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研究汤因比12卷本哪里有卖

历史研究汤因比12卷本哪里有卖

发布时间:2021-02-27 03:44:33

⑴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共有几本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曾内被誉为“近世以来最容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由于他的伯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也叫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52年~1883年),为了区分两者,人们通常都称呼二人的全名,以免混淆。

⑵ 哪里买得到十二卷本的历史研究

网购或者去书店问问

⑶ 请问哪里有汤恩比的<历史研究>的免费电子书下载

以前有卖过1卷版插图本。12卷全本似乎国内没有翻译的样子.
http://lib.verycd.com/2005/11/17/0000075320.html
有个1卷版pdf的Emule下载连接(需要下载p2p软件)
阿诺德·汤因比著,刘北成、郭小凌译:《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据 魏良弢 文,这个翻译版本有一些小错误,参看我的“参考资料”link.
我个人在数年以前看过这个版本,觉得还是不错的。大约是缩略版的问题,有些论题没有展开。

另外 魏 文亦提到有这个版本:

汤因比著,曹未风等译:《历史研究》(索麦维尔节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关于这个版本的介绍是:
“《历史研究》多卷本原版,卷帙浩繁,非专业人员难以卒读,不便流传。当它第1至6卷出版后,索麦维尔即为之节录,得到汤因比的赞许,并为弁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版。及《历史研究》第7至10卷问世后,索麦维尔再为之节录,汤因比再次为写序,指出这个节本的好处:‘原著的某些勇敢的读者也可以使用节本来帮助他们回忆全书的一般论点和结构。……我认为索麦维尔先生的最精巧的作品乃是他的节本后面的关于全书十卷的摘要部分。’这个节本已由曹未风先生等翻译为汉文,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但我估计网上是不大可能有的,去图书馆看看吧……
可惜google print没有中文图书馆检索,不知道有没有类似服务?英文版由于版权问题,可能也很难在网上找到

⑷ 英国大历史哲学家汤因比《历史研究》的12册原著有译中文版吗

有,这本书我下过,几百万字。

⑸ 为什么说世间已无汤因比,有人看过他12卷的《历史研究》吗

史学家汤因比虽然已经驾鹤西归,但汤因比的时代并没有结束。 借用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的一个标题,来表我在重读汤因比《历史研究》——当然,这次是新版的修订插图本——之后的感慨。 与斯宾格勒写作《西文的没落》的效果相同,欧洲史学家反思世界的历史,从而抛弃欧洲从中心论的思想在汤因比的这部著作中变得更加清晰:“我们必须抛弃自己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这作为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已为当今的有识之士所继承和发扬。但似乎这场角斗并没有结束,像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萨义德的《东方学》,以及弗克的《白银资本》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伴随着的是好莱坞电影、麦当和互联网上99%以上的英语信息在全球蔓延,以及关于西文话语霸权和文化样化的声音的此起彼伏。 汤因比虽然驾鹤西归(不知他是否如对池田大作表达的他的幻想那样,转世到了新疆),但汤因比的时代并没有结束。 汤因比似乎终于接受了克罗,这似乎在本书早期的版本中并不明显。“对历史进行全面研究的现实需要,是显而易见和无可争辩的”。他对他所经历的世界大战如此深恶痛绝,以致表示“这对人类犯下的疯狂罪行对我提出了挑战,我写这部书便是对这种挑战反应之一”。但是我至今仍然不敢肯定,我们的历史学家中究竟有多少人在产生历史书的创作欲时,是出于“把一种当代经验(无论个人的还是集体的)与关于某种恰成反差的历史境况的知相对照”的。 汤因比显然也接受了科林武德,他对兰克的批判和对卡尔观点的引述,他说“历史学家对过去的审视都随着他本人观察立足点的不断变化而调整”,都表明他已认可了“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虽然人们往往将其归入“思辨的历史哲学”、其主要探讨历史发展的特征及规律,但在该书中,汤因比却把他的对人类历史的宏观“思”置于历史认识的“分析批判”基础上。其实,过去人们对历史哲学的两分法是过于简单化了,或者说那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因为汤因比的“宏观叙事”自问世以后便频遭批评,说其中充满事实错误,如一盘散沙,像大卸货等等,于是他在本书中讥笑了“一些历史学家”对威尔斯《世界史纲》的批评,说这些人并未认识到“威尔斯是在做他们自己连尝试一下都几乎不敢的事,以单独一个人的象来重新体验人类的整个生命历程”,这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辩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因此,他必然要开宗明义地告诉大家:“对于一定的社会环境而言,历史思想具有相对性这一点是绝对的。”他还及时地向我们出示了三幅图片:同是基督教的主题,刚果艺术家让我们看到的耶稣,是一个吊在十字架上的黑人,伊斯兰艺术家表现的是一个坐在清真寺里的基督,而中国人表的当然是类似送子观音那样的抱着乖乖宝贝的圣母玛利亚。 直到现在为止,许多骂汤因比的人并没有去读汤因比;许多人无法回答汤因比提出的问题,硬着头皮去做一些徒劳无益的事;更有些人至今还认为只要对史料进行科学的批判用就可以重现客观的历史过去(即兰克派的主张),而不知道没有思就没有历史学。其实,做出一部通史并不难,难的是通史中要有自己独特的、而非人云亦云或者“大家都可以认同的”思想,要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确表明自己的思想,而不满足于做“事实”的巨人,理论(思想)的矮子。 汤因比留下的遗产远不止此。 我们曾经习惯于做走两个极端的历史学家:一个是为虚假的、狂热的、大规模的运动烘云托月——譬如中国“文革”时期的“影射史学”,以及纳粹德国时期的“法西斯史”——这日渐为人不齿,但还是有时不能免除“做注”之俗;另一个是日渐普遍的趋势,那就是冷冰冰地对待我们的研究对象,好像解剖医生面对着尸体,或者生物学家望着显微镜下的细菌,仿佛这样就可以达到“科学”的殿堂,或者逃避现实。但汤因比并不是这样,不知道这是否与他对宗教的情感有关,但至少与他研究历史的“现实需要”目的有关——“人类无疑正在走向自我毁灭,除非我们能成功地形成天下如一家的状态。他把理解和欣赏彼此的文化遗产视为一种“珍爱”:“没有爱的火焰,人类社会团方面出现的裂隙,就不可能被熔为一体。”因此,他才去探讨一个又一个文明兴衰的过程及其动因,才去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以发现各自的优长。也许在他和池田大作的《展望21世纪》一书,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感表露得更为强烈,但这的确是史学家应有的终极关怀。 我们在“制造”新的一代史学家的时候,往往忽略这种情感教育,因为我们自己往往就没有想明白自己为什么研究历史——我们是为一个饭碗、为无穷无尽的史料而工作,或者稍好一点,为某一个民族、国家的利益而工作,还是为了更高的目标?我们虽然意识到,但却很难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爱因斯坦的名言——“除非一个人摒弃细枝末节,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否则,在科学中就不会有任何伟大的发现”。我们告诉我们的青年学子许多真实的(也许还有不真实的)历史事实,但是我们发现这没有用,他们要相反更讨厌历史,因为这里没有生活,没有思想,没有现实。往往是在他们有了思想之后,才感到历史的厚重,回来重温历史(看看那些现在热衷于写历史的文学家);或者是径直闹出一些历史笑话,譬如说中国没有经历欧洲文艺复兴、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是丧失了一次历史机遇云云。如果我们不是把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人类情感、而是把记忆多少历史事实(其中肯定有不少是靠不住的)当作强化历史教育的第一尺度,我们的笑话还会继续闹下去。 世间已无汤因比,但汤因比的时代还在,他的思想遗产还在。

⑹ 找阿诺德·汤因比 历史研究 英文版

以前有卖过1卷版插图本。12卷全本似乎国内没有翻译的样子.
http://lib.verycd.com/2005/11/17/0000075320.html
有个1卷版pdf的Emule下载连接(需要下载p2p软件)
阿诺德·汤因比著,刘北成、郭小凌译:《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据 魏良弢 文,这个翻译版本有一些小错误,参看我的“参考资料”link.
我个人在数年以前看过这个版本,觉得还是不错的。大约是缩略版的问题,有些论题没有展开。

另外 魏 文亦提到有这个版本:

汤因比著,曹未风等译:《历史研究》(索麦维尔节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关于这个版本的介绍是:
“《历史研究》多卷本原版,卷帙浩繁,非专业人员难以卒读,不便流传。当它第1至6卷出版后,索麦维尔即为之节录,得到汤因比的赞许,并为弁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版。及《历史研究》第7至10卷问世后,索麦维尔再为之节录,汤因比再次为写序,指出这个节本的好处:‘原著的某些勇敢的读者也可以使用节本来帮助他们回忆全书的一般论点和结构。……我认为索麦维尔先生的最精巧的作品乃是他的节本后面的关于全书十卷的摘要部分。’这个节本已由曹未风先生等翻译为汉文,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但我估计网上是不大可能有的,去图书馆看看吧……
可惜google print没有中文图书馆检索,不知道有没有类似服务?英文版由于版权问题,可能也很难在网上找到
参考资料:http://www.booyee.com.cn/bbs/thread.jsp?threadid=58557&forumid=0

⑺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文版的价格是多少网上有售否

有啊,66元

《历史研究(插图本)/开放人文(开放人文)》

作者内:(英)阿诺德·容汤因比|译者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ct.asp?prodid=zjbk171808&source=manbu

⑻ 汤因比 历史研究

汤因比(188—1975)是英国历史学家,早年曾在牛津大学接受古典教育,并成为希腊罗马史和近东问题的专家。1919—1955年,汤因比长期担任英国伦敦大学教授,并多次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他的一生著述很多,但全面反映他历史观点并使他成名的是一套12卷本的巨著《历史研究》。这部书被誉为 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著作。

在《历史研究》一书的开头,汤因比就尖锐指出,以往历史研究的一大缺陷,就是把民族国家作为历史研究的一般范围,这大大限制了历史学家的眼界。事实上,欧洲没有一个民族国家能够独立地说明自身的历史问题。因此,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文明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文明自身又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其中文化构成一个文明社会的精髓。文明具有两个特点:第一,都经历起源、生长、衰落、解体和死亡5个发展阶段。第二,文明和文明之间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或称“亲属关系”,就像几代人生命的延续,每一个文明或者是“母体”,或者是“子体”,或者既是母体又是子体。但这种文明之间的历史继承性并不排斥它们之间的可比性。首先,从时间上看,文明社会最多只不过三代,历史进人文明阶段也不过刚刚超过6000年,而人类历史至少已有30万年。两者相比,文明的历史长度只占整个人类历史长度的2%,因此,在哲学意义上,所有文明社会都是同时代的;其次,从价值上看,如果与原始社会相比,所有文明社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如果同理想的标准相比,这些成就又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所有文明社会在哲学上又是等价的。从这些界定出发,汤因比把6000年的人类历史划分为21个成熟的文明:埃及、苏美尔、米诺斯、古代中国、安第斯、玛雅、赫梯、巴比伦、古代印度、希腊、伊朗、叙利亚、阿拉伯、中国、印度、朝鲜、西方、拜占廷。俄罗斯、墨西哥、育加丹。其中前6个是直接从原始社会产生的第一代文明,后15个是从第一代文明派生出来的亲属文明。另外还有5个中途夭折停滞的文明:玻里尼西亚、爱斯基摩、游牧、斯巴达和奥斯曼。

汤因比认为,要揭示文明的起源,首先要了解原始社会与文明社会的本质区别,这一本质区别就是模仿方向的不同。在原始社会,人们模仿的对象是已故的祖先,传统习惯占据统治地位,所以社会停滞不前。在文明社会,人们模仿的对象则是富有创造性的人物,传统习惯被打破,社会便处于不断的变化与生长之中。由此看来,文明起源的性质就是从静止状态到活动状态的过渡。这种过渡之所以能够实现,既不是由于种族,也不是由于地理,而是由于人类面对某种困难的挑战进行了成功的应战。对第一代文明来说,挑战主要来自自然环境,对第二、三代的亲属文明来说,挑战主要来自人为环境,也就是垂死文明的挣扎,只有克服了这种挣扎,新的文明才能诞生起来。但是,这种挑战必须适度,挑战太大,应战就不能成功;挑战太小,又不足以刺激人们起来应战。另外,文明的起源还必须具备有创造能力的少数人,他们是应战的先行者和领导者,然后大多数人加以模仿。缺少这个条件,文明也是不会出现的。文明出现后并不一定都能发展起来,有些也可能陷人停滞状态,因此,文明生长还必须具备4个条件:第一,挑战和应战的不断循环往复。第二,挑战与应战的场所逐渐从外部转向内部。第三,社会内部自决能力(对内部挑战进行应战的能力)的增强。第四,少数杰出人物的退隐与复出。总之,少数人创造,对一系列挑战进行应战;多数人模仿,使整个社会保持一致,这就是文明起源和生长的一般规律。

但是,文明的生长并不是无止境的,只要应战敌不过挑战,文明就可能在其生长的任何一点上衰落下来。文明衰落的实质主要在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模仿者撤销了模仿行为,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失去了统一。总之是社会自决能力的丧失。文明衰落的结果,就是社会有机体的分裂,社会分成少数统治者、内部无产者和外部无产者三部分。他们分别是原来的少数创造者,多数模仿者和文明社会周围对于文明社会充满敌意的蛮族军事集团。

随着社会的解体,旧的母体文明便开始向新的子体文明过渡,这一过渡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列强纷争,战乱不已。其次,统一国家时期,特点是一个强大的势力削平群雄,建立大一统帝国,带来暂时的和平和繁荣。第三,间歇时期,特点是宗教思想产生并在社会上迅速蔓延。第四是统一教会时期,特点是一个强大的宗教组织出现,但国家却摇摇欲坠,最后蛮族军事集团冲破了原有的军事分界线,摧毁了统一国家,新的文明开始了,以统一教会为代表的新社会又具备了对挑战进行成功应战的能力。

但是,文明衰落之后,并不一定马上导致旧文明的死亡和新文明的诞生,中间很可能出现千年甚至数千年的僵化状态。比如埃及文明衰落于公元前16世纪,而其解体和死亡要到公元5世纪,中间经过了两千年。苏美尔文明和印度文明也分别僵化了1000年和800年。现代中国文明在公元9世纪唐朝灭亡后就开始了衰落和解体的过程,先是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接着出现宋代统一国家,但蒙古的人侵使这个过程中断,社会没有进人间歇时期,而是处于僵化状态,这种僵化状态一直持续到今天仍然没有结束。汤因比显然是想用这种文明僵化理论补充他的四阶段理论,使其能够自圆其说。

汤因比的历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的两个趋势:一是19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对文明起源的解释上,汤因比提出了挑战与应战的理论,这是他比斯宾格勒高明之处,也比传统的种族论和环境论大大前进了一步,因为他注意到了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注意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但这一理论也有两个致命缺陷:一是过分强调了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作用;二是忽视了挑战应战过程中物质因素的存在。汤因比看到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问题,注重道德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完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他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夸大了宗教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汤因比用他的文明衰落理论硬套其他文明的历史,是不符合事实的。但他在晚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指出仅用一个西欧模式并不能说明一切问题,还应再加一个中国模式或犹太模式,并对中国的未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从汤因比的理论和体系中,也可以看到当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强调潜意识和直觉的作用。但他仍然认为人的理智和良心是高于一切的。在对西方前途的解释上,汤因比也与斯宾格勒不同,他认为西方文明虽然发展到了顶点,但还没有理由说它已走向死亡。西方将来的命运如何,取决于西方人能否面对挑战进行成功的应战,能否解决那些西方文明生存的各种问题。这种比较乐观和现实的态度,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时代和西方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⑼ 《历史研究》汤因比的那本

英文版: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9629566.html
中文版: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9625501.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9625500.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9625502.html
新浪爱问的免费下载,不需要注册。

阅读全文

与历史研究汤因比12卷本哪里有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