极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使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但我认为也不能过分依赖电化教学,它毕竟只是我们教学的手段、工具,而整个教学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学生的交流、答疑解惑等等,大量的工作还需要我们老师来完成,老师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主体。 总之,要上好历史课,做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可以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很高的素质,甚至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当我们满足了、自以为是的时候,就是我们止步不前、徘徊不进的时候,所以对历史教学完美境界的追求可以说永无止境。

⑶ 怎样才能学好历史课

有人讲,历史就是现实。也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现在还在继续发生,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我们现在的改革,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现在世界各国的争端和战争,回顾历史,和中国的战国时代、三国时代、欧洲和西亚的帝国时代,多么相似,历史上的悲欢离合的悲剧、喜剧,我们的现实不也在一幕幕重复上演吗。

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那你就会学出乐趣了,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入的体会,对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怎样学好历史

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⑷ 如何上好历史课

如何上好历史课
这跟老师的讲课水平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如果老师讲课毫无生气版、照权本宣科、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相信听课的学生也不会有太大兴趣。当然,老师只是外在因素,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自身做起。“既然无法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吧”。上好历史课,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自己对于历史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是自己自发的对历史感兴趣,那一切就水到渠成了。但是如果自身对历史没有兴趣,只是为了试卷上的高分,有些技巧性的东西或是经验可以借鉴一下:
1、课前预习
依照老师讲课的进度提前一至两个课时提前预习
2、按时作业
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按时按量独立完成
3、课后复习
有计划地对自己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对自己模糊或遗忘的知识重点考察
4、考前查遗
这是临时抱佛脚的办法,当然也是最有效的,为了高分,你懂的!

⑸ 怎样上好历史课

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两种,一是兴趣动机,二是责任动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十一二岁的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了。如此看来,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兴趣动机占首要位置。所以历史课上得是否生动有趣是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使历史课上得更生动有趣呢?作为七年级的历史教师,我觉得在教学中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一、教案中体现趣味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也一样,无论多么有经验的教师,要上好课,课前都要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想历史课上得生动有趣,在编写教案时,一是要大量阅读有关资料,筛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讲“明朝文化”时提到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和最大的一部丛书,为加深学生印象,在备课时,可搜集“解缙巧答皇帝问”的故事和“纪晓岚巧讽和砷”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非常有趣,学生听起来很感兴趣,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本来很难记、也很枯燥的东西。二是要用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手法,即编顺口溜、游戏活动等表现所讲内容。例如:在讲“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课文内容多,不好记忆,我就和学生一起编了顺口溜:“杯酒释兵权,解决节度使。文臣做知州,理财转运使。中央设禁军,强干而弱枝。”类似的,如讲到“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我也和同学一起编了顺口溜:“废丞相,权力归六部。置厂卫,镇压与监视。用八股,束缚读书人。废行省,地方设三司。”这样课文重点内容通过编顺口溜很轻松的记住了。三是要精心设计板书。课文内容重点、关键一目了然,过目成诵。彩色粉笔标明重点引人注目,强化记忆。所有这些,都要在备课时认真准备、设计好,上课时才能做到挥洒自如,顺手拈来。二、教法中贯穿趣味孔子说过:“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教法必须改革创新,灵活有乐趣。1、讲故事、师生议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讲“东汉边疆各族”这一节课时,可先讲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又如讲“三国鼎立”这一课,可让学生来讲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因同学们对三国的故事听得比较多,有的同学甚至还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所以讲得有声有色,滔滔不绝,而后,教师用谈话法讲述本课。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三国鼎立局面最终是怎样结束的,为什么会结束的”。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学生对本课了解得非常深刻,记忆得非常牢固。2、用编儿歌、顺口溜、做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 “杯酒释兵权”这一内容时,老师先解释“杯酒释兵权”中“释”就是解除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看课文、回答:这是哪位大臣给宋太祖赵匡胤提出的建议?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几位同学走出座位,指定其中一位扮演宋太祖,其他几位扮演石守信等朝中大将,把课文中小字部分的内容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游戏,此时,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就把本课的“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这个重点内容抓住了,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通过师生编顺口溜的方法把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编为:“杯酒释兵权,解决节度使。文臣做知州,……(前面提到,略)”那么整节课学生学得既有兴趣,又学得轻松愉快。三、学法中充满趣味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认为教师指导学生的学法是非常重要的,教书的目的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在讲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好历史的方法。例如:教会学生如何编顺口溜;教会学生如何将枯燥的历史时间、历史人名、历史事件变成生动有趣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将繁杂的内容精简成简要的内容来记忆;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历史问题等等。这样,学生学起历史来,就再也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一种内心的需要,上历史课成为了一种享受。以上三方面,趣味教案是前提,趣味教法是手段,趣味学法是目的。总之,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乐教乐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⑹ 初三的历史课该怎么上

新课改怎样上好初中历史课
首先,我认为上课要抛开教案,对于所讲的内容要了然于胸,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一个老师,连自己所讲内容都不熟悉,讲两句还要看一下教案,或干脆照本宣读,讲了半天,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又如何让学生掌握呢?而且只顾埋头读教案或课本,哪里还顾得上学生的反应?至于和学生的交流、师生间的互动等等,就更谈不上了。前苏联学者斯卡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实践证明,即使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讲课时能否抛开教案,教学效果会大不一样。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上课抛开教案呢?这就需要老师对所教内容必须熟记与于心、融会贯通,需要精心备课和长年累月的不懈积累。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神采飞扬、口若悬河、妙趣横生的时候,不要凭空羡慕,要知道这位老师在背后不知为此下了多少功夫,付出了多少心血。精心备课,就要深入钻研教材和教辅资料。我认为每本教材,至少应准备多套教辅资料,博采众长。在写教案时,不宜将上课所讲的每句话都写出来,因为一是容易造成教学语言书面化,比较死板,另外,这样做备课时间也不够用,即使够用,也太辛苦。而且实践证明,把所有时间都忙在写教案上,没有时间在脑子里回顾整理,上课仍然难以脱离教案,教学效果仍不理想。我的想法是,备课认真仔细,但教案本上可以简写,具体详细的内容则记在心里。而且课备完了,我总要自己再回忆一遍,有时甚至掐一下时间,进而做出适当的调整。
其次,在备课时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背课本和教参,完全照书上的去讲。这样做,尽管讲授的知识准确无误,但是你讲的内容和课本上的一字不差,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而且会使老师给学生留下呆板的印象,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做课本﹑教参的传声筒,而应在对课本﹑教参的内容准确把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处理,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它表述出来,并开动脑筋,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等等,这样就把“死”的变成了“活”的,使讲授的内容完全变成自己的东西,在运用时得心应手。另外,对高中生而言,仅教给他们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教给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所谓“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样就把历史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成为一把开启心智之门的钥匙。
要把课本、教参上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还要注意对自己语言的锤炼,要力求语言口语化,简洁、准确、生动、幽默,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要做到这点很难,不仅备课时要下功夫,而且平时就要注重对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个平时说话就有声有色、风趣幽默的人当然比一个不善言辞、语言贫乏呆板的人更容易当好一名教师。
第三,教学内容是否生动有趣,也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因为即使一个很好的说书人,也不可能把情节平淡的故事讲好。而历史教科书由于受篇幅所限,文字简单概括,不足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应选择一些典型生动的材料进行补充,使整个历史教学血肉丰满,使描述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使叙述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如临其境。这就需要我们历史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看书、读报、上网、看电视,总之要利用一切机会,多多收集历史资料,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只要遇到与我历史教学相关的、有益的内容,我们都应该积极的收集起来,日久天长,我历史教学相关的资料越来越丰富,在教学中,因为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学进度又不能拉下,所以老师补充进的材料不能太多,不能喧宾夺主,一定要精挑细选,选取最能解释说明课本内容的、最生动有趣的典型材料,语言务必精炼,力求用最少的话表达更多的内容。
最后,老师上课时应当说标准的普通话,不宜带口头禅,而且语言应抑扬顿挫,把握住节奏,高低快慢、轻重疾徐富于变化,要讲出美感。板书书写力求工整美观,要善于从评书、戏剧、电影、朗诵、音乐、书画等其它艺术形式中汲取养料,为我所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设施的不断改善,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且信息量大,课堂效率高。我们应当积极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使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但我认为也不能过分依赖电化教学,它毕竟只是我们教学的手段、工具,而整个教学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学生的交流、答疑解惑等等,大量的工作还需要我们老师来完成,老师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主体。
总之,要上好历史课,做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可以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很高的素质,甚至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当我们满足了、自以为是的时候,就是我们止步不

⑺ 如何上历史课

历史课是一个需要极强代入感的课程,比如给你讲唐朝,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感知到版唐朝时期的氛权围和景象,对唐朝的人物和事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对于老师的语言功底要求是很重要的。
假如你的历史老师上课平淡无奇,只是对于课堂知识的反复重申和总结,那你就做好笔记,课外多阅读。如果你老师上课富有感染力,你需要做的就是仔细听课就好了,多做题。顺带说一句,学校课程,无论哪一科多做题是最主要的。

⑻ 请问我们应该如何上好历史课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作为老师,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
2、更新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历史老师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其实可以参考一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高了备课效率,也提高了备课质量。(四)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同一级组组成一个备课组,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它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的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一场对是采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朝议的模拟表演。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更新教学评价机制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正在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们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更多的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评价,又注重质的评价。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地评价,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使得新教材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总之,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新课程将过程和方法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从中学会学习。历史教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学生学会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更主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和探讨中得到发展。

⑼ 历史课如何上更生动

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两种,一是兴趣动机,二是责任动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十一二岁的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了。如此看来,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兴趣动机占首要位置。所以历史课上得是否生动有趣是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使历史课上得更生动有趣呢?作为七年级的历史教师,我觉得在教学中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 一、教案中体现趣味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也一样,无论多么有经验的教师,要上好课,课前都要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想历史课上得生动有趣,在编写教案时,一是要大量阅读有关资料,筛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讲“明朝文化”时提到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和最大的一部丛书,为加深学生印象,在备课时,可搜集“解缙巧答皇帝问”的故事和“纪晓岚巧讽和砷”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非常有趣,学生听起来很感兴趣,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本来很难记、也很枯燥的东西。二是要用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手法,即编顺口溜、游戏活动等表现所讲内容。例如:在讲“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课文内容多,不好记忆,我就和学生一起编了顺口溜:“杯酒释兵权,解决节度使。文臣做知州,理财转运使。中央设禁军,强干而弱枝。”类似的,如讲到“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我也和同学一起编了顺口溜:“废丞相,权力归六部。置厂卫,镇压与监视。用八股,束缚读书人。废行省,地方设三司。”这样课文重点内容通过编顺口溜很轻松的记住了。三是要精心设计板书。课文内容重点、关键一目了然,过目成诵。彩色粉笔标明重点引人注目,强化记忆。所有这些,都要在备课时认真准备、设计好,上课时才能做到挥洒自如,顺手拈来。 二、教法中贯穿趣味 孔子说过:“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教法必须改革创新,灵活有乐趣。 1、讲故事、师生议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东汉边疆各族”这一节课时,可先讲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又如讲“三国鼎立”这一课,可让学生来讲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因同学们对三国的故事听得比较多,有的同学甚至还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所以讲得有声有色,滔滔不绝,而后,教师用谈话法讲述本课。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三国鼎立局面最终是怎样结束的,为什么会结束的”。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学生对本课了解得非常深刻,记忆得非常牢固。 2、用编儿歌、顺口溜、做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 “杯酒释兵权”这一内容时,老师先解释“杯酒释兵权”中“释”就是解除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看课文、回答:这是哪位大臣给宋太祖赵匡胤提出的建议?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几位同学走出座位,指定其中一位扮演宋太祖,其他几位扮演石守信等朝中大将,把课文中小字部分的内容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游戏,此时,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就把本课的“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这个重点内容抓住了,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通过师生编顺口溜的方法把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编为:“杯酒释兵权,解决节度使。文臣做知州,……(前面提到,略)”那么整节课学生学得既有兴趣,又学得轻松愉快。 三、学法中充满趣味 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认为教师指导学生的学法是非常重要的,教书的目的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在讲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好历史的方法。例如:教会学生如何编顺口溜;教会学生如何将枯燥的历史时间、历史人名、历史事件变成生动有趣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将繁杂的内容精简成简要的内容来记忆;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历史问题等等。这样,学生学起历史来,就再也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一种内心的需要,上历史课成为了一种享受。 以上三方面,趣味教案是前提,趣味教法是手段,趣味学法是目的。总之,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乐教乐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全文

与历史课该如何阅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