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康熙的皇子中哪个最有才
胤禵聪明过人,才能出众,“甚有义气”本为康熙所厚爱,从少年时代起,就频繁地扈从其父出巡。胤禵比雍正皇帝小十岁,两人虽系一母所生,但因胤禛生性淡薄,从小被佟贵妃收养而胤禵则被其亲生母亲德妃养大,所以兄弟二人感情并不深厚。胤禵与才华横溢,为人谦和的皇八子胤禩却称得上情投意合。在皇太子胤礽被废前后,他积极追随其兄胤禩参加争夺储位的活动。为此引起康熙的不满。后来,父子之间甚至发展到对立和冲突的地步。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当康熙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图谋害胤礽时,胤禟对胤禵说:“尔我此时不言,何待?”于是,胤禵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这使康熙更加愤怒,“出所佩刀欲诛胤禵,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诸皇子叩首恳求,唯有胤禛不语,上怒少解,命诸皇子挞胤禵,将胤禟、胤禵逐出。”胤禟被康熙打了几记耳光,脸部红肿,胤禵被打二十大板,行步艰难。 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复立胤礽为皇太子时,康熙十分高兴,大封诸皇子。胤禵被册封为贝子,尔后又封固山贝子。但他同其父的关系依然紧张。同年四月,康熙巡行塞外,因担心胤禩一伙聚众闹事,便命胤禩侍从,不让胤禵、胤禟、胤衤我扈随。但胤禵设法要和允禩一块去,他“敝帽故衣,坐小车,装作贩卖之人,私送出口,日则潜踪而随,夜则至阿其那(胤禩)帐房歇宿,密语通宵,踪迹诡异”。 在胤禩的夺嗣计划遭到失败以后,胤禵变得更加活跃起来,“虚闲下士,颇有所图”。因康熙在建储问题上曾多次征求大学士李光地的意见,胤禵便召见李的门人陈万策,“待以高坐,呼以先生”。期望通过陈与李联系,使李在康熙面前为他进言,并以此来博得大臣和士人的好感,在朝野内外为他传播声誉。当时社会上有关“十四王爷虚闲下士”的流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康熙五十年,胤禵随父皇出巡塞外,时年二十三岁;康熙五十七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发兵救援。五十七年十月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如同天子出征一般,十分威武气派。 当时,康熙决意由皇子领兵远征策旺阿拉布坦,尽快平息西北地区的战火。他环顾诸皇子,选中了年轻有为、颇具军事才干的胤禵,从而给了他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极好机会,引起人们的瞩目。五十七年(1718年)闰八月,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并由固山贝子超授王爵,“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十二月,胤禵统帅西征之师起程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大将军胤禵跪受敕印,谢恩行礼毕,随敕印出午门,乘骑出天安门,由德胜门前往。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大将军胤禵望阕叩首行礼,肃队而行。”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胤禵抵达西宁,开始指挥作战。他统帅驻防新疆、甘肃和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部队,号称三十余万,实际兵力为十多万人。胤禵在军中被称为“大将军王”,在奏折中自称“大将军王臣”。 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以后,意识到乃父对他的莫大信任,因而更加垂涎未来的御座。他临行前,就同胤禟频繁接触,对胤禟说:“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须时常给我信息。”到了西宁后,他和胤禩、胤禟“密信往来,曾无间断,机计莫测”。 为了提高胤禵在西北军中的威望,康熙降旨青海厄鲁特首领罗卜藏丹津,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胤禵也注意做好对青海各部头目的团结工作,耐心说服他们:“尔等应谨遵皇父此旨,共相和睦,务以尔祖父等所遗礼法为要,各将军马、口粮、器械备办齐整,嗣后当竭力奋勉,方可嘉奖。再尔等受皇父厚恩多年,无分内外,予皆视同兄弟,惟此次受任以来,不敢存有私见,良者我必奏明皇父;如有恶劣不遵法者,我亦无计,当以法律治之。”又说:“尔等皆皇父所封亲王、贝勒、贝子、盟长,果能于一切事宜,持守中正,谁敢不遵?一切军法,赏罪分明,现在我既亲自来此,若如上年,断难宽恕。” 胤禵的劝说和忠告,使罗卜藏丹津等人心悦诚服,点头称是。他们的通力协作,为胤禵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胤禵即指挥平逆将军延信由青海、定西将军葛尔弼由川滇进军西藏。八月,葛尔弼率部进驻拉萨。九月,胤禵命令延信送新封达赖喇嘛进藏,在拉萨举行了庄严的坐床仪式。至此,由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动的西藏叛乱彻底平定,胤禵也因此威名远震。康熙谕令立碑纪念,命宗室、辅国公阿兰布起草御制碑文。雍正即位后,以碑文并不颂扬其父,“惟称大将军胤禵公德”,令将石碑砸毁,重新撰写碑文。 六十年(1721年)五月,胤禵移师甘州(进陕西张掖),企图乘胜直捣策旺阿拉布坦的巢穴伊犁。但由于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没有取得进展。十月,胤禵以军务重大,密奏暂停进剿,得到康熙的赞同。十一月,胤禵奉命回京述职。经反复研究磋商,康熙决定争取和平解决准葛尔问题,特致书策旺阿拉布坦,令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选派喇嘛位使,赉书前往招抚。翌年(1722年)四月,胤禵离京再赴军前。 同年十一月,康熙病逝胤禛登基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把他震呆了,不知所措。恍惚之中,他按新帝的旨令,把大将军印务叫给平逆将军延信,立即动身回京。他抵京后,即落入雍正布下的罗网,失去了行动上的自由。但他不肯屈服,在景山寿皇殿拜谒乃父灵柩时,见雍正也在那里,他只是远远地给雍正叩头而已,并不向雍正请安祝贺。侍卫拉锡见此僵局,连忙拉他向前。他大发雷霆,怒骂拉锡,并到雍正面前,斥责拉锡无礼,说:“我是皇上亲弟,拉锡爱虏获下贱,若我有不是处,求皇上将我处分,若我无不是处,求皇上即将拉锡正法,以正国体。” 胤禵大闹灵堂,使雍正十分恼火,斥责他气傲心高,下令革去他的王爵,降为固山贝子。
⑵ 清朝“九子夺嫡”胜者是雍正,他是皇子中最聪明的吗
清朝“九子夺嫡”胜者是雍正,他不是皇子中最聪明的,但却是皇子之中情商最高的。雍正可以说是一个很苦命的小娃娃,从小生母不在身边,没有人宠,没有人爱,所以小小的他就很有志气。他从小便知只有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在皇宫中占有一席之位,所以小时候的雍正就开始饱读诗书,提高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以至于后来能帮助康熙处理不少政务,才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欢,所以最终才能得以继位,成就了帝王大业。
这样的成长经历使得雍正很小的时候就会察言观色,知道什么时候该低调,什么时候要低调,因为母亲的关系,他知道自己没有被立为太子的打算,也不想早早的被其他皇子弄死,所以雍正比较隐忍退让,比较识大体,懂大局,正是这一点,后来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最后一承大统,继位康熙皇帝。
⑶ 历代最出色的皇子是哪个皇帝生的哪个皇帝的儿子们是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子
历代最出色的皇子大多都是已经登基为帝,有番作为的帝王。如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明成祖朱棣、康熙玄烨、乾隆弘历等。
如果非得强调,哪代的帝王生的儿子中有很多出色皇子的话。
个人觉得是康熙的儿子们。
清朝入关,尤其康熙开始,对儿孙教育很严谨。
三十几个皇子中,不少人才。
三阿哥、五阿哥,都是很富有才华的。
四阿哥是雍正,能当皇帝,综合起码是最强的。
八阿哥,康熙晚年争皇储最厉害的阿哥,性格好,心机深,人心所向。
十三阿哥,也是文武双全,一生终于四阿哥,文武都杰出,却不争地位,且有政治立树。
十四阿哥,大将军王啊,和四阿哥争议很大啊。康熙到底看中他们两兄弟什么,一母所生,看来母亲真能生。
以上几位,都是最为出色的阿哥。
其实,还有几位,都不错,但是和以上相比,就感觉平庸了点。
大阿哥据说是美男子,又有才华,尤其立过战功,还是皇长子。但是野心太大了点,最后下场不好。
二阿哥,废太子。康熙亲自栽培,文治武功定然不算差,也挺出色,但性格决定人生,难成大器。
九阿哥,文武才华不清楚,但是以康熙对儿子读书的重视,也应该不错。但他最大的能力是敢于创造阴谋,而且很爱财,具有经商头脑,是最富有阿哥。他算是独特的“商人“,和阴谋家。
十二阿哥,自小被苏麻喇姑抚育,苏麻喇姑的品性教出了个好皇子,起码”不争“,不曾参与阿哥的争斗中来。
康熙的儿子多,教育又严谨,杰出的不少。
但是教育,终究抵不过权力的诱惑,毁了不少人。
------
自己一字字写出来的。。都是我的想法。。
⑷ 曹操四个儿子中谁最聪明
这里曹操的四个儿子,指的应该是曹丕、曹植、曹彰以及曹冲。其实曹操远不止这四个儿子,但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这四个人。按照聪明程度,我认为曹丕当属第一,毕竟他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总结:曹丕的综合素质要远高于其他几位兄弟。曹丕的智商无疑是这几个兄弟里面最高的,他的综合素质也是最高的一个。不管是文学水平,还是治国水平,曹丕都是非常出色的。可以说曹丕是各科优秀的好学生,而曹植他们是偏科比较严重的学生。至于军事上,他也多年跟随曹操上战场,但是他更像是一个决策者,不像曹彰那种冲锋陷阵的猛将。
所以曹丕更类似于曹操,这才是曹操真正欣赏曹丕的地方。或许曹操早就看出了曹丕的隐忍,但是他故意不捅破这层关系,因为他希望曹魏的江山留给那个最聪明能力最强的儿子来打理,那就是曹丕。
⑸ 在雍正的儿子中,哪个是最聪明的
皇位更替从来都伴随着刀光剑影和不断的杀戮,因为皇位实在太诱人了,它意味着自己就是权力的象征,所以在我国历史上为了皇位最终大打出手,反目成仇的兄弟实在不在少数,其中讲起最为惨烈的故事肯定绕不开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故事,他的几个儿子为了皇位大打出手,最终雍正胜出,其他皇子死的死,圈禁的圈禁,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很多时候,现实如此,生活不是演电影,来不得第二遍,偶尔的低头和认怂,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你又该如何选择呢?
⑹ 清朝的皇帝那个最聪明
乾隆帝 Qianlong Emperor (1711—1799)
姓:爱新觉罗(Aixīn-Juéluó/Aisin-Gioro)
名:弘历(Hónglì/Hung Li)
统治时期: 1735年10月18日–1796年02月08日
年号:乾隆(Qiánlóng/Ch'ien-lung)
年号(满文):abakai wehiyehei
年号起讫: 1736年02月12日–1796年02月08日
庙号:高宗(Gāozōng/Gaodzung)
谥号:
简称:纯皇帝(Emperor Chún)
全称: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Emperor Fǎtiān Lóngyùn Zhìchéng Xiānjué Tǐyuán Lìjí Fūwén
Fènwǔ Qīnmíng Xiàocí Shénshèng Chún)
备注:姓名分别以汉语拼音和满文注音(不包括谥号)
日期使用阳历
“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威,曰女倡,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令皆无一仿佛者——乾隆自评我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本不需外夷货物,……朕体谅西洋各国的难处,所以准许在澳门开设洋行,满足夷人所需。……天朝法制森严,每一尽土地都开于版图,不容分制,英人请求赏给土地一事,断不可行,……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全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乾隆答外国通商使臣
清高宗乾隆帝,姓名爱新觉罗·弘历,谥号“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五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雍正元年(1723年),弘历被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乾隆。由此,他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他60年的稳定统治,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
乾隆帝执政60年后,虽禅位与其子颙琰(嘉庆),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进行了3年统治(一说乾隆的实际统治期持续至其逝世)。所以,弘历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1、早年
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帝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喜爱,康熙曾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一些清史学家认为,正因为康熙认为孙子弘历在为人处事的方式上与自己极为相像——在十数岁时就精于武术,并对艺术创作十分着迷——所以才传位于其父雍正。
在雍正即位当年,弘历就被以“秘建皇储”的方式确立为继承人。由于弘历行事恩威并施,手段宽猛相济,雍正时常指派他作为自己的钦差出京办事。政治上的能力,使其逐渐得到了雍正的恩宠。
2、登基
在弘历正式登基前,其皇储的身份早已广为天下知。弘历深受其祖父康熙与父亲雍正的喜爱,在其父执政期间,时常参与军国要务。据传由于雍正并不希望其子陷入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夺储之争,将传位诏书置于乾清宫的牌匾后,直到自己驾崩后方可打开。1735年,雍正崩,乾隆顺利继承皇位。
3、武功
乾隆利用清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其中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西北方面的军事行动。自称有十全武功,称十全老人。
3.1 西北战事
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被康熙击败后,他的侄子策布阿拉布坦在西北仍拥有很大的势力,控制了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煽动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清廷为敌。策布阿拉布坦死后,其子噶尔丹策零继续统领其众。乾隆时代,遇上准噶尔部内乱的大好时机,在1755年出兵攻占伊犁。但噶尔丹策零外甥阿睦尔撒纳降而复叛,清廷在1757年第二次出兵,终于完全清除了准噶尔部的反叛势力。这场战争,从噶尔丹时代算起,已持续了近70年。
准噶尔部平定之后,维吾尔族的首领大和卓木、小和卓木回到新疆,策动维族各部反清。乾隆被迫第三次对西北用兵,这场战争延续了三年,终于迫使大、小和卓木逃亡国外。随后,乾隆设置伊犁将军,并在喀什等地设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职位,同时大幅减轻了维族地区的赋税负担。西北19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终于巩固在中央政权之下。
3.2 西南战事
乾隆反对对西藏用兵,坚持以达赖喇嘛管理西藏地区,并派遣军队以维持主权。此后清军曾远征缅甸和尼泊尔,迫使其承认自己的宗主国地位。
此外,西南的大小金川之战(大金川、小金川)也打得十分艰辛,两次反叛总共持续了近30年,贯穿了乾隆统治期的中段。乾隆先后两杀主帅,耗银七千万,才压服了这里的藏民。
3.3 对越战争
1787年,越南爆发西山三兄弟起义,末代黎朝国王出逃,寻求帮助以恢复他在升龙府(今河内)的统治。乾隆应允了他的要求并派出大批军队帮助他平定起义。1788年,清朝军队攻克了升龙府,但几个月后的春季,便遭到了阮惠及其所部发动的强烈攻势而再次沦陷。此后的90年中,对于越南事务和黎王及其家族,清政府只是作出了外交上的保护。
乾隆的军事扩张给清朝增添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也带来了许多少数民族——回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族、鄂温克族和蒙古族。军事扩张也占用了帝国庞大的国库开支,这也成为清末国力衰弱,面对西方列强时清政府束手无策的一个间接的原因。
4、文治
乾隆帝的“文治”表现于他在政治、经济上的作为和文字狱上的“贡献”。
即位初期,乾隆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使乾隆帝的一生罩上了阴影。
乾隆帝儒雅风流,一生著文吟诗,其诗作竟达四万二千余首,几与《全唐诗》相埒。又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令将内府珍藏编成《石渠宝笈》、《西清古鉴》等。乾隆帝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编纂巨帙《四库全书》,共36000卷,含完整作品3450部,用15000誊写人员耗费20年而成。
乾隆本人是陶瓷艺术的爱好者,在其统治期间,中国的陶瓷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直至今日,一些乾隆朝的收藏品和陶瓷宫廷用器还被故宫博物院、伦敦大卫基金会所收藏。
建筑上,乾隆在圆明园的建造上打上了私人喜好的烙印,并亲自监督了西洋楼的建造。1750年,乾隆委托意大利天主会教士朗士宁设计了定时水钟和喷泉装置,以供皇家娱乐。
乾隆屡次到江南游历,铺张浪费,民不聊生。六莅五台,奠孔林等,数十次木兰秋狝,多次于避暑山庄宴见西北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这些举措对发展经济、巩固统治、安定边疆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时,乾隆的视角仅限于中国本土,对同时期已经蓬勃发展的欧洲各国的科学文化尚无足够的认识。
4.1 文字狱
清朝文字狱的兴起旨在震慑反清势力,其特征是:罪状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起,证据也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一个单字或一个句子一旦被认为诽谤元首或讽刺政府,即构成刑责。清王朝的历史中,顺治、康熙时期的“文字狱”还只是个别现象,到五任帝雍正在位时则成为一种暴虐的“制度”。在文字狱浪潮中表现得最为癫狂的人物则是乾隆皇帝!这里把乾隆当政时最著名的文字狱列举如下:
1753年,乾隆屡次到江南游历,民不聊生。江西抚州、千总卢鲁生假借工部尚书孙嘉淦名义撰写劝止乾隆再下江南的奏章,辞意悲切,全国广为传颂。案发后卢鲁生千刀万剐,两个儿子处斩,受牵连定罪下狱的有一千多人。
1755年,内阁大学士胡中藻所著《坚磨室诗抄》中有诗句“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认为他故意把“浊”字加在“清”字上,居心叵测,处斩。广西巡抚满族人鄂昌跟胡中藻作诗唱和,在《塞上吟》一诗中称蒙古人为“胡儿”,乾隆认为鄂昌自己就是胡儿,诋毁同类,丧心病狂,下令自杀。
“:“……乃近来多效汉人习气,往往稍解章句,即妄为诗歌,动以浮夸相尚,……即如鄂昌,身系满洲,世受国恩,乃任广西巡抚时,见胡中藻悖逆诗词,不但不知愤恨,且与之往复唱和,实为丧心之尤!……着将此通行传谕八旗,……倘有托名读书,无知妄华,哆口吟咏,自蹈嚣凌、恶习者,朕必重治其家!。乾隆20年3日庚子。”——乾隆
1764年,秦州知州赖宏典向北京官员请托谋求升迁,信里说“点将交兵,不失军机”,乾隆认为他明目张胆谋反,砍头。
1778年,江苏东台诗人、原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早已去世,遗著《一柱楼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乾隆认为“壶儿”就是“胡儿”,显然诽谤政府,嘲讽满清没文化。徐某剖棺戮尸,儿孙和地方官员全部斩首。
乾隆非常赏识内阁大学士沈德潜,作诗常请他删改,乾隆作不出诗时还请他秘密代笔。沈德潜死后,乾隆命他的家人进呈沈的诗集,发现他把代乾隆捉刀的诗也收录其中,这对乾隆的虚荣心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恰好诗集中有咏黑牡丹一首,有诗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乾隆认为是影射入主中国的满族为“异种”,下令剖棺戮尸。
1781年,休致在家的前大理寺卿尹嘉铨所著书中自称“古稀老人”,又有句说“为王者师”。乾隆说“我自称古稀老人,早已布告天下,他怎么也敢自称古稀老人?”绞死。
上面列举的是乾隆朝有代表性的“文字狱”案。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乾隆制造的“文字狱”是强加给文人身上的“莫须有”罪名,其目的旨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需要。
有关此节的详细情况,参见[文字狱]
4.2 下江南
乾隆和祖父康熙一样,那就是去江南考察民情。乾隆的祖父康熙皇帝也曾到过江南六次,康熙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东南地区的社会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俭朴,且多数情况下是微服私访。没有惊动更没有骚扰地方百姓。乾隆也曾六下江南。
乾隆除了下江南游荡猎奇外,还在北京西郊营造繁华盖世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东造琳宫,西增复殿,南筑崇台,北构杰阁,说不尽的巍峨华丽。又经文人学士,良工巧匠,费了无数心血这里凿池,那里叠石,此处栽林,彼处莳花,繁丽之中,点缀景致,不论春秋冬夏,都觉相宜。又责成各省地方官,搜罗珍禽异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万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宝物,一齐陈列园中。因此圆明园也被全世界称为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乾隆在内政方面创举不多,其最大的成绩是继续施行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政策,并以个人的威望维持统治高层的稳定,使社会经济在稳定发展中达到繁荣。
4.3 为袁崇焕翻案
乾隆49年(1772年)乾隆帝下诏为袁崇焕平反。《清高宗实录》载:“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案情始末终于真相大白。乾隆大帝还编写了《四库全书》。当时很多明朝史书,为了美化变态的明朝皇帝,竟然恶毒污蔑袁督师是汉奸,这些书都被乾隆大帝统统烧掉或者改掉了,只保留乾隆大帝亲自修订的《明史》。
5、“十全老人”
乾隆统治的中后期,随着自身逐渐老迈,本性的好大喜功,更喜欢周围人的颂扬。乾隆本身具有优秀的文学功底,但除了炫耀他的“绝世文才”外,还挖空心思渲染他的“盖世武功”。乾隆曾得意的自封为“十全老人”,有如下功绩:
·1747年:平大小金川;
·1755年:平准部;
·1757年:再平准部;
·1759年:平回部;
·1769年:平缅甸;
·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
·1788年:平台湾;
·1789年:平越南;
·1791年:平尼泊尔;
·1792年:再平尼泊尔。
乾隆最大的功绩是征服准噶尔汗国,开辟新疆省。在十全武功中分为三个——平准部、再平准部、平回部。一百九十万平方公里辽阔疆土的开辟,仅此就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而其对待准噶尔部的种族灭绝政策也一直为后世所诟病。
有关此节的详细情况,参见[十全老人]
6、乾隆与和珅
晚年的乾隆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大贪官和珅。
和珅是一位侍卫出身的满洲公子,青年和珅有着不错的办事能力和抱负,并因为特殊的机缘受到乾隆的信任和重用,并在他统治的后期被擢升为大学士、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和珅熟谙做官技巧,在肉麻的谄媚和恭谨的外貌掩盖下,把乾隆玩弄于股掌之上。在官场上浸淫多年后,和珅的全部行政才能就是贪污和弄权,对乾隆重用他的回报是在全国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贪污系统,把清帝国的墙基掏空。乾隆死后,和珅也跟着倒台,嘉庆查抄出他的家产折合白银九亿两,相当于全国十二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如果包括他挥霍掉的和亲人贪污的款项,总数应该不下二十年的财政收入,和珅当权刚好二十年!
7、马戛尔尼入觐
整个十八世纪中叶,乾隆面临着日益强大的西方列国和不断增长的国际贸易的压力,但依然盲目沉浸在自己“中央之国”的地位中。在这种情况下,中英两国一次较大的文化冲突来临。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9月,由前驻俄公使、孟加拉总督马戛尔尼率领的由科学家、作家、医官及卫队等90人组成的使团,携带天文仪器、车船模型、纺织用品和图画等600箱礼品 ,乘船自朴次茅斯启程 。使团带有英王庆贺乾隆帝83岁寿辰的信函和国书。
乾隆帝对英使首次来华极为重视。1793年8月,马戛尔尼一行抵达大沽,旋由接待大员陪同经北京前往热河(今河北承德)行宫。关于觐见礼节 ,马戛尔尼拒绝行跪拜礼。军机大臣和珅在热河约见使团,马戛尔尼称病不见,只派副使斯当东前往要求举行谈判。乾隆帝称该使“妄自骄矜”,对其来华别有所图,更具戒心,但仍表示可“顺其国俗”,行免冠屈一膝深鞠躬礼。
9月14日,马戛尔尼在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觐见乾隆帝,正式递交国书并参加万寿节活动。马戛尔尼多次想与和讨论两国贸易和建交问题,均无结果。10月3日,英使提出书面要求6点:
·准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地贸易。
·准英商在北京设货栈。
·于舟山附近指定一小岛 ,为英商停泊、居留、存放货物之所。
·在广州附近辟一地,准英商享有与上款相同的权利。
·英商在澳门、广州内河运货得免税或减税。
·粤海关除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中国应公布关税额例,以便遵行。
乾隆以所请与“天朝体例”不合,一一驳回,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警告英人不得再到浙江、天津贸易,否则必遭“驱逐出洋”。至此,马戛尔尼的使命归于失败。10月7日,使团一行乘船由运河南下杭州,然后改行陆路至广州离境,于次年9月回到英国。
在马戛尔尼回程路上写的“纪事”中,他说:“我们的许多书里都把汉族和鞑靼族混淆了,好像他们是一个民族。可是清君却在时刻关注着这权力的诞生地”。“在热河,鞑靼皇帝从他们祖先的传统中汲取营养。这时他们并不是完全在中国,也不仅仅只是在中国”。“两个世纪过去了,换了8个或10个君主,但蒙古人还是没有变成印度人;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也没有把乾隆变成一个中国人”。
马戛尔尼归国后将自己满清一行写成游记,内对乾隆治下人民生活穷困,思想愚昧多有记载,其得出结论:“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则退,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有关此节的详细情况,参见[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8、晚年
晚年,自号十全老人,陶醉于文治武功,听任和砷专权,日益腐败。
晚年的乾隆宠信和珅,且时常下江南。乾隆登基时,清政府国库尚有3,000,000两白银,1775年左右,乾隆到达了他统治的巅峰时期,国库积有白银73,900,000两,甚至超过了康雍两朝。但是长期且巨大的贪污腐败、数次远征、诸多宫廷建造、个人六次南下、历次平叛、缓慢孳生的鸦片以及个人浮华奢侈的生活,消耗了150,200,000两白银。1796年乾隆退位时,几乎所有的国库资金被挥霍一空。八国联军侵华时,一无所有的国库带给他的继承者嘉庆巨大的困扰。
9、退位
1795年10月,清政府宣布乾隆将于来年春天让位于其子颙琰,这意味着他在位的时间要比他的祖父康熙短一年。在准备期间,乾隆搬出了在位皇帝使用的养心殿,搬入了紫禁城中另一处居所。但是就如他并未离开紫禁城一样,乾隆并不想放开他统治了六十年的大权。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听政三年,并实际统治至其驾崩。
10、传说
10.1 乾隆的身世
有关乾隆的传说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身世。说乾隆是一个被偷换的汉家男婴,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晚清天嘏所著的《清代外史》,书中一个醒目标题便是《弘历非满洲种》。这本书还说,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个汉人。应该说,这本书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只是单纯地美化满族统治的正统性。而广大汉族也并不认同这个说法,更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是一种侮辱。
1925年名噪一时的鸳鸯蝴蝶派大家之一的许啸天在上海出版《清宫十三朝演义》,从爱新觉罗始祖布库里雍顺,一直写到宣统大婚。关于乾隆家世,书中说:乾隆原是陈阁老陈元龙的儿子,被雍正妻子用掉包计换了来,乾隆长大后,从乳母嘴里得知隐情,便借南巡之名,去海宁探望亲生父母,但这时陈阁老夫妇早已去世,乾隆只得到墓前,用黄幔遮着,行了做儿子的大礼。许啸天编写的虽是百年前的乾隆故事,却融入了上海滩十里洋场的韵味,再加上文笔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生动,因而十分投合市井小民的胃口。随着《清宫十三朝演义》的风靡一时,乾隆是海宁陈阁老之子的说法更是不胫而走,广为人知。
近些年来,有关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传闻仍然接连不断地闯入文艺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金庸就出生在浙江海宁,祖上是满清大官,从小听的就是有关乾隆的种种传说,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便是紧紧围绕着乾隆的身世之谜展开的。金庸的小说精彩纷呈,使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说法传得更广了。
10.2 乾隆与香妃
乾隆初年,我国西疆维部伊斯兰圣裔阿里和卓家生下一位满身溢香的奇女,取名伊帕尔,这女孩被维部誉为“真主的使者”。伊帕尔从小就美丽聪颖,父母亲爱如至宝。后来,西疆叶尔羌城主阿里在抵御罗刹国入侵中壮烈捐躯。
清廷战将兆惠打败了罗刹入侵叛匪后,陪阿里的兄弟额色伊和女儿伊帕尔进京受封。乾隆为伊帕尔的美貌所倾倒,萌生纳伊帕尔入宫为妃之念。
为了给整个西疆维部民族带来安宁与幸福,伊帕尔决然走上入宫做皇妃的人生之路。入宫不久,伊帕尔遭到两股势力的挑战与暗算。
由于受人挑拨,伊帕尔发生了刺杀乾隆的一幕。但乾隆原谅了伊帕尔。伊帕尔美貌、聪慧,深得乾隆宠爱,亲昵称她为“香妹”,乾隆视伊帕尔为知己,称她为治国安邦的贤才。伊帕尔帮助乾隆处理政务,先后奉皇命查灾情,救民女,处置恶吏。伊帕尔先后陪乾隆去山东,巡视江南,为百姓申冤,救黎民于水火,她为乾隆营造太平盛世尽心竭力,为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伊帕尔的入宫和受宠,遭到了皇后和嫔妃们的妒忌,伊帕尔粉碎了两股势力一次又一次的阴谋诡计,转危为安。乾隆为伊帕尔赐名号“容”,褒扬伊帕尔心胸博大,容妃——香妃,美名世代流传。
11、家族
11.1 后妃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乾隆十三年,崩,年三十七。
·纯帝继皇后,乌喇那拉氏,佐领那尔布之女,乾隆二年,封娴妃,乾隆十年,晋贵妃。孝贤皇后崩后,晋皇贵妃,主后宫事,乾隆十五年,册为皇后。三十一年七月崩,乾隆命丧葬仪式等同于皇贵妃。生有二子,永璂、永璟,一女,夭折。
·孝仪纯皇后,令皇贵妃魏佳氏,内管领 魏清泰之女。生四子,永璐夭折,嘉庆皇帝、永璘,还有一个未曾命名已夭折,二女,分别下嫁拉旺多尔济、札兰泰。原追封为令懿皇贵妃,嘉庆即位后,追封为孝仪皇后。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之女。当乾隆还是太子时,是侧室福晋。乾隆初封为皇贵妃,薨,谥为慧贤皇贵妃。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乾隆为太子时,就已在服侍乾隆。乾隆皇帝即位后,封纯嫔,累进纯皇贵妃。薨,谥纯慧皇贵妃。生一子,永瑢。一女,下嫁福隆安。
·庆恭皇贵妃,陆氏,初封庆嫔,累晋庆贵妃。薨。嘉庆曾经被她抚育过,被嘉庆帝追尊为庆恭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雍正十三年,薨,被乾隆追封为哲妃,晋皇贵妃。一子,永璜,为高宗的长子,一女,殇。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为皇子时,就已嫁给他,乾隆初,封嘉妃,晋嘉贵妃。四子,永珹、永璇、永瑆,还有一个未曾命名已殇。
·婉贵妃,陈氏,乾隆为皇子时已嫁给他,乾隆间,自贵人累晋婉妃。嘉庆间,尊为婉贵太妃。薨,年九十二。
·颖贵妃,巴林氏,自贵人累晋颖贵妃,尊为太妃,薨,年七十。
·贵人,西林觉罗氏,柏氏,皆从常在尊为贵人。
·晋太妃,富察氏,初为贵人,待到道光帝时,仍未逝世,被道光帝尊为皇祖晋太妃。
·容妃,和卓氏,回族人,初入宫,封贵人,累进为妃,薨。
·忻贵妃,戴佳氏,总督那苏图之女,生二女,皆殇。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生一子,永琪。
·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
·舒妃,叶赫那拉氏,生一子,殇。
·敦妃,汪氏,生一女,下嫁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顺贵人,钮祜禄氏,总督爱必达之女。初封常贵人,时年十八。乾隆三十三年封为顺嫔,乾隆四十一年六月晋为顺妃。乾隆五十三年,顺妃莫名其妙的降为贵人。当年抑郁而终,卒年四十一。
11.2 子女
乾隆生有17子10女:
·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
·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嘉嫔金佳氏。
·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
·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妃苏佳氏。
·永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母嘉妃金佳氏。
·未命名,第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
·未命名,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嘉贵妃金佳氏。
·永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永璐,早殇。母令贵妃魏佳氏。
·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即位后,改「永」字为「颙」字。
·未命名,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长女(1728年—1729年),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二女(1731年),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年—1792年),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年—1767年),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
·皇五女(1753年—1755年),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皇六女(1755年—1758年),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母忻嫔戴佳氏。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年—1775年),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1757年—1767年),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 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母忻嫔戴佳氏。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年—1780年),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1775年—1823年),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1734年—1760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
⑺ 雍正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一辈子装糊涂,他都做了什么事,得以保全子孙的荣耀
说到皇帝世家,大家经常看电视剧应该都很清楚,他们为了争夺王位而对亲生兄弟刀剑相向。即便登上王位之后,也会将亲兄弟各种流放。所以在帝王世家之中,除了那么有限的几个人之外,其他的人都被卷入了这场帝王之位的争夺之中。今天讲的这个人就是雍正所有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他装了一辈子糊涂,保全了自身的生活思维,他就是雍正的第5个儿子弘昼。
做一个荒唐无做的人,不参与任何斗争潇洒一生。也许有人会问他是真的傻还是装的傻,根据历史留下来的资料,他是装的。虽然他留下的作品少之又少,但他的作品却比乾隆帝的质量要高出许多。
⑻ 哪个皇子才是“八爷党”中最聪明的人,靠装傻充愣硬生生骗了雍正
他其实就是十阿哥胤誐,八爷党中那么多的阿哥们他的结局也算比较好的,因为在雍正眼里他并没有什么威胁。很多人都说啥搞,其实是草包什么都不懂,在八爷党中几乎就是滥竽充数,看过《步步惊心》的人应该也或多或少对他有点了解,里面的十阿哥的确是一个比较单纯的人,对于朝廷中的事情也不太上心,整天都是跟咋哥哥们的身后,有时候更是语出惊人,让其他人更觉得他就非常的笨,根本对自己造成不了威胁,但很多人的想法其实都错了。
所以十阿哥才应该是最聪明的一个,他靠装傻充了有了八阿哥这个靠山,又因为装傻充楞骗过了雍正让自己活了下来。他对这些权力就是看的太透彻了,所以才不愿意去争,也可能他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下退路,毕竟当时想要夺得王位的人非常多,八阿哥比较有竞争力,但也不一定最后取得胜利的就是他,所以十阿哥也算是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