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合肥历史上有哪些名称

合肥历史上有哪些名称

发布时间:2021-02-26 11:31:55

⑴ 介绍一下安徽合肥的历史

合肥,古称合淝、庐州、庐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省会,是一个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地处长江中下游江淮丘陵地区中部,江淮分水岭南测,巢湖之滨,淝水穿流而过,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合肥同时也是全国知名的园林城市、科教城市。合肥市于2010年正式进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历史
考古学家发现合肥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有人类活动,他们除了采集狩猎外,还从事农业、手工业等经济活动。秦置合肥县,属九江郡。曾为扬州治。
自古以来,合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曹魏、东吴两国就在合肥大战几十年。三国时合肥较多时间为曹魏控制。
西晋属淮南郡。东晋改汝阴县,曾为淝水之战的主战场。隋初复改合肥县,为庐州治所。宋为庐州,南宋时期,合肥是抗金前沿。元为庐州路,明为庐州府治。清为江南省庐州府治。
安徽省建于1667年,合肥在1853年至1862年间为安徽省临时省会。1912年废合肥县,分置肥东县、肥西县。1938年春,安庆沦陷临时省会迁至立煌县(今金寨)。民国34年(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省会由金寨迁驻合肥。1952年正式定省会为合肥。1988年辖东市、西市、中市、郊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
地名由来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有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
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
《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⑵ 合肥都有哪些历史名人

吴复:肥东人。明代开国大将。安陆侯。

叶升:明代开国大将。镇辽东,修海、盖、复三城。

张德胜:肥东人。明代开国大将。

蔡国公。陈文:明代开国大将。东海侯。濮英:明开国大将领。金山侯进赠乐浪公。

濮子玙:明开国大将。西凉侯。赵庸:合肥人。明代开国大将。南雄侯。

杨璟:合肥人。明代开国大将。营阳侯。追封芮国公。

龚鼎孳:明末清初名声显赫的诗人。与钱谦益、吴梅村并称“江左三大家”。

⑶ 合肥古称什么

合肥古称:庐州、庐阳。

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回“庐州” 、又名“庐阳”答。庐州这个名字历史非常悠久,周武王时代分封制,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等级来分封,就在现在合肥这个地方封了一个国叫“庐国”,而庐国又属于子爵,所以称为“庐子国”,都城叫庐邑,就是现在的合肥老城附近。

(3)合肥历史上有哪些名称扩展阅读

历史人文

地域文化:自古以来,中原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和巢湖文化在合肥大地交融辉映,历数千年积淀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璀璨夺目的地域文化。

巢湖文化:几十万年前,巢县人化石现身;有巢氏,构木为巢起源于此;南巢地,夏朝末君落户;古船塘,上演元明风云;昭忠祠,激扬爱国情怀;瑶岗村,奏响百万雄师过大江号角。巢湖文化在撞击中融合发展,在包容中吸取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个性特征。

历史名人包拯:包拯,字希仁,清正廉明的旷世清官。28岁中进士,先后任天长、端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地知县、知府,官至枢密副使。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誉。身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包拯集》和众多断案故事、戏曲传世。

参考资料:网络-合肥

参考资料:合肥市人民政府网-历史人文

⑷ 合肥在历史上叫什么

庐州、庐阳

⑸ 合肥历史文化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有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虽然“合肥”的名称在公元一世纪的《史记》中才出现,但根据考古分析,认为远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30世纪-前20世纪),合肥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公元前16世纪夏桀曾被商汤放逐于南巢(即今合肥城附近)。西周时(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这里曾分布着巢、庐、舒等不少小国,东周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这些小国先后为楚国兼并。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前221年)这里称“宋胡”,先为吴国占有,后被越国兼并,最后又回归楚国,已是兵家争夺之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封建,立郡县,此地属九江郡。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合肥县,合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东吴主帅孙权攻打合肥,合肥守将张辽率八百精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形象地描写了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作为三国故地,合肥遗存曹操教练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将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至今流传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等动人传说。

楚汉相争时,楚霸王封英布为九江王,改九江郡为九江国(治驻寿春)。西汉时(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此处先是刘邦之子刘长受封的淮南国,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淮南国,改为九江郡所属的合肥县。东汉建武年间刘秀封功臣铿镡为合肥候,九江郡又改称合肥国(候国)。三国时(公元202年-265年),是曹魏的扬州州治。晋代(公元265年-439年),属淮南郡,是南北货物运输线商的重要中转站。南北朝时(公元420年-581年),是江淮之间军事上理想的屏障,为南北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
公元581年隋朝统一中国后,恢复合肥县的名称,是庐州州治的所在地。自此以后,经历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合肥一直是庐州(庐州府)的州治(或府治)。是古代的地区政治中心。辛亥革命后在这里是合肥县。抗战胜利,曾为国民党安徽省会。解放后,先为皖北行署所在地,1953年后是安徽省省会。
历史表明,合肥历来是一个军事重镇或是地区的政治中心。
二千多年来,古城合肥历经藏三。据《庐州府治》卷4记载。汉代的合肥城距今水西门外约二里,位于今南淝河北岸,四里河东岸,现九零八库西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孙吴和曹魏都非常重视合肥的得失和经营,建安三年(公元199年)孙策攻占合肥,令严象为扬州刺史顾雍为合肥长,不久严象被其部下庐江太守李述所杀。合肥地区发生混战,郡县残破,人口大量逃亡,合肥成了一个荒芜的空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为有效的控制江淮通道,巩固淮河南北的地盘,首次委任刘馥为扬州刺史,并将扬州州治从历阳(今和县)迁到合肥。刘馥就任后,采取各项重建措施“招流亡,广屯田,兴陂,高为城垒,修战守备”,使一度空旷荒凉的合肥又振兴起来,成为当时的军事重镇。之后,魏吴为争夺合肥,进行了历史三十二年频繁的战争。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典故,就是对在这个时期内发生一次以少胜多的军事行动的描写。逍遥津、飞骑桥、藏舟浦就是当时留下的遗迹。曹操为加强合肥的防御力量,也曾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秋,亲率水兵进驻合肥,教弩台、筝笛浦等处有他当当年活动的传说。
汉代合肥城的为之,地势低洼,易遭水患。南北朝时,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梁豫州刺史韦睿为夺取北魏的合肥城,曾围堰肥水灌淹,冲毁了合肥。从此此城池又日趋湮废。
公元618年李世民统一全国后,令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恭,在东距原汉城六里左右的南淝河南岸,选择地势高爽、水运便利的地形(即今十字街中菜市以南的范围),营建新的合肥城,名为金斗城。
北宋初(公元960年)经过五代十国多年战乱之后,合肥地区又是一片荒凉,诗人王之道在《出合肥北门》中曾作过这样的描述“断垣醔石新修垒,折戟埋沙旧战场。阛凋零煨尽里,春风生草没牛羊”。衰败之象,可见一斑。后经近二百年的生息发展,城镇逐步恢复了繁荣的景象。至南宋时,金兵入侵,宋王朝迁都临安(今杭州)当时的合肥成了抗金前线。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城市进一步发展,淮南西路统帅郭振见“镇大城小”着手扩建,将原城墙外一大片土地,连同金斗河,逍遥津,金斗圩一起围入新建的合肥城内,称斗梁城,范围较唐金斗城扩大了很多。城外除筑护城河外,并设东、西二水关(水闸)。平时,江南漕粮、辎重可直接由金水河水运入城,城内军民也有了清洁的水源;战时关闭有利于防守,在城市布局上,当时已能充分利用自然河道,并考虑了平战结合。自此以后合肥城的轮廓基本定型。可惜由于连年抗金战争,合肥这个当年的边防重镇,在宋末又变成“茂林长草、白骨相望、虻蝇扑面、杳无人迹”之地。元世祖忽必烈统治中国(公元1279年),下令平毁全国所有城池,宋斗梁城也被夷为平地。
明代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于明洪武元年,令中书省事(后封国公)俞通海,在南宋斗梁城原址上重建砖砌城墙,城池比历代更为坚固,故有“天生重庆铁打庐州”之称。由于明初社会秩序稳定,农业生产的恢复河发展较快,使位于金斗河畔的合肥又很快恢复了元气,显得异常热闹繁华,呈现了“百货马并集,千墙鳞次,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謓”的景象。但到了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0年)庐州知府徐钰,因害怕起义农民刘六、刘七的进攻,开宽挖深北壕,并将防守较弱的西水关封闭,从此金斗河成了无源之水,逐渐淤塞。由于商船不能直达城内,一度繁华兴旺的金斗河两岸,变的衰败凄凉,仅在东水关外沿河两岸,发展了几百米长,零乱的码头、堆场。臭水沟不但影响居民生活河健康,而且每逢暴雨,泄水不畅,低洼的城东南部成了一片泽国。“土墙茅舍、湮塞街?,呼号之惨闻于中夜,每岁而一见”。一度对合肥经济河生活起过重要的作用的金斗河,成了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一大祸害。合肥城也因此再趋没落。
清代北洋军阀,日寇侵占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合肥虽仍是地区的政治中心,但城市本身已逐步趋向衰败。至1949年解放前夕,合肥已被摧残的百业凋零、满目凄凉,到处断垣残壁,遍地污水垃圾。方圆5.2平方公里的城内,建成区仅2平方公里,居住着五万市民,已衰败成一座没落的小城镇。

安徽省省会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置县,属九江郡,至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遗存众多,名人辈出,文化灿烂,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

合肥处于战略要冲,史称“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张辽率八百精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三国演义第67回形象描绘“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作为三国故地,合肥遗存曹操教练五百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将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至今流传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等动人传说。

合肥是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的家乡,包公一生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清正廉洁,留下了“包青天”的美誉。公元999年,包公出生在合肥肥东县解集乡小包村。公元1027年,中进士,任建昌知县(江西永修),但是,他辞官不授,在家侍奉父母。公元1037年,已39岁的包公登上仕途,离家出任扬州天长知县,在合肥生活近40年。公元1062年,病逝于开封,次年八月,葬于合肥东郊大兴集。合肥是包公的出生地和墓葬地,拥有众多遗迹。香花墩是包公幼年读书地,《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包孝肃读书处,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包公祠位于香花墩上,四面环水,始建于公元1066年,是国内外包公祠和包公庙的鼻祖,清末李鸿章捐银重修;包公墓收敛着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

合肥是淮军的发祥地,主要淮军将领的故里,《辞海》的“淮军”条中,列出淮军主要将领李鸿章、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聂士成9人中有7位是合肥人,另外2人吴长庆和丁汝昌是原庐州府辖下的庐江人。淮军由李鸿章创立于19世纪60年代,从内地走向沿海、从安徽走向全国、从传统走向近代,将我国历史上几千年的皇家御林军改变为国防军的新式军队,从咸丰到光绪年间,历经半个世纪的兴衰,成为晚清三大政治、军事集团(曾国藩创立的湘军、李鸿章创立的淮军、袁世凯创立的北洋集团)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晚清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鸿章是淮军最重要的将领,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出将入相历四十年,东亚西欧涉九万里,掌握着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同时,李鸿章镇压捻军、太平军,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合肥是一座科教之城。这里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世界科技城市联盟城市之一,国家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正在建设中国科学城。这里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合肥物质研究所等200多所科研机构,23万科研人员,智力资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全国有8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合肥占2个,分别为中科大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超导托卡马史聚变实验装置。合肥科教游已成为安徽旅游的知名品牌,旅游人学科技,科技人当导游成为合肥一道靓丽风景。

合肥是国家首批园林城市。作为国家首批三个园林城市(北京、珠海、合肥)之一,有“绿色之城”的美称,是最适合人居的城市。合肥环城公园全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敞开式布局,像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形成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2004年,环城水系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合肥城郊还有紫蓬山、大蜀山两座森林公园。合肥滨临巢湖,合肥南侧至巢湖的岸线距离仅10公里,是美丽的滨湖城市。

巢湖之滨有一处千年古镇——三河。三水流贯,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水乡风貌。三河古称“鹊渚”,春秋时就已得名,历史上曾在此发生过著名的吴楚“鹊渚之战”。1858年,太平军又在这里取得了震惊中外的“三河大捷”,留下了古城墙、英王府等历史遗迹。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⑹ 合肥的名字发源于什么历史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有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虽然“合肥”的名称在公元一世纪的《史记》中才出现,但根据考古分析,认为远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30世纪-前20世纪),合肥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公元前16世纪夏桀曾被商汤放逐于南巢(即今合肥城附近)。西周时(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这里曾分布着巢、庐、舒等不少小国,东周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这些小国先后为楚国兼并。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前221年)这里称“宋胡”,先为吴国占有,后被越国兼并,最后又回归楚国,已是兵家争夺之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封建,立郡县,此地属九江郡。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合肥县,合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东吴主帅孙权攻打合肥,合肥守将张辽率八百精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形象地描写了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作为三国故地,合肥遗存曹操教练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将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至今流传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等动人传说。

楚汉相争时,楚霸王封英布为九江王,改九江郡为九江国(治驻寿春)。西汉时(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此处先是刘邦之子刘长受封的淮南国,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淮南国,改为九江郡所属的合肥县。东汉建武年间刘秀封功臣铿镡为合肥候,九江郡又改称合肥国(候国)。三国时(公元202年-265年),是曹魏的扬州州治。晋代(公元265年-439年),属淮南郡,是南北货物运输线商的重要中转站。南北朝时(公元420年-581年),是江淮之间军事上理想的屏障,为南北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
公元581年隋朝统一中国后,恢复合肥县的名称,是庐州州治的所在地。自此以后,经历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合肥一直是庐州(庐州府)的州治(或府治)。是古代的地区政治中心。辛亥革命后在这里是合肥县。抗战胜利,曾为国民党安徽省会。解放后,先为皖北行署所在地,1953年后是安徽省省会。
历史表明,合肥历来是一个军事重镇或是地区的政治中心。
二千多年来,古城合肥历经藏三。据《庐州府治》卷4记载。汉代的合肥城距今水西门外约二里,位于今南淝河北岸,四里河东岸,现九零八库西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孙吴和曹魏都非常重视合肥的得失和经营,建安三年(公元199年)孙策攻占合肥,令严象为扬州刺史顾雍为合肥长,不久严象被其部下庐江太守李述所杀。合肥地区发生混战,郡县残破,人口大量逃亡,合肥成了一个荒芜的空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为有效的控制江淮通道,巩固淮河南北的地盘,首次委任刘馥为扬州刺史,并将扬州州治从历阳(今和县)迁到合肥。刘馥就任后,采取各项重建措施“招流亡,广屯田,兴陂,高为城垒,修战守备”,使一度空旷荒凉的合肥又振兴起来,成为当时的军事重镇。之后,魏吴为争夺合肥,进行了历史三十二年频繁的战争。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典故,就是对在这个时期内发生一次以少胜多的军事行动的描写。逍遥津、飞骑桥、藏舟浦就是当时留下的遗迹。曹操为加强合肥的防御力量,也曾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秋,亲率水兵进驻合肥,教弩台、筝笛浦等处有他当当年活动的传说。
汉代合肥城的为之,地势低洼,易遭水患。南北朝时,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梁豫州刺史韦睿为夺取北魏的合肥城,曾围堰肥水灌淹,冲毁了合肥。从此此城池又日趋湮废。
公元618年李世民统一全国后,令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恭,在东距原汉城六里左右的南淝河南岸,选择地势高爽、水运便利的地形(即今十字街中菜市以南的范围),营建新的合肥城,名为金斗城。
北宋初(公元960年)经过五代十国多年战乱之后,合肥地区又是一片荒凉,诗人王之道在《出合肥北门》中曾作过这样的描述“断垣醔石新修垒,折戟埋沙旧战场。阛凋零煨尽里,春风生草没牛羊”。衰败之象,可见一斑。后经近二百年的生息发展,城镇逐步恢复了繁荣的景象。至南宋时,金兵入侵,宋王朝迁都临安(今杭州)当时的合肥成了抗金前线。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城市进一步发展,淮南西路统帅郭振见“镇大城小”着手扩建,将原城墙外一大片土地,连同金斗河,逍遥津,金斗圩一起围入新建的合肥城内,称斗梁城,范围较唐金斗城扩大了很多。城外除筑护城河外,并设东、西二水关(水闸)。平时,江南漕粮、辎重可直接由金水河水运入城,城内军民也有了清洁的水源;战时关闭有利于防守,在城市布局上,当时已能充分利用自然河道,并考虑了平战结合。自此以后合肥城的轮廓基本定型。可惜由于连年抗金战争,合肥这个当年的边防重镇,在宋末又变成“茂林长草、白骨相望、虻蝇扑面、杳无人迹”之地。元世祖忽必烈统治中国(公元1279年),下令平毁全国所有城池,宋斗梁城也被夷为平地。
明代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于明洪武元年,令中书省事(后封国公)俞通海,在南宋斗梁城原址上重建砖砌城墙,城池比历代更为坚固,故有“天生重庆铁打庐州”之称。由于明初社会秩序稳定,农业生产的恢复河发展较快,使位于金斗河畔的合肥又很快恢复了元气,显得异常热闹繁华,呈现了“百货马并集,千墙鳞次,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謓”的景象。但到了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0年)庐州知府徐钰,因害怕起义农民刘六、刘七的进攻,开宽挖深北壕,并将防守较弱的西水关封闭,从此金斗河成了无源之水,逐渐淤塞。由于商船不能直达城内,一度繁华兴旺的金斗河两岸,变的衰败凄凉,仅在东水关外沿河两岸,发展了几百米长,零乱的码头、堆场。臭水沟不但影响居民生活河健康,而且每逢暴雨,泄水不畅,低洼的城东南部成了一片泽国。“土墙茅舍、湮塞街?,呼号之惨闻于中夜,每岁而一见”。一度对合肥经济河生活起过重要的作用的金斗河,成了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一大祸害。合肥城也因此再趋没落。
清代北洋军阀,日寇侵占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合肥虽仍是地区的政治中心,但城市本身已逐步趋向衰败。至1949年解放前夕,合肥已被摧残的百业凋零、满目凄凉,到处断垣残壁,遍地污水垃圾。方圆5.2平方公里的城内,建成区仅2平方公里,居住着五万市民,已衰败成一座没落的小城镇。

安徽省省会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置县,属九江郡,至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遗存众多,名人辈出,文化灿烂,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

合肥处于战略要冲,史称“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张辽率八百精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三国演义第67回形象描绘“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作为三国故地,合肥遗存曹操教练五百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将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至今流传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等动人传说。

合肥是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的家乡,包公一生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清正廉洁,留下了“包青天”的美誉。公元999年,包公出生在合肥肥东县解集乡小包村。公元1027年,中进士,任建昌知县(江西永修),但是,他辞官不授,在家侍奉父母。公元1037年,已39岁的包公登上仕途,离家出任扬州天长知县,在合肥生活近40年。公元1062年,病逝于开封,次年八月,葬于合肥东郊大兴集。合肥是包公的出生地和墓葬地,拥有众多遗迹。香花墩是包公幼年读书地,《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包孝肃读书处,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包公祠位于香花墩上,四面环水,始建于公元1066年,是国内外包公祠和包公庙的鼻祖,清末李鸿章捐银重修;包公墓收敛着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

合肥是淮军的发祥地,主要淮军将领的故里,《辞海》的“淮军”条中,列出淮军主要将领李鸿章、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聂士成9人中有7位是合肥人,另外2人吴长庆和丁汝昌是原庐州府辖下的庐江人。淮军由李鸿章创立于19世纪60年代,从内地走向沿海、从安徽走向全国、从传统走向近代,将我国历史上几千年的皇家御林军改变为国防军的新式军队,从咸丰到光绪年间,历经半个世纪的兴衰,成为晚清三大政治、军事集团(曾国藩创立的湘军、李鸿章创立的淮军、袁世凯创立的北洋集团)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晚清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鸿章是淮军最重要的将领,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出将入相历四十年,东亚西欧涉九万里,掌握着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同时,李鸿章镇压捻军、太平军,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合肥是一座科教之城。这里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世界科技城市联盟城市之一,国家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正在建设中国科学城。这里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合肥物质研究所等200多所科研机构,23万科研人员,智力资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全国有8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合肥占2个,分别为中科大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超导托卡马史聚变实验装置。合肥科教游已成为安徽旅游的知名品牌,旅游人学科技,科技人当导游成为合肥一道靓丽风景。

合肥是国家首批园林城市。作为国家首批三个园林城市(北京、珠海、合肥)之一,有“绿色之城”的美称,是最适合人居的城市。合肥环城公园全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敞开式布局,像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形成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2004年,环城水系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合肥城郊还有紫蓬山、大蜀山两座森林公园。合肥滨临巢湖,合肥南侧至巢湖的岸线距离仅10公里,是美丽的滨湖城市。

巢湖之滨有一处千年古镇——三河。三水流贯,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水乡风貌。三河古称“鹊渚”,春秋时就已得名,历史上曾在此发生过著名的吴楚“鹊渚之战”。1858年,太平军又在这里取得了震惊中外的“三河大捷”,留下了古城墙、英王府等历史遗迹。

⑺ 合肥都有哪些历史名人啊

合肥名人
安徽合肥历代名人:
杨行密:长丰人。五代十国吴国开国皇帝。吴太祖。
包拯:肥东人。天章阁待制 、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任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 严峻,杜绝吏奸,不畏权贵。被作为“清官”
形象,为历代民众所称颂。
余阙:元合肥人.散文家.刑部主事。淮西宣慰使.淮南行省右丞,不会阿谀权贵,弃官归庐州。后又被起用,仍直言敢谏。明宋濂在《余左丞传》中说:“阙在位,知无不言,言峭直无忌。人劝阙少避祸,其曰:‘吾纵昏,岂不知披麟为危。委身事君,身虽杀,弗悔也’。”《元史》本传称余阙“留意经术,《五经》皆传注。”
吴复:肥东人。明代开国大将。安陆侯。
叶升:明代开国大将。镇辽东,修海、盖、复三城。
张德胜:肥东人。明代开国大将。蔡国公。
陈文:明代开国大将。东海侯。
濮英:明开国大将领。金山侯 进赠乐浪公。
濮子玙:明开国大将。西凉侯。
赵庸:合肥人。明代开国大将。南雄侯。
杨璟:合肥人。明代开国大将。营阳侯。追封芮国公。
龚鼎孳:明末清初名声显赫的诗人。与钱谦益、吴梅村并称“江左三大家”。
李文安 :李鸿章父亲。刑部主事。
李翰章:李鸿章长兄。 湖广 两广总督 。
李鸿章:肥东人。北洋军政首脑。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
龚镇洲:铁血军参谋长。领导了江苏清江起义。“铁血大将军”
龚照瑗:1893年11月谕命为驻英、法、比、意公使。
刘铭传:肥西人。台湾首任巡抚。
张树声:肥西人。镇压太平军及剿捻。署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任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署 北洋通商大臣。
周盛波:淮军“盛字营”首领,历任甘肃凉州镇总兵、湖南提督等职。以屯田试验生产小站稻而闻名。
周盛传:淮军“传字营”首领,历任广西右江镇总兵、湖南提督等职。以屯田试验生产小站稻而闻名。
聂士成:直隶提督。在天津八里台壮烈殉国。
叶志超:中日平壤战役清军主帅。“如日军合围,清军将会全军覆没.叶与众将商议后,下令乘夜出平壤,向北撤退.17日,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战中失败,清军后路更为危险.叶志超率军突出重围,急行军回到国内”。
唐殿魁:肥西人。淮军铭字营总兵。谥“忠壮”。
唐定奎:肥西人。记名提督。实授福建陆路提督。同治十三年日军侵台,奉命赴台抗日,迫使日军议和退走,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台湾建立功勋。
章高元:淮军大将。署天津慎,后徒重庆镇。每临阵“率骑马前往,以率士卒,视弹子如无物”。
王孝祺:合肥人。淮军将领。署潮州、碣石总兵。北海镇总兵。
李经方:肥东人。出任钦差全权大臣,清廷商约大臣。以邮传部侍郎首任邮政总局局长。
李经羲: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李鸿章的侄子、曾任清末云贵总督。
龚心湛: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国务总理。
贾德耀: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曾任陆军总长。追赠上将。抗战初期曾拒绝为侵略军“维持局面”,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语。
段祺瑞:皖糸军阀首领。“北洋之虎”。国务总理。“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段芝贵:北洋政府陆军总长。定国军前敌总司令。
王揖唐: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曾任安福国会从议院议 长、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
吴光新:北洋政府陆军总长。陆军训练总监。曾任湖南督军。长江上游总司令。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二级上将。
龚友元:淮军旧将 北洋陆军将领。
阮忠枢:出身于淮军将领家庭,由李鸿章推荐入新建陆军,管理军制饷章文牍机务,成为袁世凯重要参谋人员。
吴新田:直系将领。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北洋陆军中将(1916年3月9日升
时为第七师第十四旅旅长)。第二集团军第五军军长。军事参议院参议。
吴 谷:长丰人。与赵声、倪映典等成立同盟会南京支部。后追赠为陆军上将。
倪映典:长丰人。1909年2月因新军与警察局发生冲突 ,他决定提前起义。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范鸿仙:与于右任等主编《民呼日 报》,《民吁日报》,《民 主日报》。“铁血军总司令”。被国民 政府追授以陆军上将衔。
刘和珍:烈士。她十四岁时父亲死在合肥,母亲何氏,江西人。“遗下她的母亲和两弟一妹在南昌生活,入女师大后改为江西南昌籍。”
卫立煌:国民革命军上将。“五虎上将”之“虎将”。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东北战区最高司令长官。
吴忠信:国民党首都警察总监。贵州 安徽省府主席。国民党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党部秘书长等职。
余心清:策动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孙连仲反蒋兵变,遭到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国民党中央常委。
董寅初:肥西人。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央名誉主席,著名爱国侨领、社会活动家。
张劲夫: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
柯武东:肥东人。红军第一军团红三军第三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徐百川: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长。
蔡炳炎:陆军少将。黄埔一期国民党18军67师201旅旅长。淞沪会战壮烈殉国。追为中将。
张义纯:中将。桂系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军长。
史文桂:中将。国民党军炮校教育长、台湾炮兵司令。
刘和谦:肥东人。海军一级上将 台参谋总长。
罗本立:肥东人。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
郑为元:上将。国防部长。
郭寄峤:上将。国防部长。曾任第十四集团军参谋长和第一、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亦曾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司令部参谋长。
刘和鼎:上将。驻闽绥靖司令官。国民党11集团军副总司令。
丁之发:上将。国防部督察部主任 联勤总司令。
汤尧 :上将。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陆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
王亚樵:中国暗杀王。“铁血锄奸”先后策划刺蒋、刺宋、刺汪暗杀,闻名于世。任淞沪抗日义勇军司令,积极配合十九路军抗日。派尹奉吉炸死日本派遣军司令陆军大将白川义则。沈醉先生曾风趣地说:世人都怕魔鬼,但魔鬼怕王亚樵。
吴半国:肥东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张如屏:长丰人。黄埔军校六期毕业。曾任合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合江省委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人事部第一副部长、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湖北省第四界政协副主席等职。第五界全国政协常委。
杨振怀:水利部部长、党组书记。全国人大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汪纪戎:女.肥西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
叶厚荣:肥西人。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现任)
徐立全:安徽省副省长(现任)
柏苏宁:肥西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
周本立:肥东人,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
孙安华:长丰人。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九届政协副主席、省委政法委书记(现任)
王建煊: 台湾经济部长
蒯寿枢:佛学人物。“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杨文会弟子(杨为安徽石台人)。国民党政府驻日学务总裁。
亚明:新金陵画派后期代表人物。新金陵画派四大家之一。新金陵画派中坚组织者与推动者。
葛介屏:书法家。是中国当代仅有的几位书写篆隶高手之一。
张琴襄:合肥人 学习继承了邓石如、包世臣的书艺精髓,以篆隶称雄。
张充和:女 著名旅美书画家。曾担任美国昆曲学会的总顾问。《仕女图》
张元和:女 旅居美著名昆曲家。顾传玠之妻
张允和:女 昆曲家。《昆曲日记》。周有光之妻。
张兆和:女 民国女作家。《费家的二小》、《小还的悲哀》、《湖畔》、《招弟和他的马》。沈从文之妻。
梁小斌:朦胧诗六个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篇章是梁小斌的代表作。
唐德刚:旅美著名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协助胡适、李宗仁等人作口述自传。曾任纽约文艺协会会长。
刘文典:语言学家。毕生从事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在校戡方面成绩尤为显著。国立安徽大学校长。
杨宝森:京剧大师。“四大须生”之一。
胡允恭:长丰人。前福建师范学院院长。
郑大章:著名化学家。师从居里夫人学习放射化学的第一位中国研究生。
获法国国家理化博士学位。镭学研究所副所长。首创的“水法”找矿,国外一直沿用到20世纪60年代。
1938年底从大量铀盐中分离制出很强的新β放射源,发现了β射线的吸收系数随放射源周围物质的性质而改变,由此形成背散射法鉴别不同支持物质其及厚度的理论。
杨武之:中国早期从事现代数论和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中国因数论研究而成为博士的第一人。
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国际理论物理界权威。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盛纲:肥东人。电子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校长(1985-2001)。为等离子体微波电子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一纲: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本谦:建成全国高温热物性测试基地金属所部分。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正国:第三军医大学交通医学研究所所长,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家洋:肥西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美国布兰代斯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牛维麟:肥东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长年从事教学和行业教育管理工作,对该领域有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郁道银:肥东人 天津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
天津市光学学会理事长。现正承担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心血管造影图像中血管网的提取与三维重建"等项目。
黄德双:肥东人 工学博士、双博士后。纽约科学院院士。
郑永飞:长丰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实验室主任。兼任《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Geochemical
Journal》Associate Editor、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
史存直:语言学家。历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全国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学会顾问、全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顾问,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
瞿林东:北师大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负责起草高等学校历史学科“十五”研究规划及课题指南(草案)工作。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网络全书·历史卷》等。
段开龄:美国著名保险学教授。被誉为“保险先生”。美国天普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段祺瑞之孙。
吴光杰:军事译著专家。
吴新智: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中科院研究员。古人类研究室主任。所长。中国解剖学会常务理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人类学学报》副主编。
李家同:台湾清华大学校长。
王唯农:台成功大学校长。
贾成炳:中央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现任)曾任机械工业部人劳司司长、办公厅主任、部党组成员。
沈荣骏:中将。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神舟一号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温光春:中将。肥东人。总后勤部副部长(现任)
徐承云:中将。肥东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现任)
徐法宽:少将。长丰人。海军装备部总工程师 (现任) 原二炮装备技术部特装阵地管理部长
刘正宗:少将 。原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龚澎:才女外交家。龚镇洲之女。建国后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乔冠华夫人。
龚普生:合肥人(生于上海)。联合国问题专家。龚镇洲之女。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位女副司长,1979年11月29日被任命为中国首任驻爱尔兰大使,时年66岁。她是新中国150余位首任大使中第一位女性,也是第二位驻欧洲国家的女大使。
李道豫:生于上海。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前驻美大使。
杨元庆:联想集团董事长。
赵经彻:肥东人。兖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贸促会煤炭行业分会(商会)副会长(皆为现任)
蔡永祥:肥东人。钱塘江大桥卫士。1966年仅18岁的蔡永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表彰他的英雄业绩,南京部队党委决定追认蔡永祥同志为中共正式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宋有明:前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总领事。现加拿大-
中国贸易理事会荣誉顾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特邀顾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高级顾问等。
吴世珊:女 第一个被批准进入美国的中国新娘
。美国华人妇女商会创会人、纽约皇后华人妇女会理事长、《妇女心声》总编辑、《美东时报》社顾问。
查明哲:中戏导演系79班毕业生.“残酷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代表作有《死无葬身之地》.《纪念碑》.《文化部2000年春节电视晚会》等.
王晓鹰:中戏导演系79班毕业生.中国第一个戏剧导演博士生,现为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代表作品:探索戏剧《魔方》、《浴血美人》.
雷国华:女 中戏导演系79班毕业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代表作品:《蛇恋》《原罪》《生死界》等.
吴静娴:女
台湾电视连续剧《星星知我心》《京华烟云》主演。1970年获选为台湾十大歌星,1971年获选为香港十大歌星。1983年因参加电视连续剧[星星知我心]演出,于1984年获金钟奖最佳女演员。因[星星知我心]在大陆播出造成轰动,成为大陆最受欢迎的艺人,目前在正声公司及华卫电视台主持联播的节目[我为你歌唱]。
奚秀兰:女
曾获1978年国际演唱会最佳歌唱奖;她灌唱的歌曲[我的祖国],获1982年香港"白金唱片奖";同年,她唱的[阿里山的姑娘]在台湾被评为第一名;她唱的其他歌曲还获过两次"白金唱片奖"和五次"黄金唱片奖"。1984年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参加春节联欢晚会,成功地演唱了[我的祖国]等十多首歌曲。1985年在上海发行[大地回春]磁带,这是香港歌星第一个在内地发行的原声带。
田歌:女 北京电视台电视导演兼节目主持人。美国新闻文化署邀请的第一位中国电视主持人。
张恒:女 影星。主要作品:《还珠格格》中饰演塞娅公主,《红色康乃馨》等。
李琳:女 影视明星 主要作品:《历史的天空》《搭错车》《茶色飘香》、《弄潮儿女》、《大漠祭》等电视剧
《关中刀客之肉瓤子》。《25个孩子一个爹》等电影。
张燕:女
中国民歌四小花旦之一。《人间第一情》《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华满堂红》《新世纪艳阳天》《阿里山新歌》《月亮女儿》《采茶少女》《欢天喜地》曾获:97年迎香港回归"飞图杯"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第一名."98全国声乐新人新作品比赛民族唱法"第一名.
01年CCTV--MTV音乐颁奖盛典获内地最佳民歌奖. 01年10月〈新世纪艳阳天〉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01年〈阿里山新歌〉获第六届康佳杯音乐电视大赛金奖. 02年获第八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唯一的"最佳民歌类歌手奖".
李娜: 女
中国女子跳水运动员。2000年在第27届奥运会上,与队友桑雪合作获女子跳台双人金牌,10米跳台个人银牌。1998年在世界杯大奖赛中获10米跳台冠军。1999年在世界杯跳水比赛中,与桑雪合作获双人跳台冠军,10米跳台单人亚军。2000年在世界杯赛中,获10米跳台单人、双人(与桑雪合作)2枚金牌。
刘敏:女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界唯一一个在全国性舞蹈大赛中获"三连冠"的青年舞蹈家。
吴伯华:肥东人。淮军华字营统领。
吴毓兰:肥东人。淮军华字营副营。官至天津布政司。一品封典。
吴育仁:肥东人。直隶通永镇总兵。官至正一品。
吴中英:肥东人。中将。安徽布政司司长。
李铣:合肥人.国民党中将。陆军总司令部附员.
魏超:合肥人。现任合肥市安徽新长江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秦皇岛渤海物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政工

⑻ 合肥有哪些传说

在今合肥城西有处地名,曰“回龙桥”。此桥虽已不存,然地名未废。有关该桥的传说,虽历史久远,今天仍被很多人乐道不止。其传说有二:
一说,当年东吴孙权率兵犯肥,曹操突从藏舟浦出。孙权见曹舰突出,又见藏舟浦碧波浩淼,芦荡丛深,疑曹有诈,便强打笑脸对曹操拱手曰:“别来无恙,想不到汝来如此神速。”曹操也勉强以礼答曰:“老夫在日,东吴休存妄想,望将军珍重。”孙权见攻战无功,遂转而返回。由此,此处之桥得名“回龙桥”(《庐州府志·回龙桥》文载:“相传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此回节故云”)。
二说,相传清康熙皇帝有一贵妃是合肥龚大司马的干女儿。一日,贵妃奏请皇帝到合肥探亲,为了让皇帝可不经城门,而直接跨淝河而入城内,于是地方官吏便决定在城西建一桥。不巧此事被朝廷重臣劝阻,说是合肥有“斩龙岗”、“梅龙坝”,冲犯圣讳,行往不吉。故此,皇帝亲驾合肥的决定便作罢了。而当年为迎接皇帝所建之桥,后被定名为“回龙桥”,意即皇帝(真龙天子)回去了。该桥旧址在今长江路西段南侧。

包公的传说

包拯以廉洁公正著称,民间称其为包青天及包公,并流传多种故事予以颂扬,比较著名的有《铡美案》及《狸猫换太子》等。《三侠五义》等古代小说亦以其为主人公。传说包青天日审阳间,夜审阴间;因大公无私,拥有一副铁面如墨的脸孔以镇慑佞臣,额上挂有一弯苍白明月,故亦有「包黑子」称号。

⑼ 合肥古代地名

庐州、庐阳、合淝。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内群副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合肥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淮之间,环抱巢湖,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设有4个开发区 ,城市建成区面积428平方公里。

(9)合肥历史上有哪些名称扩展阅读: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 。合容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

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逍遥津、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吴王遗踪等。合肥还诞生了周瑜、包拯、李鸿章等一批历史名人。

阅读全文

与合肥历史上有哪些名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