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高中历史如何概括改革的特点

高中历史如何概括改革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1-03-03 00:18:26

⑴ 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 王安石变法前主要表现是什么 高中历史

梭伦改革的特点: 1节制、中庸、公平 2平民获益 3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的特点内: 1实行连坐容法。2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3 按军功授爵。
王安石变法前的表现:1阶级矛盾尖锐 2 民族对立 3 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⑵ 关于高中历史科目的问题。如何评价一场改革

通过变法的内容,目的,以及影响到的阶级层,对当时社会影响比如商鞅变法,继承李悝变法,对当时社会是进步的较之儒家,统治阶级的帮助,等等。

⑶ 高中历史大题各政策,改革变化的特点应如何回答

你就歌颂如何如何好久行了。

⑷ 高中历史改革怎么评价 可不可以提供模版

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拨乱反正为改革开放扫清了道路,精心设计规划了改革开放的宏大蓝图,百年思考引领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这三句话也是邓小平开创改革开放的三个阶段。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⑸ 高中历史如何答特点

当然,既然是特点,就要答其他时代没有的,比如答几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就要结合时代背景,生产力特点,还有发生国家等。一定要结合历史事件所处时代背景,如是奴隶社会或是封建社会,当然也要背一些,比如想到封建社会就立刻想到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生产力不发达等,还有看其是否顺应时代潮流等。一定要看书,背不背无所谓,一定要多看几遍,多做选择题,练出题感来 。

给你看看高中历史各种题型怎么答吧
1.熟记史实 历史是最强调背记的学科。为什么呢?历史背记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史实,二是分析。而政治的背记,主要是分析,对事实的记忆则很少,所以远没有历史难记。不背行不行呢?不妨分析几次历史试卷,看看有多少分是记忆不清丢失的,答案不言自明。事实上,史实不清、审题不细,是历史丢分的两大原因。怎样背记史实呢? 第一,精细读书。要一个句号一个句号读,包括导言、注解、图示在内。2002年高考,有一题问葱岭的地理位置,得分率很低。其实,“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答案就在古代史课本的小注里。这启示我们一定要细心读书,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时。 第二,动手总结。一定要落实到笔头上,因为看和写的感觉完全不同,而考试是写,不是看。尤其是第一轮复习,宁可罗嗦些,也要把总结写全。以下给出分析历史事件的通用格式,具体操作时,应有所取舍: 1.名称及其含义(例如: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2.背景 (1)原因(事物发生的必要性):主要原因(主要矛盾)、次要原因(次要矛盾),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具体表现),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导火线 (2)条件(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时代、其他 (3)目的(原因和条件是客观的,而目的是主观的) 3.经过:力量、领导、阶段及阶段特点等 4.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特点(极其重要!特点=不同点=考点),经验、教训 第三,注意特点。特点就是不同点,例如《农政全书》的特点主要是介绍西方水利技术。特点就是考点,所以要非常重视,尤其是时代特点,往往是答题隐含的大背景。 第四,定期背记。读—写—记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所以在平时就要有计划地逐步背记。例如一星期背一章,或与老师的复习同步。不要到考试前再背,那样很不牢固;也不要考什么背什么,那样很不系统。 2.把握联系 高中历史的特点,是注重前因后果,注重分析知识的相关性,而反对孤立的知识点背记。其实,出题的过程,就是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做题的过程,就是剖析联系的过程。把握联系,主要有两个步骤: 第一,纵横结合。一方面要注重纵的联系(时间联系),另一方面重视横的联系(比如地域联系)。特别注意因果联系,这是所有联系的核心。 第二,编织网络。纵横结合,经纬交错,就成为知识网。 3.加强审题 近年的高考,越来越强调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尤其是材料题),与课本知识结合,共同构成答案。这样,审题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审题要注意三点: 第一,准。就是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一道大题设多问,不仅要审大题题干,还要审每一问的题干;一组选择题有多道,不仅要审每道的题干,而且要审总的题干。 第二,全。就是问的都要答,切忌答漏。题干的每一句话(尤其是材料题),一般都包括至少一个信息点,答案上每个点都有分。 第三,注意“弦外之音”。近年文综高考的答案,常有些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这些分都爱丢。例如2002年高考历史大题,考查旅大主权的变迁,如果仅按上面要求审题,会丢掉“不尊重中国领土主权”“背着中国拿中国主权和利益作交易”等要点。这些要点,来自题干的“弦外之音”:本题的主旨是主权问题,故应围绕此点答题。这种分很不好拿,但是如果做题时想一下每题的宏观主旨(而不是单纯就题论题),就有希望得分。 (二)误区辨析 第一,不可以做代记。*做题记知识点,永远不够系统,会割裂联系。做题这个手段很好,但不可滥用。 第二,不可滥搞联系。要以把握基本的知识网络为主,专题史不要太多。

⑹ 高中历史:改革的革命性如何体现

改革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完善和发展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始终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推动,通过开放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来加以发展。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新的伟大革命,既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否定,也不是进行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某些不合理的方面和环节,即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兴利除弊,破旧立新。离开了改革开放这一新的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与时俱进地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就会逐渐丢失其先进性和优越性。 新时期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锐意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使社会主义制度真正进入自我完善和发展轨道的历史。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29年来,正是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推动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制度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篇章。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革命 加速提升中国社会总体文明发展水平的革命

⑺ 高中历史材料题的特点题如何作答如何根据材料概括

概括:就要根据平时背的积累的,用稍微专业点的词汇结合材料,把要表达的东西提炼出来!
分清条目,不管给什么材料都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来分析下手!

⑻ 高中历史 重要 的 全部改革 事件 内容 影响 特点 小弟在此先多谢各位大侠了

一、 秦国商鞅变法

1、背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封建在政权,发展封建经济。

2、目的: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富国强兵。

3、性质: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4、核心内容:①废井田,开阡陌;②废除特权,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

5、作用:①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发展了封建经济;③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④秦国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①吏治混乱、财政困难,②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武力威胁。③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2、内容: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学习汉族文化。

3、作用:①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③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三、 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加深。

2、目的:巩固封建统治,挽救封建危机。

3、性质:地主阶级调整统治秩序的改革。

4、核心内容:理财;

具体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5、作用: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6、失败原因:用人不当,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四、戊戌变法

1、背景

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①两大政治目标: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

②救国方案:主张采取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地改革,兴民权、设议院,走君主立宪道路,改革内政,抵御外侮,将古老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3、变法内容

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

4、作用

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②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权。③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戊戌变法最大的历史功绩)

5、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6、变法原因:

①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方法;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脱离广大人民群众;③封建顽固势力发动反扑(非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经验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五、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 背景

①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败、落后和无能;③农民的反封建斗争日趋斗争

2、目的:挽救统治,维护统治

3、内容:

①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或干涉农奴的生活

②经济: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需赎买。

4、意义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作用:1861年俄国改革的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5、局限性

一是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贵族地主仍然占有大量土地。二是在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贵族地主仍把持中央到地方的政权。

六、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①广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纷纷进行反抗斗争。

②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③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的经济实力增强,不满政治上无权的地位。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

④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改革措施

① 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废藩置县在政治上消除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② 经济方面: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承认土地私有使明治政府取得了新地主的支持;同时土地自由买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地税的实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金。

③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信奉武士道精神并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3、明治维新的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的影响。

① 积极成果:实现了社会形态更替;摆脱民族危机;启示亚洲国家。

② 消极影响: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军国主义传统。

⑼ 高中历史。如何概括某一段材料的内容或特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专恰当、完美,属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

阅读全文

与高中历史如何概括改革的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