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新中国历史上哪些上层建筑

新中国历史上哪些上层建筑

发布时间:2021-03-01 01:27:14

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哪些社会制度

原始社会、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新民主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

1、原始社会

亦称“原始公社”“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人类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原始社会形成的过程。它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

生产力极其低下是原始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使用石器工具。劳动的结合方式主要是简单协作,人们之间的分工主要是按性别、年龄实行的自然分工。人们单身无力同自然界进行斗争,为谋取生活资源必须共同劳动,从而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

2、奴隶社会

根据马克思历史理论,夏、商、周三代曾被定性为奴隶社会,此观点争论较多。奴隶社会以社会下层的广大奴隶群众为主要生产角色,然而就传统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掘工作并没有发现中国上古时期广泛实行奴隶制度的迹象。

3、封建社会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组织。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意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会国家机关及主权所有,同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与压迫的社会。

随着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力度的加强,一部分国家会完全丧失国家主权,成为彻底的殖民地国家;另一部分国家则发生反弹,取得独立地位。大部分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直接影响。

中国共产党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总概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度。

(1)新中国历史上哪些上层建筑扩展阅读:

社会形态划分方法:

社会形态作为揭示社会生活整体性特征,研究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类型即社会结构的社会历史范畴,通常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社会形态,即经济社会形态;一种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即技术社会形态。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种社会形态既有自身的特点又有共同的规律,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

在经济社会形态范围内,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一是五种形态的社会划分法,一种是三种形态的社会划分法。

1、五分法

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把人类社会依次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2、三分法

是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社会依次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如果把两种方法对应起来: 人的依赖性社会——自然经济社会——原始、奴隶、封建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商品经济社会——资本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产品经济社会——共产主义。

这两种划分方法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发展阶段,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两种划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社会形态逐渐进步,一种社会形态总要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人类社会最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而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和特征,同时在这一形态里,还存在着旧社会形态的残余及思想影响,也会出现即将诞生的新的社会形态的物质前提和萌芽。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由于新旧形态因素的发展、变化和交替,从而产生社会形态中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⑵ 中国历史上五种社会形态所分属的时期是怎样划分的

五种社会形态所分属的时期划分主要看的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比如内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容是奴隶主,封建社会的是封建地主,社会主义的统治者是无产阶级。

中国历史上五种社会形态时期主要是以下五个:

1、原始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到夏朝建立(几十万年前-公元前2046)。

2、奴隶社会:夏朝建立到春秋末期(公元前2046-公元前476)。

3、封建社会:战国初期到1840年鸦片战争(公元前475-公元1840)。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公元1840-公元1949)。

5、社会主义社会(包括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

(2)新中国历史上哪些上层建筑扩展阅读:

中国社会形态的更替表现为更复杂的历史的运动和发展。

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如旧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属于,非典型的社会形态。

中国社会发展形态依次由低级向高级更替和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各民族的历史发展是统一的,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只有一种序列,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揭示了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共性。

⑶ 什么是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之和。它包括阶级关系(基础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

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名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理论背景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命题,这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的胚芽。这里的“市民社会”主要指现实的经济生活。随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和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批判,在1844年他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
中,市民社会概念进一步具体化了,已接近于“生产关系”概念。在1845~1846年他们合写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了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明确指出:市民社会“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
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在这之后,马克思依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分析了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获
得的重大成果,并使这一理论得到了充实和具体化。他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作了精辟的表
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
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特别是在他晚年的书信中,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基本内容

一定社会的基础是该社会的经济关系的体系,即生产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等三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首要的、决定的部分。而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复杂庞大的体系,由该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个部分组成。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
构和政党、社会集团等,其中国家政权是核心。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上层建筑为政治上层建筑提供思想理论根据,政治上层
建筑为观念上层建筑的传播和实施提供重要的保证。政治上层建筑作为思想的“物质附属物”是通过人们意识自觉建立的,它一经形成又强烈影响观念上层建筑,要
求一定的观念上层建筑与它相适应。恩格斯指出:国家政权等是“第一个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国家一旦成了对社会的独立力量,马上就产生了新的意识形态”。
在阶级社会,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同一社会形态存在着不同阶级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它反映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复杂性和经济关系的对立性。支配着物质生产资
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统治阶级的思想则是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无阶级社会,经济关系不具有对立性,上层建筑也不存在阶级性。

“上层建筑”网络词条http://ke..com/link?url=-Azuvu2iDghs8_sb4wPsmJZ16BGmbd-dRfHgWi42I1wRzv_,供感兴趣的同学继续阅读。

⑷ 上层建筑包括了哪些内容啊

1.上层建筑包括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哲学内等意识形态)和政治容上层建筑(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构和政党、社会集团等)两大方面。

2.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4)新中国历史上哪些上层建筑扩展阅读

上层建筑的表现

上层建筑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表现在:

1.一定的制度、设施、是以一定的意识形态为指导建立起来的。

2.一定的意识形态,又总是要求建立相应的制度、设施,以获得和凭借一下的手段和工具,使它得到广泛的传播,在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成为支配人们的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3.一定的制度和设施,一经建立,又会反过来影响意识形态。一种新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出现,将会产生新的政治、法律的社会观点,并强烈地影响其他各种意识形态。

⑸ 在中国历史上五种社会形态所分属的时期是怎样划分的

1、原始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到夏朝建立(几十万年前-公元前2046)。

2、奴隶社会:夏朝建立到春秋末期(公元前2046-公元前476)。

3、封建社会:战国初期到1840年鸦片战争(公元前475-公元1840)。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公元1840-公元1949)。

5、社会主义社会(包括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

社会形态是指生产力在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它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既有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也有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三大社会形态。

(5)新中国历史上哪些上层建筑扩展阅读:

列宁主张“五种社会形态说”。1897年列宁在为波格丹诺夫《经济学简明教程》写的书评中讲,政治经济学应该这样来叙述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即原始氏族共产主义时期、奴隶制时期、封建主义和行会时期、资本主义时期。

1919年,列宁在《论国家》的演讲中主张“五种社会形态说”。列宁没有说到社会主义,但这篇演讲词作于1919年,此时社会主义已在苏联成为历史的现实。

就是说,在当时的列宁看来,人类历史是沿着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单线序列发展着的

⑹ 古代中国的上层建筑是什么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⑺ 急问,,有哲学的框架图么哲学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论、历史观和认识论各个里面包括什么上层建筑

阅读全文

与新中国历史上哪些上层建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