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的关键所在。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他们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应该懂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动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本学科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历史学科 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伟大的儒学大师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当一个学生对某些学习产生兴趣时,他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兴趣虽然有天赋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靠后天的培养。怎样去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每一个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下面我们就探讨我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做法。
一、让学生明白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一般中学生认为,历史是“副科”,无关紧要,可学可不学。或者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强迫自己去学,这是错误的心理倾向,因此教师要在第一节课时向学生讲清楚历史课的重要性。比如老师可以采取一些名言警句吸引学生,让他们重新认识历史课,给予历史学科以恰当的定位。有位老师在第一节课上这样引导学生:德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我国也有“读史可以知兴替”的说法。鲁迅先生也因此说:“治学先要治史,无论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单而可靠的书,读史可以知今,治史有助于研究现状,历史上都写上中国的灵魂,指示将来的命运。”
因此,作为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学好历史对青少年的情感、智能、意志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对其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历史学科本身也包含了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丰富内容,许多名人伟人也是很精通历史的。如毛泽东就经常通读《中国二十四史》,经常批阅《史记》。只要老师能讲明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学生自然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历史课堂的直观性
直接兴趣不会自然产生,它主要靠历史知识的吸引力和教师讲授知识的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直观内容,例如史料、图画、人物,还可以运用幻灯片、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当我们讲到西欧殖民主义的罪恶时,可以引导学生看《非洲黑人被押上运奴船》这幅画,用充满深情的语言去描述黑人被掳掠后贩往美洲的情景,黑人在途中因病饿而死的悲惨命运极大的感染了学生,从而由内心产生对黑奴的同情,由此激发他们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促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再如讲到“开国大典”时,可以利用封面的彩色油画,讲述开国大典的壮丽场面,使学生认识到缔造共和国的艰难历程。当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每位历史教师所采用的的方法也会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只要是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立体化、全方位的认识历史学科,掌握历史知识,老师们均可拿来为我所用。而我们现在所用的人教版教育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插图精确,形象鲜明,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的直观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师要博采众长,在课堂上补充相关知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补充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历史知识,可以给历史课注入新鲜的血液,是学生产生兴趣。如我们讲到辛亥革命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孙中山先生外,还可以参观孙中山先生的故居,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等,以亲身经历让学生体会革命的场景。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如讲到《辛丑条约》的赔款时,老师可以补充说,从1842年的《南京条约》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先后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1000多个,赔款累计20亿银元,而这是清政府1901年全年收入的16倍。这段历史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记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教育。当讲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我们还可以为学生描述郑成功当年在台的情况:他日夜思念大陆,晚年重病缠身时还天天挣扎起床,扶杖登上点将台,拿着千里镜,深情地�望祖国大陆的壮丽河山,倾注着浓烈的爱国情感。后来台湾人民在台中县修建了一座郑成功塑像,面向大海,遥望大陆,寄托着台湾人民对英雄的思慕和礼赞。
通过这些小插曲,不仅把郑成功这个历史英雄人物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了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也同时让学生从内心深处铭记这段历史故事。如果教师能够在讲述这段故事时适时的联系社会现实,再给学生讲讲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将会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强大的感召作用。
四、锤炼语言,在课堂上吸引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师即使知识渊博,但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话,在课堂上也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古语说“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凡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老师,只要经过刻苦磨练,博采众长,终会出现豁然开朗的一天,到那时到讲台上就能够做到自己的教学语言形象生动、趣味横生,从而达到教学上的理想效果。
兴趣是推动人们自觉学习的动力,也是成就任何事业必备的心理条件,如著名史学家吴晗先生曾经深情的自述:他上中学阶段就非常爱历史课,因为他的历史老师知识渊博,尤其是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给青少年的他以极大的感染,因而激发了他博览群书的强烈愿望,从而和历史结下不解之缘。我们知道,历史知识具有系统性,但每一个内容又分散于各章中。老师要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老师,近则能直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远则影响某些学生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甚而决定其今后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定位。
Ⅱ 如何培养历史学科的兴趣
不知道你的年龄哦,如果是自己想培养历史学科的兴趣,就让自己每天看一点开始,比如,看一页书或者看一集某个历史朝代的历史剧等,告诉自己,我要培养兴趣,我就积累一点点,如果是为了让孩子对历史感兴趣,那就以提问的方式:比如,今天想起来秦始皇那个大皇帝了,他是啥样的人?或者说,孩子,你学历史了,春秋战国经历了多久?你给我讲讲,或者和孩子一起聊历史故事等,你试试,看情况,咱们再聊
Ⅲ 如何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历史是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纪录,诠释和研究。它内容丰富,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是一门包罗万象的人文学科。
一. 一、认识历史科的作用,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李世民说的一句话,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培根也曾说:“读史使人明智。”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历史有很大的作用。从人类的历史中,可以认识祖先的历史,知晓民族的兴衰,了解古今中外曾经发生的事件,吸取古代的经验教训,增长见识,认识社会,提高预见未来的悟性,陶冶一个人的情趣,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培养对自然、生命、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吸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具备开放的世界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为将来适应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因此一定要使原来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历史无用论思想彻底去掉,使他们自觉培养起对历史的兴趣。
二.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
1. 1、 利用提问方法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程提问会对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刺激,一旦所提出的问题富有启发性,就会引起学生钻研教材,探讨问题的兴趣。比如在讲“淝水之战”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投鞭断流”,“草木谐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然后提问:“同学们,这三个成语出自什么历史事件?其具体内容如何?”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后,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有的学生在相互讨论,有的学生在独立思考,使课堂教学秩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朝着解决问题的目标前进。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提问后,会产生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振奋和解决问题的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历史的兴趣。
2. 2、 利用对比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对比法就是用某些有共同联系的史实来进行比较异同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对比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上《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这节课时,讲到日本明治维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中国历史关于戊戌变法,然后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取的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他们两者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比较,学生加深了对日本历史的认识,巩固了已有的旧知识,也就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3. 3、 利用分析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总体认识。例如,在讲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首先就需要对战争过程进行具体分析:第一个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号召人民为争取生存而斗争;第一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把斗争锋芒直指秦朝统治者;起义军队伍由开始的900人,发展到几十万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第一次推翻了封建王朝。然后得出“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通过这种分析,使教材有限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建立整体完整的知识结构,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帮助学生重构历史,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 4、 利用音像资料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音像资料包括录音带,照片,录像带,光盘等等。在历史教学中,有些内容可以重新利用音像手段,再现历史现象产生的时间,地点,历史背景及其过程,给学生以充分的感性认识。比如在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节的“开国大典”时,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开国大典的盛况,然后播放开国大典的音像资料: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沿着天安门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林伯渠宣布开会后,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毛泽东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通过这些音像资料,再现了伟人的音容笑貌,这是最生动,最传神,最真实的历史,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
5.5、 利用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历史课是枯燥无趣的,不愿意学习的课,学习起来就成为一些历史事件的简单机械的背诵,这样就大大禁锢了历史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如果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历史知识就会变得真实而生动,从而使历史课变得趣味盎然。例如在上《蓝色的地中海文明》这节课时,可以补充罗马建城的传说——“母狼乳婴的故事”。 传说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的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称陷落后,来到了意大利中部一个叫作“拉丁”的地方居住下来。埃涅阿斯的后人在这里建了一座城市,并成为了这里的国王。当王位传到努米托尔时发生了内讧,他的弟弟阿穆留斯篡夺了王位。为绝后患,阿穆留斯下令杀死了努米托尔的儿子,并强迫他的女儿西尔维娅去当祭司。依据规定,祭司是不能结婚的。西尔维娅违背了他的约束,与战神玛尔斯相爱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阿穆留斯得知此事,下令把这对双胞胎投入台伯河溺死。兄弟俩被冲上了岸,被一只母狼用奶水养活。此后,这对双胞胎兄弟被路过的牧羊人收养,分别被取名为“罗慕路”和“勒莫”。兄弟俩长大后,重新夺回了王位,并在当初他们被遗弃的台伯河边建了一座新城。但是兄弟二人在用谁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的问题上发生了争吵,最后罗慕路杀死弟弟,并按照自己的意愿举行了城市奠基仪式:罗慕路把一对公牛和母牛套在犁上,赶着他们绕着帕拉丁山犁出了一道深沟,到预定开设城门的地方,罗慕路把犁头抬起,城市的轮廓就这样确定下来了。罗慕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罗马由此立国。通过这种历史故事的补充,可以营造“寓教于乐”的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充满兴趣的学习中获得知识。
以上这些培养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是我在多年历史教学中的体会。然而教无定法,今后我将在这方面多做探索,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更有效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Ⅳ 如何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蕴涵了丰富的知识内涵。我非常喜欢学习历史,它让我知道了从古至今很多很多的事情,有时候当大家谈论有关历史的话题时,我感觉自己无所不知,同学们的问题都难不到我。你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历史,答案只有一个:我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兴趣从何而来呢?
一、历史故事激发浓厚兴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时间最长最重要的老师。在我刚进入懵懂时代,听到最多的是父母讲述的历史故事,什么“孟母三迁”、“精忠报国”、“缇萦救父”、“桃园三结义”、“空城计”、“草船借箭”等等。这些历史故事不仅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也引发了我对历史的极大兴趣。
二、课外书籍开阔视野。上学后我就养成了阅读历史书籍的习惯,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这不仅可以扩充知识面,而且所学的知识更不会忘记,同时还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春秋战国的争霸与纷争时,充分利用了当地文化的优势。齐国古都临淄历史久远,名人名胜灿若繁星,特别是以古人名字和典故命名的道路,如:桓公路、晏婴路、太公路、管仲路、闻韶路、稷下路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名胜古迹:管仲博物馆、太公湖、封神宫、殉马坑、战车博物馆等。此外还有很多的历史成语、历史典故及历史故事,什么管鲍之交、围魏救赵、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等。这样既记住了知识点,还扩大了知识面。从此之后,每学一篇课文,我都联系当地历史,和同学一起找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故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大知识面。
三、旅游能够陶冶情操。大家知道历史课本上的知识是平面的,记忆也是容易淡忘的。如果有条件我们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感受一下,就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说到红军长征,会想起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但如果真的去四川看大渡河,去贵州看遵义,去革命圣地延安去参观毛主席曾住过的窑洞,感同身受,会更加激发我们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
四、游戏蕴涵极大魅力。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许多孩子喜欢甚至迷恋游戏,把孩子和游戏隔绝已经成为不可能,我们的家长有的谈游戏色变,其实大可不必,当然我们玩游戏时不要沉迷其中,要善于在游戏中学习相关的知识。有许多游戏包含大量的历史知识和信息,如《三国》、《大话西游》等。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了解了有关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了解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了解了诸葛孔明的智慧和才能,了解到历史潮流的不可阻挡。这个过程是我们动快乐学习的过程,因为游戏深深吸引了我们,浓厚的兴趣会让人留连忘返。
五、交流沟通带来乐趣。人们之间需要沟通,我们学生也不例外。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你有深厚的历史功底,历史典故、成语信手拈来,就可以使彼此的沟通轻松自然,给对方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比如我们说到一个人怎么样愿意做某事,就可以用“周瑜打黄盖”这样的典故,说一件事,条件基本到位就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些典故都会大大改善沟通的效果,从而督促我们学习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六、历史地图启迪探索。一幅幅历史地图,就是一条条历史长河,它蕴涵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看到那些山川、河流,我就想探究它们的历史变迁;看到一个一个的地名,我就想了解它们古今的变化;如:西汉的都城长安指今天陕西西安;东汉的东京是洛阳,北宋的东京就是今天的开封等等。这些都让我有了浓厚的兴趣。
七、歌谣口诀开启记忆。历史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是: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地点、时间、意义等比较多,学生容易混淆,难记、易忘,而发生的事件距离现实生活又很遥远,学习起来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而一些历史口诀或者歌谣却能帮助我们简化记忆。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八五六年,英法起祸端。美俄为帮凶,二次鸦片战。沙俄割领土,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万。广西太平军,领袖洪秀全。南京建都城,改名为天京。反清抗洋兵,慈溪毙华尔,千古美名扬。这样的方法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多向老师、同学请教类似的历史口诀或者歌谣,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
总之,历史的学习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我们的勤奋,需要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珍惜学习历史的机会,努力吸收沉淀历史营养,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开拓美好未来。
Ⅳ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激趣开端,引人入胜
一堂好的历史课也需要有一个生动形象而且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莎士比亚说:“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所以说,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一上课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的大脑迅速兴奋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掌握新知识,探求新问题,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首次认识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所以“万物贵乎始”。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成功的课堂导入非常重要。
在上《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有关我国四大发明的视频,场面气势恢宏,宏伟壮观。这给学生带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这种特殊的教学氛围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对于我国四大发明之前是略有了解的,但是这段视频给了他们更加直观的感受,使他们一下子就沉浸到一种震撼的情感里,他们就会想进一步了解这四大发明到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伟大的人物发明的,怎么这么厉害。接着再由我指出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样很自然得引入了新课。同时通过创设情境,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资源优化,合作快乐
一节好的历史课页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指导和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以前的传统的教
Ⅵ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一、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容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栓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二、幽默的语言,触发兴趣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一句幽默的话语,既像“兴奋剂”一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像“调料”一样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讲鸦片战争清朝的腐败无能时,用幽默的语言讲述“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既可以吸引学生听讲,又深刻地揭露了清朝的腐败无能,官僚的愚昧无知,中国的封建落后。教师应有目的地借助幽默地语言传授历史知识,启迪思维,打破课堂的沉闷,让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主动学习和思考。
三、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戊戌变法》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喜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内容忠于历史的真实,不能随意编制一些情节内容,以虚构和编造来换取学生的兴趣。
五、贴近生活,联系现实,深化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所讲述的内容大都远离现实生活,而初中生知识范围狭小,抽象思维能力较低,所以许多历史问题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老是陈年老帐,尽放马后炮,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事实上历史与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是正在谱写的历史。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事实证明,一旦历史与时事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的情绪马上会高涨起来,兴趣被激发,学习气氛变得非常活泼。
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用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创设情境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1、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例如利用插图、挂图、实物模型等来调动学生的兴趣。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利用投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手段,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形式多样化,且新颖、独特,易吸引学生注意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使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既生动展示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决心,同时又展现了当时抗击元军的壮烈场面,在这种气氛中,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另外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已来到我们身边,给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七、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等活动。我在初一时课外指导学生制作教具,在初二时,我们组织学生编演《戊戌变法》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总之,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能稳定学习动机,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辅助手段。
Ⅶ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近几年来,历史考题发生了很大变化:题量大,知识面涵盖广,知识点运用灵活性强,大多问题要求联系时政热点,史论结合。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则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对历史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很难驾驭学生,改进教学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提高。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提高历史学科成绩,兴趣是打开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观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历史教学是向学生展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在这些历史画卷中有数以万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及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优秀的成果、精华。如果教师能把精彩的历史故事、活鲜的历史人物引入课堂,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学习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学生人格,从而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变得有血有肉、充满魅力。 2.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领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唱独角戏,对牛弹琴,整个课堂气氛既沉闷又压抑,学生失去学习的生机和活力。现代教育课堂要求教师导,学生演,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战略大决战》这一课时,我设置疑问,复习导入: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内战?人民解放军运用什么战术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学生通过回忆,复习,解决以上问题。接下来我承上启下地讲授:随着决战时机成熟,解放军进入战略大决战阶段,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第一步:先让学生在书上做标记,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瓮中捉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后小组讨论;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以东北为突破口,辽沈战役为什么要先打锦州,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后采用同桌一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由我归纳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热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学生那种活泼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胆的质疑都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显著。 3.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图文结合,生情并茂,如临其境,它以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人,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明清反侵略斗争》这一课时,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故事情节通过影视资料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憎恨。又如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时充分利用地图,并设计成动画,在屏幕上展现了三条不同颜色的航海路线,这样学生在颜色的变化中、地图的运动中轻松地掌握了这三位航海家远航的起止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科目涉及不同历史人物,不同历史事件。在历史课教学中,采用师生互讲故事法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课充满兴趣,从而加深学生记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一课时,我就讲了“退避三舍”、“问鼎中原”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了晋文公和楚庄公为什么会先后成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讲述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在城门“悬目赏金”和“处罚太子师傅”的故事,从而增强对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的认识。有时让学生讲析自己熟悉、喜欢的历史人物,如在讲到《明清时期文化》时让学生自己讲述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一人物、《水浒传》中的好汉,描绘一下《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长久保持学习兴趣 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充满自信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自信可以克服困难。因此,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使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语言赞美学生,使其形成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阳光,没有阳关,我们就不能生活。”由此可见,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与学生交往中,适当赞美学生,会产生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激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责怪、埋怨有效得多。 总之,在历史教学课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融为一体。
Ⅷ 怎样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这些问题一直是我想要努力解决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我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之一。”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因此,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做好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容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栓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二、 幽默的语言,触发兴趣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一句幽默的话语,既像“兴奋剂”一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像“调料”一样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讲鸦片战争清朝的腐败无能时,用幽默的语言讲述“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既可以吸引学生听讲,又深刻地揭露了清朝的腐败无能,官僚的愚昧无知,中国的封建落后。教师应有目的地借助幽默地语言传授历史知识,启迪思维,打破课堂的沉闷,让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主动学习和思考。
三、 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
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戊戌变法》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喜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内容忠于历史的真实,不能随意编制一些情节内容,以虚构和编造来换取学生的兴趣。
五、 贴近生活,联系现实,深化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所讲述的内容大都远离现实生活,而初中生知识范围狭小,抽象思维能力较低,所以许多历史问题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老是陈年老帐,尽放马后炮,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事实上历史与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是正在谱写的历史。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事实证明,一旦历史与时事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的情绪马上会高涨起来,兴趣被激发,学习气氛变得非常活泼。
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用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创设情境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1、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例如利用插图、挂图、实物模型等来调动学生的兴趣。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利用投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手段,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形式多样化,且新颖、独特,易吸引学生注意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使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既生动展示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决心,同时又展现了当时抗击元军的壮烈场面,在这种气氛中,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另外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已来到我们身边,给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七、 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等活动。我在初一时课外指导学生制作教具,在初二时,我们组织学生编演《戊戌变法》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总之,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能稳定学习动机,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研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