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博兴的历史
综合概况
博兴县位于东经°4ˊ∽118°22ˊ、北纬36°58ˊ∽37°27ˊ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水源丰盈,年平均气温12.5℃,全年日照时数2595小时,年降水量601毫米,无霜期180天。
博兴县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南邻淄博市的桓台县和临淄区,北接滨州市的滨城区,东与东营市的广饶县毗邻,西与淄博市的高青县接壤,处在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腹地。辖9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448个行政村,总面积900.7平方公里,人口47.8万。
县委、县政府驻博昌街道办事处,新城一路,行政大楼。邮编:256500。行政区划代码:371625。区号:0543。
博兴县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地处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接合部,京津唐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处,与淄博市、东营市相邻。全县辖3个办事处、9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48个行政村,48万人口,总面积为900.7平方公里。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远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是父系氏族社会。周代即为东方大国蒲姑国治所所在地,齐国曾在此建都,春秋末置博昌邑,战国置博昌县,五代后唐时改博昌为博兴至今。博兴是汉代孝子董永的故里,中国优秀传统剧种——吕剧的发祥地,中国戏曲之乡,孝文化、戏文化、佛文化闻名国内外。
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博兴县是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渠首所在地、胜利油田的重要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大豆、玉米以及林果、蔬菜等多种农副产品,是山东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有打渔张水库、纯化水库等54座,年储水量3亿立方米以上。境内电力供应充足,年供电量达4.5亿千瓦时。公路密度达到130公里/百平方公里,移动通讯位居全省前3强,是滨州市第一电话大县。县城区实现了统一供暖、供气,行政区、文化区、工业区、商贸区四位一体的主框架已经形成。
工业占主导地位,经济相对发达 2007年,完成生产总值13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3%。财政总收入13.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7亿元,分别增长20.84%和25.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增长13.04%,农民人均纯收入5205元,增长11.6%。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了较快增长。目前,已培育形成了石油化工、粮油加工、纺织、机械制造、厨具等主导产业,是“中国厨都”、“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全国草柳编工艺品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植物油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厨房设备生产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黑白铁批发加工集散地。
开放的博兴正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最大限度地降低招商门槛和投资成本,用优惠、高效、诚信、安全的优良环境,构筑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已同美、日、欧等20多国家和地区的商社、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正在重新规划建设中的县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水、电、讯、热、气、路和土地平整“八通一平”条件,现正以省道新博路的开工建设为契机,努力构建一条以新博路为轴线、贯穿南北、特色突出、功能完善、设施一流白勺“经济长廊”。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和冲刺全国百强县”为目标,按照中央提出的“四个着力”、“三个协调”的总体要求,突出加强两区、三园、六大产业建设,积极推进工业新型化、三产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启动内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民富县强、和谐文明、生态优美的新博兴。
㈡ 博兴的革命烈士
本文转自名人故事吧 http://www.gushiba.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李天佑
博兴县革命烈士(1894—1932)
字惠民。博兴县高渡村人。1930年经回乡开展党的工作的张静源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8月4日,博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暴动,暴动队伍发展到 700多人,活动于博兴、广饶、临淄三县边界。李天佑参加了暴动的组织和指挥工作。由于敌人残酷镇压,暴动坚持了二十几天就失败了,博兴党的工作也随之转入了地下。李天佑以教学为名坚持在兴福的粉王村一带秘密活动。一天深夜,受命赴胶东请示工作归来的李相韩与其接上关系,并要求他尽快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不料李相韩的行踪已被敌人侦探发现,很快便被包围在学堂中。突围时,两人一起被捕。为掩护同志完成关系博兴党组织存亡的重要使命,他自认是李相韩。在被押往县城的途中,他机智地吸引住敌人的注意力,使李相韩乘机潜入茂密的庄稼地,逃出虎口。在敌人的审讯庭上,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大骂贪官污吏。3天后,被敌人杀害。
本文转自名人故事吧 http://www.gushiba.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㈢ 滨州历史名人
孙武(今山东惠民),董永(滨州博兴),东方朔(今山东惠民),唐赛儿(今滨州市)。
㈣ 山东滨州,出现过的十大历史名人有哪些
十大历史名人有高崇文、展子虔、伏生 、谷中虚、卫融、东方朔、李之仪、孙皇后等。
一、高崇文
山东滨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出了一一个名将,也就是高崇文,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为国家为百姓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了。他就是出生于幽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带。
六、孙皇后
山东滨州历史名人中还出了一位皇后,那就是明朝的宣宗的皇后,也就后来的孙皇后,孙皇后以幼年贤女选入宫中,最后是嫁给了宣宗,宣宗很喜欢她,孙皇后也是一路打怪升级到了皇后的宝座,可以说过程是相当励志了。
总结一下,山东滨州出来这么多历史人物,说明那里人杰地灵的。
㈤ 沾化县有哪些历史名人
丁汝夔:(1497~1550),字大章,号沦源,今古城镇管家庄人。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礼部主事,山西左布政使,甘肃、保定、应天巡抚,湖广参政,河南巡抚,吏部左、右侍郎,兵部尚书兼督团营。丁汝夔任礼部主事时,因争“大礼”被削职家居,后议定复官。巡抚应天时,大奸臣严嵩专权,侵吞军饷,战备废弛。其子严世藩亦仗势欺凌官吏,鞭笞役卒,丁汝夔对此极抱不平,出面制止,自此与严氏父子结怨,遭贬谪任湖广参政,复以公议起任河南巡抚等职。1549年(明嘉靖二十八年),丁汝夔任兵部尚书兼督团营。时鞑靼军屡屡犯境,边务紧急,丁汝夔呈《备边十要》及“退虏长策”十余牍均被严嵩扣压,致使鞑靼军进犯肆掠京城8日。嘉靖帝以“御寇无策,守备不严”敕令将丁汝夔斩首。汝夔临刑醒悟,大呼:“是严嵩误我!”。后免死下狱。1567年隆庆帝继位,丁汝夔得昭雪,赐资政大夫。
苏兆登字宴林,号朴园。今古城镇王见南村人,1768年出生。幼时家贫,当地范氏塾师怜其聪敏,收养读书。兆登刻苦自砺,学业优异,每试皆冠。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考取举人。1799年(清嘉庆四年)考取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浙江道监察御史、江西南安府知府、军机章京、陕甘学政、永平府知府、淮阳河务兵备道等职。并曾出任云南乡试正考官、会试及顺天乡试同考官。1821年(清道光元年),擢升福建按察使,因奔父丧未赴任。后乞告归里,奉母10余年,1847年卒于家。
苏敬衡 : 字心舆,号蕉林,苏兆登子,1801年出生。1834年(道光十四年)考取举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考取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陕甘副主考,直隶天津府、宣化府知府,广东雷琼兵备道,甘肃、四川按察使等职。1853年(清咸丰三年),敬衡由四川调任福建按察使,被奸人诬告,未赴任。后真相大白,但敬衡因继母年迈,请假归里,1867年卒于家乡。苏氏以“父子二鼎甲”闻名于世。
张衍鲁:(1797~1867),字步曾,1829年(清道光九年)武进士;
张衍熙:(1808~1867),字如皞,1840年(道光二十年)武进士。张衍鲁、张衍熙系同胞兄弟,今大高镇河沟张村人。张氏兄弟出生于普通农家。其父嗜读书,但屡试不中,改习医方便乡里。其两位叔父皆为武庠生。时河沟张村开设拳房,农家子弟多习武,兄弟皆受影响,先后弃文就武。衍鲁身魁伟,性豁达,勇力过人。会试中,以拉硬弓为众人惊叹,官至湖北都司,封昭武都尉(正四品)。衍熙身伟貌秀。会试中,射箭,三牌皆穿靶心,为各省武举叹服。曾任济南提塘、徐州营守备。诰封武德骑尉(正五品)。 王金奎:字文甫,号石农,生卒年不详,今富国镇杏行村人。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恩科举人,朝考二等。初任广东盐课大使,到粤后,不善于应酬,值宋晋之开局修《山东通志》,应召回里任采访,经常与济南名士和知识界人士在一起探讨学问。他嗜书成癖,遇好书即买,钱不够时以衣服作抵押。家藏书不下万卷。深通金石学,考据精详,品鉴无讹。
㈥ 在历史上,淄博都有哪些名人
淄博这个地方出现过很多历史名人,其中包括姜子牙、齐桓公、房玄龄以及蒲松龄等人。先秦时期大小诸侯国林立,其中齐国的疆域主要集中在山东一带,其都城临淄便位于现如今的淄博市内。因为这个原因,出自淄博的历史名人中有不少人都与齐国有关,姜子牙与齐桓公便就是如此。
除了以上这些历史名人之外,出身淄博历史名人还有唐朝时期的著名宰相房玄龄。房玄龄年仅十八岁便成功科举中榜并凭此顺利入仕,入仕之后依附于秦王李世民。之后他为秦王发动玄武门之变出谋划策,待秦王顺利夺权之后他便越发得到重用。在李世民所设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房玄龄便是其中一员。
此外,备受百姓敬仰的财神李诡祖、写出《齐民要术》的贾思勰以及《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等人也都是来自于淄博的历史名人。
㈦ 博兴县历史故事
汉孝子董永及其故里的考证
董永与天仙女的故事,经过历代文学作品的加工宣染,在我国广为流传,近两千年来有口皆碑,经久不衰。,作为一个平民布衣出身的孝子,不但群众爱戴,视为楷模;而且一些文人也在诗词、戏曲中加以歌颂,引为重要的创作素材。如曹植的《灵芝篇》、元杂剧《织锦记》、《百日缘》,后来的黄梅戏《天仙配》等等,都取材于董永与天仙相配的故事。可见,董永其人在我国的影响何等久远和广泛。
尊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也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董永,对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董永是文学人物还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其故里何处,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
董永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历史人物。他生活在汉代,至今已两千年左右。汉朝建立以后,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领域中儒家学说占据了统治地位。由于统治阶级极力地推广和倡导,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孝,成为社会生活中各阶层普遍遵循的道德规范,直到东汉乃至后代,其影响也是相当深刻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象董永这样的孝子,是很自然的,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可信的。
现存的资料也证实了历史上董永其人的真实性。山东省嘉祥县武翟山的武氏墓群石刻历史文物就向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在其中的武梁石室第三石第二层右数第三个画面即刻董永鹿车载父,田间劳作情景:树下一鹿车,上有小罐,大概是田间劳作盛水之用,一老人坐于车上,左手执鸠杖,右手前伸,似是指点董永劳作。老人上方刻“永父”二字。其左为董永,右手执农具,回首望其父,身旁刻“董永千千乘人也”六字。董永左边有一兽,体态粗壮,大耳如扇,长鼻高昂,是一象;董永右上方横一图案,有翼,有花纹,作飞舞状,当是一鸟。《越绝书}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此即“象耕乌耘”之意,内含“耕耘”二字,是董永“肆力田亩”,田间劳作的形象注脚。
武氏墓群石刻,也称武氏祠、武氏石室等,是东汉时武氏家族的墓地。清代陆续出土。武氏一家,是东汉末年的官僚地主家族,“世代为官,势力煊赫,家财宏富,故有条件修建富丽堂皇的墓祠”。武氏祠,据其石阙铭文记载,建于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数十年落成,竣工至迟不晚于公元200年。墓群石刻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武氏祠的石刻画多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荆轲刺秦王、管仲射小白、二桃杀三士等。其修建时间,与董永同代,时间甚近,而且点明了董永的故里,证实董永确为真实的历史人物,是可靠的佐证。再者,武氏祠中的董永石刻画面的内容,与一些文字记载是一致的,故董永实有其人是可信的。
三国时期,魏曹植在《灵芝篇》中也写了董永的故事:“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这是我国最早取材于董永故事的、有署名的文艺作品。可见,远在三国时期,董永的故事已广为流传。
西汉末年,刘向的《孝子图》亦有董永的记载。此书已亡佚,有关董永故事的记载仅见唐《法苑珠林》和宋《太平御览》的引文。《太平御览》引文如下:“前汉董永,干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有人以为刘向为前汉人,他怎能予知有后汉呢?怀疑《孝子图》系后人伪托。《法苑珠林》卷六二对《孝子图》的引文稍有不同:“董永者,少偏枯,与父居,乃肆力田亩,鹿车载父自随。父终,自卖于富公以供丧事。……”此段文字与《太平御览》所引《孝子图》不尽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法苑珠林》的引文中没有“前汉”二宇,这就不好说《孝子图}为后人伪托。《南史》卷二十二中有这样记载:“慈字伯宝,年八岁,外祖宋太宰江夏王义恭迎之内斋,施宝物资所取,慈取素琴、石砚及《孝子图}而已。”可见南北朝时尚有此书,如果说只有对董永的记述是后人妄增,似乎证据不足。《太平御览》引文中的“前汉”二字,是否为当时编者不慎误增,也不无可能。刘向是西汉末年人,如果《孝子图》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董永当是西汉人,再说《孝子图》即使是后人伪托,也是比较早的,亦有重要价值。
东晋史学家干宝把董永故事收在自己的《搜神记》里。他根据民间传说,经过加工整理,写成了《董永》篇:“汉董永,干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首段文字与《法苑珠林》所引《孝子图》如出一辙。后边就是董永葬父后,道遇仙女,求为妻,俱至钱主,十日织缣百匹,助永还债,事毕,凌空而去的故事。董永故事经过干宝的加工已比较完整丰满,其情节、人物,都有所发展,为后来的戏曲等文艺创作取材所本。
一些辞书和类书也大量地记载了董永其人。
清《古今孝子所见录》收有董永,并载“东汉董永,青州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把董永列为我国历史名人载入。在“董永”条下载曰:“董永,后汉干乘人,少失母,奉父避兵,流寓汝南,后徙安陆……”此处增加了“奉父避兵”南迁之说。
《蒙求》一书,也收有“董永自卖”,旧注云:“汉董永,少失母,养父,家贫佣力。至农月,以小车推父置田头树荫下而营农作。……”这里对历史上实有董永其人是肯定的。
台湾所编《中文大辞典》对董永其人也持肯定态度。文字与《中国人名大辞典》基本相同。
明代“记周秦及南宋名人”的《尚友录》一书,收录了董仲其人,并说董仲为董永之子。《辞海》介绍《尚友录》是“汇编历代人物小传”。 (中文大辞典》介绍《尚友录》说.“古来人物略具于是,以较史籍易于检查,旧时多乐用之”。
被称谓“一方之信史”的地方志也大量地在“人物志”中记载了董永其人。如山东省《博兴县志》、《乐安县志}(今广饶)》《鱼台县志》、湖北省《孝感县志》、江苏省《东台县志》等等,都将董永列为历史名人载入。所载董永故事多与《搜神记·董永》大同小异。固然,旧时修志有乱拉历史名人的弊习,但这样广大的地区,都将董永视为历史人物载入志中,肯定了历史上确有董永其人,似亦不可忽视。
以上历史文物、类书、辞书以及地方志等资料,都肯定了董永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尤其是武氏祠的文物资料,可靠性更大。但是,对董永其人也有人持否定态度。如《辞海》即认为董永“是文学故事人物”。历来否定董永其人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董永其人正吏无载。我们认为,在封建社会里编写的正史,主要是为封建统治者尤其为统治者的最高阶层树碑立传的,就是郡守、县令等较低一些的官僚也很难爬进正史的门坎。如上文提到的嘉祥县武氏家族,世代为官,尚且不见正史,何况董永一个平民布衣,正史无载,这并不奇怪。历史上正史无载的人物岂可胜数,若以正史无载为由而否定其存在,就难免有偏颇之嫌。
董永故事属神话传说。诚然,董永故事有着浓厚的神话色彩,但这也不能成为否定董永其人的理由。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往往将自己敬仰、爱戴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以浪漫手法编成神话故事加以传播,以劝化人们积德向善,也表达了人们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敬爱之情。而有些民间传说,也往往是根据历史上实有的人物,经过艺术加工成为完整故事的。如大禹治水的故事、包拯探阴曹、关公显圣等等,都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可谁又能否认他们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呢?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董永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就否定董永其人的真实存在。董永也正是依赖这浪漫的民间传说,才流传下来的。
董永既然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那么,其故里何在呢?诸说基本相同。东汉时代的武氏墓群石刻中,董永故事画面就点出“董永,千乘人也”。另外,《孝子图》、《搜神记》、《中国人名大辞典》及《中文大辞典》也都点明了董永是汉代千乘人。干乘始于战国时期,“以齐景公有马千乘,常猎于此而得名。”在汉代为郡,县名。干乘郡与干乘县其治所均在今高青县境东部,东邻今博兴县。
高青县现存志书中,均无有董永的记载。《博兴县志·人物志)中载:“董永墓在今崇德社(今陈户镇)去墓数里有董家庄,永故宅也。”董家庄在今博兴县陈户镇,位于县城北二十余华里,西去汉千乘县城遗址三十余华里,在汉代属千乘郡干乘县地。董家庄即董永故里,博兴县志所载与上文辞书、类书、武氏祠等诸说是吻合的。
董家庄原有董公庙,《山东通志)说“董公庙在城(今博兴县城)东北三十里祀董永”,即指此也,今庙已不存。《通志)还说:“仙孝祠在西门内,祀汉孝子董永。”仙孝祠建于何时不详,明代王为邦《仙孝祠记,中说:“本邑在董仙旧址,当日窘身葬父、神女助织,孝声至今著也。我侯建祠绘象……”。文中,我侯,即指当时博兴县知县翁兆云。原祠已圮,明代知县翁兆云重修。康熙四年博兴知县蒋维藩又重建,现已无存。康熙五十八年《博兴县志》载,董永墓在崇德社。今属陈户镇,原有墓碑,因日久年深,碑已不存。民国二十五年县长张其丙重立墓碑一块。此碑尚存。
以上资料,充分证实了博兴县陈户镇董家村即汉孝子董永故里。尽管旧的地方志有乱拉名人的积习。但是,一些县志仍然肯定了董永原籍为山东省博兴县。如山东省的《鱼台县志,载:“董永墓,旧志载,治西南三十里。按“董永,青州博兴人,流寓德安,佣身葬父,感仙姬为偶事脍炙人口,虽妇人女子咸能言之,而葬鱼台无考。”这里肯定了董水为博兴县人。再如湖北省的《孝感县志》载:“董水,青州干乘人,今山东博兴县。……”一九八三年,孝感地区编写的《孝感地区概况)在“著名人物”栏中写道;“董永,东汉末,青州干乘人,今山东省博兴县,因黄巾起义,由山东流寓今湖北孝感……。”孝感市于一九八四年在市内所建“董永公园”中,在“孝子祠”前介绍说:“董永,青州千乘人,今山东省博兴县。……”董永故事在湖北孝感县流传甚广,影响颇深,并建园立祠纪念他。但是从《孝感县志》到《孝感地区概况》,只说是董永由山东流寓孝感,都肯定董永原籍是山东省博兴县。
当然,把董永说成本邑名人的地方志亦有之。如清雍正年间的《乐安县志》(今山东广饶县),即把董永视为乡贤。,该志“古迹”篇中载:“董永祠,在城西太和庄,去家甚近,子孙至今承祀不乏。”查志中所说董永祠位于今广饶县西部,在汉代当为利县地,而利县属齐郡,而非干乘郡。广饶县到隋代始侨置干乘县,比董永生活的年代晚了五百多年。说董永故里在今广饶县,显然无据。再如江苏省《东台县志》载:“董永,西溪镇人。”所载董永故事基本引用《搜神记》原文,只是改“千乘”为“西溪镇”。并说“今西溪镇永与父墓并在。”但志书的编者又在后面的按语中写道;“永事见《太平御览》所引刘向《孝子图》,其辞云:董永千乘人,……今向《图》不传,史家亦不著于录,而千乘郡乃今山东青州府北镜,何以又为县之西溪人耶?”志书的编者对董永为西溪人的说法就提出了异义,持否定态度。这一说也难以自立。
综上所述,董永故里为山东省博兴县已无疑问。但是,清道光二十年《博兴县志}的编者没有进行实地考查,以为旧志董永墓一说在崇德社,一说在龙河洼,而对董永故里博兴提出了质疑。经实地考查,博兴县境董永墓只有一个,其地当时属崇德社(现陈户镇),而群众习惯上称为龙河洼,是同一地点两个名称。该志中此谬误,是由当时志书编者的浅陋和粗疏造成的。
董永的传说遍布我国数十省,董永遗址与纪念物,如董永墓、董永祠、董公庙等等,也不胜枚举,尤其江淮地区,流传更广,影响也颇深。
既然董永故里在山东,那么董永的传说何以在江淮地区有如此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呢?董永是否曾经南徙,众说不一。《中国人名大辞典》主张董永曾经南徙,其“董永”条下载曰:“后汉千乘人,少失母,奉父避兵,流寓汝南,后徙安陆……”《中文大辞典》亦采此说,“董永”释文与《中国人名大辞典》相同。这里只说“奉父避兵”,没有说明董永南徙的年代。清康熙三十四年《孝感县志}载“董永,青州干乘人,今山东博兴县。早丧母,汉灵帝中平中,黄巾起,渤海骚动,永奉父来徙……”清光绪五年《孝感县志》又照漀潬??X?搬了此段文字。这里“避兵乱”的年代和历史背景比较明确,“兵乱”指黄巾起义。然而,黄巾起义暴发于东汉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比嘉祥县武氏墓群石刻修建时间晚了三十多年。董永是不可能在黄巾起义时流寓安陆(今孝感)的。现尚未见到其他资料有董永南徙的记载。但并不完全排除董永有南徙的可能。
董永故事所以在江淮流域流传甚广,只据现已掌握的资料从其流传的过程进行考查。其故事的传播,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汉代,儒家学说占据了统治地位,统治阶级以“孝”教化其民,作为孝子的董永,也就成为人们道德上效仿的楷模,很快流传开。董永故事首先在山东流传,继而在黄河流域广为传播。山东省嘉祥县武氏墓群石刻中的董永画面,三国魏曹植的{灵芝篇》,即是董永故事在山东继而在黄河流域传播的反映。在三国以前,尚未见到江淮流域有关董永故事的记载。
东晋时期,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袭,黄河流域战乱频仍,长期分裂,社会极不安定,大批士族和平民相率南迁,到长扛流域定居下来。这样,也就将董永的故事带到了我国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董永故事也就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这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广为流传。《搜神记·董永》,亦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这应是董永故事流传的第二个阶段。
南朝刘宋建立以后,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宋文帝的太子刘劭杀宋文帝自立,改元太初,历史上称其为“元凶”。宋文帝第三子武陵王刘骏起兵讨劭。因劭弑父,刘骏以“孝”为号召,收买人心,兵力大盛。刘骏沿江东下,到达新亭(今南京南)即位,其年号也以“孝”名,为“孝建”,死后谥号“孝武帝”。刘骏凡二十八子,其“字”也以“孝”排,如孝师、孝德、孝良、孝烈、孝贞、孝善、孝英……等。由于刘骏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提倡孝道。所以,为“诸德之本”的孝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就在孝建元年,析安陆置孝昌县(后改孝感),亦倡孝之意。作为孝子出身的董永,当然地成为社会上最受推崇的历史人物之一,董永故事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董永墓、董永祠、董永庙等有关董永的遗迹和纪念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继出现。由于南朝宋的统治者以行政手段进行倡导,所以董永故事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董永遗迹、纪念物之多,都超过了黄河流域。
高汉君 戴延久 许连村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关于《汉孝子董永及其故里的考证》的意见书
汉孝子董永及其故里论证会于一九八七年四月五日、六日在山东省博兴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安作璋、朱绍侯、高敏等十名教授、专家;山东省政协副主席丁方明,惠民地委书记李聚馨,行署专员王道玉及地区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博兴县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出席了会议。
由十名专家学者组成了董永论证委员会,安作璋教授任主任委员,朱绍侯教授、高敏教授任副主任委员。
会上,博兴县政府高汉君同志宣读了《汉孝子董永及其故里的考证,论文。经过认真讨论,反复论证,一致认为:文章观点明确,立论可靠,资料充实,有较强的说服力。
武氏墓群石刻董永画像,魏曹植《灵芝篇》及东晋干宝,搜神记·董永》,等资料,充分证实了汉孝子董永确有其人。武氏墓群石刻、《汉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续山东考古录>、《山东通志》、《青州府志》及《博兴县志)等对千乘区划沿革的记载,充分证实了董永为山东省博兴县人。
尊敬老人,赡养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研究汉孝子董永,对于继承发扬这一传统,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关于董永是否南迁,董永其人由历史人物演变成神话传说的过程,及其它有关问题尚须进一步研究。
汉孝子董永及其故里论证会
一九八七年四月六日
论证委员会委员名单
主任委员:
安作璋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古籍研究所所长
副主任委员:
朱绍侯 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兼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
高 敏 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委员:卢传贞 山东省博物馆馆长
逢振镐 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郭墨兰 《东岳论丛》编辑部副研究员
李永先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宏生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徐景元 滨州师专副教授
孙向忠 惠民地委党校副校长
㈧ 博兴县有哪些名人古墓
董永 古代传说的名人 陈璞如 原铁道部部长 韩玉金 著名心理专家 优秀发明家
㈨ 盘点淄博历史名人有哪些
姜尚,字子牙,东吕乡东吕里人(今山东省日照市东)。西周开国元勋,齐国第一任国君。老年时,被周文王任为国师,又称太公望。后辅佐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以功高被封于齐地。在齐国“因其俗,简其礼”,“尊贤智,赏有功”,“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确立以工商兴国的方针,齐国从而五业俱兴,逐渐强大起来。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其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齐国第一名相——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名夷吾,字仲,谥号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他任齐国国相40年,辅佐齐桓公推行改革,收到富国强兵的效果,以“尊王攘夷”为谋征伐诸侯,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曾对其弟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又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其言论见《国语·齐语》等。现存《管子》76篇。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齐桓公(?~前643),名小白,系姜齐第十五代国君。公元前685年即位。他应鲍叔牙之谏,不计管仲一箭之仇,任管仲为相,尊为仲父,进行改革。依靠群臣智谋,使齐国大治,国富兵强。他在位43年,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
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孙武
孙武,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出生于临淄。其主要活动在吴王阖闾时期和吴王夫差前期。公元前532年,孙武因齐国变乱徙居吴国,专心研究军事理论,完成了不朽兵典《孙子兵法》。后成为吴军统帅,其军事才能在“五战入郢”中得到发挥和体现。而令其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乃是其著作《孙子兵法》。《孙子兵法》13篇,5900余字,文义精粹,内容丰富,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功比管仲的一代名相——晏婴
晏婴(公元前578~公元前500),字仲,谥平,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晏婴继承了管仲富国强兵的内外政策,重礼尚义,以礼治国,并推行薄敛省刑的政策,巩固了齐国的大国地位。他生活节俭,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出使不辱,捍卫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他的言行事迹有《晏子春秋》一书流传于世。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中医学奠基人——扁鹊
扁鹊,齐国卢邑(今济南市长清区)人,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主要活动于齐桓公田午至秦武王赢荡时期。传说扁鹊师从长桑君,学成之后便行医列国。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他曾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简子的病,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公田午的病。“讳疾忌医”的典故出于此。扁鹊传授生徒,开创医学教育,是齐派医学的开山鼻祖。扁鹊行医到秦国,秦国太医李醢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便派人刺杀了他。
纳谏用能、励志图强——齐威王
齐威王(?~前320),名因齐,以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初即位,沉湎酒色,国内混乱。后虚心纳谏,下定“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整顿吏治,广开言路,齐国渐强。又开拓稷下学宫,招徕各派学者前来著书立说,议论政治。邹忌深明治国之道,齐威王与其相识三月,即任以为相。孙膑曾在魏国受刑,威王用为军师,两次打败强魏。齐国声威震慑诸侯,雄踞东方,一时号令天下,成为战国七雄之冠。
杰出的军事家——孙膑
孙膑,齐国阿(今阳谷县东北)人,大约活动于公元前380年~前320年间,孙武后代,战国时期兵家代表人物,杰出军事家。与魏国庞涓俱投鬼谷子学军事。后遭庞涓陷害,被处以膑刑。齐威王与其言兵后,任其为军师。公元前353年和公元前341年,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的齐军分别在桂陵和马陵两大败魏军。齐国声威大振。孙膑有《孙膑兵法》传世,分上下编,30篇,1.1万字。
用火牛阵大败燕军——田单
田单,临淄人,系田氏王族远房子孙,世居安平(今临淄区石槽盛)。公元前284年, 燕将乐毅率军伐齐,破临淄。即墨大夫战死,逃至此的田单被推为将。后来田单抓住燕惠王即位的时机使用反间计,使骑劫代乐毅为将。又使用“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军尽复失地。田单迎齐襄王回到临淄,受封为相,号为安平君。田单为相后,精心图治,民多称其贤。齐王建元年(前264年),由齐入赵,被任为相国,封平都君。
秦末起义首领——田横
田横(公元前250~前202),秦末狄城(今高青县高城镇)人,齐王田氏后裔。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后,他与堂兄田儋、胞兄田荣反秦自立,统一三齐之地。田横先在齐地拜相,后自称齐王。刘邦统一天下之后,他不愿称臣于汉,率徒众500余人遁入海岛(今属即墨)。刘邦为除后患诏令赦田横罪而行招抚。田横被迫偕门客二人赴洛阳,田横趁谎称沐浴更衣之时于河南偃师西(今赫田寨)自杀,两门客得知后也相继自杀,岛上500人闻讯,皆自杀以殉横。后人为纪念田横及五百义士,把海岛称为田横岛。
第一个创用“病历”的医生——淳于意
淳于意,西汉时期的名医,与张仲景、华佗并称汉代三大医学家。临淄人,因曾任齐太仓令,又称“太仓公” 或“仓公”。精于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脉著称于世。《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记25个病例,称为“诊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由于不事权贵,被富豪罗织罪名,诬陷入狱。小女缇萦上书汉文帝,愿以身赎父,文帝哀其心意感人,遂赦免仓公。班固有诗赞曰:“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