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评价帝国主义侵略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确实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其实列强的整个殖民浪潮,对于其所殖民的地区,这两方面的作用都是存在的。
先说反的方面,也就是不利的方面。这就十分明显了。
1.破坏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点十分明显,在列强与中国签订的若干不平等条约中均可明确而清晰的发现。比如《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割香港岛,《中日马关条约》中的割台湾岛、澎湖列岛,以至俄罗斯的150万平方公里土地等。此外,如被迫开放通商口岸、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迫清政府改革政府结构(《辛丑条约》中有明确要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并将其列于六部之上的条款)、把持中国海关(李泰国和赫德,不管他们在中国海关近代化的方面贡献如何,但其在主持中国海关期间对中国关税方面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等,都是严重破坏中国主权的行为。
2.赔款与经济侵略,掠夺中国的经济资源。列强通过对中国主权的破坏,获得了在华经商的特权和特殊地位,从而得以顺利地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其结果是中国的经济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自然经济彻底瓦解,而新生的近代企业则举步维艰,难以做大做强。
3.掠夺和破坏中国的文化资源。这一点至今都可以看到。在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欧美大型博物馆中陈列的诸多中国文物,很多就是侵略时期侵略者从中国抢夺或非法挖掘的,比如著名的十二生肖头像、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等等。在抗日战争期间,北京猿人头盖骨的下落不明,可以说同大日本皇军是绝对脱不了干系的。
至于正的方面,一句话,就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1.在经济上,自然经济被打破后,以外国在华企业为先,民营近代企业和洋务企业紧随之,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开始诞生,近代经济开始兴起。
2.在文化上,不但打破了我们那种陈腐落后的“天朝上国”思想,而且将西方的近代思想,如政治上的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等,传入了中国,开启了中国文化上的近代化,而且为日后政治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3.在政治上,新的民族民主运动开始兴起,近代民主的观念产生并开始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我们建成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4.在军事上,新式的军队开始产生,军事近代化得以发展。北洋舰队、北洋新军的组建,都带有浓厚的列强的色彩。
这些都是个人总结,可能还有不到之处。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今天的长远眼光来看,倒似乎是正的影响持续的时间长一些。如果我们在鸦片战争中胜了,把我们的封建王朝再延续上一段时间,恐怕目前的状况还要更为糟糕。
❷ 如何评价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效应
第一,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关系的角度。英国侵略印度的目的是把印度变成其殖民地,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也是要掠夺、压迫中国,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完全是由他们“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的”,而决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帮助中国变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它在实现其利益和目的的过程中不得不带来的客观效果,如瓦解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并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并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
第二,从正义和非正义、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角度。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是非正义的。它们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贩卖人口,发动战争,运用各种手段掠夺、屠杀、压迫、剥削中国人民,这些都是极其野蛮的、可耻的、不道德的罪行。马克思在著作中愤怒揭露和谴责了殖民主义的这些侵略罪行。因此决不能因其有“双重使命”客观效果而替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辩护、美化甚至评功摆好。
第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即使殖民主义有所谓“建设性使命”,为中国资本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但这也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牺牲和痛苦的代价,使中华民族遭受了“流血与污秽”,蒙受了“苦难与屈辱”。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正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源,也是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富强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资本——帝国主义为了其自身利益,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的同时,又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植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中国走上半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道路。更重要的是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所产生的成果和利益,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是享受不到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因为这“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因此中国人民必须首先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独立和民主,否则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富强和现代化的。
❸ 如何理解近代殖民主义的双重历史作用
于是,殖民者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推行西式教育,培养新式知识分子,建立近代化的政治机内构,宣传西方 的思想容文化.这样,就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方面实现着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客观上促进着殖民地半殖民 地社会的改造和进步.
殖民者与资产阶级联合推翻封建阶级.推动了殖民地在政治上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到19世纪以来殖民主义的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尽管殖民主义者主观上满怀 着无可怀疑的侵略、掠夺的目的,但是,受高额利润的诱惑,他们不由自主地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投资兴办了许 多工矿业、交通运输业等近代化的产业,如英国在统治印度期间,就修建了长达6.5万多公里的铁路.同时,为 了便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有效地进行殖民剥削,他们也需要推进目的在于破坏自然经济、发展商品货币经济的 改革,
❹ 如何评价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历史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
以中国为例: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具有双重作用,即破坏性和建设性作用,但破坏内性是主要的,根本容的。殖民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中国近代经济畸形发展,政治无法进步,民族心态变化的根本原因。但同时中国近代百年的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因此而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改变。
❺ 如何看待殖民主义
1.殖民主义对世界来资本主义发展起自到推动作用。(资产阶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历史进步作用就必须包括那时的海外扩张--殖民主义活动--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殖民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一部分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2.来自西方的殖民者在传播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类历史“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3.以中国为例(长期的封建统治,使中国丧失了依靠自身力量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表并进而实现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能力,改变中国腐朽现状的动因注定要来自外部力量。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关系逐步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趋发展。推翻封建统治,实现资本主义化就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是西方殖民者所愿意看到的,相反他们还极力反对中国革命,西方殖民者他们本来没有向中国传播西方先进文化的意思,但是他们的侵略在不自觉上传播了西方文明。)
❻ 如何评价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colonialism),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 殖民主义史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西方强国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种侵略政策。其表现形式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殖民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如武装占领、海外移民、海盗式的掠夺、欺诈性的贸易、血腥的奴隶买卖等。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要通过“自由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民族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
殖民主义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对殖民国家来说,它们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运往欧洲化作资本,使欧洲发展和兴旺起来。对广大的殖民地人民来说,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和拉美的落后。直到今天,它的后遗症还有待彻底消除。
灾难
给殖民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属于一种政治、经济扩张,移民城邦与原有母邦的关系是侵略、双役和剥削的关系。希腊 殖民者侵占土著居民的土地,掳掠奴隶、掠夺资料,进行商业剥削和海盗抢劫,给殖民地原有居民造成了巨大灾难。
发展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工商业奴隶主与平民结成同盟,这是希腊城季政治发展上的一大特点,尤其是以雅典为代表的工商业发展的城邦,工商业奴隶主与平民联合起来反抗氏族贵族独占政权,通过反抗贵族斗争最后取得胜利,并最后以奴隶制民主政治代替了贵族政治。只有斯巴达,政权长期保持着贵族政治的形式。所以,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壮大并且与平民的联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开展。
联系
加强了城邦和海外各地的联系,客观上促进了各城邦及希腊人与殖民地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希腊接触并吸收埃及、巴比伦和腓尼基的文化提供了方便。 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
❼ 如何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民族主义是现代民族国家出现之后产生的一种以本民族的利益为诉求的主义。也是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三民主义之中其中一种主义。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感情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
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早在封建社会就已存在封建君主制的民族主义。资本主义产生后,民族主义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
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定义都涉及到极为广泛的层面,民族主义也不例外。
为避免这种语焉不详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按各个学者强调的不同重点而将民族主义大致地分为以下几类:
1,政治民族主义 政治民族主义就是把强调民族主义的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这是民族主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分类,实际上也是民族主义兴起的最显著的特征,其基本目标就是要求建立一个属于本民族的国家和政府,它与“追求国家身份”的政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多学者实际上也是将民族主义的这种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来进行论证的。“民族主义并不简单是指民族情感,而是指旨在促进社会生活的一体化,并通过群众动员来决定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是“那种认为民族──国家具有伟大价值的群体意识,这一群体意识保证完全效忠于民族──国家。这一群体赞同民族──国家保持统一、独立和主权,以及追求某种广泛的相互可以接受的目标”。这些观点,都反映了将民族主义的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而将其他的属性放在其次来考虑的倾向。由于政治民族主义追求着具体的建立主权国家的目标,所以很自然地带有分裂和暴力的倾向,在各类民族主义中,政治民族主义也是最有破坏力的一种。
2,经济民族主义 经济民族主义是与政治民族主义相对而言的,一般认为,经济民族主义是指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在50-60年代倡导的以经济独立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那些尚未取得’现代化’或发达地位的国家,对于控制本国自然资源和经济命运的企图越来越警觉,并认识到这种必要性。这一现象的特点就是经济民族主义,它直接反映了这些国家经常抱怨的那种看法:它们虽然取得了政治主权与独立,但在经济上仍然是殖民地”。更为偏激的观点则是,经济民族主义是“某一政治制度对其地理疆界范围内的经济资源的开发,实行国家或私人控制的过程。它是国内资源由本国经济控制取代外国或多国经济控制的过程”。实际上,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在发展阶段上各个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必然产生的结果,即一个民族在完成自己取得独立的历史任务后,必须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经济才能使自己真正地站起来。由于迄今为止,从宏观上看,现代民族主权国家仍是世界各国公民各种资源和财富分配的基本单位,所以,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方面的民族主义也仍然十分强烈。但与政治民族主义略有不同的是,它一般不会引发暴力和战争,而多数以贸易战或经济摩擦之类的形式出现。
3,文化民族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是指民族主义中那些强调要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因素,它主张以同质性的文化传统为纽带,力图建立民族认同的文化空间单位,并进而达到巩固或分解政治实体的结果。一些学者认为文化民族主义有如下三个特征:文化民族以文化整合、文化标志而显形;文化民族是一种非暴力非军事扩张的民族;文化民族具有“推崇文化”的内涵。由此而衍生的文化民族主义“反映了一种认为本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精神高于优于别人的居高临下的态度”。文化民族主义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中往往有不同的反映。一般而言,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的文化民族主义,往往带有很强烈的防卫心理,由于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无法与更为发达的国家进行比较,只能以一种文化方面的“优越感”来保持或恢复民族自尊心。所以,落后国家的文化民族主义在脆弱的心理防线后面掩盖着的往往是一种自卑,是一种无法在其他方面与发达国家进行较量的自卑。相反,发达国家的文化民族主义则是以另一种方式出现,那就是利用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优势进行各种形式的文化“输出”,即所谓的“文化殖民”。因此,文化民族主义在不同国家的表现形式与前两种类型的民族主义相比,具有很大的区别。但总的来讲,文化民族主义一般也不会引发暴力和战争。只有当它与政治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时,才会具有破坏性的威力。
当然,无论何种民族主义,都具有民族主义最基本的一些特性,但由于所强调的层面不同,因而其产生的社会和政治后果也有很大的不同。也可以这样认为,一个民族的民族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重点,而围绕着这些重点,民族主义也就往往强调自己不同的层面。也正因如此,我们在分析和预测民族主义的发展前景时,把握各类民族主义的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特点,就十分必要了。
民族主义是以本民族为思维起点,以本民族为思维终点的民族自我中心主义,它由共化原则和排外原则组成。共化原则是这个民族能有效地维持这个民族内部人员的集体认同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因素与结构的总和,包括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地理环境,精神价值信仰,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化等等。而排外原则则将这种集体认同的总和作为仅仅是自己单个民族的利益与价值标准,从而排斥其他民族的平等地位。所以民族主义的本质就是民族的自我中心主义,外民族的平等利益与价值观是被排斥在外的。
❽ 殖民主义在历史上作用
关于殖民主义历史影响的看法
作为资本主义一部分,殖民主义对人类社会前进过程中有罪恶,也有贡献。为了科学地认识殖民主义产生的原因,从而分析殖民主义对历史的影响并不只是负面的,我对其历史影响进行了一个重新评价,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说起殖民主义,人们脑中浮现的往往是侵略者的凶残暴虐,弱小民族的悲伤和苦难。许多学者也认定殖民主义无非代表掠夺、屠杀、奴役等。但我们不应该就此将其定性,而更应该将表面一览无遗的东西进行更深刻的本质讨论,得出客观结果。马克思就是这样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来看待这一特定历史现象:"英国不管干出多大的罪行,它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我们希望从殖民侵略和反侵略的历史事件中,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揭示殖民主义这一历史现象的产生、演变和衰落的内在原因和规律。从18世纪以前的殖民扩张中,看到的无非是血与火的编年史。但当我们将殖民史放至人类历史进程中去考察、分析、求证时,就不难发现,殖民主义不仅只意味着苦难与血腥,它也带来了人类的进步。殖民主义既给非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摧毁了束缚 传统社会发展的枷锁,推动它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和现代化的道路。接下来我将主要就这几个方面分析殖民主义的进步作用:
一、人类文明的漫延
马克思在分析英国统治印度的后果时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破坏性的使命和建设性的使命。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相继征服过印度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鞑靼人和莫卧儿人,不久就被当地居民同化了。马克思总结历史规律时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在他们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如果征服者的文明高于被征服者,结果就相反。"果不其然,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所以他们影响作用的方向与之前截然相反。他们破坏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夷平了本地社会中伟大和突出的一切,几近消灭了印度的文明。然而在英国人的铁骑肆掠印度这片土地的同时,印度历史前进的包袱也“顺便”被丢掉了。村社制度的瓦解,等级制度的削弱,社会陋习的改良,都证实了西方文化有力冲击并改革了印度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与其它进入印度的民族不同,英国人对印度社会的触动并不局限于表层,而是深入到社会结构内部。虽然大不列颠最终的目的是用西方文明改造印度文明,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文明的更新与改造为独立后印度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所以说,殖民主义代表资本主义文明,它的扩张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文明的漫延,先进文明取代落后文明是历史发展方向。殖民扩张恰恰"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是人类历史从封建社会中脱身的巨大进步,这种进步与殖民主义的贡献是分不开的。马克思认为殖民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要求而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建立统治地位服务的。殖民主义开辟了世界市场,为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它逐步摧毁了中世纪的一切自然堡垒,使人类文明大踏步的前进。 殖民扩张的各种后果集中到一点便是资本势力的增长,一个拥有新兴的资本阶级――资产阶级首先从西方登上历史舞台。西欧的银行家、商人和工场主的地位蒸蒸日上,他们注定要通过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治经济的统治,由此加速西方社会经济的根本变革,并影响整个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开始了人类近现代化进程,历史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马克思说过:"这是人类伟大的进步,是资产阶级的业绩。"资产阶级的海外扩张,建立了世界市场,用自己的面貌改变了世界。如果我们认为殖民统治对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东方只有害处,那么世界市场的建立,东方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进步性就不好解释。如果殖民统治下几百年的历史只是一片黑暗,只有衰败,没有发展,就谈不上什么人类伟大的进步了。如果西方资产阶级打开东方社会大门没有进步意义,难道让东方社会停滞在封建时代,抑或倒退到原始时代会更好吗?
三、全球化的启蒙
来自西方的殖民者在进行殖民行为时,也使人类历史"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首先它导致了人种的重新分布;其次,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以及农作物带到新世界。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葡萄等。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交流到世界各地:玉米、番薯(地瓜)、花生、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等;最后,殖民主义扩张使殖民地逐渐融入资本主义发展体系,使之进入较高的经济范围,进而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发展。无论是殖民地、自治领,还是托管地,殖民扩张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尤其是经济方面,不可否认的是,殖民主义对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
人类历史发展成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资本主义社会,才有以前的彼此分散发展到紧密联系。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消除了以往历史形成的各民族、各国的孤立闭塞状态,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才出现的,是殖民主义的客观存在造成的。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各国的海外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闭关自守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程度上被打破。 总而言之,殖民主义并非一无是处。马克思评价英国在印度的行为时指出:"暴力是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所以我们必须明确殖民主义是世界历史的需要。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在地缘政治时代的主要发展方式之一,它对普及人类先进文明,推动世界历史进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正是通过这一痛苦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普及到了全世界。在地缘政治时代,殖民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所必需。它极大推动了人类发展。以野蛮方式实现历史进步,是人类分裂社会也是地缘政治时代所必需,它不是哪个民族恶意造成的,而是客观历史发展要求的产物。无论任何民族,只要在这时进入资本主义先进行列,都必须实行殖民主义掠夺和征服。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离不开当时的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过去我们评价殖民主义时几乎从政治斗争角度考虑,简单地站在所谓人民的立场上,并非从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更替角度去考虑、分析、评价。只有科学地认识殖民主义产生、发展,以及历史影响,才能深刻看穿历史发展的本质,也才能为历史今后的发展提供依据和预期效果。
❾ 怎样看待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 要标准答案
首先,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到19世纪以来殖民主义的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尽管专殖民主义者主观上满怀 着无可属怀疑的侵略、掠夺的目的,但是,受高额利润的诱惑,他们不由自主地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投资兴办了许 多工矿业、交通运输业等近代化的产业,如英国在统治印度期间,就修建了长达6.5万多公里的铁路。同时,为 了便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有效地进行殖民剥削,他们也需要推进目的在于破坏自然经济、发展商品货币经济的 改革,于是,殖民者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推行西式教育,培养新式知识分子,建立近代化的政治机构,宣传西方 的思想文化。这样,就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方面实现着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客观上促进着殖民地半殖民 地社会的改造和进步。
殖民者与资产阶级联合推翻封建阶级.推动了殖民地在政治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