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设置高中历史的教学主题思想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B. 高中研究性学习弄个什么主题好【要可操作性强,有意义】
提供一些易于研究的研究性学习的参考题目,供参考。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4、 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5、 有关房子粉刷(装修)的预算 6、 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7、 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8、 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9、 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0、股票(基金)投资中的数学 11、环境规划与数学 12、数学的发展历史 13、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4、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5、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16、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7、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18、丈量教学楼 19、如何存款最合算 20、哪家超市最便宜 21、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22、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23、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24、数学灵感的培养 25、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26、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题 1、对钱的看法 2、对公交车上某一现象的探究 3、各超市物品的价格 4、调查本市部分商店的服务情况及发展前景 5、对某一侵权行为的解析 6、加入WTO对本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7、对汽车超载问题的调查研究 8、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 9、关于假货问题的思考 10、中学生与网络世界 11、中学生成为教学(学习)主人问题探究 12、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 13、中学生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社会公德) 14、学生的劳动观(家庭、学校、劳动状况) 15、中学生的消费状况 16、金钱与人生 17、知与行(终身学习等) 18、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剖析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风格 2、校园设计之我见 3、关注青少年上网聊天 4、扬州市的建筑风格 5、诗词雅韵 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大话《三国》 8、撩开图书馆神秘面纱 9、80年代新生活调查 10、 被遗弃的角落 11、中外科幻文学的发展 12、有关低龄出书的思考 13、我们生活中的广告 14、广场文化 15、书店管理与图书馆规划 16、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 17、古典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及文学考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8、广告的昨天、今天、明天
C. 高中历史课程目标有哪些
我觉得应该最抄主要也就是要让学生袭能够掌握书本上的历史知识,能够用书本上的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然后了解到足够多的一些历史,本身最主要的应该也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历史,对于过去的一个发展,应该有足够多的了解,另外主要应该也就是考试方面的一些事情。
D. 如何可设高中历史选修课
要开设选修课, 首先面对的就是“选课”的问题。
前面我们也谈到,全部学生的选课要求难以得到最大满足是许多学校在选修课程的教学实施中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海南中学的应对之策就是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尽可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选课要求。
我们的学生(主要指文科生)在高中阶段进行了至少两次选课。先后程序大概是这样的:
一、教师向学生介绍六个选修模块的专题名称和主要内容。
二、学生在电脑室进行网上选择。原则是六选二(这是海南省目前高考文科要求)。
三、统计学生的选课结果,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定初步开设的两个选修模块。
四、备课组教师商定模块开设的先后顺序。(这对学生影响不大,取决教师)
五、文科班在两个选修模块教学结束后,大概是到了高三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和兴趣爱好,再次选择(或者是不选)剩下的选修模块。
六、高三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结合师资力量进行任务分配,一般一位教师担任一个选修模块的任务。如果师资不够,就再次根据学生选课的结果,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至少开设两个模块。这样,学习能力比较强对选修模块比较干兴趣的同学就至少可以选修四个模块。
七、组织模块教学班,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上课的时间放在第二课堂,地点主要放在组内公共多媒体教室。( PPT :海南中学选课流程示意图)
这样选课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呢?或者是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高考成绩呢?
其实不然。第二次选择强调的是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的自愿选择;这样做不仅无疑增加考生在高考中更多的选择机会。
其实,还有很多学校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学校基本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满足了学生的选课要求。综合他们的经验,其选课流程基本遵循了以下几条原则:
• 选课基于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
• 教师对学生选课进行充分指导;
• 学生多次选课,最后排定课表。
总而言之, 在学生选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参与,适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这样才有可能将化解或减少学生自主选课与有限教学资源之间矛盾。
选修课的开设确实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要顺利开设,教师还需在实践历练中积累经验,不断吸纳新的知识。下面向教师们推荐一些可行的学习方式?
应该说现在的科技条件为我们老师提供了研修的多种渠道。比如说:教育主管部门所组织的远程培训。当然这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解决面上的一些问题,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机会参加。所以,我们认为读书研修是获取学科新知识的必由之路。《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相对而言是比较新的内容。因此我们学校的教师为了补充相关方面的知识,就曾阅读了一下相关书籍。(
PPT :选修课程相关参考书目)
还要补充一点就是教师一定充分利用网络公共资源。因为新课程特别需要集体的智慧。网络作为一种强势媒介,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它信息量大、主动性强、互动性强、方便快捷。很多地区都架设了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PPT )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在不断地更新, 除了我们教师的知识储备也要不断更新外,更新专业知识,更新教育理论,这样才能应对各种挑战。 比如说: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到底应采用哪些组织形式? 或者说哪些组织形式更适合于选修课的教学?
应该说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把自己从知识的传递者这一单一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着、参与者和指导者。说白了,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 案例: 构建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英 国的 君主立宪制)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新课程并不是否认接受性学习的重要性。接受性学习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所以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同样重要。我们在这里的强调的是,由于选修课程自身的特点,选修课比必修课更适合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尝试。
请看两个案例。(结合案例)
从案例中不难看出,学生是否能成为历史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事都能够活跃起来, 第一个关键因素还在于教师
。教师能够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能够多给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表达的机会,能够精心设疑,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学生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据了解, 许多 老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集中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课时很紧张。必修课课时紧张,选修课课时更紧张。两位老师是否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们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课时紧张基本上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但我们很快发现, 实际上
选修课程有很多内容是与必修课程紧密联系的,尤其是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四个模块。因此,正确把握选修与必修的关系,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资源成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
请看一个案例。(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其中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课程准标要求的第二目 “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在必修一学生已经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一带而过,重点放在人物的评价这一块。
这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不但有利于缓解课时的紧张,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选修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参加高考也大有好处。
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办法总比比问题多。这些问题最终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办法得到解决。选修课程的教学也需要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提升它的课程价值和学习意义。
E. 请问,适合高中主题班会用的主题有哪些
一、思抄想政治教类 主要有:《我爱我国(家、校、班、父母)》、《不忘国耻,爱我中华》、《当代最可爱的人》、《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句格言)》、《可怜天下父母心》、《少年壮志当凌云》、《我们班的活雷锋》等。
二、学习方法类 主要有《我的高招—学习方法谈》、《我是这样学习外语(语文、数学等)的》、《课内与课外》、《长一技,露一手》等。
三、心理需求类 主要有:《我理想中的班主任》、《假如我是班长(卫生委员、体育委员等)》、《我想对你(老师、父母、同学)说》、《我最想读的大学(专业)》、《读书是为什么》等主题。
四、日常生活类 主要有:《学会做人(求知、办事、健体、生活、审美)》、《学与玩》、《我的友谊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新学期的打算》、《我的开学十周》、《会考复习50天》、《过个有意义的假期》等。
够了吧~~
F.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G. 高中历史小论文写什么主题的好呢急~~~~
提供几篇高中历史小论文(节选),供参考. 1.<林则徐禁烟运动新评 一百六十年前林则徐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禁烟运动,不仅在当时轰动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林则徐也从此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而名扬中华,流芳百世。今天,一百多年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再度就林则徐当时的禁烟运动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有许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新的认识,特别把林则徐的行为完全称之为爱国行为有许多值得怀疑和商榷的地方。本文就此做分析,以引起人们争论。 一、林则徐禁烟运动前的中国 从十四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文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新航线的开通,现代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的距离。古老的东方,特别是充满神迷感的中国,西方各国早就意欲打开闭关锁国的古老中国的大门。最早来华的是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些当时海上的强国,葡萄牙是自西而东,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印度,明朝正德九年到十一年间(公元一五一四至一五一六年)间到达广州沿海,在广州附近的一些小岛做一些中介商人,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年)有八条葡萄牙船来到广州珠江口岸。明朝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八年),在宁波,明朝官兵还与葡萄牙人发生武装冲突,据西方人记载,葡萄牙死于此役的有五百多人。一五六一年左右来华的葡萄牙人因船上货物湿水,需要借地晾晒,重金贿赂广东地方官,租下了澳门,每年完纳地租银一千两,一七四0年减少为五百两,历来均向山县缴缴纳...... 2.<试论“半殖民地”概念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适用性 [摘要]通常认为,从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过程,但这种观点片面夸大了西方国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抹杀了近代历届中国政府在内政外交领域的主动、积极的方面,作为史学研究,我们需要一种中性的和较为客观的理论来对中国近代史予以界定。 [关键词]鸦片战争,半殖民地,近代中国. “半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而且受到外力影响的严重程度已使该国的独立地位受到重大影响,得这种影响的程度又没有使该国完全丧失独立国家的地位。也就是说该国形式上有自己的主权,实际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要受制于殖民者。因此“半殖民地”概念所描述的状态是一个介于独立国家和完全殖民地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对于独立的主权国家和完全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区别,我们会毫不费力地找出一个分界点,但如何划出独立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分界线,就面临相当大的难度,“半殖民地”是否具有起码的一些客观上量化的指标? 一般认为,从1840年起近代中国就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已成为被史学界普遍接受的定论。各种近代史著作也是以这一理论作为基础来叙述历史事件,把近代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因素与“半殖民地”普遍联系,似乎只有与紧密相连才能说明清王朝的腐败、顽固、落后,才更能说明北洋军阀的倒退、卖国,才更能说明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从而为人民的革命斗争、反帝斗争提供理论依据。新中国的史学界也在“半殖民地”等范式的指导下,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 3.<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摘要本文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和同僚的关系”、“改革者信念和毅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成效 ) 北宋和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近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但是,将王安石的变法与张居正的改革进行比较,则王安石变法的成就不能与张居正的改革相提并论。 王安石变法之时就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以失败而告终。后世学者对王安石变法也褒贬不一,可作为王氏变法不如人意的佐证。① 与王安石变法不同,张居正任相之时改革却得以全面推行。虽然张居正身亡之后,其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被明神宗废而不用,他本人也遭诬劾而被削官夺爵;但到万历末年,人们认识到改革的益处。因此,他的文集问世后,为其作序跋的文人、士大夫无不对其改革称许有加,认为在他执政的“十余年间,海宇清晏,蛮夷宾服”,②并把他誉为“救时宰相”。③天启朝,廷臣开始为居正鸣冤。于是熹宗下诏“复(居正)故官,予葬祭”;到崇祯朝,居正父子官复原职,尚书李日宣等更称:“故辅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驰,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义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④可见张居正以他的改革精神赢得后世对他的追思与怀念。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所没有的。......
H. 适合高中班会用的主题有哪些
一、来思想政治教类 主要有:《我自爱我国(家、校、班、父母)》、《不忘国耻,爱我中华》、《当代最可爱的人》、《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句格言)》、《可怜天下父母心》、《少年壮志当凌云》、《我们班的活雷锋》等。
二、学习方法类 主要有《我的高招—学习方法谈》、《我是这样学习外语(语文、数学等)的》、《课内与课外》、《长一技,露一手》等。
三、心理需求类 主要有:《我理想中的班主任》、《假如我是班长(卫生委员、体育委员等)》、《我想对你(老师、父母、同学)说》、《我最想读的大学(专业)》、《读书是为什么》等主题。
四、日常生活类 主要有:《学会做人(求知、办事、健体、生活、审美)》、《学与玩》、《我的友谊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新学期的打算》、《我的开学十周》、《会考复习50天》、《过个有意义的假期》等。
够了吧~~
I. 高中公开课班会立什么主题 组织哪些活动好 急!!!
主题:成长互助,快乐高中。如歌曲比赛,学习经验交流会,现代学生成长问题讨论,儿时有趣味的活动的一些课题。只要有助提高学生学习动力释放压力,班级同学间的凝聚力,交流力,有好的心态成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