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蒋介石的历史
蒋介石(1887.10.31—1975.4.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
蒋介石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当政以前,蒋内介石早年留学日容本,参加过辛亥革命,曾经在上海督军陈其美手下任职,经过商,最后面投奔孙中山,深的器重。后担任革命政府要职,黄埔军校校长,第一军军长,军人部长,北伐军总司令等职务。
2,当政后,1947年4.12日,蒋介石反叛革命,4.18日建立南京政府,后两次下野但不久就又上台。期间打败了大小军阀基本统一了中国,1937年领导抗日战争,为抗战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1946年爆发解放战争,1948年当选总统,1949年败退台湾。
3,台湾期间,1950年再次就任总统,一直想要反攻大陆,但反对台独。对台湾发展有一定贡献,晚年开始扶植儿子蒋经国,1975年逝世。
蒋介石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有一定的历史贡献,也曾是一个民主斗士,也对此做过一些努力,但最后还是徒劳。
② 关于蒋介石的历史问题
外战内行,内战外行……
③ 关于蒋介石的介绍
网络的。蒋介石(1887—1975) 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回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答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率师北伐途中,于 1927年发动了“4·12”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 “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④ 关于蒋介石资料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书法家、诗人。1906年,在中学读书时即向家里提出要求到日本学习军事。赴日后,因非公费派遣,不能入军校,只能就读于东京清华学校。1907年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炮兵。1908年春被保送日本东京振武学校,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反清革命活动。1910年入日本陆军第13师野炮兵第19团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时归国,自“二次革命”后追随孙中山。1924年国民政府成立黄埔军校,蒋介石出任校长。黄埔军校是近代培养中国军事人才的摇篮。蒋介石两次指挥东征,避免中国走向分裂,凝聚中华,初步完成中国统一。抗日战争前期,蒋介石主持制定了对日军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在军事委员会下划分若干战区,中国陆海空军大元帅,并一度兼任第一、第三、第五、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国民党军在正面及敌后战场抗击日军进攻,先后进行了平津、淞沪、太原、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1943年1月被同盟军推举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全面负责主持指挥东方战场的军力,牵制抵御抗击日本法西斯。
蒋介石学留日本时就对日本国民性有认识,认为中日必战。一次日本教官在上生物课,指着桌上的一块泥说里面有3万万寄生虫就象中国人一样多,当时激怒了正年轻气盛的老蒋,蒋随即走上讲台将那块泥分成若干,并只着最小一块说,这里面的寄生虫就象日本人一多…… 留学日本22岁时所做一首诗表达了他当时的雄心壮志: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肯且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蒋介石曾在日记中表示他不喜欢政治,他写道:“政治使人过狗一般的生活……道德何在?友谊何在?”,但他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不得不参与政治,并成为高手。1927年秋,蒋介石赴日时曾回答记者说,他最佩服的历史人物是岳飞、文天祥,最崇拜的伟大人物是孙中山。蒋介石上台就已经着手准备对日战争。西方评价蒋介石是远东地区骨头最硬的领导人。
1932年在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1932年1月29日在南京召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后蒋介石向报界发表谈话说“余决心迁移政府。与日本长期作战,将来结果不良,必归罪于一人。然而两害相权,当取其轻,政府倘不迁移,随时受威胁,将来必做城下之盟。此害之大,远非一人获罪之比。余早有志牺牲个人,以救国家,他复向所惜哉! ”随后蒋介石通电全国 “同胞惨遭蹂躏,国亡即在目前,凡有血气,宁能再忍? 我十九路军将士即起为忠勇之自卫,我全军革命将士处此国亡种灭,患迫燃眉之时,皆应为国家争人格,为民族求生存,为革命尽责任,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以与此破坏和平,蔑弃信心之暴日相周旋 !中正与诸同志久共患难,今日虽在野,犹愿与诸将士誓同生死,尽我天职。”在蒋公的感召下第十九军、第五军(第五军是后来蒋介石暗中派遣的,参战也是打的十九路军旗号)将士与上海民众同仇敌忾、奋勇抵抗、浴血奋战迫使日军在30多天的攻势中屡战屡败,迫使东京四易其帅,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1932年3月3日在国联的紧急要求下,中日双方同意停战。“一·二八”抗战,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第一次与世界强国打成了平手,震动了日本。此后,国内外对国民政府领导的抵抗都一致肯定。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反对孤注一掷的作战方法,强调对日作战是一场长时期持久的战斗,必须“以时间为基础, 与敌相持,在久而不在一时”。他反对“一线配备”与“一次决战”,认为那样做,一败之后,将永无复兴之望。他说:“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他把我们第一线部队打败之后,我们再有第二、第三等线的部队去补充,把我们第一线阵地突破以后,我们还有第二、第三各线阵地来抵抗”,“越能持久,越是有利”。1936年6月,蒋介石对英国人李滋罗斯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他还说:“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可见蒋介石早已经料出后来战事的发展进程并为此作了准备。中国国民政府自1935年起前后在上海附近修筑了吴福线、锡澄线、乍平嘉线三道国防工事年1937就已竣工。
⑤ 蒋介石的社会历史观
强者通吃
⑥ 蒋介石的历史
蒋作为当时的中华民国总统,作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战区统帅和以及国民党领袖,在抗日战争中尤其是全面抗战爆发后起的作用不容低估,是正面的,是总体积极的。我们在纪念抗战胜利之际,评价各方面的功绩作用,仍要保持客观和理性,好的要肯定和褒扬,非的也要指出。所以,对蒋个人的事迹,不能抹杀,但也不必拔高。
反思现代史,蒋的几个重大失误也是客观存在的,有些是本可避免的,完全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可惜,最终在这些问题上没有避免失误和错误。也造成了他的瑕疵和污点。
第一,惧日心理浓重。14年抗战中的前六年,他惧怕惹恼日本,捅了马蜂窝,而选择以以为退让谦和对待日本的狼子野心,如,对待东北沦陷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妥协事变(反而是国民党军队中一些所谓“杂牌部队”中的爱国将领奋起抗击),同时没有放松对共产党的打压。事实证明这是错误和失败的,日本人根本没有领情,反而步步紧逼,得寸进尺。如果蒋一开始就强硬和专注于对付日本,时局发展可能不至于后来那样艰苦。
第二,抗战期间团结抗日的政策和立场没有得到连续彻底的贯彻。对共产党方面的压制和摩擦有害于抗日战争,造成了亲者痛,仇者快,削弱了抗日团结阵线和力量;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从来停止,非嫡系被排斥的现象导致令人痛心的局面;在艰苦的相持阶段有私下联系妥协的苗头。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团结坚定抗敌的态度和言行连贯而坚决。这一点人民看得清楚,共产党战后的威望和壮大不是偶然的,是得到了广大人民包括国统区和沦陷区民众拥护的。
第三,关于东部沿海岛屿与海域主权上的重大失误。抗战尾声时期,罗斯福总统曾2次提出把琉球群岛包括钓鱼岛主权从日本归还中国,据记载,蒋出于担心日本再度发展后纠缠不清等因素考虑,沉默不语,罗斯福感到困惑不解,后来蒋顿悟时已晚,不自觉地和客观上带来今日之东部外交的被动和国土主权损失。联系到今天的海洋权益维护和国家利益维护难题,不能不说这是重大失误,历史越发展越发显示出被动。
第四,没有理直气壮驻扎日本,维护国家权益。战后蒋没有强烈要求和主张主动与美军一道,驻扎日本监督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瓦解和改造,以施行中国作为战胜国的权利,维护国际正义和国家利益。日本今日的右翼横行难道与当初的决定没有关联吗?实际上,据说当时原定派往日本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很快被命令投入内战,令人扼腕慨叹。
第五,错失国共联合治理发展国家的良机。没有借战后国共会谈之机会,推行国共联合执政,共同处理分歧,在抗战胜利后乘国民士气高涨的机会,团结建设一个新的中国,联合政府,反而选择了发动大规模内战,企图独自控制全国,使全国陷入新的火海,使抗战胜利的短暂宝贵机会和时光失去,令人沉痛。
⑦ 哪些是蒋介石生平和重要事件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前期,蒋介石大耍两面手法,形左实右,以左的面目出现,掩盖其右的图谋。
1925年8月24日,蒋当上了广州卫戍司令。26日,把黄埔学生组成国民革命第一军,蒋自任军长。至此,蒋成了广东的实力派。蒋介石自感羽翼丰满后,即于次年3月和4月,运用“贼喊捉贼”和“公事公办”的办法,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推出了“整理党务案”,严重破坏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并于5月份当上了国民党组织部长和军人部长以及国民军军事委员会主席。至此,蒋全面控制了党政军大权,不择手段,削藩灭“王”。1928年7月6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在北京开会,到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举行“北伐完成报告祭”。8月9日,蒋派特使到奉天,劝张学良把五色旗换成青天白日旗。至此,蒋宣布“统一告成”。然而,蒋深感国民军中派系林立,难以驾驭。不久,他在蚌埠召集他的嫡系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训话,当场发给每人一张小方格白纸,要众将官填写军阀是否“打倒了”或“未打倒”三个字。大家填“打倒了”,蒋看后大不以为然,说:“旧的军阀固然是打倒了,但是新的军阀又产生了,只有连新的军阀一齐打倒,你们才有出路。”于是,于1929年爆发了中原战争。以蒋介石胜利而告终。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被迫抗日,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发动内战,想消灭共产党。1949年败走台湾。
⑧ 对蒋介石的历史评价
在台湾,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从“神化”到“丑化”的过程,甚至掀起过一些政潮内;容在大陆,对他的评价则经历着从“漫画”到“写实”的过程。现实政治的演变与档案材料(尤其是“蒋中正总统档案”与“蒋介石日记”)的不断开放,使得有关蒋介石的研究成为持续的“热点”。
蒋介石不是大独裁者,他缺乏作独裁者的工具。他也不可能成为民主斗士,他纵有此宏愿,也无此机会。(著名的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评价)
(8)有哪些关于蒋介石的历史常识扩展阅读:
蒋介石介绍:
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于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于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于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
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