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辛亥革命具有哪些历史特点

辛亥革命具有哪些历史特点

发布时间:2021-02-23 07:28:56

①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比较,具有哪些历史特点

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发动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华大地上树起民主共和的旗帜,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八年间,是中国社会大变动和大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最主要特点有如下几点:一是变革加快。辛亥革命后,社会变革加速。经济方面,近代工业有较快发展,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的一些大城市,在这个基础上,工人阶级队伍在发展壮大,已从辛亥革命前的50万—60万人发展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200万人左右;政治方面,有了初步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组建了许多政治团体和政党,建立了国民议会。二是列强宰割。辛亥革命不久,1914年爆发了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915年向北京袁世凯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国与朝鲜、越南、印度、印尼等国不同,它不是面对一个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是遭受“列强”的宰割,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三是复辟帝制。在辛亥革命中产生的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国民政府只存在三个月,统治权很快就被原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所窃踞。袁世凯上台后,立即向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攻倒算,采取各种卑劣手段迫使革命党人交出权力,组织暗杀国民党政治活动家宋教仁,下令解散国民党,逼迫孙中山等人流亡国外,并于1915年悍然称帝,演出了一场复辟帝制的丑剧。四是军阀混战。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皖、直、奉三系,即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及其继承人曹鲲、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和张作霖的奉系,以及还有一些不属于北洋系统的军阀等。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各霸一方,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控制权,彼此之间进行着频繁的争夺和战争,使国家长期陷于分裂和战乱状态,导致民不聊生,国家四分五裂。五是思潮澎湃。五四运动前夜,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动之中,各种社会思潮汹涌澎湃,进步的、保守的、反动的应有尽有,新旧思潮的斗争异常激烈。

上述五点包括了民国初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它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五四运动是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五四运动是以发生于1919年的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而得名,但作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发展过程。它的发生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有密切关系,这次运动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的发展直接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时中国正徘徊在十字路口,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迫切需要提出救国方案,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分子,对各种各样的主义和方案经过反复比较,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俄国十月革命道路。这是代表人民所作的郑重历史选择。这个选择决定了中国后来的走向和命运。

② 概括辛亥革命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

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发动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华大地上树起民主共和的旗帜,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八年间,是中国社会大变动和大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最主要特点有如下几点:
一是变革加快。辛亥革命后,社会变革加速。经济方面,近代工业有较快发展,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的一些大城市,在这个基础上,工人阶级队伍在发展壮大,已从辛亥革命前的50万—60万人发展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200万人左右;政治方面,有了初步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组建了许多政治团体和政党,建立了国民议会。
二是列强宰割。辛亥革命不久,1914年爆发了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915年向北京袁世凯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国与朝鲜、越南、印度、印尼等国不同,它不是面对一个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是遭受“列强”的宰割,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是复辟帝制。在辛亥革命中产生的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国民政府只存在三个月,统治权很快就被原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所窃踞。袁世凯上台后,立即向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攻倒算,采取各种卑劣手段迫使革命党人交出权力,组织暗杀国民党政治活动家宋教仁,下令解散国民党,逼迫孙中山等人流亡国外,并于1915年悍然称帝,演出了一场复辟帝制的丑剧。
四是军阀混战。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皖、直、奉三系,即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及其继承人曹鲲、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和张作霖的奉系,以及还有一些不属于北洋系统的军阀等。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各霸一方,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控制权,彼此之间进行着频繁的争夺和战争,使国家长期陷于分裂和战乱状态,导致民不聊生,国家四分五裂。
五是思潮澎湃。五四运动前夜,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动之中,各种社会思潮汹涌澎湃,进步的、保守的、反动的应有尽有,新旧思潮的斗争异常激烈。
上述五点包括了民国初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它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五四运动是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五四运动是以发生于1919年的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而得名,但作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发展过程。它的发生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有密切关系,这次运动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的发展直接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时中国正徘徊在十字路口,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迫切需要提出救国方案,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分子,对各种各样的主义和方案经过反复比较,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俄国十月革命道路。这是代表人民所作的郑重历史选择。这个选择决定了中国后来的走向和命运。

③ 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事件

1、保路运动

1911年5月日,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东,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

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清政府为了镇压革命,不惜丧失国家主权,将铁路收归国有,且大肆派兵屠杀保路人士,通过此举,全国人民充分看清了清政府卖国求荣的本质。

2、武昌起义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辛亥革命具有哪些历史特点扩展阅读:

后续情况

1911年10月12日,革命党人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

至此,武汉三镇全部掌握在革命军手中。清政府发出“剿办”武汉“革党”上谕(全文 ,陆军大臣荫昌率湖北周边的清军及北洋新军陆续压向武汉。

1911年10月14日,武昌起义后第四天,清廷下诏起复袁世凯。皇族内阁总理大臣奕劻,派袁世凯的亲信阮忠枢持诏前往洹上劝驾。当晚, 洹上经过一场激辩之后,袁世凯决定奉诏出山。15日,致函奕劻复命。

1911年10月18日起,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展开了10余天的“汉口争夺战”。在汉口争夺战中,起义军虽取得“三战三胜”的刘家庙大捷。然而,由于前线指挥官的渎职,加上围攻汉口的清军兵力日趋加强,终使汉口于11月1日陷于清政府军。

正当汉口危急之际,黄兴于10月28日抵达武昌。11月3日,黄兴出任战时总司令,并立即部署汉阳战事。然而,由于起义军“官长不用命”、“军队无教育”、“缺乏机关枪和野炮”等原因,27日,汉阳失陷,黄兴即于当日离汉赴沪。自此起,湖北革命党人转入御守武昌阶段。

④ 辛亥革命性质及历史意义有哪些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辛亥革命博物馆
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⑤ 辛亥革命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曲折,反复,局限性。

⑥ 辛亥革命前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特点

是一部屈辱史,也是部抗争史,中国在西方资本注意国家侵略下,逐渐沦为回半殖民答地半封建社会,伴随的是国家主权的沦丧,但中国人民不断的抗争,在时代中学会了反抗,并且象西方学习,可以说,西方侵略也是中国野蛮进步的一方面,

⑦ 辛亥革命的特点。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特点主要有:
1.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领导 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如华兴会、光复会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国内相继建立起来,但它们活动分散,不能适应革命发展需要。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它的成立,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有力的核心,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最重要的是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所有这些起义都是同盟会领导或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发生的。
2.有一套革命的理论即三民主义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同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对指导革命实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列宁曾高度评价说:“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国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424页)
3.在相当大程度上唤醒了民众,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唤醒了民众,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后来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复辟的接连失败就是最好的说明。
4.成败并存 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辛亥革命“有胜利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胜利表现在: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260多年的满清封建统治,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有关资料统计,1912—1916年间公布的发展实业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共有86项之多,内容包括矿业、农林、工商、渔业等,在不同程度上解除了原来清政府的若干束缚。失败主要表现在:没有发动、依靠广大农民群众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改革;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皇帝换成了大总统,中国仍是半殖民半封建国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阅读全文

与辛亥革命具有哪些历史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