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简述一战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那些重大影响
一战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力量对比,一些新兴的国家开始主导世界,比如说美国内,同时老牌强国英国法国容的地位却有所下降。一战促成了国联,各战胜国组成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组织——国联,早期的世界体系初露端倪,但并不稳固。一战使世界获得了暂时的和平,但也存在着极大的隐患,主要表现为各国的在对战败国的惩罚和殖民利益上存在着冲突。
❷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哪些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
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罗斯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2)一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扩展阅读
历史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
俄奥矛盾
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地处中欧的君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
英德矛盾
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三国同盟”
俄法同盟
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国达成了军事协议,它规定一旦法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进攻,俄国将以全部军事力量进攻德国,一旦俄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进攻,法国应以全部的军事力量来进攻德国。
俄法同盟形成后,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它也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署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
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英、法、比等国的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国军队同奥匈帝国、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线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次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国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❸ 一战对世界的影响
美国:战争初期保持“中立”,战争中后期,加入战争,属于协约国集团。是战争的最大获利者之一,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成功的崛起为当时的首要国家之一。战后又由于国内的孤立主义因素导致在“和谈”中没有取得政治实利,却意外的取得道德制高点——因鼓吹国际合作而广受尊重和尊敬。
日本:战争的最大获利者之一,在亚洲的影响力与美国不相上下,但是在世界范围来说还是个中等实力国家。
英国:一战的主要参与者,是个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在经济实力开始衰退了,但仍然是当时的世界霸主。
法国:一战的主要参与者,当时的首要国家之一。在战争中遭到严重削弱,但在站后的“和谈”中获利甚多。
意大利:一战的主要参与者,是属于中等实力的国家。一战爆发前后时是同盟国集团的成员,一战后期转变立场——和协约国集体一起对付同盟国集团的其他国家。
俄国:一战前是世界的首要国家之一,一战期间因革命而退出战争,一战结束初期孤立于世界。
德国:同盟国成员,一战的主要参与者。战前的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的后起之秀,但是由于战败而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奥匈帝国:同盟国成员,一战的主要参与者,战前属于中等实力国家,因战败被肢解为奥地利和匈牙利。
❹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民族国家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英国削弱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以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
十月革命
大战期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美日兴起
这场大战削弱了英、法、意;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1914-1919年,日本企业实缴资本金额从22.18亿日元增加到61.23亿日元,工业生产力增加4倍以上。它的实际工业产量增加1.8倍,出现了以出口工业为中心的新建扩建企业高潮。造船工业1914年建造79艘,计8.2万吨,1918年激增至443艘,计54.05万吨,从战前占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
德国复仇
《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的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但德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而且《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骄傲的日耳曼民族为了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这为德国成为一次新的大战提供了条件。结果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五四运动
凡尔塞和约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做法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919年5月4日中国北京的青年学生及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了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而起因正是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来德国的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
军人待遇
美国的一战军人领到每人每日1美元为薪金,另加25分为每日在美国国外消费。后来由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退伍军人、其家属与其它有关团体向美国政府要求实时索取战时服务的酬劳金额不果而导致1932年美国军方介入的流血酬恤金进军事件。
国际联盟
鉴于第一次界大战的伤亡与物资损失巨大,英法等战胜国于是发起了一个用以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的组织,是为国际联盟(简称国联)。然而,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所用的新武器
新式的重机枪,远程重炮,飞机,坦克。毒气,另外还有潜水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明(技术,武器)是怎么延长战争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
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
(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
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
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
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
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
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
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
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
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
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
约国占优势。1914年仅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就达7.045亿人,动员完毕
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只有1.3亿人,动员完
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在空军和海军力量上,协约国也明显强于同盟国。英国有
飞机258架,法国有156架,俄国有263架;德国仅有232架军用飞机。战争开始前,协约
国海军编制内有各种水面舰艇762艘和潜艇74艘;德国和奥匈帝国有水面舰艇403艘和潜
艇35艘。
各主要参战国的战略方针都是根据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点是:片面强调
战略进攻,轻视防御;都企图依靠一两次决战决定战争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
打短期战争,没有挖掘经济潜力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进行持久战争的准备。反映在战争
计划上,各国都把打一场速战速决的短期战争作为制定战争计划的前提。德国为避免东
西两线同时作战,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计划(或称施利芬一小毛奇计划),准备在6-8周
内首先征服法国,尔后挥师东进,几个月内打败俄国,结束战争。鉴于法国极欲夺回阿
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对法作战的设想是:以部署在德法边境的兵力牵制和吸引法军
主力,同时以强大的主攻集团突然通过中立国比利时,向法国腹地实施深远迁回,从背
后打击法军主力。
在东欧战场,则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在海上,集中海军主力对付英国海军,同时
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国海军于波罗的海。
奥匈帝国的战争计划受制于德国,准备以主力与俄国作战,同时又对巴尔干地区的
塞尔维亚、黑山作战。法国的战争计划是以主力集结于法国东北部地区,视战局发展情
况进攻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反击德军入侵。法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地中海的海上
交通,并封锁奥匈帝国海军于亚得里亚海。俄国的战争计划富有极强的进攻色彩,准备
对德国的东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同时发动攻势。英国计划把战争中陆上作战的
重担推给法国和俄国,只派遣为数不多的远征军配合法军行动。海军则用于保障英国及
协约国交通线的安全,破坏德国的海上交通线,封锁德国海军,伺机与敌舰队进行争夺
制海权的总决战。
综观各国战争计划,各国都过分夸大了纯军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于争夺本国
利益,各自为战,各军种也是单独作战。因此,各国没有很好协调陆军和海军的行动。
盟国之间也没有制定总的联合作战计划。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
亚检阅部队,在萨拉热窝遇刺。
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
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宣
战。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大战由此全面展开。
在欧洲大陆首先点燃的战火,迅速蔓延到中近东、远东和非洲一些地区。其中欧洲
战场是主要战场,由西线战场、东线战场、巴尔干战场以及意大利战场组成。参战国还
进行了多次海战,并把空军第一次用于实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按战争进程可分为以下几
个阶段:
1914年,双方速决战计划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大战爆发后,德军担任主
攻的部队和担任牵制任务的部队按计划行动。8月21-25日,德军同法军和英国远征军
在法国东北边境进行多次交战,即“1914年边境之战”。德军突破法军防御,向法心脏
地区进军。9月,法军组织了反击德军的“马恩河战役”,迫使贸然南进的德军撤退,
瓦解了德军的速决战略。至此,西线大部地段的军事行动开始形成阵地战。
但9—10月,在法国北部地区,德军和英法联军相互迂回对方翼侧而实施连续机动
作战。在东线,东普鲁士德军挫败了俄国优势兵力进攻,迫使俄军退守涅曼河和鲍勃尔
河一带。但俄军在加里西亚打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德国为援助奥匈,对俄军发动了大
规模进攻,德军失利。德国对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其陷入了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
日本在远东地区趁火打劫,于1914年8月宣布对德宣战,乘机夺取德国在华利益,出现
了远东战场。土耳其于1914年11月宣布加入同盟国作战,在近东开辟了新战场。战局更
趋复杂。此外,英法德在北非的争夺也非常激烈。在这一阶段,英德海军的海上军事行
动,主要是8月和11月在北海的两次黑尔戈兰海战和12月在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海战。
双方围绕着封锁与反封锁,进行了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海上战役。
1915年,战争重心转到东线,东部战场进入了对峙状态战争使双方人力物力消耗巨
大,军队的后备兵员和后勤补给发生严重困难,迫使各国加紧国民经济的总动员。英法
在西线基本上转入战略防御,以便养精蓄锐,恢复元气。为了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
它们要求俄国在东线加紧进攻。德国改变了战略方针,在稳定西线战局的情况下,集中
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尔后打败英法。1915年1—3月,俄军对德奥联军发
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冬季攻势,均遭惨败。德国抓住战机,集中优势兵力于5月初对俄国
战线中部发动了著名的戈尔采战役,迫使俄军全线溃退,损失惨重。德军乘胜深入俄境,
企图迫使俄国退出战争。同年5月,原同盟国成员意大利转而对奥匈帝国宣战,在奥匈
东南部开辟了新战区。9—10月,整个东线也从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同年10月,保加利
亚参加同盟国作战,德奥保联军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塞尔维亚。
这一年,西线战局相对平静。英法联军利用德军兵力东调之机,发起了几次规模不
大的进攻战役,企图牵制德军,减轻俄国战线的压力。德军也发动过数次局部反击。其
中在4—5月的伊珀尔战役中,德军首次大量使用毒气。
1916年,战争重心再次转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略主动权。
1916年,德国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争打败法国。
从2月21日起,德法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凡尔登战役。由于兵力不足,德军猛攻不
克,伤亡惨重,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与此同时,英法联军为了减轻凡尔登所受的压
力,对索姆河上德军坚固防线发动猛烈进攻,史称“索姆河战役”。
此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作战。
东线俄军按照协约国协调一致进攻的战略方针,为策应西线英法联军作战,对德军
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奥匈军队的防线。此间,意军也对奥匈军队进行了数次规模
不等的进攻战役。同年8月,罗马尼亚参加协约国作战。1916年的海上战场,5月31日—
6月1日,英德海军主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进行了整个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
1917年,德国转入全面防御,俄国爆发革命,美国参战。
经过两年半战争,德国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协约国方面却增强了实力,战场形势越
来越不利于德国。德军被迫在东西两线转入防御,同时寄希望于海上开展“无限制潜艇
战”,企图切断英法海上交通线。在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利用战争大发横财的美国借
口德国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和德国密电墨西哥企图结成德墨反美联盟,于1917年
4月对德宣战,成了协约国在财政和军需方面的支柱和直接参战者。同时也使美得以参
与重新瓜分世界。
1917年,西线的主要战役是4—5月法军对德军发动的“尼维尔攻势”战役。由于德
军预有准备,法军的进攻遭到惨败,并引起法军大规模骚乱。为配合法军作战,英军也
单独发动了数次有限进攻,均未取得重大进展。东部战线,该年9月,德军发起里加战
役,这是东线最后一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了十
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帝国主
义大战。
1918年,协约国发动总攻,同盟国土崩瓦解。
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国得到了片刻喘息之机。1918年,德国集中兵力于西线,企图
在美军主力到达法国之前,迫使英法屈服。英法则决定在西线固守阵地,待美军主力到
达后发动总攻。为实现统一指挥,法国将军福煦被任命为协约国最高军事统帅。7—9月,
英法军发动局部进攻,取得进展。9月,美国远征军在总司令潘兴率领下,发动了圣米
耶尔战役。9月26日,英法美联军发动总攻。在协约国军步步紧逼下,德国的兴登堡防
线全面崩溃。9月29日保加利亚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0日奥匈投降。11月
初,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
和国。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
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
4218万人,损失2210万人,其中死亡515万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
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
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
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
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
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各国的革命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国和匈牙利等
国,也先后爆发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1919—1920年召开的
巴黎和会,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苏俄遭到排斥和敌视;塞尔维亚等小国
受歧视。作为协约国一员参战的中国,在会上非但未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反而成为列
强宰割的对象。日本勾结英法美等国,妄图迫使中国承认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
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爆发伟大的“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
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
验的结果。
❺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了空前的浩劫:死于战场的约1000万人,受伤的2000万。版大战的经济损失总权计约3000多万美元。
2. 大战还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后果:
第一,引起了一系列革命运动,如十月革命、德国十一月资产阶级革命、匈牙利无产阶级革命。
第二,各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如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中国的五四运动。
3.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第一,欧洲霸权遭到严重削弱。大战摧毁了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以及土耳其帝国;英法等国大为削弱。
第二,重绘了欧洲政治版图。战后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国家,如波兰、捷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9个共和国。
第三,新的国际争端正在酝酿。战后所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各种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与广大殖民地之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新的国际争端。
❻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民族国家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英国削弱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以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
十月革命
大战期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美日兴起
这场大战削弱了英、法、意;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1914-1919年,日本企业实缴资本金额从22.18亿日元增加到61.23亿日元,工业生产力增加4倍以上。它的实际工业产量增加1.8倍,出现了以出口工业为中心的新建扩建企业高潮。造船工业1914年建造79艘,计8.2万吨,1918年激增至443艘,计54.05万吨,从战前占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
德国复仇
《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的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但德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而且《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骄傲的日耳曼民族为了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这为德国成为一次新的大战提供了条件。结果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五四运动
凡尔塞和约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做法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919年5月4日中国北京的青年学生及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了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而起因正是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来德国的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
军人待遇
美国的一战军人领到每人每日1美元为薪金,另加25分为每日在美国国外消费。后来由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退伍军人、其家属与其它有关团体向美国政府要求实时索取战时服务的酬劳金额不果而导致1932年美国军方介入的流血酬恤金进军事件。
国际联盟
鉴于第一次界大战的伤亡与物资损失巨大,英法等战胜国于是发起了一个用以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的组织,是为国际联盟(简称国联)。然而,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所用的新武器
新式的重机枪,远程重炮,飞机,坦克。毒气,另外还有潜水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明(技术,武器)是怎么延长战争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
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
(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
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
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
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
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
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
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
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
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
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
约国占优势。1914年仅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就达7.045亿人,动员完毕
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只有1.3亿人,动员完
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在空军和海军力量上,协约国也明显强于同盟国。英国有
飞机258架,法国有156架,俄国有263架;德国仅有232架军用飞机。战争开始前,协约
国海军编制内有各种水面舰艇762艘和潜艇74艘;德国和奥匈帝国有水面舰艇403艘和潜
艇35艘。
各主要参战国的战略方针都是根据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点是:片面强调
战略进攻,轻视防御;都企图依靠一两次决战决定战争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
打短期战争,没有挖掘经济潜力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进行持久战争的准备。反映在战争
计划上,各国都把打一场速战速决的短期战争作为制定战争计划的前提。德国为避免东
西两线同时作战,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计划(或称施利芬一小毛奇计划),准备在6-8周
内首先征服法国,尔后挥师东进,几个月内打败俄国,结束战争。鉴于法国极欲夺回阿
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对法作战的设想是:以部署在德法边境的兵力牵制和吸引法军
主力,同时以强大的主攻集团突然通过中立国比利时,向法国腹地实施深远迁回,从背
后打击法军主力。
在东欧战场,则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在海上,集中海军主力对付英国海军,同时
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国海军于波罗的海。
奥匈帝国的战争计划受制于德国,准备以主力与俄国作战,同时又对巴尔干地区的
塞尔维亚、黑山作战。法国的战争计划是以主力集结于法国东北部地区,视战局发展情
况进攻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反击德军入侵。法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地中海的海上
交通,并封锁奥匈帝国海军于亚得里亚海。俄国的战争计划富有极强的进攻色彩,准备
对德国的东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同时发动攻势。英国计划把战争中陆上作战的
重担推给法国和俄国,只派遣为数不多的远征军配合法军行动。海军则用于保障英国及
协约国交通线的安全,破坏德国的海上交通线,封锁德国海军,伺机与敌舰队进行争夺
制海权的总决战。
综观各国战争计划,各国都过分夸大了纯军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于争夺本国
利益,各自为战,各军种也是单独作战。因此,各国没有很好协调陆军和海军的行动。
盟国之间也没有制定总的联合作战计划。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
亚检阅部队,在萨拉热窝遇刺。
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
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宣
战。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大战由此全面展开。
在欧洲大陆首先点燃的战火,迅速蔓延到中近东、远东和非洲一些地区。其中欧洲
战场是主要战场,由西线战场、东线战场、巴尔干战场以及意大利战场组成。参战国还
进行了多次海战,并把空军第一次用于实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按战争进程可分为以下几
个阶段:
1914年,双方速决战计划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大战爆发后,德军担任主
攻的部队和担任牵制任务的部队按计划行动。8月21-25日,德军同法军和英国远征军
在法国东北边境进行多次交战,即“1914年边境之战”。德军突破法军防御,向法心脏
地区进军。9月,法军组织了反击德军的“马恩河战役”,迫使贸然南进的德军撤退,
瓦解了德军的速决战略。至此,西线大部地段的军事行动开始形成阵地战。
但9—10月,在法国北部地区,德军和英法联军相互迂回对方翼侧而实施连续机动
作战。在东线,东普鲁士德军挫败了俄国优势兵力进攻,迫使俄军退守涅曼河和鲍勃尔
河一带。但俄军在加里西亚打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德国为援助奥匈,对俄军发动了大
规模进攻,德军失利。德国对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其陷入了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
日本在远东地区趁火打劫,于1914年8月宣布对德宣战,乘机夺取德国在华利益,出现
了远东战场。土耳其于1914年11月宣布加入同盟国作战,在近东开辟了新战场。战局更
趋复杂。此外,英法德在北非的争夺也非常激烈。在这一阶段,英德海军的海上军事行
动,主要是8月和11月在北海的两次黑尔戈兰海战和12月在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海战。
双方围绕着封锁与反封锁,进行了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海上战役。
1915年,战争重心转到东线,东部战场进入了对峙状态战争使双方人力物力消耗巨
大,军队的后备兵员和后勤补给发生严重困难,迫使各国加紧国民经济的总动员。英法
在西线基本上转入战略防御,以便养精蓄锐,恢复元气。为了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
它们要求俄国在东线加紧进攻。德国改变了战略方针,在稳定西线战局的情况下,集中
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尔后打败英法。1915年1—3月,俄军对德奥联军发
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冬季攻势,均遭惨败。德国抓住战机,集中优势兵力于5月初对俄国
战线中部发动了著名的戈尔采战役,迫使俄军全线溃退,损失惨重。德军乘胜深入俄境,
企图迫使俄国退出战争。同年5月,原同盟国成员意大利转而对奥匈帝国宣战,在奥匈
东南部开辟了新战区。9—10月,整个东线也从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同年10月,保加利
亚参加同盟国作战,德奥保联军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塞尔维亚。
这一年,西线战局相对平静。英法联军利用德军兵力东调之机,发起了几次规模不
大的进攻战役,企图牵制德军,减轻俄国战线的压力。德军也发动过数次局部反击。其
中在4—5月的伊珀尔战役中,德军首次大量使用毒气。
1916年,战争重心再次转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略主动权。
1916年,德国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争打败法国。
从2月21日起,德法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凡尔登战役。由于兵力不足,德军猛攻不
克,伤亡惨重,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与此同时,英法联军为了减轻凡尔登所受的压
力,对索姆河上德军坚固防线发动猛烈进攻,史称“索姆河战役”。
此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作战。
东线俄军按照协约国协调一致进攻的战略方针,为策应西线英法联军作战,对德军
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奥匈军队的防线。此间,意军也对奥匈军队进行了数次规模
不等的进攻战役。同年8月,罗马尼亚参加协约国作战。1916年的海上战场,5月31日—
6月1日,英德海军主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进行了整个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
1917年,德国转入全面防御,俄国爆发革命,美国参战。
经过两年半战争,德国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协约国方面却增强了实力,战场形势越
来越不利于德国。德军被迫在东西两线转入防御,同时寄希望于海上开展“无限制潜艇
战”,企图切断英法海上交通线。在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利用战争大发横财的美国借
口德国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和德国密电墨西哥企图结成德墨反美联盟,于1917年
4月对德宣战,成了协约国在财政和军需方面的支柱和直接参战者。同时也使美得以参
与重新瓜分世界。
1917年,西线的主要战役是4—5月法军对德军发动的“尼维尔攻势”战役。由于德
军预有准备,法军的进攻遭到惨败,并引起法军大规模骚乱。为配合法军作战,英军也
单独发动了数次有限进攻,均未取得重大进展。东部战线,该年9月,德军发起里加战
役,这是东线最后一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了十
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帝国主
义大战。
1918年,协约国发动总攻,同盟国土崩瓦解。
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国得到了片刻喘息之机。1918年,德国集中兵力于西线,企图
在美军主力到达法国之前,迫使英法屈服。英法则决定在西线固守阵地,待美军主力到
达后发动总攻。为实现统一指挥,法国将军福煦被任命为协约国最高军事统帅。7—9月,
英法军发动局部进攻,取得进展。9月,美国远征军在总司令潘兴率领下,发动了圣米
耶尔战役。9月26日,英法美联军发动总攻。在协约国军步步紧逼下,德国的兴登堡防
线全面崩溃。9月29日保加利亚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0日奥匈投降。11月
初,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
和国。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
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
4218万人,损失2210万人,其中死亡515万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
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
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
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
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
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各国的革命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国和匈牙利等
国,也先后爆发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1919—1920年召开的
巴黎和会,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苏俄遭到排斥和敌视;塞尔维亚等小国
受歧视。作为协约国一员参战的中国,在会上非但未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反而成为列
强宰割的对象。日本勾结英法美等国,妄图迫使中国承认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
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爆发伟大的“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
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
验的结果。
❼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什么影响
一战的影响:
1、造成了人力,财力巨大的损失和破坏,对欧洲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
2、世界政专治格局发生变化,俄属罗斯,奥匈,德意志帝国瓦解,英国法国地位下降,美日兴起;
3、战争导致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爆发,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促进了半殖民地,殖民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5、促进了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军事科学技术;
6、战后成立了相关的国际联盟来维护全新的世界秩序。
(7)一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扩展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1、核心: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必然性:全球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形成;
3、可能性: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德国为首的国家要求重新划分世界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而进行的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
2、对塞尔维亚而言,是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第一次世界大战
❽ 第一次世界大战诞生了哪些合约,对人类历史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又称巴黎和平会议。
在巴黎和平会议上,战胜国与战败国签署了一份被称为《凡尔赛条约》的合同。
事实上,这与其说是合同,不如说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特别是德国的严厉制裁,因为德国是联盟集团的领导者。
而《凡尔赛条约》只是一个笼统的术语,它下面有很多分包合同。
❾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在客观上也一定程度推动科技的进步。但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实力,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一战后出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❿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1 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2 消弱了老牌帝国主义新兴帝国主义.
3 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
4 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灾难。
5 促进了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