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中哪些人物与超越有关

历史中哪些人物与超越有关

发布时间:2021-03-01 23:20:57

Ⅰ 下面的成语与历史上哪些人物有关

1、篝火狐鸣(陈胜 吴广)
2、高山流水(伯牙 钟子期)
3、指鹿为马(赵高)
4、鸡鸣狗盗(孟尝君)
5、凿壁偷光(匡衡)
6、图穷匕见(荆轲)
7、负荆请罪(廉颇)
8、破釜沉舟(项羽)
9、请君入瓮(来俊臣 周兴)
10、江朗才尽 (江淹)
望梅止渴——曹操
世外桃源——陶渊明
围魏救赵——孙膑
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历史人物和成语有哪些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纣王)
17、暗渡陈仓(刘邦)
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升天(刘安)
25、高山流水(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
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50、多多益善(韩信)
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八斗之才(曹植)
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满意望采纳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是截至目前都没有人能够超越的

中国历史上难以超越的人物实在是太多了。武将有秦朝的蒙恬、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三国时期的吕布、关羽、张飞,南宋的岳飞、明朝的于谦等等,文学家有三国时候的三曹、初唐四杰、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宋朝的三苏、范仲淹,唐宋八大家,南宋李清照、辛弃疾、柳永,清朝的曹雪芹等等。每个人都独特,都热血,都难以超越。

范仲淹,也许大家只知道那个书本上“背诵并默写全文”的《岳阳楼记》,实际上忽略了其政治上的成就。范仲淹是最具文人骨气的政治家,他能代表一众宋朝文学家,也正是因为这份骨气。三次被贬,他都坚持自己的主张,坚持改革,这世间任何事,都不能阻挡他完成心中的抱负。苏轼,我最爱的文学家,苏轼的豪气和细腻让人沉醉不已。

Ⅲ 历史上都有哪些人物是直到目前都没有人能够超越的

如果说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超越的,我觉得实在是太多了,要知道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出现的杰出人物实在是太多了,他们都会在某个方面做出无人能够超越的事情出来,比如说秦始皇嬴政一统八荒,唐朝武周武则天,等等都是没有人能够再超越了的。

当然,除了秦始皇嬴政,武周武则天之外还有很多人,比如说诗仙李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等,他们也都是如此。

Ⅳ 有哪些历史人物做出了超越时代的作为

比如说毕升的造纸术,在毕升所处的那个年代和所受的教育,能够发明造纸书非常的不容易,如果放到现在的话也是会有很高的成就。

Ⅳ 历史上那些超越了时代的人物

刻舟求剑的楚国人
他的事迹记录在《吕氏春秋 察今》中,刻舟求剑是批评他拘泥固执,不懂随著实际变化来处理事情.
但是,我们仔细推敲一下刻舟求剑这件事情,根据现在的物理学中的运动学知识,就会发现,在理想状态下,如果忽略水的阻力,而且江如果足够深的话,最后他一定会求到剑。!!难道他当时已经具备现代的运动学知识?
结论:他的运动学知识可能要早于世界1000多年!!

我自己的结论:嘲笑他的就是当代亚里士多德,如果水没有阻力他是一定会求到剑的。而且他的行为有很深的哲学内涵。
2.南辕北辙中的魏国人
他的事迹在《战国策·魏策四》也有记载。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也很熟悉,再考虑一下它的科学性,我们现在知道他是可以实现向北走也能到楚国去的。难道那时候他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了吗??
结论:他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有环球旅行想法并且第一个环球旅行的人,(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太晚了!!!)

我自己的结论:他是一位哲学家,行为艺术家,理想主义者,自由思想家,他的做法非常有哲理性逻辑性。
3.吴承恩 (1506-1582)
大家还记得他在《西游记》中有断“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描述。虽然只是个神话故事里的一段描述,看起来也许很荒谬。但是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他已经有时间相对性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直到在300多年后的爱因斯坦才成功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中走出来而提出,而吴承恩要比牛顿还要早接近100年。我实在佩服吴承恩的想象力。
结论:吴承恩是世界上第一个有相对时空观的人。

4《守株待兔》中的农夫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提出了“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样的观点。他的做法非常前卫,是明显挑战哲学理论的行为艺术,有深厚的哲学内涵。

5《郑人买履》中的人有着惊人的数学天赋,只相信数字。

6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人权(民)大于主权(社稷)思想。

其他

曹操:宁可让我负天下人,不可让天下人负我
以自己的感觉为重,以个人为中心,领先卡夫卡很多年。

最早知道非典可以至人死亡的人也是曹操.

“非典吾命休已”

Ⅵ 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是如神一般存,不可超越的

如果单从历史人物来做出的贡献来自说,秦王嬴政的历史成就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是他让“中国”这一概念成为事实,自周天子分封以来,中国的概念多指中原地区,但中原地区又是由各诸侯国相互组成,虽共同为周天子效力但到后期实为散沙一盘,是秦始皇让这一模糊的地理概念成为了一国家概念,也为后来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多民族国家做了一个先例。

Ⅶ 话题,历史上有没有超越时代的人

中国历史上疑是穿越者的十大著名人物(转)

第10名:冉闵【可能性30%】
冉闵是五胡乱华时不折不扣的“第一杀神”、“第一战神”,面对北方胡族的大举入侵,身为汉人的冉闵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改变了汉族险些被灭族的命运,可谓震古烁今、力挽狂澜,堪称是汉族的拯救者。别的不谈,光是冉闵的战绩就几乎是超人的,再加上他颁布“杀胡令”,主张汉族“以杀止杀、以暴制暴”来反击侵略中原的北方胡族,这种思想非常类似于今天二十一世纪的“愤青们”的思想。冉闵的事情不能多说,说多了都影响民族团结了。杰出的军事智慧、惊人的征战成就、爱国的愤青思想、崇尚武力但没有什么政治智慧,这些都使得冉闵很像21世纪某位爱国愤青的穿越。

第9名:黄蘖禅师、步虚禅师、邵雍【可能性50%】
这三人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不同的时代,之所以把他们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在穿越后都选择了同一条道路:避世。和其他穿越者不同,他们没有大展拳脚地大干一场,而是遁隐山林渡过了平淡的一生,所以才不怎么出名。为什么说他们也是穿越者?因为这三人都写了预言书,黄蘖禅师写了《黄蘖禅师诗》,步虚禅师写了《步虚大师预言》,邵雍写了《梅花诗》,都是预言未来的,而且很准确。黄蘖禅师和步虚禅师在穿越后都选择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地隐居度日,邵雍在北宋做了哲学家,其他事迹便没有了。这三位的遭遇说明了,穿越后能够恢复正常的心理也是不容易的事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陡然颠覆,足以让一个人无法适应。有时候,穿越后不一定要干大事,融入当时的社会里过完平淡而美满的一辈子,也未尝不是坏事。黄蘖禅师、步虚禅师、邵雍三人应该是当代普通民众的穿越,因此没什么雄心壮志,只希望安度一生。

第8名:鬼谷子【可能性50%】
鬼谷子简直就是战国时期的第一绝世奇人,他一直隐居山林,没有直接投身七雄争霸的时代,但他教出的学生却一个比一个大名鼎鼎,武有孙膑、庞涓等,文有苏秦、张仪、毛遂等,据说范蠡、白圭、吕不韦也在他这里学过经商之道。史书记载,鬼谷子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一是神学,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十分精确;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鬼神莫测;三是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四是出世学,修身养性、祛病延寿、学究精深。——鬼谷子先生,您究竟还有什么不会的?用现代的目光看,鬼谷子应该具有大学教授的能力,他穿越前应该是个博学多才的大学理科教授,同时还是一个军事爱好者。但为什么鬼谷子没有成为大秦帝国的开国元勋呢?这是因为鬼谷子先生穿越的时间不对。历史记载,鬼谷子出生在公元前400年,而秦国的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并且变法二十年后才强盛起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鬼谷子先生活到六七十岁的时候,秦国才强盛起来并展开了一统中华的宏图大业。想想看,鬼谷子穿越在后有多郁闷,生不逢时啊!他面临的选择是很麻烦的,虽然未来的天下是属于大秦的,但那时的秦国却是七雄里最弱小的国家,还需要六七十年时间才会慢慢地发展起来。没办法,鬼谷子先生穿越的时间出现了太大的误差。他应该继续穿越到五十年后,那时候他二十岁时,秦国正好被商鞅先生弄得强大了,可以供他大展拳脚了。但可惜,时间不对。此时跑过去投效秦国也没什么好处,甚至很有可能落个商鞅那五马分尸下场。投效秦国属于长期投资,而且时间十分漫长,过程太危险,投效其他国家属于短期投资,注定最终失败,不会青史留名。所以鬼谷子先生想了半天,看看这两千年前的自然环境实在是太好了,既没有工业污染也没有食物添加剂,山清水秀、空气绝对清新,于是他直接住下来了,同时干起老本行教书育人,培养出一个个当代豪杰去改变世界,至于他自己,则在绝对无污染的大自然环境里优哉游哉,以绝世高人的身份渡过了不平凡的一生。可以说,鬼谷子这位穿越者的心态很好,他虽然有着丰富的知识基础,但偏偏穿越的时间不对,没有给他大展手脚的历史环境。但他随遇而安,值得我们学习。鬼谷子先生的穿越遭遇说明了:穿越到的时代也很重要。

第7名:诸葛亮【可能性80%】
诸葛亮的事迹已经不用说了,光是他的头衔就是一大堆: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书法家...并且还精通奇门遁甲、五行八卦等玄学玩意,甚至还能未卜先知、能掐会算,上马指挥打仗,下马安邦定国,闲时舞文弄墨,写出一堆千古流传的文学佳品,偶尔捣鼓捣鼓发明,发明出一堆稀奇古怪的东西,简直就是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超级完人,人品也非常完美。用现代的目光看,诸葛亮应该把现代的不少物理学、化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基础知识都带了过去,可惜,诸葛亮在现代估计学习不怎么样,忘了火药的配方成分了,所以没能在三国时期造出大炮来,否则的话,他肯定能一统三国,但现代的高中生知识在三国时期也绝对独步天下了。综合而言,诸葛亮很像21世纪某位学习不太优秀但品德优秀的三好学生(应该是大学生)进行穿越的,当初他在南阳茅庐耕地种田的日子其实就是他适应穿越后世界时代的缓冲期,然后受不了种田的痛苦才跟着刘备去混天下的。我们可以肯定,诸葛亮是文科生穿越的,只懂得理科的一些皮毛知识,不精通现代理科,所以他没发明出跨世纪的杰作,但写诗很有水平。也有人说,诸葛亮的智慧是被《三国演义》给夸张放大的,但实际上,这家伙在一些地方已经暴露了他是穿越者的身份了。中国古代十大预言书里的《武侯百年乩》和《马前课》都是诸葛亮写的。预言书!这是什么概念?这是赤裸裸的穿越者的证据啊!诸葛亮这家伙最终还是没有耐得住寂寞,毕竟数十年如一日地保守一个秘密也是非常痛苦的,于是他忍不住写了预言书来暗示自己是穿越者的身份了。大家都很奇怪,为什么历史上所有的预言书都写得很潦草、很混乱、很隐晦?原因很简单,除了历史老师,谁会把中国五千年历史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情记得一清二楚?大家都顶多记个大概而已,比如唐宋元明清这个顺序以及一些大事,但这些大事是具体什么时间发生的,谁记得?诸葛亮也一样,他只记得中国历史的整体大概,不记得细节,所以他写出来的预言书也是含糊不清的。另外,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也非常聪明巧慧,很有可能是诸葛亮耐不住痛苦,向他老婆吐露了他其实是穿越者的身份,然后教会了他老婆不少现代的知识,这才使得黄月英也成为了历史上最聪明的女人之一。通过诸葛亮的教训,我们知道了,在穿越前学好理科知识是多么地重要,否则的话,你即便拥有四川这么一大块地盘,也无法统一中国。穿越后,你可以不会写诗,但一定要学会制造炸药。

第6名:李淳风、袁天罡【可能性80%】
这二人是师徒关系,都是大唐初年的预言家,享受国师的待遇,同时还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两人合伙写下来的《推背图》是中华预言书里最著名的奇书,据说预测了中华文明一千多年后的历史,一直预言到公元2000多年。除此之外,李淳风单独写了《藏头诗》,也是预言书。李国师,您也太显摆了吧?穿越者的身份暴露无遗啊!可以推断:李淳风是穿越者,袁天罡只是他在唐朝收的徒弟,但袁天罡知道李淳风是穿越者,并且从李淳风这里捞到了不少二十一世纪的知识,所以也成为了大预言家。从李淳风穿越后的表现看,他直接投靠了大唐说明他一开始就知道天下是属于大唐的,另外,他好像没有留下什么文学作品,也没有发明创造什么东西,就是对历史非常了解。由此可以再次推断:李淳风是21世纪某个学历史的学生,除历史外一无所长,既不懂理科知识也不懂文科知识,所以既不会发明创造也不会写诗写书,完全就是靠着作弊的“预言”来混饭吃的,但在大唐混得还不错。李淳风是个非常好的教材,告诉我们历史是多么的重要,哪怕你文科垃圾理科废物,只要会背历史书,穿越回去就能做大官并吃香喝辣。

第5名:刘伯温【可能性80%】
刘伯温之所以排名在诸葛亮和李淳风前面,是因为他的情况和诸葛亮李淳风很相近,但混得远远比诸葛亮和李淳风要好很多,俗话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就说明了刘伯温比诸葛亮还要强。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天文地理、军事政治、文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同时也会打仗,既是军事家也是政治家,既是开国功臣也是治世良臣——看到这里,我们的脑中忍不住浮出了“完人”这个词了。这厮又是一个完人!这已经非常可疑了,但最大的铁证,还是因为刘伯温和诸葛亮、李淳风一样,完成大业后每天吃饱没事做,开始心灵空虚了,身为穿越者的秘密让他心里按捺不住,于是他也去干了同样的事情:写预言书!没错!刘伯温也写了预言书,而且还和诸葛亮、李淳风一样,都写了不止一本!和《推背图》齐名的《烧饼歌》就是刘伯温写的,除此之外他还写了《金陵塔碑文》,也是预言书。作为明朝人的刘伯温,预言到了1937年日本侵华、国共内战等20世纪的事情,说他不是穿越者都让人不相信了。由此可以推断:刘伯温其实是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的穿越者,而且基础知识要比诸葛亮和李淳风强得多,所以混得比诸葛亮和李淳风好多了。诸葛亮只能帮助刘备三分天下,而刘伯温则帮助朱元璋一统江山,李淳风只能靠着历史知识做国师和预言家来混饭吃,而刘伯温则真刀实枪地投身元朝末年的乱世并混到位极人臣的地位。所以说刘伯温是个正面教材,再次告诉了我们,学好知识再穿越是多么重要。

第4名:成吉思汗【可能性30%】
这一位更加不用说了,他的军事指导思想绝对是超时代的,但政治能力不怎么样。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实在是太庞大了,极盛时期的蒙古帝国总面积33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22%,帝国境内的总人口达一亿多。如此庞大的帝国,除了蒙古帝国这一个外,那只有穿越小说里才会出现。那我们为什么不怀疑其实蒙古帝国也是真实历史里的穿越者的结果呢?另外,成吉思汗对日本也很讨厌,曾发动了两次东征,建造了两支舰队去征服日本。能够建立这么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帝国,但不到百年便土崩瓦解,说明穿越者如果想要当皇帝,不但基础知识要扎实,还要拥有高超的政治能力。

第3名:河蟹(仅是调侃,绝非对他老人家的不敬)
万里长征、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如果哪个穿越小说把主角开始创业时的艰辛写成这个样子,肯定被认为是胡扯和不切实际的;发展时期,一百多万解放军大战八百万美械国军,光是淮海一战,六十万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便吃掉八十万拥有飞机大炮坦克的国军,打了三年后不但大获全胜,而且还有余力去某个半岛上和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死磕...如果哪个穿越小说这样写,恐怕会被网友给彻底骂死:这不是赤裸裸的意淫嘛?写得简直是胡说八道,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这确实就发生了。
第2名:黄帝【可能性90%】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和中华文明的开创者,他的丰功伟绩简直数不胜数,发明创造也是不计其数。先是联合炎帝干掉了蚩尤,然后又把炎帝干掉,从而正式地创建了华夏文明的雏形。他播种百谷草木、奠定了农业基础,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等等。在精神文明方面,黄帝发明了天文历数、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制、汉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丧、棺椁、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政治文明方面,黄帝建立了古国体制,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共一百二十个官位来管理国家,要求官员节简朴素,反对奢靡,并提出以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义,尤其是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义,以此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在使用人才上,黄帝访贤、选贤、任能因才使用,实行以法治国,设礼文法度、治法而不变,命力墨担任法官,后土担任狱官,对犯罪重者判处流失,罪大罪极者判处斩首等;在物质文明方面,黄帝对农田实行耕作制,还发明了杵臼,开辟了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等;缝织方面,黄帝发明机杼进行纺织,制作了衣裳、鞋帽、帐幄、毡、衮衣、裘、华盖、盔甲、旗、胄。制陶方面,制造碗、碟、釜、甑、盘、盂、灶等;在冶炼方面,黄帝教会百姓炼铜,制造铜鼎、刀、钱币、钲、铫、铜镜、钟、铳;在建筑方面,黄帝设计了宫室、銮殿、庭、明堂、观阁、城堡、楼、门、阶、蚕室、祠庙、玉房宫等;在交通方面,黄帝制造了舟楫、马车、指南车、记里鼓车;在兵械方面,黄帝发明了刀、枪、弓、矢、弩、六纛、旗帜、五方旗、号角、鼙、兵符、云梯、楼橹、炮、剑、射御等;而在日常生活方面,黄帝发明了熟食、粥、饭、酒、肉、称尺、斗、规矩、墨砚、几案、毡、旃、印、珠、灯、床、席、蹴踘等等。
黄帝简直就是个超级全能之人。如果他是穿越者,那他直接开创了一个延绵五千余年的文明。

第1名:王莽【可能性99%以上】
王莽,就是篡汉的那个王莽。公元8年,王莽发动政变,攫取了西汉王朝的统治权,成立了新王朝,但他的王朝寿命很短,只有15年。为什么说王莽是穿越者而且还把他排列第一名?这是因为这家伙的人生过程太像穿越者了,相似程度达99%,但可惜,他是个失败的穿越者。阅读王莽的发家史就会发现,他一开始的发迹史以及建立新王朝后的改革,怎么看都会觉得此人是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的,而且就是一个80后,并且这家伙在西汉时的发展过程之精彩程度实在比很多穿越小说而有过之而无不及。和很多穿越小说的套路一样,我们的主角王莽一开始是夹着尾巴做人,但暗地里发展自己的势力,礼贤下士、招募人才;然后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直接造反,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王朝;接着全面大改革,让古老的中国脱胎换骨、展翅腾飞;最后对外开战,横扫全球、一统世界。四个步骤,但王莽老兄只成功做到了第二步,也就是建立了他自己的国家,第三步进行全国大改革则完全失败了,从而使这场穿越Game Over。
我们来看看王莽这个穿越者在穿越后是怎么大展拳脚的。
王莽,字巨君(能想出这个字来的人太有胆了),他建立的新王朝取国号为“新”,历史上简称为“新朝”(估计他是受到光荣三国游戏的启发,玩过三国志系列的玩家个个喜欢顶个新王朝的旗号),王莽幼年坎坷,父兄先后去世,由叔父们抚养成人(典型的屌丝出生,王莽兄的穿越确实很困难,是一步一步靠自己艰难发展起来的)。在投效西汉王朝后,王莽也算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再加上他待人诚恳、艰苦朴素,并且政绩斐然、勤政爱民,因此他获得了朝野民间很高的评价,被誉为是当代周公(看看,穿越者都这个德行)。随后王莽的势力日渐增长,控制了西汉朝政,并且赢得了人心,最终,他开始了穿越者的第二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帝国。
王莽成功了,建立了新朝,穿越者就是有优势啊。
接着,王莽开始全面的大改革了,这是重点。
王莽进行的是一个全面而深刻的改革,不同于其他改革是在制度上隔靴搔痒,王莽的改革是非常深刻的,具有非常超前的眼光。比起北宋的另一个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是超前,而王莽则太像穿越者的作风了,他直接搞得就是社会主义。王莽哪里和穿越者酷似呢?请看:
王莽非常鼓励和支持科学试验与发明创造。目前史学界公认王莽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内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由于对新科技高度重视,王莽当时进行了很多被儒家称为奇技淫巧的新生事物,并且他还亲手解剖了人体以促进医学进步。公元18年,王莽得知有位巧匠能制作一种飞行器,可让人飞行数百步,王莽立即召见他并亲自观看了他的表演,支持他的飞行实验。另外,王莽还发明了一种原始的游标卡尺,意图统一全国的度量,从原理、性能、用途看,这个游标卡尺同现代的游标卡尺十分相似,比西方早了1700多年。诸位,现代人都知道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因此王莽作为穿越者而高度重视科学发展,岂不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王莽极度仇视匈奴和高句丽。仇视匈奴就不说了,匈奴当时年年和汉朝掐架,但是仇视高句丽就有点说不清了,当时高句丽是鸟不拉屎的穷地方一个,对汉朝根本就没有什么威胁或是积怨,但王莽竟然下令把高句丽的国名改成下句丽,还将匈奴单于的名字改为了降奴服于,还将其他少数民族的“王”降低爵位为“侯”。诸位,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王莽是个非常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崇尚大中华主义者,同时非常厌恶“宇宙第一大国”棒子国,因此专门没事找茬地羞辱了棒子们的祖先高句丽。诸位,恐怕我们穿越过去也会干王莽干的这些事情吧?
王莽进行了土地改革!这是重点里的重点,因为穿越者都知道,想要拉拢老百姓,就必须要进行土改,分发土地给农民,而王莽也这么做了!王莽当皇帝后宣布土地国有化,禁止私人买卖,而且将土地重新洗牌,没有土地的农民每一对夫妻会分到一百亩田地,不足的由国家补偿,实行土地国有化,私人不准买卖土地。人均土地一百亩,多占土地的人家,不管是富豪巨室还是普通百姓,立刻要无条件交出土地,分给贫民,土地不许买卖抵押,这就是赤裸裸的土改啊!这不就是社会主义很典型的体现吗?只有穿越者才会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王莽作为一个生活在汉朝的人,怎么会想到土改呢?这难道还不说明他是个穿越者?当然,我们也要清楚王莽进行全面土改的结果,他失败了。因为当时是封建制度,中央政府靠的就是地主,王莽这样便把地主阶级得罪了,导致后来他的王朝被各地的豪强地主给推翻。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土改固然是好事,但也要分时代。在封建时代风风火火地进行全面大土改,是非常有危险的事情。因为那时候的国家主干力量就是地主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土改是无产阶级来对付资产阶级的。王莽兄虽然知道土改的好处,却没有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可惜可叹呀!
王莽废除了奴隶制度。那时候可是汉朝啊,整整2000年前,王莽就要废除奴隶制度了。而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也是在150年前的南北战争后才正式废除奴隶制度的。由此可见,王莽的思想是多么先进!王莽当时十分痛恨奴隶制度,禁止买卖奴婢,但是中国真正禁止买卖奴婢也是在解放后才废止的,看来,王莽是穿越者的说法更加是可靠了,因为他是穿越者,所以他具有现代人那种人人平等的光辉思想。“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尊贵的”,这曾是王莽说提出的口号;“买卖人口是‘悖天心,逆人伦’的罪恶行径,必须立刻停止”,这也是王莽说过的。 请想想,我们在穿越后,难道不也会废除奴隶制度的吗?
王莽特地颁布法令强迫无业游民必须劳动,没有工作的的游民,每年必须罚布一块或者劳役工作,由国家承担食宿。诸位,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劳动力是非常宝贵的,是不能浪费的,而王莽也知道,所以他不但下令废除了奴隶制度,还勒令社会上的无业游民必须工作,这也是穿越者才拥有的思想意识呀!
王莽颁布了国家专卖的国企政策。主要内容就是酒、铁、盐等全部收为国有,国家统一发行钱币。王莽还宣布山川河流等自然资源全部收为国有,私人开采要征税,而且还要登记办营业执照,这就是典型的国家资本主义嘛,这不就是国有垄断吗?国有经济为主体,宏观调控市场经济,赤裸裸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手段呀!王莽在经济上的这一手,再度说明了他是个穿越者。
王莽还制定了贷款制度,以刺激国家经济增长。他宣布,经营生意的商人可以向国家贷款,国家收取利润的十分之一;进行祭祀或者丧事的,国家可以无息贷款。不用说了,这又是他其实是穿越者的证据。
王莽还是个经济思想家,这是后人封的。因为他很NB地提出了计划经济理论,准备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这六个城市设“五均司市使”,主管评定物价、调节市场、办理赊贷、征收税款等事宜。评定物价是指五均司市师要定时对市场上主要产品物价进行评定,调节市场是指控制市场供应,货物滞销时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货物涨价时则以平价出售,以维护市场秩序。这些现代化的经济手段可是他自己想出来的,用在现在都合适。
王莽最超前的就是币制改革了,目前还不明白他的一套是怎么回事,但王莽在世界铸币史上开创了主辅币相结合的“宝货制”,对后世的币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就是全世界今天使用的币制。王莽用一些做工精美但不足值的货币代替以前的金块银块,这简直就是近代币制改革的翻版。但他好像还又搞出了什么贝币,不过那个年代还是接受不了。史学界觉得他最失败的就是币制改革。至于王莽发行的货币,中国钱币收藏界一直认为是中国钱币铸造的最高峰,不论铸造工艺还是铭文工艺,以后再也没有超过的了,而且相差很远,现在一枚王莽币价值千万。
我们最后进行总结:王莽的思想绝对不应该出现在那个时候,因为他的思想完全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发展水平严重脱节!细数世界历史上新思想的出现,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程度有关系,当然,高瞻远瞩的超前思想也有,但从没有像王莽这样超前两千年的思想。人的思想如果落后于时代,那就是唐吉坷德;人的思想如果超前于时代,那就是思想家。社会大环境是土壤,思想是土壤培育的。但王莽改制的政策,完全就是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翻版了!王莽出身豪族,从小最多接受儒家文化,但是为何会出现如此先进的思想?这种思想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那个封建制度时代!另外,人人平等的光辉思想也绝对不会出现在一个从小活在豪族的人的脑袋中。在绝对封建制度的西汉时期,是绝不会出现王莽这种思想的!如果王莽出现在十九世纪,无疑就是个成功的改革家。所以说,王莽就是个穿越者!但可惜,他没有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就匆匆忙忙地进行了2000多年后的社会改革,注定缘木求鱼、竹篮打水。
除了这十大疑是穿越者外,国外也有几个疑是穿越者,分别是:尼古拉·特斯拉、达·芬奇、本杰明·富兰克林、西方大预言书《诸世纪》的作者诺查丹玛斯等等。另外,大家有没有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在明朝末年,在这个大航海时代正在开启的时候,在这个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并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在这个中国即将可能爆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刻,中国的命运却发生了惊天的大逆转?各种天灾人祸以及用科学难以解释的灾难(王恭厂大爆炸)接连发生并最终导致了明王朝的灭亡和清王朝的诞生?这也导致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生机彻底被扼杀在了封建铁笼里。大家猜测一下:会不会是因为明朝后期的中国走向资本主义以及工业革命后发展得实在太变态了,所以其他国家在未来派来了穿越者在中国明朝末年进行了破坏,使中国无法进行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了未来的强大中国。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真相。我们的历史确实被穿越者改变了,但不是变得更好了,而是变得更差了。

Ⅷ 举例说明个人和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史,也就是个人发展史,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社会是个人的社会,个人是社会的个人,社会是与个人在同一历史过程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不仅有完整的社会形态理论,而且有深刻的个人形态理论,本文试以论之。

个人形态问题研究不同历史条件下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劳动主体所组成的共同体,以及以此共同体为基础的财产,归根结底归结为劳动主体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而和该阶段相适应的是劳动主体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和他们对自然界的一定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历史是个人的历史,个人是历史的个人,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同历史阶段上具有不同的形态,是一个不断生成、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这正如资本主义以前的历史发展所表明的那样:“[劳动者]对生产条件的所有制表现为同狭隘的、一定的共同体形式相一致,因而同狭隘的、一定的个人形式相一致,这种个人具有为组成这种共同体所需的相应品质,即狭隘性和自己的生产力的狭隘发展。而这个前提本身又是生产力的狭隘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6年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宏伟地叙述了分工及各种所有制形式相继更替的历史,实际上表述了个人形态与分工、所有制形式相一致的思想。他们认为,分工决定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而个人隶属于阶级“同单个人隶属于分工是同类现象”,个人的发展“是在历史地前后相继的等级和阶级的共同生存条件下产生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也是把所有制形式与共同体形式和个人形式结合起来研究的,并且以资本主义“物的依赖关系”社会形态为参照,把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统称为“人的依赖关系”社会形态,把从资本主义发展出来的未来社会称为“自由个性”社会形态。
可以根据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以及关于分工、交往、交换等生产力状况决定所有制形式,并决定与所有制形式相一致的共同体形式和个人形式的思想,把个人形态划分为与个人对作为实体的自然血缘共同体和宗法的或政治的共同体的依赖关系、对作为抽象的或虚幻的共同体的货币共同体的依赖关系、对作为真正共同体的自由人联合体的依赖关系相对应的依附的个人、独立的个人和个性的个人等三种历史形态。

(一)依附的个人
总的说来,在独立的个人形态出现以前,个人发展都属于依附的个人的历史形态。但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而有文明的历史不过短暂的六、七千年,既然“自从文明时代开始以来所经过的时间,只是人类已经经历过的生存时间的一小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只是人类将要经历的生存时间的一小部分”,那么,就不能把依附于自然发生的血缘共同体的个人与依附于历史地形成的宗法的和政治共同体的个人简单混同起来,而是应当区别地加以研究,这正如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处就特别强调的那样:“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事实上,在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以前的氏族公社的共同经济形态中,分工“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还没有发展为一般意义上的以不发达的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形态,建立在经济上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基础上的个人之间的统治和服从关系还远未形成,个人尚处于对自然血缘亲属关系的依赖阶段。只是在野蛮时代晚期,人类开始向文明时代过渡,私有制的孕育和产生使共同经济活动遭到破坏,氏族公社为个体家庭所代替,动产由公共占有变为个人占有,“由于人的个性的发展以及当时个别人拥有的大量财富的增长,便产生了贵族;使一部分居民永远处于卑贱地位的奴隶制,促使形成以前各文化时期所不知道的对立状态‘’,依附于历史地形成的宗法的和政治共同体的个人才逐步形成。因此,根据个人在其中活动的共同体的性质是自然发生的还是历史形成的,可以把依附的个人分为依附于自然发生的血缘共同体的个人和依附于历史地形成的、建立在对个人的直接的统治和服从关系基础上的宗法的和政治共同体的个人两个阶段或类型。
1,依附于自然血缘共同体的个人
直到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人类开始冶炼铁矿石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前,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生产力极端低下,使“单个人的力量太小”,只能“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因而生产是共同进行的,这就决定了社会的基本组织是建立在公社社员的血缘亲属关系基础上的氏族公社。与氏族共同体和公社所有制形式相适应,个人的最初形态是依附于自然血缘共同体的个人。在这里,既没有后来出现的共同体对个人统治和强制,也没有个人社会关系的物化,因而在个人发展史上保留着永恒的不可超越的价值意义。
依附于自然血缘共同体的“个人尚未成熟,尚未脱掉同其他人的自然血缘联系的脐带”[12],正象植物根植于土壤中一样,个人与氏族共同体牢固而紧密地长在一起,个人直接地从自然界再生产自己,还“带有动物的性质”, “因为自然界几乎还没有被历史的进程所改变”,这就使个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狭隘性:“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决定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决定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第一,氏族公社内部狭隘的自然血缘亲属关系是唯一的个人之间的联系。单个人是氏族公社的附属物,与其说是个人毋宁说仅仅是“个体”;个人不是共同体的独立成员,而是原始群体的相同因子;生命的主体不是个人,而是氏族公社;个体生命和生活不是独立的特殊过程,而是历史祖先逝去往事的无穷复现和简单的循环往复过程;个人之间的仅仅是自然差别或自然差别的扩大,而没有社会差别。第二,个人对自然界是一种纯粹外在的、绝对地服从和依赖关系。马克思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第三,动物式意识。个人把自己看作是与自然界以及自然形成的氏族共同体直接同一的,“我”就是“我们”,“我们”就是“我”。显然,个人的意识还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纯粹的畜群意识”。
2,依附于历史地形成的宗法的和政治共同体的个人
与由自发分工所决定小土地私有制和宗法的或等级的共同体相适应,产生了个人对各种凌驾于个人之上的专制家庭、国家等狭隘地域性共同体的人身依附关系,由此产生了依附于历史地形成的专制家庭、国家等宗法的和政治共同体的个人。
首先,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的关系。个人既是所有者又是进行劳动的共同体成员,生产的目的是创造为了保证各个所有者及其家庭以及整个共同体生存的使用价值,这就使“物质生产的社会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生产的基础上的其他一切生活领域,都是以人身依附为特征的。而正因为社会建立在人身依附的基础上,所以一切社会关系就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在劳动中的社会关系清楚地表现为他们本身之间的个人的关系”。
其次,个人活动的原始丰富性。不发展的分工使个人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个人在自己的某个方面把自身物化在物品中,他对物品的占有同时就表现为他的个性的一定的发展”,从而使个人本质力量达到了与其生产活动相适应的原始全面性和丰富性。所以,马克思认为,这种农业或工业的“小生产是社会生产的技艺养成所,是培养劳动者的手艺、发明技巧和自由个性的学校。”
再次,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狭隘性。由于“劳动生产力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决定了人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同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狭隘性”,个人在直接的强制劳动中处于孤立分散状态,总是“力图寻求闭锁的形态、形式以及寻求既定的限制”,虽然个人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大的发展,个别人甚至可能表现为伟大的人物,但是,“在这里,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因为这样的发展是同[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原始关系相矛盾的。”正如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对依附的个人的典型——法国小农——所作的分析那样:“法国国民的广大群众,便是由一些同名数简单相加形成的,好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代表他们。”
最后,个人对共同体形成了紧密、半紧密的人身依附关系,同时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而由牢固趋于松懈。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亚细亚公社是完全的公有制,单个成员一直处于与公社的客观的经济的关系中,与公社牢固地长在一起,个人对共同体的依赖性最强;在古代的公社中, 已经产生了私有财产和公社财产的分离,公社成员是平等的,公社成员和公社互相保障对方的存在,个人对共同体的依赖性较弱;在日耳曼的公社中,私有财产已经占主导地位,公社财产只是个人私有财产的补充,共同体是一种松散的联合而不再是联合体,个人对共同体的依赖性已经很小。马克思认为,既然单个人对共同体的原有关系的再生产,“必然地只和有限的而且是原则上有限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那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于人口的增长、战争、同外地人交往、奴隶、交换剩余产品、债务等等——共同体就“成为对于不断前进的人群的发展来说过于狭隘的、正在消灭的前提”,从而走向没落并最终瓦解,使个人挣脱共同体的束缚而走向独立。
(二)独立的个人
随着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的发展,自由的小土地所有制为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所代替,货币成为支配个人的普遍的、抽象的和虚幻的共同体,与之相适应,形成了独立的个人形态。独立的个人的形成,“一方面是封建社会形式解体的产物,另一方面是16世纪以来新兴生产力的产物”。
第一,个人之间关系的物化。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使个人活动和产品的普遍交换成为每一个个人的生存条件,交换价值成为个人之间唯一的社会联系,因为只有在交换价值上,个人的活动和产品才能成为实现自己私人利益的形式和手段。既然生产的目的是交换价值,那么生产就仍然是对个人的强制和对个人的自然存在的完全否定,这就使个人的一切个性,一切特性都被否定和消灭了,社会关系不是表现为个人之间的关系,而是转化为物的、对于个人来说是异己的关系;相应地,个人能力也转化为物的能力,因为个人只有成为交换价值或货币的所有者,才能行使支配别人的活动或支配社会财富的权利。这样,个人内在本质的普遍的物化过程,就表现为全面的异化,即为了纯粹外在的目的而牺牲了个人的目的本身。
第二,个人的独立化、片面化和偶然化。个人之间关系的物化,使个人摆脱了原来那种狭隘的地方性联系从而独立化。但是,在货币共同体中,一方面由于货币“完全不以对自己占有者的任何个性关系为前提;占有货币不是占有者个性的某个本质方面的发展,倒不如说,这是占有没有个性的东西,”使个人成为片面的个人;另一方面,由于“私人利益把每个民族有多少成年人就分成多少个民族,”“货币对个人的关系,表现为纯粹偶然的关系,”[27]成为个人达到私人目的的手段,并作为一种个人无法控制的偶然的、强制的、异己的力量同个人相对立,这又使个人成为偶然的个人。
第三,个人自主活动的异化。私有制使共同体分裂为对立的两极,一极是完全不依赖于各个人并与他们分离、并列的物的世界——私有制,另一极是同物相对立的大多数个人——劳动者。劳动者个人由于丧失了一切现实的生活内容,成了孤立的、抽象的、偶然的个人,是分散的和彼此对立的。这样,作为个人本质力量发挥的生产力,对个人本身来说已经不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私有制的力量;个人在生产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生产活动与自主活动完全分裂,生产活动不是个人的自主活动,而表现为个人本质力量的完全空虚。
第四,个人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和全面的能力体系的形成。独立的个人是在矛盾中发展的。尽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外在的、隔离和偶然的,但是,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人,又必须以交换价值的交换为手段,这就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从而使个人成为普遍性的社会化的个人:打破了一切人的依赖纽带、血统差别、教育差别等等,确立了平等和自由的观念和意识;摧毁了一切阻碍发展生产力、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摆脱了过去的狭隘的民族的地域的地方性联系,克服了在一定界限内满足于现有需要和重复旧生活方式的状况,建立起人们之间世界性的交往关系,为个人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发展出个人之间普遍的效用关系和适用关系,个人的素质、能力、才能、活动的社会性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把个人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广泛的需要的人生产出来;创造出一个普遍利用自然属性和人的属性的体系,开创了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的新时代。
(三)个性的个人
独立的个人,仍然只是个人发展的一个历史性阶段,因为在这里,社会关系不是个人自愿地而是在一定的狭隘的生产关系内自然形成的自发的联系,不是个人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之外的强制力量。这种个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与个人的异己性表明,独立的个人存在的暂时性和个性的个人产生的必然性。
作为对独立的个人的积极扬弃,个性的个人是与个人所有制或社会所有制形式和自由人联合体形式相适应的未来社会的个人形态。个性的个人既不是依赖于自然血缘共同体和宗法式的政治共同体,也不是依赖于货币共同体,而是在汲取了以往一切历史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依赖于作为个人的个人自身。马克思说:“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时候,才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而且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是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这就是说,只有当个人依靠作为个人的个人即自己而存在的时候,才能实现“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完成个人“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达到个人发展的崇高境界。
个性的个人,是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个人。一方面,是个人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自由人联合体中,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必然成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并受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具有与物的依赖性关系中个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完全不同的属人性质。另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消灭由社会关系的物化造成的个人能力的物化,“只能靠个人重新驾驭这些物的力量,靠消灭分工的办法来消灭。没有共同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自由人联合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
个性的个人,是全面地把握劳动和享受、物质和精神、类与个人等关系,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完全的个人。一方面,由于消灭了个人完全屈从于分工的奴隶般状态,“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同各个人向完全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达到个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自主活动、劳动和享受、物质和精神的一致。另一方面,消除了社会关系的异己性质后的个人,不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与自己对立起来,而是与社会融为一体:社会是作为个人的个人的社会,个人是作为社会的个人的个人,“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
个性的个人,是世界历史性的普遍的个人。随着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化,必然伴随着个人本身的发展,那种“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世界历史性的、普遍的个人,是破除了民族的和地域的狭隘地方性束缚,建立了世界范围上广泛的个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以世界历史眼光处理个人和自然、个人和社会以及个人自身关系的个人。
个性的个人,是自主活动的自由的个人。独立的个人以自己“类本质”的丧失取得了表面的独立性和自由,然而,由于个人完全屈从于物而不能自主,所以,这种个人自由实际上是最彻底地取消任何个人自由。相反,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私有制的消灭,随着个人向完全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在自由人联合体中,作为个人的个人能够“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充分的、不再受限制的自主活动,这种自主活动就是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因此,只有当个人最终成为自己的社会关系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自身的主人的时候,所有的个人将作为个人的个人参加社会交往,联合起来的个人实现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个人将获得自己充分的、不再受偶然性的物的限制的自主活动,实现自主活动与物质生活的一致,从而成为自主活动的个人;也只有在那个时候,个人将“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生成“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研究表明,自然的个人、依附的个人、独立的个人和个性的个人是在典型意义上对个人发展历史形态的划分,这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共同体形式的多样化而造成的三种形态的个人并存并不矛盾。事实上,中国传统的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在改革开放前并没有根本上动摇,没有形成产生独立的个人的生产力和共同体条件,更不要说个性的个人的发展了。在过去的计划体制下,个人被定格为依附于家庭、村社等等狭隘的和地狱共同体的的互不联系的“单位人”或“社员”,极大地束缚了个人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交往的普遍化,传统农业社会正在发生向现代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的深刻转型,传统的依附的个人也随之迅速向市场体制下的独立的个人转化,而且涌现出一批个性的个人,这就预示着一个个人普遍的独立化,进而使每个个人得到全面自由发展并成为个性的个人的新时代的来临,展示着社会主义在促进个人发展上的光明前景。

Ⅸ 有关历史人物的作文有哪些

诸葛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赞诗,诸葛亮以其不可测度的智慧、鞠躬尽瘁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虽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个千古传颂的人物。 的确,在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中,诸葛亮是最为声名煊赫的。他是一个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历代不衰、千古传颂的人物。他是一个突破了阶级界限,从帝王将相到市井平民,从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汉,众口界碑,妇孺皆知,受到普遍称赞、歌颂的人物;他是一个超越了地域限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颂的人物。 ,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整个三国的历史是与诸葛亮息息相关的,三国之局系因汉末之乱而来。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孙坚、孙策占据江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赤壁之役,曹操挥军南下,用意在于消灭割据,一统天下。而曹操的这个企图,却被诸葛亮给瓦解了,曹操兵败,无力统一,江东仍然保有其割据版图,诸葛亮和刘备方能借势构成鼎足三分的格局。 , 最值得回味的是这个格局早在诸葛亮高卧隆中,尚未出仕前已拟就。诸葛亮精熟时势,洞烛机先,其智不可测,而且这个大战略纯粹是要人在毫无凭借、毫无实力中,创造一种形势来。也就是说,是现实条件最差的刘备,诸葛亮一方主导了整个格局的发展。这种大智慧岂是小说刻意妆点渲染的“借东风”之类的小机巧所能及? , 更何况那种“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修养所给予后人的不只是断理之精、料事之明,更呈现了一种人格典型,予人无限之向往与敬慕。 , 综观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向往之中,含有份惋之意,正如杜甫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是诸葛亮自己构画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则系尽力完成他对刘备的责任,以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情景构成了一种悲壮的美感,是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类型。最终北伐未能成功,星殒五丈原。 , 诸葛亮“死则死矣”,然而,他的忠贞、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无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他对国家、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等身处世格,又不知影响了多少人。他的政治、军事才能,有不知被多少政治家、军事家所学习和借鉴……

周恩来
纵观历史,我们中国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黄继光等等,现在我就说说敬佩的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总理从小就是一个破产的封建家庭的弟子,受足了家里长辈们封建思想的影响,但是,他热爱革命的心却没有改变。他这种立场坚定的决心,使我敬佩。
周恩来总理早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身为长子的他只好出面处理家事。由于他父亲在外地工作,家里又没有多少钱可以养活他和两个弟弟,所以,他只好向街坊、亲戚借钱。可是,原来与他家很好的一些亲戚却翻脸不认人,世态炎凉呀!而且,他家族里有封建思想的长辈也出面干涉,要他把谁第几天借了多少钱写在一张纸上,改天还得给那一家人磕头,拜圣人,在人家有节庆时,还得再借债给人家买礼物。周恩来在这样的境遇里,硬是把两个弟弟拉扯大了,他自立坚强的意志让我敬佩。
周恩来在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到大伯居住的东北地区学习,一次在课堂上,老师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同学中有的说是为了帮父母记帐,有的说是为了谋个人的前途。惟有周恩来坚决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他这句“为中华之崛起!”令我折服!
1911年10月10日,当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传来时,周恩来倍受鼓舞。他找来一把剪刀,带头剪断了象征奴役、屈辱的辫子,表示同清政府决裂,他成学校里第一个剪辫子的学生。他这种革命大无畏精神,让我钦佩。
1994年,周恩来当上中央总理时,他勤俭节约的作风并没有改变。有次,周恩来和一些中央委员出差,在一家饭店吃午饭,吃完午饭后,服务员想把吃剩的豆腐脑倒掉,被周总理看到了,他阻止服务员说:“我们中国刚成立,财力不够,不应该这么浪费,你把它拿去包好,今晚还可以吃。”周总理这种勤俭节约的作风使我敬佩。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夜的工作》篇课文吗?里面的周总理工作是多么认真刻苦呀,他的办公室多么简陋: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可见,他是多么勤俭。他每天都要批阅许许多多的文件,但他又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句话一句话地审阅,他工作是多么认真。他这种认真勤俭、敬业的精神让我敬佩。
周恩来总理所做的一切都让我深深的敬佩,他在广州起义时的领袖风范,他在万隆会议谈判时的英姿飒爽,想到他一生的勤检,想到他因为废寝忘食地工作而病逝,想到十里长街送总理,他是那么的完美。我一直认为周总理是中国最伟大,也最值得人敬佩的人之一。
1976年1月8日,这位伟大的领导人,这个我敬佩的人,在北京去世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地方,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Ⅹ 与哪些历史人物有关

勾践 刘备 曹操 庄子 祖狄 王冕

与历史中哪些人物与超越有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