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唐代哪两位公主远嫁到西藏
金成 文成公主
❷ 清朝哪位公主嫁到了西藏
每有清朝的公主嫁的都是满人或是蒙古人((1641一1703):和硕长公主。皇太极之第十四回女。其答母为皇太极庶妃察哈尔部蒙古奇垒氏。初号和硕公主。顺治十年()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佳之子吴应熊。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与公主婚后,顺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因其父吴三佳反叛清廷,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吴应熊死后,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公主,谓其“为叛寇所累”。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时年63岁。)
❸ 历史上金城公主是如何被嫁到西藏的
和亲政策始于西汉,当年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匈奴,在白登被围七天七夜后,侥幸逃脱,由此开启了中原和亲少数民族的历史。及至唐朝时期,我们耳熟能详的当然是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她不但为西藏带去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还为吐蕃和大唐换取了弥足珍贵的和平。
因此,藏人将文成公主看作“绿度母”的化身,给予她崇高的地位,将她的塑像供奉于寺庙中,永奉香火。70年后,又一位大唐公主踏上了和亲吐蕃之路,这就是金城公主。
李旦上位后,接受杨矩的建议,将“九曲”之地以“公主沐浴地”之名割让给了吐蕃。此事招致朝野一片哗然,认为“九曲”之地不但是大唐不可多得的天然丰美牧场,盛产良马,而且是西北边陲重地,是大唐抵御吐蕃的重要门户。但李旦一意孤行,最终导致吐蕃轻易地得到了打开中原门户的钥匙。金城公主入藏后,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关系曾一度缓和,但战争并未因此停歇。
从714年开始,大唐和吐蕃断断续续的进行了数次战争,多亏金城公主的全力斡旋,唐蕃之间才未发生大规模冲突,始终游离在战于和之间。直到公元733年,大唐和吐蕃在青海日月山划定疆界,订立互不侵扰盟约。公元740年,金城公主在吐蕃病逝。李隆基得信后,为她举行了哀悼仪式,并罢朝三日。金城公主和亲吐蕃,虽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唐和土蕃之间的矛盾,但也为中原文化的传播和短暂的和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❹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和亲的公主,希望能详细介绍。
1、永乐公主:杨氏,父杨元嗣,母不详。父杨元嗣为东平王李续(不是李继)外孙。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十一月三日,下嫁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第二年李失活死后,永乐公主又嫁其弟李娑固。
2、太平公主: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 先天二年(713年)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
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的政权宣告稳定,开启了开元之治,也结束了从626年玄武门之变九十年以来,首都多次兵变的现象。
3、卫长公主:一般认为是汉武帝长女,母为皇后卫子夫。因于武帝一朝以帝女而越级封为长公主、汤沐邑为最富庶的盐邑、两任丈夫皆贵震天下,被认为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儿。
同母弟为汉武帝嫡长子戾太子刘据。卫长公主没有陷入征和二年的巫蛊之祸,也并非死于腰斩。一般认为卫长公主逝世于巫蛊之祸以前。根据茂陵陪葬墓分布,卫长公主很可能去世后与其夫平阳共侯曹襄合葬于茂陵。
4、长宁公主:唐中宗韦后长女,先后嫁杨慎交、苏彦伯二人。颇受宠爱。后世也称"宁长公主"。圣历年间,她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设立府卫,十步一人,加以骑兵巡逻,僭肖宫省。
神龙年间进封公主,开府,设置属官,不设长史官,待遇等同亲王;而她的食邑实封二千五百户,是亲王爵位待遇的三倍还多。
5、定安公主:唐宪宗第十女,母不详。始封“太和公主”,归国后晋升为“定安大长公主”。她是第三位、也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回鹘)的正牌公主。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回鹘派使者合达干等人来请求和亲,唐穆宗同意了。
回鹘崇德可汗派都督、都渠、叶护、公主等两千多人的庞大队伍来唐朝迎亲,纳马2万匹、驼千匹为聘礼。唐穆宗封其妹为太和公主,出嫁回鹘可汗。公主正式到达回鹘牙帐,选择吉日,册封公主为回鹘可敦。
❺ 除了文成公主,历史上还有一位嫁到吐蕃(西藏)的公主是谁
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❻ 历史上的金城公主,到底是如何被嫁到西藏的
长期和吐蕃作战,大唐也厌倦了,所以唐朝的皇帝就想派公主去吐蕃和亲。即便不能保证唐朝和吐蕃之间永远不起战争,但能够起到一个调和作用。有时候一个公主就能抵得上千军万马。当时唐朝的皇帝是唐中宗,他自然不会把亲生女儿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况且他的女儿基本上也已经出嫁了,这个时候最合适的就是金城公主李奴奴了。
和亲公主只是一个调味剂,调解双方在战争前或者战争后在谈判桌上能够心平气和的签下协议,该遵守的遵守,不该遵守的就不遵守,只起到如此的作用罢了。
740年金城公主去世,第2年金城公主的父亲李守礼也去世了。到了763年,吐蕃大军就进军长安了。
❼ 唐朝时期,一共有几位公主远嫁到了西藏地区
唐朝时期有两位公主远嫁西藏和亲,她们分别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赞赞普,唐中宗将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得总赞。
两位公主在吐蕃地位尊贵,受到尊重和爱戴,松赞干部专为文成公主修建布达拉宫。金城公主入藏时,赞普也修建宫室供其居住。除公主本身贤淑多才外,唐朝强盛的国力也是其坚实的支撑和后盾,从而公主入藏和亲成为了一段历史佳话。
❽ 唐太宗把哪位公主嫁给了当时西藏地区的最高统治者此最高统治者是谁此公主为西藏带去了什么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为西藏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工匠,带动西藏建设繁荣。
❾ 唐朝都有哪些公主远嫁西域
宏化公主:宗室女。嫁吐谷浑王诸曷钵。
文成公主:宗室女。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新兴公主:太宗李世民女。许嫁薛延陀王真珠,后绝婚,改嫁长孙曦。
金城公主:邠王李守礼女。嫁吐蕃赞普弃隶缩赞。
金山公主:宋王李成器女。嫁突厥可汗默啜。
固安公主:辛氏。嫁奚王李大酾。
永乐公主:杨嗣昌女,杨嗣昌为东平王李续外孙。嫁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
燕郡公主:慕容嘉宾与余姚县主女。嫁契丹松漠郡王郁干。
交河公主: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女。嫁突骑施可汗苏禄。
东光公主:驸马都尉韦捷与新平公主女。嫁奚可汗饶乐郡王李鲁苏。
东华公主:玄宗堂外甥女。嫁契丹松漠郡王李邵固。
和义公主:宗室告城县令李参女。嫁拔汗那可汗阿悉烂达干。
静乐公主:驸马都尉独孤明与信成公主女。嫁契丹松漠郡王李怀节。
宜芳公主:杨氏。唐玄宗外甥女。嫁奚可汗饶乐郡王李延宠。
宁国公主:肃宗李亨女。先嫁郑巽,再嫁薛康衡,三嫁回纥英武可汗磨延啜。
小宁国公主:荣王李琬女。嫁回纥英武可汗磨延啜。
崇徽公主:大宁郡王仆固怀恩女。嫁回纥英义可汗移地健。
咸安公主:德宗李适女。嫁回纥天亲可汗顿莫贺。
永安公主:宪宗李纯女。嫁回纥保义可汗。
太和公主:宪宗李纯女。嫁回纥崇德可汗。
❿ -历史中有哪些汉族公主嫁到边疆呢
与乌孙的和亲
细君公主(公元前至公元前87年),刘细君,西汉江都王刘建女,嫁乌孙王,著有《悲愁歌》。
解忧公主,刘解忧,楚王刘戊孙女,在细君死后亦嫁乌孙王。
关于与匈奴间的和亲
公元前174年,匈奴帝国的缔造者,冒顿单于病逝于蒙古高原,其子稽粥继承了单于王位,史称“老上单于”,汉匈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篇章。
性格温和但又十分精明的汉孝文帝继续奉行和亲政策,此时又派诸侯王的女儿出嫁给老上单于为阏氏,由宦官中行说送亲。这是第四个没有留下姓名的和亲公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行说的滞留在草原,服务于匈奴,在西汉看来是一件并不光彩的事情,史上也多有谤词。在文学作品中也是反面形象。但从全国宏观来看,他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仍然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人物。因为他教匈奴人学习计数,以计算畜产的多少,有利于在匈奴中推广比较先进的文化知识;他曾先后作过匈奴老上单于和军臣单于的大臣,而且十分受宠,所以,除了教他们除了计数以外,还教其他文化知识,如“日夜教单于侯利害处”。所以我们不应当对他过分苛求。
老上单于顺利的“掌权-和亲”以后,飘飘然妄乎所以,给文帝的信中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比老爹冒顿的称谓还要尊贵。汉文帝忍气吞声,回信与写给冒顿的内容一样,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
老上单于刚刚和汉朝和亲,这个以劫掠为生存之道之一的民族,不好意思向汉朝发难,就继续攻打已经逃往伊犁河谷的月支国,俘获月支国王并将其脑袋砍下来当酒杯。月支人从此彻底丧失抵抗的勇气,让出肥沃的草场举国迁徙。曾经拥兵数十万的大月支国一度销声匿迹,直到数十年后张骞才找到它。
老上单于击败月支以后,终于背信弃义,开始骚扰大汉边境。大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公元前193年老上单于带领十四万匈奴骑兵攻入萧关,杀北地都尉,在完成劫掠后攻入彭阳,同时派出一支特别骑兵突击,烧掉了大汉皇帝在长安附近的一处行宫-----回中宫,同时威逼距离长安城三百里的甘泉宫,这一轮军事行动震动了大汉帝国的心脏地带,文帝开始准备以军事对抗,委任了中尉周舍,郎中将张武,在长安附近安营扎寨,陈兵十万防护京师,以防匈奴。
另外又派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宁侯魏遬为北地将军,降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前将军,分路出击反攻匈奴。这一次老上单于在大汉帝国境内从容的呆了一个多月,抢掠之后迅速返回塞外,汉军追逐匈奴人到边境后也没有深入,匈奴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老上单于认为汉朝不过如此,日渐骄傲,所以年年入侵边疆,掠掳的民众少则数百,多则近万,以云中和辽东地区祸害最重。汉军兵到,匈奴就跑到塞北,汉朝感到十分被动。大汉帝国只能以新的和亲政策来换取新的和平发展环境,汉文帝在致老上单于的国书中再次重申“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由于明确了边境,老上单于同意了和亲,又一个不知名的公主嫁给老上单于和亲,这是第五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和亲公主,双方再次出现了和平局面。
前元六年(前174年),汉文帝以“以绣为表、以绮为里的绣夹绮衣、绣夹长襦、锦夹袍各一件,金制梳比一把,金饰腰中大带一条,黄金头带一条,绣十匹,绵三十匹,红缯、绿缯各四十匹。”作为陪嫁,派大臣送宗室女前往匈奴和亲。
匈奴对这次和亲也比较满意。在送亲使臣返回时,单于上书汉文帝:双方已和亲,两主欢欣,从此停止战争,休兵养马,世世昌乐。汉回信表示:“圣者日新,改作更始,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长,各保其首领,而终其天年。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嘉。”又重申前约,划疆立界:长城以北由匈奴单于管辖,长城以南由汉帝统领。务使天下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父子团聚,君臣相安。双方通过商量这次和亲,“皆捐(弃也)细故,俱蹈大道,堕坏前恶,以图长久,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最后西汉表示,和亲之后,汉绝不负约。还命令御史:“和亲已定,亡人不足以益众广地,匈奴无人塞,汉无出塞,犯今约者杀之,可以久亲,后无咎,俱便。”并令御史把和亲之约布告天下。
总之,这次和亲既是停战议和的结果,又是划疆立界的协定,同时也表现了汉匈以双方人民的切身利益为重的诚意。从这次和亲到老上单于死的5年时间里,双方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说明和亲起到了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作用。
汉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年),老上单于死,其子军臣单于(前161年—前126年)继位,汉与匈奴又进行了一次和亲,本次是第六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和亲公主。但一年之后,匈奴再一次背弃和亲盟约,出动6万骑兵侵扰上郡和云中,汉派令免为车骑将军驻扎飞狐,将军苏意屯守句注,将军张武戍受北地,深沟高垒防备匈奴。又分别在长安西部的细柳、谓北棘门和霸上安置三将军防备匈奴。匈奴的铁蹄并没有被拦挡,他们踏过句注,把战火烧到甘肃、长安,劫掠而归。
文帝驾崩,汉景帝即位,赵王遂私下派人出使匈奴,达成联盟之约。前元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举兵叛乱,企图与赵王联合,吴楚内攻,赵王遂率匈奴侵边,因赵王很快被汉击败,匈奴也停止了侵边。
此后,“景帝又与匈奴和亲一次,通关市,给遗单于,遣翁主如故约”。
这是第七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和亲公主。
总之,汉景帝时期的几次和亲,对于双方避免或减少战争起了重要作用。汉景帝在位时(前156一前141年),汉匈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就很能说明问题。
以上是和亲公主没有留下姓名的时代。
随后,汉景帝又一次和亲,这位公主不但留下了姓名,而且就是景帝的亲生女儿,汉武帝的姐姐,称为“南宫公主”。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汉景帝这次送给匈奴的是一位真正的公主南宫公主,很多人认为南宫公主也是假冒的嫁到了匈奴。因为《史记》、《汉书》中对南宫公主都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在宋代工具书《册府元龟》(卷978)中可查到有关南宫公主的资料,记载她是汉景帝送往匈奴和亲的亲生女儿。虽然这一则史料出自宋代的工具书《册府元龟》,距离汉代久远。但是,《册府元龟》是搜集当时的见到的史料而编撰的,没有必要造假。不能说《史记》、《汉书》没有记载,就认为是没有的事。电视剧《汉武大帝》使用了《册府元龟》的材料,也不为过。
再说,中行说在匈奴,汉景帝不能以宗室女冒充公主。
当然,《史记.匈奴列传》记载中行说语:“(匈奴)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所以“匈奴虽乱,必立宗种”,而中国“亲属益疏则相杀”。大约依照草原游牧民族的婚姻制度和亲族礼俗,在他们的观念中,是否存在“诸侯王、宗室之女”和“天子之女”的明显的等级差别,是否存在“冒充”的问题,还可以讨论。这种“冒充”会产生对“和亲的诚意”的怀疑,可能只是汉族人的观念。
匈奴并不介意是不是真正皇帝的亲闺女。
总之,从南宫公主开始,和亲公主有了姓名、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