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将相和晏子使楚书属不属于历史故事
将相和晏子使楚属于历史故事
晏子使楚
作者:《晏子春秋》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将相和
作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了。”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贰』 谁能讲一下历史上晏子使楚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晏子虽然身材矮小长相丑陋,却是饱读诗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为人机智。
有一次,晏子作齐国的代表,前去楚国京城谈判。
当楚王得知晏子要来到楚国的京城时,挖空心思,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办法。想利用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侮辱他,于是令人在京城城门旁边挖了一口小洞,让管礼宾的小官带晏子从此洞进城。
晏子一行人到了,楚国管礼宾的小官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领他从小门进去。晏子不进,看看周围等着看笑话的人群,十分惊讶地说:“啊呀,今天我恐怕来到狗国了吧?怎么要从狗门进去呢?”楚国管礼宾的小官被说得面红耳赤,讨了一脸没趣,只好引他从大门进了城。
晏子走进楚宫,楚王腆着肚皮,高高地站在台阶上,傲慢地瞟了晏子一眼,问道。“你们齐国难道就没有人了吗?”
“臣不知大王这‘无人’是什么意思?”
楚王说:“寡人想知道你国中有多少人?”
晏子从容地回答:“齐国都城临淄有七、八千户人家,房屋一片连着一片,街上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踩着脚跟,张开衣襟就像乌云遮天,挥把汗水有如暴雨滂沱,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拉长了脸吭了一声,又问:“既然这样,你们齐国怎么单单派你出使呢?就派不出比你更强的人来吗?”
晏子笑嘻嘻地答道:“怎么派不出呢?可是我们齐国委派大使是有规矩的,有才干的贤人派去见有才干的国王,无能之辈才派去见无能的国王。我晏子是齐国最无能的一个使臣,所以就被派来见您了。”楚王听了,又讨了个没趣,只得暂时收场了。
到了吃饭的时候,武士们押着一个犯人从堂前经过,楚王故意问道:“这犯人是哪国人?犯了什么罪?”武士回答:“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了看晏子说:“齐国人怎么都善于做盗贼?”一句话引起楚国大臣哈哈大笑。这时,晏子从席上站了起来,严肃地说道:“大王,人们常说,橘子生于淮南,结的果实又大又甜,如果生于淮北,果实又酸又小。这是什么原因呢?不过是因为水土不同的缘故罢了。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不做盗贼,到了楚国就做了盗贼,这大概也是贵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没有想到晏子这么厉害,只得认输,他对晏子说:“我原想取笑大夫的,没想到反而被大夫取笑了!”
『叁』 课文《晏子使楚》的时代背景资料!!
晏婴,字仲平,春秋时齐国夷维人,夷维就是今天的山东高密县附近。他在齐国担任大夫之职,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称他“晏子”是表示尊称,“子”在古代是对人的敬称,用在姓氏之后,比如孔子、老子、孟子等等。
晏子于齐灵公26年(公元前556年)任齐卿之职,历经灵公、庄公及景公三代君主,堪称“三朝元老”,景公即位后不久,齐便爆发了大夫庆封、崔杼之乱,而晏子在这次骚乱中始终站在景公一边,并协助镇压了叛军,因而深得景公赏识。晏子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然满腹经纶、才思敏捷,尤以口才出众而著称于世。
齐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之一,自桓公即位以来,任管仲为相,内修政治,外交诸侯,国力日渐强盛,很快便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桓公也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然而自桓公去世以后,齐国便开始走下坡路。
齐景公名字叫做姜杵臼,在位有58年。在他执政初期,很想励精图治,重现齐国的声威。这位青年君主做事情比较狂热,他曾在与晋国的会晤中喊出了“与君代兴”的话,就是说,我要取代你们晋国成为霸主。于是,他任用司马穰且为将军,振兴军事,曾一度击溃了晋国入侵的军队,又北上打败了燕国军。
但是景公没有长性,在执政的第三十年,他开始堕入了贪图享乐、纵情声色犬马的亡国之路上去。国内官吏腐败,民生凋敝,军队战斗力也开始锐减。
而另一方面,南方的楚国却正在蒸蒸日上。楚并非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与秦国同属“化外夷民”,当时中原地区的诸侯蔑称楚国为“荆蛮”。但是,楚国却一跃成为春秋时期另一大军事强国,与春秋中后期的第一军事强国晋国抗衡了数十年。
在齐景公即位的第二年,由于他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通过这次教训,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此时楚国由楚灵王执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齐国的使节,于是便有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
『肆』 《晏子使楚》出自哪本书是谁写的
《晏子使楚》是战国末期佚名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作者佚名。
晏子,即晏婴(?—前500年),姬姓(一说子姓),字仲,谥“平”,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全文(节选)如下:
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译文如下: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春秋时期,很多谋士能臣游走于各国之间,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各为其主,谋取霸业。晏子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公元前547年,齐景公即位。前548年,由于齐景公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
通过这次教训,齐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晏子使楚》即是记录晏子在这种情况下出使楚国的这一故事。
『伍』 《将相和》《晏子使楚》这些故事收录在哪本书里五年级学生看。谢谢啦
人教版五年来级下册语文自《将相和》与《晏子使楚》都是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晏子使楚》在第三组,单元学习主题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将相和》在第五组,单元学习主题是学习名著中的历史故事,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这种学习目标上的差异,往往使我们在教学中只顾及文本所体现的教学目标方面内容的学习,而忽略两篇课文在多方面存在的可比性及蕴藏的教学价值
『陆』 晏子使楚 主要讲什么
此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回想显示楚国的威风答,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
《晏子使楚》这则文言文开头即点明事情的起因:晏子将使楚,楚王欲辱之,楚王的手下献计欲共同侮辱晏子。晏子到出国后,楚王及手下按计划上演一出诬齐人为盗的假戏,而机智、善变的晏子则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用类推的方法进行反驳,挫败楚王的阴谋。
『柒』 晏子使楚的资料
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西周时立国,大约在今湖北荆山一带。后来楚国不断扩大势力,占据了长江中游,后又灭越国,占江、浙,先后于湖北的丹阳(秭归东南)、郢(江陵)和河南的陈(淮阳)安徽春(寿县)建立都城,在公元前223年被秦国消灭。
晏子
名婴,字仲平,春秋时夷维(山东高密)人,是春秋时齐国的大夫,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大约生活于公元前500年之前。称他“晏子”是表示尊称,“子”古代表示尊称。晏子于齐灵公26年(公元前556年)任齐卿之职,历经齐灵公、齐庄公及齐景公三代君主,堪称“三朝元老”。出使楚国是在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那时楚国的国王是楚灵王。
枳
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开白色小花,结黄绿色小球形浆果,味道酸苦,可以入药,用以消积、化痰。枳也叫枸橘。
抛砖引玉
公元前 700年,楚国用“抛砖引玉”的策略,轻取绞城。
这一年,楚国发兵攻打绞国(今湖北郧县西北),大军行动迅速。楚军兵临城下,气势旺盛,绞国自知出城迎战,凶多吉少,决定坚守城池。绞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楚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
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楚国一大夫莫傲屈瑕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绞城只可智取,不可力克。他向楚王献上一条“以鱼饵钓大鱼”的计谋。他说:“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诱之”。楚王向他问诱敌之法,屈瑕建议:趁绞城被围月余,城中缺少薪柴之时,派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运回来,敌军一定会出城劫夺柴草。头几天,让他们先得一些小利,等他们麻痹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劫夺柴草之时,先设伏兵断其后路,然后聚而歼之,趁势夺城。
楚王担心绞国不会轻易上当,屈瑕说:“大王放心,绞国虽小而轻躁,轻躁则少谋略。有这样香甜的钓铒,不怕它不上钓。”楚王于是依计而行,命一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绞侯听探子报告有樵夫进山的情况,忙问这些樵夫有无楚军保护。
探子说,他们三三两两进山,并无兵士跟随。绞侯马上布置人马,待“樵夫”背着柴禾出山之机,突然袭击,果然顺利得手,抓了三十多个“樵夫”,夺得不少柴草。一连几天,果然收获不小。见有利可图,绞国士兵出城劫柴草的越来越多。
楚王见敌人已经吞下钓饵,便决定迅速逮大鱼。第六天,绞国士兵像前几天一样出城劫掠,“樵夫”们见楚军又来了,吓得没命地逃奔,绞国士兵紧紧追赶,不知不觉被引入楚军的埋伏围内。只见伏兵四起,杀声震天。楚国士兵哪里抵挡得住,慌忙败退,又遇伏兵断了归路,死伤无数。楚王此时趁机攻城,绞侯自知中计,已无力抵抗,只得请降。
——本文选自西苑出版社《素质教育新教案》
晏子不辱使命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博学多才,聪明过人,能说善辩,所以齐景公经常派他出使各国。一次,晏子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灵王知道了,就召集众大臣说:“听说晏子是齐国能言善辩的大臣,名气虽然很大,但他身高却不足五尺,我想当面羞辱他一番,叫他知道知道咱们楚国的威风,你们谁有什么好办法?”
这时,一个大臣在楚灵王耳边嘀咕了半天,楚灵王一边笑一边连说:“好,好,这个办法好。”
于是,那个大臣马上叫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等晏子到来时,他们故意把大门关了,想让晏子从小洞进城。
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请问我是来到了狗国呀,还是来到了楚国?”这一问闹得楚国的大臣们都说不出话来,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城。
楚王见到晏子,笑嘻嘻地说:“怎么,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知道楚王是在讽刺他个子矮,但他却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您这是什么话!单是我们齐国首都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的行人挤得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出使到我们堂堂的楚国来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有个规矩:对方要是个上等国家,就派一个有本事的人去;对方要是个下等国家,就派一个无能的人去。我就是个无能的人,所以才派我到你们楚国来。”几句话说得楚王张口结舌。
不久,晏子又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又和左右的大臣们商量:“我想再当众耍笑他一下,你们谁有什么好办法?”一个大臣又在楚王跟前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楚王听了连说:“好,好!到时候咱们试他一下。”
没几天晏子到了,楚王安排了酒席招待他。大家正喝得高兴的时候,只见两个吏卒绑着一个犯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问:“这个犯人是哪国人?犯了什么罪?”吏卒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了看晏子,笑嘻嘻地问晏子:“齐国人都善于偷盗吗?”
晏子轻轻地站了起来,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听人家说,桔子生在江南一带的叫做桔,又大又甜;假如把它移到江北一带,就变成枳了,又小又酸。它们的叶子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可完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因为两个地方的水土不同啊!现在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脸羞得通红,心想:“晏子真了不起啊!我想要笑他,没想到,反被他给要笑了。”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因孔子所编史书《春秋》包括了这一段时间而得名。 [大夫] 古代的高级官职。 [使楚] 使:出使。使楚就是以国家代表的身份到楚国去。 [国势] 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侮辱] 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损害,蒙受耻辱。例:侮辱生理有缺陷的同学,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打发] 派遣,使离去。 [欺君之罪] 君:君主,国王。之:的。欺君之罪指欺骗君主的罪过。 [敝国] 谦称,称自己的国家。 [酒席] 用于待客或聚餐的酒和整桌的菜。
『捌』 读《晏子使楚》有感
读《晏子使楚》有感
《晏子使楚》是我的语文书上其中的一篇课文,虽说是课版文,可我还是象读权其他课外书一样写了读后感。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借势侮辱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从而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课文的3-5自然段主要写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言语中充满了挑畔和嘲弄。先是对齐国大夫直呼“你”已是无理之极,后一次直指齐国,嘲笑之语更是肆无忌惮。面对这样盛气凌人的侮辱,晏子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结果楚王一败再败,不得不赔礼认输。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觉得晏子的言语中带着奇妙的感觉。在生活中这种事非常多。前些日子,我在看一本书时,看到了与这种事情差不多的情节,一位女人在别人家吃饭时,主人为了帮她盛饭不小心把衣服弄脏了,结果她说:“你的衣服真有品味!”我那时想:这句话分明在嘲笑主人的衣服弄脏了,太不应该了。
在生活中,大家不能在别人做错事的时候嘲笑别人,这样是可耻的。
『玖』 《晏子使楚》讲了什么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版,想显显楚国的威权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拾』 晏子使楚的历史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专门,请晏子属从小门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他出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他出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这时,楚王觉得自己是在自取其辱,反而开始对晏子尊敬起来。
(10)晏子使楚要读哪个历史书扩展阅读:
晏子针对楚王的原因在于,楚王不尊重他人的人格 ,欺人太盛。
这则故事也说明了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每一个人无论别的方面有什么差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维护人格对一个人保持尊严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尊重他人就必须注意不能损害他人人格。否则必定要遭到他人的反击,从而以自取其辱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