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描写三国历史的史书有哪些多一些
比较正规的就是《三国志》。
❷ 真实三国历史方面的书籍有那些
三国志
魏晋南北朝史
等等中国权威点的史书都有这段历史
❸ 反映三国真实历史的书有哪些
《三国志》
《后汉书》《江表传》
《资治通鉴》
《世说新语》
《曹瞒传》
《九州春秋》
现代的有《刘备传》
《三国史话》
《品三国》
《诸葛亮大传》
❹ 我想知道关于三国历史的经典著作有哪些
写三国历史的主要是三国时陈寿编的〈三国志〉,民间比较广泛的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小时《三国演义》,事实上史书〈后汉书〉也说了一些三国的历史,后来北宋的司马光编的史书〈资质通鉴〉也写到了三国这一段历史!
❺ 描写三国历史的史书有哪些
1《三国志》复(最好是带裴松之注制释的,因为其注释中引用了大量当时记载三国的史书,而这些书到今天已有九成都失传了,只是在注解中保有信息)
2《后汉书》
3《三国会要》,是记载三国时期的典章制度的
4《资治通鉴》,因为是编年史,可以通过它知道三国时期每年都发生了哪些事
5《汉晋春秋》,《华阳国志》,《魏略》,《九州春秋》
6《晋阳秋》
7《三国志集解》,为注解三国志与裴松之注之作
❻ 有哪些写有关三国历史的书
《魏晋世语》,《续汉书》
,《吴书》
,《汉纪》
,《魏氏春秋》
,《杜内氏新书》,容《启蒙集》,
《晋阳秋》,《山阳公载》
,《魏武故事》
,《献帝起居注》
,《襄阳记》,《魏末传》,《典略》,华氏《汉书》,《九州春秋》,《资治通鉴》,《三苍》
,《蜀记》,《曹瞒传》,《家戒》,《三辅决录》,《献帝纪》,《献帝春秋》,《傅子》
,《四体书势》
,《魏略》
,《异同评》
,《典论》
,《魏氏大事》,《资别传》,《楚国先贤传》,《魏世谱》,《魏名臣奏》,《笑林》,《金楼子》,《王朗王肃家传》,《异林》,《高士传》,《战略》,《先贤行状》,《文章叙录》,《三国评》,《晋纪》,《搜神记》
,《博物志》
,《逸士传》
,《异物志》,《孙资别传》,《三国志》,《三国演义》,《资治通鉴》都有关于三国时期历史的记载。
❼ 三国历史相关书籍推荐
一,先看《三国演义》,把三国的趣味性提高,激发对三国的强烈兴趣。但是回请注意,看的时候必须提醒自己,答这是演义这是演义这是演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是半古文半白话文,读起来不费尽,没有古文经验的读者也能顺利读完。为后面看史书打一下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
二、再看《三国志》。三国志是晋人陈寿写的,离三国时代很近,而且作者治学严谨,他的三国志可信度较高,公认的研究三国历史第一史书。本书是纪传体的,也就是楼主说的“按人物写的”。分三大部分:魏、蜀、吴。其中再细分人物。基本上出名的人物都写到了。
三、接下来看裴松之的注。因为陈寿太严谨,所以很多他觉得可信度不是100%的资料全都不用。裴松之将这些资料整理归纳,写进了注里,并加了自己的是说明。比如这个材料来自哪哪哪,可信度如何如何,我个人看法是什么什么。所以裴松之的注是较为客观的,值得研究一下。
四、再下来可以看其他关于三国的史书。比如资治通鉴、魏书、曹瞒传、后汉书什么的。
五、接下来看百家观点。比如易中天品三国,周思渊讲三国等等。
❽ 真正反应三国历史的一本书
比较真实的反应三国时期历史的书是《三国志》。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之一。
简介: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覆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睿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刘禅为先主传、后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从篇幅来看,《魏书》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吴书》占三分之一,《蜀书》只占六分之一,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在陈寿撰《三国志》以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可供陈寿参考取材。而关于蜀汉的史作阙如,而且蜀汉也不像魏、吴二国设有史官,这造成了蜀汉史料的缺乏。
陈寿
《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慎重地选择取材之源。这虽然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其进行删改后,成为今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但是这个只是演义,大部分并不真实。
作品评价:
《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也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本来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一些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今天。南朝人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讲:“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国志》,文质辨洽,荀(勖)、张(华)比之(司马)迁、(班)固,非妄誉也。”这就是说,那些同类史书不是立论偏激,根据不足,就是文笔疏阔,不得要领。只有陈寿的作品达到了内容与文字表述的统一。[1] 其中的《诸葛亮传》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书中九年级上册。
自古以拥长安、洛阳为正统。所以,《三国志》便尊曹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缺点:
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就记事的方法来说,《先主传》和《吴主传》,也都是年经事纬,与本纪完全相同,只是不称纪而已。陈寿这样处理,是附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三国志》总起来说记事比较简略,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陈寿是三国时人,因黄皓弄权,陈寿不肯阿附黄皓。因此被遭排挤。蜀国灭亡时三十一岁。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见的,比较真切,按说是有条件搜集史料的。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修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❾ 了解三国的历史应该看什么书
按我这个来顺序来,包你了源解清楚.
一,先看《三国演义》,把三国的趣味性提高,激发对三国的强烈兴趣。但是请注意,看的时候必须提醒自己,这是演义这是演义这是演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是半古文半白话文,读起来不费尽,没有古文经验的读者也能顺利读完。为后面看史书打一下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
二、再看《三国志》。三国志是晋人陈寿写的,离三国时代很近,而且作者治学严谨,他的三国志可信度较高,公认的研究三国历史第一史书。本书是纪传体的,也就是楼主说的“按人物写的”。分三大部分:魏、蜀、吴。其中再细分人物。基本上出名的人物都写到了。
三、接下来看裴松之的注。因为陈寿太严谨,所以很多他觉得可信度不是100%的资料全都不用。裴松之将这些资料整理归纳,写进了注里,并加了自己的是说明。比如这个材料来自哪哪哪,可信度如何如何,我个人看法是什么什么。所以裴松之的注是较为客观的,值得研究一下。
四、再下来可以看其他关于三国的史书。比如资治通鉴、魏书、曹瞒传、后汉书什么的。
五、接下来看百家观点。比如易中天品三国,周思渊讲三国等等。
❿ 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书有哪些
古代史料
1.陈寿(西晋)《三国志》
其中包括了裴松之的注解,引用的《江表传》、《典略》、《魏书》、《魏略》、《吴志》、《傅子》 、《汉晋春秋》、《曹瞒传》都已经失传。
2.王安石(北宋)《资治通鉴》
其中最据价值的是胡三省的批注。
3.刘义庆(南朝宋)《世说新语》
绝好的一手史料,但是不能百分之百相信,需要分析。
4.范晔(南朝宋)《后汉书》
部分史料是与《三国志》互补的,将桓、灵、献三朝的事记载的非常详细。而且它将《续汉书》的内容完全加入,看它就不用再看《续汉书》了。
5.袁宏(东晋)《后汉纪》
这本书对于魏晋世人意识形态的研究有一定造诣。
6.常璩(十六国)《华阳国志》
我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里面涉及了魏晋的宫廷秘闻。
7.皇甫谧(西晋)《高士传》《列女传》
医学家皇甫谧是针灸学的祖师,但也是著名的文人,《高士传》《列女传》记载了后汉的许多重要人物事迹,由于本朝人写本朝事史料价值极高。
8.《九家晋书辑成》
晋书的版本太多,后来有人把九个版本融合在一起,就是《九家晋书辑成》,去年我看过可作者想不起来了,中华书局的。
今人学术
1.卢弼《三国志集解》《三国志集注补》《三国志引书目》《三国志职官录》《三国志地理今释》
卢弼的东西是最系统的。
2.吕思勉《吕著三国史话》
评价客观,价值极高,是后人研究的典范。
3.张作耀《曹操传》
现存《曹操传》与《曹操评传》两种,是研究曹操最权威的书。
4.马植杰 《三国史》
最宏观的三国断代史书,对经济和文化研究有很大帮助。
5.于涛 《三国前传:汉末群雄天子梦》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构思缜密、逻辑性强,可以与吕思勉的著作相提并论,但要有一定历史造诣才能理解。
6.田余庆、高敏两位教授的论文
一个专攻世族、一个专攻经济
有三个人的著作不能信!
黎东方、柏杨、易中天
害人不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