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怎么开
你好。
1.确立一个以上的课研课题,发动组员积极参与研究讨论,进行课改实践,得出课改成果。
2.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3.进行学校教务处安排的其他活动。
B. 如何开展历史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活动总结,一抄般是先就活动背景和目的进行简要阐述(也就是开篇部分),接下来应该是活动的流程部分(做了哪些准备,如何保证活动的顺畅进行,人员参与等等),最后就是活动成果、效益、收获这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全篇的收尾部分。
C. 浅谈历史课堂怎样开展教学活动 详细
浅谈历史课堂怎样开展教学活动[基础教育教学] 房小娟 约3240 字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不断的涌现。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中, 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旧课程过于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强调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要实现三维目标、发展学生个性,就势必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即是创新的一种。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来取得实效呢?本文在实践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历史课堂 教学活动 误区 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中学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我国未来人才培养和国家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也在逐渐地深入发展,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当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活动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等,花样层出不穷。新的教学理念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活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目的,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由于活动教学引入课堂,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兴趣,认为历史只是一门可学可不学的学科,认为学习历史不需要思考只要记忆就可以“背多分”,这些情况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但是在活动教学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大家对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认识和设置还存有许多误区和问题,甚至于不少地方出现了,学校人为规定历史课堂上必须挪出多少时间来组织学生活动的现象。经过笔者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和观察,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结为三个方面: 1 过分重视活动本身,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 这一点也可以表述成为了活动而活动,忽视学习知识这一主要目的。 现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上,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阅读、讨论、回答问题等,与教师的讲授及其它教学方式进行恰当的组合, 就可以设计出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样式。并且,“从活动本身来分类,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动手活动;一类是动脑活动。虽然这两类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其各自又带有很强的独立性,在本质上也具有很大的差异,不能相互替代。”对于这一方面,教师应该要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可以把它二者随意混淆。基于以上要求,教师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学生的活动时,就必须依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这两类活动中进行科学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众所周知在历史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才是活动的核心部分,因此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动手活动应该是为学生动脑,也就是思维活动的展开服务。 在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上,很多所谓的学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式,并且有逐渐向模式化方向发展的倾向。其中特别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有不少这样的实例正被当作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范例而加以推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开展的学生活动,能够有益于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而不是纯粹为了活动而活动。还有一点也要注意,在历史课堂上调动学生动手活动要遵循适度原则,要和教师的讲解及其它教学方式方法相互配合。教师应该给予详细的点评,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和纵向联系。 历史这门课是一个非常讲究前后连贯性的学科,一味强调活动,忽视学生在活动中对于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忽视讲解,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链的断裂,这和过去的“一言堂”同样不可取。同时,这种纯粹为了教学方式创新而活动的教学活动,已经流于表面,失去其实效了。 2 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控制力低 教师准备充分,有能力掌握课堂控制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教师由于对活动气氛和发展情况的预期失误和活动前准备不足,导致无力控制课堂气氛, 出现放得出、收不回的尴尬局面。在课堂上既要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要使活动的开展不偏离主题,操作起来是有一定的困难。 在中学实习时,我曾遇到过这种情况。那位老师规定每堂课上课前用五分钟时间,由学生先讲一个与本课有关的小故事。结果班上部分同学性格活泼口才极佳,讲的故事引人入胜,超过五分钟。再加上别的同学总是会进行辩论,这就导致这位老师的课常常被占用超过十分钟, 当然也无法完成一课时本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这就是教师本身的课堂控制能力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 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常常有这种情况出现。有一次去听一位年轻老师上《鸦片战争》这一课,她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表演历史短剧的形式。(下转第181 页)(上接第178 页)安排两个同学做讲解员,其余同学分组表现其中的一段。这一课被她编成了几段短剧,由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这一幕开始,然后随着林则徐的述说切换到英国大量走私鸦片以及鸦片战争带来的危害,接下来依次是虎门销烟、英军入侵,直到英军抵达南京下关江面,签订南京条约。从她的设想看来这节课确实新颖有吸引力,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因为准备不充分,屡屡出错, 整堂课支离破碎。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课堂教学活动朝预期的轨迹发展,为了学生在活动中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就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设计,讲知识点合理地镶嵌进活动过程中,这样的一堂既有趣又达到灌输知识目的的活动课,才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境界。 3 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启发性 教师设计活动的时候,不能只注重娱乐性和气氛,必须要明确进行学生活动的目标,即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寓教于乐,在活动中领悟知识。具体来看主要有三个要求, 即针对性、启发性和科学性,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 首先,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设计活动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活动流程,还要针对历史教材的实际,譬如针对历史事件爆发的背景和意义,针对历史人物的功与过等涉及教材重难点的地方。同样以上文《鸦片战争》一课为例,关于鸦片战争背景的场景设计还是不错,顾及到了教材的重点。除了针对教材之外,还要针对学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疑问和实际水平。比如课堂问题讨论,如果教师提出超出学生知识储备的问题,必然造成“冷场”,或者出现“胡答乱猜”的情况,拖延教学进度,影响课堂效果。 其次,所谓启发性是指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最简单的课堂问题讨论为例,教师不能过多地设计学生回答“是”与“不是”这种简单的问题。或者是提出来的问题只需学生复述教材上的某段内容就可以解决。这将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新思维的发展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诸如围绕“结合苏联社会经济改革失败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对比分析其原因,并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曲折性”这种开放式、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开展活动,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总的说来,笔者是支持在历史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活动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学过程中大量学生活动的增加,符合青少年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大大改变了过去历史教学中教师注重说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许多历史课堂上的学生活动确实存在着明显局限,在我们实施“学生活动”这一教学模式时,往往过分注重形式的花哨,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卫东.谈谈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J].历史教学,2002(1):25-28.
D. 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地解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简而言之,就是最大限度的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怎样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这是前提;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这是主体。下面就是我对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所做的初步探索。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1、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除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可以是学生分组竞赛,也可以评选课堂最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课堂每次是一样的,让学生感觉到没有变化。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活动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多样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联系生活实际,拓宽知识,发展学习兴趣。人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发现学过的知识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学习的欲望便会愈来愈强烈。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当拓宽知识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5、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以设疑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产生兴趣,又带着疑问探究知识,乐在其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6、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历史教学的情境环境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举例来说,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述的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落后和所受到的屈辱以及中国人民是如何抗争并一步步走向近代化走向繁荣的。整段历史的学习是要通过社会发展进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激励学生为国奋斗的精神。所以,在上《鸦片战争》这一课时通过课件的展示、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的经典片段、再加上简短的语言渲染。很快就将学生带到了一个清政府腐败落后,列强恃强凌弱的情境中,很快,通过对史实的认识分析后学生自己就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1、与实践结合。历史学习由于学科和时代的特点往往让我们现在的学生产生一种历史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影响了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还要讲究历史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一学习内容时,事先布置学生因地制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文革史料,在此基础上再上课。课下,学生们有的上网查询文革的史实和各方对文革的认识,有的从亲戚朋友那找到了文革期间的传单,徽章、红卫兵证等,有的在图书馆查询资料,有的还观看了有关的电影电视,有的向自己的爷爷奶奶询问他们在文革期间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课堂上学生代表展示着自己的所获非常兴奋,同学们听的也非常专注,最后教师将这些史实结合书上的内容进行了条理化,整个文革的面貌、原因、评价等就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并且引起了他们的思考。这堂课就做到了历史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拉近了历史与同学们的距离,提高了兴趣,更加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学效果自然好。
2、教学手段多样。在一堂课的教学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多角度多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拿鸦片战争这节课来说,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采取资料介绍、观看影片片段,课本剧、辩论赛等多种手段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手段运用要适当不可过多过滥,本末倒置。
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为此,从课程目标到教材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力的发展。
5、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师生间、学生间探究式的合作性交流主要形式。尤其是新教材给合作学习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课题都要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在不需要合作交流时也进行合作交流,既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合作教学起着一个反作用。
6、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7、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终身受益,而且科学方法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的学法指导渗透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活动里,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法,且“会学”。
(1)学会读书,这是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的起点。魏书生老师在教学中即把对学生的读书训练纳入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其中关键的词语,然后理解并归纳其中的主要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去解决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如标准式、批注式、摘录式、概要式、选读式、速读式等。
(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力争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抓重点,抓本质,
(3)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一是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求异;二是培养学生掩卷而思,富于联想的习惯;三是要学生形成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思维习惯。实践表明,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取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才是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思考。
(4)指导学生学会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一些疑难。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要深入实践,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要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动手实践和分析思考。探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锤炼了战胜困难的意志。探究活动的开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扩大了视野和知识面。
(5)指导学生学会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创新。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即在思维上为学生留有“空白”,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特别在进行一项探索性的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其次应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它包括发现规律的系统思维,反面分析的逆向思维,由点到面的概念思维,全面考虑的辩证思维,直觉思考和顿悟思维和求异寻同的敛散思维等。
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使文字、图形、动画、影片等多种信息来帮助教师呈现教学内容,提供辅助信息,充分发挥听、视觉感知活动的作用,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关键。因此,也应该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自己不光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还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型的教师进行创新型的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3、自我反思,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益。
(1)教学目标的反思。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制定和修正,以免目标过高不能实现或目标过低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或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效率低下,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中出现的情况及时的进行反思和修正。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两方面的反思。其一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的一些内容,有些知识可以涉及或拓宽,使学生能人人都吃饱,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是对教学内容广度的反思。根据课改的要求,学生除了课本内容外,还有拓展型、探究型的学习内容,以及校本教材,教师选用教学内容的余地进一步扩大。对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或对教材顺序做适当的调整。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教师只有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做出适当的调整,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
(4)教师反思的方式:
① 写教后记。在每一节课结束后,及时记录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中存在的误解或难点,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对自己比较成功的做法也记录下来,及时反馈,不断完善。
② 观摩与分析。可采用微格教学,把自己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反复揣摩。积极参加校内或区、市举行的公开课、示范课,评价别人,反省自己。也可以与其他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并交换意见,以求共同进步。
③ 行动研究。利用行动研究进行反思性教学,其具体步骤为调查研究、明确问题、建立假说、验证假说、解决问题、再反思。行动研究与教学同步进行,不仅能改善教学,而且能在教师中间形成调查研究的氛围,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自我反思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教师都应积极展开自我反思,进行反思性教学,使教学质量上一个台阶。
4、开展“教师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通过合作备课,协同施教,加强集体备课,并常听课评课,使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交流与碰撞。而“资源共享”使全体历史教师不断进步,共同提高,特别是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E.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历史学科教研工作
你好!我也是老师,在新形势下要做好历史学科教研工作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跟着社会形势走,这样更容易做好历史教学工作。谢谢,请采纳!
F. 浅谈历史课堂怎样开展教学活动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学过程中大量学生活动版的增加,符合青少年时期身心发展权的特点,大大改变了过去历史教学中教师注重说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许多历史课堂上的学生活动确实存在着明显局限,在我们实施“学生活动”这一教学模式时,往往过分注重形式的花哨,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G. 如何开展一堂精彩的历史课
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上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地创造良好的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就必须全情投入。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一些体会:如果我们始终以同一种(平和的)语调或带着某种情绪上课,这节课肯定是哈欠声不断,不一会儿,班上的学生就“倒下一大片”了。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身就必须保证在每节课上都充满激情,不论碰到什么烦恼,都要暂时无条件地抛开,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我们激昂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及丰富的身体语言,使学生深受感染,进入学习角色,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容易就营造出来了,也意味着这一节课成功了一半。
在新课程背景的教育理念下,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单一教学目标还大量流行,那是因为它具有短期效应,是一种急功近利、为了高考而进行的教育。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和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长期效应,有利于学生良好心态的形成。初中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与老师之间更能进行语言、思想、情感的沟通。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激情,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几年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中,结合历史故事
所谓历史学科素养,主要是历史学科课程学习必备的知识、能力、理论、方法和情商等素质。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就谈不上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故事可以让人发生思考,产生共鸣。而初中历史首先是事实,历史不管怎么考,首先必须记住事实。在历史课堂教学上,我们可以引入相关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将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点借用一定的手段具体化、形象化、感情化,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然后教师再进行生动的讲述和理性的分析,把重难点给学生分析清楚,再通过习题的练习去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还要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这样会使得历史课堂生动且充满活力,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二、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式要多样化、新鲜化。让学生多参与且主动参与到历史的教学和学习中,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撒手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行探究、自主、合作性学习。发挥学生活泼好动、求新好奇的特点。比如:讲古代史两宋时期的文化,让同学了解了基础知识后,结合初中历史的讲解,请同学们自编自演一场宋朝人的市民生活场景剧,从中活灵活现,身临其景地领会和感受到两宋的文化水准从中感受宋文化的繁荣和在今天生活中的影子,找出与今天的差距。学生都有表现欲,参与度极高。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一个展现的空间,并适时收网结果。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重视教学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运用于生活中,而大多数人认为学习历史知识为了高考,历史不像数学、物理、化学更具有实用性,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源于历史,以史为鉴,用于实践,服务社会。学习历史要加强爱国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情感教育。例如:唐王李世民善于用人、敢于纳谏、虚怀若谷。用于感化我们的同学构建今天的和谐社会,需要我们以博大的胸怀、宽容的心去融化别人的错误,那不是放纵而是原谅,在潜移默化中改正别人的错误。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当代中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习历史要与现实相结合,做到社会化实用化,既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又关注高考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从成就感和责任感中去增加兴趣。
四、巧设疑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使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而且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完全相同,通过讨论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历史知识有机的紧紧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科的有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非常有帮助。
五、深刻挖掘教材,加强学科间结合
各学科之间看似没有关系,其实它们有很密切的联系,历史事件的发生可以用数学流程图来形象的描述;红军长征可以与毛泽东的诗“沁园春雪”结合来讲解。把历史和各学科间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形成知识的框架化、综合化、网络化,历史和地理,历史和政治,历史和物理,历史和化学,历史和数学,历史和外语都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学科之间的网络知识来带动学生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灵活运用。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可以让学生在学好历史的同时,对其它的学科也有了新的认识。在“历史无用论”等偏见的影响下历史课的地位也大大受到影响,“历史教育危机”问题已存在很多年,作为初中历史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对之深感痛心,并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尝试,以找到能改变历史课被轻视的办法。但个人的努力是有限的,在这里我把自己在实践中得到的一点点心得介绍给大家,只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历史教师加入到历史教学改革的尝试中介绍自己的经验,共同努力,彻底地改变“历史教育危机”的现状。?
总之,历史不是老古董,历史不是木乃伊,历史不是孔夫子,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学习方法也是千变万化,历史就是要将“死”的历史知识讲活教活学活,以激发兴趣,挑动激情来活跃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气氛能够寓教于乐,乐中解惑,乐中求学,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能力,既愉悦了心境又获得了新知,不亦乐孚。
H. 如何有效的进行历史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祁县教育局教研室 武晓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愉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准确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和每课三维目标,精心备好每一课。
有效教学是教师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特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过程。简言之,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历史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个体发展和历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教学活动。
历史的考试紧扣课标出题,所以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准确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它非常具体,内容标准详细地规定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六本书每个单元每一课的内容标准共44个学习主题,分布在每一册书共有37个单元。因此,我们在讲课之前必须参照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来备课,这样,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课程是一标多本,围绕一个课程标准,使用多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有北师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书,我们都要熟悉教材内容,做好:(1)教材内容分析,了解现行教科书的结构(2)了解课时教学内容与前后课之间的联系及其在全册教科书中的地位(3)了解本课教学内容中各子目的内在联系明确每一课的课标要求以及三维目标对本课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目标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中的主线,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始终。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知识与技能”以“过程与方法”作为生成保障。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作为培育的凭借与途径。
备课要以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教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教师还须转变角色,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去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作好学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2)了解学生已经具有的与本课有关的知识;(3)了解学生在思维、情感等年龄心理上的差异,使备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
写文章讲求有好的开头叫“风头”,课堂教学也是一样,需要创设新、活、美、乐、自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总的原则是要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导入教学。
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马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景致,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们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要把握历史课堂导入艺术的设计原则。历史课堂的导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技巧性,以达到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的功效性,这样的导入才具有艺术性。因此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应该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则性。中学历史课堂导入艺术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1)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原则。(2)导入内容的篇幅要适中、恰当原则。(3)从新课程内容标准找导入语的突破口的原则。新课程内容标准,是本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该课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趋势的重要出发点,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如果能够渗透对考点的加强,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而这一类的导入的方法一般建议是复习式的导入为主。(4)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历史学习素材,理清学习脉络为准的原则。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因此历史课堂不应该为上历史课而上,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感化。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这一种教育的感化可以贯穿整个课堂,但是,如果能够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奠定整一节课的基调的话,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导入教学的方法有多种:问题导入法、举例导入法、讨论导入法、图示导入法等在教学中自己的具体做法是:
(1)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便于将就旧知识逻辑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通常通过提问、练习,讲述,诵读等方式进行。使学生“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探索问题奥妙的兴趣。我在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时这样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代帝王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各种措施,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举制,重视人才,虚心纳谏,社会历史发展到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通过这一导入,学生既回顾了旧知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确了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明清时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响。
(2)注意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从而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我是这样导入的:播放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我接着说,2008年8月,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体育的盛会,团结的盛会,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灵的距离,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向往和平的心声,但是,在20世纪先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损耗,也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最残酷的、规模最大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并且战争的伤痛至今仍在延续,为了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再次发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我在教学《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时,我说,今天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歌,你听听唱的是哪个地区?于是,我就唱;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同学们一听就知道是澳门,我接着说,是的,这是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门,那么澳门曾被哪个国家占领,又在什么时候回归了祖国的呢?这一地区实行什么制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4)采用多媒体手段
教学历史学科有很多影视资料可供使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摄成电视、电影作品,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使用。
总之,通过导入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三、打造教学特色,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首先,应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打造教学特色。中国有句教育古训是“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是让学生喜欢历史课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纪连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们的讲解多么生动,多么睿智,善于设疑,调足了听众的胃口!教师的情绪感染着每个同学。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学生风华正茂,他们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我们为何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呢?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去解决一个一个问题。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要减少课堂的讲授时间,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的饥饿感,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第三,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应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中心教学法,即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造思维情境,将教学复习的知识以问题组的形式呈现,把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习历史知识的动机和情趣,有效掌握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教学方法。
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的内容,即问什么? 一是问题内容要紧扣课标和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是问题要体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三是问题要有层次性、次序性。四 是立足课本,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准则,以课文的重难点知识文献资料思考题等为主要内容。五是不能过于肤浅。
2、要问的对象,即问谁?(1)多关注学习中等及以下的学生 ( 2)问题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的最好问优学(3)回答问题的同学不能总集中在几个人身上,应关注全班同学。3、提问的方式,即怎么问? 一是问题的表述要简明、准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二是问题要有启发性。 三是教师要善于鼓励、引导。
4、解决问题的方式(1)注重学生独立的阅读和思维,以自主学习为主,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径,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应该把学生的阅读置于中心位置,要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并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识记层次的问题。(2)较难的问题,可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试着解决,答案还不够完整或学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师可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图、图片等材料帮助理解。(3)把历史知识的学习放在本单元、本册书或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过渡,融会贯通。(5)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做好板书设计。
四、做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
学习历史并不仅是单纯地知道历史事件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指导我们今天的行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五、做好练习巩固与背诵教学
我认为:就历史学科而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练习和背诵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练习题的设置:1、要紧扣课标要求,体现识记、理解、运用层次的不同要求,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巩固。2、题要适量,力求少而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3、教师精心设置每课的练习题,当堂练习当堂订正,及时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4、要求学生在明确题的答案之后把题写到作业本上,同时作为本课背诵的主要内容。
背诵环节:1、力求让学生达到理解记忆,注意背诵的准确性。2、注意对知识的系统记忆。3、多提问检查,关注全体同学,人人过关,只占用课堂时间,教师问学生时可变换问题的角度,创设问题的情境。4、多激励,形成竞争的气氛。
此外,还应进行教学反思。成长=经验+反思。耐心进行课后反思是打造高效优质历史课堂的阶梯。教学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项技术,精心设计的一堂课,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事件,需要自己随机应变,也可能会有灵感闪现,为自己的课堂增加亮色。课后反思就应该把这些散落在课堂记忆中的碎片拾起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养分,这也会成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阶梯,我们会继续攀登,高效优质历史课堂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著名课改专家、福建师大教授余文森认为: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低效问题。我们不能只会纸上谈兵,要把有效教学的理论运用到我们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发挥个人的智慧,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学生具体的学情相结合,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I. 如何开展有效的历史教研活动
教研组是学校学科教师集体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是学校整体提高办专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属的关键,历史教研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教师成长、教育教学效果和学校学科发展。通过多种形式教研活动树立老师们科学的人生观、学科观;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热情;研究小课题解决教学活动中的现实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历史教师撑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