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记者最早起源于哪里
世界上最早的记者,产生于欧洲的威尼斯。十六世纪的威尼斯是欧洲的经济中心,商业非常发达。各国巨商大贾、银行家,蜂涌此地进行商业活动。他们迫切需要了解涉及自身利益的世界各地的消息。这样,一批探报消息者应运而生。他们分别搜集政治事件、物价行情、船舶起航等方面消息,或手抄形成单篇新闻,或刊刻成报纸,然后公开出售。这些专门以搜集和出卖新闻为生的人,便成了现代“记者”的前身。初期记者和编辑、出版人之间并无明确分工,许多人往往身兼数职。随着报业的发展和新闻界的激烈竞争分工日益明确,才有了专职的记者、编辑和出版家。
“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主要是用于朝廷的事务。
《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它创办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约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这就是《邸报》产生的背景。
邸报作为报纸,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约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这就是《邸报》产生的背景。“邸”后来成为地方高级官员驻京的办事机构,为传递沟通消息而设。“邸报”作为报纸的名称即由此而来。现存最早的报纸是如今藏在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的敦煌唐归义军《进奏院状》,距今已经1100多年了。
② 新闻的来源和新闻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新闻来源就是一篇新闻素材以及新闻事实报道资料的来源途径,它可以是记者现场采访所来,也可以是新闻报料人上报的材料所来,不过总之新闻来源要坚持三个原则,那就是客观性,真实性和原则性。
新闻的发展历史:
自唐代起,一种被后人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开始出现。 唐中叶——进奏院状 宋代——定本制度 明清时代——《京报》
宋代后商业广告:实物广告、叫卖广告、标志广告(招牌、幌子、酒旗、灯笼等)、对联广告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1833年8月1日,《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在广州创刊,为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创办人是郭士立。
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文周报《蜜蜂华报》创刊,这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家外文报纸。
1827年11月8日,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英文双周刊《广州记录报》在广州创刊,由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出资创办。
1841年5月1日,《香港钞报》创刊,为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近代报刊。
1857年11月3日,由孖刺报馆创办的中文《香港船头货价纸》创刊,该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
1850年8月3日,英文周刊《北华捷报》创刊,每逢星期六出版,揭开了上海报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字林西报》因其报道面广、信息及时、内容丰富而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视,社会影响日渐增强,后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1872年4月30日,《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 《申报》的成功不能不令人看好报业这块市场,使上海商业性报纸在19世纪80年代后出现大发展的局面,在《字林沪报》、《新闻报》创刊后形成了“申”、“新”、“沪”三报鼎立的格局。 在新闻业务上,《申报》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十分重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1874年1月30日,《申报》刊出经由丹商大北电报公司海底线路拍来的有关英内阁改组的伦敦电讯,为国内报纸刊出的第一条电报新闻。
《申报》还在国内报纸中最早发布号外;还不断拓宽新闻的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还最早刊登国际旅行通讯。 1876年后,《申报》开始使用新闻图片,还注意加强报纸言论工作,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申报馆于1876年3月30日发刊我国最早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报纸《民报》。 《申报》的成功,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③ 史上最著名的假新闻有哪些
1938年2月30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主持人奥森·威尔斯在圣诞节特别节目中,将威尔斯的《世界大战》科幻小说改编成了广播剧。一连串的假新闻让许多民众信以为真,误以为真有外星人攻击地球事件发生,引发一场全美社会骚动,其紧张程度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600万人收听了广播,近170万人相信广播中的新闻是真的,而120万人吓得惊慌失措。 1983年,德国《明星》周刊杂志记者杰丹·黑德曼自称从一位名叫费希尔的收藏家手中,发现了纳粹头子希特勒的亲笔日记。他称,这些日记是1945年4月从一架坠毁的飞机上找到的。日记经过三次笔迹鉴定,后被认定为真品。《明星》花费600万美元买下这些日记,因担心敏感信息泄露,他们拒绝允许德国二战专家检验这些日记。两周后这些日记开始在其杂志上连载,西德专家发现日记是用80年代纸张书写的,谎言露出马脚。 1985年4月1日,《体育画报》报道一个叫做希德·芬奇的垒球投手,能以270公里的时速精确投球。报道还称,芬奇曾在西藏受过密宗高僧的指点,练习过瑜伽。但该报在副标题下还有一行字,每个单词首字母组合后就成了“Happy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快乐)。实际上该人根本没有打过垒球。有些棒球知识的人可能会发现这是个骗局。而“芬奇”这个名字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就是“谎言”的意思。 格鲁吉亚“伊梅季”电视台播放“俄罗斯再次入侵、总统遇刺身亡”的假新闻,让格鲁吉亚人异常震惊。惊慌失措的人们涌上大街,通讯网络几乎瘫痪。一名士兵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他的母亲也进入医院治疗。外国记者迅速行动起来,但很快被为格鲁吉亚政府工作的前记者大卫·克拉克尼尔阻止。他只发给记者们两个字的短信“假的”。 1999年,美国俄勒冈州中部的KSJJ电台主持人宣称,当地Ochoco大坝已经决堤,下游地区可能被洪水淹没。让这个骗局更真实的是,前一年那里确实发生过洪水,数百户居民已经撤离。当KSJJ电台最后承认那只是一个玩笑后,尽管他们没有失去大量听众,但却几乎被潮水一样的投诉信淹没。 2008年总统大选期间,麦凯恩的支持者、20岁的阿什丽·托德称,一名男子在她的右脸上刻下一个反写的B字母,并威胁她必须支持奥巴马。两天后,托德承认自己有过精神病史,有时候甚至会丧失记忆。警方后来发现,那个B字是她自己刻上的,她因此被控虚报案情。此外,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小莫顿·唐尼曾宣称自己在旧金山机场候机室遭新纳粹分子袭击,额头上被画上反B字母,但后来他承认那是自己照镜子画的。 为了从电视台得到一个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合约,美国科罗拉多州男子理查德·希内向警方、媒体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打电话,谎称他的6岁男孩误乘氦气球被带到2000米高空。经过多方努力,搜救人员却没有在气球中发现男孩,一场大规模的地面搜索行动随即展开,最后发现男孩竟躲在家中阁楼里。这起事件引发全美关注,成千上万的人观看了电视实况转播,全球媒体也纷纷报道这起事件。这对夫妇被判 6年监禁和50万美元罚款。
④ 什么是假新闻
假新闻就是经过人为处理的空穴来风的毫无事实依据的虚假新闻报道,版它的嗷头就是吸引读者眼球来权扩大影响,假新闻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基本原则,假新闻往往混淆视听不利于社会正常秩序的建立,已经成为各国新闻团体打击的对象。
⑤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假新闻
为了从电视台得到一个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合约,美国科罗拉多州男子理查德·希回内向警方、媒体和美国联答邦航空管理局打电话,谎称他的6岁男孩误乘氦气球被带到2000米高空。经过多方努力,搜救人员却没有在气球中发现男孩,一场大规模的地面搜索行动随即展开,最后发现男孩竟躲在家中阁楼里。
这起事件引发全美关注,成千上万的人观看了电视实况转播,全球媒体也纷纷报道这起事件。这对夫妇被判6年监禁和50万美元罚款。
⑥ 报纸的历史由来
1、来历
公元前60年,古罗马政治家恺撒把罗马市以及国家发生的事件书写在白版色的木板权上,告示市民。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汉代的邸报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但目前争论很大,还有周朝和唐朝之说,还有东晋说等,尚无定论。
2、报纸newspaper(s)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3、报纸之最
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藏有我国的敦煌唐归义军《进奏院状》,该报被认为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在我国出版的第一张汉文日报,是1858年在香港创办的《外中新报》。林则徐,现代有人说他是清王朝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办的《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澳门新闻纸》和《澳门月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所用名)虽然名为报纸,但不公开发行。
1872年广州出版的《羊城采新实录》,是我国内地出版的第一家近代化报纸。
《昭文新报》:1873年艾小梅、汉口创办,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近代报纸。
⑦ 对虚假新闻的认识
假新闻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媒体在思想观念上无视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在制度建设上缺少完善的新闻报道机制,在管理环节上缺乏严格的管理规范,结果使虚假新闻在外面招摇撞骗。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如果命都没了,还算是什么新闻? 假新闻的主要来源于:第一,商家的炒作,为了自身出产的某样产品而夸大其词;第二,记者职业道德上的缺失,为了追求新闻的惹眼,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刻意谋划的自导自演;第三, 虚假信息的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三人成虎”,没有确切的依据,完全就是道听途说; 当然,还有其他众多来源,就不一一列举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虚假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子虚乌有,通篇捏造;二是虚构情节,编造典型;三是强扭角度,跟风拔高;四是文艺手法,合理想象;五是作风飘浮,以讹传讹;六是删改不当,造成失实;七是预制新闻,造成失实。
新时期新闻如何“打假”?具体来说: 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规范,用法规来严惩造假者。从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和新闻产品质量的标准来看,真实性不再是一种模糊、弹性的道德要求,而是一个明智、刚性的法律标准。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出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维护新闻界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规定强调,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新闻事实准确。要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杜绝虚假不实报道。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刊发时要实行实名制。新闻采编人员有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行为,情节严重的,一律吊销记者证。凡被吊销记者证的新闻采编人员,自吊销之日起5年之内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因故意犯罪被判处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要让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真正行使法律赋予的行政处罚权,对刊登虚假新闻的媒体进行处罚。笔者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国家出台媒体行业规范,对刊登虚假新闻的媒体进行严厉惩处。虚假新闻的投稿人、消息提供者以及参与造假的记者、媒体,均应该为虚假新闻承担法律责任。
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管理,提高其识别虚假新闻的能力。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大力提高记者编辑队伍的业务水平素质,把好新闻入口关。教育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实践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
⑧ 史上最著名的假新闻有哪些求大神帮助
1938年2月30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主持人奥森·威尔斯在圣诞节特别节目中,将威尔斯的《世界大战》科幻小说改编成了广播剧。一连串的假新闻让许多民众信以为真,误以为真有外星人攻击地球事件发生,引发一场全美社会骚动,其紧张程度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600万人收听了广播,近170万人相信广播中的新闻是真的,而120万人吓得惊慌失措。 1983年,德国《明星》周刊杂志记者杰丹·黑德曼自称从一位名叫费希尔的收藏家手中,发现了纳粹头子希特勒的亲笔日记。他称,这些日记是1945年4月从一架坠毁的飞机上找到的。日记经过三次笔迹鉴定,后被认定为真品。《明星》花费600万美元买下这些日记,因担心敏感信息泄露,他们拒绝允许德国二战专家检验这些日记。两周后这些日记开始在其杂志上连载,西德专家发现日记是用80年代纸张书写的,谎言露出马脚。 1985年4月1日,《体育画报》报道一个叫做希德·芬奇的垒球投手,能以270公里的时速精确投球。报道还称,芬奇曾在西藏受过密宗高僧的指点,练习过瑜伽。但该报在副标题下还有一行字,每个单词首字母组合后就成了“Happy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快乐)。实际上该人根本没有打过垒球。有些棒球知识的人可能会发现这是个骗局。而“芬奇”这个名字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就是“谎言”的意思。 格鲁吉亚“伊梅季”电视台播放“俄罗斯再次入侵、总统遇刺身亡”的假新闻,让格鲁吉亚人异常震惊。惊慌失措的人们涌上大街,通讯网络几乎瘫痪。一名士兵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他的母亲也进入医院治疗。外国记者迅速行动起来,但很快被为格鲁吉亚政府工作的前记者大卫·克拉克尼尔阻止。他只发给记者们两个字的短信“假的”。 1999年,美国俄勒冈州中部的KSJJ电台主持人宣称,当地Ochoco大坝已经决堤,下游地区可能被洪水淹没。让这个骗局更真实的是,前一年那里确实发生过洪水,数百户居民已经撤离。当KSJJ电台最后承认那只是一个玩笑后,尽管他们没有失去大量听众,但却几乎被潮水一样的投诉信淹没。 2008年总统大选期间,麦凯恩的支持者、20岁的阿什丽·托德称,一名男子在她的右脸上刻下一个反写的B字母,并威胁她必须支持奥巴马。两天后,托德承认自己有过精神病史,有时候甚至会丧失记忆。警方后来发现,那个B字是她自己刻上的,她因此被控虚报案情。此外,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小莫顿·唐尼曾宣称自己在旧金山机场候机室遭新纳粹分子袭击,额头上被画上反B字母,但后来他承认那是自己照镜子画的。 为了从电视台得到一个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合约,美国科罗拉多州男子理查德·希内向警方、媒体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打电话,谎称他的6岁男孩误乘氦气球被带到2000米高空。经过多方努力,搜救人员却没有在气球中发现男孩,一场大规模的地面搜索行动随即展开,最后发现男孩竟躲在家中阁楼里。这起事件引发全美关注,成千上万的人观看了电视实况转播,全球媒体也纷纷报道这起事件。这对夫妇被判 6年监禁和50万美元罚款。
记得采纳啊
⑨ 近年来的假新闻都有什么呀
多如牛毛,比如马航失事有人生还,中国成立联合作战司令部,美国枪击案等等版不实报道。
真实是新闻权的生命。近年来,媒体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假新闻,严重地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传媒竞争的激烈、记者自身职业素养不到位、撰稿人为谋取私利而胡编乱造、编者的疏忽大意是主要原因。本文除了简单论述假新闻产生的背景、成因和危害,还简述编辑人员甄别和防范假新闻的方法。
关键词:假新闻;成因;危害;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受众经常听到各式各样的假新闻,也对年末各大媒体评价出来的假新闻耳熟能详。从纸质媒体到电视媒体再到网络媒体,假新闻在我们身边已经无孔不入。笔者在研读大量以假新闻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的基础上,得到这样一个定义:新闻媒体报道的、无可靠消息来源的、蓄意或无心之失造成的基本失实或完全失实的新闻。
⑩ 什么的虚假新闻
新时期虚假新闻新特征
作者:徐一化 来自: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点击: 168 时间:2006-12-1
--------------------------------------------------------------------------------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而虚假新闻则是对新闻真实的反动。从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史来看,虚假新闻对于新闻事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严重破坏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而且严重破坏影响了党和政府新闻宣传职能的履行。同时,以牺牲新闻真实性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是一种短视行为,无异于自毁根基,媒体将失去发展的基础。因此,面对全国新闻界开展的反虚假新闻活动,我们要将抵制、防范虚假新闻,作为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从业要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本文试从不同时期虚假新闻的对比入手,剖析新时期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特点,并提出对策,以就教于新闻界同行和广大读者朋友。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正在开展的反虚假新闻活动,是上世纪40年代下半叶我党领导的延安解放区反虚假新闻运动和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反虚假新闻运动的继续。根据《新闻失实论》一书所收集的资料,当时延安解放区虚假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向壁虚构,凭空捏造;二是文艺手法,拔高典型;三是添枝加叶,虚报成绩;四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虚假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子虚乌有,通篇捏造;二是虚构情节,编造典型;三是强扭角度,跟风拔高;四是文艺手法,合理想象;五是作风飘浮,以讹传讹;六是删改不当,造成失实;七是预制新闻,造成失实。究其原因,如果说,延安解放区出现的大量虚假新闻,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即加入新闻大军的人员,对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甚了解而造成的话,那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大量虚假新闻,更多的是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左”的思潮的渗透,如过分强调新闻事实要为政治工作服务等;社会风气不正导致新闻单位工作秩序混乱;部分新闻工作者缺乏应有的专业基本训练等。
将新时期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与上述时期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新时期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囊括了上述全部内容,还具有更为突出的个性。主要有:一是私利当前,公开造假;二是屈从压力,昧心造假;三是侥幸心理,人为造假;四是唯利是图,编造新闻;五是合理想像,生造新闻;六是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七是审查不严,出现假稿;八是宣传需要,隐匿真情;九是为了政绩,添油加水;十是制造热点,夸大其辞。比如:《斗智斗勇:女记者与“狼”共穴61天》、《180万买辆宝马砸着玩》、《七十八岁老孕》......看到这些标题,大多数读者会饶有兴味地读下去。然而,谁想到,这些看似言之凿凿的新闻报道,竟纯属子虚乌有。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媒体上,虚假新闻频频出现,而有关文化娱乐、体育、经济等方面的报道更是虚假新闻的“多发区”。有的或把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在互联网上传播未经核实的消息当成事实来报道,或把内部计划设想当成已经发生的事实来披露。有的或望文生义以至违反常识,或把新闻事实“深加工”成新“事实”,或一味追求标题“抓人”造成文题不符。有的则借助口述实录、情景再现等手法,人为制造“热点”,夺人耳目。
笔者认为,新时期虚假新闻往往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虚假新闻传播范围越来越广。 以前虚假新闻的消息源大多取自于我国国内,伴随着网络更深地介入到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各家媒体获得新闻信息来源的方式更加便捷,更加延伸,国内虚假新闻的消息来源也从国内走向了国际。
2001年2月25日,英国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刊出题为《上海计划建造可容纳十万人的摩天大楼》的稿件,声称:“上海将建造一座可容纳10万人、高达1121米、300层的摩天大厦。这将是全球最高的摩天大厦,比现时全球最高、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452米的双子塔大厦还高出一倍有多。”香港《文汇报》给予了转载,上海最早报道的是《新闻晨报》(2月27日)。国内网站最先报道的是大洋网(2月26日)。几天之内,此消息出现在全国几乎所有的网站上。从报道内容可以看出,几乎所有报道的来源,不是直接译自《星期日泰晤士报》,就是转载自香港《文汇报》。而事实上,据知情者披露,这只是欧美建筑商的设想而已。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公开澄清事实:“欧美多批建筑商屡次向上海有关方面推销了各种方案,但都还没有得到中方的认可。国内报纸引用时没有完整表达,以讹传讹造成了误解。”
假新闻《木乃伊怀孕了》的作者曾绘声绘色写道,一埃及考古小组在开罗发掘出一具已逝世超过3000年的女木乃伊。在展出过程中,发现这具木乃伊竟在出土后怀孕了,至今其腹中胎儿看来已有八个月,经超音波检查后得出胎儿正常成长。看守人西塔尔被指是胎儿的父亲,而他也承认自己难以抗拒女木乃伊的美色。这条新闻包括了历史、爱情、生命、奇迹、科学,简直就成了一个传奇。像这种从国外传到国内“可读性”强、内容离奇、情节曲折的“新闻”往往能让人口耳相传,其传播范围越传越广。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假新闻正由传统的人际传播转变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并存。
二是虚假新闻造假技巧越来越高。其中之一是无特定指向,它是造假者打的“擦边球”。不断涌现的新闻侵权诉讼表明,虚假新闻不仅违背了新闻规律,同时也侵害了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新闻媒体和新闻作者有卷入新闻侵权法律纷争的可能。透过众多的案例,我们看到,几乎所有涉诉的虚假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均指向特定的新闻当事人。有的是在报道中指名道姓,以直露的方式侵害了当事人的人格权。有的则没有指名道姓,但通过特定的时空关系和人物特征的描写可分辨出其新闻指向和侵害对象。也许是虚假新闻制造者从诸多的新闻官司中领悟到,制造有特定指向的虚假新闻存在着侵权和被起诉的极大风险,于是,无特定指向这种“有惊无险”的虚假新闻便得以纷纷出笼。
《45年前的恋人从死亡名单上走来》一文,曾是前些年为许多媒体刊载的一篇“纪实”通讯,文中讲述了黑龙江省海林市胜利乡一位叫王家政的战斗英雄与长沙姑娘许燕的生死恋情,稿件颇为煽情动人。后经《黑龙江日报》记者的调查,发现该篇“纪实”通讯纯属“纪虚”,不但许、王其人其事均属虚构,连“海林市胜利乡”也是作者编造的。
无特定指向的虚假新闻,虽然新闻要素一应俱全,但实际上纯属虚构。这类报道对事不对人,它追求的是事件所具有的轰动效应,它不以侵害新闻当事人为目的,实际上也因为其事件乃至人物、地点的子虚乌有构不上对特定新闻当事人的侵权。它使作者追名逐利的渴求得到满足,又避免了新闻官司的烦扰,这是无特定指向虚假新闻日益泛滥的缘由。尽管无特定指向的虚假新闻没有侵害新闻当事人的权益,但其危害性却是十分严重的。无特定指向的虚假新闻使普通受众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在感情上受到了欺骗和伤害。另外,凭借对媒体的信任,在某些虚假新闻的误导下,受众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抉择,不仅使自身利益受损,甚至还可能妨碍整个社会的常态发展。
三是虚假新闻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近年来假新闻层出不穷,《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开始对每年中出现的假新闻进行评选,每年所评选的10条假新闻,大部分首先是由报纸刊发,在网上转载后得以广泛传播。这些新闻100%被网站转发过。网络的广泛普及,大大加快了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而虚假新闻一旦搭上网络的“快车”就会变得肆无忌惮。在网上发布新闻成本低,流量大,其虚假新闻会迅速地在受众中肆虐。传媒的力量源于社会公信力,在一个规范的社会环境和规范的市场体系中,社会公信力无疑是传媒生命的核心。无论网络媒体或其他任何大众媒体,都必须以社会利益为行为的第一准则。作为网络信息的接受者,受众不但是网络信息的目的地,还是网络信息的中转站,具有网络信息继续传播的主体作用。他们把所接受到的网络信息通过短信、BBS、MSN、QQ、E-MAIL等联络工具进行再传播,从而使虚假新闻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今年,一条关于央视主持人周涛的虚假新闻从网络一路传播到传统媒体——报纸上,网络对报上刊登的这条假新闻纷纷予以转载,使其成为“热点”新闻。事情起源于近日一篇博客文章:有人以周涛同学的身份,在自己的博客上大曝周涛的“校园往事”和“两段婚史"等隐私。2006年4月11日武汉某报发表了《名嘴周涛:再婚是我最正确的选择》的文章,各大网站纷纷转载。4月12日,周涛委托新浪娱乐发表声明:“前段某博客上发表的所谓揭露我个人隐私的文章,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并有全国多家媒体转载......近期又有多家网站转载某报文章《名嘴周涛:再婚是我最正确的选择》,文章内容更是与实际情况渐行渐远。”“目前多家网站转载的某报文章《名嘴周涛:再婚是我最正确的选择》,未经采访我本人,未经本人授权刊载,任意编造,属虚假文章。”她还称对于以上侵权行为,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这样,网络假新闻信息-媒体假新闻-网络转载,假新闻就是以这样快的速度,迅速出炉,网络实际上已经成为成为传统媒体的“放大器”。新闻是网站媒体传播的信息中的重要组织部分。据笔者了解,仅北京市的网站,每天就刊载新闻信息4万多条,论坛帖文和新闻跟帖更新量达70万条,页面总浏览量超过10亿页次,浏览者逾亿人次。一旦出现虚假新闻,危害极大。诚然,在当今社会,网络新闻传播显示出它巨大的功效,但是虚假新闻屡禁不止,更使网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在有的网络缺少的就是它的公信力。应该说,网络新闻传播速度之快,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传播途径。而网络所具有的公开程度,恰恰给受众利用相同信息进行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在集合行为中,人们不为信息的准确性负责,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对谣言内容进行改造。这样,虚假新闻就会以飞快的速度在人们中间传播,从而加剧其传播的恶果。因此,在网络开展反虚假新闻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虚假新闻传播媒体越来越多。从大众媒体到精英媒体,从小媒体到大媒体,都曾有意无意出现过虚假新闻。在我国,国家级媒体的地位和权威是无可置疑的。人们很难将权威主流媒体与虚假新闻联系在一起。但是近些年,许多虚假新闻正是通过个别国家级媒体产生或是加以放大的。
2001年7月12日,新华网发表名为《中国天才少女打破800年校史记录》的通讯,文中写道:“近日,英国牛津大学颁发校长令,把博士学位和最高奖学金的荣誉授予来自中国齐齐哈尔第一中学的留学生吴杨,以表彰她在数学和电子计算机学科中获得的优异成绩……颁发给她6万英镑的最高额奖学金。导师戴里克教授说,吴杨是他当15年博士生导师中教过的最好的学生。”《人民日报海外版》紧跟其后,于10月2日以《“我是中国人”》为题加以报道,人民网迅速转载。10月8日,中新网也予以报道。但是令各家媒体难堪的是,11月23日,吴杨本人在《中国青年报》上公开发表声明指责该报道失实。
在这个事件中,一些主流权威媒体的报道,或是以原创新闻的方式,或是以转载的名义,加速了这一虚假新闻的传播。由于权威媒体的地位,这些虚假消息一经传出便迅速传播开来,致使更多的人蒙受侵害,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不好的影响。由此看来,权威主流媒体在报道时,应该尊重事实真相,对社会负有更多的责任;当某些机关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情况显然不符时,媒介需要做更为细致和详尽的调查;否则会产生较其他媒体更为严重的负面效果,会给受众对国家媒体预设的可信度心理造成波动,损害媒体长久以来形成的公信力,而且公信力一旦受到重创不是短期内可以恢复的。由于中国的商业网络没有自采新闻的权利,一旦有公信力高的媒体报道了具有高度“可读性”的虚假新闻,各大网站之间就会进行链条式的转载,成批量地在短时间内完成复制粘贴发送这一系列程序,引发媒体之间的“多米诺牌骨”效应。
新时期虚假新闻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媒体在思想观念上无视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在制度建设上缺少完善的新闻报道机制,在管理环节上缺乏严格的管理规范,结果使虚假新闻出现“跑冒滴漏”。另外,社会对媒体发布的虚假新闻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虚假新闻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低,“造假”媒体和记者很少受到应有的惩罚,难以感到切肤之痛。一些记者不讲新闻职业的操守和规范,丢掉了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为名利所驱而刻意编造新闻。
新时期新闻如何“打假”?具体来说:
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规范,用法规来严惩造假者。从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和新闻产品质量的标准来看,真实性不再是一种模糊、弹性的道德要求,而是一个明智、刚性的法律标准。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出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维护新闻界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规定强调,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新闻事实准确。要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杜绝虚假不实报道。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刊发时要实行实名制。新闻采编人员有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行为,情节严重的,一律吊销记者证。凡被吊销记者证的新闻采编人员,自吊销之日起5年之内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因故意犯罪被判处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要让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真正行使法律赋予的行政处罚权,对刊登虚假新闻的媒体进行处罚。笔者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国家出台媒体行业规范,对刊登虚假新闻的媒体进行严厉惩处。虚假新闻的投稿人、消息提供者以及参与造假的记者、媒体,均应该为虚假新闻承担法律责任。
二要进一步实行媒体主编或责编引咎辞职制,强化媒体的把关意识。除了对媒体造假者的追究外,同时也要加大追究制造假新闻的媒体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三要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管理,提高其识别虚假新闻的能力。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大力提高记者编辑队伍的业务水平素质,把好新闻入口关。教育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实践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
四要进一步在网站开展文明办网的活动,加大严惩虚假新闻的力度。2006年4月9日,北京千龙网等50个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全国各大网站纷纷响应。这是良好的开端。国家有关部门应顺应民意,尽快制定出严惩网络虚假新闻的具体办法,并付诸实施。
对新时期的虚假新闻这个新闻工作者深恶痛绝的“公害”,只要我们坚持大打持久战,就一定能将其数量逐步减少,直至彻底杜绝。
注释:
1、蒋亚平、官建文、林荣强.新闻失实论.中国新闻出版社,1986.
2、杨保平.虚假新闻表现的三个层次.今传媒杂志.2006.2.下期.
3、常红.网络传播中虚假新闻现象剖析.和讯传媒.2005.6.18.
4、杨保平.虚假新闻表现的三个层次.今传媒.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