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希腊古代文化成就
古希腊文化成就
一、哲学
西方哲学始于希腊,最早是古风后期的小亚细亚的米利都学派,于公元前世纪开始兴盛,最出名的是古典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有之后的色诺芬,小苏格拉底学派;希腊化时期的犬儒学派,怀疑主义,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主义。
希腊哲学家们奠定了哲学的基础,开创了古典时期的理性主义先声,对后世思想和文艺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的雅典是西方的哲学中心。
二、文学
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反映迈锡尼时代和多利亚入侵的黑暗时代的重要文献,文笔优美。三大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欧里辟德斯
希腊文是流行于西方乃至到罗马帝国还重用的国际语言,《圣经-新约》原本是希腊文。
三、历史
希罗多德,著名历史学家,写下了《历史》,反映了希波战争时的状况,也涉及周边如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叙利亚,波斯,吕底亚等国的情况
修昔底德,著名历史学家,写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亲身的经历,严谨的手法重现了这段历史。
四、政治
希腊人的民主制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创举,是奴隶制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民主,伯里克利时期被成为“黄金时代”。
五、建筑
米诺斯的王宫,迈锡尼的狮子门是希腊古代最杰出的建筑之一
古典时代的雅典卫城,罗德斯太阳神巨像,帕特农神庙,宙斯神像,德尔菲的神庙,阿尔忒弥斯神殿都是十分著名的建筑
还有三大柱式流传于后世 1科林斯式 2多利亚式 3爱奥尼亚式
六、伦理
苏格拉底是伦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亚里士多德写有《伦理学》一书
古罗马文化成就
公元7世纪,罗马人在伊特鲁里亚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
一、 哲学
先有主张宿命论的“斯多戈派”,后来有神秘主义的“新柏拉图派”,唯物论的代表是卢克莱修,唯心论有西塞罗、马可 奥勒留等。
二、 历史
古罗马政治家、作家加图(前234-前149)开创了用拉丁文撰写罗马史的先河,著有《起源》一书。其他的历史著作有恺撒的《高卢战记》;李维和内波斯的《名人传略》;阿庇安的《罗马史》等。
文学方面,诗人维吉尔创作了《牧歌》;贺拉斯为后人留下了《歌集》;李维写了《罗马史》。
三、 文学
文学方面,诗人维吉尔创作了《牧歌》;贺拉斯为后人留下了《歌集》;李维写了《罗马史》。
四、 建筑
当年的斗兽场、天使古堡、万神庙等都完好的保存了下来。罗马式建筑艺术注重形式的变化,整体的造型,其独特的穹顶和拱卷是一大标志。
五、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方面,大普林尼著写了《自然史》;斯特拉波创作了《地理学》;托勒密撰写了有关数学、天文、地理的著作,著有《大综合论》,书中主要论述地心体系,这种理论被称为托勒密体系。
中世纪西方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一、 是在科学技术方面,柏拉图以后的西方,哲学和科学形成了同步发展,哲学站在科学一边,竭力证明科学才是真理。亚里斯多德开创的实践理念使西方世界的哲学与实验研究相结合。18世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提出的批判主义认为:科学是以先验形式和知性概念开始的,应该把这一些形式和概念发展到深入人心的结构。从而进一步设定了哲学指导科学的使命。尽管这种观念曾受到传统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和残暴干与,但是它仍然不负众望,勇往直前的发展。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儿、牛顿、阿基米德、达尔文、摩尔根、魏尔啸、爱迪生等人在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把西方科学技术水平推上了空前高度。十九世纪到上世纪末,人们在声、光、化、电….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瞩目惊心的伟大成就。把一个人类社会活脱脱推上了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平台。所有这些科技成果的问世,无一不是由西方世界首发。
二、 西医的发展,则是在与中医完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从16世纪开始,由于采矿、冶炼等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各种新的机器工具相继产生,特别是天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自然界奥秘之门,提供了空前的有利条件。自然科学以大量实验数据为武器,打破了经院哲学的牢笼,使其长驱直入,迳上坦途。医学领域,由于显微镜的应用,人们开始向微观进军。细胞的发现,血液循环的揭晓,使医生大开眼界。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大工业产生后,给医学发展带来了空前未有的机遇。随着机器、光电、制药技术之改进,西方医学很快便登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快车,以全新的面貌雄居于世界医林。
三、 基督教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之影响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逐渐渗透到西方哲学、法学、教育、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绘画和雕塑等等)以及科学等各个领域。
在哲学领域,基督教奠定了近代西方的哲学思辨传统。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基督教哲学就是罗马天主教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它是以上帝为核心、神学为基础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先后经历了早期教父哲学、中世纪经院哲学和近代的新托马斯主义等三个阶段。在早期基督教哲学中,关于神的统一性和三位一体论的本体论证明,关于神的本性和人的本性在基督身上结合的争论以及关于上帝的恩赐和人的罪孽深重的本性的人类学研究构成了教父哲学的全部内容。北非希波城主教奥古斯丁是早期教父哲学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为一名新柏拉图主义者,他自觉地使理性屈从于信仰,写下了《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等多部划时代的著作,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进入经院哲学时期,经院哲学家把理性应用于启示,力图证明关于信仰的教义来自于启示而非理性,但是信仰和理性并不相互排斥,基督教的教义也可以通过理性推理来论证和说明。托马斯•阿奎那以创新的精神和渊博的学识,为基督教创立了一个网络全书式的神学体系,是继奥古斯丁主义之后又一完备的理论形态。为了更加牢固地确立基督教哲学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对于理性的普遍要求,托马斯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实在论,进一步标榜自己承认客观知识和人的理性,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信仰主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把中世纪经院哲学推向高峰。经院哲学调和理性与天主教教义,缓和了由理性思潮冲击所造成的天主教教义危机。但理性一旦进入神学的殿堂,也就埋下了使神学走向衰落的种子。
在法学领域,德国著名法学家鲁道夫•耶林有一句名言:“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中世纪欧洲是被基督教神学家称之为“神圣秩序” 的时代,根据基督教的信仰,世俗国家的地位和作用被贬低,它只是在教会之旁或教会之下的一个负责较低等级事物的社会组织。直到11世纪晚期开始,以意大利为基地开始了罗马法的复兴。在东罗马帝国保存和臻于成熟的罗马法又传回到西方。尽管罗马成文法的制定是建立在民众的宗教信仰基础上的,它的有效运行也都基于此,但与教会法相比,罗马法毕竟有着鲜明的非宗教性质,逐渐成了王权用以对抗教权的有力武器,使罗马法获得了与《圣经》同等的权威并受到与《圣经》相似的尊崇。由波隆那法律学校的罗马法研究专家爱尔纳留于公元1088年编就的《查士丁尼法典》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致圣伯尔纳曾抱怨欧洲的法庭都被查士丁尼法包围了,再也听不到上帝的命令了。对此罗马教廷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论证教权高于王权、教会高于国家,尽管罗马法在西欧的复活与教会有直接关系,但教会更重视教会法,规定法学课程中的教会法要以宗教会议和罗马教廷公布的教规和命令为依据。公元1140年,爱尔纳留的学生格拉蒂安把基督教历届会议和教皇的敕令汇编成册,后世称之为《格拉蒂安教令集》,由此推动了教会法的研究。那时“城邦的统治者和政府的官员与教会的管理人员均来自相同的阶层,在相同的大学里接受教育,并具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因此,在这里存在着一种不断的相互批评的过程,它刺激了一种受过教育的公众舆论的发展”(克里斯托弗•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第216页)。在对教会法,特别是民法的研究中,已经包含了合法性、合法政府的原则,包含了国家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的观念。法律也开始被人理解为一切人都必须遵守的、凌驾于个人意愿之上的诉讼程序。现代罗马法精神正是经历了欧洲基督教世界的改造,是宗教信仰进一步理性化和世俗化的产物。
在教育领域,基督教也为近代西方教育打下了基础。“中世纪早期不仅在宗教生活的精神戒律上,而且在基督教文化的思想发展上都带有修道院领先的痕迹。它们被称作西方文化的本尼狄克时代,因为上自7世纪新型基督教文化在诺萨布里亚的兴起,下迄12世纪城市生活的复苏和公社的兴起,较高层次的文化的连续性在西欧,在作为知识和文学创作的巨大源泉的本尼狄克修道院中得到了维持”(克里斯托弗•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第207页)。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学制度都是源于中世纪的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其文化知识和多种学科也是在中世纪早期兴起的文法、修辞、逻辑、几何、数学、天文、音乐这“七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2世纪城市大学的诞生,带来了西方社会学术生活和教育制度的深刻变革。最初的大学不是按照君主的意志,而是由有意学习的人们自己组织的。后来,教会主管各大学的事务,发特许证给已经建立的大学如意大利、法兰西和英格兰的大学,又与倡导办学的贵族合作。这些大学主要是专科性质,在意大利的撒勒诺大学以医科著名,波伦亚大学以编订教会法典和罗马法闻名。那时最大的大学巴黎大学是哲学和神学的中心,它是中世纪后期牛津、剑桥、布拉格、维也纳等大学效法的榜样。威尔•杜兰在其名作《世界文明史》中写道,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没有一个教育机构能和巴黎大学所造成的影响相比拟。在3个世纪里,它不但吸引了最大量的学生,并且招来了心智最敏捷最突出的人士,例如阿伯拉尔、索尔兹伯里的约翰、大阿尔伯特、布拉班特的西格尔、托马斯•阿奎那、波纳文图拉、罗吉尔•培根、邓斯•司格脱、威廉•奥卡姆等,几乎构成了从公元1100年到1400年之间的哲学史。而这些伟大的学者,又必然是由那些伟大的教师,在一种令人们的心智激荡高昂的气氛中,在人类历史达到文明的巅峰状态下造就出来的。从欧洲历史上看,各种教育制度、机构设施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与基督教会分不开的。中世纪大学所确立的一些制度,如指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以及使用教科书、学生毕业授予学位等,在西方高等教育中一直沿袭至今。
在文学方面,中世纪早期出现的教会文学作品多是赞美诗和描写基督与圣徒生活的戏剧,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都曾进行过这方面的创作。至于中世纪盛行的英雄史诗,最著名的有:西班牙的《熙德之歌》、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等,都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它们大多借基督教反对异教斗争的形式,表现一种寻求统一和抵御外侮的英雄气概。譬如俄罗斯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全诗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宗教意识,主人公为了正教的利益在作战。马克思评价说:“全诗具有英雄主义和基督教的性质,虽然多神教的因素还表现得非常明显。”另外,中世纪还盛行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对骑士阶层的文化观念、精神个性和生活理想的文学表达。这类作品以忠君、信教、行侠为信条,歌颂骑士们为荣誉、信仰和爱情而战的献身精神,暗示出原始活力如何同禁欲主义相抗衡的悲剧主题。骑士抒情诗、骑士故事诗和骑士传奇是骑士文学的三种主要类型。如《亚历山大的故事》采用12音节诗句,也称“亚历山大诗体”,是法国诗歌中的著名诗体。随着城市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文化也在逐渐形成,进入12世纪以后,市民创作的文艺作品即城市文学开始发展起来,成为继教会文学、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而兴起的中世纪第四类文学形态。正象塞万提斯笔下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在整整一千年中,西方人一直无法摆脱精神和肉体的深刻矛盾,他们既痛苦又无奈地同包括自己在内的周围一切进行无休止的战斗。这种神性和世俗性的矛盾在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但丁的《神曲》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它以基督教天堂与地狱为题材,充满了神学典故,它把基督教神学作为最高指导思想,却又把异教徒维吉尔作为引路人,它既崇奉基督教来世思想,又在作品中讴歌现实生活。基督教文学,尤其是《圣经》对欧美文学的影响至今不衰。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曾从《圣经》中汲取营养,寻找素材。14世纪英国诗人乔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16世纪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力士参孙》和《失乐园》、散文作家班扬的《天路历程》以及当代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约瑟和他的兄弟们》都取材于《圣经》。由此可见,《圣经》已成为欧美文学的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在音乐方面,基督教要表现的是神的爱,爱在神和人类之间形成了一种情感的交流,而音乐是最恰当不过地表现了这种情感。在世界所有宗教中,惟有基督教音乐作品最多,音乐水平发展得最高最快。在罗马帝国后期,教堂音乐开始形成以赞歌颂诗为主的独特体系,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的圣剧、圣乐曾是欧洲音乐的主体。当时教会内部涌现了许多作曲家、歌唱家和音乐理论家。如公元6世纪,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花费了十多年时间选出了许多典型的歌调,并订立了许多演唱规则,形成了音调简朴、旋律优美的格列高利颂调,至今通用于天主教会弥撒仪式中,是为“格列高利圣咏”,代表着教会非人格化的精神势力,是欧洲普遍公认的古典音乐典范。基督教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利用了当时的骑士文化和法国游吟诗人的歌谣作品,以及德国恋诗歌手的抒情诗,以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同时被称为“奥尔加农”的多声部宗教歌曲诞生,到17世纪,基督教新教音乐又创造出清唱剧的形式,近代圣剧的集大成者亨德尔的代表作《弥赛亚》就是借清唱剧的体裁,以其大规模的合唱、优美的宣叙调和流畅舒适的咏叹调,而成为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圣剧。18世纪欧洲音乐界举世闻名的一代宗师巴赫,为了“使上帝的话语广为流传,从而把宗教音乐发展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点”,他创作的圣咏、康塔塔、经文歌和受难曲等,蕴涵着热烈的情感和诗一般的沉思,使“巴罗克”音乐风格达到了鼎盛。可见,教堂音乐不仅为中世纪欧洲音乐确立了模式、方法和风格,也为近代欧美世俗音乐,如交响乐、歌剧等形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造型艺术方面,与基督教发展密切相关的“罗马式”、“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等建筑艺术风格,构成了西方建筑的特色。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建筑是对一些没有生命的自然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与人的心灵结成血肉因缘,成为一种外部的艺术世界。因此,建筑艺术一向被看成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正是这种象征性,使它能够成为神的象征。公元532~537年建于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墩和墙是用彩色大理石贴面,柱身却是深绿或深红。一个人到这里来祈祷的时候,立即会相信,并非人力,并非艺术,而只有上帝的恩泽才能使教堂成为这样,他的心飞向上帝飘飘荡荡,觉得离上帝不远”(《外国建筑史,第69页》。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艺术代表之一巴黎圣母院,其中厅宽仅十二点五米,长度却有一百二十七米。两侧支柱间距不大,造成了内部强烈的导向祭坛的动势,祭坛上锦绣铺陈,摇曳的烛光照着受难的基督耶稣,呈现出一种极强的宗教情绪。再加上中厅高度很高,窗子又占满了支柱之间的整个面积,且以垂直线构成的支柱显得瘦骨嶙峋,显示出一种清教的冷峻和严酷,而这恰恰是基督教所宣扬的纯洁精神生活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否定。因此恩格斯说,哥特式教堂内部体现的是“神圣的忘我”。文艺复兴式建筑则提倡复兴古罗马时代的建筑风格,多用希腊式石柱和罗马式圆顶穹隆以及半圆形券、厚实的墙、水平向的厚檐,与哥特式风格中的尖券、尖塔、垂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和小尖塔等相对抗。在教堂内部布局上,表现为高圣坛与中殿已不再分开,大厅总面积扩大,座位增多,世俗色彩加重。 最后,反映在社会历史领域,在西方古典奴隶制衰落和中世纪社会诞生的转折时期里,作为罗马帝国国教的基督教在西罗马帝国末年起到了调和各民族、各阶层矛盾的安定团结的作用,又在帝国灭亡后的西方大混乱中充当了秩序的代表,在无政府状态中行使着政府的职能,不仅有力地支持了法兰克王权的确立,而且承担了国家机器的相当一部分职能,并帮助那些刚刚从氏族制解体阶段走过来不久且毫无国家统治经验的法兰克人逐渐建立和发展起了一套适合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封建政治制度。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的成就
天文学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在其中提出了与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不同的日心说体系。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在《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论原因、本原和统一》等书中宣称,宇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1610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年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对其师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的研究,在1609年的《新天文学》和1619年的《世界的谐和》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绕太阳运转是沿着椭圆形轨道进行的,而且这样的运动是不等速的。
数学
代数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了重要发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发现。意大利人卡尔达诺在他的著作《大术》中发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这一公式的发现实应归功於另一学者塔尔塔利亚。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尔达诺的学生费拉里发现,在《大术》中也有记载。邦贝利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三次方程不可约的情形,并使用了虚数,还改进了当时流行的代数符号。符号代数学是由16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确立的。他於1591年出版了《分析方法入门》,对代数学加以系统的整理,第一次自觉地使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和已知数。韦达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论方程的识别与订正中,改进了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还建立了二次和三次方程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现代称之为韦达定理。 三角学在文艺复兴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德国数学家雷格蒙塔努斯的《论各种三角形》是欧洲第一部独立於天文学的三角学著作。书中对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还有很精密的三角函数表。哥白尼的学生雷蒂库斯在重新定义三角函数的基础上,制作了更多精密的三角函数表。
物理学
在物理学方面,伽利略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落体、抛物体和振摆三大定律,使人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他的学生托里拆利经过实验证明了空气压力,发明了水银柱气压计。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尔发现液体和气体中压力的传播定律。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发现气体压力定律。
生理学和医学
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结构》一书,对盖伦的“三位一体”学说提出挑战。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发现血液的小循环系统,证明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部,通过曲折路线到达左心室。英国解剖学家哈维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实验,发表《心血运动论》等论著,系统阐释了血液运动的规律和心脏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和动力的来源。这一重大发现使他成为近代生理学的鼻祖。
“地理大发现”
航海技术产生了一次革命性地飞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的探险家们开始了一系列远程航海活动。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在地理方面的发现,为地圆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印刷术在欧洲的再发现,以及从东方传过来的造纸、指南针、火药(中国的四大发明),促使科学思想的迅速传播。
文学
各地的作家都开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语进行文学创作,带动了大众文学,替各种语言注入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散文、民谣和戏剧等。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出现了“文坛三杰”。但丁一生写下了许多学术著作和诗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的鼻祖,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第一个发出复兴古典文化的号召,提出以“人学”反对“神学”。彼特拉克主要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诗诗集《歌集》。薄伽丘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国,文艺复兴运动明显地形成两派,一是以“七星诗社”为代表的贵族派,二是以拉伯雷为代表的民主派。“七星诗社”以龙沙和杜贝莱为代表,在语言和诗歌理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最早提出统一民族语言的主张,促进了法国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然而,他们排斥民间诗歌,只为少数贵族服务。拉伯雷是继薄伽丘之后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是法国文艺复兴民主派的代表。他用20年时间创作的《巨人传》是一部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欧洲文学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英国,代表人物有托马斯•莫尔和莎士比亚。托马斯•莫尔是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写成的《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亚是天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同荷马、但丁、歌德一起,被誉为欧洲划时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丰富精炼,人物个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在西班牙,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塞万提斯和维加。塞万提斯是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和小说,其中以长篇讽刺小说《堂•吉诃德》最著名,它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维加是戏剧家、小说家和诗人,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 他是世界上罕见的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两千多个剧本,留传至今的有600多个,有宗教剧、历史剧、神话剧、袍剑剧、牧歌剧等多种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会现实,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最杰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文艺复兴建筑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特色
对建筑的比例有强烈的追求,例如必须是3和2的倍数
使用对称的形状,集中式
恢复“自然”,以尺规作图制图,以圆形和正方形为主
反对哥德式建筑
义大利与其代表人物
义大利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在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佛罗伦萨著名的美弟奇家族是当时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
著名的文艺复兴三杰全部诞生在意大利。
代表人物:
诗人:但丁、彼特拉克;
作家:薄伽丘、马基雅维利;
画家:乔托、波提切利、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提香;
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
音乐家:帕莱斯特里那、拉索等。
西班牙与其代表人物
16世纪后半叶和17世纪初西班牙文艺复兴进入“黄金时期”,在小说和戏剧方面成绩显著。
代表人物:作家塞万提斯、戏剧家洛卜•德•维加
德国与其代表人物
在德国:主要成就则表现在宗教改革、农民战争、讽刺文学以及科学技术发明等方面。
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丢勒等。
法国与其代表人物
在法国:自由思想和怀疑思想相当发达。
代表人物:散文家:蒙田、小说家:拉伯雷等。
英国与其代表人物
在英国:诗歌和戏剧空前的繁荣。
代表人物:作家莎士比亚等。
17、18世纪西方文化的特色和贡献
❷ 古代希腊罗马史学的主要成就
希腊 希罗多德(抄西方历袭史之父) 《历史》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色诺芬 《希腊史》 《长征记》
古希腊史学的本质特征是对历史真实的追求。恢复过去人们活动的真相,发现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不仅是优秀的古希腊史家力求达到的目标,而且是评判他人史学著作质量的首要标准。现代英语history一词就出自希腊语historia。同时,古希腊将历史的研究范围从神拉回到了人,这对后世的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修昔底德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的人,即不可轻信任何史料,而必须有严格证实的检验过程。
罗马 波利比乌斯 《通史》
朱里亚·恺撒 《高卢战记》 《内战记》
李维 《罗马史》
塔西佗《编年史》
恺撒所写的《高卢战记》,将文学与历史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即既有文学的美感,又有历史的真实。
罗马史学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人文,二是多元,罗马史学同希腊史学一样,叙述的是人的发展过程,追求的是人的本质善良,这些才是其灵魂。
❸ 古希腊,古罗马主要文化成就
1、古希腊为人类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与希腊神话相关的各种古代史诗,人文主义内文化精神,崇尚健容康自然的美学观念,以及原始的民(网络)主与共(网络)和的精神。
2、古罗马的文化成就分两个阶段:将希腊文明的精神——除了民(网络)主精神——从巴尔干半岛传播到整个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国家,并且有所发展;在基督教传入后则积极与基督教共融,为中世纪欧洲的神学文化奠定基础。
3、1L你不看lz问什么就瞎CtrlV,文艺复兴时的所谓所谓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跟真正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是不同的,形似而神非。
❹ 简述古希腊在历史方面的成就
一旦在历史方面的一些成就西大的主要是他的统统希腊的神法比较有
❺ 古希腊文明的主要成果有哪几方面的成就
古希腊文明的主要成果有:哲学方面、文学方面、建筑方面、科学技术方面、音乐方面等等。
一、哲学方面:
西方哲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有很多,而且分属不同的流派:
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毕达哥拉斯、以弗所的赫拉克利特、色诺芬尼、苏格拉底、巴门尼德。
其他爱利亚学派的哲学家:留基伯、德谟克利特
原子论者:普罗泰戈拉
智者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
二、文学方面: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世界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正式的书面文学作品。史诗包括两部,分别是《伊利亚特》(一译《伊利昂纪》)和《奥德赛》(一译《奥德修纪》)。
三、建筑方面:
在建筑方面,古希腊人的遗产可以认为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希腊建筑所包含的形象模型。第二个方面就是希腊人对建筑的本质看法。现存的建筑物遗址,如神庙、剧场、竞技场都深深地反映了古希腊人的艺术趣味。
其最突出的建筑语汇――建筑中的四种柱式,陶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式柱式,和女郎雕像柱式,令古希腊建筑留下了独特且不朽的丰姿。
四、科学技术方面:
古希腊最著名的数学家丢番图,被誉为代数学鼻祖;阿波罗尼奥斯,圆锥曲线的研究;欧几里德,著有《几何原本》,奠下了以后欧洲数学的基础;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多个定理,包括勾股定理,并发现无理数;阿基米德,带动几何发展,善用穷举法、趋近观念(十分接近现代的微积分)。
五、音乐方面:
希腊从神话时代开始,就对音乐与艺术极为重视。从公元前3200至前1200年的“爱琴文化”时期,那时人们的音乐生活,多是用歌唱和乐器演奏相伴的歌舞或舞蹈。人类自埃及、美索不达亚进入希腊时代后,音乐开始有了科学化的研究。
希腊使用最广的是利拉琴,据说著名的盲诗人荷马曾经用利拉琴伴奏,演唱他的两大叙事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一时期,诗人莎孚(SAPPHO,公元前十世纪,热情奔放的女诗人)开始活跃,继而进入叙事诗的最繁盛期。
古希腊的音乐剧很繁荣,著名的悲剧作家与作品,如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利斯的《俄狄浦斯》和欧里庇得斯的《伊斐姬妮在陶里德》、《伊斐姬妮在奥里德》;著名的喜剧作家与作品,如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50年—前388年)的《阿卡奈人》等等。
(5)希腊有哪些历史成就扩展阅读:
古希腊人还提出了自己的关于生命起源于自然界的假说。泰勒斯认为万物出自水便是这种假说的最初代表,而现代科学已证明生命是由地球的原始水圈孕育出来的。
到亚里斯多德时代,亚里斯多德和他的学生对生物进行了极深入的研究,他们对动物进行解剖、分类,准确描述了动植物的形态,提出生物的层次思想,认为生物有高低差别,可以排成从低到高的阶梯,人是自然界最高级的动物,是一朵其它生命均向其看齐的“自然花”,由此,生物学从他们的研究中真正诞生。
❻ 简述希腊古典时期的成就(急用!!)
一、 希腊的历史分期
对于历史本身来说,分期意味着某种类型的亵渎。历史从来都是流溢的,1 从来都是活生生的。当然,分期主义者也提供了振振有词的理由,而且于逻辑和事实上也站得住脚。首先就表现在方法论上,其次是出于教育论的考虑。2 从历史学的角度上说,已经形成了普遍认可的分期方案。按照马赫主义者的说法,人类的活动应当追求一种“最大利益化”的效果,关于历史事实,只需写一部通史就足够了,其他著作不应当重复这种历史事实,这是“信息的浪费”,是“思维的不经济”。所以他们的理想著作是薄薄的几张纸。我这里不按照他们的做法,因为适当的事实还是需要交待的,即使在客观上存在“信息的重复”;这也是学术综述所汲汲要求的。那就是:公元前800—前500年,公元前500—前336年,公元前336—前31年。3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殊的任务,这些任务的性质是后代的史学家们概括的。也就意味着,生活于历史现世的人们可能处于群体的无意识之中,但历史已经形成了。也不尽然,理性主义盛行的时候,历史具有了“未来主义”的因素。
正像许多人所指出的那样,荷马时代是古希腊的“中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不失为一种“断裂”。希腊人的反省从古风时期开始,反省的差异性首先表现在空间上。西南部的伯罗奔尼撒最先觉醒,而且发扬了迈锡尼的历史沉积,在制度等方面的辉煌为后世所惊叹(其中以斯巴达人最为典型)。4 东北部的雅典人也一直在活动着,并逐渐影响了中部的一些邦国。民主政治正在成长之中。
这一时期最大的一件事当属大殖民运动了。希腊人的世界观及其转折都发生在这次运动中,“大希腊”的名称从此扔给了后世的史学家和文化认同者。我们所看到的东方对于希腊的影响真正显露出来。罗马人的祖先也从此结识了“来自东方的人”。可以看到这样一条历史轨迹:铁制工具从东方传到希腊,再到意大利,从而支撑了古希腊罗马最主要的物质活动,包括雕塑等艺术活动。5 货币制度逐步形成,再一次点化了希腊人的商业贸易灵性,这同时也是大殖民导致的“国际分工”的结果。 6
还有一件与之相伴随的政治大事件,那就是城邦的形成。这几乎是整个人类诞生以来的大事件,富含了深厚的历史意义。城邦建设的运动整整持续了上百年。典型而独具特色的奴隶制发展起来了,民主政治也在许多城邦红红火火地进行着,希腊神灵们迁到了城邦的神庙里,哲学、艺术等精神活动大跨步地走着,法律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戏剧、诗歌活跃于城邦的空气中,体育在征伐的催生下成为盛事:希腊人最终发现了“人”。 7
历史已悄然跃入了“古典时期”的视线,上面所述及的城邦制的诸多结果,事实上是在希伯战争之后达到高潮的。8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希波战争才最终保证了希腊文化得以历史性繁荣和延续(正如随后的马其顿战争直接保证了希腊文化的国际性传播和沉积一样)。首先表现在对城邦生活外部环境的营造,以及基于此而兴起的城邦文化的繁荣;其次是希波战争本身也构成了文化[比如说为了纪念战役胜利的而浇铸的青铜雕像《海神波塞东像》(或曰〈宙斯像〉),以及大量的悲剧和赞美诗]。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民主制的繁荣首先来自雅典人的反省,波希战争的胜利在更大意义上是雅典人的胜利。单就地域性质上说,雅典人就已经是事实上的战争最大获益者了。于是在希腊历史上发生了如下一系列的事件:战时的提洛同盟铺垫了雅典作为霸主的道路;伯罗奔尼撒战火四起,消耗了社会财富,也宣告了民主制的末日;苏格拉底殉葬于民主动荡之中;马其顿大军挥戈南进。9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古典时代已经结束,即使不存在因果关系也揭开了希腊化的序幕。
正如摧毁了迈锡尼文明的多利安人一样,落后的马其顿人(事实上也是希腊人)摧毁了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但马其顿人不像多利安人一样把历史推入“黑暗时期”,而是大胆地接受并推行了原文明的精神(当然更多不反映在制度上)。“希腊化”实际上同时也是“化希腊”,东西方的碰撞预言了又一个新的世界性时代的创生,“世界主义者”可以在这里寻觅到意料之中的史料。实际上,希腊化已经在创造另一个显然不同于希腊文化的文化了。
二、城邦中的宗教
古希腊有没有宗教?或者说古希腊人的精神生活到底是神话传统还是宗教传统?事实上,关于这类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荒谬的。意识形态的研究(应当包括神话、宗教、哲学、艺术等),其魅力所在就在于不确定性。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提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关键在标准,在先设性前提。解释才是最有活力的。我这里主要讨论宗教。 10
我说“城邦中的宗教”并不表示以前的宗教存在于“村郊”。希腊的宗教首先在城邦建设中获得了存在的意义。社会的组织性需要一种信仰力量的支撑,这种信仰力量可以是祖先、宗教、理性或国家等,而且必须是抽象的,还要有象征物。这种象征物具有很大成分的图腾性。 11 它是一个标志,是一种纹章,是群体认同的信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希腊诸神得以安然生活于奥林匹斯山上。
把自然的神变为社会的神,这个工作一直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到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出现的时候,这项工作已经初功告成。12 从多神到一神转变的过程更是潜移默化,从来没有以全面目出现过。这个过程真实地上演了一幕大殖民运动的悲喜剧。宗教和城邦随着大殖民运动而四处泛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得出“城邦中的宗教”的另一层含义。实际上,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早已根植于每一个希腊公民的头脑中,群体的无意识在这里滋生。
希腊宗教绝对是多神的,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保护神,从而获得一神论的意义。一神论在这时包含了多神论的因素。希腊人没有撒旦,人们心中的善恶感寄托于神灵的能善能恶,从而获得道德心理的平衡。正是这种特殊的平衡张力,孕育了希腊人始终如一的追求和谐的审美意识。理性主义的成熟与这种平衡张力也不无关系。
“由多神到一神”的另一层含义来自于城邦中的宗教所受到的外部挑战,罪魁祸首恰恰是大殖民运动(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信仰的悖论)。北部的奥菲斯教(酒神崇拜)大肆南下,征服了许多城邦公民的灵魂。为了抵制奥菲斯教——群体无意识意义上的抵制,理智的希腊人推重日神崇拜,提倡节制主义。于是,另一种宏伟的平衡张力得以建立,即尼采所大力赞美的酒神和日神相互间达成的契约。13 这种样式的平衡张力同样培养了审美意识和哲学冲动。
但建立不久的平衡张力最终在内部的对立统一中破裂,诸神在奥林匹斯山上目睹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始末。许多神庙被毁坏。虽然平衡的惯性仍然怂恿着人们和谐于神的善恶,一股骚动的风气还是盛行起来。苏格拉底即殉葬于这股风潮,理由当然要呈现于神的面前:引入新神,败坏青年。艺术的敏感和顽强最终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悲剧已经很少上演了。雕塑挣扎于程式之中,神灵也世俗化了。
三、转向人和社会的哲学
希腊是哲学的故乡,理性称为“主义”在这里最先开花。 14 我们现在很难区分原初的哲学和宗教到底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就像原初的宗教和神话的难解难分一样。但也不妨碍我做适当的论述。作为哲学和宗教的共同性,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认识世界,而且经由了由自然到社会的过程。相对而言,哲学更为滞后,就像现代的唯物论者们所说的:感性总是先与理性(可能柏拉图不这样看)。但这并不是说宗教没有理性,也没有说哲学不要感性。宗教在命题上的相对优势最根本地表现在所提问题的不确定性上,哲学虽然也秉承了这种不确定性,但她的反应往往是迟钝的,而且赋予了思考。
思考的方式之一是综合概括,泰勒斯确实是这样做的。 15 当他把万物归源于水时,事实上已经宣告了哲学的诞生。我们可以假设泰勒斯受到了时代精神的感染,其命题的得出来自于城邦保护神的神秘启示。但仅仅是假设而已,史料委实太少了。可以肯定的是,从理性萌生的一瞬间,泰勒斯就试图寻找一种和谐,在这一点上与宗教的事实契合了不少。
毕达哥拉斯的贡献更大,因为他留下的史料更多,也表明他做的工作更多。首先是提出了“万物本于数”,这要比泰勒斯的“水”在本体论上前进了一大步。也正是这种“数”,启发了时人和后人,直到柏拉图。其次了肯定了数的和谐,从而在事实上承认了“天人感应”,而且在行动上加以实践。第三,他把“数”和神灵联系起来,用神秘主义验证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并建立了自己的宗教——而且不违背奥林匹亚诸神的意愿。“比例”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实际上是关于和谐的实践。基于比例的和谐以及净化的理论激励了后世许多艺术家和实干家——“激励”也许包含了束缚的意义。
赫拉克里特的性格有点与众不同,为人也疾恶直怨,据说人缘不好。但他在更大领域内折服于自然界的伟大(在他的自然界中应该已经包括了社会),把整个生命奉献于阐释他的“逻各斯”——被现代哲学语言叫做为“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的范畴。抓住自然界的辩证法既成就了赫拉克里特,也拖垮了赫拉克里特,即由宇宙秩序的“逻各斯”所导致的怀疑主义基础上的虚无。唯一不虚无的是他所坚信的“逻各斯”;实际上已经具有了和谐的性质。我从艺术的纷繁头绪中找到了赫拉克里特的另一个贡献:“流溢说” 。贡献当然不只针对艺术,艺术却是十分敏感地“针对”——在提供适当环境的时候。我后面还将论及。
接下来出场的哲学家是巴门尼德,他的历史使命好像专门是为赫拉克里特而设置的。希腊人的思想空间由此陷入了“南辕北辙”的困境。好打抱不平的恩培多克勒斯出来摆平了时代的思想格局——也即做了最简易但最可罗致荣誉的工作:综合考虑,平庸待世。到后来的阿纳克萨哥拉斯,再到德谟克里特,最终完成了对自然界的解释。德谟克里特以后的自然哲学长期低迷不振,由苏格拉底开始的“人”的哲学成为思想界的宠儿。主要的原因不在于自然哲学本身,而在于变动不息的社会主题。应当说,整个古风时期的社会主题投合了人们对自然哲学的兴趣(宗教也是这样)。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在美学上不失也是一种和谐论,但已经不和谐于时代了(我这里指功利层面的“时代”),因为蛰伏于整个古风时期的人文主义苏醒了,并且马上钻出地面,从泥土里抖出一大批“智者们”。 16
应该说,苏格拉底也是一个“智者”,但他不这样自称,而诩之以“哲人”。我说“苏格拉底首先开始了‘人’的哲学”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我的偏颇之处可能在于忽视了 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但我现在已经提出了。
苏格拉底重视存在的目的因,以至于能够忍受明显违反神灵的世俗化行为,也许事实上他已觉察到了神灵的世俗化。这是不可改变的社会事实。苏格拉底强调适用,并认为这就是比例,就是和谐,就是和目的性。这种态度最终导致了神学目的论。17
应当说,苏格拉底还没有明显感觉到民主制度的岌岌可危,他仍然沉浸于希波战争以来形成的繁荣之中,至少他相信神灵。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希波战争催生了“人的发现”,也宣告了“人的毁灭”。希波战争的另一层含义在于,坚定了诸神的信念,从而使诸神个个成为偏执狂,内心却开始保藏起祸心来。
在苏格拉底被杀以后,柏拉图忽然发现了真谛:原来希腊人正在毁灭自己,城邦的保护神已迷失心窍。于是,柏拉图立志要再造一个“宗教世界”——理想国,至上神即是非常有名的“理念”。如果柏拉图当时没有使用“理念”这个词汇,而是使用“至上神”或“宙斯”的话,我们完全有理由肯定这是由多神到一神的转变。关键是柏拉图没有这样说,从此也挽救了哲学可能走向神学的危险境地。无论如何,柏拉图的“理想国”实际上是极权主义的活模型。 18在几次社会实验失败以后,他又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宪政国家”模型(但终极目标仍是理想国)。我想说的是,柏拉图的一切著述都是为了理想国而服务的(包括关于艺术的论述)。当然后世对其著述的阐释和实践可能会使柏拉图“大呼上当”。
历史的脚步迈到了亚里士多德的面前,但亚里士多德已无暇顾及——他的思想包袱太沉重了。集大成的任务天然归亚里士多德来完成。有人说,苏格拉底的功劳说到多大也不过分,实际上祖孙三代都配享有这个荣誉。出于本文意旨的考虑,我愿点出亚里士多德如下的工作业绩(由于这些业绩娴熟到如此高超的地步,以至于丝毫不妨碍我只点其名而不阐其义):和谐、秩序、比例、静止、流溢、质料、灵魂、动力、目的,等等。 19
四、雕塑
严格地说,“雕”与“塑”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反映在技术层面上。但我并没有说在审美层面上就没有区别。不同的技术必然造成不同的质料辐射,从而引起不同的审美效果(不论是创作审美还是欣赏审美)。当然“相同”也是存在的,而且绝对符合相对性原则。
我不能肯定宗教和哲学一定与雕塑(艺术)有关联,但可以肯定他们之间有关系(当然是针对创作心理和审美心态而言)。可以确认的是,三者之间不存在共时性的一致,只在异时性上保持契合;三者统一于社会现实,又相互影响以促成社会现实的历史性沉积。如果让我总结一下宗教和哲学施之于雕塑的影响,我愿意看到一以贯之的理想主义横亘于程式的动荡不安中。什么样的理想主义(神的面目、宇宙秩序、以及人性显隐等)才符合道德事实、并进而孕育创造力?这是希腊人自“黑暗时代”以来即孜孜以求的——也许还有一条由自发到自觉的线索。
应当说,多利安人南下,除了保留某些不可避免的概念以外,迈锡尼文明霎时灰飞烟灭——更早一些的米诺斯文明在东方可能留有变种。至少在雕塑艺术上,多利安人的继承性几于无存,真正达到“断裂”的状态。(也不能说没有孑遗,但最终汇入了顽固而古朴的多利亚程式。)随着大殖民的深入,东方崛起了爱奥尼亚程式。负载于地域性的对抗性原则见证了希腊雕塑的始终。 20
首先是笨拙的陶器和青铜小雕像,使“氏族公社学家们”大开眼界。据说也有大型木雕的,但其物理特性无可奈何于现代人的悲天悯人。取材自神话故事的小雕像《赫拉克勒斯与萨提洛斯》从造型艺术的视角证明的几何化的特征,也同时表明了希腊人的程式探索。探索的喜悦从古风时期开始真正掀开了希腊雕塑史的大门,最大的贡献既是人体雕塑的程式奠定。 21
大量流行的“库罗斯”(希腊人的称谓,意为“小伙子”)充斥于这一时期。裸体立像对于东方人(主要是埃及人)来说,等于是“挂羊头卖狗肉”; 22对于自己的灵魂来说,则意味着直面神灵的勇气,十分流行的“人神同形同性”在这种勇气里氤氲着。裸体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来自社会:大家都知道希腊人的“体育”观念脱生于战争的频繁,背后仍然保藏了作为人的豪迈之情。 23理想主义由此滥觞开来。
“柯拉”(意为“少女”)在整个古风时期都没有把衣服捋下双肩,作为节日的服饰实践于宗教的仪式(有时也作为欢迎战争/体育英雄广场上的衬饰)。需要说明的是,现代女权主义者不可能从这里捞到丝毫的好处,包括女子在希腊奥运会上的落选都不足为法庭上的凭证。宗教的庄严和威仪足以征服任何不羁的灵魂,实际上也是那个时代人们精神面貌的展示。
明显摹自东方的直立程式和正面法则并没有阻挡“库罗斯”和“柯拉”内心的激越,追求和谐的心志已经溢于言表。“微笑”,作为突破埃及的“呆板”,事实上宣告了新的宗教观念和哲学认识付诸于创造的实践,表明了希腊人进入宇宙秩序后的时空自由运作。24
承前启后的证据来自于埃奎纳岛上的阿淮亚神庙山墙雕塑。在东西两面的三角形山墙上,活生生地验证了社会动荡带给人类生活的灵魂不安:西面的山墙上,众雕像们试图执著于程式化的“微笑”,但战争气氛的炽烈把他们的归属系在了惊马的鬃毛上,惊心动魄的不协调预测着和谐的命运。东面山墙上的群雕,“古风式的微笑”几乎罔存,写实主义的气色游离于眉宇眼角。25 应当说明的是,写实主义的存在已经很久了,在程式试图肇始的恍惚间已经钻入了雕塑家的灵窍,创造的另一副面孔实际上恰恰是毁灭的狰狞。
希波战争不但没有摧毁多利亚和爱奥尼亚的对抗性程式,反而把这种程式强化起来。变化却悄然而至。从外部环境说,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高涨,不但赋予时人而且包括后人以“同构相应”的心理认知,从而脱生了“拘谨风格”的程式认同,所指却在本质上没有感受到冲击波的震撼。对于内部系统,张力的平衡始终掩盖着私下的博弈,激动人心的时刻邂逅于焦渴心灵的间歇里。26
我愿意谈谈《海神波塞东像》(又曰《宙斯像》)——这尊代表“严谨风格”时期最高成就的青铜雕像。“古风微笑”转变为表现运动,身体的中心由东方程式的直立担当发展为两腿分立担当;人体结构准确,隆起的肌肉符合解剖学原理;造型完美,动作矫健,富有变化,阐释着流溢的和谐;双臂张开,右手握戟,作投掷之势。27 我坚信远方悬着的标的由神灵和智者的启示所装饰:宙斯的可善可恶,雅典娜饲养的巨蛇,毕达哥拉斯的黄金分割率,赫拉克里特的相对性流溢。希腊人最终挣脱了东方人的程式,开始了沉溺于古典时期程式的新纪元。
我不得不承认,作为古典时期的程式,从来就包含了叛逆的因素——人文主义从来没有统一过认识,而是仅仅把“人”作为宇宙中最重要的造物加以赞美,方式倒是其次的。28 爱奥尼亚派的雕刻家们萌生了“解放女性”的邪念;多利亚系统的创造者们正在学习赫拉克利特的“相对性流溢”,而且明显在理解上发生了偏斜——却可能是雕塑的大幸事; 29苏格拉底营造着理性主义的氛围;所有这一切,包括卫城山脚下一户奴隶人家的烟囱,都服从于把平衡、和谐、秩序和中庸具体化的号令。
下面我愿意介绍三个伟大的人物。在实际效果上看,确实是他们三人支撑了希腊古典时期的雕塑艺术。
伯利克里托斯的价值大概更在于其著作《法则》,而不是同样颇有影响的艺术作品(如《持矛者》、《束发的运动员》)。作为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学精神的继承者,伯利克里托斯实现了比例由神到人的过渡,而且明确建立了“人体比例”的概念系统和操作系统。事实上,伯利克里托斯总结了古典时期以来的程式化历程,并把这种观念强行施之于后人,直到20世纪现代主义盛行的时候仍可见其痕迹。另外,伯利克里托斯也无愧于“力学家”的称号,他把雕像的左脚解放出来,为力量的表现开辟了一大片战场。 30 在这一点上,他和菲迪亚斯可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互影响。 31
菲迪亚斯的声名绝对在伯利克里托斯之上,主要是因为雅典新卫城的设计图纸出自于他的双手,而他在事实上也参与了卫城建设的实践活动。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菲迪亚斯”已成为整个古代希腊艺术的代名词,因为现代人都知道雅典城保存的完整性。菲迪亚斯的师承在多利亚传统,但他做了大量突破程式的工作。从而形成了“神明的静穆”(温克尔曼语)的崇高艺术风格。理想化的特性此后支配了整个希腊雕塑艺术。菲迪亚斯最终成就了一家之言:忠实于自然,同时要净化自然;模仿自然,又要突出理想化的想象。
大型装饰性雕刻减少,其原因在于战争带给希腊的财富消耗。神庙建设从此滞步,神人更为合一。人们的心灵已不能安静,肃穆高贵的神雕渐渐少了,可藉款慰的爱神、酒神为爱奥尼亚的视眼转化提供了可施手脚的领地。世俗性和人情味不期而遇。32 普拉克西特列斯刮掉了以前裸体男子强壮的筋肉,不但使男子形体女性化,而且最终(也是最初)撕扯下了女子的“节日盛装”,开启了裸体维纳斯的新时代。33 形体不仅是十分娴熟的修长、轻松和柔和,S形的曲线变化也充分展示了自然的流水线。普拉克西特列斯钟情于大理石的质地,因为他要求的是人体肌肉的细腻变化和美妙含蓄。 34 从他的代表作《克尼多斯维纳斯》,我看到了普罗泰戈拉的“人的尺度”、赫拉克里特的“流溢”、爱奥尼亚所执著的装饰程式,以及德谟克里特的“灵魂原子”,还有裸体女子的“大胆而自然的含蓄”。
请允许我略微谈一谈米隆和利西普斯,以作为本节的煞尾。事实上,《掷铁饼者》是对于“严谨风格”的阐发,古风程式早已销声匿迹。 35更为重要的是,似乎菲迪亚斯、伯利克利托斯、普拉克西特列斯都曾从《掷铁饼者》身上获得了“神秘的启示”,从而走上即相互神合又截然不同的道路。利西普斯则是古典时期最后一位雕塑家,在比例上突破了伯利克利托斯(当然是扬弃性质的),在理想化上对菲迪亚斯的观念做了“变形手术”,而且精于掌握瞬息变化的运动姿态,比普拉克斯特列斯更敏感于德谟克里特的“灵魂原子”。 36 但利西普斯几乎没有“启下”的价值,因为马其顿的大军已涌到了南方和东方,希腊的雕塑泛滥开来,并承受了东方风潮的数次汹涌。希腊化同时具有了“化希腊”的意义。
五、给予现代人的启示
可以说,从罗马人开始至今,雕塑艺术从来没有超过希腊古典时期的成就,人体雕塑似乎已经无路可走。现代主义各流派做了大量的实验,从立体主义的钻孔到构成主义的搭配骨骼,从超现实主义的肢解到集合主义的“变废为宝”,除产生现代意义外,甚至没有超过文艺复兴的米开朗琪罗和后来的罗丹。37 关键是希腊雕刻家已经发现了人类历史的一个主题,那就是“人”,而且赋予了不含神秘主义色彩的神性的启示,这是后人所逐代消失的但十分宝贵的东西。 38
现代社会的宗教正在为“现代性转型”而努力奋斗着,有做得比较好的,比如说新教;也有挣扎着的,比如说伊斯兰教。回过头来一看,原来希腊人早就做了:不但解除了人们对于存在的怀疑,而且赋予存在的虚空以神圣的意义。人和神相处得相当好,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物两体、异名同谓而已。 39
哲学所承受的痛苦更大,因为她因袭了理性主义的冲动,于是徘徊于神性的殿堂之前而摇摆不定。到处是厮杀的战场。
❼ 古代希腊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古代希腊美术在建筑、雕塑和绘画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内首先,容在社会历史方面,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的自由与民主,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次,在民族特点方面,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造就了希腊人的坚强意志、机智灵活以及勇于追求理想的积极性格。希腊神话为希腊艺术的生长提供了深厚广阔的土壤。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使神具有人的面貌和情感,使希腊美术家敢于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形象来塑造诸神,成为促使艺术与生活患患相通的有利因素。第四,在自然条件上,温和的希腊气候使希腊有广阔的露天活动和运动场所。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艺术家提供了健美人体的条件。第五,希腊哲学影响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美与和谐具有一致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首的学派认为最智慧的是数,最美的是和谐,人的比例是由数决定的。比例对,才是和谐的。总之,古代希腊的美学思想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是“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