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如何应用

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如何应用

发布时间:2021-02-28 01:06:09

A. 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充分的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学技术。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空内,使教学由“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静态灌输逐步向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过渡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得到充分运用,从而增加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提高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既学到文化知识,培养了技能,又受到了情感与品德教育的熏陶。这样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方法,有利于拓阔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质素,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当然对于多媒体存在的缺陷,应该学会趋利避害。
一、运用多媒体有利于为学生创设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但是如果高中历史教师枯燥的讲授历史课本内容往往是索然无味的。因为历史,就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过去的一切就叫历史。 在高中阶段,历史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并且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史实。这些历史都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远,而且跟今天或身边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所讲到的事件、人物大多难以记忆,理解抽象。因此,背诵历史内容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在这个情况下,利用多媒体为他们创设历史情境,他们更易于学习和有兴趣学习。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历史资料讲相关的历史小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并始终让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方便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历史学科属于社会科学,有些知识并不像自然科学中的实验现象那么直观,教材中某些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政治模块中的必修一中的政治概念,有时候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加上历史课中重点、难点较多,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很费力。而多媒体的信息符号有文本、图形、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有静止的、运动的、分散的、合成的、视觉的、听觉的。这些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多媒体信息,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可以用文字描述、图片展示,也可以用动画模拟现实全过程。如果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耳闻目睹,既可增加生动感,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比较难懂的问题,又容易突破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例如在讲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课《开辟新航路》”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即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如果仅仅凭借语言的描述,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不如直观的通过图示加深印象。于是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难点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国家新课程标准采用三维教学目标的分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应高中历史教学来说主要是三大任务,包括基础的历史知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能,思想政治教育三项任务。而其中开发和培养智能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智力结构中,思维力占了特殊的地位,它是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核心。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也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的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中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简而言之,就是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思想教育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如果教师只照课本读书,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印象也不深,尤其是文化科技部分,讲起来难度比较大,偏偏文化科技历史就是进行爱国主义的最好材料。同时,爱国主义也是历史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但如果学生对祖国历史的感性认识不足,就难以产生对祖国的感情,更难讲是爱国情感。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多使用历史图片、录像、纪录片等多媒体教材,这不仅使教师上课上得比较生动、形象,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感知、联想、理解、情感等心理功能,体会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民族外交等方面的状况,同时也强化了思想教育,并且教育形式也不会流于形式和不为学生所接受。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该趋利避害
哲学中有矛盾论,就是实物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对于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而且相对传统教案,电子教案具有多媒体效果、以超文本方式组织信息、便于教案的修改、便于携带复制交流等等优点,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不利的部分。
流速快,内容繁。 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而自豪。但如果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充斥着大量复杂的信息、不停转动的画面,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断地向学生灌输,这样的“填鸭”式教学形式会引起学生的“消化不良”,扼杀了学生创造的机会。
不利于因材施教。 而多媒体课件是教师事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软件,其执行的过程是不变的。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同,上课的反映就不同,多媒体课件肯定也不可能设计到课堂教学变化的各种情况,以及根据各种情况所做的各种变化。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验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使很多难以理解的现象变得直观、明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以下问题。
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地位。虽然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作用非常重要,但我认为多媒体课件教学同样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多媒体教学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更不能代替课堂的教学活动,而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一个必要的补充。
运用进度要适当。 多媒体课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但如果老师在进行课件展示时速度把握不当,大量的信息在眼前一闪而过,学生还来不及思考、理解,这种 “囫囵吞枣”似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火候”,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克服其缺点,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B. 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能把文本、动画、影像等信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它与通常所用的挂图等直观教具相比,具有容量大,反映内容更丰富;更为直观、逼真;可充分调动视、听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接受效率等特点。又由初中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提供更为丰富的历史材料,改变以往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就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局限性谈谈自己的浅见。
改变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例如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时虽经过了老师的点拨与讲解,学生也经历了自己的学习与探究,但总是没有看电视剧的效果好。数集电视剧看下来,学生几乎能够把所有人物的名字、性格特点及所经历过的事情等记得一清二楚,可谓过目不忘。而学习为什么没有这个效果呢?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兴趣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教师说什么,学生记什么。对学生而言,教师说的,课本上写的都是本已经过去的抽象苍白的历史事实,离他们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新课程下,明确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积极的参与者,教师要适时地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知识以多种形式,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形式多样、新颖独特的教学手段,易吸引学生注意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事实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能够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投影历史人物的图像更直观地认识鲜活的历史人物;可以通过观看一段影像资料来了解一段久远的历史事件,这种多媒体资源和手段的应用不但弥补了课本较晦涩、抽象的不足,又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用多媒体设置历史情境,能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以前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一般分为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两部分,无论哪一部分都是结果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强调的是结果。而这种结果性目标,实际上忽略了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新课标定的是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只是其中之一。把“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作为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只重学习结果不重学习过程的弊病。新课标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历史教学中应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等内容。而在传统教学中,单靠教师语言描述,缺乏情境渲染,往往不能触动学生灵魂进而产生共鸣。传统的教学手段对课本上所讲的历史事实,老师和学生都是“置身事外”,学生听老师客观地简要地叙述历史过程,然后去记忆所谓的历史结论。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就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且也激不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学习效果也会很差。学生不但缺乏参与和体验,对历史结论也往往没有认同感,无论是课堂效果还是学生的记忆效果都不甚理想。而多媒体教学对于情感教育有着非凡的魔力运用声像效果较强的感染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当时那个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例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视剧《林则徐》中的几个片段:官兵由于吸食鸦片,骨瘦如柴,导致战斗力极低;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民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林则徐这位历史人物的认识,也对毒品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拒毒的教育。这比我们空洞的、苦口婆心的说毒品危害大,因此不要接触毒品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又如讲《抗击外来侵略》一节内容时可播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两段录像片使活生生的民族英雄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起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
总之,只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一定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C. 历史教学中怎样运用好多媒体资源

现在的课堂复多媒体设施主要是制投影机、电脑、挂图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能有电子白板等。
历史课堂其实是一个多维度的线性的教学课堂,因此如何用好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十分重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做好该堂课的PPT,使用投影机教学,这个PPT,要切合你这堂课要讲的内容,最简单的设计方法就是线性设计,按年代或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设计,多做课堂思考题和知识点讨论题。将这些题目嵌入你的PPT中,在利用投影机讲解时分配这些课堂互动的时间。
二、挂图主要用在一些直观展示项目上,例如人物、地图分析、时间分析、条款陈述等内容上,实际上你用好了PPT,挂图已经过时。
三、电子白板作为现代教学中一个较为领先的多媒体设备,如果你校有这个东西,那么你完全可以将教学内容虚拟化,衍生出许多生临其境、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具体可以看看网上的电子白板教学演示

D. 如何在历史课中更好地应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对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并以其特有的优势改变了历史课任凭老师一张嘴、一枝笔、一幅挂图进行课堂教学的传统形象。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历史课堂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当中的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是历史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可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历史学科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学资料(包括资料数据、声音、录像等)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空内,使学生增加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分析问题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们能直观地感知历史时间的演进、地域空间的变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事件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感性认识与理性有机结合,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内容,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因此恰当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界限,有效地揭示了历史的变化发展过程,并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媒体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推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历史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走进历史课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首先,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动画、发声等功能,能够增加历史教学内容及过程的趣味性,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走入过去的时光,重温历史事件。其次,计算机存储量大、准确性高、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等特点,为历史教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更先进、更有力的手段。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历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运用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优势,但同时,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育思想落后,也就是说教师对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这种教育改革还没有彻底理解。
其次,过分讲求形式,盲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倾向。许多青年教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从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为了上一节历史教学示范课,常常为一支粉笔,几张幻灯片就能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而要花费几倍甚至于几十倍的精力去制作或请人制作多媒体课件,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明显增强。
第三,没有从本质上突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把板书制成多媒体教学框面,加上一些音像、声响等多媒体,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而没有真正的实质内容。
第四,多媒体课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多媒体的运用并没有真正把它应有的优势发挥出来,没有体现它的发散式思维的培养和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还是线性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没有利用多媒体起到更大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五,历史教师计算机技术不娴熟。在制作课件交互性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难以在课件教学中实现,更不用说人机交互了。
三、在历史课堂中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建议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历史教育,而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看,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为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及如何更好的运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转变观念,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整合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历史学科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是转变不重视多媒体技术在人文学科中运用的思想或认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太麻烦、太难的畏难情绪。二是要转变已经把多媒体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
(二)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目前历史计算机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科学理论和先进理念作为理论基础。对中学历史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进具有指导意义的有:
(1) 三大传播理论。 ①“ 四大要素决定论 ”—— 贝罗认为,传播过程有四个大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受者。传播的效果是由四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的。②“传授双向互动论”——施拉姆认为,传播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传者和受者都是传播的主体。受者不仅接受信息而且对信息做出积极的反应。③“传播五 W 论”——拉斯威尔认为:要描述什么叫做传播,可以概括成五 W : wh0 ,传播者是谁; What ,传播内容说什么; Which Channel ,传播的通道是么途径; TO whom ,接受者是谁,即对谁说; With What Effect ,传播达到什么效果。
(2)两种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与“建构主义”,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纽厄尔等,基本观点:①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成,要通过学习者的主观作用来实现。新学习的知识必须附着在原有知识结构的“附着点”上。只有学习者将外来的刺激同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才能发生有效的学习。②学习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③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人脑好似电脑,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认知理论认为新知识一定要以旧知识为附着或抛错点,认知的发展过程是同化、顺应、平衡。
这两种新教学理论要求历史教师开发教学课件时做到:①利用多媒体优势,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历史教学软件必须引导学生把已学的历史知识与将要学习的历史新知识建立起紧密地联系。对旧历史知识的整理科学越明晰,越有利于新知识附着,使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充分发挥。 ②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长,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既要符合青年学生求知欲强,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又要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出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文字、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生的前沿知识。这就对教师的素质进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专业知识,更要在信息技术运用上“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真正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发挥到及至,达到“授人以渔”、“点石成金”的效果。③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参与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时有些教师往往增大教学容量,一味追求高、深、难,把学生视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本来意义,甚至加重学生的负担。课堂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除了让学生广泛地获取历史知识,开阔视野外,更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其实,教师要把节约下来的时间还给学生,大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博采众议。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不仅要研究历史之“然”,而且要研究历史之“所以然”。如果课堂教学能让课本知识延伸,就能达到高层次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发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三)正确处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关系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要想取得应有的最佳效果,必须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使用。针对教学中的具体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一般而言,像图表、地图、短小历史影片、历史图片等资料、内容,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工具来展现,这样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于一些板书,一些启发式的提问,一些讨论,则不必样样都采用多媒体工具来设计。有些通过老师的口头表达,更容易与学生沟通,和学生产生共鸣。甚至有助于老师的课堂即兴发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多媒体手段,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应从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初中生能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如果长时间单一做某种活动,会使人感到疲劳。),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另外注意适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设计一些人机对话类型的讨论题、思考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多媒体展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会感到有有张有弛精神也会非常饱满,也就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了。总之,“教就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讲授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语言、教态、情感对初中生起着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无论多媒体技术怎样发展都不应该也不可能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教师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不是老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我认为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因此,如何用好多媒体关键在教师。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可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学生仍起主体作用,媒体仍起中介作用。
(五)中学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加大教育投资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每一位教师带来挑战,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对教学形式的需求也越来越新颖多样,这就需要每个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书本知识,还要有先进的教学技能。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每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应自觉地加强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学习与提高,随时关注它的发展动态而不至于落后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会作、会用,更要用好。另一方面的事实是,目前还有许多学校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利用多媒体从事教学还无法实现。即便是有条件的,也只是部分教师,偶而利用而已。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它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惟有国家或当地政府加大对这方面地教育投入。
总之,我们只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历史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二者相互结合,使它们互为所用、相辅相成,并在教学中自觉克服多媒体教学的消极方面,才能正确合理的使用它,最大限度的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服务,从而真正进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教学时代。

E.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作用和优点是有目共睹的,把它应用于历史课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然而,如何在课堂上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和优点,避免其缺点,使教学达到最优化,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达到教学最优化,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应用。
一、 教育性原则
这是从多媒体课件的编制角度进行要求的。“编制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学科的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益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所以,制作的课件要有明确的目标。在编制的过程中,首先要想到所要编制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因而编制的教学课件要有助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其要适合学生接受水平。课件的制作不能脱离使用对象现有的知识基础的接受能力。在信息内容和容量的确定上,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之经过努力能加以掌握;在结构安排上,要符合教学的原则和学习的规律,易于学生所接受。
二、科学性原则
这一个原则是从课件的编制以及使用的角度进行要求的。在编制方面,所编制的课件要能正确反映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并能用科学的方式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取的素材要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2、文字表达要正确,符合科学事实,叙述要准确,例证和逻辑推理能深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3、图片、图表、动画、特技等的运用要反映科学规律。
在使用方面,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高效、合理的原则。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具体要做到: 1、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处理好各内容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比较,精心筛选,使内容之间达到最佳组合。胡乱搭配,随意使用,会干扰学生视听,扰乱学生思维,破坏教学秩序。2、在教学设计中选准最佳作用点,处理好历史课教学内容与多媒体切入的关系。在课堂上,并非任何时候都收到好的效果,期间有一个抓时机,找切点的问题。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达到最佳对接、切入,方可收到好的效果。
三、 适用性原则
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选择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要以符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原则。在课件教学内容上,要注意精选,需要用的就用,不需要用的就不用。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目的,搜集不同的材料,制作成为不同内容的课件。不能只考虑技术原因而把与内容无关的背景图片、易于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声音、影像等硬搬进课件。我们在注重课件生动性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它的知识性和适用性,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以及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相关感性材料搬上屏幕,这样才适合于历史教学课堂。
另外,还要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自己制作出适合与自己教学内容的课件。虽然,教师自己制作课件花费的时间多、精力大,但同样,计算机专业人员制作的课件也会增加教学成本,同时并不可能适用于任何一个老师的教学和多层次的学生对象。相比之下,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适用于教学的课件。课件的制作和选择都应该遵循适用性原则。
四、 交互性原则
现在的多媒体教室多为大教室,教师在讲台上与学生的实际空间距离拉得很大,这使得教师的亲和力减弱,而有的教师大部分时间集中在电脑屏幕上,甚至于坐在电脑桌后面,更让学生感觉冰冷、陌生,缺少人情味。没有感情的交流就没有知识的交流,课堂应建构师——生、生——生多向主体的交流、交往模式,多媒体课件运用不好,容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所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应遵循交互性原则,实现人机之间的“友好”对话。而其交互性集中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更好的条件,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表现的知识应该是可操纵的,而不是教材的电子搬家。课件要反映和支持学生的思想和见解,不能平铺直叙,只表达教师意志,不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实行单向教学。例如,适当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或解答某些难题。
同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应走下讲台,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适时切入课件,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而达到直接沟通的人际互动效果和良好的人机之间的“友好”对话。
五、 效益性原则
编制教学课件要考虑经济效益,以最小代价,得到最大收获,也就是说要力争用最小的人力、材料、经费和时间,制成大量优秀的教学课件。即根据周密的计划,合理地调配人力,使用材料,核算经费,安排时间,特别要注意节约时间,制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课件。
还有,制成的多媒体课件必须经得教学实践反复证明,相对于传统教育手段来讲,能明显提高效益,才是值得保留、肯定和扩大的。因此,在实际中不能片面追求课件的现代化、多样化,而忽视教学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件的精彩性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课件的知识性、效益性,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正确处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关系,恰倒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便较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F.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多媒体的实用性

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通过展示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现象的模拟动回画以及历史纪录片等多种信息,答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简单化、平板的形象立体丰满化。如在讲《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我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图表,用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两个录像片段和五幅海峡两岸科技、体育、文艺、商业、民间交流的照片,通过准确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看本”,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使学生在学习中见其人、睹其物、闻其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极大的优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G.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正确应用多媒体

甚至学 生会感觉脱离教材、脱离自己的实际,反而会产生厌烦之感。 4)夸大了多媒体的优势,缺乏对教学本质的认识。一些教师在教 学中过分迷信多媒体, 夸大了多媒体的优势, 反而忽视了实质所在。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学习。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 夸大了多媒体的优势,就是用一些热闹的课件来吸引学生,但是过
于花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占据了课堂时间,而且给学 生的感觉就是走马观花,内容过多,光看热闹了,却感觉没有学到 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又有什么益处呢? 2 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原则 历史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一定要有原则性。注意 以下几个原则,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1 适度性原则 所谓适度性原则,就是指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的时候,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有选择性地使用,不要滥用。任何 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多媒体手段也是如此。在 高中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课堂效果好,一直不断向学生展示 动态画面或图片,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课堂看似热热闹闹,但是学 生根本不知道看这些图片有什么用处,实际上根本没有学到知识。 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反而收到适得其反的后果,对于学生的素质提高 是无益的。所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一定要坚持适度性的原则, 适度使用多媒体,不能滥用。 2.2 适时性原则 所谓适时性原则,就是指多媒体的使用要起到好处,要在关键处、 起承转合处使用,以便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如果教师没有原 则地滥用,整堂课一直不间断地使用多媒体,就会削弱多媒体的重 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准确把握恰当的时机展示
资料,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在问题关键处、承上启下处、启发 思维处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把握好资料展示的时机性,才能更 好地增强教学效果, 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3 适当性原则 所谓适当性原则,就是指多媒体材料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精心选择,要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避免应用不当。在具体 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决定是否使用多 媒体, 如果用合作探究等方式, 就要考虑是不是更利于知识的掌握; 如果适合用多媒体,就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材料,以便于学 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要考虑是否与其他教学 手段相结合,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这些都是适当性原则的体 现,教师要在备课时精心选择,

H.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通过展示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现象的模拟专动画以及历史纪录片等属多种信息,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简单化、平板的形象立体丰满化。如在讲《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我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图表,用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两个录像片段和五幅海峡两岸科技、体育、文艺、商业、民间交流的照片,通过准确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看本”,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使学生在学习中见其人、睹其物、闻其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极大的优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阅读全文

与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如何应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