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关于历史文化的调查报告怎么写
(一)历史村镇的文化价值和抢救历史村镇的重大意义一个村落、一个集镇的形成,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而特有的历史环境以及村镇文化则需要更长时期的历史积淀才能形成。长沙地区各种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与古道、古村、池塘、山岗、寺庙、溪流、小桥以及宽敞的晒谷坪等等相映成趣,构成了长沙村镇所特有的自然景观。加上蕴含在这些有形物质背后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固有观念,使长沙先民血缘团体上得到凝聚,精神上得到陶冶,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这种日益缺乏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今日长沙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要素。长沙历史村镇自然和人文的背景,或与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因素紧密结合,或与村落区域在空间上相互融合,并给予静态和动态的影响,从而形成自然与历史融为一体的环境,其价值是无法用确切的语言和数量来表示和衡量的。随着日月的推移,这种文化意义上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大。文脉是历史的延续。许多历史文化遗存散布于广大的乡村和集镇,它是我国深厚历史文化的宝藏,是社会文明的源头。在农村小城镇建设时,应当充分挖掘这些宝藏,让它们流传下去,发扬光大。国际社会对村镇历史文脉的保护越来越予以关注,因为任何一个村镇的历史,都是人类史的一部分,都是全社会和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在进行小城镇建设的时候,我们只有保护和延续这些文脉的责任,而没有破坏和中断它们的权利。文脉由多方面组成:传统和具有特色的建筑,街区、村落的格局,见证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场所和其它物体,甚至古树、奇石以及各种具有鲜明特色的风土人情等都是历史文脉的载体,即使已经是断墙残垣,,不够完整,仍然可以通过合理的手段,让它们化腐朽为神奇,发出诱人的光辉。无数教训证明,由于人们不珍惜,许多有价值的文化传统已经中断或正在消亡。在建设农村小城镇时,应当尽可能地把这些曾经存在过的历史发掘出来,用各种方式把它延续下去,以弥补前人的过错或缺憾。而它们的留存不仅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的社会及经济价值。一是为现代城镇建设提供传统文化基础和规划建设的宝贵经验;二是为向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最好的实物标本和历史教材;三是为发展现代旅游事业提供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二)历史文化村镇历史风貌的保护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关键是历史风貌的保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史风貌保护理论不断深化,其保护内容写进了国际历史保护宪章。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的建议》指出,风貌保护是:“保存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修复无论是自然的或人工的,具有文化或艺术价值,或构成典型自然环境的自然、乡村及城市景观和遗址的任何部分。”而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1987年发布的《保护历史城镇和城区宪章》则指出了历史街区和地段风貌保护的内容:“(一)用地段和街道说明的城市的形制;(二)建筑物与绿地和空地的关系;(三)用规模、大小、风格、差筑、材料、色彩以及装饰说明的建筑物的外貌,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四)该城镇和城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五)长期以来该城镇和城区所获得的各种作用。”并指出:“任何危及上述特征的威胁,都将损害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真实性。”历史风貌保护的对象是有特征的组群景观,其中不一定要有特别重要的文物或古迹,但作为一个整体,这种景观的形体、形象已成为某个地点、区域,或某种文化的标志;历史风貌保护的目标则是基于对文献和遗存实物的研究来反映历史场景,以获得地方文化上的认同感。规划中的个体不一定都是过去的物质真实,而是采取“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异地搬迁”等方式创造出来的为环境气氛服务的景观。由于风貌保护手段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以及许多人对“风貌”的简单化理解,许多为保存“多样性”和“独特性”而进行的风貌保护,单纯在“仿古”上做文章,反而导致“多样性”和“独特性”的丧失。历史风貌保护的精髓在于: 1.保持文化的延续性保持文化的延续性,首先要从文化地理的视野中观察村镇的来龙去脉,把握并延续村镇所根植的文化。古代的匠师们没有受过任何关于“保持文脉”、“风貌协调”的说教,可是他们的作品都在丰富之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理,这是受同一种文化熏陶而自然产生的结果。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建设要综合“原存”、“修缮”、“重建”和“新建”,而且“以旧衬新”,新旧结合,使中国砖木结构建筑群与其它传统景观风貌达到和谐统一。2.保持场所特征的延续性保护场所特征的延续性,意味着风貌保护中应当尽可能保留场所的标志性特征。这种标志性特征可以是形象上的,如朗梨镇陶公庙的山门、戏楼、主殿等景观中特征最鲜明的部分,即通常所谓的“地标”。地标通常是占据空间中重要位置或能与背景形成对比的景物,它是人们确认场所的重要参照,风貌保护中保留标志物已是一种共识:诸如风水塔、村口的大树、城镇的门楼之类都是村镇景观海产中的首选之物。场所的特征也可以是整体形态上的,特定的标志性空间和形式对于识别特定的场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铜官镇民居的特征三厂镇建筑材料特有的陶砖陶瓦及其造型。场所的特征也可以是文化上的,如靖港的老街、沩山的密印寺、文家市的里仁学校等。但是这种文化上的特征同样是需要空间和形态去表达的。如密印寺山门和大殿之间的庭院,作为沩山镇景区一个特别的休息场所,给人的感觉是独特的、印象深刻的。人们在这里休息会听到典雅古朴的佛教音乐,看到作法的僧人们鱼贯走入一个侧院,殿前香炉中青烟袅袅升起,古树、大殿、山门、廊院形成相对闭合的广场空间,充满了历史的神秘感和感染力。3.保持生活的延续性风貌保护的目的就是维系和加强居民之间以及与他们生活的村镇环境的情感纽带。日本学者早川和南认为“保存、保护历史环境就是保存、保护从古至今的人的关系。”历史村镇风貌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护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院落中的淳朴民风、民间风俗、民间节日、传统文化艺术、传统工艺、历史地名等等。我们并不是作为原封不动的保护主义者来完成这个项目的,而是要营造一个有创造力、有活力、善于应变的环境。任何历史环境中的活动都会随时间而有所变化。我们所强调的延续生活,是希望历史环境不成为死文物,而是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居环境发展下去。(三)精心塑造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村镇形象在推进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过程中,必须增强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的文化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精心塑造符合自然和历史环境、具有地方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村镇形象。1.准确定位历史村镇类型历史村镇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力。要根据城镇的地域特色、历史传统、资源条件、现代城镇功能以及在城镇群中所处的地位,确定城镇的形象基调。如文家市是浏阳市东南部的中心集镇,在商贸、煤炭、食品、花炮等轻工业以及旅游服务业等方面虽有一定实力,但是这些产业在全国均没有明显的特色和比较优势,相反,其作为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点的“秋收起义”在全国几乎妇孺皆知。可见,文家市塑造城镇形象首先应立足于革命文化,定位于“革命老区名镇”。而大围山镇境内有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是高品位风景名胜聚集的地区,其城镇性质应定位于生态旅游城镇。2.科学编制历史村镇规划村镇形象的塑造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政治、历史等诸多因素,必须规划先行。在制订形象总体规划过程中,要有全局观念,总揽历史、文化、村镇格局等因素,做好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坚持以功能调整为主,在强化管理功能、服务功能、集散功能的同时,突出文化功能;在抓好村镇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善优化文化基础设施;把保护村镇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形象设计的基本点,最大限度地保护水系和山系,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力求做到建设的总量有控制,给后人保留开拓的余地。维护城镇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塑造.突出地方建筑和环境特色。3.继承和提升村镇的历史文化特色特色文化是村镇发展的灵魂和精髓。每一座村镇的发展都面临着对历史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继承和发展,都面临着如何将历史民族文化和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风格相结合的问题,都不能割断历史和文化。对朗梨、靖港、铜官这样的历史文化城镇进行规划和建设,就要保护文化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格局和风貌特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保护历史文化村镇特色,不仅仅是保护几处古迹文物、几栋建筑、一段城墙,更重要的是要保留历史特色的现状格局和整体风貌,要保留成片的重点历史街区和历史村落。这些街区或村落以建筑群为整体环境风貌展现着村镇的历史特色。印证着历史脉络。它们是村镇记忆“档案”,是村镇历史的瑰宝。是村镇保护建设的重中之重。4.构建适应村镇居民文化需要的公共设施网络当前,村镇建设中忽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倾向十分明显,图书室、文化馆、体育场等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村镇经济的发展,远不能满足村镇居民的文化需求,远不能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在村镇规划和建设中,必须把村镇公共文化设施纳入重要内容,切实做到公共文化设施与历史建筑的协调统一。长沙地方风情浓郁,民间节日众多,如龙舟节、花炮节、庙会等,在村镇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民俗文化的继承发展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重视表演场所等必备的硬件设施、民间文化主题公园、民俗文化生态博物馆所等项目的建设。5.切实保证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和建设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历史村镇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并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筹资渠道主要有政府、社会、外资3个途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更多的是依靠后两个途径。6.加强地面文物保护,落实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措施这次调查除推荐了7处村镇为候选历史文化村镇外,还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94处,其中,古文化遗址45处,古墓葬和名人墓132处,古建筑(含古桥、古道、古井等)7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20处,其他26处。各县(市)及各区要按照《文物法》的规定:“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领导和群众对历史村镇及其地面文物的保护意识,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对所辖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造册登记,在报刊上予以正式公布,并公布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市级主管部门汇总市区、各县资料基础上择定36处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择价值更高者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组织申报历史文化村镇的工作将同步进行。文物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定》,各县、区文物主管部门与下可移动文物使用、管理单位、个人签订保护责任书,将保护职责落实到组、到人。各县(市)对拟定申报的历史文化村镇首先要保持原貌,停止大拆大建,然后制定保护规划。规划包括对区域内历史风貌和各文物点的保护措施,及对村民房屋改造,新建房屋的建设风格,街道环境规划等,逐步达到文化名镇的要求。无论申报成功与否,这些村镇的历史风貌都要得到合理的保护。同时配合旅游、园林等部门做好文物旅游线路的规划,形成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实现人文资源合理利用,为发展地方经济增加新的增长点,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增辉添色。
B. 永州人文历史发展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急用
永州市经济调查报告
2010年是永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年,突出表现为:经济总量和内涵并驾齐驱,发展速度和效益双双走高。当年永州市GDP跨上500亿元台阶,达到506.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增幅为1992年以来的最高。全市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5.5%、19.3%和15%,增幅同比分别提高9.5个、6个和7.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同比增长49.8%,其中利润增长60.8%;增幅同比分别提高31.7和31.5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8%,同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永州与全省及省内先进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加快发展的任务重、压力大。
一、永州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位置
(一)GDP总量居全省第8位,人均GDP居全省第10位。GDP总量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最主要指标。2006年永州GDP总量首次突破300亿元,达到307.35亿元,排全省9位;2007-2008年,全市GDP总量连上400亿和500亿元的台阶;2010年全市GDP达到506.39亿元,排全省第8位,总量超过了邵阳市。经济学上一般将人均GDP作为比较经济体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核心指标。2010年,永州人均GDP为9887元,排全省第10位,与上年持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8.6%,低了4530元。与此同时,2010年全市GDP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近5年来永州GDP年均增幅为11.9%,落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说明不管是从人均水平还是从发展速度来看,永州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二)农业比重居全省第2位,而第二产业比重居全省倒数第2位。三次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在走完工业化道路后,服务业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当前其产业结构普遍呈现“三二一”的结构模式。而我国以及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工业为核心的第二产业深入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大且发展快,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凸显,三次产业呈现“二三一”的结构类型;因此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尽量降低资源过度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永州工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三次产业为“三一二”结构模式,农业比重超过了工业,而第三产业独大也只是由于工业发展严重不足的结果,这种产业结构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及全国、全省来讲,是不利于经济加快发展的结构模式,因为“发展快的(工业)比重小,而发展相对慢的(农业)比重大”。2010年,永州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高大29.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了12.1个百分点,而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仅为28.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14.5个百分点。
(三)全部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11位,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12位。分析和观察永州经济发展的现状,关键是要看工业发展状况。2010年,永州工业及规模工业增加值绝对数分别占全省平均水平的3.5%和3.1%,比永州GDP占全省5.5%的比重分别低了2个和2.4个百分点;且增幅分别落后全省平均水平2.5个和1.3个百分点。可见永州工业与全省及省内兄弟市州的差距相当明显,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还突出表现在发展速度上。这一方面说明永州工业落后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也说明永州工业发展的潜力很大。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全省第6位,但500万元以上城镇投资总量居全省第10位。2010年,永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占全省的5.9%,增速达到了41.6%,居全省第3位,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排位最靠前的。但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完成投资仅占全部投资的56.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30.6个百分点,比重在14个市州中居最后1位。这也说明了永州市投资尽管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与此相伴的是大项目不多、投资活力不够、投资后劲不足、投资结构不优等方面的问题。
(五)第三产业增加值居全省第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10位。受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和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的带动,永州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增幅达到17.7%,为历年最高增幅,居全省第3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省第5位,较上年同期前移5位;汽车、金银珠宝、化妆品、电子器材等的热销成为推动此轮消费升温的主导力量。但我们也还看到,永州人均消费水平还较低,农村消费严重不足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一些新兴的消费业态仍处于萌芽阶段,消费环境不优、即期消费能力不强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
(六)地方财政收入居全省第10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居第13位。2010年,永州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仅为4%,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不到全省的一半。这一方面说明永州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主要是增加可税GDP的比重。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税源建设,优化税源结构;既要“放水养鱼”,培植重点税源;也要加强征管,从宏观上把握税收的运行趋势,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10位,农民人均收入居全省第9位。2010年,永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9元,同比增长19.3%,增幅尽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但绝对额比全省平均低1885元,差距同比扩大了105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97元,同比增长15%,收入绝对额比全省平均低507元,差距同比扩大了71元。永州城乡人均居民收入由2009年的2.95:1扩大2010年的3.06:1。
(八)实际利用外资居全省第6位,出口创汇居第10位。2010年,永州实际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同比增长43.3%,增幅居全省第4,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吸引省外内资57.15亿元,居全省第8位,增幅同样居全省第4位。2010年永州外贸出口创汇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倍,增幅居全省第1位,但绝对数居全省第10位,仅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1.8%。自2009年起,永州市外贸连续实现盈余,2010年全年实现外贸净出口6542万美元,同比提高了2377万美元。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优劣势分析
(一)存在的优势
1、区位优势:永州位于湖南的最南端,毗邻两广(广东、广西),靠近港澳,是湖南距离广州和南宁(桂林)最近的地级市。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永州靠近东南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二广高速建成后,永州到广州只有300多公里、3小时左右的车程,完全可以达至“朝发夕归”。衡昆高速广西段也正加紧建设,完全贯通后,永州至桂林只需1.5小时,到南宁也在3小时车程内。
2、资源优势:(1)土地资源,全市国土面积达2.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0.6%,居全省第二位;永州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发程度低,环境污染少;境内少高山、多丘陵,且多为低山缓坡地形,只要推高填低,就可形成比较平整的低成本工业发展用地。(2)矿藏资源,永州地处我国著名的“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已探明的矿藏有55种,占全省矿种一半以上;已知矿床点632处,达到工业矿床的有80处,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15处,小型60处。锰、锡、稀土等矿藏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锰保有储量约为6800万吨,占全省的34.7%,居全省第二位。(3)电力资源,永州水能蕴藏量达218万千瓦,位居全省前列。
3、成本优势:永州农村人口达382万人,城乡劳动力达320万人,除去外出务工人员100万人左右,尚有剩余劳动力60万人以上。且劳动力成本较低,人平工资只有广东的55%、广西的78%,比湖南省内平均水平低15%左右。用地、用水、用电等价格相对低廉;工业用地平均地价约为16万元/亩,只相当于“珠三角”同等地价的五分之一。且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永州低成本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4、生态优势:永州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绿色农业和旅游业很有潜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则具有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
(1)、旅游业:永州已开发和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奇峰秀岭逶迤蜿蜒,河川溪涧纵横交错。一是人文景观丰厚。永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舜德之源、稻作之源、制陶之源和瑶族发祥之源;一批古代名人在永州留下珍贵而鲜活的思想和印迹,人们感怀“永州是一本书”。二是自然景观独特。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永州是湘江源头,潇水、湘江贯穿全境,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金洞林场4大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境内,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游人感叹“永州是一幅画”。三是民俗风情古朴。永州是瑶族居住区之一,瑶族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永州绿色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与珠三角都市旅游以及桂林山水旅游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永州完全有能力与珠三角及桂林地区联手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共创“三赢”局面。
(2)、生态农业:永州是农业大市,按常住人口计算,2010年全市人均粮食、蔬菜、水果、肉类产量分别达614公斤、771公斤、168公斤、134公斤,分别是广东人均水平(136公斤、281公斤、101公斤、45公斤)的4.5倍、2.7倍、1.7倍和3倍;上述主要农产品的人均产量也远超桂林地区。全市盛产优质稻谷、蔬菜、烤烟、香柚、脐橙、蜜桔、油茶、木材、药材、瘦肉型牲猪、淡水鱼等农副产品,永州完全可能成为“珠三角”和“北部湾”地区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与供应基地。
(二)主要劣势
1、产业结构层次低。当前,永州是全省仅有的2个农业比重超过工业的地区。从产业演进规律来看,2010年永州市“三一二”的结构模式虽比原始的“一二三”结构模式递进一步,但相对于全国、全省“二三一”模式低了两个阶段,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三二一”的模式差距更大。永州当前的三次产业结构模式既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因为农业比重大、速度较低且受外界条件限制多;还对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构成较大挑战。因为二产业比重小,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亟需大力扶植和发展,全国性的政策瓶颈制约和周边先进地区的产业挤压越来越大,对资源的需求和环境的考验也相对较大。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辅相成的,永州当前的工业化水平决定了城市化水平的低下,而城市化水平落后又会制约服务业的发展。
2、工业发展水平低。长期以来,全市对工业投入偏少,工业基础薄弱。虽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发展经济的主导战略,近5年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工业“短腿”逐步拉长,但仍是经济发展中的一根软肋。2010年,工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比重仅为22.7%,远远低于世界35%和我国43.5%的平均水平,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4.1个百分点,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名居倒数第2位,工业化才刚刚起步。可以说,永州发展差距主要在工业。一是工业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的大型骨干企业偏少,工业内部结构不优,大量产品技术档次、含金量偏低,知名品牌少,市场整体竞争力弱;二是工业园区集聚能力不强,企业分布较为零散,行业间的生产联系和协作配套差,生产成本高,产品链和市场链薄弱;三是工业发展起点低、基础差,人才缺乏,企业物流成本偏高,产业整体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和企业融资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工业粗放式增长较为普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低,高能耗企业比重偏大,单位生产能耗偏高。
3、县域经济实力弱。2010年,永州县域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1%,行政区划面积占总面积的86%;但GDP仅占全市的71%,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53%,财政收入占全市的50%;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全市的71%和62%。2010年永州县域GDP同比增长13.5%,比全市GDP增幅低了0.5个百分点。目前,永州还没有一个县域单位跨进全省十强县行列。全省88个县域单位,2006年祁阳县以占全省县域1.8%的人口创造了1.6%的GDP,GDP总量排全省县域单位的第19位;人均GDP排第46位;地方财政收入占1.1%,排第3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排第35位。2010年永州市县域在全省排位靠后的县区分别是:双牌县GDP总量居第80位,宁远县人均GDP居第77位,江永县地方财政收入居第85位,新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居第82位。
4、科技队伍力量弱。全市至今没有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0年永州高新技术增加值仅占全省的2.1%,利润占全省的1.5%。永州市人才队伍中“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至今没有根本改变。一方面大量的本地人才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另一方面本地大量急需的人才又难以引进。究其原因,一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项待遇客观上明显落后于沿海及经济发展先进地区,人往高处走是自然规律;二是我们的人才发展战略和人才储备机制也明显落后于先进地区。人才是发展创新的首要源动力,真正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是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5、经济发展环境不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注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软硬件环境总体上逐渐趋好;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诚信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优、监督措施不力,少数职能部门和公务人员不讲诚信,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上述问题对永州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大,损害了永州的改革开放形象。永州与郴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还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短短十余年的发展,2010年郴州市人口比永州少114万,GDP总量比永州高143亿元,人均GDP是永州的1.5倍,财政总收入是永州的2倍。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郴州经济发展环境比我们优越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按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提出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200-2400美元,中期为2400-4800美元,高级阶段为4800-9000美元。2010年,永州人均GDP按年末汇率价格计算达1354美元,考虑三次产业结构,就业人数,产业竞争力等总体状况,当前永州无疑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比全国发展落后了5-10年。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合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赶超崛起步伐,显得尤为迫切。
(一)继续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开创“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效益、人民安居乐业”的好局面。切实把政府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塑造环境品牌方面来,把培育市场主体、监管市场运行、维护公平竞争、搞好社会保障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着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重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做到“四通”:凡政府职责内该办的事要“速办快通”;政府部门服务工作运转不畅时要及时“协调沟通”;在群众遇到矛盾或困难时要“尽力疏通”;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体现百姓利益的事要“大胆变通”。使永州成为低行政成本、低交易成本、投资效益高、环境宽松、人居安全、财源兴旺的区域,真正让投资者放心、安心、舒心,让项目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
(二)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逐步改变对资源的过度依赖状况,从资源导向型工业转向市场导向型工业。应抓住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战略性重组的机遇,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大力扶持和发展汽车制造、金属冶炼、造纸、食品加工、制药和建材六大支柱行业。
(三)继续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永州投资近年来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但投资领域的历史欠账多,经济发展基础差、底子薄,加快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的任务仍相当繁重。因此,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由各级政府研究提出一批项目,并由政府出资做好项目的规划论证、可行性研究、设计等工作,并力争办好项目建设的所有手续。
(四)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制度,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不惟学历,不惟资历,不惟职称,不惟身份,不拘一格用人才。增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以实绩为重点的各类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构筑人才高地。
(五)继续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能有效扩大消费需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服务业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永州经济加快发展的一个主要支撑力来抓,尤其是要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立足挖掘物流、旅游、文化、会展、中介、科技、商贸和居民服务等产业的潜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六)继续大力改善民生。1.急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工作。领域和2.拓宽就业再就业渠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改善就业创业环境,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3.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通过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迅速增加,提高企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依法查处拖欠工资行为。4.关注价格走势,改善供需结构。价格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态势的宏观指标,保持物价稳定是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更加高度关注价格的变动,根据市场需求,改善供给结构,必要时采取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以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221/09/959086_94730478.shtml
C. 文化遗产实践调查报告怎么写
第一项就是我们所面对的这个遗产项目,如果要列入世界遗产,它必须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像雅典的卫城,它代表着当时古代希腊最高的艺术成就,反映了希腊人的创造力,反映了他们的智慧。雅典卫城这个项目就符合我们世界遗产的第一项标准,特别是当中的这些神庙,是由希腊最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建造完成。
第二项标准是讲遗产项目在一定的时期内或者在世界的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内,它反映了建筑艺术或者这种纪念性建筑物的这样的一个艺术,包括城镇规划景观设计方面,所体现的这样的一种人类观念的转变。如果我们简单来概括它,可以说它是一个表达了人类观念的一个转变。那么像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像德国的一个遗产项目,叫做鲍豪斯学院,这是一个存在了仅仅十几年的一个艺术学校,但是在它存在的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当中,这个学校把古典的或者说传统的建筑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转化为一个现代主义的教育方式。它反映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人类思想观念、审美观念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化,所以尽管它只存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它的学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为它反映了在这样一个时期人类大的变革时期,人的观念的变化。
第三项标准,是我们面对的这个遗产项目它能够成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它能够提供这样的一种见证。比如说像耶路撒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遗产项目,它反映了古老的人类文明在这里产生发展,可能有一部分这样的文明,或者这样的一个文化,今天已经变了,已经消失了,但是耶路撒冷是他们发源地,是他们曾经存在的一个历史见证,如果能够满足这样一项标准,我们这个项目也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
第四项标准,是它可以作为人类一个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一个典型的一个代表性建筑,能够反映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的建筑或者景观的杰出范例。如果我们简单来说一个时代的杰出范例。比如像我们的故宫,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讲到明清,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这样一个时期的话,你马上可以联想到故宫,联想到北京的故宫,联想到沈阳的故宫,它们已经变成这样一个时代的一个象征,那么另外比如说像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也是《世界遗产名录》上的一个项目,一讲到俄国革命,讲到早期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这个克里姆林这个红场就是一个象征,已经变成这样一个时代的象征。
第五项标准是我们所面对的遗产它可以作为人类传统的寄居地和怎么样使用土地,人类怎么样居住这样的一个杰出范例。特别是它可能反映了一种或者几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又在一个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现在变得非常容易受到损害。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像威尼斯,意大利的这座名城威尼斯,那么它就是这样的一个范例。从中世纪的时候,有一些人逃避战乱在这儿定居下来,然后在这样建造这样一个城市,随着意大利经济的发展,随着威尼斯经济的发展,随着威尼斯的强大,这个城市逐步发展,然后建立了许许多多非常杰出的建筑。然后在这儿培养出了一大批的艺术家,像威尼斯画派,这样一大批的艺术家,那么随着整个世界贸易体系的变化,随着世界各国在海上的权利的一个逐渐变化,威尼斯后来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它可能那一度的辉煌今天已经消退了,但是威尼斯这座城市本身,见证了这样的一个文明,像这样的城市也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实际上我们的丽江,我们的平遥也都属于这样一个类型的项目,它反映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和怎么样使用土地。比如说丽江,怎么样和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的关系,和周围湿地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些都可以验证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平衡。
第六项标准是一项特殊的标准,这项标准通常来说,不可以直接作为单独的一项标准,来评价一个世界遗产项目能否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来,那么这就是与有特殊意义的世界或者现行的这种传统、思想或者文学艺术有直接关系。这个项目和前面我们讲到的五个标准稍微有不同,前五项标准只要满足其中的一项,就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但是对于第六项来说,它需要满足前五项的其中的一项,然后第六项作为一个补充项可以列进去。比如说像我们的故宫,因为和我们历史当中很多非常重要的人物有关,所以它也可以满足这一项标准的要求。
《世界遗产名录》在1978年第一次公布,一共有12项,那么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754项,数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遗产在这样的一个变化过程当中,遗产的项目也在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类型。比如说我们刚才讲到城市的问题,从遗产公约规定纪念物,然后建筑群遗址,发展到后来的城市,后来觉得仅仅有城市还有这些建筑还是不够,还希望进一步扩展,于是1992年的时候提出一个新的品位,属于文化遗产当中一个新的品位,就是文化景观,提出一个文化景观的概念。文化景观实际上反映的内容是人和自然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而产生一种和特殊的人类文化的这样的一个面貌。
文化景观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人类设计建造的,具有明确规划的景观,包括像具有美学价值的这种花园广场这样的一种景观,这是一种类型。
另外一个就是它逐渐发展而成的,可能不是人们一次设计出来的,逐步发展而成的,它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甚至是一种行政或者是宗教的要求,与环境相适应最后形成了一种景观,另外一类实际上是一种结合类的,比如说它包括一些自然的风貌,同时又有一些人文的东西共同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备通过某些物质遗产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宗教或者艺术和文化的一种影响。对文化景观来说这是三种类型,那么我们的庐山,实际上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它逐渐形成发展的过程,可能更多适合的应当是第二种类型,因为它是一个逐步有机发展而形成的由于社会文化或者宗教的要求,逐渐形成并且和环境相适应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一个非常独特的具有突出的世界性价值的这样的一种景观环境。这对于遗产保护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类型。
D. 有关于历史文化的调查报告怎么写历史文化的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复,这个地方当制初多么多么牛逼
第二部分,现在这个地方多么多么苦逼
第三部分,为什么当初这么牛逼,现在这么苦逼。
第四部分,看看别的地方怎么爬起来的,借鉴经验一下
第五部分,在党的领导下,预计多少多少年,达到什么什么地步
E. 人文环境调查报告格式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F. 关于历史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G. 如何写调查材料或调查报告
何开展调查研究是一个行为科学,也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而怎样写好调研报告则是一个将行为科学、方法论与认识论相结合、相统一的问题,这里有一个从实践到认识的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怎样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项需要费心、费时、费力的复杂工作,也是需要面对实际、面对基层、面对群众的工作,不仅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而且也有一个世界观、工作态度和群众观点问题。我体会,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做到三点:第一,要把握“两头”,根据需要与可能确定调研重点。所谓把握“两头”,即是一要把握“上头”,了解党和国家一个时期的大政方针是什么,有什么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和研究;二要把握“下头”,就是了解社会在如何发展,老百姓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创造了什么新鲜经验,有什么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特别是通过制定政策去调节。对这两头吃透了,就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确定调研工作的总体方向,立定工作的标杆,选准调研工作的突破口。 在确定调研的项目以后,还要做好一个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准备好调研提纲,明确所要进行的调研目的、调研范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和调查的重点。既要有大纲,又要有细目,有的还要有统计的表格。 第二,迈开双脚,深入实际,广泛调查,详细地占有第一手资料。调查中,一要“沉”,就是“沉”下去,沉到群众中,用心地听他们讲,切忌走马观花。二要“谦”,就是以谦虚的态度,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请基层群众发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切不可高高在上,好为人师,下车伊始,哇啦哇啦。三要“全”,即全面了解。尽管基层说的、讲的都不一定是我们调查所需要的材料,但是要尽量搜集。如果想寻找一个有用的素材,必须搜集10份甚至更多份素材,占有材料说法要“以十当一”,多多益善。四要注意引导,即引导调查的对象围绕调查的主题发言,围绕所要了解的重点发言,不可泛泛而谈。五要“实”,即坚定地贯彻实事求是原则,要求调查的对象讲实话,反映实际的情况。对有关典型细节和数字要反复核实。六要亲手记录。这不仅可以解决“感觉”问题,而且可以在记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理性的认识。总之,在调查工作中,要身到、心到、口到、手到。 第三,要对记录的材料及时进行疏理,并不断进行交流。在每次调查座谈之后,调查人员一定要挤出时间对自己的记录作一番梳理,对调查的过程作一“回头望”,看一看被调查的人员是否反映了实际问题,素材是否全面,调查座谈的目的是否达到;哪些素材有用,哪些素材备用,哪些素材还要继续调查。同时,几位调查者还可以经常交流一下,集思广益,提出看法和见解,这样就可以使调查更深入,获得的真知灼见更多。如何写好调查报告要写好调查报告首先要把握这一文体的特点。一般来说,它有三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强。调查报告一般都是针对某一重要情况、经验或问题进行有目的的系统调查研究后写出来的书面报告。报告要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提出指导性意见。二是典型性强。调查报告是集中反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因此,所选取的素材必须有典型意义,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能给全局工作提供借鉴。三是报道性强。所谓报道性强,即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典型事实以及见解可以见诸于报,有的不能见报也可以作内参,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鉴于调查报告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它的写法不同于写领导讲话,不同于写新闻通讯,不同于写总结报告。调查报告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在表达方式上大都采取叙议结合以叙为主的形式,有时还可以用图表辅之;在内容上要求是有情况(包括经验、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特别是分析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调查报告,一定要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没有分析,就没有理性的认识,也就没有观点。 写好调查报告,我体会主要是把好三个环节:一是详细占有素材后,要认真分析素材,找出其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调查以后掌握素材一大堆,需要用筛选法斟酌取舍,减裁选用。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要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进行改造制作,分清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成绩与缺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并从事物的相互关联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二是运用好典型,叙议结合,达到观点与素材的统一。运用好典型素材是写好调研报告的一个重要环节。典型事例不仅能证明一个问题在实践中哪些是可行的或者是不可行的,也能证明一个观点是否确立。所以在写这一文体的时候,要用典型素材说明观点,用反面材料衬托观点,用一组材料反复论证观点,用精确的对比突出观点。这样写,就能达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加之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就能使人感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知和行的统一。毛泽东领导制定的我们党《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曾对开会提出一个重要的要求:“开会的方法,应当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时没有观点,讲观点时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是很坏的方法。只提出一大堆材料,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说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种方法更坏。”讲的是开会的方法即汇报时的方法,实质是讲汇报的方法,也就是写好文章的方法。领会这一点,对如何写好调研报告很有指导性。 三是加强语言修养,力求表达准确,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调查报告要达到这样的宣传目的,即引人看,使人看懂并说服人。因此要加强语言文字工作。题目要新,观点要明,语言要打动人且通俗易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是白搭,费力不讨好。总之,要短些,生动些,准确些,鲜明些,也要活泼些。 此外,调研人员的自身素质是调研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是理论修养。只有理论修养较深的人,才能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站得高、看得深,善于抓住本质,击中要害。二是文字功底。提高文字水平主要靠两条:一曰学习,二曰勤笔,即勤学苦练,特别是要勤于动笔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求采纳
H. 临沂的人文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