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如何提升学历史的兴趣

如何提升学历史的兴趣

发布时间:2021-02-28 03:35:46

㈠ 如何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历史是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纪录,诠释和研究。它内容丰富,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是一门包罗万象的人文学科。
一. 一、认识历史科的作用,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李世民说的一句话,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培根也曾说:“读史使人明智。”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历史有很大的作用。从人类的历史中,可以认识祖先的历史,知晓民族的兴衰,了解古今中外曾经发生的事件,吸取古代的经验教训,增长见识,认识社会,提高预见未来的悟性,陶冶一个人的情趣,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培养对自然、生命、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吸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具备开放的世界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为将来适应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因此一定要使原来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历史无用论思想彻底去掉,使他们自觉培养起对历史的兴趣。
二.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
1. 1、 利用提问方法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程提问会对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刺激,一旦所提出的问题富有启发性,就会引起学生钻研教材,探讨问题的兴趣。比如在讲“淝水之战”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投鞭断流”,“草木谐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然后提问:“同学们,这三个成语出自什么历史事件?其具体内容如何?”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后,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有的学生在相互讨论,有的学生在独立思考,使课堂教学秩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朝着解决问题的目标前进。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提问后,会产生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振奋和解决问题的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历史的兴趣。
2. 2、 利用对比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对比法就是用某些有共同联系的史实来进行比较异同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对比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上《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这节课时,讲到日本明治维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中国历史关于戊戌变法,然后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取的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他们两者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比较,学生加深了对日本历史的认识,巩固了已有的旧知识,也就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3. 3、 利用分析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总体认识。例如,在讲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首先就需要对战争过程进行具体分析:第一个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号召人民为争取生存而斗争;第一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把斗争锋芒直指秦朝统治者;起义军队伍由开始的900人,发展到几十万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第一次推翻了封建王朝。然后得出“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通过这种分析,使教材有限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建立整体完整的知识结构,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帮助学生重构历史,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 4、 利用音像资料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音像资料包括录音带,照片,录像带,光盘等等。在历史教学中,有些内容可以重新利用音像手段,再现历史现象产生的时间,地点,历史背景及其过程,给学生以充分的感性认识。比如在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节的“开国大典”时,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开国大典的盛况,然后播放开国大典的音像资料: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沿着天安门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林伯渠宣布开会后,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毛泽东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通过这些音像资料,再现了伟人的音容笑貌,这是最生动,最传神,最真实的历史,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
5.5、 利用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历史课是枯燥无趣的,不愿意学习的课,学习起来就成为一些历史事件的简单机械的背诵,这样就大大禁锢了历史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如果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历史知识就会变得真实而生动,从而使历史课变得趣味盎然。例如在上《蓝色的地中海文明》这节课时,可以补充罗马建城的传说——“母狼乳婴的故事”。 传说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的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称陷落后,来到了意大利中部一个叫作“拉丁”的地方居住下来。埃涅阿斯的后人在这里建了一座城市,并成为了这里的国王。当王位传到努米托尔时发生了内讧,他的弟弟阿穆留斯篡夺了王位。为绝后患,阿穆留斯下令杀死了努米托尔的儿子,并强迫他的女儿西尔维娅去当祭司。依据规定,祭司是不能结婚的。西尔维娅违背了他的约束,与战神玛尔斯相爱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阿穆留斯得知此事,下令把这对双胞胎投入台伯河溺死。兄弟俩被冲上了岸,被一只母狼用奶水养活。此后,这对双胞胎兄弟被路过的牧羊人收养,分别被取名为“罗慕路”和“勒莫”。兄弟俩长大后,重新夺回了王位,并在当初他们被遗弃的台伯河边建了一座新城。但是兄弟二人在用谁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的问题上发生了争吵,最后罗慕路杀死弟弟,并按照自己的意愿举行了城市奠基仪式:罗慕路把一对公牛和母牛套在犁上,赶着他们绕着帕拉丁山犁出了一道深沟,到预定开设城门的地方,罗慕路把犁头抬起,城市的轮廓就这样确定下来了。罗慕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罗马由此立国。通过这种历史故事的补充,可以营造“寓教于乐”的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充满兴趣的学习中获得知识。
以上这些培养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是我在多年历史教学中的体会。然而教无定法,今后我将在这方面多做探索,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更有效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㈡ 怎样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近几年来,历史考题发生了很大变化:题量大,知识面涵盖广,知识点运用灵活性强,大多问题要求联系时政热点,史论结合。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则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对历史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很难驾驭学生,改进教学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提高。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提高历史学科成绩,兴趣是打开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观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历史教学是向学生展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在这些历史画卷中有数以万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及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优秀的成果、精华。如果教师能把精彩的历史故事、活鲜的历史人物引入课堂,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学习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学生人格,从而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变得有血有肉、充满魅力。
2.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领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唱独角戏,对牛弹琴,整个课堂气氛既沉闷又压抑,学生失去学习的生机和活力。现代教育课堂要求教师导,学生演,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战略大决战》这一课时,我设置疑问,复习导入: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内战?人民解放军运用什么战术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学生通过回忆,复习,解决以上问题。接下来我承上启下地讲授:随着决战时机成熟,解放军进入战略大决战阶段,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第一步:先让学生在书上做标记,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瓮中捉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后小组讨论;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以东北为突破口,辽沈战役为什么要先打锦州,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后采用同桌一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由我归纳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热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学生那种活泼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胆的质疑都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显著。
3.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图文结合,生情并茂,如临其境,它以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人,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明清反侵略斗争》这一课时,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故事情节通过影视资料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憎恨。又如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时充分利用地图,并设计成动画,在屏幕上展现了三条不同颜色的航海路线,这样学生在颜色的变化中、地图的运动中轻松地掌握了这三位航海家远航的起止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科目涉及不同历史人物,不同历史事件。在历史课教学中,采用师生互讲故事法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课充满兴趣,从而加深学生记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一课时,我就讲了“退避三舍”、“问鼎中原”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了晋文公和楚庄公为什么会先后成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讲述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在城门“悬目赏金”和“处罚太子师傅”的故事,从而增强对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的认识。有时让学生讲析自己熟悉、喜欢的历史人物,如在讲到《明清时期文化》时让学生自己讲述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一人物、《水浒传》中的好汉,描绘一下《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长久保持学习兴趣
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充满自信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自信可以克服困难。因此,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使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语言赞美学生,使其形成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阳光,没有阳关,我们就不能生活。”由此可见,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与学生交往中,适当赞美学生,会产生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激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责怪、埋怨有效得多。
总之,在历史教学课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融为一体。

㈢ 怎么提高我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以下文章供你参考: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教学的生命-"生动性
周小玲

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是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历史是生动的。
然而,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之低,让人震惊。教育部1997年对北京2107位学生的调查显示:在学生对最不愿意学的课选择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3位;在学生对15门课程喜欢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中,历史课居第2位;在被学生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居第5位。历史课出现了危机!其中原因或许有多种,但历史课缺乏应有的生动性无疑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历史课没有了生动性,也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就更谈不上培育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动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本文就历史课的生动性作一探索,以就教于方家。

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就是要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历史感,即在头脑中再现历史画面,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从心理学视角看,历史课的生动有三种:形象性生动、思维性生动、好奇性生动。
1.形象性生动。历史是形象的,历史形象在历史活动发生之初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到了后世,时过境迁,物毁人亡,原先的历史形象在时空中消失了,只留下一些文字记录和遗迹遗物。历史教师应运用独特新颖的形象创造能力和达意传神的形象描述能力再现历史形象。生动逼真、淋漓尽致的历史形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不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能给学生以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师再现历史形象一般可通过下列三种方式:
(1)感染性的语言。历史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要生动地再现已逝的历史,离不开教师的描述,而教师描述的生动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它体现在语言的优美性上,如在蒙古族的兴起时,教师可投影《蒙古包》,配之以悠扬、舒展的蒙古族音乐,然后作这样的描述,“我国北方的大漠南北地区,自远古以来一直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他们兴衰嬗替,相继称雄,在茫茫草原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话剧。公元13世纪,又有一个虎虎生威的古老民族崛起于漠北地区,它是谁?就是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的蒙古族……”这样的描述能紧扣学生的心,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之中。再如在讲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时,教师可指出:“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了,“快要”是什么意思?它是站在海岸遥望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婴儿。感染力除了语言的优美性外,还可以是语言的幽默性、哲理性等。
(2)合理性的补充。中学历史教材囿于篇幅,历史人物的出现往往是“闪现式”的,这使历史人物形象干瘪。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作合理的补充,不仅能使人物形象丰满,而且也能增添历史教学的生动性。中学历史教材讲到林彪时,提到战争年代他受过伤,因此,建国后一直在家养病,庐山会议后,接任国防部长的职务。学生很想知道林彪是怎么受伤的?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平型关大捷后,林彪发了“洋财”,得到了战利品──一件黄呢子军大衣和一匹丰神健骨的骏马“千里雪”。1938年3月,林彪率部到达吕梁山和太岳山脉,开辟了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与阎锡山的部队为邻,国共双方协同抵御日军的扫荡。3月2日清晨,突然降了一场大雾。林彪不听警卫员的劝说,独自一人到住地村外去遛马,不知不觉进入了阎锡山部队的防区。由于阎锡山部正和日本人打仗,在防区边缘布置了警戒线,放了流动哨。防区外的蹄声和马嘶引起了士兵的注意,带队的一个班长从浓雾中看见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身穿黄呢大衣,骑着一匹洋马飞驰而来,认定是日军军官无疑,下令开枪。林彪和马倒在地上。子弹从他的前胸打入,洞穿右肺叶。等大惊失色的阎军士兵认出林彪时,他已经由于失血过多而昏死过去。闻讯赶来的警卫员赶紧把林彪抬回一一五师进行急救,由于战时医疗条件太差,开刀取弹头的危险性很大,没人敢动这个手术。虽然细想起来十分窝囊,但林彪这次却表现了一名儒将所显露出来的宽宏大量和坦荡之心,他没有同意阎锡山提出的枪毙肇事者的意见,宽恕了闯祸的班长和士兵。这样的描述,能让学生产生历史的真切感。
(3)曲折性的情节。有时历史教师通过曲折的情节描述能增添历史课的生动性。如讲述拿破仑战争时,教师可作这样的描述:……拿破仑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1810年拿破仑帝国的疆域达到了顶点,然而其战争的性质也由革命性为主变为侵略性为主。1812年,拿破仑带领六十多万大军,远侵俄国,俄军却不顾一切地后退,不给拿破仑以围歼的机会。9月14日,拿破仑的军队进入莫斯科,但那几乎是一座空城。拿破仑只得撤军,撤退中遭到俄军的袭击,法军冻死、饿死和被杀死的不计其数。远侵莫斯科使拿破仑损失惨重,回国时只剩下二万多人。但拿破仑毕竟不愧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丝毫没有灰心之意,一回到巴黎就立即组织新的大军,因为他预料到比以前更大规模的反法联盟的武装力量将向法国扑来。1813年,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同盟的武装在莱比锡交战,1814年,他被囚禁在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上。拿破仑一生打了那么多仗,把大部分精力消耗在战场上,厄尔巴岛,按理是他最理想的隐居地,是一个失败者最好的归宿。但这不符合他的性格。研究拿破仑的专家认为拿破仑有三次不合常理的行动:一次是1799年在埃及“弃军而逃”;一次是1812年兵败莫斯科后只身回巴黎;第三次就是被囚禁在厄尔巴岛后出现的历史上罕见的奇迹──他逃离小岛,渡过大海,在法国南部海岸登陆,不费一枪一弹而赢得了整个法兰西,再次成为皇帝,演出了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一幕。俄、英、奥、普等欧洲强国在维也纳争吵不休时,听到拿破仑逃出来的消息,十分震惊,急忙组织第七次反法联军对付法国。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后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
2.思维性生动。思维是美丽的花朵。历史教师可以借助思维这一美丽的花朵,即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设问,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本来平谈或抽象的事物生动形象起来。
(1)环环紧扣式。即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设问,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历史教学生动起来。如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新、知识多、教学难度大,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将教材知识内容倒叙的方式,从标题讲起,先突破“资本主义萌芽”这个难点,然后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层层递进的设问:①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什么?何时何地最早出现?怎样能判断机房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②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首先出现在江南一些地方?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情况如何?③商品经济发展和什么有关?明朝时农业和手工业的情况又是如何?④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时,教师再将思维顺序倒过来。
(2)中心开花式。在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散性思考,允许学生适当讨论,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到抗美援朝的意义时,有些教师可能习惯于让学生读下一教材中的一段话。教材的表述是针对中国而言的,但是,教师如果能略作改变,从较为广阔的视野进行设问:朝鲜战争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然后启发学生从对朝、日、美、苏、中等角度思考,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可能会回答:给美国在战后的全球称霸政策当头一棒;苏联既避免了与美国的直接冲突,又兵不血刃地巩固了远东战线;推动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加剧了朝鲜南北双方的对立;导致了中美之间20余年的敌对;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等。)
3.好奇性生动。好奇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往往会成为一个人获得知识、掌握真理的内在动力。中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新鲜的历史知识总希望探个究竟,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这种心态,在平铺的历史叙述中,给学生一点意外的刺激,从而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1)留下悬念。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象和挂念。它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余音不绝,耐人寻味。历史教师要善于制造悬念,让学生睁大好奇的眼晴,而好奇可能孕育着天才的发现。据说,一位年轻的英国科学家之所以证明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n次方之和不等于斜边的n次方(n不等于2),就因为教师在讲勾股定理时说了一句话:三百年前一位科学家提出只有勾股定理是成立的,其他情况(3次方、4次方以至n次方)都不成立,但这位数学家没来得及公开自己的证明即死了,遂成为一个数学之谜。历史上有许多历史之谜,如北京人化石下落之谜、武则天无字碑之谜、敦刻尔克之谜等。历史教师如能适时地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之谜,不仅能增加教学的生动性,而且或许无意中造就了未来的历史学家。
(2)引入争鸣。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通过引入争鸣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如在讲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后,教师可对学生说,史学界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评价有三种:一是“侵略说”,向荣认为,“门户开放”政策的核心内容是重申“最惠国”原则,要求列强向美国开放各自在华的势力范围,实行贸易“机会均等”,以便美国凭借自己的工业优势,实现独霸中国的第一步──垄断中国市场,是一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二是“抑制或延缓侵略说”,汪熙认为,“门户开放”政策在客观上对抑制或延缓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起过一定作用。三是“制衡说”,罗荣渠认为,“门户开放”政策,尽管是根据美国的利益提出来的,“但并不能以此简单地否定它在中国的国际政治中起过某些微妙的历史作用。”尽管这种作用并非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但“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使欧洲和日本争夺中国的斗争复杂化,形成多角对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国家,如沙俄和日本瓜分中国的势力起了制衡作用”。
(3)联系热点。运用热点造成的兴奋点,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如利用学生迫切需要了解中东问题的心理,从新闻中的巴以冲突或伊拉克战争引入历史上以色列建国及巴以冲突、中东战争等历史。

历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生活和民风习俗等。因此,历史教学的生动性意味着历史教师要将上述(如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内容让学生生动地感知,形成历史表象,并获得丰富的历史体验。
以下从政治史、经济史两个个方面加以说明。
1.政治史。政治是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中学历史教材中的政治史内容很多,如何让政治史生动起来?下面略作论述:
(1)政治角逐。政治斗争一般都有曲折的情节,教师可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展现其生动性,也可以通过剪切影像资料,再现历史过程。前者如玄武门之变,教师可就李世民先发制人、在玄武门设伏兵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过程作生动的描述;后者如辛酉政变,教师可将关于慈禧的影视资料作适当编辑,配以说明性的画外音,制作多媒体课件。
(2)典章制度。政治制度是较难讲得生动的,一般而言,其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图示),边演示边讲述,较形象生动,如讲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政治制度的影响或作用,可以史实进行印证。如讲明朝特务机构的作用时可引用下列史实: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说明明朝特务机构对官吏和人民的监视及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2.经济史。经济史由于缺少情节性,一般比较枯燥。如何变枯燥为生动,这是历史教学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克服经济史的枯燥感,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作以下尝试:
(1)原因问题化。经济兴衰的原因是较难讲生动的,教师可运用探究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如向帝国主义过渡时美国经济为何迅速发展?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可引导学生从政治环境、政策调整、市场、资本、劳动力、资源、科学技术等方面加以思考。因此,经济原因的教学较多的是采用思维性生动。
(2)现象直观化。经济现象较多存在于经济史教学中,如经济发展的情况、经济危机时的表现等等。如果说经济原因要借助于思维性生动,那么,经济现象则更多的是运用直观性教学更为生动。如一战后德国支付第一期赔款后经济混乱、马克贬值时,让学生看“孩子玩马克”的图,不用教师解释,学生就明白了一切。讲道威斯计划,可让学生看“漫画”《一战后德、英、法和美国的经济关系》。经济危机的表现也可让学生看有关图片或影视资料。这些能对学生产生强力的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数字形象化。《马关条约》赔款二亿两白银(不含赎辽费),为了使数字形象化,教师可这样处理:二亿两白银,若每两白银约折合37.8克(清朝银两为专用计银单位,关平每两白银为37.797克),这些白银有7560吨,如果用载重5吨的卡车装载,需要用1512辆卡车。又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形象化地讲,约相当于3个法国,或10个山东省的面积。再如有些统计表格,可通过计算机转换成柱形图、曲线图或饼形图等,让学生一目了然。
(4)线索图示化。在经济史归类复习时,采用专题线索图示化,能较形象生动地反映一些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如货币发展史商的贝币、战国时期各国不同的货币、秦朝的圆形方孔钱、汉武帝的五铢钱、新朝的大钱、唐朝的开元通宝、北宋的交子和白银等串成一线,用图片配文字直观地展现出来。

总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力求做到生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值得注意的是:生动性应以教材内容而定,并注意各种方法交替使用;由于受历史教学时间制约,不可能事事都求生动,教学中应选择典型人物或事件苦心经营、独运匠心,一堂课能形成两三个高潮就算成功了。生动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也是历史教师永恒的追求。

㈣ 怎么培养学习历史兴趣

历史这门学科,在中学里可以说是被打入了“冷宫”。他的地位远远不及语文数学外语理化等学科。课时量非常少。但是据我所知,还是有相当多的学生喜欢这门学科。那么,在历史处于学科弱势地位而学生兴趣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又该怎样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和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大门呢?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会更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会很自然的产生一种挑战性。在难题解决了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兴趣,第二种是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所学的历史知识的内容以及学习这些历史知识的过程本身给学生带来的兴趣。如历史课本语言生动,排版,图片富有趣味性,老师讲得好,有意思等等。间接兴趣是由学习结果给学生带来的兴趣。比如考试中的好成绩,学生渴望拥有渊博的知识,能陶冶情操等等。 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因为直接兴趣是间接兴趣的媒介。是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当然最可贵的是把而这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兴趣经历由最初的有趣和乐趣发展到最后的具有社会性,自觉性以及坚持性的志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这里我提出以下几点个人不太成熟的观点和建议,愿与同僚共同参考探讨 一 以饱满的学科热情,良好的心态上课 作为老师,首先要对自己所教学科充满高度热情,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以渊博的知识和人格的魅力吸引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将此乐趣传授给学生 ,培养学生对新世界,新事物,新问题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良好的上课心态是一节课成功的必要因素。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以疲倦或者烦躁的心情给学生上课,一旦教师以烦躁心情上课,再有趣的教学内容也将成为不良心情的牺牲品,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在上课前就把烦躁的情绪暂时忘掉。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 乏味的导入方式容易使学生浑浑噩噩,单刀直入的导入很容易就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前我一般会先问一些学生喜欢的或者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我在讲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中国历史》2006年第二版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时,我会先问学生有没有看过电视剧《封神榜》。知不知道里面有个暴君叫做纣王,他那么暴虐会有什么下场。然后叫学生起来讲一个有关纣王的故事。以此来展开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掌握语言艺术,活跃课堂气氛 我的课大多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和下午第一节。基本都是学生饿了或者最犯困的时候,学生在这个时间段里面,学习状态一般不太好。怨偶组织有效教学相对比较难。大多这个时候,我会微笑着问学生,想不想听故事,想听故事就打起精神来,然后给他们讲个与当节课有关的历史故事。比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秦王扫六合》的时候,我会给学生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以此来提起学生的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善于运用乡土资源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者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需要。历史与现实有着许多的相似,而且现在很多博物馆都保存了历史文物,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现在和未来,陶冶情操,培养爱国思想。我喜欢古老的城市,也去过不少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比如:西安,武汉荆州等地。只要是教材出现了的与这些地方有关的知识点。我都会将这些地方的见闻融入到课堂。例如在谈到《中华文化的勃兴》时候,里面有涉及到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我会告诉学生在武汉市的博物馆里面保存了整套的变种,在国庆时期会演奏,鼓励学生有机会去武汉听听,感受一下古典音乐美。 五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 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一旦师生关系破裂,很难设想学生会继续对关系恶化的老师所教的学科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很重要的。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单要有责任感,友爱应密切与学生的交往,关心和热爱学生。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关注和关系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初一的时候,会给予成绩靠后面的学生鼓励奖。并在奖品中写上一些赞美的话,多发现他们的优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也重点提问这部分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没有因为他考试不理想而嫌弃或者看不起他,反而老师更加在意和关注他。当然,在关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同时,不能放松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在批改作业的时候,除了标明日期之外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话语。 总之,教好历史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课堂教学就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爱学会学,学有所得。学习兴趣作为学生的一种主观内在倾向,注重学生兴趣,利用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我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㈤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近几年来,历史考题发生了很大变化:题量大,知识面涵盖广,知识点运用灵活性强,大多问题要求联系时政热点,史论结合。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则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对历史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很难驾驭学生,改进教学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提高。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提高历史学科成绩,兴趣是打开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观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历史教学是向学生展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在这些历史画卷中有数以万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及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优秀的成果、精华。如果教师能把精彩的历史故事、活鲜的历史人物引入课堂,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学习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学生人格,从而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变得有血有肉、充满魅力。 2.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领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唱独角戏,对牛弹琴,整个课堂气氛既沉闷又压抑,学生失去学习的生机和活力。现代教育课堂要求教师导,学生演,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战略大决战》这一课时,我设置疑问,复习导入: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内战?人民解放军运用什么战术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学生通过回忆,复习,解决以上问题。接下来我承上启下地讲授:随着决战时机成熟,解放军进入战略大决战阶段,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第一步:先让学生在书上做标记,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瓮中捉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后小组讨论;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以东北为突破口,辽沈战役为什么要先打锦州,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后采用同桌一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由我归纳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热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学生那种活泼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胆的质疑都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显著。 3.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图文结合,生情并茂,如临其境,它以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人,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明清反侵略斗争》这一课时,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故事情节通过影视资料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憎恨。又如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时充分利用地图,并设计成动画,在屏幕上展现了三条不同颜色的航海路线,这样学生在颜色的变化中、地图的运动中轻松地掌握了这三位航海家远航的起止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科目涉及不同历史人物,不同历史事件。在历史课教学中,采用师生互讲故事法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课充满兴趣,从而加深学生记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一课时,我就讲了“退避三舍”、“问鼎中原”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了晋文公和楚庄公为什么会先后成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讲述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在城门“悬目赏金”和“处罚太子师傅”的故事,从而增强对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的认识。有时让学生讲析自己熟悉、喜欢的历史人物,如在讲到《明清时期文化》时让学生自己讲述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一人物、《水浒传》中的好汉,描绘一下《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长久保持学习兴趣 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充满自信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自信可以克服困难。因此,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使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语言赞美学生,使其形成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阳光,没有阳关,我们就不能生活。”由此可见,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与学生交往中,适当赞美学生,会产生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激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责怪、埋怨有效得多。 总之,在历史教学课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融为一体。

㈥ 怎样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这些问题一直是我想要努力解决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我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之一。”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因此,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做好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容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栓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二、 幽默的语言,触发兴趣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一句幽默的话语,既像“兴奋剂”一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像“调料”一样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讲鸦片战争清朝的腐败无能时,用幽默的语言讲述“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既可以吸引学生听讲,又深刻地揭露了清朝的腐败无能,官僚的愚昧无知,中国的封建落后。教师应有目的地借助幽默地语言传授历史知识,启迪思维,打破课堂的沉闷,让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主动学习和思考。
三、 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
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戊戌变法》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喜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内容忠于历史的真实,不能随意编制一些情节内容,以虚构和编造来换取学生的兴趣。

五、 贴近生活,联系现实,深化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所讲述的内容大都远离现实生活,而初中生知识范围狭小,抽象思维能力较低,所以许多历史问题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老是陈年老帐,尽放马后炮,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事实上历史与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是正在谱写的历史。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事实证明,一旦历史与时事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的情绪马上会高涨起来,兴趣被激发,学习气氛变得非常活泼。
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用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创设情境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1、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例如利用插图、挂图、实物模型等来调动学生的兴趣。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利用投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手段,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形式多样化,且新颖、独特,易吸引学生注意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使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既生动展示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决心,同时又展现了当时抗击元军的壮烈场面,在这种气氛中,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另外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已来到我们身边,给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七、 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等活动。我在初一时课外指导学生制作教具,在初二时,我们组织学生编演《戊戌变法》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总之,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能稳定学习动机,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研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㈦ 如何提高青年人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古人讲读书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蕴涵了丰富的知识内涵,一本《史记》就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赞誉,何况上下五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可是很多人缺少读书尤其是读历史书籍的兴趣,在这里有关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略说一二。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蕴涵了丰富的知识内涵。我非常喜欢学习历史,它让我知道了从古至今很多很多的事情,有时候当大家谈论有关历史的话题时,我感觉自己无所不知,同学们的问题都难不到我。你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历史,答案只有一个:我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兴趣从何而来呢?
一、历史故事激发浓厚兴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时间最长最重要的老师。在我刚进入懵懂时代,听到最多的是父母讲述的历史故事,什么“孟母三迁”、“精忠报国”、“缇萦救父”、“桃园三结义”、“空城计”、“草船借箭”等等。这些历史故事不仅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也引发了我对历史的极大兴趣。
二、课外书籍开阔视野。上学后我就养成了阅读历史书籍的习惯,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这不仅可以扩充知识面,而且所学的知识更不会忘记,同时还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春秋战国的争霸与纷争时,充分利用了当地文化的优势。齐国古都临淄历史久远,名人名胜灿若繁星,特别是以古人名字和典故命名的道路,如:桓公路、晏婴路、太公路、管仲路、闻韶路、稷下路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名胜古迹:管仲博物馆、太公湖、封神宫、殉马坑、战车博物馆等。此外还有很多的历史成语、历史典故及历史故事,什么管鲍之交、围魏救赵、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等。这样既记住了知识点,还扩大了知识面。从此之后,每学一篇课文,我都联系当地历史,和同学一起找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故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大知识面。
三、旅游能够陶冶情操。大家知道历史课本上的知识是平面的,记忆也是容易淡忘的。如果有条件我们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感受一下,就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说到红军长征,会想起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但如果真的去四川看大渡河,去贵州看遵义,去革命圣地延安去参观毛主席曾住过的窑洞,感同身受,会更加激发我们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
四、游戏蕴涵极大魅力。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许多孩子喜欢甚至迷恋游戏,把孩子和游戏隔绝已经成为不可能,我们的家长有的谈游戏色变,其实大可不必,当然我们玩游戏时不要沉迷其中,要善于在游戏中学习相关的知识。有许多游戏包含大量的历史知识和信息,如《三国》、《大话西游》等。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了解了有关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了解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了解了诸葛孔明的智慧和才能,了解到历史潮流的不可阻挡。这个过程是我们动快乐学习的过程,因为游戏深深吸引了我们,浓厚的兴趣会让人留连忘返。
五、交流沟通带来乐趣。人们之间需要沟通,我们学生也不例外。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你有深厚的历史功底,历史典故、成语信手拈来,就可以使彼此的沟通轻松自然,给对方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比如我们说到一个人怎么样愿意做某事,就可以用“周瑜打黄盖”这样的典故,说一件事,条件基本到位就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些典故都会大大改善沟通的效果,从而督促我们学习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六、历史地图启迪探索。一幅幅历史地图,就是一条条历史长河,它蕴涵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看到那些山川、河流,我就想探究它们的历史变迁;看到一个一个的地名,我就想了解它们古今的变化;如:西汉的都城长安指今天陕西西安;东汉的东京是洛阳,北宋的东京就是今天的开封等等。这些都让我有了浓厚的兴趣。
七、歌谣口诀开启记忆。历史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是: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地点、时间、意义等比较多,学生容易混淆,难记、易忘,而发生的事件距离现实生活又很遥远,学习起来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而一些历史口诀或者歌谣却能帮助我们简化记忆。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八五六年,英法起祸端。美俄为帮凶,二次鸦片战。沙俄割领土,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万。广西太平军,领袖洪秀全。南京建都城,改名为天京。反清抗洋兵,慈溪毙华尔,千古美名扬。这样的方法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多向老师、同学请教类似的历史口诀或者歌谣,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
总之,历史的学习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我们的勤奋,需要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珍惜学习历史的机会,努力吸收沉淀历史营养,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开拓美好未来。

㈧ 如何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 ,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要推向前进,也需要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这样一分析,学生就感到学历史很有用处,从而,就对学好这门课程有了积极的认识,学习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一支粉笔一本书” ,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各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象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一是要设置揭示教材隐性知识的问题。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教材中隐含的、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点,如知识的实质、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等,将这些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是要多设置一些指向明确,符合学生思维实际的小切口、深分析类问题,避免那些大而空的问题出现在课堂上。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而是渴求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在课堂上多提出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问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㈨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1、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满足感。掌握一个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关键,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得当,学习严重受挫,就会越来越没兴趣,甚至产生讨厌的情绪。

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通过训练,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的提高。同时极大的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平时需要几个小时完成的学习任务现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了,效率提高了很多倍,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很多。具体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安装软件即可进行试用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你的阅读速度提高5倍左右,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阅读、学习效率和兴趣。

2、学习要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培养自学兴趣 。知识要互补,思想要共振,学习讨论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跃学习气氛、集中注意力,又可使学生信息得到交流,思维得到调整

3、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采用激励、奖励等各种方法,实施和完成计划,养成学习习惯。

培养学习兴趣的过程也是自学的过程,主动地学习,从学习中找到快乐,这样学习兴趣就会慢慢地养成。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升学历史的兴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