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香格里拉的习俗
二月八
时间:农历二月初八
农历二月初八是纳西族最热闹的节日,尤以三坝白地乡最热闹。节日期间,远近赶来参加者数以万计,还有藏族、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参加。活动地点主要在风景秀丽的白水台。人们先杀鸡祭天,祭祀各种神灵,然后进行歌舞表演,热闹非凡。
赛马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一般持续3天
香格里拉赛马节由来已久,是香格里拉县各族群众最为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藏民们在春天里的一次盛大集会。现在的赛马节已发展为民族运动竞赛和民间文艺活动的交流盛会。赛马节的举办时间一般在农历端午节前后,通常持续3天。地点在舞凤山赛马场。
赛马节活动期间,除了传统的马术竞赛、表演等节目外,还有牦牛赛跑、牛拉杠等平日难得见到的项目。参赛的选手不仅有香格里拉本地的牧民,毗邻的芒康、乡城、稻城、理塘、巴塘、得荣等地区的马队也会前来参加比赛和表演。节日期间,当地居民举家出游,在山脚坝边搭帐篷,野炊、宴客。等到赛马会开始时,人们便齐聚在宽敞的草坪上,观看各地骑手的精彩表演。赛马有比速度、比步法、比马上枪旗、跑马拾物等。
此外,香格里拉当地还会组织各种文艺演出和篝火晚会、放映广场电影,迪庆藏族自治州影剧院也会有不少民族曲艺团的演出。
提示:6月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之一,也是旅游旺季,交通、住宿、餐饮等都会比较紧张,如果想参加热闹的赛马节,最好提前预定住宿和规划好行程。
香格里拉弦子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七至初九
香格里拉弦子节为德钦县的固定节日,每年举办一次。节日期间各乡镇会选派出民间文艺表演队,前往德钦县城参加民族民间文艺、服饰表演。内容有弦子、热巴及民间各种舞蹈,祝酒、祝福的歌及各种民歌等,以展示民风民俗、弘扬民族文化。
德钦县与香格里拉毗邻,同属迪庆藏族自治州,有“弦子之乡”的美称。居住在这里的藏族人民,被誉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流传于德钦的弦子已有700多年历史,每逢佛事活动日和节日之夜,人们都会围着篝火,伴着弦子的旋律载歌载舞。
弦子又称藏胡,藏语称"宾永"。音色明亮宽厚,具有高原粗犷的风格。弦子是藏族男子必备的乐器,几乎人人都有,除了能伴奏、合奏外,还可以独奏。弦子舞男女都可跳,舞姿刚柔兼备,优美舒展。
登巴节
时间:农历七月十五
登巴节是尼汝藏族具有浓郁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又是藏族农业地区生产性传统节日。届时,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举行集体祭祀山神、仙人洞和育嘛呢经仪式,消灾驱邪,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此外,还举行赛马、打靶、斗牛、跳锅庄舞等娱乐活动。
格冬节
时间:藏历十二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
格冬节即跳神节,意思为九样食物烩煮聚餐之意,是藏传佛教寺院专门组织的一种跳神驱鬼的宗教活动。各寺院格冬节的时间各不相同,香格里拉噶丹·松赞林寺在藏历12月26至29日。26日为跳神预演;在寺院内进行,27、28日为诵经法会;29日为跳神面具舞,面具多种多样,有马、鹿、猴、牦牛、狗、乌鸦、猪、虎等,舞蹈有唢呐、鼓、跋等器乐伴奏,气氛十分神秘,持续时间为1天
『贰』 香格里拉的历史沿革
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县,藏语称“建塘”,相传与巴塘、理塘系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甸”,似为彝语,意为“坝子”、“平地”。一说中甸系纳西语,为“土地”的音译,意为“酋长住地”或“饲养牦犏牛的地方”。香格里拉,是迪庆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
1996年10月,在云南寻找香格里拉的考察启动了。1997年9月,云南省政府在迪庆州府中甸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举世寻觅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庆。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02年5月5日,举行了更名庆典。 汉时为牦牛羌地。
晋时为马儿敢地。
南北朝属党项部。
隋属南宁州总管府。
唐初属吐蕃神州都督地,唐南诏国为剑川节度使地。
宋大理国为旦当(今香格里拉),属善巨郡。
元代称“大旦当”,至元三十年(1293)改属宣政院辖地吐蕃等路宣慰司。
明中叶后为忠甸,属云南布政司丽江军民府。
清康熙年间吴三桂以中甸地予达赖喇嘛,雍正四年(1726)划归丽江府。雍正五年(1727)4月,移剑川州判驻中甸,并划归鹤庆军民府。雍正八年(1730)7月,鹤庆府属迤西道。乾隆二十一年(1756)5月,于中甸地置中甸厅,设同知,复属迤西道丽江府。
民国二年(1913)4月,中甸厅改为中甸县,迤西道改为滇西道,中甸县属滇西道。民国三年(1914),滇西道改为腾越道,中甸县属之。民国十八年(1929),裁腾越道直属省。民国三十一年(1942)属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驻丽江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属云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驻维西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属云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驻鹤庆县)。
1950年5月10日,中甸和平解放,属丽江专区。
1956年9月11日,国务院决定设置迪庆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中甸县城。
1957年9月13日,迪庆藏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1961年由维西县划入五境区(乡)。
2001年12月17日,民政部批准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2002年,小中甸乡撤乡建镇(省政府2002年7月16日批准)、金江乡撤乡建镇。
2005年11月8日,云南省政府将格咱乡驻地由翁上村迁至格咱村。
2014年12月16日,香格里拉撤县设市获得国务院批准。
『叁』 香格里拉民族风情都有哪些
香格里拉民族风情:这里生活着藏、傈僳、汉、纳西、彝、白、回等专13等种民族,他们团结和睦,在生属活方式、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婚俗礼仪等传统习俗中,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风情。多种民族风情、民俗独具特色。民族服饰、饮食风格多样,礼仪内涵丰富,丧葬形式极具神奇色彩。
云南丽江旅游景点:大研古镇、木府、玉龙雪山、黑龙潭公园、束河古镇、玉水寨、千龟山、虎跳峡、香格里拉、泸沽湖。住宿推荐丽江古城客栈、旅游推荐丽江金沙旅游、丽江特色吃土鸡火锅、丽江粑粑、黄豆面、酥油茶、炸土豆、米灌肠、牦牛酸奶、土豆鸡、土鸡米线。
这边紫外线比较强,气候比较干燥,早晚温差比较大,这些需要注意的,如果休息不够,去到一些景点容易造成头晕,高原反应等。如果到时候要自己去景点那边,这个需要注意一下,以免被当地人坑钱。不要随意在景点买东西,因为景点那边卖的东西也差不多,不过就是很贵的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肆』 香格里拉的介绍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据藏经记载,其隐藏在青藏高原深处的某个隐秘地方,整个王国被双层雪山环抱,由八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组成,中央耸立的同环雪山,初称为卡拉巴王宫,宫内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最高领袖。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们身材高大,拥有自然力量,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一种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并牢牢地控制着世界。事实上长期以来,这条"地之肚脐"的神秘通道,一直作为到达香格里拉王国的唯一途径而成为寻找香格里拉的关键。
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记叙了康韦等四位西方人士,在战时从南亚次大陆一个叫巴司库(作者虚构的某国城市名字)的地方,在乘机转移去白沙瓦时,被一个神秘的东方劫机者劫往香格里拉蓝月山谷的神奇经历。在小说中所描写的整个香格里拉 ,各种信仰和平共存 ,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观和儒教祠堂。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香格里拉就是一个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财富——那里富含金矿和纯净空气的汇萃地,是美丽、明朗、安然、闲逸、悠远、知足 、宁静 、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在这里,其实香格里拉已经是成为了一个理想中的国度了,一种和谐、宁静充斥其间。当1934年4月英国伦敦麦克米出版公司出版该小说时 ,令出版商和作家始料不及地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并很快畅销到美、日等国。小说出版后,立刻被独具慧眼的好莱坞制片公司摄制成电影,影片风靡全球,主题歌"香格里拉"唱遍全球。后来,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新加坡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号,进而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这从侧面印证了《消失的地平线》在人文学上的伟大意义。《消失的地平线》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记》,《消失的地平线》伟大的意义在于,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人间乐土的意境。正如《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在评述《消失的地平线》时所指出的:它的功绩在于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香格里拉。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
就这点在东西方上认识是大致一样的,"世外桃源"、"乌托邦"在中国也同样是如此,那都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对一种宁静和谐的向往。香格里拉最先兴起是在西方,首先值得注意的是 :《消失的地平线》是在一战过后,二战待发的时候 ,此时的西方经济不是很繁荣,人民普遍处在一种心灵迷漫的状态中,这点可以从希特勒的上台得到社会背景方面的佐证。人们普遍希望富强、繁荣,只是现实中 却还不能够得到这种的满足,这是一种心灵的渴求。也正是《消失的地平线》出现并引起轰动的深层次社会背景。一如当今现实的社会中反腐巨片及清宫秘史的热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渴望与无奈的心情。话题撤远了。回归正题,这当中首先要说的是:A、宁静和谐是香格里拉的主题,这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可以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中,想象中,渴望中。但是不一定需要很真实。因为詹姆斯·希尔顿是个作家,不是历史学家,不是史官。B、詹姆斯·希尔顿本人没到过这地方,他的小说的素材来自美国人奥地利血统的洛克的探险照片、日记、记录。讲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洛克,他是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植物学教授,应《国家地理》杂志的稿约而来到中国的西南边陲地方进行植物学的研究的,在中国的二十年代就深藏中国的丽江古城里,只是被当地的淳朴人文、厚重历史、多样民俗所深深吸引,一呆呆了近三十年,直到解放前才恋恋不舍的离开。C、还值得一提的是,此篇小说的结尾与中国的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之秒,同样是那四个西方人士离开后,想要再次返回的时候,已经无法返回了,无法找到旧时的道路了。D、同样值得重视的是,小说中提到了道家和儒教、基督教。佛教不足为其,因为藏传佛教在中国的雪域高原上广为流传。其中的道家和儒教可以说是中国所特有的人文静观。基督教在中国的西南边陲中 同样存在,西方的传教士在19世纪的时候已经在中国的西南边陲从事此项活动,现今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还保存有基督教堂,著名的如:茨中教堂。E、文中提到的香格里拉是藏语中的香巴拉的音译,文中也提到他的含义是宁静美好、心中的日月的意思,与藏语香巴拉的意思完全吻合。
综合以上几点,现今的学者普遍认为,香格里拉是一种向往的地方,是心灵中的理想国度,未必真实存在,一如中国的桃花源一样。不过其原型在中国西南的横段山脉中,因此现今人们普遍认为:在云南、四川、西藏交界的藏区为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概因当年的洛克就在这一地区活动了数十年。此川滇藏地区的范围大致包括:丽江、泸沽湖、香格里拉(云南迪庆中甸)、梅里雪山、虎跳峡、最后的香格里拉(四川稻城亚丁)、四川泸沽湖、贡嘎山、丹巴美人谷、太阳谷(四川得荣)、乡城、西藏芒康、昌都、波密、墨脱、雅鲁藏布江这一大片域。这一带的风景与《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的总体一致,特别是书中提到的很有特点的东西在这里都能够找到。如;梅里雪山、稻城亚丁三神山等。但是不是具体提到某个地点。
现在云南有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州府中甸于2001年批准更名而来的。这倒不是说书中说的香格里拉是在这个地方,而是当地政府出自开发旅游经济上的考虑而做出的决策。说起这个香格里拉还有个趣闻:早在七八是年代,就有消息不断传出,香格里拉已经被找到了,在印度在尼泊尔等等,但是后来都被认为是旅游经济上的需要而进行的炒作,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认证得来的。云南可以说是很早就认识到开发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比方99年的世博会。他最早提请中央政府批准香格里拉的更名,当四川政府认识到旅游经济的重要性的时候,香格里拉的名称命名已经不可更改了 ,于是四川政府就 在四川境内的稻城亚丁的日瓦乡更名为香格里拉乡,这还不够,还将稻城亚丁加个前缀—最后的香格里拉,这还不够,还将最原汁原味的香巴拉名称授予稻城亚丁,因为县级城市的更名需要中央政府的批准而不好擅自更该,于是就在四川境内以香巴拉的名称来称呼稻城亚丁。这是一段国内香格里拉的纷争的由来及内幕。当然说这么多的香格里拉,将我们本土生产的桃花源给遗忘在一旁很不 应该,当然中国的桃花源更早,只是近代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没能够左右世界经济的时候,古代文化上的先行优势不一定能够被世界所充分了解。套用中国一句老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现今的香格里拉的美丽风景已经深入到每个到过该地区的人的心中,在这片雪域高原之中,有举世闻名的梅里雪山、稻城亚丁三神山、一望无际的高原草甸、风格各异的民族歌舞、独具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神秘的多宗教文化,众多独特民族、多彩的民俗等等将一直激励着人们寻找自己的香格里拉—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理想中的。
『伍』 香格里拉的传说有哪些
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词,意为心中的日月,英语发音源于康方言南路十语群体中甸的藏语方言。“香格里拉”一词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藏文献资料中就有记载,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作“xamgyinyilha”意为“心中的日月”。香格里拉一词的含义与中甸县古城藏语地名“尼旺宗”相一致。后来,“香格里拉”这一词汇被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介绍引用后成为一个特有地名。
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60年前,几个英国人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显然这里是藏区,四面雪山环绕,大峡谷的谷底有金矿,在这个似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受到了极好的接待,在这里时间似乎失去了意义,他们觉得自己正处在东方文化的神秘核心。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们知道在这里时间确实失去了意义,这里的人们惊人的长寿,在这里多种宗教并存,在一个喇嘛寺院中,他们见到了当地的精神领袖——一个活佛,在活佛的影响下,他们中的一些人被东方文化所折服,他们觉得世界已向他们展开了令人惊奇和敬畏的一面,在峡谷中人们活得逍遥自在,静静地享受阳光和雪山的赏赐,却对峡谷的黄金不屑一顾,喇嘛寺领导着整个山谷,形成香格里拉社会,香格里拉居住着以藏民族为主的居民,他们的信仰和习俗各不相同,有儒教、道教、佛教等教派,但彼此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幸福安康。在香格里拉的所有领域,在处理各教派、各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都遵守着“适度”的美德,认为人的行为有过度、不及和适度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都是罪恶的,只有适度才是最完美的,香格里拉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种气候、多种地理兼容并存的地方。
香格里拉风光从此,这一名词成了一种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当时,权威的《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特别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好莱坞制片公司买下版权将《失去的地平线》搬上银幕,立刻风靡全球,“香格里拉”一词更广为人知。电影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很快唱遍了全球。香格里拉这一“世外桃源”的象征成了人们追求寻觅的理想境地。后来,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号,进而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这从侧面印证了《消失的地平线》在人文学上的伟大意义。《消失的地平线》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记》,《消失的地平线》伟大的意义在于,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人间乐土的意境。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
香格里拉究竟在何地,一直是世界的一个谜。詹姆斯·希尔顿给读者创造了一个人类理想的天地,也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值得寻觅深解的谜。谁也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只知道这个地方藏民叫它“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在哪里呢?
在人类即将离开20世纪的时候,中国云南迪庆揭开了这个世界之谜。199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组织了调研组,对“香格里拉”为期一年的研究,从七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的结论,并于1997年9月14日在迪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宣布这一结论,引起了国内外对迪庆——香格里拉的极大关注。
香格里拉从语言上讲是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英语发音源于中甸藏语土方言,其次近百年来,我们香格里拉除了盛行藏传佛教外还有东巴教、儒教、道教、苯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存;另外只有我们香格里拉才会拥有如此优雅的民俗,我们香格里拉人民继承了藏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优良传说,摒弃了拒绝现代科技成果的旧观念,成为全国最富裕的藏区之一,迪庆摒弃了贫穷落后,继承和发扬了各兄弟族和谐相处的风俗,如此论证,希尔顿是以迪庆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也只有迪庆才可以当之无愧的叫做香格里拉。
『陆』 香格里拉简介!
香格里拉来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源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著名小说《LostHorizen(消失的地平线)》中而为世人所向往,不久便被拍成同名电影并荣获多项奥斯卡奖,更使其为世人熟知。
香格里拉市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云南省国土面积第一大县。
香格里拉是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是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居住有藏族、纳西族、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共荣的高原山区。
(6)香格里拉的历史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历史文化
香格里拉各民族节日,有农历五月初五的赛马会,“丹巴市”、“格冬节”是两个宗教节日,纳西族的“二月八”、彝族的“火把节”等节日。
香格里拉各民族人民歌舞主要有:大中甸的锅庄、尼西的情舞、五境的热巴同属藏族舞蹈,纳西族的阿卡巴拉舞,彝族的葫芦笙舞、僳僳族的对脚舞。
境内藏族服饰有7种之多,纳西族服饰有3种之别。境内藏族民居建筑样式几乎囊括了除傣楼外的中国民居样式。
『柒』 香格里拉有什么传说
香格里拉的由来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据藏经记载,其隐藏在青藏高原深处的某个隐秘地方,整个王国被双层雪山环抱,由八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组成,中央耸立的同环雪山,初称为卡拉巴王宫,宫内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最高领袖。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们身材高大,拥有自然力量,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一种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并牢牢地控制着世界。事实上长期以来,这条"地之肚脐"的神秘通道,一直作为到达香格里拉王国的唯一途径而成为寻找香格里拉的关键。
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记叙了康韦等四位西方人士,在战时从南亚次大陆一个叫巴司库(作者虚构的某国城市名字)的地方,在乘机转移去白沙瓦时,被一个神秘的东方劫机者劫往香格里拉蓝月山谷的神奇经历。在小说中所描写的整个香格里拉 ,各种信仰和平共存 ,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观和儒教祠堂。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香格里拉就是一个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财富——那里富含金矿和纯净空气的汇萃地,是美丽、明朗、安然、闲逸、悠远、知足 、宁静 、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在这里,其实香格里拉已经是成为了一个理想中的国度了,一种和谐、宁静充斥其间。当1934年4月英国伦敦麦克米出版公司出版该小说时 ,令出版商和作家始料不及地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并很快畅销到美、日等国。小说出版后,立刻被独具慧眼的好莱坞制片公司摄制成电影,影片风靡全球,主题歌"香格里拉"唱遍全球。后来,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新加坡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号,进而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这从侧面印证了《消失的地平线》在人文学上的伟大意义。《消失的地平线》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记》,《消失的地平线》伟大的意义在于,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人间乐土的意境。正如《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在评述《消失的地平线》时所指出的:它的功绩在于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香格里拉。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
就这点在东西方上认识是大致一样的,"世外桃源"、"乌托邦"在中国也同样是如此,那都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对一种宁静和谐的向往。香格里拉最先兴起是在西方,首先值得注意的是 :《消失的地平线》是在一战过后,二战待发的时候 ,此时的西方经济不是很繁荣,人民普遍处在一种心灵迷漫的状态中,这点可以从希特勒的上台得到社会背景方面的佐证。人们普遍希望富强、繁荣,只是现实中 却还不能够得到这种的满足,这是一种心灵的渴求。也正是《消失的地平线》出现并引起轰动的深层次社会背景。一如当今现实的社会中反腐巨片及清宫秘史的热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渴望与无奈的心情。话题撤远了。回归正题,这当中首先要说的是:A、宁静和谐是香格里拉的主题,这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可以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中,想象中,渴望中。但是不一定需要很真实。因为詹姆斯·希尔顿是个作家,不是历史学家,不是史官。B、詹姆斯·希尔顿本人没到过这地方,他的小说的素材来自美国人奥地利血统的洛克的探险照片、日记、记录。讲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洛克,他是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植物学教授,应《国家地理》杂志的稿约而来到中国的西南边陲地方进行植物学的研究的,在中国的二十年代就深藏中国的丽江古城里,只是被当地的淳朴人文、厚重历史、多样民俗所深深吸引,一呆呆了近三十年,直到解放前才恋恋不舍的离开。C、还值得一提的是,此篇小说的结尾与中国的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之秒,同样是那四个西方人士离开后,想要再次返回的时候,已经无法返回了,无法找到旧时的道路了。D、同样值得重视的是,小说中提到了道家和儒教、基督教。佛教不足为其,因为藏传佛教在中国的雪域高原上广为流传。其中的道家和儒教可以说是中国所特有的人文静观。基督教在中国的西南边陲中 同样存在,西方的传教士在19世纪的时候已经在中国的西南边陲从事此项活动,现今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还保存有基督教堂,著名的如:茨中教堂。E、文中提到的香格里拉是藏语中的香巴拉的音译,文中也提到他的含义是宁静美好、心中的日月的意思,与藏语香巴拉的意思完全吻合。
综合以上几点,现今的学者普遍认为,香格里拉是一种向往的地方,是心灵中的理想国度,未必真实存在,一如中国的桃花源一样。不过其原型在中国西南的横段山脉中,因此现今人们普遍认为:在云南、四川、西藏交界的藏区为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概因当年的洛克就在这一地区活动了数十年。此川滇藏地区的范围大致包括:丽江、泸沽湖、香格里拉(云南迪庆中甸)、梅里雪山、虎跳峡、最后的香格里拉(四川稻城亚丁)、四川泸沽湖、贡嘎山、丹巴美人谷、太阳谷(四川得荣)、乡城、西藏芒康、昌都、波密、墨脱、雅鲁藏布江这一大片域。这一带的风景与《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的总体一致,特别是书中提到的很有特点的东西在这里都能够找到。如;梅里雪山、稻城亚丁三神山等。但是不是具体提到某个地点。
现在云南有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州府中甸于2001年批准更名而来的。这倒不是说书中说的香格里拉是在这个地方,而是当地政府出自开发旅游经济上的考虑而做出的决策。说起这个香格里拉还有个趣闻:早在七八是年代,就有消息不断传出,香格里拉已经被找到了,在印度在尼泊尔等等,但是后来都被认为是旅游经济上的需要而进行的炒作,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认证得来的。云南可以说是很早就认识到开发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比方99年的世博会。他最早提请中央政府批准香格里拉的更名,当四川政府认识到旅游经济的重要性的时候,香格里拉的名称命名已经不可更改了 ,于是四川政府就 在四川境内的稻城亚丁的日瓦乡更名为香格里拉乡,这还不够,还将稻城亚丁加个前缀—最后的香格里拉,这还不够,还将最原汁原味的香巴拉名称授予稻城亚丁,因为县级城市的更名需要中央政府的批准而不好擅自更该,于是就在四川境内以香巴拉的名称来称呼稻城亚丁。这是一段国内香格里拉的纷争的由来及内幕。当然说这么多的香格里拉,将我们本土生产的桃花源给遗忘在一旁很不 应该,当然中国的桃花源更早,只是近代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没能够左右世界经济的时候,古代文化上的先行优势不一定能够被世界所充分了解。套用中国一句老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现今的香格里拉的美丽风景已经深入到每个到过该地区的人的心中,在这片雪域高原之中,有举世闻名的梅里雪山、稻城亚丁三神山、一望无际的高原草甸、风格各异的民族歌舞、独具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神秘的多宗教文化,众多独特民族、多彩的民俗等等将一直激励着人们寻找自己的香格里拉—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理想中的
参考资料:大榕树论坛-社会科学-香格里拉的由来
『捌』 香格里拉的历史
香格里拉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地处迪庆香格里拉腹心地带,从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里,可达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县中心镇,距昆明659公里。
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的横断山地,是亚洲几条大河流经的地方。这些河流数千万年的雕刻作用,造就了一大片在全世界几乎是仅有的雄奇的自然景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飞行员,因飞机失事“飘落”在虎跳峡北面金沙江的支流的一个小小的山谷中。奇异而且美妙的自然景色使飞行员完全忘记了刚刚从死神的手中挣脱的惊恐,脱口说出这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香格里拉”一词便不胫而走。
今天,谁也难以确切地说出真正的那片梦幻般的仙境到底在什么地方。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云南的中甸县却因此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一桥、一台、两湖、一山”成为人们追寻仙境的热点,即天生桥、白水台、纳帕海、碧塔海和哈巴雪山。
天生桥,高70米,长50多米,是大自然的雄浑力作。它高伟奇绝,世界上极为罕见(在我国仅在湖南的武陵源有另一个类似的天生桥),使人叹为观止。
白水台,则是自然形成的石灰华的阶梯状的水池组合,妙趣天成,有“仙人遗田”之称。纳帕海、碧塔海和哈巴雪山相映成趣,其神韵与九寨沟、黄龙寺,大有“相雄不相让”的气概。
『玖』 香格里拉有什么特点
1、境内藏族服饰有7种之多,纳西族服饰有3种之别。境内藏族民居建筑样式几乎囊括了除回傣楼外的中国民居样式。答
2、香格里拉风景美,有大峡谷景观、壮丽的巴拉格宗雪山风光、传承千年的圣洁原乡巴拉村、神圣的千年凤凰菩提树、上天赐予天然而成的香巴拉佛塔以及原始森林、高原湖泊、高原牧场、冰川、峡谷等。
3、香格里拉有很多民族节日,如“丹巴市”、“格冬节”“二月八”、“火把节”等。
4、香格里拉生物资源多,香格里拉境内有食用和药用真菌24科92种; 维管束植物234科3582种,其中,苔藓植36科144种、蕨类植物25科160种;种子植物173科877属3278种。
5、香格里拉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钨、铍、钼、锰、铅、锌、滑石、小晶、石棉、白云石、大理石、褐煤、泥炭等矿种25种,矿床、矿(化)点共120个,其中已探明大型矿床1个,中型矿床5个,小型矿床15 个。
『拾』 香格里拉的风土人情
香格里拉
迪庆,藏族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也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据的84%,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33.4%。
迪庆地处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金沙江、澜沧江中上游,北接西藏昌都地区,东邻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与丽江地区毗邻,西与怒江州相连。
迪庆区位独特,毗邻的藏区有12个县,16万平方公里,140多万人口。历史上,迪庆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物资中转站。
迪庆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同其他藏区一样,藏族几乎全民信教。僳僳族、普米族聚居区,一部分群众信仰天主教;东巴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在我州也流传较广。全州僧侣、教徒众多,寺院、庙宇、教学遍布,形成了藏传佛教为主,多种宗教并存的环境。
迪庆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并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境内形成复杂的地貌结构和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多层次自然景观,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白茫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持区,有哈巴雪山、碧塔海、纳帕海三个省级自然保持区,有金沙江、澜沧江并流奇观,有以深、窄、陡、险、秀而著名的澜沧江峡谷,虎跳峡及香格里拉峡谷,有迄今仍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梅里雪山卡格博峰(当地人称之为太子雪山),有低纬度低海拔(2700米)的现代冰川明永恰,有仙人遗田美称的白水台,有松赞林寺、东竹林寺、达摩祖师洞等众多的藏传佛教文化名胜。州内的民族和睦相处,有着各自的宗教信仰、民族风情、民族文化。藏族农历五月赛马会,藏历年的格冬节,纳西族二月初八的朝白水,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阔时节等,已成为当地的传统节日。这些气势磅礴的雪山冰川,蔚为奇观的大江峡谷,风景迷人的高原湖泊,绚丽多彩的雪山草甸,丰富多样的珍稀动植物,神密深邃的宗教文化,美不胜收的歌舞节庆,风格迥异的旅游景点融为一体。原始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正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在苦苦寻找的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失去的地平线》中的世外桃园“香格里拉”的原型。199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向世界宣布了“香格里拉在云南迪庆”,从此在国内外兴起了空前的香格里拉热,“香格里拉”开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