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不能介绍一下海拉尔的历史
海拉尔的名称是因河而来的。早在清朝雍正年间,这里是一座清政府戍边的军事重镇。因坐落在呼伦贝尔草原而被称为呼伦贝尔城,是《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定后大清帝国北部的重要门户。为捍卫1 000公里长的中俄边界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呼伦贝尔城所处的地埋位置,使其发挥出巨大的辐射作用。建城初即建有通往齐齐哈尔、黑山头、古北口、张家口、库伦(今乌兰巴托)、阿尔山、吉拉林等数条可通车马的道路。当年草原上盛况空前的甘珠尔庙会就是依靠这些古道畅通而促成的。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通车,俄、日、德、美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这里进入新的商贸发展时期,在呼伦贝尔城外开辟了贸易市场。1907年被正式辟为对外国人开放的商埠。因修筑东清铁路建立车站时,定名为“海浪”站,是海拉尔的译音,后来新街开发,海拉尔站的知名度渐渐提高,“呼伦贝尔城”的名称被取而代之。
海拉尔河在《辽史》中写作“海勒儿”,《元史》称“海喇儿河”,后来也汉译“海兰儿河”、 “合泐里”等。其含义是什么,众说纷纭,长期以来有四种说法比较流行:
第一种最流行的是“野韭菜”的意思,考证者还用《蒙汉辞典》来作证,说“哈利亚尔”是野韭菜生长的地方,这里有大片的野韭菜,这条河也就叫海拉尔了。
第二种说法是“流下来的水”之意,持这一观点的人用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一文为依据,看来也有一定的道理。
第三种说法是“桃花水”之意,这与前一种说法大致相似,只是更进一步,他们认为蒙语的”融化”、“融雪”也语音为“海勒”,春天大兴安岭西坡冰雪消融,其水汇成河——海勒,故得“桃花水”之意的河名了。
第四种说法是“黑色”之意,但其解释是海拉尔河两岸牧草繁茂,呈深绿色,远远望去,与蓝天、白云、绿地之间有如黑绿色飘带,所以也称之为墨色之意。
这四种说法都有一定合理的成分,尤其第四种说法更接近事实,但又都没有说准其真正含义。道理很简单,这种河流的名称早在1000多年前就见于史册。当时这里的主人是原始蒙古人,古代人为河流、山脉起名不会去认真引经据典,更不能查阅后人的名著,他们都是根据一般特征而名之。如黄河,就是用水色黄而称之;嫩江,就因其水清而呼之;黑龙江就是因其在黑土地中孕育,形成滚滚黑色大水而命之。我们的海拉尔河,也是因其水色黑而被持原始蒙古语的先民命名为海拉尔。
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全长700多公里,流入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是黑龙江的主要源头之一。海拉尔河牙克石以上地段,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良好,水流较急,河水较清,当河水进入呼伦贝尔草原以后,开始放慢了流速,平坦的大草原使河道迂回曲折,河水漫溢扩散,渗透增加,旁蚀力增强。尤其到与伊敏河汇合处以下,也就是现海拉尔市区后,地势开阔平坦,河草茂密深绿,芦苇荡片片相连,河水连起一串串水泡、湖泊,河道流速每秒钟只能走几公分的距离,常年泡在水中的苇根水草、腐殖物把水染的更黑,就连生长在这里的鲇鱼、鲫鱼都是黑色的。早在1 000多年前的原始蒙古人,见到这条黑如墨的水,自然“海拉尔”的河名就产生了。
海拉尔河是条母亲河,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三万年以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当时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生活的古人类被考古界称为“扎赉诺尔人”。自1934年以来,在扎赉诺尔煤矿先后发现古人类化石已有20多个。虽然目前在海拉尔市境内尚未出土古人类化石,但扎赉诺尔人在这里活动是无疑的。不仅是因为海拉尔河与达赉湖相连,按着人类生活规律应同属一个活动范围,而且也有考古证据能说明,那时,在人类社会分期属于旧石器晚期,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类与没有灭绝的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等古生物共存,而且人类以此为捕猎对象。在海拉尔地区,无论是北山、东山取土场,都发现大量的此类古生物化石。早在“文革”期间,黑龙江博物馆就在这里征集发掘大批古生物化石,现在黑龙江博物馆展出的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化石很多是海拉尔市出土的。1985年,在东山取土场,又发现零散的猛犸象化石,考古人员就曾在一块化石上发现人类砍砸的痕迹,充分证明这里在旧石器时期就是古人类活动的地方。
进入全新世(距今1万年左右),海拉尔地区气候、地貌与生物群同现在基本相似,人类也走进了新的发展时期。在考古学中,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期间,有一个中石器时代,目前考古界都把海拉尔西山(也称松山)细石器作为中石器时代的代表,也就是在距今6 000~10 000年间,在海拉尔活动着一支使用细石器、走向文明时代的原始人类。他们手持石制工具,同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拚博,过着原始氏族社会生活,创造出中石器文化。
当中原进入新石器时代,生活在海拉尔的原始人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哈克文化。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礼器——玉器出现了,生产力发展了,先进技术推广了,复合工具应用了,文明出现了,而且将细石器发展到了顶峰。
进入历史时期以来,海拉尔市同呼伦贝尔一样,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在中国历史发展到春秋战国之际,海拉尔地区的狩猎、游牧民族已见于史籍,他们的名字是东胡。那时,在中国北方草原有个强大的游牧民族,被中原称为匈奴,史书简称其为“胡”。而其北,在大、小兴安岭,乃至外兴安岭,存在一个比匈奴还强大的狩猎、游牧民族,因在匈奴东,被称作为“东胡”。
秦汉之际,北方草原战火纷飞,匈奴不仅和汉朝兵戎相见,也和东邻的东胡刀枪相击,而东胡被匈奴打散的一支鲜卑族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孕育下形成、发展、强大,占据匈奴故地,建立了强大的鲜卑部落联盟。海拉尔地区,就留下鲜卑人的遗迹——谢尔塔拉鲜卑古墓群。
东汉末年,鲜卑人经过南征北战,吞并五胡十六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中央政权——北魏。鲜卑南迁的留守部队,再去中原晋见虽然是本族的,但已是中国的天子时,就以“室韦”的名称被记入史册。“室韦”与“鲜卑”是同音异释之音,都属蒙古语,是“森林中的人”之意,与“喜桂”、“喜桂图”等译音一致。今天,在额尔古纳市的原始森林中, 也有“室韦”的地名。在北魏、隋、唐之际,中原就把居住在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的狩猎、游牧民族都称作为“室韦”。最近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谢尔塔拉发现了室韦古墓群,就雄辩地说明室韦及其后裔蒙古,都曾是海拉尔地区的主人。
公元916年,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建立了辽政权,海拉尔地区全部为辽国占据。辽国在这里设乌古敌烈统军司,契丹人在海拉尔河流域建立了边防城池。这里是契丹人统治下北方游牧民族驻牧的地方,考古工作者在海拉尔东山、谢尔塔拉镇、哈克镇等许多遗址都发现辽代遗迹。
1202年秋天,蒙古族英雄铁木真打败了塔塔尔人,尽掠其部众,占领了海拉尔河流域,统一了呼伦贝尔草原,并以此为休养生息据点。仅用4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东到西统一蒙古高原大业.被各部族拥立为大汗——成吉思汗。从此,北方草原上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地域和文化的,并在心理素质和经济生活上也有共同特点的民族——蒙古族。他们南征北战,服了欧亚大陆,建立了四大汗国,随后又统一了中国。
元朝灭亡后,战乱使呼伦贝尔草原的游牧民族又过着动荡不定的原始游牧生活。至后金兴起,这里的蒙古各部陆续臣属清朝,女真人为利用蒙古人对明朝的反抗情绪,先后把居住在这里的勇敢善战的蒙古人迁到乌兰察布草原。这期间呼伦贝尔地区仅有为数不多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族和达斡尔族、鄂温克等游牧和狩猎者活动的区域。就在这时,沙皇俄国侵略魔爪伸向呼伦贝尔地区。清朝雍正年间,针对沙俄的侵略行径,清政府开始注重边防建设,在呼伦贝尔境内设12处卡伦,并迁大兴安岭东麓布特哈八旗索伦(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和巴尔虎,到岭西呼伦贝尔地区戍边。从此,呼伦贝尔地区进入了人丁日益增多的历史新时期,在今海拉尔市正阳街一带修筑了“呼伦贝尔城”。从此,现在的海拉尔市成为呼伦贝尔的商贸、交通、政治、文化的中心,被誉为“草原明珠”。
二十世纪初,俄国人修筑中东铁路,在呼伦贝尔旁建一车站,因临海拉尔河而定名“海浪”站,即海拉尔的译音,靠近车站处为新街,随着商埠的开发,海拉尔的知名度提高,旧街“呼伦贝尔城”被新街“海拉尔”取而代之。
经过近300年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今天的海拉尔已发展成为沿边开放的中心城市,有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3个民族,约27万人,总面积达144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由解放前的2平方公里扩大到28平方公里,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海拉尔作为呼伦贝尔市唯一的航空口岸,东邻东北经济区,西邻满洲里、黑山头等7个口岸,这些口岸呈扇形分布在距海拉尔200公里左右的中俄、中蒙边界线上,为海拉尔外经外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海拉尔是呼伦贝尔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草原明珠”之称。海拉尔在蒙语中是“野韭菜地”之意,因沿海拉尔河的两岸长满了野韭菜而得名。周边地区景致极佳,以草原、湖泊、冰雪风光为主要的旅游景观。
这里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目前仍保持完美(没被污染)的草原之一,在天高云淡的季节里,你可以来到这里,或信马由缰或策马急驰,惬意十足。呼伦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鸟类资源丰富,在赏鸟之余,呼伦湖日出也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冬季的呼伦贝尔是滑雪爱好者向往的地方,牙克石市的凤凰山庄滑雪场不仅有多条天然雪道可以让你尽兴,那些清静幽雅的欧式小屋更令你生出些许避居世外的轻松感受。
海拉尔的人文景观同样引人入胜,东北部的嘎仙洞是鲜卑族的祖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西部的满洲里是中俄边境小城,市内的中国国门和边贸互市也是别处难得一见的所在。
海拉尔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生活着包括汉、蒙、回、满、朝鲜、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在内的26个民族,是各民族文化磨合交融的场所。
2001年10月10日,海拉尔市随着呼伦贝尔撤盟设市,相应撤销了海拉尔市,改设海拉尔区。辖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17个,社区居委会55个。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总人口25.6万人,由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24个民族组成。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长约80公里。
2. 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区的由来 海拉尔区的历史传说 海拉尔区有哪些神话故事
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因有一条海拉尔河在这里流过而得名。城市建于1734年,至今已版有280多年历史。最初,权城市名为呼伦贝尔城,中东铁路建成后,这里的站名是海拉尔站。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城市叫海拉尔市,在老地图上可以找到它。
2001年呼伦贝尔由盟改市,海拉尔则由市改为呼伦贝尔市下属的一个区,是呼伦贝尔市的政治、交通、文化中心,人称它为“草原之都”。
海拉尔区面积1440平方公里,比上海市浦东新区(面积1210平方公里)略大。人口28万(2012),人均GDP10.25万元(2015)。
3. 内蒙古海拉尔在哪里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9°28′~120°34′与北纬49°06′~49°28′之间。
海拉尔东西长77公里,南北宽40公里,面积1319.8平方公里,东部、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西部、北部同陈巴尔虎旗毗邻。距中俄边界最近距离110公里,距中蒙边界最近距离160公里。有滨洲铁路、301国道和G10绥满高速公路等主要道路经过。
海拉尔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草原气候。由于纬度偏高,远离海洋,加之大兴安岭的屏障作用,使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团的影响减弱,大部分时间在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之下。
(3)海拉尔新建历史博物馆在哪里扩展阅读:
内蒙古海拉尔的其它相关介绍:
海拉尔清雍正十年(1732年)建置,1734年建城(呼伦贝尔城),至今已有285年建城历史。
民国九年(1920年),设呼伦县(管辖汉族事务);东北沦陷时期,隶属伪满州国兴安北省;
1940年,依据伪满州国第89号令设市;
民国三十四年10月(1945年10月),日本投降后的海拉尔市公署,由成立的呼伦贝尔自治政府领导;
1953年4月,撤销呼纳盟建制,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海拉尔市被划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由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代管;
1968年1月,海拉尔市人民委员会改为“海拉尔市革命委员会”,隶属“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
1980年8月,恢复海拉尔市人民政府建制,其隶属关系不变;
2002年1月,撤市设区。
4. 历史博物馆在哪里呢
都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城市的历史博物馆 呵呵 不过看了你的资料了 你资料里写你是北京的内 所以就写给你北京的
北京博物馆的地址:
中国革命博物馆
国革命博物馆在历史博物馆的北容部,陈列内容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近代中国”陈列是其基本陈列。开馆时间:8:30~16:30 星期一休息。门票:2元
中国历史博物馆
在天安门广场的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对应,有一座巍峨壮丽的建筑,这就是中国历史博物馆 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这座建筑于1958年开始修建,1959年落成,是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十 大建筑之一。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以中央大厅为界,各占一半建筑,南部为历史博物馆, 其展览面积8,000平方米,珍藏文物30多万件。《中国通史陈列》(古代部分) 是它的基本陈列。 陈列内容从170万年以前的元谋猿人起,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止。 有9,000余件的文物资料陈列展出,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开馆时间:8:30~16:30 星期一休息。门票:5元
参考出行的话看参考资料吧
5. 海拉尔和呼伦贝尔是一个地方吗
不是的,呼伦贝尔是内蒙古的一个地级市,海拉尔是呼伦贝尔(唯一一个)直接管辖的区。
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以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政府驻地海拉尔区。
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总面积25.2777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的21.4%,占中国版图的1/40,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面积之和。
海拉尔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市辖区之一,是呼伦贝尔市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也是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该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理坐标位于东119°28′~120°34′与北纬49°06′~49°28′之间,面积1320平方公里。
截至2018年,呼伦贝尔市辖2个区、4个旗、3个自治旗,5个市。共68个镇、19个乡(其中13个民族乡)、19个苏木(其中1个民族苏木)、36个街道办事处。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驻海拉尔区。
呼伦贝尔包括:海拉尔区、扎赉诺尔区、满洲里市(含扎赉诺尔区)、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阿荣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
6. 海拉尔地区哪个林业局建有博物馆
海拉尔地区有一个博物馆,海拉尔旗下的林业局,如果说哪一个有的话,我印象没错的话,乌尔其汉是有一个其他的地方就不太清楚了,可以到海尔旅游局去,简单的问一下
7. 内蒙古自然历史博物馆开馆时间
内蒙古自然历史博物馆开馆时间
1、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法定假日期间另行安排)。
2、早上9:00开馆,16:00停止售票停止入馆,17:00闭馆。
凭身份证免费参观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生动的动植物标本、闪烁的矿石、神奇的恐龙化石……偌大的博物馆仿佛经历了一次时空的穿梭之旅,让人们见识了内蒙古的地大物博和悠久历史。
(7)海拉尔新建历史博物馆在哪里扩展阅读:
整个展区采取开放式布局,以馆园结合的方式供游客参观。馆内设置了五大主题展厅,展陈面积21795平方米,涵盖了农、林、牧、水、动植物、古生物、地质矿产等13个领域。
一层壮美内蒙古展厅,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广袤的森林、辽阔的草原、浩渺的水域,雄浑的沙漠一览无遗。
大兴安岭晨曦中的原始森林以及绿色海洋中繁衍生息的各种珍禽异兽,呼伦贝尔云影下的群群牛羊,额尔古纳湿地上的徜徉水鸟,巴丹吉林暮色里的金色沙丘和额济纳沙漠绿洲的神奇,使游客仿佛置身于风光旖旎的环境之中,带给人美的享受。
二层是远古内蒙古展厅,展示在内蒙古118.3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从太古宙到新生代,悠悠35亿年沧海巨变的地质历程所演绎出的一幕幕生物演化史,揭示了生物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构筑起了一幅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
三层是以矿产资源为主题的富饶内蒙古展厅,重点介绍内蒙古矿产资源成因、种类、分布特征以及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展厅中展出的巴林鸡血王,是镇馆之宝,形似巍然屹立的宝塔,充满王者之尊的霸气,晶莹欲滴、通透灵动、色彩斑斓,被奉为“石中瑰宝”。
四层绿色内蒙古展厅,重点介绍代表性行业或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实践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以绿增色、以绿生财、以绿造福,以生态文明托起大美内蒙古,构筑起祖国北疆绿色的万里长城。
四层到六层是恐龙的故乡专题展厅,将实物标本与生态复原场景有机结合,展示了内蒙古恐龙的神秘魅力。
这里有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恐龙蛋,有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全世界最大的窃蛋类恐龙——二连巨盗龙,还有完美巴彦淖尔龙以及精美临河盗龙,更有恐龙足迹正在讲述恐龙的历史。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该馆是全区第一座集收藏、陈列、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自然资源科普活动博览建筑。2016年6月筹建,2018年10月建成,总建筑面积48759平方米。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南二环路13号,南二环与兴安路交会处。开馆时间为9时至17时。16时后停止发放门票。每周一闭馆。市民可凭身份证免费参观。
8.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的建设历史
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也称海拉尔筑垒地域)始建于1934—1937年,是日本关东军在海拉尔回修筑的以内陆防答御为主的军事工事,共5个主阵地及4个辅助阵地,占地21平方公里。其中的北山阵地,是国内同类遗址中地上地下工事最为复杂、规模最大、设施最全、保存最完好的一处环行防御阵地,也是海拉尔防区的指挥中心。这里是日本侵华和我国各族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关东军在中国所犯罪行的有力证据之一,更是中国劳工修建工事的血泪史。
9. 海拉尔历史及简介
海拉尔的名称是因河而来的。早在清朝雍正年间,这里是一座清政府戍边的军事重镇。因坐落在呼伦贝尔草原而被称为呼伦贝尔城,是《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定后大清帝国北部的重要门户。为捍卫1 000公里长的中俄边界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呼伦贝尔城所处的地埋位置,使其发挥出巨大的辐射作用。建城初即建有通往齐齐哈尔、黑山头、古北口、张家口、库伦(今乌兰巴托)、阿尔山、吉拉林等数条可通车马的道路。当年草原上盛况空前的甘珠尔庙会就是依靠这些古道畅通而促成的。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通车,俄、日、德、美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这里进入新的商贸发展时期,在呼伦贝尔城外开辟了贸易市场。1907年被正式辟为对外国人开放的商埠。因修筑东清铁路建立车站时,定名为“海浪”站,是海拉尔的译音,后来新街开发,海拉尔站的知名度渐渐提高,“呼伦贝尔城”的名称被取而代之。
海拉尔河在《辽史》中写作“海勒儿”,《元史》称“海喇儿河”,后来也汉译“海兰儿河”、 “合泐里”等。其含义是什么,众说纷纭,长期以来有四种说法比较流行:
第一种最流行的是“野韭菜”的意思,考证者还用《蒙汉辞典》来作证,说“哈利亚尔”是野韭菜生长的地方,这里有大片的野韭菜,这条河也就叫海拉尔了。
第二种说法是“流下来的水”之意,持这一观点的人用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一文为依据,看来也有一定的道理。
第三种说法是“桃花水”之意,这与前一种说法大致相似,只是更进一步,他们认为蒙语的”融化”、“融雪”也语音为“海勒”,春天大兴安岭西坡冰雪消融,其水汇成河——海勒,故得“桃花水”之意的河名了。
第四种说法是“黑色”之意,但其解释是海拉尔河两岸牧草繁茂,呈深绿色,远远望去,与蓝天、白云、绿地之间有如黑绿色飘带,所以也称之为墨色之意。
这四种说法都有一定合理的成分,尤其第四种说法更接近事实,但又都没有说准其真正含义。道理很简单,这种河流的名称早在1000多年前就见于史册。当时这里的主人是原始蒙古人,古代人为河流、山脉起名不会去认真引经据典,更不能查阅后人的名著,他们都是根据一般特征而名之。如黄河,就是用水色黄而称之;嫩江,就因其水清而呼之;黑龙江就是因其在黑土地中孕育,形成滚滚黑色大水而命之。我们的海拉尔河,也是因其水色黑而被持原始蒙古语的先民命名为海拉尔。
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全长700多公里,流入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是黑龙江的主要源头之一。海拉尔河牙克石以上地段,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良好,水流较急,河水较清,当河水进入呼伦贝尔草原以后,开始放慢了流速,平坦的大草原使河道迂回曲折,河水漫溢扩散,渗透增加,旁蚀力增强。尤其到与伊敏河汇合处以下,也就是现海拉尔市区后,地势开阔平坦,河草茂密深绿,芦苇荡片片相连,河水连起一串串水泡、湖泊,河道流速每秒钟只能走几公分的距离,常年泡在水中的苇根水草、腐殖物把水染的更黑,就连生长在这里的鲇鱼、鲫鱼都是黑色的。早在1 000多年前的原始蒙古人,见到这条黑如墨的水,自然“海拉尔”的河名就产生了。
海拉尔河是条母亲河,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三万年以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当时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生活的古人类被考古界称为“扎赉诺尔人”。自1934年以来,在扎赉诺尔煤矿先后发现古人类化石已有20多个。虽然目前在海拉尔市境内尚未出土古人类化石,但扎赉诺尔人在这里活动是无疑的。不仅是因为海拉尔河与达赉湖相连,按着人类生活规律应同属一个活动范围,而且也有考古证据能说明,那时,在人类社会分期属于旧石器晚期,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类与没有灭绝的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等古生物共存,而且人类以此为捕猎对象。在海拉尔地区,无论是北山、东山取土场,都发现大量的此类古生物化石。早在“文革”期间,黑龙江博物馆就在这里征集发掘大批古生物化石,现在黑龙江博物馆展出的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化石很多是海拉尔市出土的。1985年,在东山取土场,又发现零散的猛犸象化石,考古人员就曾在一块化石上发现人类砍砸的痕迹,充分证明这里在旧石器时期就是古人类活动的地方。
进入全新世(距今1万年左右),海拉尔地区气候、地貌与生物群同现在基本相似,人类也走进了新的发展时期。在考古学中,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期间,有一个中石器时代,目前考古界都把海拉尔西山(也称松山)细石器作为中石器时代的代表,也就是在距今6 000~10 000年间,在海拉尔活动着一支使用细石器、走向文明时代的原始人类。他们手持石制工具,同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拚博,过着原始氏族社会生活,创造出中石器文化。
当中原进入新石器时代,生活在海拉尔的原始人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哈克文化。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礼器——玉器出现了,生产力发展了,先进技术推广了,复合工具应用了,文明出现了,而且将细石器发展到了顶峰。
10. 海拉尔的历史
海拉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和呼伦贝尔高平原的结合带上,东经119°42′—120°35′、北纬49°06′32′。这里,高原平坦辽阔,山地浑圆厚重,草原丰盈壮美,这里的牛肥马壮、花甜草香,俨然一颗美丽的珍珠镶嵌 在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海拉尔市是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所在地,是呼盟政治、经济、文 化、交通、通讯中心和发展中的绿色旅游城市。全市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人口26.7万,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回、满、达斡尔、鄂 温克、鄂伦春等26个民族和睦相处的海拉尔人,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传承着北方民族特有的文明与风情。
海拉尔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以市区北部的海拉尔河而得名,自建城260多年来,一直是呼伦贝尔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 心。
海拉尔区旅游业以呼伦贝尔大草原、原始樟子松林和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等旅游资源为主体,辅以周边口岸、湖泊旅游,在独具特色的地方经济、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和淳朴豪放的民族风情的烘托之下,每年 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宾客前来观光旅游。如今,海拉尔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现有星级和旅游定点饭店15家,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加强。“九五”期间海拉尔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79.38万人次,并与俄罗斯、蒙古、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的旅游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新建的成吉思汗广场,是海拉尔的中心公园,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占地面积23公顷。广场内花岗岩和鹅卵石甬道或舒或展,绿树与草茵相映生辉,六二六小河水蜿蜒从此流过,广场上矗立着代表性的建筑“无言柱”,寓意为成吉思汗功高盖世,人工雕琢与朴素天然的建筑风格,形成了和谐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