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一历史手抄报版面和内容
主题为:生命的起源
内容介绍:生物以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㈡ 初一历史手抄报资料
手抄报资料可以写隋朝到元朝的节点历史以及大事件。
1、隋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587年隋文帝灭梁国。589年陈后主被活捉,陈亡。随后,隋平定了陈残余势力的叛乱,南北实现统一。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贯穿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2、唐
隋大业十三年,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占领长安,618年,李渊称帝,定国号唐。贞观之治: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武则天称帝:690年武则天称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安史之乱:755-763年,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渐腐败。755年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杨贵妃在逃亡途中离世。至763年,唐朝才平息叛乱。唐朝也由此衰落。
3、五代
从907年朱温废唐建立后梁,到960年北宋建立,黄河流域相继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更替,统治北方长达50多年,史称五代。与五代同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出现过10个割据政权交替并存,总称十国。
4、北宋
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生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逼利诱的方式,成功的是高级军官交出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北宋统一:北宋建立后,开始了统一南北的事业,979年,北汉被征服,唐末五代十国的军阀割据局面结束。澶渊(河南濮阳)之盟:1004年秋,辽承天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至澶州,1005年1月宋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天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6、南宋
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北宋的应天府指河南商丘,明朝的应天府指南京顺天府指北京)称帝,为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7、元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是为元世祖。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成临安,南宋亡。1279年,元朝统一了全国。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自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和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㈢ 初一历史手抄报
可以围绕古代帝王来写,写英明的君王和昏庸的,比如说尧、纣。版面你就自己设计吧!
资料: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
相传尧父为帝 ,母为陈锋氏女。帝乃黄帝曾孙,在位70年,“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卒后由尧之异母兄挚继位。挚在位9年,为政不善,而禅让于尧。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以后历代有“尧都平阳”之说。平阳即今山西临汾市,《诗经》中所说的唐国即在山西境内。今临汾尚存始建于晋代的尧庙,以及唐代修筑的尧陵。
尧的品质和才智俱是非凡绝伦,“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所以他即位以后,局面大变:举荐本族德才兼备的贤者,首先使族人能紧密团结,做到“九族既睦”;又考察百官的政绩,区分高下,奖善罚恶,使政务井然有序;同时注意协调各个邦族间的关系,教育老百姓和睦相处,因而“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天下安宁,政治清明,世风祥和。
传说在尧的时代,首次制定了历法,这样,劳动人民就能够依时按节从事生产活动,不致耽误农时。汉民族是农业垦殖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农时十分重视,故《尚书·尧典》对此有详细记载。
《尧典》上说,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叫“敬授民时”,他派羲仲住在东方海滨叫旸谷的地方,观察日出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并参考鸟星的位置来校正;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并参考火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并参考虚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井参考昴星的位置来校正。
二分、二至确定以后,尧决定以366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不出差误。由此可知,古人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时代。
尧的时代,又是传说中的洪水时期。“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势浩大,奔腾呼啸,淹没山丘,冲向高冈,危害天下,民不安居。尧对此非常关切,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鲧。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还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坚持要让鲧试一试,说实在不行,再免去他的职务。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冶水9年,毫无功绩。这是关于尧的传说中,政治上的一次失误,类似的不足之处还有若干,总之尧的时代也不是尽善尽美,故又有舜继起的一番励精图治。
在诸子书中,还有关于帝尧武功的传说,文治和武功俱臻美备,方见得尧之所以为古昔圣王。《吕氏春秋·召类篇》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曾讨伐过南方的帮族,并亲自出征作战。《淮南子·本经训》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派后羿将那些野兽杀死,并射落九日。据说人们对尧为民除害的举措十分感激,所以拥戴他为天子。羿射九日已是神话,不过其中称颂尧“兴利除害,伐乱禁暴”的意思,确实是推崇帝尧安邦治国有道,不但文治昌明,而且武功赫奕。
尧的,传说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尧在位70年,感觉到有必要选择继任者。他早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与四岳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四岳推荐了舜,说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
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
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
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
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他于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正式让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尧退居避位,28年后去世,“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其为深挚。
在先秦时期,以儒家和墨家两个学派最有势力,号称“显学”,两家都以尧舜为号召。从那时起,尧就成为古昔圣王,既是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人,唯尧刚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孔子对尧的赞美,随着儒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渐趋重要,而亦日益深入人心。后来儒家即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标帜;到唐代韩愈以至于宋明理学,大倡“道统”之说,尧遂成为儒家精神上的始祖。在整个封建时代,从未有人怀疑过尧在历史上的存在和他的业绩。
本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思潮的推动下出现了疑古学派,其巨擘顾颉刚认为,《尚书》中的《尧典》不可靠,该篇的出现在战国时期;故以《论语》中对尧舜的记载为最早,由此推断,尧舜的故事出现在东周末年,尧、舜、禹的关系和禅让的事迹,都是逐渐编造完善的。春秋初年,人们所知道的最古的古王是禹,而没有尧舜。所以,尧就象钱玄同所说的那样,一定是“无是公”、“乌有先生”,根本不是历史人物。
马克思主义史学兴起,运用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史的一般规律来研究关于尧的传说,指出尧的时代是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此时血缘性的氏族部落已结成部落联盟,尧是由部落联盟议事会推举产生的联盟首领。传说中尧与四岳讨论治水人选和继任人选,在一定程度反映了部落联盟议事会的情景;尧禅位于舜,是原始民主作风的遗存。恩格斯曾指出,在这个阶段每个文化民族都要经历自己的英雄时代。尧及舜、禹正是华夏民族的英雄人物。
中国商代最后一位君主。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殷帝辛名受,“天下谓之纣”,人称殷纣王。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
即位后的纣王,在父师长箕子、少师比十五上,时常用先公先王的赫赫功业,名臣贤相的诰言警语的劝谏教育下,也曾励精图治,以期增光先王,宏振邦。所以当时的政治也还清明,四海也还宾服。只是江淮间的夷人,还时有内侵。帝辛八年,九月甲子卜,“征夷方”,纣王决心御驾亲征,彻底制服夷人。帝都的九月,沫邑柿叶染丹,淇滨竹林叶翠。英姿飒爽的纣王,身着戎装,在大臣的陪伴下,举行了告庙典礼,接着在大校场杀牲祭旗,鸣炮启驾。只见旌旗蔽天,戈戟耀日,这时纣王坐在四马拉的战车上,在四辚马萧声中,东征大军出淇水关,越过汤汤南流的淇水,跨过滚滚北流的大河,向通行为表现黎邑(在今河南浚县东)的大道进发。在黎邑会合了诸侯发来的军队。纣王作了征东夷的誓师后,东征大军便直奔商邑(今河南商邱)而去。在商邑略事休息,第三天便向攸地(今安徽桐城县)开跋。到达攸地后,纣王接受了攸侯的参拜及军情的汇报。纣王的大军在攸侯军队的前导下即开赴前线。也许是由于王师军容的盛壮,夷方闻风丧胆,仓皇远遁。纣王的军队只和东夷的盟国小有接触,未有大的斩获。后来纣王的军队在夷方国域大肆威势之后,即于次年正月,由前线返回攸地。再入商邑。在商邑举行了告庙后,纣王的大军便走上返国的道路。在返国途中,遇上风景好的地方,便留连几于;碰上好的围场,便狩猎一番。边走边玩,兴致勃勃。直到杨花扑暮春天气,王师才回到沫都。
这次御驾亲征,大大增长了纣王的见识,提高了纣王的威望,同时也暗暗滋长了他骄横与逸乐的情绪。东征归来,沫都显得狭小了,纣王便决定扩沫都,并因城西的朝歌山,改沫都为朝歌。以后纣王即不断地向东夷用兵,由于战争的胜利,一批批的战俘不断地拥向朝歌。这些成十万,成百万的战俘,都变成了殷国的奴隶。由于纣王对东经营,跟着中原文化也逐渐发展到东南,促进了江、淮地区文化的发展;同时也由于战俘的不断增加,从而也大大促进了殷王朝的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水平。殷王朝的这种“中兴气象”,资长了纣王对自身价值的再认识,使他在人臣面前开始骄横起来,变得刚愎自用、他巧言饰非,听不进谏言,矜人以才能,以为天下没有人能高过自己;甚至对大臣说话,也渐声高气粗,装腔做执,渐渐地连比干的话,也听不下去。同时,生活直的要求也跟着高了起来,雕花的筷子换成了象牙的,杯子也换成发犀玉的。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又要吃旄象豹胎。穿衣要锦衣九重,住房要广厦高台;而且梁要雕,楝要画,窗要镂,墙要文。摘星不足壮观瞻,又另起鹿台。原配姜氏,年老色衰,便要诸侯献美女。宠妲己,唯妲己之方是从。於是使师涓创新淫声,引进“北里之舞”。把搜求来的狗马厅物,充满宫室,杂耍百戏,俱置苑中;扩大沙丘苑台,广建离宫馆,多置飞禽走兽,供己享乐。闲来宫中无事,便逐狗斗鸡,饮酒作乐。凿池储酒,悬肉如林。让妇女倡优,裸着身子,跳互相追逐的“北里舞”,以取笑乐。每到秋高气爽,纣王便陪着妲己到西山一带去打猎,有时到更远的辉县一带,甚至十天半月也不回来。为取悦妲己,甚至zhuo朝涉之胫,剖孕妇之腹,作长夜之饮,以至把记日的干支都忘了。从而对鬼神的祭祀也便荒慢起来。由于生活下的日益奢侈,赋税也上加重,而鹿台的府库,钜桥的粮仓,却装得满满的。
百姓日益怨望,诸侯渐有离心。于是纣王便采纳妲己的建议,以酪刑镇压人心,设炮烙以惩叛逆。时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美女,送给纣王。九侯女不善承欢,纣王怒而杀之,并把九侯剁为肉酱。鄂侯诤谏,便脯了鄂侯。西伯昌暗自叹息,谀臣左疆告密,纣王便把西伯囚于 里。这是帝辛二十三年的事。后来费仲、恶来当政,朝政一天天坏下去。费仲好利,与宗亲争利,宗亲也不亲了;恶来善谤,说诸侯也疏远了、西伯因 里七年,西伯之臣闳夭,以美女、奇物、善马,献给纣王,纣王才放了西伯。这是帝辛二十九年的事。西伯回西歧后,修德行善,笼络诸侯,表面上对纣王更加诚服。帝辛三十年春三月 ,西伯又率诸侯入贡,纣王大喜,特赐地千里。帝辛三十三年,又特赐弓、矢、斧、钺 ,命西伯特得专征伐。于是西伯借此权力,暗地扩大自己的实力。一年断虞、芮之讼,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耆国。三伐皆胜,西伯威望大增。很多诸侯都背叛纣王而归依文王,三分天下周有其二。而西伯表面上仍卑躬事纣,但纣王号令天下的权威却渐渐地小了。比干看到这种现状,忧在心中,愁在眉稍。往谏纣王,根本不听。贤臣商容往谏,甘脆把商容废斥为民。明年周人伐 (今陕西 县以北),又明年伐崇(在丰、镐间)周人既清除了后顾之忧,又 开拓了东进的道路。于是便把都城山歧下迁到丰邑,积极准备伐纣的大事。帝辛四十一年,西伯昌薨,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帝辛四十四年,武王伐黎,(见《史记志疑》P·66)并把他灭掉。黎国在今山西省上党壶关,位于纣都朝歌之西,是一个位近王畿 的方国。武王灭黎的消息传到朝歌,满朝文武为之震惊。贤臣祖伊奔告纣王说:“天帝莫不是要结束我殷的王命?不管从人事来看, 还是从大龟的神灵,都不敢告知殷的前途有什么好的征兆。不是先王不顾恤他的后代,只是王淫佚过度,不遵守王道常法,自绝于先王,所以上天丢弃了我们,使祖宗不能安食供享。如今天下百姓,没有不希望殷命 早绝的。王打算怎么办”?纣王听后,坦然地说:“我的命不是天给的吗?他们的恶言,又能把我怎么样呢”?祖伊踉 踉跄跄地走下殿来,说:“纣王真的是不可以劝谏了”。从此以后,纣王越发淫乱下去。整个纣都, 如盛夏的鸣蝉,似滚开的肉羹。神祗没人敬祭,宗庙不, 人管理。大臣有、小人都做偷窃奸邪的坏事。犯了法的人受不到惩罚,甚至连偷窃神用的牺牲,也得不到宽容;吃了也受不到灾害。因而纣王的宗亲,没有不担心王朝命运的。结识纣兄微子启,几次劝谏,纣王都不理会。于是徵子对父师、少师说:“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江山,因为受嗜酒的淫乐,败坏祖先的美德,现在江山 完 了。如今连大臣、小人都干偷窃奸邪的坏事,六卿、典士也互相效法而不遵守法度。小民们都 反对我们,我们的国家,真象涉大水一样,既找不到渡口,又看不到边岸,殷就要亡在今天了!父师、少师呀!我在家里心乱如麻,想离开家到荒野去,请你们不要把国家危亡的事告诉我”。箕子说:“王子 ,上天给我们殷邦降下灾难。使他沉酗于酒,有什么办法。他什么都不怕:上不怕天威,下不怕长老旧臣。现在殷民重赋,实际上是更快地招来敌人。商如果灭亡,我们只有殉国,我们不能做他人的奴仆。不过,我认为王子出奔,倒是一条正道,否则,我殷家宗庙陨坠 ,就没有人来挽救了”。于是微子出走。比干见微子去,于是叹息说:“主上有过,不去劝谏,就是不忠。怕死不说,就是不勇。有过就谏,不听就死,才是大忠大勇的人”。说着比干冒着生命危险,上殿去见纣王。一连三天,指责纣王的过错,劝谏纣王洗面革心,重整朝纲。说得纣王无言答对,却恼羞成怒说:“你为什么要坚持你的看法?是什么东西支持你坚持自己的看法”?比干说:“我是希望你痛改前非,保住先王留下的社稷,是这个大义支持我来劝谏你”。纣王心想:“他如此坚持自己的看法,必定是觉得自己高明,把自己当作圣人。难道真有比自己还高明的圣人”?于是他轻蔑地看着群臣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比干认为自己是圣人,他的心真的有七个孔窍”?于是比干被剖腹在而死。箕子看到纣王如此残酷地害死自己的叔父,知道他是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了,为了保存自己,假装疯狂,把自己装扮成奴隶模样。但是纣王也没有放过他,把他抓起来,囚禁 在牢狱里。从此,满朝大臣,谁也不敢再进谏了。纣王在身边佞臣的谄谀下,更加荒淫暴虐,肆无忌惮。结果朝政日益腐败,郊社不修,宗庙不祭,一味以奇巧异能,博取妲已的喜悦。殷太师疵,少师疆看到纣王如此对待天帝、祖先,知道殷朝的天下快要完了,便偷偷在抱着祭器、乐器,逃往周国去了。
帝辛五十一年,周武王十一年,武王看到纣王荒淫无道这地方,亲也畔了,众也离了,知道伐纣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遍告诸侯说:“殷有重罪,不能不伐灭他了”。十二月癸巳,周武王遵文王遗命,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由镐京出发,东征伐纣。师行二十五日,于丁己日到达盟津,在盟津大会诸侯。与会诸侯有庸、羌、 、徽、彭、濮等方国,周师联军合计兵力达三十多万。周武王作了伐纣的总动员,武王从上天设君谈起,继数商纣罪行,最后谈到自己这次伐纣是恭行天罚;指出纣恶贯盈,代纣必胜,不要错过这个时机。戊午日,整个联军渡过大河,周武王循诸侯的请求,再作动员。指出商纣不以夏亡为镜子,而且罪恶超过夏桀,是自绝于天,不可不伐。希望大家不以一心一德,以立不世之功。戊午的次日即已未日,这天正是冬至。黎明的时候,周武王亲自检阅了联军,在北上之前,武王又作动员,再次说明伐纣是恭行天罚,要求百夫长以上的军官,都要果毅勇敢,帮助自己的君主,多立战功。盟津离纣都约四百里,已未离癸亥只有六天。他们於是“选马而进”。从而大大提高了进军速度。终于在癸亥日,“朝食于戚,暮宿百泉”。在共邑百泉,埋锅造饭,稍事休息,大军便向牧野进发。周师联军到达牧野,已是“厌旦”时分。周武王下令停止宿夜,士卒欢乐歌舞,以待天亮。
当周师东来时,纣王曾使胶 在鲔水候周师,诘问去向。当纣王知道周师要进犯京师的消息后,不禁拈须大笑说:“你周,也不过是一个要方里的小国,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岂不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所以,纣王把武王的兵犯朝歌,根本没放在心上。另一方面,纣王伐东夷的战争,由于后来采取了穷追猛打的战术,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东夷终于被征服。捷报传来,纣王喜上眉稍,朝歌一片欢腾。从前线遗来的战浮,正源源不断地送来京师。加上时值腊尽,朝廷上下,一方面张灯结彩,挑符换新;一方面又要准备隆重热烈的祝捷盛典。至于如何对付东来的周师,看来纣王还没有来得及排上日程。 进入新春,纣王君臣又接连数日,在鹿台忙于计功授勋,大摆九龙盛筵。欢庆征伐东夷的胜利。纣王把周师东来的事,早已忘在了脑后。直到周师兵到牧野,军报传来,这才惊散了纣王君臣的欢宴。纣王仓皇从鹿台下来,乘车来到牧邑的黄土岗上。天色已近黄昏,临时筑起高台,远望周师,但见牧野篝火处处,光烛夜空,犹如火的海洋。周师的人数,大大出乎纣王的意料之外。这时纣王才洒意初醒,火速返回朝歌,组织兵力迎战。但由于国家的主力部队,还在远离京师的东夷前线,只好把从东夷前线遣来的战浮及大田奴隶,临时整编起来,作为前锋;把京师小人及京师宿卫军,作为后卫,开赴牧野。两军对垒,看起来纣旅“其会如林”,人数大大超过周师,但纣旅的士气,却极为散涣。
帝辛五十二年正月甲子,天色微明,但见周武王在文王木主前,举行“岁祭”,接着武王左拄黄钺,右执白旄,到军前作战前誓师,说:“举起你们的戈,提起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听我誓师”。武王在这次誓师的话中,除再一次揭发纣王的罪行外,特地举出了纣王重用四方逃亡的罪囚这件事,这是最能触及方国诸侯对纣王仇恨的。继而武王又一次表白了自己是恭行天罚。并宣布了战争进退击刺的节制,以明陈战纪律,以期获取全胜。誓师之后,武王令师父与百夫,到纣旅前挑战。於是尚父率戎车三百五十乘,士卒二万六千五百人,虎贲三千人,冲向纣旅。冲陈的周师如貔、如貅、如熊、如罴;而纣王的军队,却没有决战之心,相反地倒是希望武王的军队,更快地打下朝歌。所以尽管纣王左右挥动他手中的令旗,命令前锋应战,无奈纣军前锋不唯不前进,相反都掉转矛头,向后杀去。纣军阵脚大乱,接着武王的军队掩杀过来。纣王的七十万大军山倒坡滑,一下子溃退下来,直到朝歌外城。在玉门关外,纣王重整队伍,作背城一战。于是由小人与卫宿军组成的纣军后卫,与倒戈的奴隶及周师联军,展开了一场恶战。只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血流漂杵”,沧河水赤。结果玉门又败,纣王逃入鹿台,想登朝歌寨据险而守。周师联军,攻下金牛岭,也冲进鹿台。在鹿台,双方又作了最后的拼杀。由于周兵身披有“阙巩之甲”,纣军后卫的弓箭,阻止不了周兵的追击。结果纣王在兵撤朝歌寨途中,被武王擒杀。武王的大军国,当天便进入商国。甲子次日,周武王命人打扫了通往社坛的道路,祭祀了殷社。尹佚宣读了 书祝文,武王再拜叩首,宣布了这次革除殷命,是奉上天的明命。最后,周武王把象征国家的九鼎,由朝歌迁往镐京。于是,这个立国六百多年的殷商帝国,在殷纣的手中,就这样被一个地方百里的部落氏族给推翻了。
帝辛在位五十二年,关于纣王的为人,后世贬毁的多。其实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替殷纣抱过不平。当代的历史学家郭沫若也曾说过:“实际,这个人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非常之大……中华民族之能向东南部发展,是纣王的功劳"(《今昔蒲剑》)P.178)。所以,对这样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帝王,他的一生功过是应该给以正确评说的。纣王在位,虽曾作过不少坏事,但从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发展来说,他的功绩还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肯定殷纣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应该说殷纣王是一位在中国历史是曾有过极大贡献的帝王。
㈣ 历史怎么学该记什么笔记该怎么做初一的
(2)学生该如何做好历史笔记呢?(可针对高二、高三的学生或普遍高中生,可多角度分析,也可引申出学习历史的方法或技巧)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课堂笔记好处是多方面的。第一,有助于抓住难点、重点和主要方法,便于课后再次回味教师的思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深化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第二,有助于眼、耳、脑、手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培养和提高感知、记忆、思维和写作、速记的能力。第三,有助于把教师概括总结的知识提纲挈领地记下来,积累大量宝贵的资料,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第四,有助于课堂听讲全神贯注,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听课笔记要做到三点: 1.注意听讲,处理好听、记的关系,是做好笔记的前提。作听课笔记,学生处于一种较被动的地位,往往因“听”误了“记”,或因“记”误了“听”。为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的问题记,疑难之点记,教材上没有的记,次要的不记,教材上有的不记,易懂的不记。由被动转为主动。 听课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跟着教师讲课的思路走。务必把老师讲的问题听清楚,这样你才知道哪些是重点问题,哪些是疑难之处,哪些内容书上没有直接涉及到。例如:在讲到法国大革命中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时,老师就会把共和制和法国大革命中的君主立宪派所建立的君主立宪制两个概念做比较和解释,对此,学生就应把这些内容记到笔记上。 2.听、想、记结合,认真记录,以想(思维)为主要手段。从上课到下课,埋头死记,一股脑儿充当录音机和记录器,课堂上没认真听,更无暇思考,无暇消化,笔记虽记得很多,但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势必影响听课效果。其实,在课堂上,同学们不一定非得记下教师的全部板书内容,比如书上有的知识点就不用再做记录。另外,笔记不一定非要记在笔记本上,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内容,比如小标题、序号、概念、对文中某句话的补充说明等都可直接记在课本的空白处,而对一些很重要的知识点或总结到一块的知识点都应记在笔记本上。为抓住理解这一关键,做笔记的方法是:课前预习有重点的记,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抓紧时间迅速记,不懂问题特殊记。 3.定期整理笔记,可以升华为单元归纳、主题归类等。一堂课45分钟下来,教师既要按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求每个学生听懂、记住。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在老师讲到某个需要记到笔记上的问题时,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而学生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有的记得快,有的记得慢,这样在课堂上有部分学生来不及详细记,就可用符号表示,也可用熟悉的标志表示,课后再做整理。当然在复习中定期对笔记要加以补充整理。整理笔记的过程是个分析、归纳、综合、逻辑思维的过程,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条理化、理论化,而且便于巩固记忆和培养提高自学能力。总之,学生要做好历史课堂笔记,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它的养成一方面要靠任课老师慢慢诱导,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有意识地养成自己记笔记的习惯。在做笔记时要做到重难点突出,一目了然,真正地使课堂笔记成为学生日后复习功课的一个得力助手。
㈤ 有没有初一语文书的恶搞或者说历史书上的画画
木兰诗搞笑版
1.
叽叽复叽叽,公鸡泡母鸡。考试够刺激,答题靠心机。上课听不懂,都怪老古董。老师废话多,麻烦又啰嗦。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要我学英语,根本不可能,至今思项羽,不会说英语。语文不合格,更显我性格;数学不合格,老师全负责;英语不合格,因为我爱国.考试考得好,全靠同桌好。考试考不好,同桌做不好。天天上学愁更愁,老师讲课无离头,听得我就像梦游,次次批评无理由。功课多得想报仇,作业做得像傻头。光阴不似箭。日月不如梭。功课全靠抄,不然就不交。上学等放学,放学等过节。一年又一年,此意恨缠绵。同学本是同班鸟,一到放学各自飞,一天就这样OK![br/东风吹,战鼓擂,现今世界谁怕谁。只因南风吹,雨微微,全怪自己太会吹。天苍苍,野茫茫,作文纸上见四行。自古美女爱俊男。数风流人物,非俺莫属
2.
积积复积积,唔识就唔识: 考试够刺激,居然无题识;上课听唔识,捣乱多款式;生系中国人,死系中国魂;要我学英文,梗系冇可能;英语唔合格,更显我性格;数学唔合格,老师负全责;语文我合格,系我有办法;考试考得好,全靠隔离好;考试考唔好 ,隔离唔识做;日日返学愁更愁,老师讲嘢无厘头;我就听到似梦游,次次批评冇理由 ;功课多到似报仇;返学为咗乜,日日被糟质;作业都系抄,一系就唔交;返学等放学,放学饮可乐;敲铃各自飞,就咁又一Day 。
3.
唧唧复唧唧,木兰开飞机,开的什么机?波音747!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有所思,没钱买飞机.昨夜见军帖,要用轰炸机,飞机十二架,架架买不起.阿爷无大钱,木兰无金银,愿去买钢铁,从此造飞机.
东市买图纸,西市买螺丝,南市买玻璃,北市买铁皮.旦辞爷娘去,暮宿旧机库,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铁皮摩擦滋啦啦.旦辞机库去,暮至军营旁,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将军大呼哈哈哈.
万里开飞机,关山一下没.热气传机翼,日光照玻璃.将军被吓死,壮士魂已飞.
飞来撞天子,天子躺病床.策勋十二转,赏赐俩耳光.可汗问所欲,木兰不愿进牢房;愿开747,飞着回故乡.
爹娘闻女来,端起机关枪;阿姊闻妹来,当户举手枪;小弟闻姊来,举枪噌噌推上膛.开我机舱门,进我飞机藏,脱我战时袍,换上飞行装,多装手榴弹,对外架机枪.出门埋炸弹,亲友皆惊忙:离别十二年,不知木兰变态狂.
疯子脚蹬地,呆子眼紧闭,两人并排走,谁能说我不正常
4.
唧唧复唧唧,木兰开飞机,开的什么机?波音747!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有所思,没钱买飞机.昨夜见军帖,要用轰炸机,飞机十二架,架架买不起.阿爷无大钱,木兰无金银,愿去买钢铁,从此造飞机.
东市买图纸,西市买螺丝,南市买玻璃,北市买铁皮.旦辞爷娘去,暮宿旧机库,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铁皮摩擦滋啦啦.旦辞机库去,暮至军营旁,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将军大呼哈哈哈.
万里开飞机,关山一下没.热气传机翼,日光照玻璃.将军被吓死,壮士魂已飞.
飞来撞天子,天子躺病床.策勋十二转,赏赐俩耳光.可汗问所欲,木兰不愿进牢房;愿开747,飞着回故乡.
爹娘闻女来,端起机关枪;阿姊闻妹来,当户举手枪;小弟闻姊来,举枪噌噌推上膛.开我机舱门,进我飞机藏,脱我战时袍,换上飞行装,多装手榴弹,对外架机枪.出门埋炸弹,亲友皆惊忙:离别十二年,不知木兰变态狂.
疯子脚蹬地,呆子眼紧闭,两人并排走,谁能说我不正常
㈥ 怎样学好初一的历史
背历史的方法是形成条理,把先后发生的事件以前因后果的关系,或时间关系串联起来,像看故事一样,形成一个整体思路。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联系,当然也要认真看书,最好隔一两天回顾一下,效果非常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定要设法培养自己对历史的兴趣。纵横比较法。比方说孔子是生活在公元前551——479,那么谁和他是同时代的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了什么?
脑子里放电影。当你闲下来的时候,比方说睡觉前、睡醒后、散步时,想一想课本上的内容,看看能想起什么,知识点都弄懂没有?没记住的,没懂得,赶紧看一下。到了第二天,再放电影,这样你记不住的,不懂的就会越来越少。
区分重点和主次。要把书中的每一点内容都记下来是不可能。比如要看某个人的生卒年,因为要知道他跟谁是同时代的人,他是哪个朝代的人,但是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就不要记这些,只要看了就行了,因为考试很少考到某个人的生卒年。相反,如果记住了某个人的生卒年,而不去比较他跟谁是同时代的人,那么纯粹的记住是没意义的。
㈦ 初一上学期历史手抄报内容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过去一般认为,鸦片战争在中国一方是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清军可以就地取得兵员和物资的补给,具有本土作战的有利条件。如果道光帝坚持抵抗,重用林则徐,依靠人民群众,是可能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主要由于:一、由于道光帝的昏庸,和战不定,二、投降派如琦善等人的破坏;三、清军的腐败。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观点有了很大的变化。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萧致治主编《鸦片战争史——中国历史发展中第三次社会大变革研究》都认为,整个鸦片战争,清军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其中原因决不能用决策者的态度来进行解释。
他们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首先应该从中英双方作战能力这方面进行分析。
在军队数量方面,英国远征军人数最多时也不过2万名,而清军投入前线的总兵力达到10万。但是,由于清军防线太长,英军可以机动地选择攻击地点,在具体的攻击点上,英军人数保持了绝对优势。
在武器装备方面,清军冷、热兵器并用,70-80%配备刀矛弓矢等冷兵器,配备的火器如鸟枪、抬枪等,射程不过一、二百米,每分钟一、二发;大炮射程为1000米左右,而且都是实心弹,杀伤力小。英军则全部装备了步枪,射程为二、三百米,每分钟三发;大炮的射程达2000-3000米,炮弹种类除实心弹外,还有霰弹和开花弹,杀伤力很大。兵舰方面,英舰大号长32丈余,分三层,可安炮72尊;中号长27丈,分二层,可安炮30至40尊,还配有可安放10尊大炮的轮船。而清军兵船尺寸最大的也不到英舰一半,安放七八门炮,完全不是英舰的敌手。
军队的调遣方面,由于绿营兵驻扎十分分散,集中困难,加以调兵手续复杂,从邻省调兵约30—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而英军从印度调兵约30—40天,从南非开普敦到香港约60天,从英国本土调兵也不过四个多月。如果使用蒸汽船的话,速度更快。清军在军事上这些明显弱势,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科学技术落后和社会制度腐败,决定了它在鸦片战争的失败。鸦片战争以后,道光帝和清朝官僚集团并未吸取教训,依然故我,致使在十几年以后重蹈覆辙。
㈧ 初一历史手抄报 急急急急!!!!
隋朝: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唐朝: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佑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元朝: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说1271年建立,定国号为元),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元朝自成吉思汗起历经十五帝163年,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
㈨ 怎样学好初一历史
1、初一历史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㈩ 初一历史手抄报内容
隋朝: 隋朝(公元581年—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唐朝: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佑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元朝: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说1271年建立,定国号为元),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元朝自成吉思汗起历经十五帝163年,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