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中国历史上哪里的盔甲最有名

中国历史上哪里的盔甲最有名

发布时间:2021-02-26 06:40:09

Ⅰ 古代出名的盔甲有

由贱到贵,分别是纸甲,布甲,皮甲,锁子甲,板金铠。此5类各有出名的铠甲。至于盔,就多不胜数。

Ⅱ 中国古代著名铠甲

名光铠 轻便且防护力强 明朝前期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盔甲最好看

我认为宋代的盔甲最好看

Ⅳ 中国古代有什么名铠甲

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古代战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除皮甲之外,商周时期的战甲还有“练甲”和“铁甲”。
商代铠甲
衣、裳、舄是根据广汉商代祭祀吭出土青铜像和石边璋线刻人像复原,胄采用江西薪干县商墓出土实物,甲参考安阳殷墟遗址遗迹


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摆呈平直形,周围留有宽边,也用织锦或皮革制成,上有几何形花纹。整件甲衣前长97厘米,后长55厘米。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后腰等处,都缀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状为四方形,每边宽大处理厘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



汉 铠甲可以分为两类六型:
第一大类:
札甲
1型:仅护住胸、背的札甲.胸甲和背甲在肩部用带系联,长仅及腰。外形类似于明清妇女的肚兜。
2型:除胸甲和背甲以外,加有披膊,甲片较一型小。多半属于一类二型甲片。
3型:见于二十家子出土标本,除胸甲、背甲外,有盘领,胸中开襟,用铁扣扣合。披膊腋下不封口。身甲下缘也垂于腰部以下。
西汉的鱼鳞甲也有三型,主要使用二类和三类甲片,一般不用一类甲片。
1型:见于二十家子出土的残铠,用二类一型甲片编缀。 2型:用三类一型小甲片编缀,,满城一号墓出土标本属此型。又见于杨家湾陶俑。
3型:用三类二型甲片编成,见洛阳3023号墓出土标本。
三国
在三国后期是流行被称为「筩袖铠」的铠甲,外形就像是一袭现代的短袖套衫,主要是由一片片的铁片编成。
除了筩袖铠外,三国初期已经开始出现其它型制的铠甲,以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为例,文中就提到了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环锁铠、马铠等五种,由于上述五种铠甲流行于南北朝甚至部份还一直流行至唐朝,所以学者推测,三国时代可能已出现了新式的铠甲,只是制作难度大耗时长,只有王公贵族才穿戴得起,直到南北朝时才逐渐普遍流行于军队中,例如,有可能三国末期的骑兵已经小规模穿戴便于在战马上厮杀的两当铠。
南北朝
魏晋北朝时期的铠甲主要有筩袖铠两、裆铠和明光铠。“明光铠”


隋代使用最普遍的铠甲为两裆垲和明光垲。两裆垲的结构比前代有所进步,形制也有一些小的变化

唐代胄甲,用于实战的,主要是铁甲和皮甲。除铁甲和皮甲之外,唐代铠甲中比较常用的,还有绢布甲。据《唐六典》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鱼鳞甲、罗圈甲、山文字甲 马甲等十三种。
五代十国
五代时期在服饰方面基本沿袭唐末制度,明光甲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铠甲重又全用甲片编制,形制上变成两件套装。

据《辽史》记载,辽在契丹国时,军队就已使用铠甲,主要采用的是唐末五代和宋的样式,以宋为主

早期的铠甲只有半身,下面是护膝;中期前后,铠甲很快完备起来,铠甲都有长而宽大的腿裙,其防护面积已与宋朝的相差无几,形式上也受北宋的影响。金代戎服袍为盘领、窄袖,衣长至脚面;戎服袍还可以罩袍穿在铠甲外面。

西夏
武士所穿铠甲为全身披挂,盔、披膊与宋代完全相同,身甲好象两裆甲,长及膝上,还是以短甲为主说明铠甲的制造毕竟比中原地区落后一些。西夏的官服为也可作戎服,如辽代的契丹服一样,两者五明显差别。由于西夏社会的封建程度不是很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平等,以此在服饰上的等级观念不那么强。

蒙古
蒙古汗国和元代军戎服饰以精巧著名。蒙古高原毡帐诸部未被成吉思汗统一之前曾用过鲛鱼皮甲胄、翎根甲,后来则用以牛皮为里的铜铁盔甲。 蒙古骑兵的胸甲是由4个部分组成,一片是从大腿到颈,根据人体的形状来制作;另一片从颈到腰部,同前部的甲片连接起来,每一边肩上固定一块铁板。他们每一条手臂上也有一片甲,从肩覆盖到手腕,在每一条腿上面覆盖着另一片甲。所有这几片甲都用扣环连接在一起。
据《中国古代服饰史》记述,元代有一种翎根铠,用蹄筋,翎根相缀而胶连的甲片,射之不能穿。还有象蹄掌甲。蒙古骑兵多为带盔。另有一种胄作帽形而无遮眉,但在鼻部作一个极大的护鼻器,其状颇怪。
蒙古民族的军队之所以能称霸于欧、亚二洲者,实全恃其精良的骑兵。


元代铠甲有柳叶甲、有铁罗圈甲等。铁罗圈甲内层用牛皮制成,外层为铁网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很难穿透,制作极为精巧。另外还有皮甲、布面甲等。戎服只有一种本民族的服饰,即质孙服,样式为紧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领和方领、长和短两种,长的至膝下,短的仅及膝。还有一种辫线袄与质孙服完全相同,只是下摆宽大、折有密裥,另在腰部缝以辫线制成的宽阔围腰,有的还钉有钮扣,俗称“辫线袄子”,或称“腰线袄子”。这种服装也是元代的蒙古戎服,军队的将校和宫廷的侍卫、武士都可服用


清代一般的盔帽,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此图为清代黄缎铜钉铜叶甲,但没有护心镜。

Ⅳ 中国古代名盔甲

中国古代铠甲大全!!!!!!!
中国古代铠甲,由于材料、保存上的问题,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很少,大部分只能根据史籍和出土的零碎来推测研究。我国古代基本使用札甲,年代久一点,连接铠甲的麻绳或皮条就会腐烂,造成保存不易。而欧洲铠甲除了本身材料特点易于保存外,还因为有很多盔甲都是家族世代保存的,所以流传下来的也不少,再加上现在盔甲成为高档装饰品,更加深了现代西方人对盔甲的兴趣。
这里推荐一本书,书名叫>,作者是日本的蓧田耕一(唉...),由香港万里机构出版,在三联书店应该可以买到,港币是85元。书中以“斩”、“打”、“扎”、“射”、“城”、“火”、“暗”、“甲”八个类别对中国古代兵器进行描述。书中对各种不同类型古代兵器的长度和重量数据描绘非常精确,长度单位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日本人的严谨认真可见一斑。
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由西域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先帝赐臣铠表》。《晋书.吕光载记》描述此类铠甲“铠如环锁,射不可入。”唐代极为盛行,并将此甲列为13种甲制之一明代和清代还仍有沿用。
古代所谓“金甲”东西方都有,是贵族为了显耀身份在铠甲上镀金而已。至于金丝甲,与其防护原理相似的应该是锁子甲,属于柔性铠甲,优点是透气性好,绝对重量小,缺点是防护能力差,不能抵挡大力的打击和刺击。
我国古代的盔甲并不轻。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围内。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但是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透风般的防护程度。
根据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没有达到如此的重量。
绍兴十年前后,是宋朝军队最强大的时期。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容屡屡击败女真族金朝骑兵。包括兵器在内,当时宋军重步兵的负荷高达40-50KG,由于装备过重,机动性受到影响,如绍兴十一年(1141)的祏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由于身被重甲,加上过于长大的兵器,负荷过重,因为未能全歼已溃不成军的金朝骑兵。
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古代战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除皮甲之外,商周时期的战甲还有“练甲”和“铁甲”。练甲时间较早,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商代铠甲
衣、裳、舄是根据广汉商代祭祀吭出土青铜像和石边璋线刻人像复原,胄采用江西薪干县商墓出土实物,甲参考安阳殷墟遗址遗迹。

图片太多了!资料太丰富了。大家自己去看看吧

地址:http://www.qxwar.com/bbs/read.php?tid=362&u=285

Ⅵ 古代这么多盔甲哪一件最强

1楼说的不对,马匹和骑师全身被板甲包裹的板甲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依仗式甲胄,作战专的时候很属少有人穿全身板甲,指挥官除外。其实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发展出来的盔甲都各有好处和特点,因为他们面对的武器都是一样的。要了解更多关于盔甲的知识可以去网络盔甲吧

Ⅶ 中国古代防御力最强的盔甲是什么

中国古代盔甲,唐宋时期达到巅峰。其中尤以北宋时期的冷锻甲为最强。

文章开篇,我们简单梳理一下中国铠甲发展史。

中国铠甲,最早有竹木制作的。大概上古时期,斩木为兵。用削尖的木头做兵器,铠甲也只好采用竹木制作。但是部落首领等重要人物,有可能穿戴青铜制作的甲胄。民间传说蚩尤82兄弟铜头铁脑,可能就是戴了青铜头盔。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遍装备皮甲。所谓皮甲,就是皮革制造的铠甲。

战国策讲,吴国“衣水犀之甲者,亿又三千。”意思是吴国有穿着水牛皮铠甲的战士十万三千人。可见当时的铠甲的材质,以皮革为主。大家不要以为皮革铠甲质量不好,其实经过加工处理的皮革非常坚韧,有很强的防御力。

秦始皇兵马俑坑中,有很多石制的铠甲,其实都是模拟皮甲的形制制作的。真正的秦兵所穿的应该也是皮甲。因为石甲,制作非常复杂,费工费力;防御力极低,还非常沉重,没有任何使用价值。所以不可能有人穿石甲。

秦汉之际,铁甲逐渐走上历史前台。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和铁资源的累积,铁甲逐渐成为战场的主流。近年来出土的西汉铠甲,都是铁甲。在长安、洛阳、内蒙、河北等地,都曾经出土过汉代铁甲。其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一套汉代铁甲,有2400多片鳞片。防御力很强。

冷锻甲之前,铁甲一般都是加热之后进行锻打。这样方便加工。提高效率。

但是羌族人,采用独特的冷段技术,“不用火,冷锻之,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生生将一片片厚厚的金刚,用锤子敲打到三分之一的厚度!这其中所消耗的人力可想而知。而其强大的防御力也令人不可思议。“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

所以说,冷锻甲才是中国铠甲的巅峰。

Ⅷ 中国古代士兵的盔甲是什么样子的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

宋带开始武器逐渐繁杂起来,宋之前作战多为,槊,矛,枪,弓,弩,戈,刀也多为直刀。
唐的步兵主要武器是陌刀,其外形可参考三尖两刃刀,刃部要长许多。属于布骑兵,就是骑马机动,下马作战。
铠甲是明光甲,外似鱼鳞,胸有园镜,但铠甲厚了不易于作战,动作迟缓。所以选择,步骑结合弓弩相负。这种甲外表打磨光亮,望之金光闪闪,特别是胸前明镜,极具震慑力。
每当战斗展开时候,敌人在一百五十步时候,弩兵开始射击;敌人在六十步时候,弓箭手开始射箭;敌人攻入二十步时候,弓弩手发箭后执刀棒(即陌刀、棒)与战锋队齐入奋击,己方重装步兵与敌方步骑兵短兵相接后,奇兵、马军、跳荡军皆不准轻举妄动,如果前方步兵的战况不顺利,跳荡、奇兵、马军方可迎前敌出击, 重步兵则后退整顿后准备再援, 如果跳荡、奇兵、马军进攻不利,所有的步军(唐朝军制中的陆军中除去装备陌刀的重步兵之外还包括防御弓矢等远程武器的盾牌手和手持短兵器的轻步兵)必须配合马军同时作战。敌军退却,马军不得轻易追击,必须确认敌人真正溃败后,才能相继掩杀。唐军步马结合,攻守有职,步兵为正面先锋是最主要的正面攻击力量,骑兵为侧辅,通常用于迂回包抄敌军或者迅速冲击立足未稳的敌军阵脚之用,步兵配以弓、弩、陌刀,骑兵负责步兵战后的突击与追击。陌刀作为长柄大刀如墙一般推进绞杀敌军正面有生力量(敌军往往在陌刀重步兵的绞杀下人马俱碎),为先锋步兵集团冲阵的主要力量,与马军、奇兵一起构成唐作战的主要特色。
至于武术,那是单打独斗。两军之间矛锋如林,步兵间要相互靠拢,以免被敌阵撕裂,无数高强的士兵更本轮不开手,你阵形太散的话很容易就被对方的骑兵突入,所以武术没落了。
至于明朝的倭寇之乱,有戚继光创制的《辛酉刀法》和苗刀(非苗族之刀),皆是因为南方的地形特点决定的,倭寇勾结阉党乘船而来,望有烛光登陆劫掠,或居险而寨,明军骑兵长枪于海岸,滩涂,林间,崖下,更甭没有优势,发挥不出大兵团的力量,所以,个人刀法,武器犀利的倭寇暂时占了先机,待戚继光上台后张居正执政,倭寇内无耳目,面临强将,就败走了。
明以后就进入热兵器时代,万历朝鲜之乱,倭军草绳枪随然杀伤力很大,但明军的大炮更猛,朝鲜纪录“在距城5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倭铳之声虽 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

Ⅸ 中国历史最强的铠甲出现在哪朝,你绝对想不到

战场上短兵相接,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同等重要。铠甲作为中国古代的单兵防御装备,在冷兵器时代显得尤为重要。铠甲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铠甲雏形--皮质铠甲
铠甲最早可追溯于原始社会时以藤、木、皮革等原料制造的简陋的护体装具。相传甲是夏朝第七位夏后杼(予)发明的。夏军在进攻东夷人时,为了防御善于射箭的东夷人的攻击,杼发现用兽皮制做甲,可抵消了东夷人的弓箭优势,使夏军战斗力大大增强。这便是铠甲的雏形。为了满足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发展要求,商周时期的人们将整片皮甲裁剪成皮革片,并将两层或者多层粘和起来,表面涂漆,制成牢固、美观、耐用的甲片,再用绳编连成甲。在实战中,铠甲和盾相结合可以有效抵御青铜器兵器的进攻。

西周铠甲
2铠甲主流--铁质铠甲
随着中国冶炼技术的进步—炒钢法的出现,锋利的钢铁兵器进入实战,这也要求单兵防护装备也随之开始革新,铁质铠甲开始出现。秦代的重装步兵和锐士就是着装炒钢铁铠甲。技术的发展和国力的强大,使得铁质铠甲在西汉时期开始大量装备部队,并成为军中的主要装备。

西汉铠甲
此后,铁质铠甲成为中国古代将士的主要防护装备材料,人们更多的对铠甲的形式、防护攻击种类、防护部位等方面的改进。如在西汉时期,铁铠也经历由由粗至精的发展,从较大的长条形的甲片编的札甲逐渐发展为较小鳞片编制的鱼鳞甲。保护的部位也从胸背的保护发展的肩臂和腰胯的保护。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明光铠。明光铠在胸前和背后均有圆护,且装有护膝、护肩,身甲则长至臀部。明光铠的圆护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非常亮,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发出耀眼的明光。唐代,中国无论是在装备、素质,士气和将帅能力都达到冷兵器时代的高峰,铠甲亦不列外。唐代改进了冶炼技术,使铠甲质量更轻,防御能力更强,发展出了以明光铠为首的唐十三铠。铠甲李世民所率领的玄甲军其实就装备黑铁盔甲的重骑兵。这支重骑兵在唐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国历史上十大骑兵的兵种之一。

铁质铠甲发展历程
宋朝步人甲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宋代由于北方产马地区的丧失,战马极度缺失,宋朝只能采用重装甲步兵对抗北方以骑兵见长的辽国和金国。宋朝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到29公斤,而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则会达到32-35公斤。宋朝步人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装甲。岳飞、韩世忠等名将以重步兵的密集阵型屡屡击败金人的骑兵,但是这种重甲步兵的机动性不足,胜时无法追击,败时无法及时撤退。在郾城大战中,岳飞即把装备有大刀和大斧的装甲步兵按两翼摆开阵势,有效的抵御了金骑兵的进攻。而在柘皋战役中,以重步兵为主力的宋军由于负荷过重,也因此未能全歼溃不成军的金骑兵。
宋朝步人甲
3明清铠甲--绵质铠甲
自从火器出现以后,传统的重型铠甲的防御能力明显不足,从元代开始,出现了外为棉布料,要害部位装有铁片的布面甲,这就是绵甲的前身。明代是重型铠甲和轻型铠甲交替的时期,轻型铠甲主要是指绵质铠甲。绵质铠甲柔软、轻巧,其表面有大量的铁甲或者铜甲。这种铠甲可以抵御弓箭和初级火器的攻击。努尔哈赤以十三服铠甲起兵后,其铠甲即以绵甲为主,这种铠甲在清宫剧中经常看到。人们将棉花打湿并反复拍打制成绵片,把多张绵片夹入铁甲,内外用铜钉或者铁钉固定,即可得到八旗铠甲。其绵质材料主要防御火器,铁质材料主要防御弓弩等。这种软硬结合防御机理和现代复合防弹衣的机理相似。
棉甲制作容易,价格低廉,且不像传统重型铠甲需要量身定做,方便大批量生产,重量轻,对早期火器有很强的防护力(中弹伤的不重),很显然袁崇焕的红衣大炮的威力,就不是这种铠甲所能抵御的了,努尔哈赤即是实例。

清代铠甲
4其他铠甲--纸质铠甲和绢质铠甲
唐朝国力鼎盛,统治者奢靡之风渐盛,军队的铠甲也从实用的功能中发展处了众多的以装饰为主的仪典服饰,纸质铠甲也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纸有很好的柔韧性且分量较轻,遇到水时,其韧性更强。纸质铠甲是用多层纸叠粘在一起制成的甲衣,在分量上比青铜、铁制作的铠甲轻,也便于展示。这种材质铠甲有一定的防御能力,质量轻但怕火,因此主要用于南方水军。因为南方多雨铁质铠甲易生锈,明朝戚家军抗击倭寇时,纸质铠甲得到了应用。
另外还有绢甲,它一般不用于实战,只是宫廷侍卫、武士的戎服,这种铠甲用图案华美的绢或织锦作面料,内衬数层厚帛制成。和皮甲、铁甲一样,绢甲上也镶有皮革、金属制造的饰件,穿着更利索、更得体。除了铠甲材质的多样,唐代戎服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特别是盛唐时期的绢甲,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鲜艳而华丽。唐代的布甲、纸甲不只是用于表演的道具铠甲,它们依然具有实用性和坚固性,布甲、纸甲实际上是唐代的一种新型铠甲,是一种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轻型铠甲。在战场上同样可以保护战士的身体,只是在抗击重兵器冲击方面要逊色于金属铠甲。

Ⅹ 求关于中国古代盔甲的种类名称和详细介绍~~

中国古代盔甲
中国古代盔甲

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由西域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先帝赐臣铠表》。《晋书.吕光载记》描述此类铠甲“铠如环锁,射不可入。”唐代极为盛行,并将此甲列为13种甲制之一明代和清代还仍有沿用。

古代所谓“金甲”东西方都有,是贵族为了显耀身份在铠甲上镀金而已。至于金丝甲,与其防护原理相似的应该是锁子甲,属于柔性铠甲,优点是透气性好,绝对重量小,缺点是防护能力差,不能抵挡大力的打击和刺击。

我国古代的盔甲并不轻。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围内。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但是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透风般的防护程度。

根据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没有达到如此的重量。

绍兴十年前后,是宋朝军队最强大的时期。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容屡屡击败女真族金朝骑兵。包括兵器在内,当时宋军重步兵的负荷高达40-50KG,由于装备过重,机动性受到影响,如绍兴十一年(1141)的祏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由于身被重甲,加上过于长大的兵器,负荷过重,因为未能全歼已溃不成军的金朝骑兵。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bbs/archiver/tid-63221.html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社区 jh6n〗

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古代战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除皮甲之外,商周时期的战甲还有“练甲”和“铁甲”。练甲时间较早,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商代铠甲

衣、裳、舄是根据广汉商代祭祀吭出土青铜像和石边璋线刻人像复原,胄采用江西薪干县商墓出土实物,甲参考安阳殷墟遗址遗迹

西周

战国



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摆呈平直形,周围留有宽边,也用织锦或皮革制成,上有几何形花纹。整件甲衣前长97厘米,后长55厘米。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后腰等处,都缀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状为四方形,每边宽大处理厘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bbs/archiver/tid-63221.html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社区 aGoN〗



南北朝明光凯

魏晋北朝时期的铠甲主要有筩袖铠两、裆铠和明光铠。“明光铠”一词的来源,据说与胸前和背后的圆护有关。因为这种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有的只是在裲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有的则装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有数重护肩。身甲大多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左面陶俑是戴兜鍪、穿明光铠的武将;右面是明光铠穿戴展示图。

隋甲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bbs/archiver/tid-63221.html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社区 iOhZ〗

隋代使用最普遍的铠甲为两裆垲和明光垲。两裆垲的结构比前代有所进步,形制也有一些小的变化。一般身甲全鱼鳞等形状的小甲片编制,长度已延伸至腹部,取代了原来的皮革甲裙。身甲的下摆为弯月形、荷叶形甲片,用以保护小腹。这些改进大大增强了腰部以下的防御。明光垲的形制基本上与南北朝时期相同,只是腿裙变得更长。隋代戎服为圆领长袍



唐代胄甲,用于实战的,主要是铁甲和皮甲。除铁甲和皮甲之外,唐代铠甲中比较常用的,还有绢布甲。绢布甲是用绢布一类纺织品制成的铠甲,它结构比较轻巧,外形美观,但没有防御能力,故不能用于实战只能作为武将平时服饰或仪仗用的装束。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bbs/archiver/tid-63221.html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社区 aeNq〗

据《唐六典》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可见,锁子与山文是并列的两种铠甲。

鱼鳞甲.罗圈甲.山文字甲

鱼鳞甲.罗圈甲.山文字甲,这些甲都属于一种范畴,它们不是全身甲。但是,我认为它们的某些防护能力是不同的,象山文字甲,它的“倒丫”甲片中间凸两边凹,由多片甲片相互扣合成整片甲,这样甲表面形成无数的凹凸面,非常利于防箭。宋明两朝多装备此甲,甚至影响了民画艺术,民画中的武士都披此甲。我喜欢此甲,因为这是中国独有的。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bbs/archiver/tid-63221.html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社区 f2kf〗

五代十国

五代时期在服饰方面基本沿袭唐末制度,明光甲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铠甲重又全用甲片编制,形制上变成两件套装。披膊与护肩联成一件;胸背甲与护腿连成另一件,以两根肩带前后系接,套于披膊护肩之上。另外五代继续使用皮甲,用大块皮革制成,并佩兜鍪及护项。本图为五代时期穿铠甲及戎服的武士复原图。



据《辽史》记载,辽在契丹国时,军队就已使用铠甲,主要采用的是唐末五代和宋的样式,以宋为主。铠甲的上部结构与宋代完全相同,只有腿裙明显比宋代的短,前后两块方形的鹘尾甲覆盖于腿裙之上,则保持了唐末五代的特点。铠甲护腹好象都用皮带吊挂在腹前,然后用腰带固定,这一点与宋代的皮甲相同,而胸前正中的大型圆护,是辽代特有的。辽代除用铁甲外也使用皮甲。契丹族的武官服装分为公服和常服两种,样式没有明显不同,都是盘领、窄袖长袍,与一般男子服饰相同,可能常服比官服略紧身一些。这两种都可作戎服。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bbs/archiver/tid-63221.html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社区 dkiu〗



早期的铠甲只有半身,下面是护膝;中期前后,铠甲很快完备起来,铠甲都有长而宽大的腿裙,其防护面积已与宋朝的相差无几,形式上也受北宋的影响。金代戎服袍为盘领、窄袖,衣长至脚面;戎服袍还可以罩袍穿在铠甲外面。

西夏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bbs/archiver/tid-63221.html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社区 3KPF〗

武士所穿铠甲为全身披挂,盔、披膊与宋代完全相同,身甲好象两裆甲,长及膝上,还是以短甲为主说明铠甲的制造毕竟比中原地区落后一些。西夏的官服为也可作戎服,如辽代的契丹服一样,两者五明显差别。由于西夏社会的封建程度不是很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平等,以此在服饰上的等级观念不那么强。

蒙古武士



元代铠甲有柳叶甲、有铁罗圈甲等。铁罗圈甲内层用牛皮制成,外层为铁网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不能穿透,制作极为精巧。另外还有皮甲、布面甲等。戎服只有一种本民族的服饰,即质孙服,样式为紧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领和方领、长和短两种,长的至膝下,短的仅及膝。还有一种辫线袄与质孙服完全相同,只是下摆宽大、折有密裥,另在腰部缝以辫线制成的宽阔围腰,有的还钉有钮扣,俗称“辫线袄子”,或称“腰线袄子”。这种服装也是元代的蒙古戎服,军队的将校和宫廷的侍卫、武士都可服用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bbs/archiver/tid-63221.html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社区 evhX〗



清代一般的盔帽,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此图为清代黄缎铜钉铜叶甲,但没有护心镜。

清朝时,大量使用的铠甲是绵甲,是在坚厚的绵或绢的布料上镶嵌有铁片,并用铜钉固定的一钟铠甲。看上去,就像一件绵大衣一样。绵甲具有一定的防寒性,适合中国北方步骑兵使用,厚实的布料中密嵌着铁甲叶,对冷兵器和火器都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上哪里的盔甲最有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