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六盘山有哪些历史

六盘山有哪些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4 09:29:41

1. 有没有有关红军过六盘山的详细资料,我要详细的,最好有具体的故事。

1935年10月7日,中央红军越过六盘山主峰,在青石嘴与国民党何炷国骑兵军第七师十九团展开了一场激战。毛泽东果断地对林彪和左权说:“吃掉它!”林彪、左权遂指挥一纵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下山去,不到一个时辰战斗即告大捷,毙敌200余人,俘敌近百人,缴获战马150多匹。由此装备了一个侦察连,红军开始有了自己的骑兵部队。
战斗结束,毛泽东站在六盘山一座巨石嵯峨的山头上,诗兴大发,纵情吟词一首《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就是毛泽东!他把战争诗化了,升华了!接着,他又幽默地对身边的指战员说:“你们这些从江西熬到现在的红军战士,个个可都是宝贝呀!你们是革命的种子,不久的将来要撒向全国去,那可是一大片一大片地开花、结果!”
可就在第二天黎明,毛泽东被紧急送来的一份报告惊呆了:耿湾镇夜间发生了一起红军命案,驻扎在镇外宿营地的红军将士一夜之间竟无声无息地突然死亡300多人!
报告称,三个营的指战员在昨天到达这里,宿营前还一个个生龙活虎,可睡下后就再也没有发出一点声息。如此集体死亡,其原因初步断定是食物中毒。
300多号人啊!这个数目对历尽千难万险由最初从江西出发的近9万人,到走出草地后剩下7000多人的中央红军来说,损失实在太大了!就在袭击敌人的骑兵团,而后在洪德县城突围脱险时也未死伤一卒一兵,怎么会在脱险后的耿湾宿营地,无任何交火迹象的情况下,如此奇怪地死了300多人。他们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就被莫名其妙地从红军实力中一笔勾销了,而对方显然没有费一枪一弹就制造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惊天命案!
毛泽东扼腕顿足,无比愤怒,令保卫局即速查办谋害这些红军将士的凶手。
耿湾镇泣声一片。究竟谁是凶手?经过一番调查分析,大都认为是国民党派遣特务投毒所致。可敌人在哪儿?他们从哪里来?现在又隐藏在何处?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红军立即组织力量进行侦破,也抓了一些可疑人员进行审讯,但案情没有丝毫进展。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仍惦记着这桩命案,派专人又返回耿湾镇对此案再次进行侦破。但经过数月调查,仍未找到任何线索……
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在后来传遍神州,妇孺皆知。然而,发生在六盘山下的这起红军命案却一直未破,被尘封在共和国的历史档案中,成了许多我红军将士终生没有解开的一个谜团。每当毛泽东谈起“六盘山”的诗句,讲起长征最后到达陕北的这段岁月,他总是忘不了这300多红军将士的冤魂,扼腕叹息。他曾亲自部署让周恩来负责侦破此案,然而周恩来查遍了全国的重要特务案和间谍案,却无论怎样也与此案联系不上,终是未得其解,成为悬案。
环县进行水质勘探调查,在与当地政府有关人员的一次偶然交谈中,得知了当年红军在六盘山下发生的这桩多年未破的奇怪命案。
给水团水文地质工程师王学印、王森林等了解了这一悬案后,开始怀疑此地的水质很可能有问题。受职业的敏感与促使,他们决定揭开这个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红军命案之谜。他们翻山越岭,踏遍了六盘山麓的千沟万壑,在走访当地老百姓时听一些老人回忆说:“红军从六盘山下来打了一仗后,一部分人马沿罗家川、马坊川等沟谷川道来到了耿湾镇。当时天色已晚,队伍里很多人饥渴难忍,就到沟谷里找泉水喝。可是万万没想到,第二天这地上躺倒了一片一片的人,再也没有醒来。”
了解了这一情景后,给水团的官兵们心情十分沉重。他们根据已掌握的当地水文地质资料和现场勘察及采水样分析,甚是震惊地发现:这里的泉水和沟水咸而苦涩,水中钾离子含量高得惊人,一吨水中纯钾含量高达2至 3公斤。而正常情况下,一吨水纯钾含量只有300至500克。同时又发现这里的水中钠离子含量更高,并且这里有些地方的泉水和沟水溢出外流时,有不少气泡呈间歇状冒出来,且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这表明该地为石油分布区,断层构造发育活跃,这些气泡从油层冒出,就很可能带有大量氰气。而氰气与钾结合就生成氰化钾,与钠结合便生成氰化钠,这是两种剧毒性化合物,若摄入50微克,即可造成中枢神经阻断型死亡,无任何痛苦和知觉就无声无息地死去。当年300多名红军是否与饮用了含有这两种剧毒性的水而死亡有关系呢?
整整3年时间,给水团工程师王学印和王森林登六盘、下银川,往返数十次,跑遍了银川所有水文地质和石油化工科研单位,通过科学检测,证明他们的推断和采样分析完全正确。当年到沟底喝了这种水的红军将士很快就窒息而死,而没来得及下沟喝水或到了宿营地吃饭喝另外水的红军们就躲过了这一劫。检测结果由兰州军区报中央军委。
六盘山下红军牺牲的悬案终于破解。是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开国领袖已去世十多年,他们始终未能得知那300多名红军将士的死因。尽管在当时他们曾经考虑到身体这个原因,甚至联想到刚走出草地时有些红军战士因久饿后而饱餐致死的情景,但如此几百个人的同时死亡又怎能不让人惊疑且坠入重重迷云中呢?!
红军命案发生后,由于敌情紧急,国民党毛炳文部和宁夏“马家军”(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奉蒋介石急令猛扑过来追剿红军,毛泽东等人来不及在耿湾镇为死难的红军将士举行任何追悼活动,在草草安葬亡灵后,当即就又率领人马向东急进,于10月16日到达木瓜城一带宿营。毛泽东难以忘怀耿湾镇发生的惨案,就近日陕甘支队的行动部署致电彭德怀:“现在每天走路不多,请令各部利用时间进行教育,并尽力改善给养。”彭德怀接到电文,遂命令后勤部长杨立三把好伙食关,不准部队随便喝生水吃生食,违令者严肃处理。彭德怀在后来写的自述中谈及此案依然心痛难忍:300多号人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都没有倒下,却在长征就要结束的时刻无声无息地倒下了,怎不令人万分心痛!
10月19日傍晚,陕甘支队穿过黄土山谷——头道川,到达陕西黄土高原心脏地带的一个小镇——吴起镇。这时“马家军”和毛炳文的骑兵又追了上来。毛泽东对彭德怀说:“要想办法打他们一下,砍掉这条讨厌的‘尾巴’,不能让他们一直跟到陕北,这对我们很不利。”彭德怀遂向部队下达命令,进入埋伏阵地。彭德怀作战前动员时说:“300条命不能就此白白丢掉,要让敌人加倍偿还!”经过一夜激战,这条“尾巴”终于被砍掉了。
硝烟渐渐散去,毛泽东登上马梁山顶眺望,方圆皆是绵延的浅褐色的黄土山丘,和被雨水冲蚀得干裂的沟壑,山顶上有块高大的界碑,碑的正面刻着“分水岭”三个大字,作为甘肃、陕西两省的分界线。毛泽东看了碑阴(碑的北面)文字,兴奋地对大家说:“我们已经走过了10个省,走下山去,就进入第11个省 ——陕西省了,那里就是我们的根据地,我们的家!”

2. 红军过六盘山介绍

1935年10月初,中国来工农红军自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

1935年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六盘山有哪些历史扩展阅读: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

六盘山是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其北侧另一高峰亦称六盘山,达2928米,由平凉至静宁的公路312国道经此。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得名。山地东坡陡峭,西坡和缓。

3. 清平乐·六盘山有关的历史故事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4. 清平乐六盘山主要内容和时代背景

《清平乐·六盘山》是现代思想家、革命家、诗人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从眺望远景起笔,写了登上六盘山所见到的北国清秋的景色,回顾了长征的胜利,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下阕则写近处,如火的红旗在高山之巅,迎着西风舒卷,烘托了红军将士胜利的英姿。

创作背景: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

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此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4)六盘山有哪些历史扩展阅读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5. 红军经过六盘山的简介

六盘山是1935年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泽东一首《清平乐·六盘山》,使之名扬海内外;将台堡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一、二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场面,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单家集作为毛主席率领红军驻扎和在回族地区开展革命工作及组织成立第一个回族红色政权“单家集回民自治政府”的地方。
1935年10月7日,中央红军越过六盘山主峰,在青石嘴与国民党何炷国骑兵军第七师十九团展开了一场激战。毛泽东果断地对林彪和左权说:“吃掉它!”林彪、左权遂指挥一纵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下山去,不到一个时辰战斗即告大捷,毙敌200余人,俘敌近百人,缴获战马150多匹。由此装备了一个侦察连,红军开始有了自己的骑兵部队。
战斗结束,毛泽东站在六盘山一座巨石嵯峨的山头上,诗兴大发,纵情吟词一首《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就是毛泽东!他把战争诗化了,升华了!接着,他又幽默地对身边的指战员说:“你们这些从江西熬到现在的红军战士,个个可都是宝贝呀!你们是革命的种子,不久的将来要撒向全国去,那可是一大片一大片地开花、结果!”
可就在第二天黎明,毛泽东被紧急送来的一份报告惊呆了:耿湾镇夜间发生了一起红军命案,驻扎在镇外宿营地的红军将士一夜之间竟无声无息地突然死亡300多人!
报告称,三个营的指战员在昨天到达这里,宿营前还一个个生龙活虎,可睡下后就再也没有发出一点声息。如此集体死亡,其原因初步断定是食物中毒。
300多号人啊!这个数目对历尽千难万险由最初从江西出发的近9万人,到走出草地后剩下7000多人的中央红军来说,损失实在太大了!就在袭击敌人的骑兵团,而后在洪德县城突围脱险时也未死伤一卒一兵,怎么会在脱险后的耿湾宿营地,无任何交火迹象的情况下,如此奇怪地死了300多人。他们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就被莫名其妙地从红军实力中一笔勾销了,而对方显然没有费一枪一弹就制造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惊天命案!
毛泽东扼腕顿足,无比愤怒,令保卫局即速查办谋害这些红军将士的凶手。
耿湾镇泣声一片。究竟谁是凶手?经过一番调查分析,大都认为是国民党派遣特务投毒所致。可敌人在哪儿?他们从哪里来?现在又隐藏在何处?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红军立即组织力量进行侦破,也抓了一些可疑人员进行审讯,但案情没有丝毫进展。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仍惦记着这桩命案,派专人又返回耿湾镇对此案再次进行侦破。但经过数月调查,仍未找到任何线索……
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在后来传遍神州,妇孺皆知。然而,发生在六盘山下的这起红军命案却一直未破,被尘封在共和国的历史档案中,成了许多我红军将士终生没有解开的一个谜团。每当毛泽东谈起“六盘山”的诗句,讲起长征最后到达陕北的这段岁月,他总是忘不了这300多红军将士的冤魂,扼腕叹息。他曾亲自部署让周恩来负责侦破此案,然而周恩来查遍了全国的重要特务案和间谍案,却无论怎样也与此案联系不上,终是未得其解,成为悬案。
环县进行水质勘探调查,在与当地政府有关人员的一次偶然交谈中,得知了当年红军在六盘山下发生的这桩多年未破的奇怪命案。
给水团水文地质工程师王学印、王森林等了解了这一悬案后,开始怀疑此地的水质很可能有问题。受职业的敏感与促使,他们决定揭开这个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红军命案之谜。他们翻山越岭,踏遍了六盘山麓的千沟万壑,在走访当地老百姓时听一些老人回忆说:“红军从六盘山下来打了一仗后,一部分人马沿罗家川、马坊川等沟谷川道来到了耿湾镇。当时天色已晚,队伍里很多人饥渴难忍,就到沟谷里找泉水喝。可是万万没想到,第二天这地上躺倒了一片一片的人,再也没有醒来。”
了解了这一情景后,给水团的官兵们心情十分沉重。他们根据已掌握的当地水文地质资料和现场勘察及采水样分析,甚是震惊地发现:这里的泉水和沟水咸而苦涩,水中钾离子含量高得惊人,一吨水中纯钾含量高达2至 3公斤。而正常情况下,一吨水纯钾含量只有300至500克。同时又发现这里的水中钠离子含量更高,并且这里有些地方的泉水和沟水溢出外流时,有不少气泡呈间歇状冒出来,且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这表明该地为石油分布区,断层构造发育活跃,这些气泡从油层冒出,就很可能带有大量氰气。而氰气与钾结合就生成氰化钾,与钠结合便生成氰化钠,这是两种剧毒性化合物,若摄入50微克,即可造成中枢神经阻断型死亡,无任何痛苦和知觉就无声无息地死去。当年300多名红军是否与饮用了含有这两种剧毒性的水而死亡有关系呢?
整整3年时间,给水团工程师王学印和王森林登六盘、下银川,往返数十次,跑遍了银川所有水文地质和石油化工科研单位,通过科学检测,证明他们的推断和采样分析完全正确。当年到沟底喝了这种水的红军将士很快就窒息而死,而没来得及下沟喝水或到了宿营地吃饭喝另外水的红军们就躲过了这一劫。检测结果由兰州军区报中央军委。
六盘山下红军牺牲的悬案终于破解。是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开国领袖已去世十多年,他们始终未能得知那300多名红军将士的死因。尽管在当时他们曾经考虑到身体这个原因,甚至联想到刚走出草地时有些红军战士因久饿后而饱餐致死的情景,但如此几百个人的同时死亡又怎能不让人惊疑且坠入重重迷云中呢?!
红军命案发生后,由于敌情紧急,国民党毛炳文部和宁夏“马家军”(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奉蒋介石急令猛扑过来追剿红军,毛泽东等人来不及在耿湾镇为死难的红军将士举行任何追悼活动,在草草安葬亡灵后,当即就又率领人马向东急进,于10月16日到达木瓜城一带宿营。毛泽东难以忘怀耿湾镇发生的惨案,就近日陕甘支队的行动部署致电彭德怀:“现在每天走路不多,请令各部利用时间进行教育,并尽力改善给养。”彭德怀接到电文,遂命令后勤部长杨立三把好伙食关,不准部队随便喝生水吃生食,违令者严肃处理。彭德怀在后来写的自述中谈及此案依然心痛难忍:300多号人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都没有倒下,却在长征就要结束的时刻无声无息地倒下了,怎不令人万分心痛!
10月19日傍晚,陕甘支队穿过黄土山谷——头道川,到达陕西黄土高原心脏地带的一个小镇——吴起镇。这时“马家军”和毛炳文的骑兵又追了上来。毛泽东对彭德怀说:“要想办法打他们一下,砍掉这条讨厌的‘尾巴’,不能让他们一直跟到陕北,这对我们很不利。”彭德怀遂向部队下达命令,进入埋伏阵地。彭德怀作战前动员时说:“300条命不能就此白白丢掉,要让敌人加倍偿还!”经过一夜激战,这条“尾巴”终于被砍掉了。
硝烟渐渐散去,毛泽东登上马梁山顶眺望,方圆皆是绵延的浅褐色的黄土山丘,和被雨水冲蚀得干裂的沟壑,山顶上有块高大的界碑,碑的正面刻着“分水岭”三个大字,作为甘肃、陕西两省的分界线。毛泽东看了碑阴(碑的北面)文字,兴奋地对大家说:“我们已经走过了10个省,走下山去,就进入第11个省 ——陕西省了,那里就是我们的根据地,我们的家!”

6. 清平乐六盘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请回答100字

一、写作背景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1935年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935年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
1935年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二、《清平乐·六盘山》原诗如下: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三、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7. 六盘山发生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2007年,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塬战国墓考古发掘荣获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引起国内外考古和历史学界的关注。

六盘山境内地域广阔气候适宜于多种经济发展,因而自古以来就出现多种文化类型,依据考古发现,就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和时间先后看,固原境内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场类型”、“店河—菜园类型”以及齐家文化等远古文明。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都比较集中分布在黄河上游一些适于农耕发展的河谷地带,远在数千年前,各少数民族就在六盘山区,清水河畔耕种或放牧,义渠戎最具代表性。战国时期,乌氏、朝那政权相继建立,成为中原版图的雏型。秦汉时期,特别是安定郡析置之后,交通畅达,已成为中原在边地的重镇,奠定了固原的历史地位。同时,已显示了多种文化的融汇。有匈奴和西北少数民族“安逐水草,习射猎”的游牧狩猎文化;“城郭之可守,墟书之为利,田土之可耕,赋税之可纳,婚姻仕进之可荣”的城邦农业文化,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多元混合体。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西北乃至中亚民族融合与进入中原的枢纽,特别是西域和中亚文化沿丝绸之路在六盘山境内留下了令世人震惊和关注的文化遗产。随唐至元明时期,与中原密切相关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六盘山有缘,农、牧、工、商各业,儒、释、道、伊诸教,更呈现出千姿百态、风格相异的多元文化特色。
历史上的六盘山区域,地处中原与西北边境的交融之处,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文化方面的相融交汇。古代印度、伊朗、阿拉伯、希腊、罗马等几大文化板块通过西域源源不断进入中原,而六盘山就是这多元文化融汇和过渡的地带。在此撞击与交流过程中,得天独厚的开放型丝绸之路重镇固原,不但将西域多种大文化板块输入中原,而且自身也忘情地吞噬吸收着各种文化成份。除史书记载外,1980年代以来,固原相继发掘了一批北魏至随唐时期的墓葬,先后出土的历史文物已足以说明这个定论。这主要表现在,无论是少数民族墓葬,还是汉族墓葬,其文化成份都是多元的,都体现了中西文化合壁的历史特点。1983年发掘的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墓出土的波斯鎏金壶、波斯萨珊时期的工艺品等;1996年中日联合发掘的北朝重臣田弘墓,出土东罗马金币及玉钗、玉环、玉璜等珍贵文物。同时,还相继发掘了7座史姓墓葬群。就其族属,有些学者认为是“昭武九姓”后代,为粟特人后裔;有些学者认为是“塞种人”(白人)的后裔。无论是“昭武九姓”还是“塞种人”,他们之所以能以族聚的形式在固原历史上出现,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人种”的同化程度,这些少数民族墓葬中,同时出土带强烈中亚甚至西方文化色彩的文物,而且普遍有罗马金币、波斯银币等。生动地再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在六盘山下的璀璨历史。
两千多年以来,固原始终处于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汇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边关重地,不同民族在这里长期征战,不断融合,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此留下足迹,众多的历史遗迹记录了这里的峥嵘往事。千年的历史沧桑不断地砥砺着这里的人民,从而使之形成了底蕴丰厚而又个性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地域性格,造就了固原人民勤劳质朴、忠公体国、勇敢坚韧、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为六盘山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8. 固原六盘山的由来是什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什么时候缚住苍龙?这首气势恢弘、豪迈的《清平乐·六盘山》一词,是毛泽东当年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翻越长征中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即将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时,写下的激扬文字。而六盘山,作为中国革命一段光辉历程的见证,也因而名传天下。

六盘山位于宁夏固原县的西南。因山岭盘曲有致,要经过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端,因而得名。六盘山南北绵延数千里,山岭巍峨,主峰海拔达2900多米,自古以来就是险峻雄壮的兵家必争之地。古人有峰高太华三千丈,险据秦关二百重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六盘山的重要战略地位。唐宋以来,这里留下了许多名将把守关口的历史故事。成吉思汗西征时曾在此筑宫避暑,后来客死在六盘山。明朝时,中山王徐达曾在这里大破元兵,完成了西北边地的平复。

六盘山因山路曲折,古时称作络盘道。当地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个老和尚住在山下的庙里,总因为找不到上山顶的路而发愁。有一天,老和尚遇见一只到溪边喝水的梅花鹿,直冲他点头。他便跟在鹿的后边往山上爬,居然顺利地爬到了顶峰。从此,鹿攀山之名便传开了。当地人却鹿、六不分,加上山岭逶迤,后来传成六盘山了。

阅读全文

与六盘山有哪些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