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中有哪些隐者

历史中有哪些隐者

发布时间:2021-02-24 15:16:14

A. 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是隐者

严子陵。复
严光,字了陵,东汉时制期著名隐士,浙江会稽余姚人,年少成名,是汉光武帝的同窗好友。汉光武帝当了皇帝后曾再三请他出任谏议大臣,都被他拒绝了,隐居于富春江畔,终老山林。
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号为五柳先生,晋末宋初著名诗人,浔阳柴桑人,出身庶族世家,其曾祖父为东晋名臣陶侃。陶渊明曾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又曾助刘裕平定桓玄之乱,任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官职。因对现实心存失望,曾说“不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官隐居,过着贫困清闲的田园生活。

B. 中国古代第一位真正的隐者

隐士始祖:许由洗耳 巢父饮牛
据史料记载,许由和巢父都是尧时部落联盟里的知名人士,二人都是品德高尚之人,因此在当时的部族里很受欢迎。彼时尧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于是决定寻找一个继任者,继续领导部落联盟。
最初,尧选中的是巢父,不过没想到的是,巢父对于尧所禅让的王位丝毫不感兴趣,于是无奈之下,尧又去拜访了许由。而许由认为自己的德才不如虞舜,又担心尧的儿子不服气,会因此引发内乱,祸及百姓,因此干脆连夜逃到箕山隐居起来,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起了自耕自食的生活。
而不甘心的尧又跑到了箕山找到了许由,并且提出,先让许由做九州的州长,许由觉得自己连王位尚且坚辞不受,岂有再当九州长之理,顿感蒙受大辱,遂奔至溪边,清洗听脏了的耳朵。
不过在洗耳的时候,许由遇到了同样隐居在此的巢父,当时巢父正带着自己的牛在溪边饮水,问起许由洗耳朵的原因,许由便原原本本的说了,不想巢父却很不高兴,对此《史记》注引皇甫谧《高士传》中有着详细的记载:“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谁能见子?子故浮游,盛欲求其名,污吾犊口。”意思是说,你许由虽然不接受王位,隐遁起来不吭声则罢了,还大谈洗耳原由,是另一种沽名钓誉。我下游饮牛,你上游洗耳,岂不有意脏我的牛口?
点评:
毫无疑问,许由和巢父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隐士始祖了,而有意思的是,两个人隐居的态度也颇耐人寻味,“其实现在看起来,巢父的隐居情怀是要比许由略高的。”张剑峰表示,中国自古就有大隐、中隐和小隐的说法,而巢父的所为,显然已经有了“大隐”的味道。
济世隐士:鬼谷子和他的名仕弟子们

鬼谷子姓王名诩,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常入云梦山(在河南鹤壁市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
事实上,鬼谷子是纵横家之鼻祖,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皆是其弟子,另外还有史料认为,孙膑与庞涓等人也是鬼谷子的弟子。
虽然鬼谷子是一名隐士,但是显然他怀着一颗济世之心,因此当弟子们掌握了足够的技能之后,鬼谷子是允许他们出山拯救苍生的。不过有些遗憾的是,鬼谷子的弟子们一旦出山,往往因为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而导致同门相残,比如说苏秦和张仪,一人主张合纵对抗秦国等大国,一人主张小国要联合起来奉秦国为尊以求自保,结果师兄弟二人时常周游列国互相拆台。至于孙膑与庞涓,两人更是势同水火,庞涓设计挖去了孙膑的双膝,而孙膑则出“围魏救赵”的奇谋灭掉了庞涓。
点评:
鬼谷子身怀绝技,同时又有一颗济世之心,因此他愿意让徒弟们出山,去辅佐明君安邦定国平天下,帮助百姓们安居乐业。可惜的是兵者,凶器也。弟子们虽然身怀绝技,却不能容同门师兄弟风光,反而使得天下又增刀兵之灾。看来鬼谷子的弟子们虽然技艺学到手了,但是德行修为还差点啊。
郁闷隐士:被利用的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
据史料记载,商山四皓在秦末汉初时已经颇为有名,因此刘邦当初曾请他们出山为官,但是却被拒绝了。后来汉王平定天下,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可惜后来太子平庸,而次子却才学出众,这也使得刘邦动了废立太子的想法。
为了保住自己亲骨肉的太子地位,吕后想方设法的将商山四皓请来做太子的师傅,刘邦见太子能够有商山四皓这样的知名隐士辅佐,又觉得太子一定有过人的地方,自此之后便不再有废立太子的想法。
毫无疑问,商山四皓一出马,立刻让刘盈岌岌可危的太子之位变得稳如泰山,可见隐士的名气确实管用。
点评:
虽然商山四皓保住了太子的位置,但是凡鸟终归是凡鸟,即使飞上枝头也变不成凤凰。虽然有四位名师,但是恐怕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已,而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吕后专政。如果商山四皓地下有知,看到刘盈如此懦弱无能,只怕郁闷是免不了的了。
聪慧隐士:东汉严光,急流勇退

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生于西汉末年,会稽余姚人。原姓庄,因避东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
如果我们看看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发迹史,就会发现,严光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好像刘邦手下有张良韩信一样,刘秀能够平定叛乱建立东汉政权,与严光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刘秀即位后,严光改名隐居,周游名山秀水,拜师法门学道,广交文人豪杰。
而刘秀也深知严光是贤良之才,因此屡屡下书召严光见面,并授严光为谏议大夫。然而无论刘秀如何恳求,严光却始终坚辞不受,最终得以隐居田园。
严光不事王侯,耕钓富春山,在当时被视为清高,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对他赞赏备至。在范仲淹们看来,在群彦攀龙附凤、热衷争名夺利的世风下,严子陵功成不居的高风亮节,确能收到使“贪夫廉,懦夫立”的功效。
点评:
范仲淹是政治家,但是却不懂政治。在他看来,严光是清高的,实际上严光不是清高,而是聪明,他显然吸取了西汉初年韩信等人的教训,眼见自己的老同学即位成为皇帝,于是便选择急流勇退,以免功高震主引来杀身之祸。功名利禄与脑袋比起来,显然还是后者重要一点。
好学隐士:诸葛孔明 隐居谋发展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篇《出师表》曾深入人心。
不过在诸葛亮遇到刘备之前,他始终过着“隐居”的生活,他曾在《前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事实上有史学家考证,诸葛亮大约在16岁开始,来到了南阳,然后生活了十年的时间,26岁时因为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那么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诸葛亮在做什么呢?
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在隐居的这段时间里,拜当时的“江南第一名士”司马徽为师。司马徽是一位大隐于世的高人,其于天文地理,兵法布阵都有很深的研究,且与当地名士如庞德公等人交往甚密,因此诸葛亮不但从司马徽那里学到了兵法和天文地理,还与当时一些政治集团的领导者有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此外在隐居的时候,诸葛亮还娶了当地名流黄承彦先生的女儿黄月英,而黄承彦本人即是荆襄当地名流,其性格豪爽且眼界和交游极广,黄本人还有一个极为显赫的身份,他是当时荆州地界最有权势的行政首长荆州牧刘表的连襟。
因此,虽然诸葛亮在隐居的这十年里并未出山,但是他的名气却因这些当地的名流而鹊起,为他以后辅佐刘备,打下了基础。
点评:
诸葛亮的隐居,实际上是一次经典的先成家后立业的表现方式:先是在隐居时跟老师学习各种才能,然后又结婚娶妻,通过老师和岳父的背景,得以成名,最终引来了梧桐树——刘备。
文学隐士
五柳先生
酷爱桃花

在中国的隐居文化史上,永远也少不了浪漫的田园派诗人的身影,王维就曾隐居过,而东晋时代的陶渊明,更是因为隐居而写下了《桃花源记》,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后改为潜,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事实上,陶渊明幼时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然而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来他又曾做过几次官,但是却不如意。“可以说陶渊明是很有济世苍生的心的,但是当了几次官之后,可能无法适应官场生活,所以写了《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回家隐居去了。”张剑峰表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所写的世外桃源,其实很可能就是当时的终南山:“因为在当时,终南山上确实有很多隐居者。”
点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许正是因为陶渊明不能做官,才写下了如此浪漫的诗句。如果陶渊明真的能够适应当时的官场文化,他还能写出如此浪漫的诗句吗?
道教隐士
王重阳隐居山东
创建全真教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三部曲”中,曾提到过王重阳与《九阴真经》、“活死人墓”、“全真教七子”的恩恩怨怨。而事实上这些并非小说家杜撰,而是确有其事。
据史料记载,王重阳是陕西咸阳大魏村人,由于看不惯入侵金兵的跋扈,他曾自掘一墓,独居其中,自称活死人墓。后来王重阳选择了隐居,在终南山一带参真布道,由于缺乏理想的继承人和追随者,他那创教立派的宏愿未能得以实现。
后来有人告诉王重阳,在当时胶东地区的昆嵛山一带,兴儒崇道,人才辈出,是创教立派的好地方,于是王重阳欣然前往。
在来到昆嵛山之后,王重阳一边修身布道,一边寻找徒弟,最终马丹阳(修道前名为马钰)、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等人拜在他的教派之下,成立了全真教,而这七个弟子,也被称为“海上七真人”。
据记载,在昆嵛山烟霞洞修炼期间,王重阳不仅确立了全真教的思想体系,而且还确立了全真教规,而全真教的七位弟子也与王重阳一起,结束了隐居生活,在胶东等地开始布道收徒,一时间全真教成了当时北方道教的一支重要流派,与天道教两大宗,对峙南北。

C. 历史上著名的隐士有哪些

林和靖

杭州孤山多梅。每当腊风初度,便有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玉蕊怒放,情境高雅,探幽揽胜者多往观赏。年复一年,便形成了孤山赏梅的胜迹。这里,曾是北宋诗人林和靖种梅养鹤隐居的地方。但林和靖的故乡却是在宁波奉化。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宁波奉化黄贤村人。因他四十多岁后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岁死于孤山,葬于孤山,时人多误以为他是“钱塘”人。

林和靖少年好学,诗词书画无所不精,独不会下棋。常对人说:“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他性情淡泊,爱梅如痴。在故里时唯以读书种梅为乐。相传,他于故居前后种梅三百六十余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如:

从芳摇落独喧轩,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和靖爱梅,亦爱四处游学,足迹遍于江淮之间。到四十多岁时,便结庐于杭州孤山。孤山傍湖,山不高而清秀。他绕庐植梅,依山种树,以种梅为乐。凭林和靖道德文章,高官厚禄不难立致。但他泰然隐居,绝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赵恒闻其名,请他去给太子教书,这一千载难遇的美职,也被他一口拒绝。在他临终时还为此而自豪。他在绝笔诗中写道: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秋色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朝野之士仰慕他高风亮节,纷纷慕名前往拜访,但他绝不回访。相传,他从家乡奉化带去两鹤,被他驯化,善知人意,会买菜报讯。纵之飞入云霄,盘旋于西湖山水之间,尔后复归笼中。林和靖爱逾珍宝。他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院,每有客至,小童即延入小坐,开笼纵鹤。在西湖游览的林和靖见家鹤飞翔,便知有客来访,即掉小舟而归。传说,在林和靖死时,他养的这两只鹤在墓前悲鸣而死。他在一首咏鹤诗中写道:

皋禽名祗有前闻,孤引圆吭夜正分;

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闲意到青云。

林和靖终身不娶,以种梅养鹤为乐。时人说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的佳话因而留传千载。这只是他人生的一面。他人生的另一面还是情怀绵绵。这在他写的《长相思》这首著名的词里可以看出: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别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和靖对故乡的怀恋之情,亦常见笔端:“半夜月欲落,千山人忆往。”“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殷殷思念屡溢言表。

林和靖的一生是隐居的一生,也是他刻意学术的一生。他写的诗,风格独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称赞他:“风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著名诗人欧阳修、黄庭坚都很欣赏他那清新奇特的作品。但他不想以诗传世,故随写随丢,传下来不多。经后人搜集,仅得诗词三百余篇,题名《林和靖诗集》。

林和靖的节操和学识很得宋真宗的赏识,曾赐号“和靖处士”。死后,宋仁宗赵祯也“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

林和靖虽隐于孤山,死于孤山,葬于孤山,但他故乡黄贤村,连妇孺皆知这位“梅鹤太公”。人们对这位先贤的尊敬,历千年不衰。旧时族规定每年清明轮番去孤山扫墓,并一直保持到解放后五十年代。

D.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十大隐士 古代隐士有哪些

1、“竹溪六逸”

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徕山竹溪隐居。

六逸同隐的竹溪,位于徂徕山西南麓的乳山脚下,金代明昌年间泰安人安升卿在徂徕题刻中有“访竹溪六逸于乳山”之语。这里峰峦突起,一川萦回,林木棉蒙,凤尾森森。山前有一竹岩,石纹如深雕竹叶片片。攀上竹岩,可见到安升卿所书“竹溪佳境”自此沿溪而行。

但见溪水淙淙,逶迤西注,芳草葳蕤,杂树生花。这里便是六逸堂故址所在。“迄今人去已千载,流风余韵犹宛然”。而今的竹溪,虽已无复唐代碧玉千竿的胜境,但清流依旧,山月无恙,犹使人时时追怀太白诗仙的遗韵。

2、陶弘景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号华阳隐居。

3、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4、“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广为人们评说的七位士人。一千多年来,人们对于“竹林七贤”的言行或褒或贬虽有不同,但都承认“竹林七贤”曾经对我国的文学、哲学以及封建士人的行为准则产生过重大影响。

他们的诗文集中表现着两个主题:一则是对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的强雷不满,二则是对清新自由的社会人生的渴望与追求。他们七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成就。

5、严光

严光少有高名,曾与光武帝同学。东汉开国后,他改名变姓,隐居乡野。光武帝派人到处寻访,终于找到他:披着羊裘,垂钓泽中。光武帝派特使专车,“安车玄纁”,将老同学接到洛阳。严光却在宾馆高卧,不愿去拜见皇上。

光武帝只好屈尊去宾馆见老同学:“子陵啊子陵,你就不愿出来助我治理国家吗?”严光说:“帝尧著德,巢父洗耳。人各有志,何必相逼嘛。”光武帝拜老同学为谏议大夫,严光坚辞不就,归隐富春山中。

6、“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

“四皓”这一称呼最早叫出来的是西汉扬雄,他曾在《自嘲》诗文中写道:“四皓采荣于南山,仆诚不能与此数公并。”对于“四皓现象”,后世也是争议不断。有人认为,四皓作为一代知识精英,为了“明哲保身”不与外世合作,有“趋利避害”之嫌。

7、颜回

颜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

8、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 ,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

9、伯夷、叔齐

商朝末年,北方有一小国叫孤竹国,孤竹国的国王复姓“墨胎”,名叫墨胎初。他生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墨胎允,字公信,谥号“夷”,二儿子名字不详,三儿子墨胎智,字公达,谥号“齐”。

因为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所以后世称大儿子墨胎允为“伯夷”,三儿子墨胎智为“叔齐”。

这兄弟俩都秉性忠厚,谦虚有礼,但是老国王却比较偏爱三儿子叔齐。按照当时的传统惯例,应册立长子伯夷为世子,日后继承王位,但老国王在临终前却把王位传给了三儿子叔齐,并嘱咐叔齐一定要把孤竹国治理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10、许由、巢父

中国历史上两位大隐士巢父、许由,他俩共同创造了一桩千古佳话,许由洗耳的故事。尧在考察继位人时,十分注重接班人的群众基础。尧听说阳城(即当今洪洞)的巢父、许由是大贤者,便前去拜访。

初见巢父,巢父不受; 继访许由,许由也不接受禅让,且遁耕于洪洞的九箕山中。尧执意让位,紧追不舍,再次寻见许由时,恳求许由做九州长。许由觉得王位固且不受,岂有再当九州长之理,顿感蒙受大辱,遂奔至溪边,清洗听脏了的耳朵。

E.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隐士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意仕途归隐山野。即使有朝廷的诏令,也有很多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贤者对此无动于衷,而这些隐士也往往被人赞誉为真正的隐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美名。

NO.1许由、巢父

时间:三皇五帝之尧管理时期

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据说曾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他逃到了箕山隐居起来,帝尧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巢父也是同时期的隐士。是阳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传说尧帝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肯受。

NO.2伯夷、叔齐

时间:商代

伯夷为商末孤竹君之长子,姓墨胎氏。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后来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饿死于首阳山。

NO.3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常入云梦山(在河南鹤壁市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之说。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

NO.4颜回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NO.5“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刘邦久闻其大名,曾请他们为官而被拒绝。他们宁愿过清贫安乐的生活,还写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NO.6严光

东汉隐士严光(生卒年未详),一名遵,字子陵,余姚人。东汉建武元年(25),刘秀即位为光武帝,严光乃隐名换姓,避至他乡。刘秀思贤念旧,令绘形貌寻访。遣使备车,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阳。刘秀至授谏议大夫,不从,归隐富春山(今桐庐县境内)耕读垂钓。80岁卒于家。诏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安葬,墓在陈山(客星山)。以“高风亮节”名闻后世。

NO.7“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NO.8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

NO.9陶弘景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NO.10“竹溪六逸”

唐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徕山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

F. 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有哪些

1、许由

许由(生卒年不详),是尧舜时代的贤人道家前身。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在今天的行唐县许由村一带活动,见到了贤人许由,便想传位于许由。许由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羞辱,便到颍水河洗他的耳朵。

至今河北省行唐县有一村名叫许由村,据《行唐县志》记载:“为传说‘唐尧访贤’中的贤人许由的故里,因名”。而隔河相望的村庄叫颍南,许由村在颍水河北面,颍南在颍水河南面,颍南因此而得名。

2、巢父

传说中的高士,道家前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居聊城(今属山东省),以放牧了此一生。聊城古有巢陵,为巢父葬处,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村西北二里许。聊城县治曾移此。其墓旁传为当年巢父遗牧处,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遗牧”。

3、列子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不明),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列寇,又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4、庄子

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5、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战国晚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 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G.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隐士

魏晋时候,有人在诗里说:“小隐隐陵菽,大隐隐朝市。”这里,“朝”是指做官,“市”是指街巷。可见,任何喧嚣鼓噪的地方都可能沉淀着气定神闲的人,都一定留有滋养清雅的弹性空间。
由古至今,人们公认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讲风骨玄虚的年代。杜牧在他的诗里说“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我们就来看看东晋,当时的名士王徽之在大雪降临的夜里饮酒,忽然想起自己的朋友戴逵,忽然感觉要急切地见到戴逵。

王徽之立即动身,冒着雪,叫上人乘船出行,一直走水路划船到天亮,已经来到戴逵家门口,却转身告诉送他的船家掉转船头,他说原路返回。船家不解,王徽之回答说:我是乘兴而来,现在兴头已尽,我想回去了,谁说我非要见到戴逵才走呢?后来人苏轼在他的诗里,把这段著名的“雪夜访戴”叫作“清兴发”,清雅逍遥的兴致忽而发作又忽而停止了。

出世越来越艰难

《古文观止》中选用韩愈的《送李愿归盘古序》,李愿就是唐时候一个中原隐士。韩愈写文章送他返回太行山,那座藏得住隐士的山在韩愈的描述中是“泉甘而土肥,草木蕤茂”。

而二十世纪末,我去太行山,偶然登上韩愈文章里提到的盘古寺。我当时看到的是寺庙不过一个孤凉的小亭子,山完全光秃着,远处的石滩地上散布着挖掘机的高架子。哪里有什么李愿?讨论隐士,关系到的不止是历史,更多的是人的基本心态,也许在二十世纪做一个隐士比唐朝,比魏晋时候,更加艰难缺稀和潜隐。

高人也心急

我看到的隐士的故事中,有东晋时候叫谢安的,他指挥至关重要的淝水之战,当时面临的形势是敌众我寡,战局严峻,作为主帅的谢安,一直平心静气和人在清僻处下围棋,棋局断断续续被战报打断,无论什么战况,他始终都在布设棋子。

等打胜了仗,他的棋也下完了,谢安回家,进门时候脚下的木屐折断了齿,他居然丝毫没发觉。可见没有人会不紧张,他也心急,也强撑局面,只是高人隐士修炼出了超过常人的镇定自若。

《世说新语.任诞》中列举了不少古人“任诞”的事例。“任”是任由性子作事,“诞”是荒谬。从古到今,对于过于随意放浪形骸的消极人生都有非议,《颜氏家训》中批驳晋人的风格说“迂诞浮华,不涉世物”。

但是,在污泥泛滥里不染,在恶俗遍地时不苟同,恰恰是我们眼前这时代里最该珍惜的。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中有哪些隐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