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当代大学生如何在意识形态领域弘扬正能量
牢牢掌握意抄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坚强保障。文化是大学之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引领整合大学的价值理念,形成基本的校园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认同。只有增强与确保学校文化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才能掌握意识形态工作在高校的话语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着手。
❷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当代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样、多变。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为此,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三个重要关系。
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
所谓一元化,是就指导思想而言的;所谓多样性,是就现实社会中存在多种思想观念而言的。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性的社会思潮。
既巩固思想基础,又丰富文化内涵。巩固思想基础,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丰富文化内涵,就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活力。这两个方面都不可或缺。没有基本思想共识,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文化多样性,社会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在当代中国,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推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繁荣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纠正关于一元化与多样性的两种错误认识。有人认为,指导思想一元化必定扼杀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历史经验表明,杂乱无序的思想是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必须以有序化为前提,因而必须有一个核心的指导思想。正是有了一元化指导思想的引导和规范,多样性社会思潮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并得到质的提升。因此,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仅不会扼杀社会思潮的多样性,而且有利于多样性社会思潮的发展和完善。也有人认为,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必然妨碍指导思想一元化。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思潮的多样性是一种正常的状态。社会思潮多种多样,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理论创新,激发社会活力。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吸收和借鉴前人思想认识成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始终坚持不断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可以说,没有思想文化的多样性,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就失去了源泉和活力。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我们国家,各种思想文化不论其内容和形式如何,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如果离开这一根本价值取向,思想文化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在坚持这一根本方向的同时,还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鼓励、支持思想文化工作者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吸引力。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原则性与包容性的关系
所谓原则性,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所谓包容性,就是尊重差异,包容和吸纳多样性的社会思想文化。处理好原则性与包容性的关系,要求我们既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又坚定不移地鼓励和支持一切积极有益的探索。
认清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歪曲、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是客观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一般规律和趋势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终结真理,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不断为马克思主义增添新的内容,使之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为此,必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反对那种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为依据而拒斥时代发展要求的观念和做法。与此同时,必须敏锐辨别和坚决反对一切以探索创新的名义歪曲、否定、抹黑马克思主义的行为。
认清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与否定、偏离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崭新的制度形态,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然而,由于不同国家、民族的情况不同,社会主义的表现形态必然存在差异,每个国家都应当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一条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应当看到,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而需要不断进行新的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条道路。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不能变。为此,必须坚决抵制和有力批判民主社会主义等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实则否定和偏离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错误思潮。
认清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与否定、反对党的领导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而绝不能否定和反对党的领导。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一致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一个根本错误就在于割裂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一方面声称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又鼓吹多党轮流执政,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坚强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一些人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其实质就是要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如果那样,人民的政权就要丧失,社会主义制度就要被颠覆,国家就要分裂,人民就要遭殃。
“破”与“立”的关系
所谓“破”,就是批驳和反对错误思想与腐朽文化;所谓“立”,就是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破”不“立”或者只“立”不“破”,既不利于一元化指导思想的巩固,也不利于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破”与“立”的有机统一。
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方面,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使党的科学理论更好地走进干部群众,使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另一方面,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时代性,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决批驳和反对各种错误思想与腐朽文化。激浊才能扬清。只有对错误的思想、观点和社会思潮进行坚决批判,与其从根本上划清界限,才能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才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看到,错误思想与腐朽文化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误导人们的认知,腐蚀人们的心灵,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错误思想与腐朽文化,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和反对。特别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剖析其错误本质,明确其实践危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提高判断能力,自觉践行真善美,坚决拒斥假恶丑。
(作者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院长)
❸ 人民日报刊文谈“高校需不需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从不同专角度,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属何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探讨。这一话题却在网上引起争论,高校需不需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这个问题很有辨析的必要。
曾几何时,“意识形态”在有些人那里成了“敏感词”。一说做意识形态工作,就好像是自己本不需要,却要被强加什么、灌输什么。很多人可能并未意识到,不管是否愿意,人总是生活在意识形态之中,总会受到意识形态支配。意识形态是什么?通俗点说,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要想在一个社会中自如生存发展,怎么会不需要这种共同价值的濡染呢?
❹ 怎样做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坚强保障。文化是大学之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引领整合大学的价值理念,形成基本的校园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认同。只有增强与确保学校文化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才能掌握意识形态工作在高校的话语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着手。
一、弘扬核心价值,创新育人文化
1.认知核心价值,把握抽象与具体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分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马克思关于思维的逻辑运动存在两条相反的道路,第一条是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第二条是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这两条道路首尾相接,否定之否定,是人对事物本质的完整认知过程。在高校教学中可以运用案例教学,利用新媒体手段,用事例诠释核心价值,让抽象规定还原为感性具体的认知。运用研究式教学,透过现象看本质,“知其所以然”,将感性具体上升到抽象规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四个方面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2.认同核心价值,把握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首先,教师要尊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做到包容多样。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价值观念多样性、差异性、选择性和坚持核心价值的先进性、统一性。其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学校要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师生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尊重首创、保障权益、成果共享、帮助贫困和解决就业。第三,价值形成的基础源于主体需要,不从大学生需求入手进行价值观说教必然是空中楼阁。教师要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意识,做到价值自觉,在学生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3.践行核心价值,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指导并服务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在推进的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彰显出植根实践、指导实践、发展于实践的特质,呈现出鲜明的实践品格。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典型命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认为,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行合一”,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内在要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践的历史性与理论的超越性的辩证统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正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世界被对象化了,成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统一。
二、利用网络平台,引导主流文化
社会性网络媒体的成熟和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媒体传播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舆论生态格局也因此发生根本性改变。互联网已成为一种在现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成为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当前文化传播已进入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各种社会舆论生成的最重要载体,甚至影响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展和走向。互联网应用水平稳步上升,参与性更强。信息网络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其影响的深度、广度和速度都是令人惊叹的。“带着体温的媒体”(手机媒体)、“自媒体”(微博等)和传统媒体等一起成为舆论生成的力量。网络传播快捷,方式多样分散,覆盖地域广,且融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征,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引导舆论、传播主流价值文化的难度。当下的互联网世界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社会舆论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全媒体传播下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性,就成为学校引导主流文化的重要内容。
新媒体时代的特征是内容多样化、参与平等性、主体交互性、信息共享性和潜在风险性。这种新媒体成为了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亚文化”,容易误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冲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弱化了教师传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改变传统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呢?最有效的方法是扬长避短,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利用网络的时效性、便捷性优势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丰富性等特征,抵制“亚文化”的消极影响,建立引导校园健康的主流文化。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四点:一是加大投入。硬件设备舍得更新,软件开发舍得花钱,网络人才舍得培养。二是全员建网。学校网、院系网、部门网、专题网,教师和学生网页互联构成校园网。建网要有责任担当,要抵制低俗,贴近学校生活和师生。三是引导主流。要做到精英文化大众化,大众文化精英化;集中权威,传播正能量;主导每天,发出最强音。四是加强监管。对学校网络要安排专人负责,加大监督、监控与监管力度。
三、凝练学校资源,提升形象文化
高校形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又包括校园环境、校道广场、园区建筑、雕塑、校史馆、博物馆、古籍馆、图书馆、艺术馆、展览馆、形象识别系统、房屋道路名称等。精神文化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作风、校旗、校歌、校徽、校训等。物质文化要有文化特色,精神文化要有学校个性。这些形象文化凝练的是历史、是传统、是特色、是理念、是形象、是自信。这样由小及大,让学生真正热爱学校,尊重文化,尊重我们的民族与国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在方针策略上也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创设学校环境文化,凝练学校历史文化,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着力点,取决于两者一致的价值诉求,在理论上有着内在机理式的关联。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引领师生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与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结合,共同作用于大学生个体,与当代大学生对待意识形态问题的心理反应特点相互联结形成一个复杂的合力体,从而产生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文化是大学之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引领整合大学的价值理念,形成基本的校园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认同。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增强与确保学校文化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❺ 人民日报:高校需不需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人民日报:高校需不需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2014-09-06 08:43:2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从不同角度,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探讨。这一话题却在网上引起争论,高校需不需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这个问题很有辨析的必要。
曾几何时,“意识形态”在有些人那里成了“敏感词”。一说做意识形态工作,就好像是自己本不需要,却要被强加什么、灌输什么。很多人可能并未意识到,不管是否愿意,人总是生活在意识形态之中,总会受到意识形态支配。意识形态是什么?通俗点说,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要想在一个社会中自如生存发展,怎么会不需要这种共同价值的濡染呢?
一些人之所以对中国存在偏见,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价值认知有偏差。有的人先入为主,好像中国什么都不对;有的人迷信外国,总觉得西方什么都好;有的人崇尚精致利己,反感主流、躲避崇高。比如,说到食品安全,美国曾有总统因在阅读时看到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铲进香肠搅拌机的句子,而愤怒地把正在吃的香肠“扔出窗外”;讲到环境污染,英国泰晤士河也曾一度成为“死河”,但一些人却把这些现代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视为中国的“制度专利”。试想,在这样的价值观主导下,怎么会看清一个真实的中国?
在有些人那里,让他们占据高校讲台向学生灌输西方意识形态才是自由,中国的大学加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就是“钳制自由”。他们总是以西方大学“思想自由”为理据,可真实情况又如何呢?去年3月,美国教育部下属机构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在其网站的儿童专区“每日语录”一栏,用英文引用了毛泽东关于学习的名言“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结果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因此受到批评,网站删除了有关内容,先是改成了“今日无警句”,后又换成林肯的名言。但依然被一些议员斥责“为什么要引用‘共产主义者’的话?”教育部官员赶紧出来宣布暂停了这一栏目,并声称正在核查数据库中的内容。
一个鼓励学生学习的警句,仅仅因为出自中国领导人,就引发如此轩然大波,从中不难看出美国意识形态情结之浓。他们的意识形态教育可真是“从娃娃抓起”。今年暑期美国上映的电影《少年时代》中,就有小学生上学前唱国歌、背誓词的场景。那些认为一个国家可以不讲意识形态教育的人,真是如网友所说,“不是因为天真,就是别有所图”。
价值观决定人的行为取向,青年是价值观形塑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正确的价值观不去主导,错误的价值观就会去主导。主流价值观不去生根,非主流价值观就会野蛮生长。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学术与思想无禁区,但国民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事实上,在西方,知识和学校从来都不是价值中立的,高等教育和新闻传播体制被视为“现代意识形态建设和传播最重要的机制”。今年初,俗称“美国高考”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修改大纲,在阅读题中加入《独立宣言》、美国宪法等内容,以期用考试系统性地塑造学生的观念、信仰和意识形态。确如有网友所写:“看看美国的意识形态教育是如何无孔不入的吧,再讨论要不要的问题就真是落后了”。
“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拿破仑的这句话,很大程度上道出了人类历史的一个秘密——忽视了意识形态的力量,很难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意识形态工作是面向精神和心灵的工作,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结合青年特点,讲好中国故事,让青年真正懂中国、爱中国,青年一代才会在中国主流价值观的烛照下自信地“接棒”,坚定地走向未来。
❻ 请就新时代学校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主要是加强主流思想的宣传教育,我国的主流思想是集体主义价值观。
❼ 如何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应该说,这些年我们各个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是重视的,都做了许多事,也取得了不少成绩。高校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这是很重要的因素。当然,高校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当前社会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太多问题,甚至很突出、很尖锐,高校不可能置身事外。这些年一些高校意识形态问题时有发生,在座的高校几乎都发生过,有的还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挑战随时都在面对。有些是来自社会的挑战,有些是来自校内的挑战,在政治信仰方面有些情况并不乐观。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我们高校责任和任务很重。
要进一步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意识形态关系方向、道路、思想、制度。在和平环境,作为执政者,反腐放松会铸成大错,意识形态失管同样会铸成大错。前苏联就是惨痛教训。回顾分析苏联解体,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形态混乱,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全面否定,最后政权垮台。我们抓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看到意识形态在方向、道路、思想、制度上的影响,切实把我们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上来。要在深化认识中,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这应表现在领导责任的落实上。在对重点人、重点事的处置上。我们要求,在处理重点人、重点事上,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一定要靠前指挥,积极参与,亮明态度,提出办法。
抓高校意识形态,重点应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要研究加强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有的老师讲,现在领导会很多,一般教师会很少 ,基本上上完课就走人,在学校接触到的来自正面的教育太少。即使是很少的集中,也是讲业务比较多,很少讲思想政治要增加老师的社会实践。不仅是思政课老师,所有的老师,都应增加社会实践。多与社会接触,对国情就会更了解,对老百姓的愿望就会更了解,对党和政府的政策也会更了解,就会切实增强身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社会需要团结稳定,需要改革开放,在课堂上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我们应该用社会责任这杆称多称称。
要有效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落到学生。学校最大的责任就是育人,在我们国家的学校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育人要关注课程,关注课堂。要抓校园文化。润物无声,在学校关键是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最近,宣传部、教育工委在推高校文化建设,我们要把这件事切实抓好。打造校园文化,应切忌形式主义,应紧紧围绕着学生老师的学习、工作、生活来进行。
要抓网络。现在的世界,有一个现实世界,有一个网络世界。在生活中,我们许多学生接触社会,主要靠网络。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经常参与社会实践,精神状态就好,就能够更脚踏实地。做学生工作,我们还要重视主动回应学生关切。凡是学生关切的事我们都不要忽略。
要严格学校管理。现在,我们高校在管理上总体还是失之于软,失之于松。学校管理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意识形态上,管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❽ 如何搞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应该说,这些年我们各个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是重视的,都做了许多事,也取得了不少成绩。高校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这是很重要的因素。当然,高校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当前社会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太多问题,甚至很突出、很尖锐,高校不可能置身事外。这些年一些高校意识形态问题时有发生,在座的高校几乎都发生过,有的还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挑战随时都在面对。有些是来自社会的挑战,有些是来自校内的挑战,在政治信仰方面有些情况并不乐观。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我们高校责任和任务很重。
要进一步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意识形态关系方向、道路、思想、制度。在和平环境,作为执政者,反腐放松会铸成大错,意识形态失管同样会铸成大错。前苏联就是惨痛教训。回顾分析苏联解体,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形态混乱,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全面否定,最后政权垮台。我们抓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看到意识形态在方向、道路、思想、制度上的影响,切实把我们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上来。要在深化认识中,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这应表现在领导责任的落实上。在对重点人、重点事的处置上。我们要求,在处理重点人、重点事上,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一定要靠前指挥,积极参与,亮明态度,提出办法。
抓高校意识形态,重点应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要研究加强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有的老师讲,现在领导会很多,一般教师会很少 ,基本上上完课就走人,在学校接触到的来自正面的教育太少。即使是很少的集中,也是讲业务比较多,很少讲思想政治要增加老师的社会实践。不仅是思政课老师,所有的老师,都应增加社会实践。多与社会接触,对国情就会更了解,对老百姓的愿望就会更了解,对党和的政策也会更了解,就会切实增强身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社会需要团结稳定,需要改革开放,在课堂上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我们应该用社会责任这杆称多称称。
要有效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落到学生。学校最大的责任就是育人,在我们国家的学校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育人要关注课程,关注课堂。要抓校园文化。润物无声,在学校关键是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最近,宣传部、教育工委在推高校文化建设,我们要把这件事切实抓好。打造校园文化,应切忌形式主义,应紧紧围绕着学生老师的学习、工作、生活来进行。
要抓网络。现在的世界,有一个现实世界,有一个网络世界。在生活中,我们许多学生接触社会,主要靠网络。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经常参与社会实践,精神状态就好,就能够更脚踏实地。做学生工作,我们还要重视主动回应学生关切。凡是学生关切的事我们都不要忽略。
要严格学校管理。现在,我们高校在管理上总体还是失之于软,失之于松。学校管理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意识形态上,管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