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军90年来,我国军队的称呼经历了哪些变化
称呼的变化是:工农红军(冠词按顺序分别是苏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内苏维埃人民容共和国、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个月后更名为第十八集团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
Ⅱ 红军发展史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回简称“红军”。中答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1927年黄安县(今红安)农民政府大门两旁写对联出现的“红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红军”一词称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革命军多次“围剿”和“清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Ⅲ 有关红军的历史简介
请网络红军 这里很多敏感词贴不出来
Ⅳ 红军长征途中经历过哪些历史事情
长征大事年表
1934年
10月 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红二、六军团建立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
10月至12月 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
11月 红25军开始长征,建立鄂豫陕边游击根据地
1935年
1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1月至5月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抢渡金沙江
2月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红军开始反“围剿”
3月 红军第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5月 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
6月 中央红军与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中共中央两河口会议,决定北上建立川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方针
8月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红军第一、四方面军组成左右两路军,开始过草地
9月 中共中央俄界会议,揭露张国焘的错误;红25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组成第15军团
10月 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红四方面军开始转战川康边,张国焘南下方针失败
11月 红二、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红一方面军取得直罗镇战役胜利
12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
2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始东征战役
5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始西征战役
7月 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二方面军成立;红二、四方面军遵照党中央指示继续北上
10月 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详细资料看这里
http://..com/question/7125381.html?si=2
Ⅳ 红军、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几个名称的演变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红军存在于1927--1937年,全称为中国工农红军,起源应该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第一支红军队伍应该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随着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全国抗战的局面到来,为了同国民党联合抗日,长征后聚集到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即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同样这两支队伍也是我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撕毁和平协定,悍然对共产党解放区发动进攻,挑起内战,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斗争需要,我党取消八路军,新四军番号,将人民军队统一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时间大概是从1947年开始.
Ⅵ 中国军队称谓演变过程先后顺序
我军在历史上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
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1927年,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发动和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部队沿用了原国民革命军番号,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起义失败后,这一番号即自行消失。
中国工农革命军——1927年9月9日,湖南省委和中央特派员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湘鄂赣边界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有卢德铭任团长的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平江、浏阳的农民自卫军,安源煤矿工人纠察队,还有罗荣桓领导的鄂南农民武装,共计五千余人。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把这几支武装力量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军长,余洒度任师长。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此后,各地党领导的起义武装大多数使用这个名称。
中国工农红军——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和湘南起义的农军,转战到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5月4日,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改称政治委员)。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决定,设红军总司令,由朱德担任。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建立过3个方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11个军团(第一至第十和第十五军团),59个军。最盛时期红军曾发展到30万人。
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决定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于1937年8月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根据国共两党1937年10月2日达成的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月6日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经过8年抗战,我军发展到120万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达成的《停战协定》,向我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全面爆发。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正式成立,彭德怀任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副总司令的职称自行撤销。
Ⅶ 红军长征经历了哪些历史事件
遵义会议、四度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度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版草地等等
四渡赤水权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主席、周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Ⅷ 中国军队的称谓演变过程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到井山,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改称政治委员)。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0、第一二九师和直属队。全军共4. 6万人。同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第二战区序列,并任命朱德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由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八路军这个名称已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国民政府令其改变番号,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八路军。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月6日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副主任。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 03万人。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为对抗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反动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1941年1月20日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中与国民党军谈判时被扣),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新的军部在江苏盐城,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并将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全军9万余人,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独占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蓄谋发动内战。为适应国民党将要发动内战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各战略区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调整战略部署:由关内各解放军抽调11万主力部队及2万余名党政军干部挺进东北;浙江、苏南、皖南、皖中地区的新四军撤至长江以北;湖北人民抗日救国军(即八路路军南下支队)及我河南军区部队分别撤至以桐柏为中心的鄂豫解放军,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1945年10月31日,由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中共中央在调整战略部署的同时,发出关于野战兵团的编组与指挥关系的指示,要求各战略区都应编有能够机动的突击力量,能够实行极大机动,即能够脱离本战略区域到其他区域作战。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各战略区的部队都陆续进行整编,先后组成了晋冀鲁豫野战军、晋察冀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等。至1946年6月,全军共组成27个野战纵队(有的称师)及6个野战旅。全部野战军61万人,另有地方军66万人。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从此,我军一直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当时战事繁忙,各部队改称的时间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