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上祖州是哪里

历史上祖州是哪里

发布时间:2021-02-27 04:17:49

『壹』 浙江东阳有哪些历史故事

东阳历史上的“包拯”——马光祖小考马 云 鹿 马光祖(1200~1273),字华夫,又字实夫,赐号裕斋,封金华郡公,谥号庄敏。浙江东阳邑城西北隅(今东阳城区西街西花园里一带)人,南宋宝庆二年(1226)进士。从南宋著名学者、参知政事(副丞相)真德秀学。历任沿江制置使、江东转运使、户部尚书、知临安府(今杭州)、三知建康府(今南京)、大学士、咸淳三年(1267)拜参知政事(副丞相)、咸淳五年(1269)拜知枢密院事(佐皇帝执兵政)、以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的光禄大夫)致仕。 马光祖任官时,以公用器皿钱20万缗支稿军民,削减租税,收养鳏寡孤疾,兴学校,礼贤才,招兵置察。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免除前政亏欠钱百余万缗,罢减渔利税课,赐益于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15万石,又为库贮籴本200余万缗,发粜常减于市价,以利于民。修饬武备、防拓要害。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建康(南京)郡民为其建生祠6所。在知临安府(杭州)时,时值岁饥,荣王府积粮不发,马光祖一连三日往谒,力促荣王开仓济民,得粮活民甚多。 马光祖一生,为军民造福,不畏豪强,体恤百姓,可与北宋名臣包拯相比。 南宋大清官马光祖的断案判词最有意思,大多数是诗词(歌谣)。在宝祐年间(1253-1358),马光祖知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时,不畏贵戚、豪强、庭无留讼。福王强占民房养鸡鸭,反状告百姓不交房租,示意地方官代他勒索。官司打到府衙门,马光祖实地勘验后,判决道:“晴则鸡卵鸭卵,雨则盆满钵满;福王若要屋钱,直待光祖任满。”(《西湖游览志》)。 马光祖对贵戚如此,对读书人却是另一种态度。一个书生翻墙进入所爱少女房间,被官府关押。马光祖一问案由,就出题《逾墙搂处子诗》面试,那书生秉笔疾书:“花抑平生债,风流一段愁。逾墙乘兴下,处子有心搂。谢砌应潜越,韩香许暗偷。有情还爱欲,无语强娇羞,不负秦楼约,安知漳狱囚。玉颜丽如此,何用读书求。”马光祖一见,大加赞赏,不但不责罚书生的非礼之举,反填一首《减字木兰花》词,判二人结婚:“多情多爱,还了平生花柳债。好个檀郎,室女为妻也不妨。杰才高作,聊赠青蚨三百索。烛影摇红,记取媒人是马公。”(《三朝野史》元朝吴莱)。 马裕斋(光祖)知处州(今浙江丽水),禁民捕(青)蛙。有一村民犯禁,乃将冬瓜切作盖, -1- 刳空其腹,实(青)蛙于中,黎明持入城,为门卒捕,械至于庭。(马光祖)公心怪之,问曰:“汝何时捕此蛙?”村民答道:“夜半。”“有知者否?”曰:“惟妻知。”(马光祖)公追其妻诘之。乃妻与人通(奸),俾妻教夫如此,又先往语门卒以收捕,意欲陷夫于罪而掘其妻也。(马光祖)公穷究其罪,遂置妻并奸夫于法。(《稗史》)。 以上案件只是马光祖一生中无数件断案中之几事,可以证实马光祖也不逊于天下闻名的包青天,在断案判词上,且有丰富多彩的诗词(歌谣)的文学体裁来表现,凭此方面,应略胜于闻名天下的“包拯”。马光祖也应称得上东阳历史上的“包拯”或称为名副其实的马青天。 在“武义新闻网”上(2005.12.25):“马光祖为武义人”,是何胜云先生的误证。笔者认为:据东阳马氏宗谱记:马大同十四世孙,马光祖生于南宋庆元庚申年(1200)八月二十四日,卒于咸淳癸酉年(1273)五月十五日,其先祖俦(马大同八世孙,又名文达)从东阳松山(今东阳千祥一带),居东阳邑城西北隅,至马光祖仍居西北隅。 据《东阳岘西杜氏宗谱》记:二世祖思诚(1206~1273),字子谨,因侍任赘马之纯家居邑治西。又记:二世祖思诚继赘马之纯之孙女(马光祖姐妹)马府中。此处马府与马府园(花园)大致范围在今东阳城区东到西经泽巷口,南至张府前巷,西至中山路,北至西街。西花园里是今唯一与马府花园为留存之地名(里名)。据东阳马氏宗谱记:马壬仲与其侄马光祖先后从东阳邑城西北隅居东阳县仁寿乡(56都)马府。据《东阳紫溪邵氏宗谱》记:东阳紫溪十二世孙邵礼(生于1321年)尝为马府家栽花护园而得名为花园村。佐证元朝时马府仍名望与繁荣。此处旧属东阳县仁寿乡(56都)太师里。宋理宗(赵昀)御书“裕斋”为马光祖赐号,也因马光祖其祖马之纯赠太师越国公与其父马正己赠太师齐国公而得“太师”里名。马府花园(今东阳市南马镇花园·马府村)是后来才出现之地名。马府是东阳古代五府(厉文才刺史、何梦然太师、乔行简平章、葛洪太师、马光祖制使)之一。 马光祖之祖父马之纯与其父马正己以崇尚风水宝地之因,先后葬于武义24都宝岩寺(今武义县马府下村、墓区已毁)。此处应为马太师墓。而马光祖生前虽未赠过太师,也以风水宝地之因,御葬于武义县四都洪桥头福圣寺旁(今武义县熟溪街道福圣寺村后山),其墓不能称为马太师墓、应称为马制使墓。东阳马氏宗谱记:购买山田五百庙以给福圣寺祭守,是东阳马氏族人购买之山田的。经笔者考证:今在马光祖墓处有一件石稀头部,正是南宋时墓兽之物。几百年以来至建国前,东阳马光祖后裔(含马大同后裔)一直去马光祖 -2- 墓前祭祖活动。 今由马大同后裔(武义籍)在新建的墓碑文记:马光祖,字华父,金华武义马邨(即马村)人,是误证。据武义《马氏宗谱》民国五年(1916)重修本记:始祖将军(实为东阳茂陵马氏二世祖马肖宗)、二世祖之纯(应为马大同十二世孙)、三世祖州同(只见于清代官职名称之中,武义马氏谱也记为官职)四世祖光祖(应为马大同十四世孙)。笔者初步认为此谱在清代修谱者之伪造之谱且马氏世系混乱。此谱中有一文《谨录光祖作吏部郎中梁膺传》,马光祖与“梁膺、字景李、同里人”。从以上史料可以佐证马光祖是东阳人,根本谈不上与梁膺为武义人或同里人了。此文也可能伪作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也是伪造之文。著名学者严佐之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认为:有的家谱,更不排除修谱者故作攀附之现象,笔者也认为:攀附之风古今都有,已影响到谱书之可信性。笔者又认为:马之纯等人早已葬于武义境内,马光祖也因崇拜风水,相中此处风水宝地而御葬于武义县福圣寺后山。 今位于武义县马村马太师庙,民间以祭祀马光祖是百姓崇神之活动,信徒们对马光祖一生为民造福的大清官崇拜,但民间之误传马光祖为太师。马光祖其父马正己与祖马之纯实为太师。 《宋史列传》中记马光祖为“婺州金华人”是误记,应为东阳人。其一:马光祖曾封为金华郡公、东阳县历史上属婺州、金华郡府管辖。其二:元仁宗(1312~1320在位)时,史臣袁桷提出搜访遗书,来补充《宋史》史料,其中有元朝国史院所存的宋朝名臣文集及杂书记载,悉皆遗缺散在民间的宋代史籍日就湮落,在宋朝末年时的史料残缺,就把马光祖为“婺州金华人”而误写入《宋史·列传》之中。 今存于武义马村的皇帝圣旨,赐马光祖之文书写得年代为“咸淳二年”(1266)与《宋史·列传》记拜马光祖为参知政事时间在咸淳三年(1267),二种在时间相差一年,是否是原件值得商榷。在东阳市佐村镇溪北村马氏宗祠内,今存有马光祖赐号“裕斋”匾。笔者认为:东阳溪北村马氏与武义马村马氏应同属东阳茂陵马氏马府(防军)派之裔,且武义马村马氏应从东阳迁居,不是像武义马氏谱中《马氏源流》所记:马光祖独自累犯元朝被开庆皇帝(宋理宗,公元1259年)抄没易姓密氏子孙辈播迁四方、东阳安田(安恬)、葛府(误记、应为葛氏聚居地)……在此文中,有多处误记。历史上的马光祖为军民造福得罪权贵而罢官,后又官复原职,笔者认为:在东阳境内属马光祖国各地后裔的马氏村落就达20 -3- 多个,并分衍东阳境外各地。在元朝时马府(今东阳南马马府)仍名望与繁荣四方。武义马氏宗谱中的《碑记》一文源于《东阳马氏宗谱》。东阳马氏宗谱首次修纂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比武义马氏宗谱要早几百年是可信之史料。《东阳茂陵马氏宗谱》(2002年版)也记马光祖为太师等有几处有误记。东阳马氏宗谱除几处有误之处,应该是可信的史料。 在明代万历金华府志与历代东阳是志中记载:马光祖的出生地、进士出身,加上东阳马氏谱中的序文、世系,世传与马光祖的生卒日期等内容记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马光祖葬地在武义不等于马光祖是武义人,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能攀附。笔者还是认为马光祖应为东阳人。笔者也是马大同后裔,记得少时去上坟,家人提着灯笼,灯笼字号为“马·太师第”,因马光祖之祖父马之纯与其父子正己为太师而得名,东阳马大同后裔,灯笼都以“马·太师第”之号的。 马光祖家中,在南宋时出过三公、二太师与五进士,即赠马邦(又名定、字千里)太傅鲁国公,赠太师越国公马之纯并于隆兴元年(1163)进士,赠马正己为太师齐国公,马壬仲(马之经继子,原籍福建建阳,后入籍东阳)于绍熙元年(1190)进士,马光祖于宝庆二年(1226)进士,马润祖于淳祐元年(1241)进士,马光国于宝祐四年(1256)进士。 据道光东阳县志记:东阳邑城思贤(坊)为马之纯而立,在下金宅巷口(今东阳城区西街与西经泽巷口一带),至元朝时思贤坊尚有马(光祖)制使祠堂(见清康熙《新修东阳志》)。 又记:东阳县“第一峰”,在县东八十里24都(今东阳三单乡与磐安县岭口镇)内,高八百丈、周十五里。宋宁庙当祷雨于此,甘霖浮应参政马光祖奏赐此名。笔者认为:马光祖是地地道道东阳人,且世居东阳邑城西北隅。也是东阳历史上的“包拯”与“马青天”。 史料来源:《宋史》、《辞海》(1980年版),清《[雍正]浙江通志》、明[万历]金华府志》、《金华市志》(1992年3月版)。 历代东阳县志[明隆庆志,清康熙志,道光志(八年与十二年二种版本),民国稿]《东阳市志》(1993年12月版)、《浙江省东阳县地名志》(1986年版)、《东阳市文化志》(1998年9月版)。 东阳《安恬马氏宗谱》清同治八年(1869)与民国六年(1917)等重修本。 东阳《茂陵马氏宗谱》清乾隆元年(1736)与民国甲申年(1944)等重修本。 东阳《茂陵马氏宗谱》2002年1月版。 东阳《西源马氏宗谱》清雍正八年(1730)等重修本。 -4- 东阳《西阳马氏宗谱》民国时重修本。 东阳《松山马大宗谱》建国前刊本。 东阳《下宅马氏宗谱》民国重修本。 东阳《松山马氏大宗祠会参祭谱》民国三十六年(1947)刊本。 东阳《岘西杜氏宗谱》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等重修本。 东阳《紫溪邵氏家谱》清道光五年(1825)等重修本。 附:清代东阳人赵衍作《马府园》诗一首。赵衍,字湛卿,号心远,又号香沙。清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主纂清康熙《新修东阳县志》。马府园① 春风拂拂几畦蔬,闻道思②马氏居。人去罗浮空有梦,鲲飞神治已无鱼。茂陵③当日曾遗稿,学士④他年此式庐。往事沧桑君莫问,熏名犹自两朝书。 注:① 马府园:即马邦、马之纯、马正己、马光祖祖孙四代居住的马府花园。在东阳城区西街西花园里一带。 ② (xián)同“贤”字。

『贰』 契丹的历史和王族人员


内容太多,只能贴部分
http://tieba..com/f?kz=194151075
辽太祖耶律师阿保机女质古公主、东丹王耶律倍女阿不里公主、太宗耶律德光女燕国公主吕不古、朝瑰公主
宗室女义成公主耶律汀、耶律可老公主、成安公主耶律南仙、永徽公主耶律仙河
契丹王族人员详细资料看这里
http://www.tianyabook.com/lishi2005/liaoshi/064.htm
http://www.tianyabook.com/lishi2005/liaoshi/065.htm
太祖一女:质古。下嫁淳钦皇后弟萧室鲁。幼为奥姑。契丹故俗,凡婚燕之礼,推女子之可尊敬者坐於奥,谓之「奥姑。」未封而卒。
太宗二女:吕不古,第一。应历间,封汧国长公主。保宁中,进封燕国大长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萧思温。以疾薨。
嘲瑰,第二。下嫁北府宰相萧海璃。应历初,未封卒。
世宗三女:怀节皇后生:和古典,〔二〕第一。保宁间,封秦国长公主。下嫁侍中萧啜里。以疾薨。
观音,第二。保宁间,封晋国长公主。下嫁萧夏剌。
撒剌,第三。下嫁萧斡里。未封卒。
景宗四女:睿智皇后生三女〔三〕观音女,第一。封魏国公主,进封齐国。景福中,封燕国大长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萧继先。皇后尤加爱,赐奴婢万口。重熙中薨。
长寿女,第二。封吴国公主。统和初,进封卫国,改封魏国长公主。下嫁宰相萧排押。开泰六年薨。
延寿女,第三。封越国公主,追封赵国。下嫁萧恒德。性沉厚,睿智皇后於诸女尤爱。甚得妇道,不以贵宠自骄。年二十一,以疾薨。
渤海妃生一女:淑哥,第四。无封号。乾亨二年,下嫁卢俊。与驸马都尉卢俊不谐,表请离婚,改适萧神奴。
圣宗十四女:贵妃生一女:燕哥,第一。封随国公主,进封秦国。兴宗封宋国长公主。下嫁萧匹里。
钦哀皇后生二女:岩母堇,第二。开泰七年,封魏国公主。进封秦国长公主,改封秦晋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五〕下嫁萧啜不。〔四〕改适萧海里,不谐,离之。又适萧胡睹,不谐,离之,乃适韩国王萧惠。
槊古,第三。封越国公主,进封晋国。景福初,封晋蜀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下嫁萧孝忠。姿质秀丽,礼法自将。以疾薨。
萧氏生二女:萧氏,国舅夷离毕房之女。崔八,第四。封南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孝先。太平末,东京大延琳反,遇害。
陶哥,第五。封长宁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杨六。
萧氏生一女:钿匿,第六。封平原郡主,进封荆国公主。下嫁萧双古。
马氏生一女:九哥,第七。封浔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琏。
大氏生一女:长寿,第八。封临海郡主,进封公主。下嫁大力秋驸马都尉大力秋坐大延琳事伏诛,改适萧慥古。
白氏生四女:八哥,第九。封同昌县主,进封公主。下嫁刘三嘏。
十哥,第十。封三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奚王萧高九。
擘失,第十一。封仁寿县主,进封公主。下嫁刘四端。
泰哥,第十二。下嫁萧忽烈。
李氏生一女:赛哥,第十三。封金乡郡主,进封公主。统和中,下嫁萧图玉。以杀奴婢,得罪。薨於贬所。
艾氏生一女:兴哥,第十四。下嫁萧王六。
兴宗二女:仁懿皇后生二女:跋芹,第一。封魏国公主。重熙末,徙封晋国,加长公主。下嫁萧撒八。与驸马都尉萧撒八不谐,离之。清宁初,改适萧阿速。以妇道不修,徙中京,又嫁萧窝匿。
斡里太,第二。封郑国公主。清宁间,加长公主。寿隆间,加大长公主。下嫁萧余里也。
道宗三女:宣懿皇后生三女:撒葛只,第一。封郑国公主。咸雍中,徙封魏国〔六〕。下嫁萧末。端丽有智。大康初薨。
纠里,第二。封齐国公主,进封赵国。下嫁萧挞不也。驸马都尉挞不也坐昭怀太子事被害,其弟讹都斡欲逼尚公主,公主以讹都斡党乙辛,恶之。未几,讹都斡以事伏诛。天祚幼,乙辛用事。公主每以匡救为心,竟诛乙辛。大安五年,以疾薨。
特里,第三。封越国公主。乾统初,进封秦晋国大长公主。徙封梁宋国大长公主。下嫁萧酬斡。公主从天祚出奔。明年,攻应州,留公主守辎重。金人围之,公主奔行在所,天祚潜遁,为金人所获。大康八年,以驸马都尉萧酬斡得罪,离之。大安初,改适萧特末。为都统,与金人战,败于石辇铎,被擒。
昭怀太子一女:延寿。封楚国公主,徙封许国。乾统元年,进封赵国,加秦晋国长公主。下嫁萧韩家奴。幼遭乙辛之难,与兄天祚俱养于萧怀忠家。后李氏进挟谷歌,文帝感悟,召还宫。
天祚六女:文妃生一女:余里衍。封蜀国公主。为金人所获。
元妃生三女:俱为金人所获。
宫人生二女:俱为金人所获〔八〕。

太祖四子:淳钦皇后萧氏生三子,太宗第二,见帝纪。倍,小字图欲,唐明宗赐姓东丹,名慕华,改赐姓李,名赞华。第一。神册元年,立为皇太子。天显元年,为东丹国人皇王,建元甘露,称制行事,置左右大相及百官,一用汉法。太宗立诏居东平郡,升为南京。太宗諡曰文武元皇王。世宗諡让国皇帝。统和中,更諡文献皇帝。重熙二十一年,增諡文献钦义皇帝。唐遣人来招,倍浮海奔唐,唐人迎以天子仪卫改瑞州为怀化军,拜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移镇滑州。召入,遥领虔州节度使。聪敏好学,通阴阳、医药、箴灸之术,知音律,善画,工文章。太祖征乌古、党项,倍为先锋都统。经略燕地,至定州。闻太祖与李存勗相拒于云碧店,引兵驰赴,存勗退走。陈渤海可取之计。天显元年,从征渤海,拔扶余城,太祖欲括户口,谏止,且劝乘势攻忽汗城,夜围降之。唐李从珂自立,密报太宗曰「从珂弑君,不可不讨。」外宽内忍,刻急,喜杀人。唐主从珂将自焚,遣壮士李彦绅害之,薨年三十八,葬医巫闾山。子娄国、隆先、道隐。已下并系横帐。
李胡,一名洪古,字奚隐。第三。天显五年,立为皇太弟。统和中,追諡钦顺皇帝。〔四〕重熙二十一年,更諡章肃皇帝。天显五年,兼天下兵马大元帅。勇悍多力。天显五年,徇代北,攻寰州,多俘而还。太宗凡亲征,常留守京师。性酷忍,小怒,辄黥人面,或投水火中。世宗即位于镇阳,太后怒,遣李胡将兵往击,至泰德泉,为安端、刘哥所败。耶律屋质谏太后,李胡作色曰:「我在,兀欲安得立?」屋质曰:「民心畏公酷暴,无如之何!」太后曰:「我与太祖爱汝异於诸子。谚曰:『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我非不欲立汝,汝自不能矣。」李胡往世宗军议和,解而后见。和约定,趋上京。有告李胡与太后谋废立,徙祖州。穆宗时,喜隐反,辞连李胡,囚之。死于囚所,年五十,葬玉峰山西谷。二子:宋王喜隐、卫王宛。
宫人萧氏生一子。牙里果,字敌辇。第四。自晋还,始为惕隐。性沉默,善骑射。天显三年,救耶律沙于定州,为李嗣源所获,至石晋立,始得还。以病薨。二子:敌烈、奚底,皆知名。
太宗五子:靖安皇后萧氏生二子,穆宗第一,见帝纪。罨撤葛。第二。会同元年,封太平王。〔五〕世宗诏许与晋主往复以昆弟礼。景宗封齐王,赠皇太叔,諡钦靖。穆宗委以国政。谋乱,令司天魏璘卜日,觉,贬西北边戍。景宗即位,撒葛惧,窜于大漠,召还,释其罪。保宁四年,病疽薨。
宫人萧氏生三子。天德,字苾扇。第三。猛悍趫捷,人望而畏。太宗讨石重贵,至望都,晋将杜重威率兵十万先据河梁。上欲以计破之,募能断粮道者,天德请以五千骑行。许之。从间道击走卫送之军,火其辎重。重威穷蹙,乃降。会同三年,与邸用和使晋。世宗即位,遣天德护送太宗灵柩于上京。太后遣李胡拒世宗,遇耶律留哥等于泰德泉,战甚力,败之。与李胡战于泰德泉,太后闻之不悦,后不复用。与侍卫萧翰谋反,系狱。耶律留哥、盆都等辞连天德,并按之。天德断锁,不能出。天禄二年,伏诛。
敌烈,字巴速堇。第四。保宁初,封冀王。多力善射。保宁初,宋人侵汉,与南府宰相耶律沙将兵往援,却敌而还。与宣徽使耶律海思等谋反,事觉,穆宗释之。乾亨初,宋主攻河东,至白马岭,敌烈以先锋度涧,未半,宋军逆系,师溃。殁于阵。子哇哥,白马岭之败俱殁。
必摄,字箴堇。第五。景宗封为越王。〔六〕应历间,族人恒特及萧啜里有罪,欲亡,必摄密以闻。上以为忠,常以侍从。上好畜鹿,有伤毙及逸去,即杀主者。适欲诛一监养鹿官,必摄谏而免。景宗时,讨党项有功。以疾薨。
世宗三子:景宗第二。吼阿不。第一。
旧史皇族传书在第三,且云未详所出。按景宗本纪云,景宗皇帝,世宗第二子。又按旧史本传云,景宗立,亲祭于墓,追册为皇太子。当是世宗嫡长子也。
景宗立,追册为皇太子,諡庄圣。早薨。墓号太子院。
妃甄氏生一子。只没,〔七〕字和鲁堇。第三。
旧史皇族传书在第一。
景宗封为宁王,保宁八年夺爵。统和元年,皇太后称制,诏复旧爵。敏给好学,通契丹、汉字,能诗。统和元年,应皇太后命,赋移芍药诗。应历末,与宫人私通,上闻,怒,榜掠数百,刺一目而宫之,系狱,将弃市。景宗即位,释之,赐以所私宫人。保宁八年,妻造鸩毒,夺爵,贬乌古部。赋放鹤诗,徵还。
景宗四子:睿智皇后萧氏生三子,圣宗第一,见帝纪。隆庆,字燕隐,小字普贤奴。第二。八岁封恒王。统和十六年,徙王梁国。开泰初,更王晋国,进王秦晋,追赠皇太弟。初兼侍中。统和中,拜南京留守。开泰初,加守太师,兼政事令,寻拜大元帅,赐金券。统和十七年南征,为先锋,至瀛州,遇宋将范庭召列阵以待。隆庆遣萧柳击败之,逃入空墅,围而尽殪。十九年,复败宋人于行唐。入觐,还至北安州,浴温泉,疾薨,葬医巫闾山。子五人:查葛、遂哥、谢家奴、驴粪、苏撒。
隆佑,小字高七,一字胡都堇。第三。乾享初,封郑王。统和中,徙王吴,更王楚。开泰初,改王齐。〔八〕諡仁孝。重熙间,改諡孝靖。统和中伐宋,留守京师,拜西南面招讨使。及征高丽,复留守京师,权知北院枢密使。出守东京。赠守太师。开泰元年薨。子三人:胡都古、合禄、贴不。
一子不详所出。药师奴。第四。早卒,葬王子院。
圣宗六子:钦哀皇后萧氏生二子,兴宗第一,见帝纪。重元,小字孛吉只。第二。太平三年,封秦国王。兴宗立为皇太弟,赐金券。道宗册为皇太叔,免拜,不名,复赐金券。历南、北院枢密使,南京留守,知元帅府事。道宗拜天下兵马大元帅。圣宗崩,钦哀皇后称制,密谋立重元,重元以所谋白於上,上益重之。后虽处戎职,未尝离辇下,尊宠古未之有。清宁九年,车驾秋猎滦水,重元子涅鲁古与陈六、萧胡睹等四百余人谋反,诱胁弩手军攻行宫。将战,其党多悔过效顺,各奔溃。重元奔走大漠,叹曰:「涅鲁古使我至此。」谋反,军溃,自杀。子涅鲁古谋反,战殁。
一子未详所出。别古特,字撒懒。第三。重熙中,封柳城郡王。太平七年,遥领彰信军节度使,为王子郎君班详稳。重熙中,累迁契丹行宫都部署。明敏,善射。讨夏国,督战有功。讨夏军还,薨。
仆隗氏生二子。吴哥,字洪隐。第四。燕王。开泰二年,为惕隐,出为南京留守。薨于南京。四世孙敌烈、术烈。术烈继梁王雅里称帝。
狗儿,字屠鲁昆。第五。太平元年,拜南府宰相。暴疾薨。
姜氏生一子。侯古,字讹里本。第六。重熙十七年,封饶乐郡王。〔九〕咸雍中,徙混同郡王。重熙初,王子郎君班详稳,后为上京留守。薨于上京。
兴宗三子:仁懿皇后萧氏生三子,道宗第一,见帝纪。和鲁斡,字阿辇。第二。重熙十七年,封越王。清宁初,徙王鲁,进王宋魏。乾统三年,册为皇太叔。清宁中,拜上京留守,改南京留守。乾统初,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加守太师,免拜,不名。三年,为惕隐,加义和仁寿之号,复守南京。〔一零〕重元乱,和鲁斡夜赴战。天祚即位,弛围场之禁。和鲁斡请曰「天子以巡幸为大事,虽居谅阴,不可废也。」上以为然,复命有司促备春水之行。从猎于庆州,薨。子三人:石笃、远、淳。淳封秦晋王,称帝。
阿琏,字讹里本。第三。重熙十七年,封许王。清宁初,徙陈王、秦王,进封秦越国。追封秦魏国王,諡钦正。清宁中,出为辽兴军节度使。咸雍间,历西京、上京留守。从车驾秋猎,以疾薨。
道宗一子:宣懿皇后萧氏生。浚,小字耶鲁斡。第一。六岁封梁王,八岁立为皇太子,諡昭怀,以天子礼葬。乾统初,追尊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大康元年,兼领北、南院枢密使。〔一一〕幼能言,好学,知书。文帝屡曰:「此子聪慧,殆天授。」七岁从猎,连中,二鹿,上谓左右曰:「祖先骑射绝人,威振天下,是儿虽幼,当不坠祖风。」后复遇十鹿,射之,得九,帝喜,为设宴。年二十,为乙辛诬害,囚上京,见杀,葬玉峰山。子天祚皇帝,讳延禧。
天祚六子:文妃生一子。敖鲁斡。第一。
出继大丞相耶律隆运后。
初封晋王。喜扬人善,劝其不能,中外称其长者。保大元年,南军都统耶律余睹以敖卢斡有人望,与文妃密谋立之,不果,余睹降金,文妃伏诛,敖卢斡不与谋,得免。耶律撒八等复谋立敖卢斡,事觉,或劝之亡,曰「安忍为蕞尔之躯,失臣子之节!」闻者伤之。保大二年,以得人心缢死。
元妃生一子。雅里,字撒鸾。第二。七岁,欲立为太子,别置禁卫,封梁王。天祚奔夏,众推称帝,改元神历。
四子未详所出。〔一二〕挞鲁。第三。燕国王。早薨。
习泥烈。第四赵王。从天祚至白水泺,为金师所获。
定。第五。秦王。至青冢泺,为金师所获。
宁。第六。许王。至青冢泺,为金师所获。

契丹历史

人们根据着一点一滴的线索去寻找历史的答案。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图)在茫茫的北方草原上流淌着两条河流,一条叫西拉木伦河,意思是"黄水"。人们把它看作是黄河在远方的女儿,所以文献上写作“潢河”;另一条河叫“老哈河”,也叫“土河”,两河流域孕育了草原上的文明。传说中,一位驾着青牛车从潢河而来的仙女,与一位从土河骑着白马来的勇士,在两河的交汇处相遇,两人相恋,并结为夫妻,他们便是契丹族的始祖。历史学家根据这个传说和一些相关史料的考证,对契丹族的起源作了如下解释:(图)他们认为仙女和勇士所代表的分别是居住在两河流域的两个原始氏族,一个以“白马”为图腾,居住在“马盂山”;一个以“青牛”为图腾,住在“平地松林”。后来两个氏族都迁徙到两河汇聚处的木叶山,他们联姻繁衍,形成了契丹族。
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末年,一个叫耶律阿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并于公元916年建立了辽,辽与北宋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常年征战之余,中原地区林立的城镇和喧哗的都市,给了“逐草而居”的契丹人不小的影响。(图)他们仿效北宋的都城--东京,建立了东、西、南、上、中五个京城。辽代的南京就是今天的首都北京。辽代是草原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期(图),生活在交通要道上的契丹人得到了来自中原和西方的商品,同时也被两种文明所浸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图)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了219年后,公元12世纪,辽被金所灭。又经过大约五百年的时间,契丹的名字就从史迹中销声匿迹了。契丹人究竟去了哪里?他们的后裔还在吗?如果存在,他们今天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这又是另一个亟待解答的历史之谜了。 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这一件件记载着契丹文明的大量文物的出土,人们对于那个创造了辉煌历史,却又神秘消失了的北方古代民族的想象,也渐渐丰富和清晰了起来。
(图1)打开中国历史地图册我们可以看到,契丹所创立的辽,在它最强盛的时期,它的疆域曾经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叶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今天的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在此期间,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通路曾一度被暂时阻断。以至于那时亚欧大陆中西部的许多国家都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辽的统治下,于是,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称。在斯拉夫语国家中,这种称呼还一直沿用至今,这也足以说明辽王朝在当时的影响了。
辽在中国北部存在了两百多年后,公元1125年被完颜阿骨打率领的金军所灭。朝代的更迭本无疑义可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在历史上无论谁掌握政权,原有的文化传统总还能代代相传。然而辽王朝覆灭后,却为什么连整个契丹文化甚至契丹民族都突然在史书上销声匿迹了呢?
1922年6月一个炎热的夏日,在内蒙古巴林右旗,一位名叫克尔文的比利时传教士,在一座古墓的石碑上发现了一些类似文字的符号。它不同于当时已知的任何文字,这些形如天书的符号就是契丹文字。(图2)契丹文字被发现以后,关于那个远逝了的王朝和销声匿迹的民族才重新显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来。
到目前为止,人们所能识别的契丹文字仍屈指可数,但正是这些文字帮助人们发现了契丹后裔的去向。研究学者们通过对文字进行比较,发现今天的达斡尔族人和云南境内部分的居民,有着与契丹族极为密切的联系。后来又通过DNA的科学实验,更证明了他们与契丹族的遗传关系。至此我们终于可以大略地知道契丹族在史迹之外的踪迹了:(图)公元1125年,辽被金所灭。契丹贵族耶律大石收集契丹各部的残余力量,向西越过沙漠,到达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政权,史称西辽。西辽存在了80多年后被蒙古元军所灭。元代连年征战,能征善战的契丹族人被征召入伍,他们随元军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了较大的族群,达斡尔人就是这样作为民族存续了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就像当年落籍在云南的契丹人后裔。
契丹给人们留下了一份历史的记忆,有关它的一切还有待着人们去发现。就像追寻传说,破译文字那样,不断地去发现,一个消失的民族,和一段沉睡的历史。 海上诗作者:【耶律倍】 年代:【辽】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耶律倍(899-936),辽太祖长子,契丹名图欲。天显元年(926年),辽太祖灭渤海国,建东丹国,他被封为东丹王。辽太宗即位,遭到疑忌,逃奔后唐。此诗作于其流亡途中,是见于记载的辽代最早的五言诗。其诗以物拟人,大山喻己,小山拟弟太宗,仅寥寥几笔,即勾勒出皇室内部斗争的残酷场面。 题李俨《黄菊赋》作者:【耶律洪基】 年代:【辽】 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耶律洪基(1032-1101),即辽道宗,契丹名查剌。在位四十五年,好汉文化,习儒学,所作诗赋很多,编为《清宁集》。此诗通过巧妙的联想,写出秋菊独傲风寒的异质,并以此抒发诗人的敬慕之情,极富韵致。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叁』 帮我找找历史上有关王爷的女儿(郡主)的记载

内容太多,只能贴部分
http://tieba..com/f?kz=194151075
辽太祖耶律师阿保机女质古公主、东丹王耶律倍女阿不里公主、太宗耶律德光女燕国公主吕不古、朝瑰公主
宗室女义成公主耶律汀、耶律可老公主、成安公主耶律南仙、永徽公主耶律仙河
契丹王族人员详细资料看这里
http://www.tianyabook.com/lishi2005/liaoshi/064.htm
http://www.tianyabook.com/lishi2005/liaoshi/065.htm
太祖一女:质古。下嫁淳钦皇后弟萧室鲁。幼为奥姑。契丹故俗,凡婚燕之礼,推女子之可尊敬者坐於奥,谓之「奥姑。」未封而卒。
太宗二女:吕不古,第一。应历间,封汧国长公主。保宁中,进封燕国大长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萧思温。以疾薨。
嘲瑰,第二。下嫁北府宰相萧海璃。应历初,未封卒。
世宗三女:怀节皇后生:和古典,〔二〕第一。保宁间,封秦国长公主。下嫁侍中萧啜里。以疾薨。
观音,第二。保宁间,封晋国长公主。下嫁萧夏剌。
撒剌,第三。下嫁萧斡里。未封卒。
景宗四女:睿智皇后生三女〔三〕观音女,第一。封魏国公主,进封齐国。景福中,封燕国大长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萧继先。皇后尤加爱,赐奴婢万口。重熙中薨。
长寿女,第二。封吴国公主。统和初,进封卫国,改封魏国长公主。下嫁宰相萧排押。开泰六年薨。
延寿女,第三。封越国公主,追封赵国。下嫁萧恒德。性沉厚,睿智皇后於诸女尤爱。甚得妇道,不以贵宠自骄。年二十一,以疾薨。
渤海妃生一女:淑哥,第四。无封号。乾亨二年,下嫁卢俊。与驸马都尉卢俊不谐,表请离婚,改适萧神奴。
圣宗十四女:贵妃生一女:燕哥,第一。封随国公主,进封秦国。兴宗封宋国长公主。下嫁萧匹里。
钦哀皇后生二女:岩母堇,第二。开泰七年,封魏国公主。进封秦国长公主,改封秦晋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五〕下嫁萧啜不。〔四〕改适萧海里,不谐,离之。又适萧胡睹,不谐,离之,乃适韩国王萧惠。
槊古,第三。封越国公主,进封晋国。景福初,封晋蜀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下嫁萧孝忠。姿质秀丽,礼法自将。以疾薨。
萧氏生二女:萧氏,国舅夷离毕房之女。崔八,第四。封南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孝先。太平末,东京大延琳反,遇害。
陶哥,第五。封长宁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杨六。
萧氏生一女:钿匿,第六。封平原郡主,进封荆国公主。下嫁萧双古。
马氏生一女:九哥,第七。封浔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琏。
大氏生一女:长寿,第八。封临海郡主,进封公主。下嫁大力秋驸马都尉大力秋坐大延琳事伏诛,改适萧慥古。
白氏生四女:八哥,第九。封同昌县主,进封公主。下嫁刘三嘏。
十哥,第十。封三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奚王萧高九。
擘失,第十一。封仁寿县主,进封公主。下嫁刘四端。
泰哥,第十二。下嫁萧忽烈。
李氏生一女:赛哥,第十三。封金乡郡主,进封公主。统和中,下嫁萧图玉。以杀奴婢,得罪。薨於贬所。
艾氏生一女:兴哥,第十四。下嫁萧王六。
兴宗二女:仁懿皇后生二女:跋芹,第一。封魏国公主。重熙末,徙封晋国,加长公主。下嫁萧撒八。与驸马都尉萧撒八不谐,离之。清宁初,改适萧阿速。以妇道不修,徙中京,又嫁萧窝匿。
斡里太,第二。封郑国公主。清宁间,加长公主。寿隆间,加大长公主。下嫁萧余里也。
道宗三女:宣懿皇后生三女:撒葛只,第一。封郑国公主。咸雍中,徙封魏国〔六〕。下嫁萧末。端丽有智。大康初薨。
纠里,第二。封齐国公主,进封赵国。下嫁萧挞不也。驸马都尉挞不也坐昭怀太子事被害,其弟讹都斡欲逼尚公主,公主以讹都斡党乙辛,恶之。未几,讹都斡以事伏诛。天祚幼,乙辛用事。公主每以匡救为心,竟诛乙辛。大安五年,以疾薨。
特里,第三。封越国公主。乾统初,进封秦晋国大长公主。徙封梁宋国大长公主。下嫁萧酬斡。公主从天祚出奔。明年,攻应州,留公主守辎重。金人围之,公主奔行在所,天祚潜遁,为金人所获。大康八年,以驸马都尉萧酬斡得罪,离之。大安初,改适萧特末。为都统,与金人战,败于石辇铎,被擒。
昭怀太子一女:延寿。封楚国公主,徙封许国。乾统元年,进封赵国,加秦晋国长公主。下嫁萧韩家奴。幼遭乙辛之难,与兄天祚俱养于萧怀忠家。后李氏进挟谷歌,文帝感悟,召还宫。
天祚六女:文妃生一女:余里衍。封蜀国公主。为金人所获。
元妃生三女:俱为金人所获。
宫人生二女:俱为金人所获〔八〕。

太祖四子:淳钦皇后萧氏生三子,太宗第二,见帝纪。倍,小字图欲,唐明宗赐姓东丹,名慕华,改赐姓李,名赞华。第一。神册元年,立为皇太子。天显元年,为东丹国人皇王,建元甘露,称制行事,置左右大相及百官,一用汉法。太宗立诏居东平郡,升为南京。太宗諡曰文武元皇王。世宗諡让国皇帝。统和中,更諡文献皇帝。重熙二十一年,增諡文献钦义皇帝。唐遣人来招,倍浮海奔唐,唐人迎以天子仪卫改瑞州为怀化军,拜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移镇滑州。召入,遥领虔州节度使。聪敏好学,通阴阳、医药、箴灸之术,知音律,善画,工文章。太祖征乌古、党项,倍为先锋都统。经略燕地,至定州。闻太祖与李存勗相拒于云碧店,引兵驰赴,存勗退走。陈渤海可取之计。天显元年,从征渤海,拔扶余城,太祖欲括户口,谏止,且劝乘势攻忽汗城,夜围降之。唐李从珂自立,密报太宗曰「从珂弑君,不可不讨。」外宽内忍,刻急,喜杀人。唐主从珂将自焚,遣壮士李彦绅害之,薨年三十八,葬医巫闾山。子娄国、隆先、道隐。已下并系横帐。
李胡,一名洪古,字奚隐。第三。天显五年,立为皇太弟。统和中,追諡钦顺皇帝。〔四〕重熙二十一年,更諡章肃皇帝。天显五年,兼天下兵马大元帅。勇悍多力。天显五年,徇代北,攻寰州,多俘而还。太宗凡亲征,常留守京师。性酷忍,小怒,辄黥人面,或投水火中。世宗即位于镇阳,太后怒,遣李胡将兵往击,至泰德泉,为安端、刘哥所败。耶律屋质谏太后,李胡作色曰:「我在,兀欲安得立?」屋质曰:「民心畏公酷暴,无如之何!」太后曰:「我与太祖爱汝异於诸子。谚曰:『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我非不欲立汝,汝自不能矣。」李胡往世宗军议和,解而后见。和约定,趋上京。有告李胡与太后谋废立,徙祖州。穆宗时,喜隐反,辞连李胡,囚之。死于囚所,年五十,葬玉峰山西谷。二子:宋王喜隐、卫王宛。
宫人萧氏生一子。牙里果,字敌辇。第四。自晋还,始为惕隐。性沉默,善骑射。天显三年,救耶律沙于定州,为李嗣源所获,至石晋立,始得还。以病薨。二子:敌烈、奚底,皆知名。
太宗五子:靖安皇后萧氏生二子,穆宗第一,见帝纪。罨撤葛。第二。会同元年,封太平王。〔五〕世宗诏许与晋主往复以昆弟礼。景宗封齐王,赠皇太叔,諡钦靖。穆宗委以国政。谋乱,令司天魏璘卜日,觉,贬西北边戍。景宗即位,撒葛惧,窜于大漠,召还,释其罪。保宁四年,病疽薨。
宫人萧氏生三子。天德,字苾扇。第三。猛悍趫捷,人望而畏。太宗讨石重贵,至望都,晋将杜重威率兵十万先据河梁。上欲以计破之,募能断粮道者,天德请以五千骑行。许之。从间道击走卫送之军,火其辎重。重威穷蹙,乃降。会同三年,与邸用和使晋。世宗即位,遣天德护送太宗灵柩于上京。太后遣李胡拒世宗,遇耶律留哥等于泰德泉,战甚力,败之。与李胡战于泰德泉,太后闻之不悦,后不复用。与侍卫萧翰谋反,系狱。耶律留哥、盆都等辞连天德,并按之。天德断锁,不能出。天禄二年,伏诛。
敌烈,字巴速堇。第四。保宁初,封冀王。多力善射。保宁初,宋人侵汉,与南府宰相耶律沙将兵往援,却敌而还。与宣徽使耶律海思等谋反,事觉,穆宗释之。乾亨初,宋主攻河东,至白马岭,敌烈以先锋度涧,未半,宋军逆系,师溃。殁于阵。子哇哥,白马岭之败俱殁。
必摄,字箴堇。第五。景宗封为越王。〔六〕应历间,族人恒特及萧啜里有罪,欲亡,必摄密以闻。上以为忠,常以侍从。上好畜鹿,有伤毙及逸去,即杀主者。适欲诛一监养鹿官,必摄谏而免。景宗时,讨党项有功。以疾薨。
世宗三子:景宗第二。吼阿不。第一。
旧史皇族传书在第三,且云未详所出。按景宗本纪云,景宗皇帝,世宗第二子。又按旧史本传云,景宗立,亲祭于墓,追册为皇太子。当是世宗嫡长子也。
景宗立,追册为皇太子,諡庄圣。早薨。墓号太子院。
妃甄氏生一子。只没,〔七〕字和鲁堇。第三。
旧史皇族传书在第一。
景宗封为宁王,保宁八年夺爵。统和元年,皇太后称制,诏复旧爵。敏给好学,通契丹、汉字,能诗。统和元年,应皇太后命,赋移芍药诗。应历末,与宫人私通,上闻,怒,榜掠数百,刺一目而宫之,系狱,将弃市。景宗即位,释之,赐以所私宫人。保宁八年,妻造鸩毒,夺爵,贬乌古部。赋放鹤诗,徵还。
景宗四子:睿智皇后萧氏生三子,圣宗第一,见帝纪。隆庆,字燕隐,小字普贤奴。第二。八岁封恒王。统和十六年,徙王梁国。开泰初,更王晋国,进王秦晋,追赠皇太弟。初兼侍中。统和中,拜南京留守。开泰初,加守太师,兼政事令,寻拜大元帅,赐金券。统和十七年南征,为先锋,至瀛州,遇宋将范庭召列阵以待。隆庆遣萧柳击败之,逃入空墅,围而尽殪。十九年,复败宋人于行唐。入觐,还至北安州,浴温泉,疾薨,葬医巫闾山。子五人:查葛、遂哥、谢家奴、驴粪、苏撒。
隆佑,小字高七,一字胡都堇。第三。乾享初,封郑王。统和中,徙王吴,更王楚。开泰初,改王齐。〔八〕諡仁孝。重熙间,改諡孝靖。统和中伐宋,留守京师,拜西南面招讨使。及征高丽,复留守京师,权知北院枢密使。出守东京。赠守太师。开泰元年薨。子三人:胡都古、合禄、贴不。
一子不详所出。药师奴。第四。早卒,葬王子院。
圣宗六子:钦哀皇后萧氏生二子,兴宗第一,见帝纪。重元,小字孛吉只。第二。太平三年,封秦国王。兴宗立为皇太弟,赐金券。道宗册为皇太叔,免拜,不名,复赐金券。历南、北院枢密使,南京留守,知元帅府事。道宗拜天下兵马大元帅。圣宗崩,钦哀皇后称制,密谋立重元,重元以所谋白於上,上益重之。后虽处戎职,未尝离辇下,尊宠古未之有。清宁九年,车驾秋猎滦水,重元子涅鲁古与陈六、萧胡睹等四百余人谋反,诱胁弩手军攻行宫。将战,其党多悔过效顺,各奔溃。重元奔走大漠,叹曰:「涅鲁古使我至此。」谋反,军溃,自杀。子涅鲁古谋反,战殁。
一子未详所出。别古特,字撒懒。第三。重熙中,封柳城郡王。太平七年,遥领彰信军节度使,为王子郎君班详稳。重熙中,累迁契丹行宫都部署。明敏,善射。讨夏国,督战有功。讨夏军还,薨。
仆隗氏生二子。吴哥,字洪隐。第四。燕王。开泰二年,为惕隐,出为南京留守。薨于南京。四世孙敌烈、术烈。术烈继梁王雅里称帝。
狗儿,字屠鲁昆。第五。太平元年,拜南府宰相。暴疾薨。
姜氏生一子。侯古,字讹里本。第六。重熙十七年,封饶乐郡王。〔九〕咸雍中,徙混同郡王。重熙初,王子郎君班详稳,后为上京留守。薨于上京。
兴宗三子:仁懿皇后萧氏生三子,道宗第一,见帝纪。和鲁斡,字阿辇。第二。重熙十七年,封越王。清宁初,徙王鲁,进王宋魏。乾统三年,册为皇太叔。清宁中,拜上京留守,改南京留守。乾统初,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加守太师,免拜,不名。三年,为惕隐,加义和仁寿之号,复守南京。〔一零〕重元乱,和鲁斡夜赴战。天祚即位,弛围场之禁。和鲁斡请曰「天子以巡幸为大事,虽居谅阴,不可废也。」上以为然,复命有司促备春水之行。从猎于庆州,薨。子三人:石笃、远、淳。淳封秦晋王,称帝。
阿琏,字讹里本。第三。重熙十七年,封许王。清宁初,徙陈王、秦王,进封秦越国。追封秦魏国王,諡钦正。清宁中,出为辽兴军节度使。咸雍间,历西京、上京留守。从车驾秋猎,以疾薨。
道宗一子:宣懿皇后萧氏生。浚,小字耶鲁斡。第一。六岁封梁王,八岁立为皇太子,諡昭怀,以天子礼葬。乾统初,追尊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大康元年,兼领北、南院枢密使。〔一一〕幼能言,好学,知书。文帝屡曰:「此子聪慧,殆天授。」七岁从猎,连中,二鹿,上谓左右曰:「祖先骑射绝人,威振天下,是儿虽幼,当不坠祖风。」后复遇十鹿,射之,得九,帝喜,为设宴。年二十,为乙辛诬害,囚上京,见杀,葬玉峰山。子天祚皇帝,讳延禧。
天祚六子:文妃生一子。敖鲁斡。第一。
出继大丞相耶律隆运后。
初封晋王。喜扬人善,劝其不能,中外称其长者。保大元年,南军都统耶律余睹以敖卢斡有人望,与文妃密谋立之,不果,余睹降金,文妃伏诛,敖卢斡不与谋,得免。耶律撒八等复谋立敖卢斡,事觉,或劝之亡,曰「安忍为蕞尔之躯,失臣子之节!」闻者伤之。保大二年,以得人心缢死。
元妃生一子。雅里,字撒鸾。第二。七岁,欲立为太子,别置禁卫,封梁王。天祚奔夏,众推称帝,改元神历。
四子未详所出。〔一二〕挞鲁。第三。燕国王。早薨。
习泥烈。第四赵王。从天祚至白水泺,为金师所获。
定。第五。秦王。至青冢泺,为金师所获。
宁。第六。许王。至青冢泺,为金师所获。

契丹历史

人们根据着一点一滴的线索去寻找历史的答案。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图)在茫茫的北方草原上流淌着两条河流,一条叫西拉木伦河,意思是"黄水"。人们把它看作是黄河在远方的女儿,所以文献上写作“潢河”;另一条河叫“老哈河”,也叫“土河”,两河流域孕育了草原上的文明。传说中,一位驾着青牛车从潢河而来的仙女,与一位从土河骑着白马来的勇士,在两河的交汇处相遇,两人相恋,并结为夫妻,他们便是契丹族的始祖。历史学家根据这个传说和一些相关史料的考证,对契丹族的起源作了如下解释:(图)他们认为仙女和勇士所代表的分别是居住在两河流域的两个原始氏族,一个以“白马”为图腾,居住在“马盂山”;一个以“青牛”为图腾,住在“平地松林”。后来两个氏族都迁徙到两河汇聚处的木叶山,他们联姻繁衍,形成了契丹族。
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末年,一个叫耶律阿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并于公元916年建立了辽,辽与北宋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常年征战之余,中原地区林立的城镇和喧哗的都市,给了“逐草而居”的契丹人不小的影响。(图)他们仿效北宋的都城--东京,建立了东、西、南、上、中五个京城。辽代的南京就是今天的首都北京。辽代是草原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期(图),生活在交通要道上的契丹人得到了来自中原和西方的商品,同时也被两种文明所浸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图)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了219年后,公元12世纪,辽被金所灭。又经过大约五百年的时间,契丹的名字就从史迹中销声匿迹了。契丹人究竟去了哪里?他们的后裔还在吗?如果存在,他们今天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这又是另一个亟待解答的历史之谜了。 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这一件件记载着契丹文明的大量文物的出土,人们对于那个创造了辉煌历史,却又神秘消失了的北方古代民族的想象,也渐渐丰富和清晰了起来。
(图1)打开中国历史地图册我们可以看到,契丹所创立的辽,在它最强盛的时期,它的疆域曾经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叶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今天的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在此期间,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通路曾一度被暂时阻断。以至于那时亚欧大陆中西部的许多国家都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辽的统治下,于是,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称。在斯拉夫语国家中,这种称呼还一直沿用至今,这也足以说明辽王朝在当时的影响了。
辽在中国北部存在了两百多年后,公元1125年被完颜阿骨打率领的金军所灭。朝代的更迭本无疑义可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在历史上无论谁掌握政权,原有的文化传统总还能代代相传。然而辽王朝覆灭后,却为什么连整个契丹文化甚至契丹民族都突然在史书上销声匿迹了呢?
1922年6月一个炎热的夏日,在内蒙古巴林右旗,一位名叫克尔文的比利时传教士,在一座古墓的石碑上发现了一些类似文字的符号。它不同于当时已知的任何文字,这些形如天书的符号就是契丹文字。(图2)契丹文字被发现以后,关于那个远逝了的王朝和销声匿迹的民族才重新显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来。
到目前为止,人们所能识别的契丹文字仍屈指可数,但正是这些文字帮助人们发现了契丹后裔的去向。研究学者们通过对文字进行比较,发现今天的达斡尔族人和云南境内部分的居民,有着与契丹族极为密切的联系。后来又通过DNA的科学实验,更证明了他们与契丹族的遗传关系。至此我们终于可以大略地知道契丹族在史迹之外的踪迹了:(图)公元1125年,辽被金所灭。契丹贵族耶律大石收集契丹各部的残余力量,向西越过沙漠,到达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政权,史称西辽。西辽存在了80多年后被蒙古元军所灭。元代连年征战,能征善战的契丹族人被征召入伍,他们随元军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了较大的族群,达斡尔人就是这样作为民族存续了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就像当年落籍在云南的契丹人后裔。
契丹给人们留下了一份历史的记忆,有关它的一切还有待着人们去发现。就像追寻传说,破译文字那样,不断地去发现,一个消失的民族,和一段沉睡的历史。 海上诗作者:【耶律倍】 年代:【辽】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耶律倍(899-936),辽太祖长子,契丹名图欲。天显元年(926年),辽太祖灭渤海国,建东丹国,他被封为东丹王。辽太宗即位,遭到疑忌,逃奔后唐。此诗作于其流亡途中,是见于记载的辽代最早的五言诗。其诗以物拟人,大山喻己,小山拟弟太宗,仅寥寥几笔,即勾勒出皇室内部斗争的残酷场面。 题李俨《黄菊赋》作者:【耶律洪基】 年代:【辽】 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耶律洪基(1032-1101),即辽道宗,契丹名查剌。在位四十五年,好汉文化,习儒学,所作诗赋很多,编为《清宁集》。此诗通过巧妙的联想,写出秋菊独傲风寒的异质,并以此抒发诗人的敬慕之情,极富韵致。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肆』 历史上哪一人因为自己寡居,就杀了身边的功臣

公元907年,赫赫一时的大唐帝国灭了之后,中华大地上又进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这一格局,与700年前汉朝灭亡之后极为相似:中原华夏族开始偏安并南渡,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入主中原。

辽国的建立,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件。此后,辽国通过其强大的影响力,将其族名“契丹”变成了中国在亚欧大陆的代称,时至今日,在俄罗斯和整个斯拉夫语世界,这个称呼其实仍在使用。

耶律德光便是辽太宗,其继位之后立耶律李胡为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显然出自述律平的意思。

耶律李胡虽然深受述律平的喜爱,但生性残暴,不得人心。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在南征后晋的班师途中病逝于栾城(今属石家庄)。立谁为帝?辽国又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主宿卫之职的耶律安抟因与北院大王、南院大王合谋,矫诏立耶律倍之子耶律阮为帝,是为辽世宗。

太后述律平对长孙耶律阮继位大为不满,立即派幼子耶律李胡率军南下攻打耶律阮,双方隔河对峙,战事一触即发。

在这场争斗之中,辽国重臣耶律屋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死谏最终迫使太后述律平罢兵,接受了耶律阮继承皇位的现实。这一点其实也说明,述律平虽然喜欢幼子,但还是能以辽国根本利益为重的。

当然,这或许也跟述律平的年纪也有关系,这一年,她已经69岁了。之后,述律平和耶律李胡被迁往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在幽禁中度过了最后的六年。

『伍』 巴林左旗历史属于什么省管辖

唐朝以前
新石器时期,有远古先民创造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夏商以降至战国,为山戎、东胡地。汉至西晋,为乌桓、鲜卑地。十六国迄隋,先后为契丹及库莫奚地。
唐朝时期
巴林左旗人民政府
唐贞观二年(628年),契丹举部降唐,本地属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以大贺氏8部为基础设立10州,并置松漠都督府(今西拉木伦河北岸林西县樱桃沟古城址),本地隶属之。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松漠都督李尽忠叛唐自立,松漠都督府遂废,此后本地属突厥。开元三年(715年),契丹首领李失活率部归唐,唐于翌年复置松漠都督府,本地隶属松漠都督府,总辖于营州东夷都护府。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瓦解,契丹贵族涅里(又作泥里或雅里,耶律阿保机七代祖)重建遥辇氏部落联盟,本地为涅里亲领的迭剌大部,仍隶于松漠都督府。天宝十四年(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此后本地辖于回纥汗国近百年。回纥汗国被黠戛斯推翻后,于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在其首领屈戌的率领下重归于唐,唐视契丹为属国,承认屈戌可汗地位,授以“奉国契丹之印”。当时本地称“西楼”,为契丹“总知军国事”的于越王所在地。
辽朝时期
本旗为辽上京临潢府所在地。唐天佑四年(907年),总管契丹部落联盟兵马大权的于越王耶律阿保机,经过部落选举的仪式取代了遥辇氏世为契丹可汗的地位,于正月庚寅在本地即皇帝位,是为辽朝开国之始。辽朝在本地
巴林左旗召庙
的行政建置有京、府、州、县四级:
上京:为辽朝首都,位于今林东镇南故城。始建于辽太祖神册三年(918年),初称皇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更名为上京,并置临潢府。
临潢府:为上京道之治所,设于上京皇城内,领36500户,辖府、州军、城25,统县10,其中1州、1城、10县在本旗境。临潢府直属10县为属人之制,无辖域,治所均设在京城之内,县民布于京城四周。
临潢县:治所在上京皇城内,县民散居潢水之北,其地宜植,以燕、蓟汉人俘户置。
长泰县:治所在上京皇城内,县民多为渤海人,居京西北与汉人杂处。
定霸县:治所在上京汉城内,县民为渤海人,与汉人杂处,分地耕种。
保和县:治所在上京汉城内,县民为渤海人,散居京南。
潞县:治所在上京汉城内,县民为燕蓟汉人,与渤海人杂处,布于京东。
易俗县:治所在上京汉城内,县民为辽东渤海人,居于京北。
迁辽县:治所在上京汉城内,县民为辽东诸县渤海人,多为渤海王兵勇家属,居于上京东北。
渤海县:以辽阳叛民徙置。
兴仁县:治所在上京汉城内,县民不详。
宣化县:治所在上京汉城内,县民本为辽东神化县徙民,统和八年(990年)又实以诸宫提辖司人户,隶于彰愍宫。
以上10县徙置民户时间不等,建县时间同在圣宗开泰二年(1013年)四月。
祖州:天成军,上节度。原为辽太祖四代先人出生地,建城后号曰祖州,是为太祖奉陵邑,位于上京西50里,遗址在今石房子林场后山。祖州直属长霸、咸宁二县。
长霸县:以龙州长平县民徙置。
咸宁县:以辽阳长宁县民徙置。州东南20里有辽太祖伯父于越王述鲁的私城。
金朝时期
本旗为临潢府路之治所。金初沿袭辽制,本地仍称上京临潢府。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金都会宁府建号上京,本地改称北京临潢府,置北京路都转运司于此。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改北京为临潢府路,以北京路都转运司为临潢府路转运司,寻罢。从此本地免去京号。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建中都于燕京,为置陪都,以大定府(即辽之中京)为北京,于本地置临潢府路提刑司,掌管一方刑狱事。同时改临潢府总管为府尹,仍兼本路兵马都总管。临潢府隶于北京路,领5县、37堡。5县为:临潢县,“倚,有金粟河”。长泰县,“有立列只山,其北千余里有龙驹河,国言曰喝必刺,有撒里葛老睹地”。卢川县,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以黑河铺升,原隶全州,后复来属,有潢河。宁塞县,泰和元年(1201年)五月置,有滑河。长宁县,辽永州永昌军故名,太祖天辅七年(1123年),尝置节度使,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废州来属。
元朝时期
本旗为特薛禅后裔世袭领地,先属应昌府路,后属全宁路,隶于中书省。特薛禅为弘吉剌氏,是元朝的功臣国戚。元太祖九年(1214年),成吉思汗在迭蔑可儿驻夏时,将西起今锡林郭勒盟南之阿巴哈纳尔,南达落马河(赤峰)东接扎鲁特,北至兴安岭南段的大片土地,分封给特薛禅之子按陈、火忽、册那颜等,本旗为特薛禅次子火忽领地。火忽一系长子在西域为将,次子无王封,其族众及所分农土皆由特薛禅长子按陈一系统领。按陈于太宗四年(1232年)由窝阔台汗赐银印封为河西王,命其统国族(指弘吉剌惕部众)。火忽族众隶属之。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应昌府升为应昌路,由按陈之孙济宁王管领,本地隶属之,为济宁王分地。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全宁府升为全宁路,由按陈之曾孙鲁王碉阿不剌管领,本地改隶为鲁王分地。顺帝至正初(1341年),应昌、全宁2路具罢,本地改隶鲁王马某沙王傅府。至正十四年(1354年),复置应昌、全宁2路,本地仍隶于全宁路,为鲁王分地。
明与北元时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四月,明朝于鲁王故地置全宁卫,以降人故元知院捏怯来为指挥使,本地隶属之。全宁卫不久即废。永乐后本地改属泰宁卫,隶于奴儿干都司。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明朝设置的泰宁、福余、朵颜三卫(称兀良哈三卫)为北元所破,属于喀尔喀万户内五鄂托克之一的巴林部兼并了泰宁卫,此后本地隶属北元巴林部,为兀良哈北境。
清朝时期
巴林左旗老爷洞沟
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巴林部脱离北元归附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后金在硕翁科尔地方,为已归附的蒙古诸部划定牧地,始将巴林部划定在今巴林左右二旗及林西县的地面上。崇德元年(1636年)九月,巴林部被编成两个牛录旗,由巴林台吉阿玉石和满珠习礼分领,本地属满珠习礼旗。旗下辖牛录17个(约三个半甲喇),有兵丁5100人(其中甲士360人),共880户。顺治五年(1648年),又在牛录旗的基础上将巴林部编为巴林2旗,本地为巴林左翼旗,下辖16佐,隶于昭乌达盟。是为本地建旗之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清政府置乌兰哈达厅,本旗隶属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升热河厅为承德府,改乌兰哈达厅为赤峰县,本地汉民隶属赤峰县。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沿袭清末建置。民国12年(1923年),热河巴林垦务局林东垦务分局设立,本旗开始大量放垦蒙荒。随着巴林2旗汉族人口的逐年增多,遂有建县之举。1925年,于本旗贝子庙建立林东设治局,代行县政,隶于热河特别区。1932年8月,林东设治局正式升为林东县。自此,本地实行“属人主义”的旗县并存体制,旗辖原巴林左翼旗未垦之地,仍隶昭乌达盟;县辖巴林左右2旗全境,隶属热河省。
1933年3月1日,日本侵占林东,本地沦陷。同年7月,撤销林东县,废除蒙旗札萨克制度,建立伪巴林左翼旗公署,隶于伪满兴安西分省(1934年11月改称兴安西省)。1943年10月1日,伪满洲国并兴安各省为兴安总省,本旗伪旗公署隶属之。
1945年8月10日,日本侵略者败逃,伪旗公署垮台。13日,由林东地区上层人士和子章、马真吾等人组建了林东维持会,维护地方治安。
1945年12月1日,撤销林东维持会,由和子章组建了地方临时行政机构巴林左翼旗政府。1946年6月1日,中共热北地委于本旗建立第一个人民政权——林东行政委员会,和旗政府同属于热河省昭乌达盟行政委员会。1947年11月25日,林东行政委员会与巴林左翼旗政府合并,改称巴林左翼旗政府,隶属于热河省昭乌达盟政府。
1949年5月1日,巴林左翼旗随昭乌达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解放后
1954年3月,巴林左翼旗人民政府改称巴林左旗人民委员会。
1968年2月,成立巴林左旗革命委员会。
1969年7月1日,巴林左旗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7月1日,巴林左旗随昭乌达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1年7月,撤销巴林左旗革命委员会,恢复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名称。

『陆』 契丹是现在的哪里 契丹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契丹是大体位置在今天的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三省相邻的西部地区。

契丹人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契丹”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公元554年编写的《魏书》。当时的契丹只不过是从鲜卑众多部落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小部落。

在经过几百年的艰难发展后,直到唐朝末期,契丹才从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转变成为北方草原的新一代霸主。之后,在契丹传奇领袖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辽国(也称“辽朝”)。

(6)历史上祖州是哪里扩展阅读:

辽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零九年。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

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5-8]。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公元1125年被金国所灭。

契丹的历史

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契丹人作为一个比较弱小的部落联盟,先后隶属于北魏、突厥、唐朝、回鹘等势力。在唐朝时期,契丹人首领窟哥被任命为第一任松漠都督。松漠都督府管辖的区域为今天的赤峰、通辽一带,位置跟契丹人的传统发源地相吻合。

到了唐朝末年,北方的回鹘灭亡,南方的唐朝又陷入了内乱,这为契丹人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契丹人迅速征服了奚、室韦等部落,牢牢地控制住了长城以外的广袤地区。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举为契丹可汗。在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契丹迅速发展壮大,不断开疆拓土。由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在全盛时期疆域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

由于契丹人的疆域横跨了整个中国北方,隔断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直接联系,因此西方许多人误以为在这一时期,契丹人统治了整个中国。即便到了今天,在斯拉夫语世界中还用Kitaia、Cathaia、Cathay等称呼来称中国,而这几个词翻译过来的意思其实就是“契丹”。

公元1125年,辽国被金国所灭。辽国贵族耶律大石率契丹余部西逃,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建立了西辽政权。到了十三世纪,蒙古人迅速崛起,并于公元1218年攻灭了西辽。

此后,又有少部分契丹人在西辽贵族八剌黑的带领下,在今伊朗南部临近波斯湾的克尔曼地区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史称“后西辽”,这也是契丹人在历史上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于1306年被伊尔汗国所兼并。

因此,当年随耶律大石西逃的契丹人后裔最后都融合于蒙古、中亚的众多民族之中了。而那些没有出逃的契丹人则成为了金国的臣民,他们中的大部分依然留在故地,即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和辽宁、吉林一带。

后来蒙古攻灭金国和南宋,许多契丹人纷纷加入到了蒙古军队中,随军征战各地,其中有不少契丹人被安排留在被征服地区驻防,因此就在这些地方定居了下来。到了元朝时期,元朝统治者将北方的契丹人划归为金人,将南方的契丹人划归为宋人,所以契丹这个民族就逐渐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柒』 内蒙古赤峰市宋代时期有出过哪些历史人物

胡瓖辽早期著名画家,以描绘北方游牧民族生活见称一时,风靡画坛。其被宋朝御府收藏的名画共65件,其中《卓歇图》、《蕃马图》、《还猎图》等为其代表作,被时人称为“神品”。且他“善画蕃马,……富于精神,取尽塞外不毛之情趣,神巧绝代之精技,……握笔落墨,细入毫芒,气度精神,富有筋骨……”,在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画派”画坛上占有重要地位。胡瓖辽太祖四年(公元910年)卒。
耶律宗真即辽兴宗皇帝,辽著名画家(工笔画),善丹青,尝以所画鹅、鹰送于宋朝,点缀精妙,宛乎逼真,宋仁宗作飞白书以答之,是辽国享有名望的山水、花鸟画家,常与宋朝皇帝以书、画相赠,俨然有中原帝王之风。辽重熙二十三年(公元1054年)卒。

涅里即耶律雅里,或乜里、泥礼。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七代祖。曾为契丹北平王,唐王曾授涅里为松漠都督。时突厥乘机东侵,涅里联合奚部大破突厥。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又击败唐将安禄山的进攻。翌年,涅里拥立迪辇俎里为契丹可汗,自任相佐,协助可汗整顿部落,加强了契丹部落的凝聚力。并置官署、立制度、刻木当契、穴地为牢,以号令约束部众。他又潜心于农工之事,使契丹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涅里为契丹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窦景庸汉族,中京大定府(今宁城县大明镇)人,辽清宁间(公元1056~1064年)及进士第,后授秘书省校书郎、少府少监、相国等。辽咸雍间,授枢密直学士、知汉人行宫副部署事、南院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赐同德功臣,封陈国公、监国史纂修,在辽政治、文化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辽大安九年(公元1093年)卒。

鲜演辽著名佛学大师,俗姓李,怀州(今巴林右旗岗更苏木)人,辽道宗不仅封他为开龙寺讲主,而且经常召他进宫研讨佛教经典,并授予他“圆通悟理”称号,升迁崇禄大夫,检校太保。天祚皇帝即位后,鲜演又升迁为太傅,成为“名驰独步,震于京师”的一代高僧。其墓志已在巴林左旗出土,随葬墓志汉文楷书凡875字,全面记述了开龙寺圆通悟理大师鲜演一生专攻《华严》,撰《华严悬谈抉择》6卷,以阐扬澄观(唐代名僧)之说,是辽晚期佛教中最有影响的大师之一,对中国佛教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辽天庆八年(公元1118年)卒,安葬于今巴林左旗林东镇北山辽代开龙寺僧人墓地。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公元872~926年)汉名亿,小字啜里只。契丹迭剌部耶律弥里人。唐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被选为本部夷里堇(部落酋长)后,连年率军对邻近各族进行征讨,连破室韦、突厥、奚、女真等部。天祐二年(公元905年),率领骑兵7万人与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会盟于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并和李互换袍、马,结为异姓兄弟,共同进攻卢龙节度使刘仁恭。连年征战,俘获甚众。既增强了经济实力,又获得了大批汉人,利用汉人韩延徽、康默记、卢文进、韩知古等有才能的人,帮助契丹建立各项制度;学习利用汉人的生产技术,对加速契丹的封建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取代了遥辇氏痕德堇可汗,被群臣推举为天皇帝。辽神册元年(公元916年)二月,称帝建国,群臣上号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国号“契丹”。造文字,定法令,设置官署。神册三年(公元918年),在今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兴筑“京都”,作为皇都。神册五年(公元920年)正月,始制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六年(公元921年),制定《决狱法》。天赞元年(公元922年),南攻蓟北州县,败河东节度使李存勖。四年(公元925年)冬,进攻渤海。次年,攻忽汗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灭渤海国,改渤海为东丹国,封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至此,契丹的势力西达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抵鄂尔浑河,东至渤海,南临燕云。后东征凯旋途中,病死于扶余城西南,时年53岁。其妻述律平护其丧归西楼(辽上京)。天显二年(公元927年),葬祖陵(今巴林左旗石房子),陵地置祖州,庙号太祖。

察必元外戚济宁忠武王按陈(居地今克旗达里诺尔)之女、元世祖忽必烈皇后。察必生性仁明,随事讽谏,多裨时政。世祖在位30年,察必立为皇后,始终勤俭自律,事事用心。据传在其所居王宫丹墀前,她亲手栽种了一株从成吉思汗兴业故地带回的青草,名为“誓俭草”,用以告诫皇宫子孙保持崇俭风尚。史称“其性明敏,达于事机,国家初政,左右匡正,后有力焉”。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病逝。死后追尊昭睿顺圣皇后。

萧绰即萧太后,小字燕燕,契丹族,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生于应历三年(公元953年),保宁元年(公元969年)选为景宗耶律贤贵妃,不久册封为皇后。时景宗体弱多病,常不临朝,绰则协助皇帝处理军政大事。乾享四年(公元982年)景宗崩,长子耶律隆绪12岁即位,是为辽圣宗。萧绰临朝称制,总摄军国大事,授尊号承天皇太后。临朝期间,设置契丹“宫卫”,组建契丹骑兵,重用辅佐大臣汉官韩德让,严肃吏治,唯才是用,并在辽国首次开科取士。她经常“亲决滞狱”,制定新法,解放奴隶。统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与北宋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使宋、辽边境出现百余年的安定。辽统和二十七年(公元1009年)卒。

『捌』 中国历史皇帝的古墓还有被发现有谁

夏朝的皇陵因为年代久远又缺少文字记载而没有发现。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自商开始的文字记载使得周朝的皇陵的寻找比较便利了些,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还是有除了文王武王的陵墓外的大部分没有找到。但此时的分封制使一些诸侯的陵墓得以发现。

秦朝的历代二世而亡,陵墓也已找到。

汉朝分为西东两汉,年代虽远了些,但是重要的王陵也已找到。如汉高祖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的一个乱世,由于国家统治时间短暂,每个帝王都很注意陵墓的安全情况,其修建和埋葬都很隐蔽,所以至今都没发现。

曹操的陵墓也是一样的未找到,据说曹操死前曾嘱咐后人要对他的陵墓如何如何的保密,并且建了很多的假墓来掩盖他的陵墓所在,正所谓"生前欺天,死后欺人"的一代枭雄。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兴盛的阶段,隋朝传世二代而亡,二帝陵墓也已发现。

唐朝主要的帝王陵墓有:高祖李渊的献陵,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高宗李治的乾陵,中宗李显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桥陵,玄宗李隆基的泰陵,肃宗李亨的建陵,代宗李豫的元陵,德宗李适的崇陵,顺宗李诵的丰陵,宪宗李春的景陵,穆宗李恒的光陵,敬宗李湛的庄陵,文宗李昂的章陵,武宗李炎的端陵,宣宗李忱的贞陵,懿宗李淬的简陵,僖宗李儇的靖陵。虽然大部分已找到,可是还有武则天的乾陵却没有打开。

五代十国又是中国一个乱世,此时的帝王陵墓也已剩下的不多了,除了后周帝陵,南唐二帝陵外,大部分被历史湮灭。

辽朝现存的陵园有两处,一是辽祖州城西的辽祖陵,一是辽庆州城北的辽庆陵。西夏陵园坐落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部贺兰山麓,共有九座帝陵和七十多座贵戚、功臣陪葬墓。

金朝在中都(北京)大房山营建山陵,金代帝王均葬于此,现存帝陵遗址十七座。

宋朝分为北南二朝,陵墓虽没有大的发展,但大部分还是遗留了下来。主要有北宋巩县八陵,南宋绍兴六陵。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国家,在统一了全国后,其贵族仍保留着秘密下葬的习俗。史书记载蒙古族贵族死后不起坟,只是埋葬之后"以马揉之使平",然后在这片墓地上,当着母骆驼的面,把子骆驼杀死,淋血在地上,然后派千骑士兵守护。到来年的春天,草生长茂盛之后,士兵迁帐撤走,而一般人所看到的只是茫茫草原,不知其墓地的所在。如果皇室要祭祀时,就拉着那只丧子的母骆驼引路,母骆驼悲呜之处,就是墓地了。由于墓地上无任何标志,也就从此无法辨认灵柩真正所在地点了。所以现在元朝一代的帝陵仍无法找到。

明朝一代自明成祖朱棣后历代帝王都埋葬在今北京郊区的"明十三陵",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其父母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内,明太祖的在南京和明中都皇陵在凤阳。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入关以后,十个皇帝,除末帝溥仪没有设陵外,其他九个皇帝都分别在河北遵化县和易县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由于两个陵园各距北京市区东、西一百里,故称"清东陵"和"清西陵"。

『玖』 赤峰历史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之一,现已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6800多处,现存辽代文物数量居全国之首。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又有10处古迹名列国务院日前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中。至此,赤峰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25处。

在国务院日前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赤峰市敖汉旗境内的新石器时代赵宝沟遗址、红山区境内的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红山遗址群、松山区境内的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的夏家店遗址群、宁城县境内的汉代黑城遗址、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的辽至明代查干浩特城址、清代宝善寺、翁牛特旗境内的元代张应瑞家庭墓地、喀喇沁旗境内的清代灵悦寺、辽代至民国时期的龙泉寺、巴林左旗境内的辽代韩匡嗣家族墓地共10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名列其中。同时赤峰市境内的战国至明长城被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合并项目。

建国以来,国务院先后公布了6批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赤峰市有25处名列其中,占1%强。它们是: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辽陵及奉陵邑(含祖陵祖州、庆陵庆州、怀陵怀州)、兴隆洼遗址、大甸子遗址、缸瓦窑遗址、架子山遗址群、大井古铜矿遗址、城子山遗址、金界壕遗址、应昌路故城遗址、宝山"罕苏木墓群、福会寺、喀喇沁亲王府及家庙、赵宝沟遗址、红山遗址群、夏家店遗址群、汉代黑城城址、辽知明代查干浩特城址、清代宝善寺、元代张应瑞墓地、清代灵悦寺、元代龙泉寺、辽代真寂之寺、辽代韩匡嗣家族墓地。另外,赤峰市境内的战国至明长城被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项目。

辽中京遗址

辽上京遗址

庆州白塔

大甸子遗址

金界壕遗址

喀喇沁亲王府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祖州是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