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的江南是指哪些地方
历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的演化为:唐朝以前,江南一词所指区域囊括长江以南以及长江沿岸广大地区,包括荆州(鄂东南、湖南)、扬州(江西、皖南、福建、苏南、上海、浙江)。
唐朝时设立江南西道(鄂东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东道(福建、苏南、上海、浙江)。宋朝时设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东南)、江南东路(赣东北、皖南、南京一带)。
清初设立江南省,后分为江苏省、安徽省。
唐太宗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地区,以及贵州、福建等地。唐玄宗把江南道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在古代分为江南之东和江南之西。唐宋设江南西道、江南西路,涵盖江南之西的江西、湖南和湖北南部,本为广义的江南组成。晚唐时期专称江东为江南,从此产生了文化意义上的“江南”概念。后以狭义的江南的概念,将江南西道演化为今江西省;而江东地区则以南京市为中心,主要包括苏、浙、皖部分地区。清代设两江总督署,辖江苏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两江即含江东、江西。
【狭义的江南和广义的江南】
广义的江南指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即除去湖南南部、江西南部、贵州和福建的江南道。包括狭义的江南、江西以北、湖北长江以南和湖南北部地区。但福建有些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在古代较多使用,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市的事。广义的江南在现代也使用,比如天气预报中的江南就指广义的江南;江南三大名楼(武汉市的黄鹤楼,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南昌市的滕王阁)中所说的江南为广义上的江南。
现在特指的江南为狭义的江南,是指被文人美化了的地区。即除去福建省与浙南的江南东道,是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地带,包括长江以南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长江下游以北部分地区,如扬州地区等,虽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经济文化形同江南,也被看作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地域的组成;而并非长江流域却被认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以至钱塘江以南部分地区,如绍兴、宁波地区等。
⑵ 古时候江南省是现在什么地方
江南,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下游以南。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下游即今浙江北部、上海、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的长江以南部分[1] 。江南曾经被中原称为吴越,后来随着中原汉人大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美丽富庶的地区,江南以才子佳人以及富饶著称。
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经济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
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据《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之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之上,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可知史书中出现的“江南”一词,在东周春秋时期,最早指的便是现今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一带,也就是东周时的吴国越国等诸侯国区域。[1]
秦统一天下时期的《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此书中出现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地区。《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西晋永嘉之乱后,今中原流民相继渡淮河、长江南迁,衣冠南渡,以建康(今南京)为都,是为东晋。隋朝,这一时期的江南有时指的是湖南、湖北一带。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以南部分。安史之乱后,东路自华北平原进人淮南、江南。靖康之乱以后北方人民南迁以本阶段人数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十一年,宋金和约达成,和约规定南宋不得接收金朝“逃亡之人”,南迁的浪潮始告消退。
江南地区
宋朝改道为路,江南路包括江西全境与皖南部分地区,分江南东路与西路,其中江南东路包括宣州、池州、太平州、徽州、饶州(鄱阳)、信州(上饶)、抚州、洪州(南昌);江南西路包括袁州(宜春)、吉州(吉安)、江州(九江)、筠州(赣州)。
元朝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明代袁可立在苏州为推官,史官在评价他的政绩时称呼道,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神君讫威讫富之誉,(袁可立)为江南冠矣!”
清朝初期,江南省即如今江苏、安徽和上海的统称,两江总督指的便是江南省与江西省,但文化意义上的“小江南”越来越明确地转指传统的江东地区。
⑶ 历史上的江南在哪里
狭义的江南指苏南、浙江一带
广义,真正意义上的江南,除了苏南和浙江外,还包括苏中的扬州、南通、以及沿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湖南湘东;江西赣北、赣东北;安徽皖南等地。
从内涵、区域以及综合来看,湖南并不算江南,湖南和湖北自古以来都以“两湖”、“湖广”等相称。而广东广西则以“岭南”相称,亦不为江南。福建一直以来不管区域上还是文化上,都比较独立与江南之外。都不能算是江南。
江南所涵盖的区域,可从多个角度来看。从字面上看,长江以南就是江南。但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并非如此。从地理上讲,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就是南方,但并不就是江南。江南除去地理上的区域所指外,更兼有文化上的内涵。综合起来说,狭义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长江三角洲一带,包括苏南、浙北、浙东、上海,以及江北的扬州、南通;再扩大一点,可以包括皖南、赣东北、浙南;广义上的江南则北起淮河,南到南岭,西到巫山,东到大海,即长江中下游区域。但采用最多的一半是狭义的江南。皖南和赣东北同长江三角洲一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湖南、湖北一般称为两湖、湖广,很少有人称之为江南。再往南,南岭以南叫做岭南,福建则相对独立,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文化上。 100年前(即清朝以前)中国的最高速路就是水路,在冬天,皇宫及比较富裕的人就要南下躲冬,而国内主要河流都是由西向东,唯有京杭大运河是南北走向,所以会首选这条道,对北京人来说,走这条路就是下江南.尽管湖南和湖北大部也在长江以南,但因没有水路通北京就显得很遥远了,皇帝就不会经常去,所以那一带就不是北京人习称的江南.
⑷ 江南属于哪个省
江南不属于哪一个省,它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人文概念名称。
资料拓展:
1、江南,字面意义为长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等长江中下游以南的部分地区。
2、江南曾经被中原称为吴越,后来随着中原汉人大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美丽富庶的地区,江南以才子佳人以及富饶著称。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经济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明清时期,江南主要是指江西省及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合称)以及浙江省地区。
3、历史上曾经有江南省一说。江南省,原为明朝南京(南直隶)地区,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巡抚衙门设于江宁府(今南京),清康熙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
4、江南省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省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因其制过大,为维持满清中央统治,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今黄山)首字,称为安徽省。
⑸ 历史上的江南省包括哪些地方
江南省,原为明朝南京(南直隶)地区,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巡抚衙门设于江宁府(今南京),清康熙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
江南省的范围大致为苏南(包含上海)、浙北、皖南、赣东、湖北黄冈、浙江省嵊泗列岛等地。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还是后来清朝的“江南省”,皆为当时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江南省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省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因其制过大,为维持满清中央统治,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今黄山)首字,称为安徽省。
元属江浙行中书省、淮南江北行中书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
龙凤元年(元至正十五年,1355)太平路改置太平府;
龙凤二年(1356)集庆路、镇江路、广德路分别改置应天府、江淮府、广兴府;同年宋置江南行中书省,治应天府,辖应天府、太平府、江淮府、广兴府、常州路、扬州路、庐州路、安庆路;同年江淮府更名镇江府;
龙凤三年(1357)常州路改置长春府,寻更名常州府;宁国路、徽州路分别改置宁国府、新安府来属;扬州路改置淮海府;
龙凤六年(1360)信州路改置广信府,与铅山直隶州来属;
龙凤七年(1361)宁国府更名宣城府;池州路改置九华府,寻更名池州府来属;安庆路改置宁江府;淮海府更名维扬府;饶州路改置鄱阳府来属;
龙凤八年(1362)宁江府更名安庆府;鄱阳府更名饶州府,与广信府、铅山直隶州另属江西行省;
龙凤十年(1364)置中书省,省江南行省入,所辖直属中书省,俗称直隶;同年置江淮行中书省,治庐州府,庐州路改置庐州府来属江淮行省;
龙凤十二年(1366)维扬府、宣城府分别更名扬州府、宣州府;淮安路、高邮府、安丰路来属江淮行省;同年省江淮行省入中书省,同时安丰路、淮安路分别改置寿春府、淮安府;同年湖州路、嘉兴路分别改置湖州府、嘉兴府来属;
吴元年(1367年)寿春府降散州,濠州升临濠府;新安府、宣州府分别更名徽州府、宁国府;平江路改置苏州府,与松江府来属;
洪武元年(1368)高邮府降散州;同年定应天府为南京,为国都;
洪武二年(1369)定临濠府为中都,泗州、寿州分别升泗州直隶州、寿州直隶州;
洪武四年(1371)泗州直隶州、寿州直隶州俱降散州;广兴府降广德直隶州;
洪武六年(1373)临濠府更名中立府;七年(1374)中立府更名凤阳府;
洪武十一年(1378)改南京为京师;
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中书省直辖府州改为直属六部,仍俗称直隶;
洪武十四年(1381)徐州升为徐州直隶州;湖州府、嘉兴府另属浙江行省;
洪武二十二年(1389)和州、滁州分别升和州直隶州、滁州直隶州;
永乐十九年(1421年)改京师为南京,直隶改称南直隶;
洪熙元年(1425年)复改南京为京师;
正统六年(1441年)复改京师为南京;
万历末年常州府更名常州府。
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巡抚衙门位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后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
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将江南省一分为二,东称“江南右布政使司”,西称“江南左布政使司”。
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江苏取江宁、苏州二府首字而来,而安徽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而来。
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定江宁府为江苏省省会,安庆府为安徽省省会。至此,江苏、安徽两省行政区划大致与今日相同。
清后期江苏省实际管辖范围绝大部分处于长江以南,故清后期江苏省实际为二省,故也以江南地区别于江北地区,而江苏省其它地区则由两江总督(今南京)直辖,南京也设有相应省级使司,清末曾有正式分立江北省之议,但未正式实施。
清政府入关后,将江南省拆分,苏南与山东部分重组为江苏省、皖南与河南部分重组为安徽省、赣东与湖南和福建部分重组为江西省、黄冈市与河南陕西湖南部分重组为湖北省
⑹ 古代的江南具体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江南,意为长江以南地区。狭义上即现在长江流域下游南岸的浙江、苏南及上海地区。广义上还包括江西北部地区、安徽南部长江以南的地区。
又号吴越、江东、江左。江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杭州、南京等古都,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如苏州、绍兴、宁波、无锡、徽州等,历史上长期是东亚乃至世界最庞大的城市群以及经济中心,数次庇佑中华文明正朔。
江南作为地理概念与关中和河洛呼应,对中国和东亚的历史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先秦时期,史书中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
《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属于扬州之地。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等长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区。
昌);江南西路包括袁州(宜春)、吉州(吉安)、江州(九江)、虔州(赣州)。
元朝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明代袁可立在苏州为推官,史官在评价他的政绩时称呼道,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神君讫威讫富之誉,(袁可立)为江南冠矣!”
清朝初期,江南省即如今江苏、安徽的统称,两江总督指的便是江南省与江西省,但文化意义上的“小江南”越来越明确地特指传统的江浙地区。
代表城市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湖州、杭州、绍兴、嘉兴、上海、宁波、扬州、南通、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九江、上饶、景德镇等。
(6)历史江南属于哪个地方扩展阅读:
文化上的江南
文化上的江南是江南的重要概念。在地域文化上,江南文化常与吴越文化高度关联。
泰伯所建之句吴古都梅里被认为是江南吴文化的源地(无锡),最早的都城建立在今无锡市的梅村一带,于春秋时期迁都至姑苏城(今苏州),之后吴文化和越文化、楚文化存在颇多交融,汉末东吴都金陵(南京),囊括了吴、楚、越广大地区,南朝时期,中华文化繁盛,江南文化名扬海外,佛教文化大放异彩。
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首都建康(南京)语言(古代吴语)为基础的“金陵雅言”作为中华正朔,成为中国汉语的源头,更东传日本变作吴音。江南文化也在变迁,如姑苏(苏州)又称吴都,东吴首都建业(南京),金陵(南京)又称吴京,后来的扬吴政权仍建都南京。
江南建筑
江南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兴盛于宋明清。以苏州、扬州、南京、无锡、常州、湖州、上海、嘉兴、杭州等地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具有代表性,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的赞誉,而当今留存的私家园林则以苏州为最多。徽派建筑是徽州一带影响深远的建筑风格。
地形地貌
相对于北方而言,江南地区的地形地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势,其北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丘陵为主,南部则分布有一些山地;另外除了降水丰富以外,江南地区还拥有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两者通过运河相互连通。
江南地区河道棋布、湖泊众多,有中国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江西的鄱阳湖和湖南的洞庭湖、江浙两省的太湖。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又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连,如伍子胥开胥溪、夫差开凿邗沟与江南运河等等,所以历来就享有“水乡泽国”的美誉。
在这样的气候和地形地貌下形成的江南自然地理有着和北方显著的不同
⑺ 古代的江南是现在的哪
一是自然地理的江南,即长江以南。
二是行政地理的江南,唐代设置江南道(今苏皖两省南部),宋代有江南东路(今苏皖两省南部)和江南西路(今江西省),明代有南直隶(苏皖两省),清代有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全境),江南的概念历代都有所变化。
三是文化江南,在近代以前,基本与唐代江南道的概念一致。
广义上讲江南指的就是长江南岸就,长江南岸流域都可以算得上是江南。不过长江横穿中国大部分地区,这样的解释覆盖面难免有点太广了!古代文人墨客的诗句里面经常会写到江南风景;小桥流水人家、鱼米之乡、以及园林风光等,这些都是形容江南的词句。
有人说,江南指的是吴语地区;说吴语的地区都算是江南。这话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无语地区有苏、锡、常等地区、以及浙江中北部份等地,这些地区都属于长江南岸,应该算得上是江南。而这几个区域横穿长江南岸大部分地区,江苏长江南岸的地区基本全覆盖,应该都属于是江南。
俗语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两地自古就是江南富庶之地!那么杭州和江苏长江南岸这些地区中间这一块应该都属于江南!所谓江南,只是百姓从古至今的一种叫法,每朝每代都没有法律上的划分和定义;但是江南肯定不会是长江北岸地区,这是改变不了的!
自古江浙地区就是商贸往来平凡,比较富庶之地;加上风景如画,有山有水,文人骚客都喜欢扎堆前往;所以苏州、无锡、扬州、常州、江宁(南京)杭州、海宁、嘉兴等地被冠以江南的代表,一说到江南很多人就会想到这些地方而已!
而江南只是一种叫法,并没有固定的地区规划,所以古人们所说的江南就是长江南岸,以及安徽部分地区、和江浙沪地区!而现代人要问江南是哪里,可以说长江南岸的沿江城市都算是江南!
⑻ 历史上的江南到底是具体指的那儿
1.江南,原来意江之南。“江”在自汉语中有特指大江之意,大江即长江。因此在地理上,“江南”一般泛指“长江以南”。
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一般指以湖北以南的江南部分包括湖南、江西一带。
近代专指苏南和浙北一带。另:唐贞观十道,江南道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江苏的丹阳以东南和安徽的长江以南地区。
而诗文中说的江南,是指被文人所美化了的地区。主要是以苏、杭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以南的太湖流域。
文化上关于江南的定义,并不局限于长江南北,而是指以苏锡常的太湖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扬州文化,徽州文化,金陵文化在内的一种水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