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如何看待国家之间的联盟

历史如何看待国家之间的联盟

发布时间:2021-02-04 19:16:13

A. 历史:怎样对待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明

人类社会,是一个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也是一个多种文明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社会。但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却始终是困扰人类自身的大课题。21世纪的到来,把这一课题更加紧迫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地呼唤着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顺应这一潮流,我们有必要在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两个新秩序之外,进一步把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要求,明确地提到国际社会的面前。
一、人类世界面临的一个大课题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不同类型文明所构成的共同体。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在创造着自己的文明。由于地域、历史、传统的不同,以及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传统的人类社会共同体,总是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以及相应的语言、哲学、科学、文学艺术、伦理、宗教、公共机构、国家、政治、法律、技术等文化体系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独特性。往更高层次发展,还进而构成一些不同的文明类型。百花齐放,百花盛开,整个人类文明表现出了鲜明的多样性。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列举了21种文明类型,从现存的西欧文明、远东文明、基督教文明上溯到古代,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虽然他的分类和阐释不能说完全科学,但却毋庸置疑地肯定了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存在。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其观点有很多偏颇,但其理论的基础,却是以不同类型文明的存在为前提的。他认为:“村落、地域、族群、民族性、宗教团体,在不同层次的文化特殊性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尽管文化的界域很少像国界那般鲜明,但是文化的区别却是实实在在的。”
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一个基本特质。从古到今的人类社会,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个大一统的文明类型。相反,每种文明都在顽强地表现着自己的多样性。在多样性中存在,在多样性中发展,在多样性中前进。
多样性的文明又不是相互隔绝的。各种文明之间,自诞生以来,就以生活交往、经济活动为纽带,进行着不同形式的联系和交流。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文明水平的提高,社会联系的紧密,这种交流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层次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从而也越来越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时就指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到今天,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就更加密切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巨大改进、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整个世界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个小小的“地球村”的概念,就足以把人类相互关系的现状和未来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全球化的趋势,既打破着传统的经济上的壁垒,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着精神、文化上的壁垒。各个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军事以及社会生活方面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的相互交往,无不或多或少地与“文明”二字联系在一起。科技、文化、教育本身就属于“文化”、“文明”之列,自不待说,就是经济、政治、军事,其实也离不开“文明”,毋宁说,它们所有一切内涵的背后和深层,都是某种类型的文明作为底蕴。文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也渗透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交往、交流之中。
文明的多样性,当然也就意味着差异。既有内容的差异,也有形式的差异,还会有发展水平的差异。正是有种种差异,才会有交流,才会有相互借鉴和相互学习。与此同时,这种差异,在一定条件下也难免不发生摩擦和冲突。
于是,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处理各种文明相互关系的问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各种文明之间的关系曾经处于非常复杂的状态。很多文明都能够友好相处,平等交流,互相学习,自然交融。但也有一些,由于相互之间的差异,曾经对于国家、民族间的矛盾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甚至打着文明的旗号进行对外扩张和侵略。
当今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各种文明的相互关系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从主流的一面看,由于各国文化交流的扩大,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改进,信息传输的增大和快捷,各国文化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出现了加速融合的趋势。世界文明的精华,不断扩展到全球的各个角落,为整个人类所共享。但从另一面看,世界不同文明的关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乃至很危险的倾向。某些发达国家,抱有根深蒂固的“西方文明优越论”,企图把少数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归结为优秀文明与落后文明的冲突,以此证明新霸权主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就有了更加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二、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文明的多样性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正确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对待这种多样性。
首先,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价值评价。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是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发展的一个积极和重要的因素。
关于人类起源是多源还是一源,尚难定论,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无可置疑地是多线条的。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并不排斥其他文明的发展,也不必然地以其他文明的衰亡为前提。相反,各种文明的发展可以是并行不悖的。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又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结果,不管主观上的意愿如何,每一种类型的文明都会从其他文明中吸取养分,同时,也会给其他文明以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如,东方民族的许多重要发明,如阿拉伯数字、指南针、火 药和纸等,曾经给西方文明以决定性的影响。伊斯兰文明与西方长达数世纪的交流,给中世纪欧洲在数学、科学、医药和农业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到近现代,迅速崛起的西方文明给东方国家以很大影响,而东方文明也仍然以不同方式给西方以一定影响。例如,中医中药这一纯粹中国的东西,如今已受到西方许多人们的欢迎。人类文明,正是在这种多样性的交流、融汇中不断前进的。不同类型的文明,既有其独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又有许多人类共同的东西。经过长期的交流,这类共同的成份越来越多,它们就构成人类文明的共同和基本的财富。如从哲学上看,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锡克教和道教等,都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婚姻家庭的规范、生活的目标和意义等,提出了许多共同的观点,从而具有某些共同的价值。
因此,世界文明的总体内容和价值,既是由各种文明中的共同价值组成的,又是由不同文明色彩纷呈的多样性予以丰富、融汇、促进和发展的。人类文明是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多样性之中,多样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在多样性中形成和融汇普遍性,这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多样性首先是一个积极的因素。
第二,要正确认识文明差异与国际冲突的关系。
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有差异,在一定条件下当然会发生摩擦和冲突,由此,也就可能构成近年来人们常说的“文明的冲突”。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因素。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提示了国际政治冲突中的文化因素和冷战后国际政治冲突的新特点,这对于我们全面分析国际关系中的复杂现象是有益的。但是亨廷顿并没有能揭示冷战后国际冲突的真实根源,进而,他也没有能正确阐明世界各种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明类型之间冲突的深刻性、广泛性和持久性是不能低估的。历史上,人类各个部族、民族、国家、地区之间曾经发生过无数的战争和暴力冲突。如果从其社会历史根源来分析,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的因素在内。但是,纵观世界历史,严格来说,所谓文化或文明的冲突,只是造成某些战争或暴力冲突的背景之一,而这些战争或暴力冲突的最直接、最主要、最根本原因,还在于利益,在于经济利益或某种程度上国家、民族利益的矛盾,在于某些社会势力追求财富、土地、权力,扩张自身利益的贪欲。
比如,历史上发生的许多宗教战争,形式上是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的冲突,文化冲突的色彩很浓,但究其实质,仍离不开物质利益。
近现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往往打着传播文明的旗号,但实际上谁都不难发现它们掠夺财富、抢占市场、剥削和奴役殖民地人民的真实目的。否则,为什么要杀戮那么多土著居民?为什么要将千百万黑人变为奴隶?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出鸦片,甚至将人类文明的瑰宝圆明园付之一炬?这些强盗般的行径与“传播”文明有何共同之处?
战后几十年苏美之间的对抗,意识形态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意识形态的背后还是利益的争夺。美国积极推行遏制政策或“超越遏制”的政策,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自己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持续多年的阿以冲突,固然是具有不同文化、宗教背景的民族之间的冲突,但其争夺的焦点之一,仍然是中东的土地、河流,各自国家的领土范围,特别是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
其实,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暴力冲突,并不仅仅发生在不同文明类型的民族和国家之间,实际上还大量发生在相同文明类型的国家之间。几百年来,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频繁发生,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欧洲君主们互相联姻,在外交文书上常以兄弟相称,但在战场上的厮杀却丝毫也不逊色。所以,亨廷顿也承认,以往的王侯相争、民族国家相争、与意识形态相争衍发的冲突,“大抵是西方文化的内部冲突。冷战如此,两次世界大战如此,较早的17、18乃至19世纪的战争皆如此。”
所以,文明的冲突并不是各种暴力冲突的根本和直接的原因,也不是不同文明相互关系的唯一方面。用“文明的冲突”来概括文明类型之间的全部关系并总结各种冲突的模式,是不全面的。
那么,在冷战结束以后,文明的冲突是否将取代政治冲突、经济冲突而成为国际政治的新的主要模式呢?这要作具体分析。应该承认,亨廷顿指出了今后世界冲突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因素。这种不同文明类型价值观之间的摩擦会在深层次上制约着不同国家、民族、地区间的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由发达国家代表的西方文明将会依仗其经济优势不断侵蚀各种非西方文明。这种冲突构成国际政治中一种内在的应力结构,也构成非西方文明面临的一种现实的威胁。但是,文明的冲突一般均表现在不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的摩擦和碰撞中,它带有一种潜移默化的特点。如果说在世界政治事务中发生什么外部形式的冲突,那么,可以断言,其主要的原因仍然是基于现实的利益。亨廷顿所划的文化断层线内的各种冲突,可能具有更多的文化背景和“文明冲突”的色彩,这种背景和色彩将会使这些地区的冲突更加复杂、更难以解决。但归根结底,它们仍然不可能超越政治经济的现实利益而真的成为纯粹“文明的冲突”。只要现实的利益问题得以解决,一切文明或文化问题的雾纱都会消退。
第三,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差异、矛盾、冲突的一面,更要看到统一、共存的一面,积极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
在某些情况下发生的“文明的冲突”、或利益冲突背后潜藏的文化因素,虽然是客观存在,但都只是各种文明类型相互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其全部方面。所以,我们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差异、矛盾、冲突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们统一、共存的一面。总的来说,多样性的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只要正确处理,它们并非不能和睦共存。如果只讲一面,不讲另一面,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由此,我们对待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促进各种文明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而不是有意无意地扩大各类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排斥、压制某一些文明的发展。
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就要积极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强调多样性,要求尊重这种多样性,决不意味着世界上的各种文明都要把自己封闭起来。每种文明都要不断地与其他文明进行信息、能量、资源的流通和交换,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否则,就会自生自灭,走上衰退、消亡的道路。
所以,对外开放已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每一种文明客观上都在加强与其他文明的交流,都在向其他文明学习,同时,也在不断抛弃自身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在这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文明的碰撞和冲突。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影响和侵蚀也必然会加大。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注意区分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对确实先进的文明,要大胆接受,对鱼龙混杂而来的糟粕,则要坚决抵制。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
第四,全面客观地看待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和长短优劣。
当代西方文明,实力雄厚,影响巨大,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其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市场经济的规则和方法等等文明的精华,是我们当前突出的任务。
但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在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文明并不是一种最健康、最完善、最积极、最有效的文明类型。相反,东方文明固然有其弱点,但在强调集体主义、互助互爱、情感、家庭、秩序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却不断证明其不仅对于经济的现代化,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创造良好的生活质量、保持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平衡、维护社会各个层面的稳定等,都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而这些正是崇尚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西方文明所缺乏的。所以,东方国家和民族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力,相信自己的文明不会被西方同化,而只会在兼收并蓄、熔东西方文明精华于一炉之后,焕发出更大的光采,对现代化建设起更大的促进作用。
三、时代呼唤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
放眼21世纪的人类社会,在全球性经济和政治联系不断加强的同时,各种文明的关系也愈益突出和深入。如何处理各种文明类型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了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世界丰富多彩的文明之间,既有交流、合作的必要,又有发生矛盾、冲突的可能。两者怎么统一?关键是建立制度、程序和规范,也就是说,要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
所以,我们在继续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同时,应该进一步提出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要求。
首先,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当代世界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越出国界,形成国际化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越来越多地与外部资源的利用和国际市场的开发联系在一起;而其国家利益和安全,也遇到了更大的风险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似乎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但其实,它也是一个文明问题。
世界范围的市场经济怎么运行?各国的经济贸易按什么规则往来?股票、证券、汇率、投资市场怎样健康发展?等等,都涉及到各种价值理念、制度体系、运行规则问题。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大量规则,既是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建立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结晶。它反映了人类对于世界范围内经济活动规律性的认识所达到的水准。这些规则的确立,事实上也是不同文明磨合的结果。而它的付诸实施,仍将会触及到不同文明对于同一个事物、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认识、不同观念问题。在每一桩买卖、每一次谈判、每一个协议的背后,我们都会发现不同文明的影响和作用。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了使这样的全球化更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处于贫困状态中的人民,为了使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更加规范有序,我们就不能不加快国际文明新秩序的建设。
第二,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国际政治关系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前全世界有60亿人口,1万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或部落,200个左右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建立的国家政权,数百个为不同利益而结合的国际组织,5000多种语言,5000多种宗教信仰。如此众多、不同形式的人类共同体,怎样才能和平共处于一个星球上?
联合国和其他类型的国际组织,从某种角度搭起了世界政治体系的框架,而无数的宪章、条约、协议、声明、公告等等,编织起了国际政治关系的经纬。所有这些,同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与当代世界的现实相适应的一种政治文明。世界需要和平、安全与稳定。而这一切,不能仅靠武力来获得和维持。更多的,它需要人类文明的提升和应用。制定更加详尽、严格的文明规则,大力促进国际文明新秩序的建设,才能够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相互之间的利益契合关系,才能对相互之间的文明抱有更加友善的态度,才能使用文明的手段而不是战争、掠夺等非文明的手段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三,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科技革命发展趋势的需要。
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科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不仅会通过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而影响人们的价值体系,而且也会通过改变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从更广阔的领域来看,它还深刻地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格局。仅从100多年来电话、电影、电视的发明和发展,就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将会给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多么巨大的变化。
利用科学技术的成就,人们可以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加深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不仅推动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人类精神的升华。当然,作为某种程度上的双刃剑,科学技术也会被某些势力用来误导人们的精神生活,甚至从事邪恶的活动。因而,如何在科技领域按照文明的要求,制定更加科学的规则,引导和建立国际文明的新秩序,也成为一个迫切的要求。国际间的科技合作如何开展?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科技成果如何交流?哪些领域可以探索,哪些领域,如克隆人类、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应该加以限制和禁止?等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建立起必要的秩序。
第四,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世界文化发展与交流的需要。
当代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正在通过先进的传播手段广泛交流、渗透。因特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缩短了人类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在瞬时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成为可能。无处不在的电视、广播信号,传输着大量的信息,发布着这一部分人或那一部分人的见解,甚至使谣言像瘟疫般流行都轻而易举。在世界贸易总量中,已经有相当比例的份额是文化类的产品,从而使文化消费占据了人类生活的一大部分时间和空间。
自然,在这种文化的流转中,具有强大实力的美国占据着极大的优势。如今,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世界各地的娱乐界充斥着美国制造的产品。1996年美国软件和娱乐产品在国际上的销售额高达602亿美元。自1991年以来,美国知识产权的出口额上升了近94%。这还不包括大量的盗版。《读者文摘》以19种语言发行,它的48种国际版本的发行量为2800万份。《大都会》月刊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妇女杂志,共有36个外国版本。1997年美国电影在国外取得的票房收入达到58.5亿美元。一部《泰坦尼克号》在美国本土净赚6亿美元,而在海外则达12亿美元。据报道,加拿大影院上映的影片有96%是外国影片,主要是美国影片。报摊上出售的杂志和书籍分别有4/5和3/5来自国外,主要是美国。1987年,美国在欧洲联盟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为56%,1996年达到70%。
面对着如此规模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市场,或者还包括明里暗里的文化渗透,如果不赶紧建立国际文明的新秩序,怎能处理由此产生的种种矛盾冲突?怎能保证文化交流规范有序地进行?怎能限制文化霸权主义的扩张?
第五,建立世界文明新秩序,还是正确处理所谓“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关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需要。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人持有一种片面和盲目的“西方文化优越论”,并常常以此作为借口贬低、干涉、压制甚至侵略非西方国家。这种“西方文化优越论”,实际上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
人类文明的发展确实有差异。不仅有内容、形式的差异,而且就历史的某一个横截面而言,也会有发展水平和程度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能成为评价各文明类型对人类文明所作贡献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成为某一所谓“先进”文明压制甚至消灭所谓“落后”文明的理由。
为什么?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往往有某种文明居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异,这种地位往往会由新的其他类型的文明所取代,由此而造成新的历史横截面中新的文明格局。这种变动是延续不断的,所以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各种文明类型,很少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当古埃及文明已相当发达时,希腊与罗马文明还处于很低的层次。而希腊文明,在古代显然比中欧北欧的文明更为优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欧与北欧文明又超过了希腊文明。
当一种文明处于衰退状态时,我们不能否认其历史上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当一种文明比较先进时,也没有理由妄自尊大,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古代巴比仑文明,虽然后来衰落了,但它的文明成就,如创造楔形文字、编制汉谟拉比法典、测出圆周率为3,确定太阴历法并设置闰月等,谁能否认其对人类的贡献?当中国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并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时,今日的“美国文明”当时还没有诞生,谁又能借这种差异而否认美利坚民族生存、发展的权利?即使在同一时代,无论较为先进的文明类型,还是相对落后的文明体系,都可以对世界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都有自己值得珍视的精华。
所以,后进的文明要向先进的文明学习,并抛弃自己的糟粕,但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而先进的文明则要帮助落后的文明,但没有理由以“文明霸主”自居,鄙视其他文明的国家和民族。为了解决对待文明类型的种种偏见,推动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世界需要和平、安全与稳定。世界也需要走向更高程度的文明。所以,我们在努力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同时,应该及时和响亮地提出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要求。

B. 如何看待历史上民族之间的战争谈谈你的看法

应注意把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争与我国各民族共同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严格区分开来,前者虽然有是非区别和正义与非正义之分,给人民带来灾难与痛苦,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国家的统一进程。

C. 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从几个方面评价啊

评价一个国家的历史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
政治
军事
文化
科技
以及对外关系状况。

D. 怎样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极其相互关系

利益集团以党为工具领导一切

E. 国家之间结成联盟形成对抗,甚至战争的例子,历史

现在的美国加英国澳大利亚 对抗俄罗斯,中国,其实利比亚战争等等都有这些国家在背后角力

F. 历史:怎样对待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明今天

人类社会,是一个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也是一个多种文明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社会.但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却始终是困扰人类自身的大课题.21世纪的到来,把这一课题更加紧迫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地呼唤着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顺应这一潮流,我们有必要在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两个新秩序之外,进一步把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要求,明确地提到国际社会的面前.
一、人类世界面临的一个大课题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不同类型文明所构成的共同体.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在创造着自己的文明.由于地域、历史、传统的不同,以及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传统的人类社会共同体,总是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以及相应的语言、哲学、科学、文学艺术、伦理、宗教、公共机构、国家、政治、法律、技术等文化体系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独特性.往更高层次发展,还进而构成一些不同的文明类型.百花齐放,百花盛开,整个人类文明表现出了鲜明的多样性.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列举了21种文明类型,从现存的西欧文明、远东文明、基督教文明上溯到古代,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虽然他的分类和阐释不能说完全科学,但却毋庸置疑地肯定了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存在.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其观点有很多偏颇,但其理论的基础,却是以不同类型文明的存在为前提的.他认为:“村落、地域、族群、民族性、宗教团体,在不同层次的文化特殊性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尽管文化的界域很少像国界那般鲜明,但是文化的区别却是实实在在的.”
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一个基本特质.从古到今的人类社会,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个大一统的文明类型.相反,每种文明都在顽强地表现着自己的多样性.在多样性中存在,在多样性中发展,在多样性中前进.
多样性的文明又不是相互隔绝的.各种文明之间,自诞生以来,就以生活交往、经济活动为纽带,进行着不同形式的联系和交流.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文明水平的提高,社会联系的紧密,这种交流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层次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从而也越来越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时就指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到今天,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就更加密切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巨大改进、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整个世界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个小小的“地球村”的概念,就足以把人类相互关系的现状和未来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全球化的趋势,既打破着传统的经济上的壁垒,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着精神、文化上的壁垒.各个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军事以及社会生活方面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的相互交往,无不或多或少地与“文明”二字联系在一起.科技、文化、教育本身就属于“文化”、“文明”之列,自不待说,就是经济、政治、军事,其实也离不开“文明”,毋宁说,它们所有一切内涵的背后和深层,都是某种类型的文明作为底蕴.文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也渗透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交往、交流之中.
文明的多样性,当然也就意味着差异.既有内容的差异,也有形式的差异,还会有发展水平的差异.正是有种种差异,才会有交流,才会有相互借鉴和相互学习.与此同时,这种差异,在一定条件下也难免不发生摩擦和冲突.
于是,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处理各种文明相互关系的问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各种文明之间的关系曾经处于非常复杂的状态.很多文明都能够友好相处,平等交流,互相学习,自然交融.但也有一些,由于相互之间的差异,曾经对于国家、民族间的矛盾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甚至打着文明的旗号进行对外扩张和侵略.
当今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各种文明的相互关系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从主流的一面看,由于各国文化交流的扩大,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改进,信息传输的增大和快捷,各国文化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出现了加速融合的趋势.世界文明的精华,不断扩展到全球的各个角落,为整个人类所共享.但从另一面看,世界不同文明的关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乃至很危险的倾向.某些发达国家,抱有根深蒂固的“西方文明优越论”,企图把少数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归结为优秀文明与落后文明的冲突,以此证明新霸权主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就有了更加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二、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文明的多样性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正确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对待这种多样性.
首先,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价值评价.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是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发展的一个积极和重要的因素.
关于人类起源是多源还是一源,尚难定论,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无可置疑地是多线条的.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并不排斥其他文明的发展,也不必然地以其他文明的衰亡为前提.相反,各种文明的发展可以是并行不悖的.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又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结果,不管主观上的意愿如何,每一种类型的文明都会从其他文明中吸取养分,同时,也会给其他文明以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如,东方民族的许多重要发明,如阿拉伯数字、指南针、火 药和纸等,曾经给西方文明以决定性的影响.伊斯兰文明与西方长达数世纪的交流,给中世纪欧洲在数学、科学、医药和农业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到近现代,迅速崛起的西方文明给东方国家以很大影响,而东方文明也仍然以不同方式给西方以一定影响.例如,中医中药这一纯粹中国的东西,如今已受到西方许多人们的欢迎.人类文明,正是在这种多样性的交流、融汇中不断前进的.不同类型的文明,既有其独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又有许多人类共同的东西.经过长期的交流,这类共同的成份越来越多,它们就构成人类文明的共同和基本的财富.如从哲学上看,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锡克教和道教等,都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婚姻家庭的规范、生活的目标和意义等,提出了许多共同的观点,从而具有某些共同的价值.
因此,世界文明的总体内容和价值,既是由各种文明中的共同价值组成的,又是由不同文明色彩纷呈的多样性予以丰富、融汇、促进和发展的.人类文明是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多样性之中,多样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在多样性中形成和融汇普遍性,这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多样性首先是一个积极的因素.
第二,要正确认识文明差异与国际冲突的关系.
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有差异,在一定条件下当然会发生摩擦和冲突,由此,也就可能构成近年来人们常说的“文明的冲突”.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因素.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提示了国际政治冲突中的文化因素和冷战后国际政治冲突的新特点,这对于我们全面分析国际关系中的复杂现象是有益的.但是亨廷顿并没有能揭示冷战后国际冲突的真实根源,进而,他也没有能正确阐明世界各种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明类型之间冲突的深刻性、广泛性和持久性是不能低估的.历史上,人类各个部族、民族、国家、地区之间曾经发生过无数的战争和暴力冲突.如果从其社会历史根源来分析,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的因素在内.但是,纵观世界历史,严格来说,所谓文化或文明的冲突,只是造成某些战争或暴力冲突的背景之一,而这些战争或暴力冲突的最直接、最主要、最根本原因,还在于利益,在于经济利益或某种程度上国家、民族利益的矛盾,在于某些社会势力追求财富、土地、权力,扩张自身利益的贪欲.
比如,历史上发生的许多宗教战争,形式上是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的冲突,文化冲突的色彩很浓,但究其实质,仍离不开物质利益.
近现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往往打着传播文明的旗号,但实际上谁都不难发现它们掠夺财富、抢占市场、剥削和奴役殖民地人民的真实目的.否则,为什么要杀戮那么多土著居民?为什么要将千百万黑人变为奴隶?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出鸦片,甚至将人类文明的瑰宝圆明园付之一炬?这些强盗般的行径与“传播”文明有何共同之处?
战后几十年苏美之间的对抗,意识形态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意识形态的背后还是利益的争夺.美国积极推行遏制政策或“超越遏制”的政策,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自己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持续多年的阿以冲突,固然是具有不同文化、宗教背景的民族之间的冲突,但其争夺的焦点之一,仍然是中东的土地、河流,各自国家的领土范围,特别是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
其实,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暴力冲突,并不仅仅发生在不同文明类型的民族和国家之间,实际上还大量发生在相同文明类型的国家之间.几百年来,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频繁发生,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欧洲君主们互相联姻,在外交文书上常以兄弟相称,但在战场上的厮杀却丝毫也不逊色.所以,亨廷顿也承认,以往的王侯相争、民族国家相争、与意识形态相争衍发的冲突,“大抵是西方文化的内部冲突.冷战如此,两次世界大战如此,较早的17、18乃至19世纪的战争皆如此.”
所以,文明的冲突并不是各种暴力冲突的根本和直接的原因,也不是不同文明相互关系的唯一方面.用“文明的冲突”来概括文明类型之间的全部关系并总结各种冲突的模式,是不全面的.
那么,在冷战结束以后,文明的冲突是否将取代政治冲突、经济冲突而成为国际政治的新的主要模式呢?这要作具体分析.应该承认,亨廷顿指出了今后世界冲突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因素.这种不同文明类型价值观之间的摩擦会在深层次上制约着不同国家、民族、地区间的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由发达国家代表的西方文明将会依仗其经济优势不断侵蚀各种非西方文明.这种冲突构成国际政治中一种内在的应力结构,也构成非西方文明面临的一种现实的威胁.但是,文明的冲突一般均表现在不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的摩擦和碰撞中,它带有一种潜移默化的特点.如果说在世界政治事务中发生什么外部形式的冲突,那么,可以断言,其主要的原因仍然是基于现实的利益.亨廷顿所划的文化断层线内的各种冲突,可能具有更多的文化背景和“文明冲突”的色彩,这种背景和色彩将会使这些地区的冲突更加复杂、更难以解决.但归根结底,它们仍然不可能超越政治经济的现实利益而真的成为纯粹“文明的冲突”.只要现实的利益问题得以解决,一切文明或文化问题的雾纱都会消退.
第三,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差异、矛盾、冲突的一面,更要看到统一、共存的一面,积极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
在某些情况下发生的“文明的冲突”、或利益冲突背后潜藏的文化因素,虽然是客观存在,但都只是各种文明类型相互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其全部方面.所以,我们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差异、矛盾、冲突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们统一、共存的一面.总的来说,多样性的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只要正确处理,它们并非不能和睦共存.如果只讲一面,不讲另一面,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由此,我们对待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促进各种文明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而不是有意无意地扩大各类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排斥、压制某一些文明的发展.
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就要积极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强调多样性,要求尊重这种多样性,决不意味着世界上的各种文明都要把自己封闭起来.每种文明都要不断地与其他文明进行信息、能量、资源的流通和交换,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否则,就会自生自灭,走上衰退、消亡的道路.
所以,对外开放已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每一种文明客观上都在加强与其他文明的交流,都在向其他文明学习,同时,也在不断抛弃自身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在这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文明的碰撞和冲突.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影响和侵蚀也必然会加大.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注意区分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对确实先进的文明,要大胆接受,对鱼龙混杂而来的糟粕,则要坚决抵制.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
第四,全面客观地看待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和长短优劣.
当代西方文明,实力雄厚,影响巨大,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其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市场经济的规则和方法等等文明的精华,是我们当前突出的任务.
但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在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文明并不是一种最健康、最完善、最积极、最有效的文明类型.相反,东方文明固然有其弱点,但在强调集体主义、互助互爱、情感、家庭、秩序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却不断证明其不仅对于经济的现代化,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创造良好的生活质量、保持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平衡、维护社会各个层面的稳定等,都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而这些正是崇尚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西方文明所缺乏的.所以,东方国家和民族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力,相信自己的文明不会被西方同化,而只会在兼收并蓄、熔东西方文明精华于一炉之后,焕发出更大的光采,对现代化建设起更大的促进作用.
三、时代呼唤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
放眼21世纪的人类社会,在全球性经济和政治联系不断加强的同时,各种文明的关系也愈益突出和深入.如何处理各种文明类型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了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世界丰富多彩的文明之间,既有交流、合作的必要,又有发生矛盾、冲突的可能.两者怎么统一?关键是建立制度、程序和规范,也就是说,要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
所以,我们在继续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同时,应该进一步提出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要求.
首先,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当代世界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越出国界,形成国际化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越来越多地与外部资源的利用和国际市场的开发联系在一起;而其国家利益和安全,也遇到了更大的风险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似乎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但其实,它也是一个文明问题.
世界范围的市场经济怎么运行?各国的经济贸易按什么规则往来?股票、证券、汇率、投资市场怎样健康发展?等等,都涉及到各种价值理念、制度体系、运行规则问题.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大量规则,既是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建立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结晶.它反映了人类对于世界范围内经济活动规律性的认识所达到的水准.这些规则的确立,事实上也是不同文明磨合的结果.而它的付诸实施,仍将会触及到不同文明对于同一个事物、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认识、不同观念问题.在每一桩买卖、每一次谈判、每一个协议的背后,我们都会发现不同文明的影响和作用.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了使这样的全球化更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处于贫困状态中的人民,为了使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更加规范有序,我们就不能不加快国际文明新秩序的建设.
第二,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国际政治关系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前全世界有60亿人口,1万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或部落,200个左右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建立的国家政权,数百个为不同利益而结合的国际组织,5000多种语言,5000多种宗教信仰.如此众多、不同形式的人类共同体,怎样才能和平共处于一个星球上?
联合国和其他类型的国际组织,从某种角度搭起了世界政治体系的框架,而无数的宪章、条约、协议、声明、公告等等,编织起了国际政治关系的经纬.所有这些,同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与当代世界的现实相适应的一种政治文明.世界需要和平、安全与稳定.而这一切,不能仅靠武力来获得和维持.更多的,它需要人类文明的提升和应用.制定更加详尽、严格的文明规则,大力促进国际文明新秩序的建设,才能够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相互之间的利益契合关系,才能对相互之间的文明抱有更加友善的态度,才能使用文明的手段而不是战争、掠夺等非文明的手段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三,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科技革命发展趋势的需要.
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科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不仅会通过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而影响人们的价值体系,而且也会通过改变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从更广阔的领域来看,它还深刻地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格局.仅从100多年来电话、电影、电视的发明和发展,就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将会给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多么巨大的变化.
利用科学技术的成就,人们可以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加深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不仅推动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人类精神的升华.当然,作为某种程度上的双刃剑,科学技术也会被某些势力用来误导人们的精神生活,甚至从事邪恶的活动.因而,如何在科技领域按照文明的要求,制定更加科学的规则,引导和建立国际文明的新秩序,也成为一个迫切的要求.国际间的科技合作如何开展?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科技成果如何交流?哪些领域可以探索,哪些领域,如克隆人类、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应该加以限制和禁止?等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建立起必要的秩序.
第四,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世界文化发展与交流的需要.
当代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正在通过先进的传播手段广泛交流、渗透.因特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缩短了人类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在瞬时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成为可能.无处不在的电视、广播信号,传输着大量的信息,发布着这一部分人或那一部分人的见解,甚至使谣言像瘟疫般流行都轻而易举.在世界贸易总量中,已经有相当比例的份额是文化类的产品,从而使文化消费占据了人类生活的一大部分时间和空间.
自然,在这种文化的流转中,具有强大实力的美国占据着极大的优势.如今,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世界各地的娱乐界充斥着美国制造的产品.1996年美国软件和娱乐产品在国际上的销售额高达602亿美元.自1991年以来,美国知识产权的出口额上升了近94%.这还不包括大量的盗版.《读者文摘》以19种语言发行,它的48种国际版本的发行量为2800万份.《大都会》月刊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妇女杂志,共有36个外国版本.1997年美国电影在国外取得的票房收入达到58.5亿美元.一部《泰坦尼克号》在美国本土净赚6亿美元,而在海外则达12亿美元.据报道,加拿大影院上映的影片有96%是外国影片,主要是美国影片.报摊上出售的杂志和书籍分别有4/5和3/5来自国外,主要是美国.1987年,美国在欧洲联盟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为56%,1996年达到70%.
面对着如此规模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市场,或者还包括明里暗里的文化渗透,如果不赶紧建立国际文明的新秩序,怎能处理由此产生的种种矛盾冲突?怎能保证文化交流规范有序地进行?怎能限制文化霸权主义的扩张?
第五,建立世界文明新秩序,还是正确处理所谓“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关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需要.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人持有一种片面和盲目的“西方文化优越论”,并常常以此作为借口贬低、干涉、压制甚至侵略非西方国家.这种“西方文化优越论”,实际上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
人类文明的发展确实有差异.不仅有内容、形式的差异,而且就历史的某一个横截面而言,也会有发展水平和程度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能成为评价各文明类型对人类文明所作贡献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成为某一所谓“先进”文明压制甚至消灭所谓“落后”文明的理由.
为什么?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往往有某种文明居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异,这种地位往往会由新的其他类型的文明所取代,由此而造成新的历史横截面中新的文明格局.这种变动是延续不断的,所以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各种文明类型,很少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当古埃及文明已相当发达时,希腊与罗马文明还处于很低的层次.而希腊文明,在古代显然比中欧北欧的文明更为优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欧与北欧文明又超过了希腊文明.
当一种文明处于衰退状态时,我们不能否认其历史上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当一种文明比较先进时,也没有理由妄自尊大,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古代巴比仑文明,虽然后来衰落了,但它的文明成就,如创造楔形文字、编制汉谟拉比法典、测出圆周率为3,确定太阴历法并设置闰月等,谁能否认其对人类的贡献?当中国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并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时,今日的“美国文明”当时还没有诞生,谁又能借这种差异而否认美利坚民族生存、发展的权利?即使在同一时代,无论较为先进的文明类型,还是相对落后的文明体系,都可以对世界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都有自己值得珍视的精华.
所以,后进的文明要向先进的文明学习,并抛弃自己的糟粕,但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而先进的文明则要帮助落后的文明,但没有理由以“文明霸主”自居,鄙视其他文明的国家和民族.为了解决对待文明类型的种种偏见,推动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世界需要和平、安全与稳定.世界也需要走向更高程度的文明.所以,我们在努力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同时,应该及时和响亮地提出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要求.

G. 如何看待国际联盟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国家间国际组织的历史作用

一战以后,特别是德意日法西斯出现以后,世界的主要矛盾变化和国版联内部的对比变化,使得国权际联盟的作用凸显。但一战以后,国际联盟使命主要是为了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以称为强盗的联盟是失当的,主要是由英法操纵下的国际。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是一种制约力量,是正义舆论的理论根据,在客观上起到延缓战争作用,但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的作用,他在东北方面在,东欧方向,其他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特别是德国的退出,日本,意大利的退出,苏联的退出,美国的退出,使国联缺乏必要的国际影响力,且而且她缺乏完备的,客观地受到国际的法律支持,只是按照各种仅有的条例办事,推行绥靖政策,保护自己重要成员国的利益,埋下了大国争端的新隐患,最终他的解散也是意料之中的。

H. 如何看待两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关系

一、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包括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两个时期都不能否定
二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
三 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I. 根据我国的外交历史,谈谈如何看待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国际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

2.下列最能说明林则徐禁绝鸦片决心的是

A.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B.在广州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

C.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

D.积极防御英军的侵略,使英军无隙可乘

3.1841年初,英国侵略军占领了

A.澳门 B.虎门 C.香港岛 D.香港

4.1860年10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沙俄 D.英国、法国

5.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

6.下面是19世纪60~80年代在新疆地区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时间最晚的是

A.沙俄侵占新疆 B.阿古柏侵略新疆 C.清政府收回伊犁 D.左宗棠收复新疆

7.19世纪60~70年代,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并率军进入新疆,痛击阿古柏侵略军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冯子材

8.清政府设置新疆行省是在

A.1865年 B.1975年 C.1878年 D.1884年

9.左宗棠打败阿古柏的原因包括 ①左宗棠的才能 ②清军的英勇奋战 ③新疆当地人民的支持 ④正确的策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西边疆的管理 B.防止少数民族叛乱 C.抵抗沙俄入侵 D.扩张领土

11.甲午中日战争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牺牲于

A.黄海大战中 B.威海卫战役中 C.彰化战役 D.嘉义战役

12.1895年,代表清政府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是

A.慈禧太后 B.伊藤博文 C.李鸿章 D.徐骧

13.和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马关条约》中新的、反映时代特征的内容是

A.赔款 B.割地 C.开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14.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军事力量落后 B.清政府的妥协退让 C.日本国力强盛 D.缺乏国际援助

15.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 B.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C.中国清政府的腐朽 D.日本侵华刺激了列强

16.1900年,率领八国联军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的英国海军司令是

A.华尔 B.瓦德西 C.希摩尔 D.克林德

17.《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

A.1898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

18.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

A.《马关条约》签订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9.1839年在广州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20.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C.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D.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21.使中国的宏伟建筑――圆明园惨遭焚毁的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1851年1月11日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起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这就是

A.清军同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内部变乱削弱了实力

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3.18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打死的洋枪队头目是

A.义律 B.华尔 C.希摩尔 D.瓦德西

24.19世纪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25.下列各项与左宗棠有关的是

A.领导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B.收复新疆

C.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 D.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26.《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27.在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主要是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二、填空题

1. 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 多万斤。

2.鸦片战争爆发于 年6月,结束于 年。

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 给英国;赔款 万元;开发广州 、厦门、 、宁波、 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 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的开端。

5.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 年 月,结束于 年 月。

6. 年,农民革命领袖 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 ,起义军称“太平军”。

7.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同年,太平军进行了 和 。

8.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侵占我国领土 万平方公里。

9. 年,清政府根据 的建议,在新疆设立 ,加强了西北边疆的管理。

10.1900年春,义和团发展到 地区。6月,英美俄日法等组成八国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在 被义和团围困,经过激烈战斗,狼狈逃回天津。

11.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外国侵略军曾两次侵入北京,分别是在 战争中和 战争中。

三、材料说明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物,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回答:

①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两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地点分别是哪里?主凶分别 是哪些国家的侵略军队?

②这两次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简答题

1. 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简述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3. 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J. 作为青少年你如何看待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可能我们中国想要走向世界化的,一个开始把,从农民走向高端是吗

阅读全文

与历史如何看待国家之间的联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