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共产生了哪些理论成果!并阐明各理论之间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版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权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既有不同点,也有共同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它们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1)马克思历史存在论针对了哪些学说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贰』 马克思历史学说的具体内容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时期,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们同时指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粉碎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在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为了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有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是在各式各样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同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原则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确立了统治地位。另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对其哲学分别做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角度的解读。由于马克思学说涉及领域之广,使得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分别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对其进行阐释,因此还可以根据学科分工考察其内容。“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叁』 马克思主义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哪些理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产生,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为前提的。这种历史观为历史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它显示出区别于以往其他史学的顽强特征,显示出它的鲜明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思想方法上的重要特征,是它仅仅从历史本身去认识历史,而不是从天上的云雾中或是从人们的心灵、头脑中去认识历史。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首先确定了史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质,把人类社会的一切历史都当成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去研究,从而在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上实现了深刻的变革。“它坚信,只要从顽强的事实出发,才能如实地揭示历史的真相。”其次,“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际应用,获得了研究历史现象之间必然联系的方法论指导,从而使历史学真正成为研究事物规律性并依其规律描述真实历史过程的实证科学。”“使历史学成为科学的最重要的根据,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运动规律的探讨。然而,至今的哲学发展史表明,到目前为止,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说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真正揭示了人类历史运动的基本规律。于是,问题就简化成这样,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作指导,历史学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
『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哪些重要理论
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版.”其中,邓论是中国特色社权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伍』 论文:如何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800字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恩格斯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英文版导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 “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越南、古巴、朝鲜等自称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87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上,中国称自己在1950年代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
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两重性。
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形态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3.人与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社会历史观上的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人民群众是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表现。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
『陆』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学到了什么
三民主义。德先生和赛先生。自强求富。关爱人民。
『柒』 马克思旧的历史理论有哪些缺陷
呵呵,我天朝以马教为国教,字字玑珠,楼上此问,当诛心尔。
马教之历史观,内无非容强调一个规则原始,奴隶,封建,资本,社会,共产,我马教之理论就是共档统大统之天道基石,汝敢质疑?锦衣卫拿下!
以天朝之历史为例:
原始OK,史料很少,
奴隶社会:希腊罗马社会的确是奴隶社会,奴隶在人口大多数,平民和奴隶主一起参与对奴隶的剥削,但是中国呢,中国自古就是以自农为主。
封建社会:罗马帝国完蛋后,欧洲由为封建,何为封建,分封建制,各个封建小国有自古权,帝国下面的王国,王国之下的公国,公国之下的侯国,伯国,再下面的骑士,都是领主,对自已的一亩三分地,有主权。与上级领主是契约关系,上级不得无故撤销下级领主的职务。呵呵,这到是象中国的先秦时代,夏王无权完全控制商王,周王尊商王为主,但有很大的自主权(司法,行政,军事,都是独立的)
天朝的所谓的封建社会,自秦到清,事实上是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帝国制。
马教的理历史理论套不上,但因为马教是国教,所以战略以后就是叫封建社会。老子高兴,
『捌』 马克思还提出了哪些学说
马克思还与恩格斯一道,提出并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经济学说。主版要包括:关于共产主义权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学说;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其形式的学说;关于按劳分配的学说;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自觉利用经济规律和计划管理的学说。
『玖』 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哪些理论学说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
人类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理论材料。版
1、自然权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2、直接理论来源(三大思潮)
①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③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并设计了人类理想社会的蓝图。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这些优秀的哲学和社会科学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建立在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
『拾』 马克思主义中有历史和认识局限性的理论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 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造出自己时代的伟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