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赤壁》中有哪些与历史不符合的场景和道具
《赤壁》的战争场面占了全片的三分之二,诸多阵法的运用让人眼花缭乱。不过,李晓杰教授没有受到视觉上的干扰,他发现吴宇森在兵器的运用上出现了错误。
该片片头是一把把剑,李晓杰说,这是吴越时期的剑,非常著名,可是两军对垒的打斗场面,导演却忽略了短兵器的使用,士兵统统拿着长戟和长枪:“长兵器的使用适用于阵法的外围,一旦两军接近,短兵相接才最有威力,但是《赤壁》却让士兵用枪和戟,那么一旦接近,这些长兵器只能当棍使了。还有一个错误出现在八卦阵的段落,吴蜀联军将曹军困在八卦阵中,然后从阵中伸出戟来勾他们的脚踝——这是不对的,在古代,戟是用来勾头的。”
李晓杰说,吴宇森的确是做功课了,但显然做得还不够。他回忆说当时《木乃伊3》开拍前,导演也派制片主任向他们了解秦代,“这位导演本身是学历史出身的,他特别强调这个。他的问题是秦俑有些是跪着的,那么他们如何射箭?骑兵又该用何兵器?秦阵的布阵是怎样的?他说他别的做不到,细节一定要做到。”
武戏:导演不知道那时铜有多值钱
此前,吴宇森一直对外宣称《赤壁》改编自《三国志》,摒弃了《三国演义》对三国人物的“神话”,于是张飞写书法、关羽教书、瑜亮斗琴……《赤壁》的文戏几乎成了三国人物的才艺表演。但在武戏方面,吴宇森一不小心还是将历史“神话”了。
李晓杰看着武将们打斗时的镜头一直在笑,看完之后向记者抛出一连串的问题,“这些武将们穿着那么重的盔甲,怎么行动会如此敏捷?关羽在《三国志》中没有太多描写,但是《三国演义》中说他擅长马上作战,为何导演安排他在平地上打斗?《三国志》对武将们的穿着、兵器和细节都没有太多描写,我想这纯粹是导演自己的爱好。若说《赤壁》是改编自《三国志》,那我可实在不敢恭维了。”
李晓杰告诉记者,在看电影之前,他翻看了晨报对《赤壁》的相关报道,一个叫“回光阵”的阵法引发了他的浓厚兴趣,“我对一些三国的阵法有所了解,但是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阵。”《赤壁》中的回光阵是诸葛亮授意张飞用来抵抗曹军用的,盾牌反面是铜,借助太阳的折射,将光刺向敌军的眼睛。李教授在了解后觉得很好笑,“吴宇森一定不知道铜在那个时候有多值钱。”
⑵ 《赤壁》这部电影 哪里符合史实哪里不不符合史实 这两个皆需回答,有认真回答的才会采纳,最好可以
大体还是符合的,文化作品有一个旧瓶装新酒的过程,孙刘止战变成了爱好和平,东风版其实是很偶然的,借权箭的其实是孙家人,这些参考演义在,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曹操并没有受很大损失,只不过因为防马腾而匆匆收场,荆州的一部分也还在他手里,要说损失就是刘表剩下的水师了,当长江上游再次出现一支强大水军的时候,三国就统一了
⑶ 电影《赤壁》与历史不一样的有哪些一点3分~
历史抄:
1 曹军20万
2 没有草船借箭
3 刘备到过周瑜大营
4 蒋干赤壁之战后继续做官,善终
5 刘备、孙尚香第一次见面即结婚
6 连弩是诸葛北伐时发明的
《赤壁》:
1曹军80余万
2草船借箭
3周瑜实际从未到刘备营中(历史)
4蒋干被毒死
5孙尚香居然到曹营侦查
6赤壁之战有连弩
……
以上数字对应,欢迎补充!
⑷ 赤壁有什么不符合历史
总的来说有很多,赤壁的故事大多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有很多违背历史之处。
第一、刘备当时根本没有去到东吴
第二、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里根本没有孙尚香这个名字,中国的叫法应该是孙仁
第三、根本没有草船借箭(这个怪三国演义了),草船江上飘,曹操只要放火箭就能红红火火烤孔明了
第四、曹操毒杀蒋干,蒋干盗书后又去了东吴,找到了庞统庞统向曹操献的连环计。
第五、曹操当时是讨伐刘表而讨伐刘备和孙权(刘备当时在刘表手下、孙权更是没他什么事)后来诸葛亮游说东吴告之唇亡齿寒东吴才和刘备结盟。曹操没办法才起兵伐吴。
第六、甘宁(片子里貌似叫甘兴,甘宁字兴霸,佩服导演)根本没死后来孙权兵败逍遥津甘宁护驾孙权有名句“曹操有张辽,吾有甘兴霸”。不过貌似导演已经无视了。
第七、东吴进攻曹操旱寨的时候竟然列出了古罗马方阵(凯撒笑了)
第八、赤壁之战曹操应该完全没有在陆路尽兴阻击而是全线败逃。
第九、片中提到的青州军说是曹操最精锐的部队,严重鄙视之,所谓青州军是曹操当年剿黄巾时收降的三十万黄巾军,曹操打吕布的时候,青州军见吕布铁骑一到顿作鸟兽散,曹操险些丧命曹操打徐州青州军烧杀抢掠无恶不做。曹操征宛城的时候张绣先投降后倒戈。曹操失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此时的青州军不但不迎战张绣反而沿路乘火打劫,后来被于禁率军镇压。赤壁的时候青州军这个建制还存不存在搞不清,但是这个时候青州军绝对是一支砸碎部队。
第十、周瑜不打黄盖- -,太邪门了不知道导演想表达啥
第十一、小乔渡江,感情导演在玩真三国无双。
第十二、华佗不知道怎么跑到曹操营寨中的- -
第十三、孙、刘(孙权、刘备)参加赤壁之战,孙权一国之君打死也不会上火线,刘备孙子一样的人怎么敢上火线。
第十四、关、张、赵的出现位置,经典的关云长华容道纵曹被变成了孙权曹旱寨放曹。
⑸ 电影赤壁之战中有哪两处与历史不附
赤壁之战电影内容介绍
近几年来,在中国,有关于历史题材故事的电影渐渐地越来越多,质量和制作的高度也是越来越好,而关于史诗巨制的赤壁之战电影,主要又是讲述的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赤壁之战电影吧!
赤壁之战电影主要要来讲述的是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的故事。歌词里也有唱过,东汉末年,分权三
赤壁之战是哪一年爆发的
赤壁之战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赤壁之战是哪一年开始的呢?赤壁之战发生于三国期间,这是众所周知的。
而其实关于赤壁之战到底发生在什么时候,一些人仍然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我们对它的所有认识都是来自于所谓的历史资料,而史料虽说有写实性,但是,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看中国的古装剧还经常会出现,皇帝让史官只记利于自己的情况,所以,被怀疑也是在所难免。
我们现在所说的赤壁之战是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来说的。赤壁之战是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初期,也就是公元208年的时候,用当时的年号来说就是在在建安十三年,当时还是汉朝的天下。
一般来说,无论是战役还是其他的任何事情,在做它时,都会分阶段去做,也就是说要提前规划,我们把赤壁之战也来进行分段的话,首先,是筹备阶段,这个主要是曹操一方,因为刘孙是防御,来不及筹备。对于南下,曹操必定是想得也不多,就想乘胜追击,因为连北方都没完全平定,他就南下了。
所以,筹备差不多用了六个月,即公元207年八月到208年二月,然后就是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用了一年不到,也就是十个月左右,即公元208年二月到十二月,其中真正开战主要应该差不多三四个月,就是公元208年八月到十二月,之后,开始走向失败,即公元209年。
赤壁之战歇后语有哪些
很多历史故事都很经典,赤壁之战就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说到赤壁之战里的歇后语,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句歇后语说的是对于同一件事,双方都是自愿的。在赤壁之战中,为了让曹操以为孙权要投降,周瑜与黄盖合伙演了一出苦肉计,假装言语不合、意见不投。就是为了演给诈降阵营的张允等人看的,而恰好这些假的情报被误送到曹操手中,也是致使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之一。
再有就是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在这句歇后语中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要想成功做好这么一件有风险的事,是需要很大把握的,而诸葛亮知己更知彼,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不会贸然出击,必定会以远距离试探,正好射箭就是这个试探的方法。
同时他要能观天象,知道天气的变化。最重要的是他有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他想到的不是自己去造箭,而是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去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些种种串起来,才是真正的高人,可以为了一个目标,综合利用身边的优势,十拿九稳地完成一件事情。
其实在赤壁之战里还有一些歇后语,像曹操南下——操之过急;诸葛亮周瑜定计——不谋而合;诸葛亮周瑜用计——英雄所见略同;诸葛亮借东风——装神弄鬼等等,其实每一句歇后语都有一个待人挖掘的故事。你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了呢?
关于赤壁之战的研究
关于赤壁之战曹操最终失败,有人说:赤壁之战,曹操败于火,也败于病。在黄盖的计谋下,曹操那近千艘首尾相连的船被一把火烧了,当然被烧的不仅仅是船只,更是那颗雄心追逐的天下。
一个对赤壁之战有着30年研究经验的专家说:曹军败北可能是因为军中流行血吸虫病,导致士兵作战能力下降,进而致使作战失败。而且,曹操在大战后给孙权的信中说道:“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也就是说,赤壁之战正值曹军患病之时。同时,在史书中也有记载说曹军大范围的感染了疾病。
赤壁所在的地区-湖北,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曹操的军队当时扎营在长江附近,同时正值秋季,是血吸虫病的多发季节。士兵们出现了发烧、拉肚子、呕吐等症状,他们还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严重的甚至有传染病暴发的可能。
这个可能性不仅仅能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赤壁之战,对曹军的失败不止是由于草船借箭和天时地利。据研究,曹操的兵力聚集在长江的南岸,而在秋冬季节,无需借不借东风,都可以利用风势将曹操的船点着。同时,周瑜十几艘小船借火烧船只的可能性及破坏性有限。所以说,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败不仅仅是火攻,更是疾病,疾病使人精神不振,更别说应战了。
对这一研究的结果,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其中的一部分原因。
国。
而在那之前,汉朝的幼主难以主持大局,没有实权,反而是朝中大臣曹操掌握着大权,挟天子用来号令诸侯,独断而且专行。曹操野心非常大,一心就是想要称霸天下,即使大夫孔融直言相谏,却也只是落得个祭旗的惨烈下场。
曹操若想要一统天下,就必须消灭掉孙权和刘备这两大劲敌,一时间天下狼烟四起。
赤壁之战这个电影所讲述的,就是三国那时候闻名天下的“三大战役”之一。曹操为了能够统一天下,对刘备孙权展开了攻击。刘备在军师诸葛亮的深思考量建议之下,决定联合孙权,于是,孙刘联军在赤壁和曹操的大军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纪大战。
这一场大战的制胜关键,就是孙刘整合军队火攻曹操大军,使得曹操大军伤亡惨重,军心大乱,最后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孙刘联军大胜。
而在赤壁之战之后,孙、刘、曹三军的战争正式开始,也为日后的三国联军开始了预热。
赤壁之战在哪爆发
赤壁之战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真正了解的人很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赤壁之战这个典故。赤壁之战时历史上有名的战役,在这场战争中,也是决定三国格局的一次关键战役,也是这场战役让曹操退守北方,几年以来都没有较强的实力威胁到吴和蜀。
那么,现在很都人都在考证,当年的赤壁之战在哪里发生的呢?这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谜团。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当年的赤壁之战到底发生在什么地方。
多年来人们都在考证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点是在哪儿,根据记载三国的史料三国志的介绍,也为前人的猜测做了一个记载。
有的人说在嶂山以南的地方,在汉阳赤壁的说法更是在南北朝的时期很流行,现在认为在黄州赤鼻矶的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但是后面也被各种说法所打破。
古往今来,种种说法也是层出不穷的,但是都没有得到世人的一致认可,也让人们对于赤壁之战的真正之地感到更加的好奇,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去研究这一个领域,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也让这个谜团迟迟没有打开。
赤壁之战已经发生在距今两千多年前了,人们对于他的发生地的探索却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也希望以后这个谜团被打破,让我们重温当年的战场之貌。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你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了呢?
揭秘赤壁之战谁败了
史上最著名的赤壁之战你了解吗?赤壁之战很多人都很了解。但是知道的也是表面的东西,更深层意义的东西就并不了解了。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赤壁之战的意义。
在东汉的末年,四地的英雄四起纷争,在这场猝不及防的战争当中,让很多的人也成名,但是更多地是劳苦大众的生灵涂炭,在面对这历史时期时,尤其是三国时期更加的让后世铭记,有很多的经典战役也被后人所称颂着。
在赤壁之战当中,曹操作为三国中势力最大的,在收复北方,一统天下以后,还想要南下把吴蜀都吃掉,于是调动大军南下,在赤壁这个地方和吴蜀大军正面向遇,两军在水上对攻,但是黄盖的假投降也是曹操没有想象得到的,也是自己输掉了戒心。
由于自己也没有深入敌情了解,可能自己仗着大军的优势,疏忽了军队的戒备,而那一边的诸葛亮却是运筹帷幄,把一切都布置妥当,于是黄盖在夜幕下的假投降也为赤壁之战的开始拉开了序幕。
在夜黑风高的河面上,由于曹操的的战船是被铁链连在一起的,所以被诸葛亮抓到这一弱点,顺势就放把火,加上黄盖的里应外合,所以战争的天平也就偏离了曹操这一一边,最后落得个败走华容道。
在赤壁之战中,战争的胜利是属于吴和蜀的,曹操是失败的一方,经过这一战,也让曹操的实力大减。(来源:网络)
⑹ 电影 《赤壁》有哪些与历史不相符的地方
很多啦。。最不符合的就是
原来周瑜打黄盖的情节,变成了电影中小乔对曹操专使用美属人计.
还有孙尚香没进曹营。。。。
刘备没有结盟后单独离开
孙刘结盟也没有出现伤寒。
不是周瑜放了曹操,是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放了他。
小乔在赤壁时期没有怀孕
孙尚香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出自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三国时期当然没有这句话!
⑺ 历史中的赤壁与电影赤壁
历史中的赤壁,文赤壁,武赤壁
电影赤壁,拍的电影名字叫赤壁
⑻ 电视剧中的《赤壁》与历史中的《赤壁》有什么不同
历史中的与电影中的(准确说是小说中的)差不多,只不过吹得太神了,把诸葛亮吹得就像是个神样,其实不然~~~
⑼ 电影《赤壁》于历史不付的地方
多的很
比如东吴军与曹操水师的第一仗,是在水上打的,而电影中变成了是在陆地上,还摆什么八封阵,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种事
另外,船用铁索连起来这个办法,《三国演主》中说是庞统想出来的,实际上,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而电影中说是蔡瑁想出来的
还有,有东风在历史上其实是周瑜自己算出来的,而在《三国演义》和电影中,均把功劳归给了诸葛亮
孙尚香在赤壁大战中根本就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她和刘备相识是在赤壁大战以后的事情,在影片中,孙尚香不仅早就和刘备相识,还立了大功。所以在影片中,有关孙尚香的一切,都是虚构的,历史上是没有这些事情的
同样的,小乔在《三国演义》中,其实是一个根本就没有出场机会的人,大乔小乔,只在诸葛亮的言语中出现过几次,人是根本就没有在书中出现。而影片将这个小乔列为女主角,而且还是她拖住了曹操发兵,呵呵,根本就是在胡编乱造。
赤壁大战中,华陀还没有为曹操诊病,后来华陀也不是走掉的,而是被曹操杀掉的,但那是在赤壁大战以后几年的事情
另外,蒋干中计这回事,实际上在历史上是根本就没有的,《三国演义》小说里虚构的。而在影片中,蒋干后来被曹操用毒酒毒死了,其实在小说里,蒋干并没有被毒死,直到赤壁大战结束,蒋干也没有死
另外,小说里的著名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戏,影片中根本就没有拍。
至于最后周瑜等人将曹操放走的戏,那更是没谱了,实际上是曹操自己逃走的,周瑜没能抓住他
⑽ 电影《赤壁之战》与历史不符合之处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怎么打的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三国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段历史;在纷繁的中国军事史上,赤壁之战是人们最感兴趣的一个战役。然而,非常有趣的是,90%以上的中国人并未通读过陈寿的史书《三国志》,大家对三国历史、三国人物,包括对赤壁之战的印象,主要来自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以及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戏曲、曲艺等作品。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这个规模宏大的战役中,孙权、刘备结成联盟,巧用火攻,大败曹军,为魏、蜀、吴三分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然而,史书有关赤壁之战的记载甚为简略。陈寿《三国志》限于“正史”体例,将有关材料分别插入多篇纪传,对战役的过程、各方的决策和战术的记载显得零乱琐碎,而且往往彼此抵牾。
直到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综合各种材料,才大致勾画出赤壁之战的轮廓,但首尾不过三千余字。
综观史料,我们可以回答大家关心的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的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赤壁之战是怎么打的。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大体进程是这样的: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征荆州。
八月,荆州牧刘表逝世,少子刘琮继位,驻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刘琮瞒着刘备,不战而降。刘备仓促南撤,败走夏口。曹操进军江陵,欲趁势征服江南。
十月,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决计联刘抗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会合刘备军,进至赤壁。
十一月至十二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初次交战,曹军失利,退至江北乌林一带。曹军发生疾疫,将士多有死者,乃将战船相连。黄盖诈降,火烧赤壁,大破曹军。曹操自华容道北归。
至于战争双方的兵力,《三国志》记载,曹操自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这纯属吹牛皮,三分鼎立形成后,魏国总兵力也不过五六十万;《三国演义》说有“八十三万”,则系小说家言。
当代史学界对此说法不一,通行的说法是:曹军二十余万。根据是《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刘)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孙刘联军五万。其中孙权军有三万,根据一是《周瑜传》:“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二是《三国志》注引《江表传》:“乃乘单舸往见(周)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刘备方面有二万,根据是《诸葛亮传》:“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联军的主力则是周瑜统率的东吴军队。
赤壁之战中,主要人物的真实贡献是什么
周瑜 赤壁之战中的头号英雄。正因如此,史书这样记载:“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孙)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尽管曹操嘴硬,自称“烧船自退”,但他败于周瑜之手这一点却得到后人的公认,因而苏东坡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才会这样写:“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诸葛亮 除了出使江东,智激孙权联刘抗曹之外,究竟还有哪些作为,史书上并无明确的记载。但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却成了“赤壁之战”的真正主角,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人物。
罗贯中把周瑜与诸葛亮的关系定位于“同盟”、“对手”、“知音”三个基点上,有意编织了一系列二人 “斗智”的故事,以周瑜之智来衬托诸葛亮之智。这些情节,虽然波澜起伏,脍炙人口,却无形中降低了周瑜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