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如何看待中日历史问题

如何看待中日历史问题

发布时间:2021-02-23 11:04:20

『壹』 如何认识当代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正确看待战争历史,是推进中日友好的基础,如果时而出现挑衅行为,则会直接影响中日关系。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宣布将派遣包括日本最大吨位战舰、准航母“加贺”号在内的3艘战舰前往南海和印度洋。“加贺”号曾经是日本侵华时,轰炸上海、南京的主力航母,对中国犯下过滔天罪行,二战期间被美军击沉。

时隔多年,日方应该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希望“加贺”号的重现不是日本军国主义企图死灰复燃的又一次挣扎。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前些日子在北京说了一句话,“右手握手,左手拳头紧攥,这样是不会产生真友情的”。确实,中日两国只有真诚友好、以德为邻,才能实现世代友好。“

德不孤,必有邻。”往事并不如烟,是不是真诚地对待邻居,直接体现为能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日本社会从来不缺乏进步和正义的声音,然而,如果政治家不能拿出正视历史的正确姿态,右翼分子制造出来的杂音就会甚嚣尘上。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在两国关系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也为推动世界和平带来深远影响。进一步巩固中日关系改善势头,不能忘记“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个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

今天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缅怀先烈、居安思危、继往开来,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在民族复兴的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1)如何看待中日历史问题扩展阅读:

歪曲历史将误导未来。在这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古训和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规律暂且不论,如果歪曲、美化日本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和社会观念给日本未来年轻一代造成历史记忆的错位,必然会加深中日国民感情的思想鸿沟,影响两国相互信赖的建立。

战前日本的教育给日本带来的是什么不应忘却,况且,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与台湾问题密不可分,在中国陆续发生的日军遗留化武伤人事件等历史遗留问题所引发的现实问题并未解决。如果中国人民的感情继续受到伤害,将严重削弱中国发展中日关系的民众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不仅是两国关系的现实问题,也是关乎未来的极其重要的大问题。

日本有人认为,中国若总是对日本谈历史问题,日中关系就搞不好。这是一种误解。中国有句俗话:“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真正为本国利益和名誉着想的日本人,没有必要为右翼言行受到中方的批评而“鸣不平”。

因为中日世代友好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的这句名言体现了中国人的宽广胸怀。1987年邓小平会见日本来宾时指出:“有些不愉快的事情,需要妥善处理。

我们是亚洲国家,所以还是要对大战反省,接受教训。这是日本生存下去的宿命”。日方还向中方承诺,今后日本首相、外相和官房长官任内不再参拜靖国神社。同年11月,中曾根首相访华,中方肯定了他对中日友好作出的贡献。邓小平还作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会见了他,坦率地回答了有关中国内政、外交等问题,而没再强调历史问题。

『贰』 如何正确面对中日遗留历史问题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以史为鉴,勿忘国耻;
3、正视历史,以史为鉴;
4、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5、要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叁』 在中日历史问题上,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历史观怎么看待开辟中日关系的未来

永远不要天真的来以为日本人会和你“和源平”,仇视中国的日本人占日本总人口的比例远比仇视日本的中国人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要高,为什么日本的那些首相都争先恐后去靖国神社拜战犯?因为你不拜就没人选你,亲华的首相有几个做得久的?

前段时间钓鱼岛问题,我们国内闹得凶吗?日本闹得比我们凶得多,在日本人眼里那时日本政府的措施非常“软弱”,支持率一路猛跌,它们想对华出兵的热情比国内“愤青”想要打日本的热情更高。

现在中国在飞速发展,这让日本更恨中国,中国做了它几千年的宗主国,难得衰落百年让他赶上,现在眼看着它又得做小弟了,尤其是现在GDP超了日本,这怎能接受?

日本人只尊重一种人,那就是把它日翻在地的人,就是现在的美国,不管美国怎么对日本,日本都死死地抱着他大腿,所以要想中日共同维护和平共同发展,那我们必须先把它日翻在地。

『肆』 如何看待中日历史问题

中日关系是国家关系复杂性的集中表现,处理不好,既影响到双方发展,又影响到地区安全和世界稳定。
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我们的理性选择。
从历史、大局、未来角度思考和解决中日关系中的问题就是战略高度的基本体现。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一、要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以史为鉴”就成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难怪人们在中日关系上一提到“以史为鉴 ”,就会自然想到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段历史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战略高度。这样理解中日关系史并不算错,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确。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只看见“五十年对立”而无视“两千年友好”,或只看见“两千年友好”而无视“五十年对立”都是不全面的,都会得出错误,甚至有害的结论。
“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在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上,慢慢地形成了具有许多相同因素的东方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就是到了近代,两国也不约而同地开始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充分说明了两国在社会自身发展周期和韵律上的 “近似性”。“两千年友好”,使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和平邦交环境,长期享受彼此文化营养,长期享受社会文明成果。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仍然有孙中山、鲁迅、郭沫若、周恩来等人为了革命及两国友谊的需要,来往于中日之间。“两千年友好”的历史证明,“和则两利”,和处才能共生,和谐就会共赢。
“五十年对立”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忘记了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两场战争在半个世纪中发生,使两国人民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瞬间破坏殆尽,使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突然断裂,使两国人民失去了和平稳定,饱受着战争的煎熬和战争创伤的折磨。两场战争使中国社会倒退、国家分裂,使日本的繁荣瞬间变成废墟,国家主权受到限制。“五十年对立”的历史证明,“斗则两伤”,对立必然同输,战争一定同败。
如果说“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的中日关系历史,仅仅证明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文明智慧显然是不全面的。“两千年友好”的关键是什么,“五十年对立”的关键是什么,今人必须认真总结。“两千年友好”的关键在中国。在“两千年友好”历史中,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并没有利用领先地位向日本扩张,更没有发动战争,而是信守睦邻友好的民族传统,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利。“五十年对立”的关键在日本,在“五十年对立”历史前后,日本发展快于和强于中国,日本在发展领先后有恃无恐,野心膨胀,向外扩张,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害。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领先地位,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大国地位,正确的做法是:领先而不称霸,强盛而不扩张;领先不忘睦邻,强盛更要友邦.
二、要善于从大局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正处于关键的敏感时期,处理不当,就会对大局造成不利影响。从大局出发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最为重要。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要把国家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判断国际事务和国家关系的根本标准。何为大局?国家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大局。和平和发展就是我们的国家利益,就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中日关系中的共同利益。顾全大局,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成员的神圣使命。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的大局。在饱受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蹂躏和中期的冷战恐吓后的21世纪,人类最需要的就是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此大背景下,中日关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局。中日关系既是重要的双边关系,又是重要的国际关系,既影响着双方,又影响着世界,必须慎重处理。
进入21世纪后,中日两国都进入重要的历史时期。日本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济上已经成为世界强国,由于二战原因,日本的政治军事国际地位受到限制,现在正积极推动从经济强国向政治经济强国的转变;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正在实现从传统的政治大国向经济政治大国的转变。中日两个国家都处于向更高的国际地位、更重要的国际角色转变过程中,两国的经济总和对世界经济影响很大。中日两国都处于亚洲,又是近邻,又有历史遗留问题,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摩擦。如果对两国摩擦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势必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成为世界和平发展大局中的消极因素。中日两国应从世界和平发展大局出发,正确对待和处理两国在向重要的国际角色、国际地位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摩擦。
为了使中日关系处理中具有大局意识,至少有两点需要重点加以解决:一是正确认识世界大国应当承担和履行的国际责任。中日都是世界性大国,主观和客观上都在向综合性世界强国迈进,但在成为世界强国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个心理准备就是对世界和平发展大局有深刻认识,对历史问题有深刻反思,愿意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对日本来讲,首先就是对历史上给世界和平发展造成的破坏进行真正反省,对其侵略行径对亚洲各国造成的伤害进行忏悔和道歉,并用其和平发展道路及对世界,特别是对周边国家的睦邻富邻实践,取得相关国家和人民的信任,真正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推动者和建设者。对中国来讲,首先要以世界和中日大局为重,正确认识和处理中日关系中的摩擦,不以暂时的关系紧张而牺牲未来,不以局部的不和谐影响两国的全面关系。多作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努力,不作激化矛盾扩大紧张的举动,是中日两国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也是大国形象的基本要求。二是中日两个世界大国在各自向世界强国转变过程中,必须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中日同属亚洲,又都处于东北亚,在各自向世界强国转变中不可能没有竞争关系,不可能不产生摩擦,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处理这种竞争关系及摩擦。从世界格局演变的历史看,区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既有以美国为单一核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有以法德为双核心的欧洲国家联盟,还有多核心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中日两国在亚洲,特别是在东北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的亚洲一体化,特别是东北亚一体化过程中,中日应当成为双发动机,共同推动包括东北亚在内的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在21世纪的大局及国家利益很清楚,那就是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保持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和平的周边环境,是当前中国的重要国家利益,这是因为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是保持国内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没有和平的环境,什么都谈不上。中日关系是周边环境和周边关系的重要因素。保持国内稳定是当代中国的根本利益,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人民和谐生活的保证,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周边关系摩擦会影响国内稳定,国内人们情绪不稳更会威胁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核心利益。“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于世界后列。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于世界前列,发展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远远比对日本更重要。发展问题解决不好,中国就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国,日本与美国、欧盟一起成为中国的前三大贸易国,经济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中日关系直接关系到维护和平国际环境、保持国内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国家大局和国家利益。在此大局面前,人人必须清醒,处处必须理性,一切爱国情感和行为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大局和国家利益。有利于大局和国家利益的感情和行为,就是爱国,否则就会走向爱国的反面。
三、要善于从未来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其中“以史为鉴”是前提,是基础,“面向未来”是目的,是根本。中日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应该对亚洲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作出贡献。必须以未来目标和未来要求引导过程行为、制约过程行为。对于中国来讲,从未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就显得极端重要。
未来的世界应当是和平发展的世界,未来的国际秩序应当是公正合理的新秩序。中国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应当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作出努力、作出贡献。用理性和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关系和国家争端,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实践。亚洲,特别是东亚的持续发展,必将在未来国际秩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理应从亚洲开始,东北亚新秩序的建立定将首当其冲。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在处理东北亚国家关系和新秩序建立中接受着考验。不以现在代表未来,不以当前牺牲长远,不以情感代替理智,不以对抗牺牲合作,就是我们应当具备的正确态度。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学生,应当理解、支持国家和政府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方面所作的任何努力,决不能因为一时冲动作出的过激行为使我国建立国际新秩序和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努力遭受挫折,甚至成为他国误解和攻击的理由。
一体化是亚洲,也是东北亚未来的基本走向,东亚各国在这个问题上存有共识,并且在作着各种努力和实践。中国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亚洲一体化,东北亚一体化符合中国、符合地区各国的根本利益。中国和日本是亚洲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是东北亚的核心国家,两国关系直接关系到亚洲未来一体化,东北亚未来一体化的建设。中国和日本都是“10+3”的成员,都是未来这一地区自由贸易区主体国家,都是自由贸易区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中日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这一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一体化的进程。从亚洲未来和东北亚的未来着眼,中国和日本应当彻底解决历史问题,放下包袱,共同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在一体化进程中发展,在一体化进程中强大。区域一体化对中国更为重要,它既可以保证中国和平的周边环境,又可以改变世界不合理的经济政治格局;既可以促进中国的发展,又有利于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树立,更有利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基于此,我国应当妥善看待和处理当前的中日关系,善于用大智慧看待问题,善于用大勇气处理问题。大智大勇的核心就是以地区和平稳定、地区一体化的未来大势巧妙解决中日摩擦和化解各种消极因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都是未来中国的核心利益。这些未来核心利益的实现,都依赖于从现在起“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任何松懈、怠慢或者被其他因素干扰,都将严重影响或阻碍未来中国核心利益的实现。邓小平曾明确指出,除非发生了大规模的外来入侵,否则我们都应当牢牢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现在,实现未来中国的核心利益,恰遇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邓小平讲,我们曾经丧失过大的机遇,现在再也不能失去机遇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出现了有利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没有抓住,日本则抓住了,当我们“噩梦”醒来的时候,我国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而日本则在战争废墟之上,发展成了世界经济强国。21世纪初,世界又出现了有利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中国来讲,真是千载难逢,只能抓住,不能放弃,也不能受干扰。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未来民族核心利益的关键时期,任何局部的暂时的不和谐因素都要关注和重视,决不能使不和谐因素影响到未来中国核心的实现。“小不忍则乱大谋”。中日关系虽然复杂,虽然责任在于日方,但处理不好,对中国影响更大。我们要善于从未来中国的核心利益出发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从暂时看,问题很大、麻烦很多,但从未来中国核心利益看,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中日关系必须妥善处理,从战略高度,即从历史、大局和未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当是理性选

『伍』 大家谈谈对中日之间就历史问题的看法

用事实来证明一切,用科学的眼光来对待历史。

『陆』 怎样正确对待历史上的中日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中日关系论述题

怎样正确对待历史上的中日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中日关系论述题

历史是日本侵略中回华,对于他们的恶行答是不容否认的。对于那些言论崇拜侵华战争崇拜分子应该给予否决。这是对我们的侮辱。
中日关系现在也是紧张状态的,对待日本人,事事非非要分开,当然始终要有爱国的思想。不能为了利益而出卖灵魂。

『柒』 怎样正确对待历史上的中日问题与现实中的中日关系800字左右。

“历史的负债”是决定日本对华政策的因素之一们,这个言论是日本的学者指出的。而有的学者认为,“日本首先要做的是清算过去的负债,从而在心理上变得与中国对等[15]。”不难看出,日本军国主义给日本人人心里上造成的阴影使当今日本人在心理上产生了逆反,但否定一切不是消除心理阴影的最好办法。就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状况来看,历史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彻底消除这个隐患。中日双方应该共同商讨对策,其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双方要在对那段历史评价的大是大非方面达成共识。为此,日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本政府应该对侵华战争认罪,并恪守有关国际判决、国际条约。将正视和反省侵华战争力历史作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处理现实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妥善处理战争受害者赔偿等战争遗留问题。
第二,政府和民间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反省历史的强大舆论,而不是拿“言论自由”当做不反省的幌子。
第三,对随意否认侵略历史的严重言行进行处罚,前提是在统一的国家意志和法律的约束下,从制度上杜绝否认侵略历史的人进入内阁。
第四,应该以德国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学习他的立法形式及其他历史认识。
第五,教育日本的下一代对侵略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理解其历史真相。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高度警惕日本国内少数右翼势力的美化侵略,否定历史的行径不能等闲视之。
作为那场战争受害者的中国,对日本的侵略历史刻骨铭心,但是,当前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也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因此,中国方面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以实证主义的的使血管驳斥侵略历史的荒谬言论,抢救宝贵的第一手史料,进一步提高历史研究水平。
第二,不能就历史论历史,而应该把批判否认侵略现象的重点放在未来潜在危害上。
第三,应该着眼全局,从历史出发,观其行。从发展两国经济来通盘考量中日关系,权衡轻重缓急,中日双方都应该做出积极的努力。
第四,开展广泛的历史调查研究和交流,不断把其研究成果变成两国官方的共识。
第五,共同商讨教科书有关部分的编写内容。

『捌』 在中日历史问题上,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历史观

不忘历史,展望未来。意思就是说要自强,防止历史重现,但也不能沉浸于仇恨中,而是共同维护和平共同发展。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以史为鉴”就成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难怪人们在中日关系上一提到“以史为鉴”,就会自然想到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段历史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战略高度。这样理解中日关系史并不算错,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确。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只看见“五十年对立”而无视“两千年友好”,或只看见“两千年友好”而无视“五十年对立”都是不全面的,都会得出错误,甚至有害的结论。

“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在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上,慢慢地形成了具有许多相同因素的东方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就是到了近代,两国也不约而同地开始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充分说明了两国在社会自身发展周期和韵律上的“近似性”。“两千年友好”,使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和平邦交环境,长期享受彼此文化营养,长期享受社会文明成果。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仍然有孙中山、鲁迅、郭沫若、周恩来等人为了革命及两国友谊的需要,来往于中日之间。“两千年友好”的历史证明,“和则两利”,和处才能共生,和谐就会共赢。

“五十年对立”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忘记了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两场战争在半个世纪中发生,使两国人民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瞬间破坏殆尽,使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突然断裂,使两国人民失去了和平稳定,饱受着战争的煎熬和战争创伤的折磨。两场战争使中国社会倒退、国家分裂,使日本的繁荣瞬间变成废墟,国家主权受到限制。“五十年对立”的历史证明,“斗则两伤”,对立必然同输,战争一定同败。

如果说“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的中日关系历史,仅仅证明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文明智慧显然是不全面的。“两千年友好”的关键是什么,“五十年对立”的关键是什么,今人必须认真总结。“两千年友好”的关键在中国。在“两千年友好”历史中,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并没有利用领先地位向日本扩张,更没有发动战争,而是信守睦邻友好的民族传统,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利。“五十年对立”的关键在日本,在“五十年对立”历史前后,日本发展快于和强于中国,日本在发展领先后有恃无恐,野心膨胀,向外扩张,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害。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领先地位,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大国地位,正确的做法是:领先而不称霸,强盛而不扩张;领先不忘睦邻,强盛更要友邦。

『玖』 怎么看待日本侵略和发展着的中日关系,历史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不要粘贴,谢谢各位了

必须说,我们国人反日的情绪还是挺高,特别是这几年安倍上台以来中日关系更为紧张。不过国人很多都带有不成熟的情绪。
日本人也很多对中国人没好感,他们的教科书美化了战争,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真实的情况。
但是日本也有不同声音。首先是来自主张和平的力量,这其中有的是真正爱好和平的,有的是厌倦或者
恐惧战争的,用官方的话就是“厌战病”和“恐战病”;第二股力量就是不少日本人也知
道在战争期间对中国做了亏心事,他们也是要求友好和平的。第三股力量是出自意识形态
方面的认同,他们向往社会主义,或者说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他们也要求促进友好。另外
还有一股力量,包括在执政党自民党内部非主流的势力以及日本财界,他们也想促进友好
,但主要是出自市场和资源的考虑,他们知道日本的出路主要还是在中国。他们认为中日
友好是日本唯一的出路。特别是在60年代日本的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之前,这股势力是完
全不能忽视的。这四股力量发出不同的声音。

另外,从当时日本国内的政治形势来看,一边在反对美日安保条约,另一边却在支持它,
两股势力经常争论,发出不同声音,即日本人所说的“国论二分”。可以想象,当时日本媒体的观点并不完全统一。
网上找的如下:
官方的说法是: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曾经抱着反省和道歉的态度,表示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予以理解和尊重。在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政府表示,“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1995年,日本发表“村山谈话”,首次承认对亚洲国家施行了“殖民统治和侵略”,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1998年,日本政府首次以书面形式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口头道歉。以日本对待和处理历史问题的反省和道歉态度为基础,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30多年间,中日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间往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不仅给两国带来重要利益,也为亚洲以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国内接连发生审查通过歪曲、否定侵华战争的历史教科书和公职人员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等事件,给中日关系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一些日本政界人士“大国意识”膨胀,政治右倾加剧,日本政府对华政策的消极面也逐渐凸现,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的感情,背离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不良印象,除了日本两次发动侵华战争,很重要的是来自现在主导着日本政坛的右翼力量对侵略战争拒不反省、甚至颠倒历史真相的恶劣态度。中国人民现在强大起来不受欺负了,但决不会好了伤疤忘了疼,绝不能坐视一个曾使自己痛彻骨髓的邻居在没有赔礼道歉之前就抛弃义务谋取新的权益。因此,正确对待日本侵华历史,必然成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日本侵华历史问题包括多层内涵,它不是简单的历史问题,而是会直接影响到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重大原则问题。中日历史问题表面上看是日本对中国的道歉问题,但实际上它所包含的内容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事实层面。在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了许多惨无人道的残暴罪行,但是在战争期间和战争之后,日本政府和民间的一些右翼人士却一直在试图掩盖、歪曲和否认这些历史事实,诸如南京大屠杀、日军慰安妇、细菌研制与细菌作战、战时劳工等。在铁的历史事实面前,他们公开声称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诬称慰安妇是妇女自愿的商业行为。在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层面,中日之间却未能达成基本共识。
二是战争性质认识层面。20世纪上半期日本对中国进行了长达14年的侵略与奴役,但是,日本一些政要和学者却将“侵略”美化为“圣战”,“侵略亚洲”美化为“解放亚洲”,“奴役中国”美化为帮助“开发中国”。作为战争受害国的中国等亚洲有关国家决不可能接受日本对这场战争的定性。
三是战争责任层面。东京审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追究了日本的战争责任,但是日本利用战后冷战格局和中国台湾海峡两岸的矛盾,规避了许多应负的战争责任,中国放弃了日本进行国家赔偿的要求,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受害民众有权获得加害者的赔偿,但中国无辜受害民众至今也没有得到日本的战争赔偿。中国政府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处理中日关系的基本方针之下,多次敦促日本政府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却未得到日本政府的积极回应。
历史与现实问题相通。近年来日本国内的新政治保守主义、新民族主义势力不断抬头,一旦日本全面重新武装,更会彻底否定与中国、亚洲有关国家之间的历史问题。掩盖侵略历史,就容易使历史重演;抹杀战争性质,就容易为侵略战争开辟道路;推卸战争责任,就容易为侵略战争再找借口。日本右翼势力竭力掩盖、歪曲甚至否定日本侵华历史,就容易使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就会危害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因此,如何对待日本侵华历史问题,必然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焦点和症结。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中日历史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