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上安徽属于哪里

历史上安徽属于哪里

发布时间:2021-02-25 03:19:51

㈠ 安徽以前是什么国家

安徽以前就是安徽怎么能是什么国家呢。

㈡ 安徽的历史是什么

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南北,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主要分为:徽文化、江淮文化和中原文化。
安徽于清朝康熙六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这就是安徽名称的由来。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被称为“和县猿人”的能够直立行走的古人类在这一地区活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本省潜山县的薛家岗又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痕迹,后来又在本省多处发现了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商朝的开国君主汤曾经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当时安徽大部份居民并非华夏族,而是后来逐步同化入汉族的东夷、山越人等。
战国末期,前278年,楚国的郢都被秦国攻占,于是迁都寿春。前224年,楚国大将项燕被秦国的王翦60万大军击败,前223年,寿春陷落,楚国灭亡。前221年,秦国完成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计划。安徽大部分地区属于九江郡,北端属于泗水郡和砀郡。秦末楚汉相争,项羽在今安徽固镇县历垓下之战败给刘邦,自刎于乌江。刘邦建立汉朝。
汉武帝时东瓯国举国迁到庐江郡。汉朝末年,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基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不久病死,寿春归属军阀曹操。
隋文帝在位时代的开皇之治促使这一地区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隋炀帝大业六年到唐高祖武德七年经过短暂的混战,唐朝统一天下,并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和平和统一。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定都南京,现今的江苏省和安徽省直属中央六部管理,称为“直隶”。该区域跨长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将经济和文化差异很大的广阔地区,包括今安徽北部朱元璋洪水频繁的家乡凤阳,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和今江苏南部以富裕著称的太湖流域,都划归同一个行政区管辖。
安徽自古以来是文化发达之地,并经历文化重心从汉唐以前的皖北地区到唐宋以后的皖南地区的转移。安徽,历史源远流长,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是我国人才最为云集的地区之一,名人贤士享誉内外,正可谓“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
中国提出中部崛起政策,安徽省经济有一定的提高。合肥市,马鞍山市,黄山市等安徽城市也陆续加盟长三角经济区

㈢ 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属于哪国

春秋期间(前770年-476年),安徽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

安徽省居中靠东,沿江通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楚国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

(3)历史上安徽属于哪里扩展阅读:

安徽在不同时期所归的国家:

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属泗水郡、砀郡、陈郡。

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增置鄣郡、衡山郡、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

西汉,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淮阳国、梁国。

东汉,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豫州。

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

东晋时期,淮北地区分属“五胡十六国”中的刘汉、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燕等国,常守旧制,仍为徐、豫(含东豫)2个州分领。

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均先后收复过淮北地区,领有江南地区,并长期以江淮地区为南北纷争的战场。陈朝后期则以长江为限,江淮及以北地区分属北齐、北周。南朝后期,安徽长江以北先后分属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

隋统一中国后,境内分置庐江、谯郡、汝阴、淮南、钟离、戈阳、同安、宣城、新安、历阳。

唐分中国为十道,安徽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分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区)先后分属吴国和南唐国。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属江南东路、京西北路、京东西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5个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淮南、江南。

元代实行行省制,安徽先后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

明朝,属南直隶,安徽分属庐州府(合肥)、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广德府。

㈣ 谁告诉我历史上安徽属于什么国家啊

春秋和战国时都是楚国 汉代推恩令颁布取消诸侯国之前是淮南国

㈤ 春秋战国时期安徽省到底属于哪个国家

春秋时期安徽省分别属于宋国、楚国、蔡国和徐国。

安徽简称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在春秋期间,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

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属泗水郡、砀郡、陈郡。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增置鄣郡、衡山郡、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

西汉时期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淮阳国、梁国。东汉,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豫州。

(5)历史上安徽属于哪里扩展阅读: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

共有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㈥ 安徽省以前是六国中的哪一个国家

安徽省以前是六国中的楚国。

楚国在周文、武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史称“大启群蛮”。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

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6)历史上安徽属于哪里扩展阅读

楚国行政措施

1、中央

战国时期,楚国的公子执政,逐渐衰落,而以昭、屈、景三大家族为主干的世族执政却发展起来。战国时期,楚国组成了以昭、屈、景三大族为主干的执政集团。

先秦文献上称管理百工的职官为司空,周代铭文中则称作“司工”或“司攻”。进入春秋以来,中原诸国多称工正,而楚国则称工尹(或称大工尹)。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府手工业十分发达,它由中央王朝经营,工尹管理百工。

2、地方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地方设置郡县政权组织形式,楚县是最早的县级行政区域。楚国设尹治县,县尹由楚王派遣,并非世袭,这意味着中国古代官僚制的萌芽。

战国时期楚国的郡没有行政职能,没有形成郡统辖县的地方政权组织。但它郡、县两种形式的组织,则为秦朝郡县相辖的地方政治组织形式的产生开了先河。郡县之下设有乡、州、社、里等基层组织。州、里这两个重要基层组织。

㈦ 安徽省在历史上,是怎样形成的

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
安徽建省前,境内各级行政区划犬牙交错,隶属关系十分复杂。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建省后疆域比较稳定,地方行政区划及管理体制日益完善。
安徽建省是中国疆域建制史上的一件大事。它首先奠定了安徽版图,结束了历史上多个一级政区分割分治的历史。其次,地跨淮河、长江“二水”南北,地分淮北、江淮、江南地区3个片,使南北自然地理条件和地上地下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互补,便于统一规划、建设、发展经济和加强宏观调控、协调发展。再次是地理、战略地位重要,为历代加强治理军事设防的要地,在现、当代的经济建设中将进一步发挥我国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战略大转移的桥头堡和桥梁作用。

㈧ 春秋战国时期安徽省到底属于哪个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前年-476年)安徽省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其中在楚国境内为大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在现今安徽境内,范围较多的有:

1、楚国,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

2、徐国,徐偃王时最为强盛,疆域扩大到整个苏北、皖中、鲁南等江淮广大地区。彭城因徐国而改名,成为九州之一的徐州。

3、蔡国,公元前493年在楚国的逼迫下,和吴国的帮助下,蔡昭侯迁都于州来(今安徽凤台县),称为下蔡。

(8)历史上安徽属于哪里扩展阅读:

安徽居中靠东,沿江通海,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特别是延绵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黄金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中国两条重要的河流——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把全省分为三个自然区域:

(1)淮河以北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土地平坦肥沃。

(2)长江淮河之间丘陵起伏,河湖纵横。

(3)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山峦起伏,以黄山、九华山为代表的山岳风光秀甲天下。

安徽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山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64米。

长江流经安徽中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积近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安徽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生物资源繁多,生态环境良好。世界特有的野生动物扬子鳄和白鳍豚就产在安徽中部的长江流域。

㈨ 安徽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个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有没有

安徽概况

安徽历史悠久,早在二、三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原始社会晚期,生活在今皖中、皖西和皖北的居民属夷族系统,皖南大部分地区为越族栖息地,大别山以南靠湖北、江西长江沿岸属三苗族。

夏商见于史籍的有涂山、南巢、六、英、虎方、林方、人方。西周王朝在今皖西北分封一些小国,如焦、夷、沈、胡等,而以东仍是分散的氏族部落方国。春秋大国争霸,这些封国和方国先后沦为吴、越、楚所有。战国后期,安徽全境并归强楚,楚畏秦逼,亦由湖北辗转迁都至今寿县。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涉及今安徽的有九江郡、泗水郡、砀郡、颍川郡、会稽(吴)郡,可考的县有25个。西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安徽郡县分隶淮南、荆、淮阳、梁等国。景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众建诸侯而小其国,王侯食邑略如郡县。武帝设十三部刺史,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和六安国,徐州辖临淮郡、楚国,豫州辖沛、汝南两郡和梁国,共74县。东汉沿袭西汉旧制,稍作调整而已,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豫州辖汝南郡、陈国、沛国、梁国,徐州辖彭城国、下邳国,共69县。

三国时期,安徽为魏、吴分割。魏属豫州辖安丰、汝南、谯3郡和梁国、沛国,徐州辖下邳郡、彭城国,扬州辖庐江、淮南两郡,置39县。吴属扬州辖丹阳、新都、庐江3郡,置19县。西晋安徽仍属扬、徐、豫三州。扬州辖淮南、庐江、丹阳、宣城、新安5郡;徐州辖临淮郡、彭城国、下邳国;豫州辖汝阴、安丰两郡和沛国、谯国、梁国。共设74县。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建制置废无常,地方归属不定,加之侨置郡县,因此安徽区划比较混乱。

隋罢郡为州,以州统县,先后设颍、亳、宋、陈、徐、仁、寿、庐、熙、和、濠、滁、扬、蒋、宣、歙等17州,辖55县。大业初,复汉制,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徐州领彭城、下邳2郡,豫州领梁、谯、汝阴、淮阳4郡,扬州领淮南、庐江、同安、历阳、江都、钟离、丹阳、宣城、新安9郡。共56县。唐贞观元年,实行道、州(郡)、县三级管理,安徽为河南、淮南、江南三道分领。其中,河南道辖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辖濠、扬、滁、和、庐、寿、舒7州,江南道辖宣、歙2州。共设44县。中唐时期,道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安徽分属河南、淮南、江南东、江南西四道。河南道领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领扬、滁、濠、寿、庐、和、舒7州,江南东道先后领歙、日升2州,江南西道先后领宣、池2州。共55县,1军。晚唐藩镇林立,安徽境内有4个节镇。宣武军治宋州,领亳、颍、宋3州;武宁军辖徐、宿、濠、泗4州;淮南节度使抚有扬、滁、寿、庐、和、舒、光、黄8州;宁国军有宣、歙、池3州。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据,江淮、江南地区先后为吴国、南唐所据,行政区划制度仍循唐末藩镇、州、县制。北宋立国,实行路、府(州)、县(军、监)三级制,安徽分属5个路。京东西路辖单、徐2州,京西北路辖颍州,淮南东路辖亳、宿、泗、扬、滁5州,淮南西路辖庐、和、舒、濠4州和六安、无为2军及寿春1府,江南东路辖宣、歙(徽)、池、太平4州和广德1军。共计62县,2监。南宋在淮河以南设淮南东、淮南西、江南西3个道,领3府8州7军,辖51县2监。金国在淮河以北安徽境内设南京路、山东西路,领7州16县。

元朝实行省、路(府、直隶州)、散州(军)、县四级制,行政区划繁复,隶属关系混乱多变。安徽分属3个行省:中书省领济宁路,辖境内1县;河南行省领归德府(辖徐、宿、亳3州)、汝宁府(辖颍州)、庐州路(辖无为、六安、和州3州)、安丰路(辖濠州)、安庆路(直管6县)、扬州路(辖滁州)、淮安路(辖泗州);江浙行省领宁国路(直管6县)、徽州路(直管5县和婺源州)、太平路(直管3县)、池州路(直管6县)、广德路(直管2县)。共计60个县。

明朝实行三级区划,南北直隶和布政使司为一级区划,府、直隶州(厅)为二级区划,散州、县(厅)为三级区划。安徽属南直隶西部地区,设凤阳、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7府,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4直隶州。共置49个县,7个散州。清朝初期,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二、三级区划仍袭明制。清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省划为左、右两藩分片治理。康熙四年(1665),调整左、右藩辖区,奠定了安徽、江苏两省的疆域。康熙六年(1667)正式建省,取安庆府和徽州府首字合成为省名。乾隆二十五年(1760),定安庆为省垣,健全了省级三司衙门。
同治四年(1865),析为三道:凤颍六泗道领2府2直隶州,共19县(州)。凤阳府辖凤阳县、怀远县、定远县、凤台县、寿州、宿州(领灵璧县),颍州府辖阜阳县、颍上县、霍邱县、涡阳县、亳州、太和县、蒙城县,六安直隶州辖霍山县、英山县(今属湖北省),泗州直隶州辖天长县、五河县、盱眙县(今属江苏省)。安庐滁和道领2府2直隶州,共14县(州)。安庆府辖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庐州府辖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无为州,滁州(直隶州),辖全椒县、来安县,和州直隶州辖含山县。徽宁池太道领4府1直隶州,共22县。徽州府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婺源县(今属江西省),宁国府辖宣城县、宁国县、泾县、太平县、旌德县、南陵县,池州府辖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太平府辖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广德直隶州辖建平县。与现今安徽辖区比较,少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淮徐道,多婺源县、盱眙县、英山县,基本与今安徽境域同。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安庆道辖怀宁、桐城、太湖、潜山、宿松、望江、合肥、庐江、舒城、巢县、无为、和县、含山、六安、霍山、英山等16县,芜湖道辖芜湖、繁昌、当涂、宣城、南陵、泾县、太平、旌德、宁国、歙县、休宁、祁门、绩溪、贵池、铜陵、石埭、东流、至德、青阳、广德、黟县、婺源等22县,淮泗道辖凤阳、定远、凤台、怀远、灵璧、寿县、宿县、阜阳、颍上、太和、霍邱、蒙城、涡阳、亳县、泗县、五河、盱眙、天长、滁县、全椒、来安等21县。共59县。今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

国民党统治安徽后,于1928年改行省、县两级制,设60县。1932年,推行行政督察专员制,为省的派出机构,所辖区称为专区。安徽全省划为10个专区。1945年,第一专区辖怀宁、桐城、潜山、宿松、望江、太湖、岳西等7县,第二专区辖六安、立煌、舒城、霍山、霍邱等5县,第三专区辖阜阳、亳县、临泉、颍上、太和、涡阳等6县,第四专区辖宿县、蒙城、灵璧、五河、泗县等5县,第五专区辖嘉山、凤阳、滁县、来安、天长、盱眙(今属江苏省)等6县,第六专区辖芜湖、宣城、泾县、广德、当涂、南陵、郎溪、繁昌等8县,第七专区辖休宁、歙县、祁门、黟县、绩溪、宁国、旌德、婺源(今属江西省)等8县,第八专区辖贵池、至德、太平、东流、石埭、青阳、铜陵等7县,第九专区辖巢县、全椒、和县、含山、无为、庐江等6县,第十专区辖寿县、合肥、定远、怀远、凤台等5县。1947年元旦,正式成立蚌埠市。至此,安徽省辖1市63县,砀山县、萧县仍属江苏省。

1949年5月,中共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建国后,1952年8月,撤销皖北、皖南行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省会设在合肥。

㈩ 安徽历史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 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安徽的历史沿革

夏商周安徽分属不同的部落(扬越、百濮)和诸侯国。西周出现了吴国、六国、舒国3个诸侯国。

东周出现了越国、楚国、吴国、萧国、桐国5个诸侯国。春秋期间(前770年-476年),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属泗水郡、砀郡、陈郡。

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增置鄣郡、衡山郡、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西汉,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淮阳国、梁国。东汉,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豫州。

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东晋时期,淮北地区分属“五胡十六国”中的刘汉、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燕等国,常守旧制,仍为徐、豫(含东豫)2个州分领。

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均先后收复过淮北地区,领有江南地区,并长期以江淮地区为南北纷争的战场。陈朝后期则以长江为限,江淮及以北地区分属北齐、北周。南朝后期,安徽长江以北先后分属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

隋唐隋统一中国后,境内分置庐江、谯郡、汝阴、淮南、钟离、戈阳、同安、宣城、新安、历阳。唐分中国为十道,安徽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分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区)先后分属吴国和南唐国。宋元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属江南东路、京西北路、京东西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5个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淮南、江南。

元代实行行省制,安徽先后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明朝,属南直隶,安徽分属庐州府(合肥)、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广德府。凤阳府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

清初灭南明,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抚衙门驻安庆)辖庐州府(今合肥)、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凤阳府、徐州府、广德府、和州府、滁州府。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皖”。

太平天国在安徽境内占领区建政是采取省、郡(州)、县三级管理体制,改清代的府为郡。

(10)历史上安徽属于哪里扩展阅读:

安徽古代著名人物:

1、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2、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3、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4、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5、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安徽属于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