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 中国历史上有夏朝吗 为什么国际上都不承认有夏
有没有夏朝,夏朝国都在哪?看看“五子之歌"的产生,就可以明白,夏都在河洛地区的巩偃一带。
五子之歌
出自《尚书》中的《夏书》,《尚书》原有一百篇,有些篇都已散失了,但《五子之歌》还在,是其一篇,
《五子之歌》是对中国最早的帝王亡国的叹息,体现了中国最早、最原始的政治思想,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唐人同谷子据典故也曾改编过《五子之歌》
《史记.夏本纪》;《尚书》典故
大禹的儿子启作为夏朝君主开启了“父传子,家天下”的世袭君主制时代。然而继承王位的儿子太康,就因为没有德行,导致老百姓反感。太康贪图享乐,在外打猎长期不归,国都被后羿侵占。太康的五个弟弟和母亲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了五个人的悔意。
夏后太康失国,五位公子作五子之歌以示哀悼。
原文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呜乎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大概意思
一、大禹说过,老百姓可以亲近,而不可轻视。人民为国家之本,本固了国家才能安宁。
二、大禹说过,不要贪图女色,打猎玩乐,嗜酒,豪华的住宅。只要有此一项,就会导致亡国。
三、陶唐氏部落本来有很广大的土地,因为失德,败坏纲常,导致灭亡.
四、大禹为后世楷模,治定了法典,因为太康废弃了典法,导致宗庙祭祀灭绝。
五、我们被后羿逼到洛河对岸,没有归宿,叹息不谨慎的行为,追悔莫及。
译文
太康处在尊位而不理事,又喜好安乐,丧失君德,众民都怀着二心;竟至盘乐游猎没有节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猎,百天还不回来。有穷国的君主羿,因人民不能忍受,在河北抵御太康,不让他回国。太康的弟弟五人,侍奉他们的母亲跟随太康,在洛水湾等待他。这时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叙述大禹的教导而写了歌。
其中一首说:“伟大的祖先曾有明训,人民可以亲近而不可看轻;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安宁。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妇都能对我取胜。一人多次失误,考察民怨难道要等它显明?应当考察它还未形成之时。我治理兆民,恐惧得像用坏索子驾着六匹马;做君主的人怎么能不敬不怕?”
其中第二首说:“禹王的教诲这样昭彰,可你在内迷恋女色,在外游猎翱翔;喜欢喝酒和爱听音乐,高高建筑大殿又雕饰宫墙。这些事只要有一桩,就没有人不灭亡。”
其中第三首说:“那陶唐氏的尧皇帝,曾经据有冀州这地方。现在废弃他的治道,紊乱他的政纲。就是自己导致灭亡!”
其中第四首说:“我的辉煌的祖父,是万国的大君。有典章有法度,传给他的子孙。征赋和计量平均,王家府库丰殷。现在废弃他的传统,就断绝祭祀又危及宗亲!”
其中第五首说:“唉!哪里可以回归?我的心情伤悲!万姓都仇恨我们,我们将依靠谁?我的心思郁闷,我的颜面惭愧。不愿慎行祖德,即使改悔又岂可挽回?”
五子之歌中的五位王子所居的地方为今河南巩义市花地嘴遗址。[1]
2. 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真的存在吗
在中国传统史学体系中,夏朝是第一个具有明确的列王世系和兴亡有绪的历史朝代.古人不仅从未怀疑过它的存在,而且给予它同商周秦汉王朝一样的信史地位.晚清以来.今文经学大盛,滋生一种“上古茫昧无稽”(康有为)的说法.继之在西风欧雨影响下,疑古思潮勃然兴起,“对古史材料重新估价的口号高唱入云”[1](P1),从而导致夏朝信史地位的动摇.即使近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实施,较为成功地确立了夏代的基本年代框架,也依然无法彻底抹去人们心头对夏史信疑参半的阴影.
夏朝的存在受到怀疑,主要原因在于有关夏朝的各种文献资料,大多晚出于夏朝数百年之后,特别是系统记载夏史的《史记·夏本纪》更是晚出于夏朝之后一千四五百年.按照一般的治史法则,当时人叙当时事,这种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最高,至于与历史事件发生相距太过久远的晚出资料,严谨的学者对其可信度大都是持保留态度的.正是由于夏史没有当时的文字材料来证明,故不少学者主张以传疑时代观之.如1933年初版的颇有影响的史学名著《中国古代史》(夏曾佑)就以太古三代为传疑时代,并说:“由开辟至周初,为传疑之期,因此期之事.并无信史.”[2](P5)1936年顾颉刚、童书业曾联名发表《夏史三论》一文,即主张“我们不该用了战国以下的记载来决定商周以前的史实”,认为“夏代史本来只是传说的堆积”,从而对夏朝的存在给予了全面的否定,并对持反对意见的学者发出挑战说:“好在夏代都邑在传说中不在少数,奉劝诸君,还是到这些遗址中做发掘的工作,检出真实的证据给我们瞧吧!”[3](p195)面对这样的诘难,当时正在兴起的锄头考古学勇敢地承担起了寻找夏朝实物证据的工作,希望通过考古发掘成果实现对夏史的重建.然而,考古学一路辛苦走来,迄今仍未挖出一个“夏”字,像甲骨文那样坚确地证明商朝为信史一样,也能证明夏朝的信史地位.于是,在一些人看来,夏朝的存在与否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出《剑桥中国上古史》[4]坚持不列“夏朝”一章,即其新例.
那么,今天我们对这个问题能否给出一个正确的回答呢?我以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先不妨在方法论上作些检讨,或可消却心中的疑云.就夏史研究来说,有两个方法论方面的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反思:一是如何看待晚出文献资料的真实性问题,二是如何对待夏代考古资料有无文字的问题.
3. 为什么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大禹废除了禅让制,搞家天下,由他的儿子代替他,这才变成了奴隶制社版会.
尧、舜、禹时权,部落联盟间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天下的共主.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舜老的时候,把“王”位禅让给了禹,但禹老时却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禹是来自中原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在成为天下的“共主”之后,组建军队,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4. 如何理解夏朝在中国国家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中的地位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早期国家就是国家产生之初。夏专、商、西周时中国早期国家属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早期国家建立的标志是有最高统治者、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夏朝设官分职,夏王左右设有各种专职文武官员,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夏朝具有国家的特征,所以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阶级的分化。通过考古发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国家产生的条件。夏王朝时期,墓葬规模呈现出大小分化的现象,并且随葬品也有很大区别,这些都可以推知夏王朝出现了阶级分化的现象。从文化上来看,在国家产生之初,即早期国家阶段,原始文化已有非常高的成就,大型祭坛、占卜卜骨等,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国家产生的一些基本特点~
5. 大禹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1、大禹治水,消除了水患,保证了人民安居乐业。
2、开始了世袭制,把位置传给了他儿子启。把天下为家,变成了家为天下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社会开始形成国家的概念。
6. 夏朝的建立者,时间,和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
夏朝(来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禹死源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因为夏朝的存在没有十足的让人信服的证据,所以历史学上一般把夏朝之后的商朝作为信史的开端。
7. 如何理解夏王朝在中国古典时代中的地位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的氏族封建王版朝。根据权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朝共传十四代,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自称,(实际是指华山和夏水)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8. 夏朝该朝代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我国由此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9. 夏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夏朝只是传说中的一个朝代,没有考古证据证明夏朝的存在。因此,在港台等地的教科书上,中国历史是从商代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