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原市钟楼街哪里打征信
查询征信要到人民银行去。目前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网络覆盖全国各地,无论在哪里,申请人都可以到所在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查询。每人每年有2次免费查询个人征信的机会。周一至周五可以查询征信,双休日人民银行不上班。
一、查询点查询:根据《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本人信用报告查询业务规程》(银征信中心〔2013〕97号)规定:个人查询到就近的人民银行查询信用报告的,应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供查验,同时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申请表》,并留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备查。
二、网上查询:通过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官方网站进行用户注册;再提交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申请,第二天就可以获取查询结果和电子版报告。
三、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对个人信用报告主要有三个版本,包含信息各有不同,分别为:
1、个人版:供消费者了解自己信用状况,主要展示了信息主体的信贷信息和公共信息等。包括个人版和个人明细版。
2、银行版:主要供商业银行查询,在信用交易信息中,该报告不展示除查询机构外的其他贷款银行或授信机构的名称,目的是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公平竞争。
3、社会版:供消费者开立股指期货账户,此版本展示了您的信用汇总信息,主要包括个人的执业资格记录、行政奖励和处罚记录、法院诉讼和强制执行记录、欠税记录、社会保险记录、住房公积金记录以及信用交易记录。
『贰』 钟楼街在太原什么地方
坐10路车1元到宽荧幕下车,右拐就到了钟楼街步行街
『叁』 太原柳巷的历史沿革
1、天时地利人和
2008年11月,柳巷大修完工在望,在这条街上追溯其百年历史时,是什么样的天时地利人和让不同年代的商户们云集于此?
太原地名研究专家王继祖说,讲起天时,首先就要提起一条老铁路。1897年,山西巡抚胡骋之秉承前任张之洞“利用晋铁”的理念,上奏朝廷,建议在河北正定及山西太原间修一条铁路,以便晋铁外运。1907年,正太铁路竣工。铁路的修建活跃了山西的商业,此后的二三十年间,外地的商贾货品沿这条铁路鱼贯而入,成就了柳巷这条著名的商业街。
2、铜锣湾步行街
再说到地利,就不能不提到光绪年间,一场大水淹没了当时最热闹的府前街 (即现府西街)一带,商贾和住户无奈向地势稍高点的钟楼街一带转移。其实首先热闹起来的不是柳巷,而是开化市。开化市前身为开化寺,清末寺里烟火凋零,为维持生计,僧人不得已典出前院,成为商贾经营之所,开化寺便渐渐变为“开化市”。辛亥革命后,寺院被辟建为共和市场,后来一再扩建,1922年,共和市场正式改名为开化市场。当时的开化市总面积1200平方米,有200余家中小商户,三教九流都包罗其间,人称太原的“大栅栏”。
开化市的兴盛带来的商圈效应,此为“人和”。开化市兴盛初期,柳巷还只是一条小巷,偶尔有市井小贩在此摆摊,也是生意寥落。但随着京津豫冀的商贾们接踵而至,柳巷迎来了巨变的机遇。 84岁的马秀英生在太原城,从小就住在大濮府,而柳巷、开化市则是她最常去的地方。
马秀英说,她的祖籍是河北保定,父辈来的太原,“太原矿多,厂多,好活人。”那时柳巷周边有不少从河南河北逃荒来的,并且形成了各自的圈子,河北帮多做食品;河南帮做衣帽鞋类;京津帮开医药铺子……马秀英说,也许是风气所致,老太原人只做大买卖,不做小生意。有点家产的,把院落租给外乡人,房租足以过日,就过着悠闲的生活。没钱的,多是出去打短工,干的是拉大车、挑水、打煤糕等营生,但也过得挺好。马秀英的父亲曾是老字号糕点店稻香村的伙计,马秀英回忆说,当年有钱人买糕点都要到柳巷来,因为这里有两家最有名的糕点店,稻香村和老香村,卖的是地道的京味和苏式糕点。
其实不光是糕点店,当时最好的绸缎庄——大隆祥、庆记;最好的鞋庄——福利生、庆华源、履华新;最好的药行——乐仁堂、顺天立;最好的饭店——正大、晋隆,都云集于此。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柳巷——一条宽不过四五米、长不过二三里的小巷上有着四五十家店铺,行商坐贾云集,这样的规模闻名全国。如果说开化市是太原的大栅栏,那么柳巷就是太原的王府井。
齐韶景先生是“庆华源”股东的后人,“庆华源”是最早在柳巷开业的鞋庄之一。齐先生说,开化市集中了小商小贩,柳巷则是云集了大门脸。东西稀罕洋气,价钱也比别的地方要高出许多。比如说服装,当时太原人大多还穿土布或绸缎中式褂服,而华泰厚则是从上海等地进呢料,做西式洋服;比如说干鲜杂果,本地的只卖一些核桃花生瓜子,近亿号则有南方来的果仁、鱼干……齐先生说,那时有钱人家多半在店里留有账簿,买了什么都记在账上,到年终岁末,再统一结算,平民则现金购买。不过店里都有规矩,伙计不得看衣下单,把人分三六九等。 做买卖的居民区
从上世纪20年代起,柳巷就成为太原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地段。直到上世纪60年代,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柳巷两旁的商店纷纷关门,房屋经租或收归国有后,分配给市民成了住房,柳巷也从一条商业街变成了居民区,不过柳巷四周依然是商业网点最为集中的地方。
张丽萍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她说,二轻商场、妇儿商厦……这些地方很多人可能听都没听过,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百姓生活用品供应匮乏的年代,这些地方承载了老太原人许多温馨的回忆。那时太原市的商业网点极少,街头的小卖铺里只卖副食日杂,所以就算买个针头线脑,也会到柳巷这边来。
那时柳巷这边的商店规模大,花色品种也多。张丽萍说,在那个什么都要号证的年代,买什么都要仔细思量,比如说一人一年只有七尺布票,刚够做一件衣服。一般商店里只有蓝黑白这三种颜色的平布,但在二轻商场,花色就多,有白底小花的的确良,还有格子布、条纹布、灯芯绒。主妇攒上一年的布票,年底到柳巷挑拣半天,才能选到合适布料,给孩子做几件花花衣裳。至于想买缎子被面、自行车这些稀罕的物件,更是只有在柳巷这边才行。 1、老字号一度门庭若市
过完1979年的冬天,走在柳巷的街上,人们开始感觉有些不同,什么时候,柳巷的街道两旁又挂起了老招牌,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马先生1982年进入“华泰厚”工作,这是山西惟一一个荣获中华老字号品牌的服装企业,上世纪80年代初,华泰厚门前每天早上五六点就有人排队,因为店里一天只放十个号,而且一过国庆就不再接活。做一件衣服,定好布料后,要三个月才能拿到。每逢周日,店里卖布的柜台前就挤满了人,一匹布,一个多小时就卖光,简直跟抢似的。
衣服要穿华泰厚的,饺子要吃认一力的,元宵要吃老鼠窟的……那段时间,是柳巷众多老字号的鼎盛年代,家家都有每天刚一开门,顾客便一哄而上的热闹和辉煌。历史悠久的老字号重现辉煌,建国后形成的新名牌也在分庭抗礼,妇儿商厦、柳巷大鞋店、开明照相馆……马先生说,那时的太原人,不管买不买东西,星期日都要来柳巷逛逛,窄窄的柳巷挤满了人,真是摩肩接踵。
上世纪80年代的柳巷,老字号挑起了大梁,但细心的市民也发现,街头摆摊的个体户越来越多,他们的商品价格便宜、样式新颖时髦。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不少个体户从四面八方的地摊转移到柳巷的铺位里,柳巷又迎来一个新的转变。
2、年轻人逛街必到柳巷
穿时尚,在柳巷。这条街,在太原年轻人的心里,有着特殊的地位。
3、借街经商能沾光
1984年,王华英从天津轻纺学院服装设计系毕业。1986年,王华英出嫁时,她母亲和婆婆掏出当时所有的积蓄,凑了3万元,买了一个立达商城的铺位给她做礼物。当时王华英还不理解,花这么多钱,买一个图纸上的小方块,值不值得。母亲说,你不懂,这个礼物,你会受益终生的。1991年,立达交工,王华英的母亲在那里开了家服装店,1993年起,往外出租,开始年租金8000元,而后渐涨到4万元。2002年,王华英从单位下岗了,可她一点没有沮丧,反而有一点轻松,“怕什么呢,这下我可以安心地开自己的小店,穿各种漂亮衣服,再也不用看别人的眼色了。”
在柳巷卖服装有什么优势呢?王华英说,比如说立达吧,同是进货卖衣服,这里的商铺早期有一大批搞美术的人在这里开店,眼光自然与众不同,时尚中还能传达自己的品位,服装有了气质,自然吸引了一大批顾客。其实,柳巷上的其他商场也一样,各有各的风格,所以很多爱美的年轻人都会把这条街作为自己逛街购物的必到之处。
4、走走逛逛吃吃好快乐
上世纪90年代起,各品牌服饰店开始移师柳巷,早期的专卖店有新大陆、真维斯、欢腾,大型商厦有立达、工贸,到后来,梦特娇、金利来等当时的一线品牌都在柳巷开设了连锁店,而后又有了大型商厦贵都、中昌,名品进驻让老百姓体会到品牌的魅力。
新世纪初的柳巷,是太原市最繁盛的地方。白天,可逛逛老字号,寻觅深厚的历史;也可去贵都这样的大商厦做一个白领丽人,或者到立达享受淘宝的乐趣。晚上,柳巷则是另一番景象,地摊一字排开,搭个铁架子就能开张,东西便宜,销量也好。摊贩后面是大排档,有煎炒烹炸的大餐,也有一碗面皮、凉粉的小吃。下了班,一路走走逛逛吃吃,就是一晚上的快乐时光。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肖建平当时在太原讲课,至今讲起那时的柳巷还很感慨,像柳巷这样集中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立体式消费结构,什么消费层次都能在此找到自己合适的产品,这样的商业街,在全国也少见。
5、大型商场拔地而起
1988年,太原市对柳南、桥东街、原棉花巷一带的旧城区进行改造开发,开始推进柳巷现代化商业的进程。
提起1988年柳巷柳南的开发改建,就不得不提山西省三晋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三晋开发公司)。作为第一家大规模开发柳巷,并推动其成为繁华商业区的开发商,三晋开发公司缔造了省城许多著名的大型商场,包括立达百货、工贸大厦、贵都百货、联洋百货等。
现任三晋开发公司总经理王一伟回忆,1985年,太原市政府决定对柳巷柳南进行开发。三晋开发公司具体负责拆迁、开发改建工作。1988年,柳南开始大规模拆迁;1990年之后,柳南一带除了安置居民的回迁房外,还增加了许多临街门店,配套了大型商场。“那个时候,总部在天津的太原立达商场是全华北区域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场。许多外省来的人们都知道来太原买东西要逛立达商场。”王一伟说。
随后的几年内,三晋开发公司相继开发了贵都、华都(现缤缤服饰广场)等商场,这些大型商场群带动了周边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大规模开发的进行,经济价值得到提升,柳巷越来越多的商业机会被发现,因此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进入。
6、曾领数年繁华
1996年,柳巷夜市横空出世,短短三四年里一跃成为全华北最大的夜市;2002年,由于脏、乱、差,政府决定取缔夜市。当年的柳巷夜市办主任、现迎泽区建设管理局局长冯大成说:“夜市作为普通老百姓喜爱的一种消遣方式,时至今日也有一定的需求,但绝对不会再出现在柳巷,柳巷再也不会回到过去了。”
10年前,许多太原人的夜生活方式只有一个——去柳巷逛夜市。1996年开始兴建的柳巷夜市,有过太多的辉煌:曾经是太原的著名夜景之一;曾经是全国著名的夜市之一;曾经是许多外来投资者的首选地……用冯大成的话说,柳巷夜市真正让柳巷成为太原、甚至山西的地标。
1996年之前,尽管当时太原一些流动人口密集的地段,如大营盘、下元等地有些不成规模的夜市雏形,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山西,“夜市”对许多人来说还很陌生。为更好地促进柳巷商业区的发展,太原市政府决定在流动人口最为密集的柳巷建立夜市。
起初,太原市政府计划投资50万元,加上民营企业的投资,推动夜市稳定起步。现任山西名洋百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的陈明华敏锐地嗅出了夜市的巨大商机,他提出全部自筹资金建夜市,不需要政府投资,但要分一半收益。
得到政府首肯后,1996年,柳巷夜市正式开始营业。为保证柳巷夜市的顺利发展,政府成立了柳巷夜市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
夜市兴起之初,只有两百多个摊位。“根据地段不同,普通摊位每月租金500元,地段好、人流量大的摊位600元以上。”一位当年的摊主回忆说。
随着夜市人气的急剧飙升,柳巷夜市的摊位日渐紧缺。1999年至2000年,夜市的摊位急增至八百多个,巨大经济效益让投资者着迷。柳巷夜市不仅成为全华北最大的夜市,也成为太原的一张新名片。“当时夜市的一个普通摊主,年收益都在十几万、二十多万元。”冯大成说。当年,许多南方投资者就是冲着柳巷来太原投资的。
2002年,柳巷夜市最繁华、最鼎盛时期,问题开始显现。一些市民对柳巷夜市的脏、乱、差很难接受。每天高达二十多万人流量的柳巷,有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同一时期,全国其他城市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
考虑到安全、环境卫生等问题,政府决心叫停夜市。“消息发布时,许多商贩,甚至普通市民都不能接受,柳巷夜市已经成为太原人生活的一部分。”冯大成说。为此,相关部门做了许多大规模的宣传、动员工作。2003年,柳巷夜市彻底从太原市民的视野中消失。
7、老字号空留余香
2003年,柳巷桥头街旧城改造工程启动。改造后,柳巷、开化寺商业区成为整体,现代化都市商业气息越来越浓。但与此同时,许多曾在柳巷发展、起家的老字号,却挥别了曾经的舞台。
2003年,柳巷第二次大规模改建随着宝地置业集团进入山西,开始加快进程。同年3月,柳巷桥头街城区旧城改造工程开工,目标是“打造太原王府井,塑造中国西部第一街”,规模浩大,是“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最大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占地面积13.8万平方米,动迁住户1900户,单位140个。
同年,开化寺街一带进行了“亮化工程”改造。原先昏暗的路灯及一些没有安装路灯的背街小巷,都亮了起来。居住在开化寺后街的老住户王春林说,路灯亮了,开化寺街一带的居民心也亮了,附近的商户生意也更加兴隆了。
随着改造进程的逐渐深入,迎泽区最大的旧城棚户区彻底消失。2005年,铜锣湾国际购物中心建成,成为柳巷附近的又一个地标。过去的棚户区变成了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商业群体。
但与之相伴的是不少“老字号”的黯然离去。在柳巷居住了多年的社区干部牛广琴说,过去到柳巷转一圈,好吃好喝好玩的东西全能拎回家。如今,老人们爱吃的头脑找不到了,孩子们爱吃的蛋糕也不好找了。当年,柳巷柳北区域聚集着老太原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六味斋、清和元、一间楼、华泰厚、老香村、双合成等。2005年柳巷改造完毕后,许多老字号都搬离了生存多年的柳巷,这其中有天津包子铺、顺天立、乐仁堂、清和元,包括最后一个搬走的有170多年历史的双合成。曾经辉煌的老字号,退出了柳巷这个大舞台。
8、好大一个柳巷
在许多太原人心中,柳巷并非单指横亘在迎泽大街与府东街之间的那条不宽的街道,而是指整个柳巷商业圈。之所以用柳巷为代表,源于人们多年来的习惯。
张丽,上世纪70年代出生。对于儿时的张丽和其他住在老太原巷子里的孩子们来说,开化寺街和钟楼街一带是他们的乐园。孩子们喜欢的漂亮发卡,印着阿童木图案的衣服,还有好吃解馋的认一力饺子和街道两边冒着热气的烤羊肉串。“那时候,无论是针头线脑还是衣料被罩,大人们都会去钟楼街买。在那里,人们和小贩热烈地讨价还价,乐此不疲。”
9、专卖店纷纷进驻
时光的脚步,从1996年开始,明显地加快了。
那一年,真维斯在钟楼街开了第一家连锁专卖店,此后欢腾、苹果、堡狮龙等纷纷开设专卖店。后来,开化寺街兴起,紧随其后开业的贵都、华宇购物中心、御花园,将宝姿、ONLY、ESPRIT、纪梵希等在北京市场上均有上佳表现的品牌,连同最新的时尚潮流引入太原。
10、高档时尚堪比西单
事实证明,钟楼街——柳巷——开化寺街,几乎是当时所有时尚女孩购物场所的变迁路线。20年前,人们在钟楼街买衣服,商场里灯光昏暗,人们却兴致勃勃;10年前,大伙儿又被柳巷崛起的窗明几净的专卖店纷纷吸引,纷至沓来;再后来,最热闹的地段移到了开化寺街,它集中了好几家极具规模的商厦,人们频频光顾,大饱眼福,等待打折。“与西单相比,我们的柳巷一点都不差。”参加工作以后,张丽经常往返于北京和太原两地。在她的心目中,柳巷商圈就是太原最高档、最时尚的购物地点。
张丽认为,柳巷的引人注目在于,它的繁华并不仅仅是一条街道的繁华,实质上是包括钟楼街、柳巷和开化寺街在内的一个商圈的共同繁华。这个圈子的外延甚至涵盖了海子边、解放路、新建路等一大批街道。
『肆』 太原街巷历史5个以上,谢谢
太原街巷名称起源有趣 体现历史变迁
穿行在太原的街巷,2500年的历史遗痕镌刻城市不老的容颜上,众多饶有趣味的街巷名称便是这座古城最为重要的标识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太原市进行了街道地名普查,全市街巷由建国初期的300多条增至现在的943条,其中沿用历史名称的有299条;保留50年代命名的有63条;确定群众俗称的有323条,新命名的有21条,由此改变了过去那种有街无名,有名无街,街名不一,不易找寻的混乱现象。
太原街道得名,追本溯源,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是以古建筑得名。钟楼街在明朝建有一座钟楼,楼内按时敲钟报时辰,故称钟楼街;纯阳宫系吕祖庙名,纯阳即唐吕洞宾之号,世以为“八仙”之一,亦称吕祖,元朝封为纯阳帝君。因该街建有吕祖庙,故街以庙得名。迎泽大街是袭用明建太原城的“迎泽门”之名。“泽”古汉语释为“思泽”、“恩惠”,今寓迎福。东华门、南华门、西华门均因明“晋王府”宫门方位而得名。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其三子朱木冈为晋王。朱木冈受封后,在今“精营”一带修筑晋王府宫城。王府座北朝南,开三门,按方位称东,南、西华门,后将门名袭用为街名。晋王府的宫城外筑有萧墙(萧即肃,墙谓之屏,原指古代君王宫室前边的屏风,大臣到此肃然起敬)。与晋王府萧墙有关的街巷有东、南、西,北、上肖墙。“肖”明代作“萧’,今简之为“肖’。
二是以古代驻扎兵营而名。校尉营是明代晋王府的禁卫校尉驻地,后袭用为街名。今有东、南、西、中校尉营。清雍正、乾隆年间,在晋王府宫城的废墟上营建房舍,驻扎绿营兵,在太原的叫“精骑营”,久而久之简称“精营”。后宅住居民,形成街道,遂名精营。今冠以精营的街道有精营东、西边街,精营中、南横街,精营东二、西二道街。
三是以嘉言而名。东来巷,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青牛而来,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紫气东来”表示祥瑞,取吉祥之意而称巷名。起凤街,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滕蛟起凤”之句,意为文章作得好。街又靠近清代考取举人的贡院,取其意而称街名。静安里,儒家经典之一《大学》中,有“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之句,“静”、“安”两字并通,取其“安静”之意。
四是与古代手工作坊、集市贸易有关的街巷。如帽儿巷、大小剪子巷,大小铁匠巷、靴巷等则是古代太原手工作坊的所在地。南北牛肉巷、豆芽巷,棉花巷,柴市巷等是过去太原肉、菜、柴与日用品的集市。
五是反映太原地理地形特征的街巷。今海子边一带,地势低洼,过去下雨常积水,曰“海子”(唐诗有“北方有水皆名海,积水成潭强号湖”之句)。以此称街名的还有海子边东、西街。明朝太原城西筑有阜城、振武两门。振武门地形低,汾河水患常由振武门流入城内,造成水害,故振武门又名水西门。而皋城门地形较高,不宜被淹,故又名旱西门。水西门街,旱西门街,水西关街,旱西关街均以此而得名。“杏花岭”,在明朝时为晋王朱木冈的花园,多植杏树,因地形呈斜坡状,时叫杏花坡,后易名为杏花岭。清末,始建宅居民,形成道路,称杏花岭街。
六是反映历史悠久的街巷名称。传说尧舜时天下分为十二州,以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今沿用古代区域名称而冠以并州的街路有并州东、西街,并州南、北路。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因唐地临晋水,遂改国号为晋,建城于晋水之北(古以水北为阳),故名晋阳。晋阳街、晋阳西街则是这一历史名称的沿用。
七是以中国革命史而得名。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由于新民运动在全国兴起,“新民”一词在社会上颇为盛行,冠以“新民’的街道即始于此。今太原有新民北街、新民东街,新民中街。解放路、五一路、胜利街的得名亦属这一类型。
八是为纪念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名的街巷。迎新街、迎新路,是解放初期拓建而成的,寓“迎新废旧”之意。建设南、北路,是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内兴建竣工的,故以建设时期之意而名。新建路即以新建道路为名。
『伍』 太原市在地图上看到什么钟楼街鼓楼街的,就是找不到钟楼和鼓楼,想问...
太原街道名称的由来
太原街道得名,追本溯源,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是以古建筑得名。钟楼街在明朝建有一座钟楼,楼内按时敲钟报时辰,故称钟楼街;纯阳宫系吕祖庙名,纯阳即唐吕洞宾之号,世以为“八仙”之一,亦称吕祖,元朝封为纯阳帝君。因该街建有吕祖庙,故街以庙得名。迎泽大街是袭用明建太原城的“迎泽门”之名。“泽”古汉语释为“思泽”、“恩惠”,今寓迎福。东华门、南华门、西华门均因明“晋王府”宫门方位而得名。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其三子朱木冈为晋王。朱木冈受封后,在今“精营”一带修筑晋王府宫城。王府座北朝南,开三门,按方位称东,南、西华门,后将门名袭用为街名。晋王府的宫城外筑有萧墙(萧即肃,墙谓之屏,原指古代君王宫室前边的屏风,大臣到此肃然起敬)。与晋王府萧墙有关的街巷有东、南、西,北、上肖墙。“肖”明代作“萧’,今简之为“肖’。
二是以古代驻扎兵营而名。校尉营是明代晋王府的禁卫校尉驻地,后袭用为街名。今有东、南、西、中校尉营。清雍正、乾隆年间,在晋王府宫城的废墟上营建房舍,驻扎绿营兵,在太原的叫“精骑营”,久而久之简称“精营”。后宅住居民,形成街道,遂名精营。今冠以精营的街道有精营东、西边街,精营中、南横街,精营东二、西二道街。
三是以嘉言而名。东来巷,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青牛而来,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紫气东来”表示祥瑞,取吉祥之意而称巷名。起凤街,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滕蛟起凤”之句,意为文章作得好。街又靠近清代考取举人的贡院,取其意而称街名。静安里,儒家经典之一《大学》中,有“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之句,“静”、“安”两字并通,取其“安静”之意。
四是与古代手工作坊、集市贸易有关的街巷。如帽儿巷、大小剪子巷,大小铁匠巷、靴巷等则是古代太原手工作坊的所在地。南北牛肉巷、豆芽巷,棉花巷,柴市巷等是过去太原肉、菜、柴与日用品的集市。
五是反映太原地理地形特征的街巷。今海子边一带,地势低洼,过去下雨常积水,曰“海子”(唐诗有“北方有水皆名海,积水成潭强号湖”之句)。以此称街名的还有海子边东、西街。明朝太原城西筑有阜城、振武两门。振武门地形低,汾河水患常由振武门流入城内,造成水害,故振武门又名水西门。而皋城门地形较高,不宜被淹,故又名旱西门。水西门街,旱西门街,水西关街,旱西关街均以此而得名。“杏花岭”,在明朝时为晋王朱木冈的花园,多植杏树,因地形呈斜坡状,时叫杏花坡,后易名为杏花岭。清末,始建宅居民,形成道路,称杏花岭街。
六是反映历史悠久的街巷名称。传说尧舜时天下分为十二州,以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今沿用古代区域名称而冠以并州的街路有并州东、西街,并州南、北路。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因唐地临晋水,遂改国号为晋,建城于晋水之北(古以水北为阳),故名晋阳。晋阳街、晋阳西街则是这一历史名称的沿用。
七是以中国革命史而得名。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由于新民运动在全国兴起,“新民”一词在社会上颇为盛行,冠以“新民’的街道即始于此。今太原有新民北街、新民东街,新民中街。解放路、五一路、胜利街的得名亦属这一类型。
八是为纪念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名的街巷。迎新街、迎新路,是解放初期拓建而成的,寓“迎新废旧”之意。建设南、北路,是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内兴建竣工的,故以建设时期之意而名。新建路即以新建道路为名。
红市街
旧名“红四牌楼”,原是明晋王府前四座红色牌楼所在地,故名。红市街旧有育生医院、晋阳日报社等。《晋阳日报》前身为山西同盟会创办的《晋阳公报》,该报当时用通俗流畅的文笔介绍新思想,巧妙地揭露满清政府的黑暗腐败,极受群众欢迎。
钟楼街
因街内钟楼得名。地处今解放路中段东侧,西与按司街相连。路南侧原有钟楼一座,楼高3层,楼内铁钟高3米,直径1.5米。解放后将钟楼街、按司街、东羊市街合并,统一称钟楼街。其街旧有可达、开明、美光3家像馆以及广凝堂药房、大宁堂药房、兴隆药房,还有今聚合、义元升、明利华、亨得利、广盛德、复聚兴等多家买卖字号。
鼓楼街
因明建鼓楼得名。明代巡抚署衙前建成鼓楼一座,其高10余丈,东西长百余步,南北宽80余步,甚是壮观,解放以后拆毁。鼓楼街东至唱经楼、楼儿底,西至估衣街。清代鼓楼街称鼓楼前街,亦称鼓楼大街,民国以后改称鼓楼街。今将估衣街、鼓楼街、唱经楼、楼儿底等街道合并,统称鼓楼街。鼓楼街旧为山西金融中心,清代有大清银行山西分行,民国以来有中国银行山西分行、山西省银行、太原金店等机构。
桥头街
因位处宋“朝曦门”外护城河之吊桥遗址而得名。街名始见于清。道光《阳曲县志》云:“桥头街,相传关帝香亭下为桥眼,水入文瀛湖。”其街东至红市街,西连钟楼街。1958年,将原桥头街和红市街合并为一。
大中寺
因打钟寺而得名。宋大中祥符年间建寿宁寺,金正隆年增建钟楼,俗称打钟寺。辛亥太原起义时,兵火相接,打钟寺除佛殿外尽遭毁圮。民国2年(1913年),阳曲县人刘占元集股盖楼,辟建市场,打钟寺易名大中寺,沿用至今。其街旧有义和永、华信号、同德兴、协力公、天吉盛等买卖字号。
柳巷
据说巷内旧有水池,池旁多植柳树,故名。又据《永乐大典》所载,太原城原有大柳巷、小柳巷。明初建晋王府时将大柳巷扩入府内,小柳巷直呼柳巷。柳巷地处闹市,是太原的商业中心。旧有中华大戏院、绥西垦业银行、中华医院、中德医院、乐仁堂药店、同仁书店、世界书局、正大饭馆及其它许多买卖字号。解放后,拓宽柳巷北口至府东街,又打通柳巷南口至迎泽大街,分别称为柳巷北路、柳巷南路。
通顺巷
位于解放路、帽儿巷之间,南北通钟楼街、鼓楼街。其巷原名鸡鹅巷,为买卖鸡、鹅的集市。清代相继开设商号、钱庄,为求生意兴隆通达,改称通顺巷。该巷旧有江康布庄、美克油行、元新工厂及同泰祥、义顺成、庆和诚等十数家银行、钱庄。
帽儿巷
因巷内多帽子作坊,又是商家集中地而得名。相传,宋代时这里已是太原的商业中心。帽儿巷旧有晋绥地方铁路银行、和合生银号、长春楼珠宝店、天庆丰津货店、文宝斋书社、香积圆饭店以及永顺帽庄等。解放后帽儿巷并入都督北街,上世纪80年代拓建为经营地方风味的街巷——食品街。
麻市街
因街内旧为买卖麻及麻制品的市场得名。南接活牛市街,北接府门前。旧有太原市布业同业公会、太原市药材同业公会及利和银行、蔚成德药房等。1955年麻市街并入解放路。
府西街
金代天会中,阳曲县治徙入太原城。明初扩建太原城,县衙移至今府西街67号药材公司院,县衙前的街称县衙街。明洪武年太原知府胡维建府署于今省级机关幼儿园一带,府衙门前的街叫府门口。清代县前街东改称灰市街,有太原府署、阳曲县署、府学、县学及黑虎庙等。民国20年(1931),灰市街改为府西街。
通过西米市、东米市、柴市巷、酱园巷、馒头巷、牛肉巷、剪刀巷、铁匠巷、羊市街、牛村街、靴巷、纸巷等等的旧名称,大致可了解老太原的地域特征,也可猜晓昔日的繁华程度。这些街巷名乍听上去不免有些俚俗,细究则充满市井生活的乐趣,是这座城市古老传统、浓厚习俗的一部分。
『陆』 太原钟楼街的梦工厂。。急急急,在线等··(高分)
我觉得那不错
反正我是经常去
我想说的是
我姐以前在前线买女装
后来改卖男装
因为女生太能搞价了
挣不了钱
你不觉得么?
呵呵
梦工厂现在还是不错的
只要你进上好看的衣服
嘻嘻~
『柒』 太原钟楼街恒义诚搬到哪了
中街恒逸城搬到哪了?恒逸城搬到那个太榆路上面去了,你去太原路去找一找吧!
『捌』 太原处了柳巷,钟楼街,还有哪些商业步行街啊
可以去长风街商圈啊,有和信MALL、燕莎百货、百盛(两家哦)、北美新天地、天美新天地、王府井百货、沃尔玛、家乐福。够你逛的了,不过要准备好银子啊,这里属于高端消费市场。
『玖』 太原哪里可以买到历史课本急~~~~~~~~~~~~~
解放路的太原书城就好
一定有
也叫新华书店啦
你坐车到宽荧幕下车就是了
就在钟楼街的接口呢
快去找吧
『拾』 太原钟楼街改造划地下白线什么意思
划线代表得是鬼画符区域划分,就是这个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