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廊桥的泰顺
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东北接文成,西北界景宁,南 与福省为邻,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
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泰顺被誉为“千桥之乡”、“浙南桥梁博物馆”,桥梁数量达958座,石碇步248条,结构类型也多种多样,有堤梁式桥(即碇步)、木拱桥、木平桥、石拱桥、石平桥等。尤其是木拱廊桥,以其巧妙优美的结构造型,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虹桥形象,被誉为“中国瑰宝”。以泗溪姐妹桥最负盛名。
泰顺有“中国古桥之乡”的雅称,境内有各式桥梁900多座,又因其现存最多的廊桥,又被称作“廊桥王国”。泰顺人长期以来称廊桥为“蜈蚣桥”
2012年元旦泰顺龟湖廊桥正式建成,成为了世界最长及最年轻的全国单孔跨度最大廊桥。龟湖廊桥的建设完全采用传统的木拱桥营造技艺,单孔跨度达到40.3米,其中最大的一根木料重量在6000斤,最小的也有500斤, 由当地村民集资800多万元建成。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桥是庆元县的明代兰溪桥,单孔跨度为36.8米。龟湖廊桥的顺利建成刷新了这一记录。
现有明清古廊桥30余座,其中木拱廊桥6座,包括泗溪姐妹桥(溪东桥、北涧桥);三魁薛宅桥;罗阳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其中以北涧桥,溪东桥最著名,而三条桥是泰顺廊桥中最古老的一座。三条桥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据说,在道光年间修建时,曾发现过唐“贞观”旧瓦。央视播出的《虹桥寻踪》中,就有她的身影。
『贰』 泰顺廊桥的名桥实录
三条桥是泰顺历史最久远的木拱廊桥,位于洲岭,垟溪二乡交界的横溪上,过桥往南不远就是福建省的寿宁县。因此桥最早曾用三条巨木跨溪为桥梁,故名三条桥,桥长32米,宽3.96米,高9.55米,单孔跨径21.26米,桥屋11间,单檐,造型古朴,典雅。正是这个三条桥,对虹桥技术“诞生于北宋”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曾有记载:三条桥最古,拆旧瓦有“贞观”的年号。据此有人认为三条桥的历史比《清明河上图》中的虹桥更为悠久。如今我们看到的三条桥是清代道光二十三年重新建造的。在三条桥木栏板上有一首没有署名的词——“点绛唇”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常忆青,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三条桥,位于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叠梁拱式木廊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该桥起源较早,据泰顺《分疆录》记载,道光间修建时曾发现唐“贞观”旧瓦,是本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桥梁。该桥精巧秀丽,历史悠久,被编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作为百种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宣传,显示了我县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古代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1982年列为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北涧桥,为叠梁式木拱廊桥,泰顺廊桥之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泗溪镇下桥村,为“姐妹桥”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廊桥”。横跨北溪之上的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国家文物管理局的桥梁专家杨道明教授亲临考察指导,他感叹道:“四百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运用力学原理建造这种叠梁式木拱桥,这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是中国桥梁史中的‘双碧’”。所以他亲手题了“古建文物,民族精粹”八个大字,制成双匾,高悬桥之两首。穿过长长的卵石路,来到了北涧桥边。矗立在桥头的两棵参天古树掩映着廊桥和民宅,廊桥屋檐上的脊兽和民宅山花上的悬鱼在枝叶的摇曳中,若隐若现。一条小径从卵石路旁分道而下,借小石板桥延伸到溪的对岸去。在宽阔的溪滩上观赏青瓦红身的北涧桥,仿佛身处古意盎然的宋画之中,便能体会到人在画中游的美妙了!
『叁』 泰顺廊桥在哪可以找到
浙江南部的泰顺县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但它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却非常重要。自宋代就消失于中原的木质廊桥,在泰顺诸乡镇却保存良好。加上浙南山之青水之秀人之美,足以吸引自助旅行者前往探访,而那部老电影《廊桥遗梦》的名字也正好为这样的心情狠狠地煽情了一把。 现在我国的廊桥主要分布在浙江泰顺、景宁以及福建的寿宁,其中以泰顺最为集中,而号称“最美的廊桥”溪东桥就位于泰顺的泗溪镇。其他比较著名的是,泗溪镇的北涧桥;三魁镇的薛家桥、永庆桥、刘宅桥;洲岭的毓文桥、三条桥;筱村镇的文远桥等。 泰顺之所以被誉为“廊桥之乡”,不仅因为这里的廊桥数量多,而且样式丰富多彩。木拱桥、石拱桥、木平桥、双层桥、单面桥、歪拱桥、碇埠等应有尽有。据最新统计,泰顺现存各式古桥梁500多座。而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诗人描绘为“长虹饮涧、新月出云”,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廊桥更多达32座。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然而,“廊桥”这一称谓泰顺还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采用的。几百年来,泰顺人一直称木拱廊桥为“蜈蚣桥”,实际上木拱桥并没有“蜈蚣脚”。上海交大讲师刘杰认为“蜈蚣桥”在结构上与蜈蚣相似。其实普通百姓对"蜈蚣桥"的称呼代代相袭,至于木拱桥的力学原理不太可能深入探究。在地理偏僻,交通闭塞的山区县,很少有人知道“蜈蚣桥”在中国桥梁发展史上的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泰顺这个廊桥王国偶然被有识之士所发现。1996年11月12日,《中国摄影报》用三分之一的板面头条刊登了萧云集“浙南廊桥有遗篇”的图文报道,首次采用“廊桥”名称。从此,中央、省、市级新闻单位和国内外学者纷纷到泰顺来采访、考察、研究。泰顺廊桥这一国之瑰宝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重视。泰顺民间桥梁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据《泰顺交通志》记载,到1987年底,全县现存桥累共计958座,总长16829延长米,其中解放前修建476座,7923延长米。包括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30多座。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6座。即泗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木拱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犹如彩虹飞架宽阔水面,其巧妙的结构,令人惊叹!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桥梁专家矛以升先生,组织科学家对浙南叠梁木拱桥进行实地考察与比较研究,确定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区的叠梁木拱桥就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在由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记载泰顺木拱桥4座。泰顺廊桥闻名于世,因其结构与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极为相似,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故名虹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它的地位很高,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即赵州桥)、泉州万安桥、潮洲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其中三座桥至今仍保存于世,而汴水虹桥却只留在画中,如今在泰顺发现以虹桥类似结构的廊桥,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廊桥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电影《廊桥遗梦》,浪漫的爱情故事感动无数人,也让人们记住了“廊桥”。 该景区包含以下子景点:北涧桥,文兴桥,南阳桥,永庆桥,溪东桥,三条桥,三柱桥,毓文桥,仙居桥,薛宅桥,红军桥 中国美术史上有一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其核心部分描绘了一座形如彩虹的木拱桥,木拱桥身是用长条圆木穿插别压而成,无立柱支撑,远远望去,极像彩虹凌空悬挂,故而得名汴水虹桥。 据桥梁史专家称,这种木拱虹桥起源于宋代,也消失于宋代,《清明上河图》是对其唯一的形象记录,至今已湮灭了900年。随着泰顺木拱廊桥的发现,桥梁史专家已经确认,这些至今仍深藏于崇山峻岭中的木拱桥正是汴水虹桥的同类。它的发现使人们有机会一睹昔日汴水虹桥的真容。 有趣的是,泰顺廊桥的发现又引来一场新的学术之争,由于清代重建泰顺最古老的廊桥三条桥时曾发现过唐代的瓦片,有人推测这里在唐代已有木拱桥,那么,木拱桥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又成了一个新的谜团,如果能找到泰顺唐代已有木拱桥的证据,虹桥的发源史将被改写。 目前,泰顺共有六座廊桥属于编梁式木拱桥型,它们是泗溪北涧桥、溪东桥、筱村文兴桥、洲岭三条桥、三魁薛宅桥、仙稔仙居桥。当然,还有一些各具特色的廊桥不可错过,比如双层木制平桥刘宅桥,单边开放如屋廊的东洋桥,石拱桥面上建三层楼阁的毓文桥,等等。 廊桥其实并不仅仅是一座过河的工具,它还兼有休息亭、驿站、拜神祈福、社交、交通运转、物资贸易等大量民俗、文化、经济、社会方面的功能。因此有人说,廊桥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乡土情感,它是明清时期浙南山区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诸多内容的重要载体。
『肆』 泰顺廊桥那座最有名的
应该是按历史记载最有名的,
『伍』 泰顺有几座廊桥 泰顺廊桥最早是哪座
泰顺共有46座廊桥。泰顺廊桥最早的是三条桥。
廊桥是指有廊屋的桥。截止目前,泰顺共有46座各个时期的廊桥。其中:19座廊桥在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座廊桥于200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5座廊桥包括:三条桥、溪东桥、北涧桥、仙居桥、文兴桥、薛宅桥、文重桥、南阳桥、霞光桥、池源桥、普宾桥、城水桥、刘宅桥、永庆桥、毓文桥。
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9座廊桥包括:以上的15座廊桥,以及南溪桥、登云桥、霞庄桥、墩头桥。
三条桥位于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始建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重建于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叠梁拱式木廊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该桥起源较早,据泰顺《分疆录》记载,道光间修建时曾发现唐“贞观”旧瓦,是该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桥梁。该桥精巧秀丽,历史悠久,被编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作为百种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宣传,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古代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1982年列为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溪东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始建于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重建于清代乾隆十年(1745年),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为叠梁式木拱廊桥。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处在“将军逗狮”风水模式中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
北涧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始建于清代康熙十三年(1674年),重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修,为叠梁式木拱廊桥。桥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横跨北溪之上的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两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陆』 谁详细介绍下泰顺的廊桥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 然而,“廊桥”这一称谓泰顺还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采用的。几百年来,泰顺人一直称木拱廊桥为“蜈蚣桥”,实际上木拱桥并没有“蜈蚣脚”。上海交大讲师刘杰认为“蜈蚣桥”在结构上与蜈蚣相似。其实普通百姓对"蜈蚣桥"的称呼代代相袭,至于木拱桥的力学原理不太可能深入探究。在地理偏僻,交通闭塞的山区县,很少有人知道“蜈蚣桥”在中国桥梁发展史上的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泰顺这个廊桥王国偶然被有识之士所发现。1996年11月12日,《中国摄影报》用三分之一的板面头条刊登了萧云集“浙南廊桥有遗篇”的图文报道,首次采用“廊桥”名称。从此,中央、省、市级新闻单位和国内外学者纷纷到泰顺来采访、考察、研究。泰顺廊桥这一国之瑰宝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重视。 泰顺民间桥梁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据《泰顺交通志》记载,到1987年底,全县现存桥累共计958座,总长16829延长米,其中解放前修建476座,7923延长米。包括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30多座。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6座。即泗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木拱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犹如彩虹飞架宽阔水面,其巧妙的结构,令人惊叹!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桥梁专家矛以升先生,组织科学家对浙南叠梁木拱桥进行实地考察与比较研究,确定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区的叠梁木拱桥就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在由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记载泰顺木拱桥4座。泰顺廊桥闻名于世,因其结构与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极为相似,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故名虹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它的地位很高,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即赵州桥)、泉州万安桥、潮洲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其中三座桥至今仍保存于世,而汴水虹桥却只留在画中,如今在泰顺发现以虹桥类似结构的廊桥,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廊桥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电影《廊桥遗梦》,浪漫的爱情故事感动无数人,也让人们记住了“廊桥”。 [编辑本段]廊桥结构 廊桥的基本组合单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字形。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搭接而成。从力学上分析,上端的纵梁压在横梁上,横梁又压在相对一根纵梁上,上下两根纵梁夹住一根横梁,摩擦力使得横梁不能滑动,结构简单而奇妙,这种结构,整体为拱形结构,因此沿拱心线整体受压,不会产生弯矩,就每一根杆件来说,又是最简单的简支梁,承受两种集中荷载。桥的构件统一,无特殊,异形的构件,伐下的树木只需经少量人工即可制成合格构件,而且,装卸方便,拆桥时可以做到不损构件,且可重复利用。小杆件便于运输,用小构件形成大跨度,经济合理。根据桥头纪录民众捐资的情况,在道光年间重修共用去约一百万文,这个造价在当时相对较低。“蜈蚣结构”有很好的受压性能,只要两端固定,桥就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由于结构的特殊,桥受到向上的反弹力,就很容易失稳遭受破坏,为此,“蜈蚣桥”都采用了廊桥这种形成,桥廊非但不是负担,反而增加了稳定性。每当山洪爆发时,当地居民将家中最重的物体或大石头搬到桥上来增加桥的稳定性。 [编辑本段]廊桥介绍 重点介绍 三条桥是泰顺历史最久远的木拱廊桥,位于洲岭,垟溪二乡交界的横溪上,过桥往南不远就是福建省的寿宁县。因此桥最早曾用三条巨木跨溪为桥,故名三条桥,桥长32米,宽3.96米,高9.55米,单孔跨径21.26米,桥屋11间,单檐,造型古朴,典雅。正是这个三条桥,对虹桥技术“诞生于北宋”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曾有记载:三条桥最古……拆旧瓦有“贞观”的年号。据此有人认为三条桥的历史比《清明河上图》中的虹桥更为悠久。现在我们看到的三条桥是清代道光二十三年重新建造的。在三条桥木栏板上有一首没有署名的词——“点绛唇”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常忆青,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
记得采纳啊
『柒』 泰顺廊桥的廊桥起源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蚀,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然而,“廊桥”这一称谓泰顺还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采用的。几百年来,泰顺人一直称木拱廊桥为“蜈蚣桥”,实际上木拱桥并没有“蜈蚣脚”。
廊桥是当地乡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如北涧桥上一个个分割均匀的摊位,可想当年如温州五马街般繁荣的景象。桥头形成一条小小的店铺街,底层当店铺,二层供主人居住,必定足租金最贵的地方。据当地的老人介绍,以前常常在北涧桥的桥头上演木偶戏,而另一头聚集上千观众。廊桥中一般都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有的并不设在桥屋中,偏在一旁,或正对桥头路冲。祭祀的对象有佛教任务如观世音菩萨、门神神荼和郁垒,尉迟恭与秦琼,也有义薄云天的天帝爷,以及能给读书人带来好运的文昌帝和帮人发财的财神爷赵公明。更有一些当地人知道的人物,如陈十四夫人、马仙姑、忠烈王等等。除此还崇祀传说中掌管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杂神和半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可以行祀,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时期。乡民从四面八方聚桥卜,摆上一整只猪头,再添两盘时令水果,插上几炷香,磕头作揖祷祈福。
『捌』 泰顺廊桥的历史文化
由于泰顺地理偏僻,交通闭塞,20世纪70年代以前,几乎没有人知道泰顺在中国桥梁发展史上的重要位置,真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泰顺这个廊桥王国才被有识之士发现。泰顺的文物工作者夏碎香首先意识到廊桥的重要价值,开始调查和撰文宣传。1980年10月,由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编写小组的专家到泰顺考察廊桥,认定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技术在民间并未失传,可以在泰顺得到确认。之后,不断有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到泰顺考察和采访,廊桥始有声名。将泰顺廊桥全面介绍给世人的还是2001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泰顺》一书,书中“梦圆廊桥路”一章,着重对泰顺廊桥的历史、文化等进行阐述,使人们对泰顺廊桥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泰顺廊桥已成为声名不小的文化旅游资源,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到泰顺观赏美丽的廊桥,寻访那一段段质朴深厚的乡土往事。
泰顺境内不断有廊桥被发现,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各种造型的廊桥33座。这些历经风雨的廊桥能够完好保存至今,更显得弥足珍贵。
据《泰顺县交通志》记载,全县建国前修建的桥梁就有476座,包括33座各式廊桥,15座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座廊桥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 。
泰顺是中国现存廊桥最集中、最丰富的区域,成为中国拥有“国宝级”廊桥最多的县,被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
泰顺、廊桥,已成为一种地理文化概念,是泰顺乡民富有特定的生命意味的文化符号。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煌煌建筑,潜藏着泰顺古代先民的智慧,贴附着古人精神和思想文化的片段。
『玖』 泰顺廊桥的介绍
泰顺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专以及属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同时也迎来了泰顺廊桥特色旅游的热潮。截止目前,泰顺共有46座各个时期的廊桥,其中19座廊桥在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座廊桥于200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涧桥,溪东桥,三条桥,仙居桥,文兴桥,薛宅桥,文重桥,南阳桥,霞光桥,池源桥,普宾桥,城水桥,刘宅桥,永庆桥,毓文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上15座以及南溪桥,登云桥,霞庄桥,墩头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