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你认为历史分期应遵循哪些原则

你认为历史分期应遵循哪些原则

发布时间:2021-03-01 02:28:26

⑴ 高中历史:你认为在运用史料进行研究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哪些方向或原则

方法或原则: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选取客观专、正确的史料;属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等等。(2分,只要答出史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合理使用史料、史论结合即可。)

⑵ 你认为朝代粉在谈论历史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基本原则

以“粉丝追星”为指导思想!
多宣传“朝代明星”的优点,少谈缺点!

历史只服务于自己的个人喜好。并且认为自己喜欢的才是对的、才是好的。自己不喜欢的,都是错的、都是坏的!

⑶ 你认为在回答历史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原则方面的问题呢

关于回答历史问题坚持哪些原则

解答历史问题必须掌握的几点原则

1. 回答历史事件背景、条件、原因时,一般包括经济(科技)、政治(阶级)、思想几方面。

2. 回答涉及国际历史事件背景、条件、原因时,一般包括双方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因素。

3. 回答具体人物思想出现或形成背景、条件、原因时,一般包括时代特征和社会的需求、他所代表力量的经济状况、阶级状况和利益要求、思想的来源和主张以及个人的总结和实践。

8.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必然性,任何相连的历史事件都是前一个历史事件的结果,也是后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历史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承前启后向前发展的。

⑷ 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原则

客观,公正

⑸ 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原则

(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主观动机和客观版效果方面全面评权价。
(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在纵的关系方面,历史人物有阶段上的划分,从不同阶段上作出不同的评价;在横的关系方面,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是英雄与暴君集于一身,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方法。
(3)发展性和长远性的原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角度去评价。
(4)主流性原则: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
(5)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
(6)阶级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但反对贴阶级标签,反对苛求古人。
(7)实践的原则: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

⑹ 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的和观点

我想应该有五项原则。

第一,阶级原则。简言之,也就是阶级分析的原则。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的原则,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应该是毫无疑义的。即使是现在,也应该运用这个有效的原则。

当前,不是运用不运用的问题,而是如何运用的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我们当然要站在被剥削阶级一方,讴歌他们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英雄行为。但是,这种讴歌,不应该是教条的、僵化的,而应该是辩正的,唯物的。不能无原则地美化,无限制地拔高。如对农民起义的研究就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常常不自觉地美化或拔高农民起义。在太平天国起义的研究中就存在这种现象。太平天国是完全应该肯定的。但是,对它的研究存在过分美化的倾向。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现在,就应该恢复太平天国的本来面目。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把丰富多彩的历史简化为农民起义斗争史或儒法斗争史,就是阶级分析原则的教条僵化运用的极端典型。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面,则是对剥削阶级的全盘否定,否定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他们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艺术的所有作为,都一概予以否定,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民族虚无主义。这种错误的理念就导致了历史的虚无主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种错误的观点发展到极端,中华民族的辉煌灿烂的历史已不复存在,被“四人帮”否定得所剩无几。在他们看来,是“红洞县里没好人”。历史上的剥削阶级应一律打倒,再踏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好端端的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在这种极左的所谓阶级分析观点的糟蹋下,竟然被涂抹得漆黑一团。那时,关于中国的历史,学者写什么呢,教师讲什么呢,学生学什么呢?都只能望天兴叹,一片茫然。

第二,历史原则。这是一个不可或缺而又经常被乱用的原则。历史原则,就是要用彼时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我们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这里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历史人物现代化,赋予他们很多现代色彩。农民起义领袖,则被美化为“高、大、全”式的无甚瑕疵的英雄。现在,银幕上的帝王,则被过度美化了。另一种是把历史人物妖魔化,文革中间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律视为历史垃圾,统统加以摈弃。这两种倾向都是要不得的。

第三,大节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上的伟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伟人往往不是圣人。伟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因此,伟人也必然有失误,也必然有错误。这些,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总之,我们历史学者看待历史人物,应该看他们的大节,看他们对历史的贡献。如秦始皇,我们看他,主要是看他对统一中国所做出的贡献。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但是,他的焚书坑儒,无论如何是不能肯定的。我们既不能因为他大搞焚书坑儒,而否定他的历史贡献;也不能因为他的历史贡献,而美化焚书坑儒。

难道有什么历史著作美化“焚书坑儒”吗?有的。手头有一部历史著作就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打击了复古思潮,维护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焚书’,并没有把所有的书都烧光了,国家图书馆之书、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均未烧;‘坑儒’,也并未坑杀所有的儒生,朝中仍有著名的儒生伏生、叔孙通仍受重用。”[1]这是什么话?在这样一部煌煌巨著中,居然说“焚书坑儒”“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而且还说,“‘焚书’,并没有把所有的书都烧光了”,“‘坑儒’,也并未坑杀所有的儒生”。怎么?还嫌秦始皇烧、杀得不够劲吗?我们的历史学者,居然为秦始皇的封建文化专制的残酷手段寻找理论根据,把议论时政的儒生一律打成“复古派”,然后就说杀他们是合理的,“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我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人家杀你,你还为人家叫好。当然,这部著作出版于1979年,文化大革命刚过不久,内容上不免掺有时代的印记。该书的作者都是我素来景仰的学有造诣的名家,现在再让他们写,我想,大概不会这样着墨了吧!

扯远了,打住。尽管秦始皇“焚书坑儒”,因为他统一了中国,还是应该肯定他的。但是,他的“焚书坑儒”毕竟如阿Q的瘌痢头,怎么也不能艳若桃花。

此外,我提出一个个人见解,就是对历史伟人不能进行道德评判,亦即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在常人看来的十分重要的如男女生活作风问题,或者真诚虚伪问题,对于历史伟人来说,都不成其为问题。因为有很多问题,不能证实。即或证实,我看也毫无意义。因为,这些都是小节。历史学者评价历史人物,是看他的大节,而不是小节。搜索细节、小节,那是小说家的事。

第四,双赢原则。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国。在她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在现在疆域的版图内,曾经多次出现过国中有国的历史现象。这就是历史上常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辽金史专家张博泉教授说:“国中有国,族中有族,这是历史上常见的。”[2]他在分析金与宋之间的关系时说:“应当承认在中国境内的各兄弟民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女真族是中国民族的一个成员,女真族所建立的金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权,而且构成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朝代。这是分析金、宋战和史所必须肯定的一个前提。这就是说,不能用中国民族的主体汉族来代替整个中国民族这个概念,不能把女真族视为中国民族以外的外来入侵的民族,不能把金政权视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外国,女真是中国民族中的民族,金朝是中国之中的国。”[3]这个观点是很有说服力的。我完全赞同这个观点。

由此,便引出两个观点。

一是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当时两国之战。国中之国的战争,也不是全无正义非正义可言。依据张博泉教授的观点,金、宋之战应划分为三个阶段,而第一阶段就是金侵宋的掠夺战争,宋则是反掠夺的正义战争。[4]

但我认为,既然是一国之内的民族战争,大多不好提正义与否。因为民族之间的融合,就包括粗鲁野蛮的杀伐。这里有以强凌弱,以大压小,以众暴寡,以硬欺软。不讲道理,不讲信义。有理的一方,也可能因为无力,而被消灭。开始是十恶不赦的侵略者,随着全国的统一,这十恶不赦的侵略者又可能变成功莫大焉的统一者。因为他成了新王朝的奠基者。所以,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当时的战争,评价历史人物亦然。

不管以后如何,当时当地历史人物的表现,应该成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受命燕太子丹刺杀秦王的荆轲,就应该一如既往地予以肯定。因为他是为了反抗秦国的侵略的。我们不能因为秦始皇后来统一全国,成了历史伟人,就把过去凡是反对他的人都说成是反动的。岳飞爱国,秦桧卖国,这都是历史的铁案,是翻不得的。洪承畴只能入《贰臣传》[5],清朝人撰写《清史列传》也是这样看的。因为他们背叛了明朝。当然,他对清朝统一全国立了功。吴三桂反叛则又是另一回事了,他入了《逆臣传》[6]。对这样复杂的历史人物的评价就要多费些口舌。

二是依据当时的表现,各评各的,也就是双赢原则。例如,清摄政王多尔衮在南下统一全国时,在攻打扬州之前,曾给明朝兵部尚书史可法去了一封劝降信。劝其交出扬州,就地投降。史可法在威吓利诱面前,毫不动摇,坚决抵抗。待到清军包围扬州后,又五次发信劝降。史可法将信一一烧掉。后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劝降三日,许以高官后禄,史可法说:“我,头可断,身不可屈。”而英勇就义。像这样的抗清将领就应该予以肯定。

但是,他的对立面,如清摄政王多尔衮也应该予以肯定。学者周远廉研究员、赵世瑜教授说:“[多尔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满族历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之一。”[7]

多尔衮和史可法在历史上是对立面,各为其主。多尔衮为清朝统一全国立了大功。而史可法至死不降,表现了可贵的民族气节。都应该予以肯定,自己肯定自己的,这就是双赢原则。这是在中国这样大国的历史上有时还存在小国,而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出现的特殊现象。

第五,两点原则。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两点论,不能一点论。如评价曾国藩,就存在这个问题。曾国藩曾经严酷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此,他数十年来一直被定为刽子手、卖国贼、卫道士等,成了历史上反面的典型。但是自90年代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公诸于世,使世人受到很大的震动。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是1917年毛泽东24岁时在一封信里写的。

马东玉教授说:“毛泽东是对曾国藩评价极高者。他在探索‘本源’、自我锤炼、治学态度、生活习惯、文章气质、锻炼身体、军事原则等方面,都曾把曾国藩作为楷模去学习。这虽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前的事情,但曾国藩对他诸多方面的影响却是深刻而长久的。这是个很大的题目,这里不过是举例而已。”[8]

他又说:“本世纪中期到80年代,大陆是全盘否定曾国藩的,原因是他镇压起义,他捍卫封建传统,而当时是全盘否定封建意识形态的。如今政治思想解放,人们又在文化上、精神上、人格学问上肯定曾国藩,并形成热潮。这充分说明,曾国藩是一个影响历史的人物。”[9]

我们过去评价曾国藩是一点论,只看到他镇压农民起义的一面,而全盘否定他。现在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两点论来评价他,就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好东西。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应该丢弃的。

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试提出5项原则供学者参考。不周之处,请予指正。

⑺ 中学历史的学业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

中学历史应遵循历史发展时期过程的真实性 尊重历史 尊重客观事实

⑻ 你认为历史建筑的保存和更新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更新应该遵循保持原状和继续保有原有功能的原则。建筑的功能性如果不能继续保有,那这个建筑的存在意义就失去了一大半。

⑼ 正确评价历史事件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

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的主要标准和方法:
1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 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3 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4 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
5 具体历史事件具体分析
6 全面的观点,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看主流----比如历史人物的功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
历史评价,是指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分析、评判,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论断。在评价历史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一、坚持一个标准。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历史现象最根本的标准。在历史上,凡是促进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人和事都是进步的,反之,则是消极的落后的。
二、运用两个观点。一方面要用历史的观点,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查、评论,不能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另一方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去考查、分析评价对象,讲清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落后性。
三、注意一个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评价历史不能空穴来风,不能主观臆断,所有的结论都要来源于事实,坚持“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的精神,才能得出公正、客观、合理的结论。

◆历史评价的基本层面
1.性质:指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具有的特性
2.实质:事件、现象反映的根本性问题(即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3.消极作用:从危害/局限/不足等角度思考 4.积极作用:通常又称之为意义

◆历史评价的基本方法
历史人物评价:
(1)定性评价即整体评价;---康梁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
(2)定量评价,即以史实说明。
(3)一分为二和看主流相结合。
历史事件或现象评价:
(1)根据要求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
(2)需要结合背景、特点、作用、影响等等,看评价角度。

历史评价的原则
一般而言,历史评价首先应该恪守求真的原则,即该评价应客观如实,应符合对该人该事的总体描述。为达到这个目的,历史主义地看问题,即发展变化地看问题、设身处地地看问题是必需的。以此为前提,历史评价总体上说有历史评价尺度和道德评价尺度。
历史评价或评价上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把所评人或事放在较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大趋势,重在考察其较深远的影响和意义;道德评价或评价上的道德尺度,指的是用一般善恶标准来衡量所评人或事。比如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道德尺度出发,它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非命,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显然是一件坏事;从历史尺度出发,它破坏和平,逆历史潮流而动,致使历史发展出现停顿甚至倒退,因此应给予它否定性的历史评价。但是,评价上的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也会出现矛盾,如秦修长城和隋修运河,都造成数以十万计的人民死亡,并成为大起义的导火线,道德评价是不好的;但前者有利于国家疆域的稳定、农业生活有了保证,后者则成为沟通南北的经济命脉、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故于历史评价是好的。在此种情况下,我们虽应把上述两方面都一一指出,但二者间应尤重历史的评价,因为历史的评价是较为长期的、比较客观的,而道德尺度是因时因地而变的、主观性较强的。

阅读全文

与你认为历史分期应遵循哪些原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