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我们应如何认识历史上的经济危机

我们应如何认识历史上的经济危机

发布时间:2021-02-23 06:38:51

1. 如何理解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本质马克思的论文,至少1000字,要自己写的~~麻烦了~

摘 要: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角度看,当下的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逻辑。因为,资本的掠夺本性和整体无理性仍是危机的客观根源,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及其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变种仍是危机的精神根源。但与马克思、列宁时代不同的是,这次危机爆发的经济形态已由资本帝国主义发展为金融帝国主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时代特征,重申马克思主义的整体主义和历史主义原则。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世界经济危机,根源,历史终结论
一、信息化时代的经济危机没有超越马克思的逻辑
全球化的发展曾让些许人以为世界已经风平浪静了,美国人托马斯•弗里德曼甚至于2006年乐观地认为“世界是平的”了[1],因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世界交往已经畅通无阻,不会有任何障碍了。而没过三载,另一位美国学者戴维•斯密克便驳斥了这种看法,认为在国际贸易领域也许相对“扁平”,但在国际金融领域绝不是如此,而毋宁说“世界是弯的”[2]。变化为何如此之大?因为这中间爆发了一场令许多人意想不到的大危机。危机让许多人从幻觉中走出来,重新认识到世界的不确定性。但危机又是怎样爆发的,应该如何去认识它呢?危机问题的专家马克思,预见到了这场危机吗?我们超越马克思的时代有多远?此类问题萦绕在人们头脑,以至马克思的理论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对于马克思的理论能否解释当前危机,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概言之,大体包括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马克思的理论不能解释当前的危机,并指出了自己的具体看法。例如郎咸平认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灵魂丧失[3],张维迎认为根源在于美国政府的货币滥发[4],格林斯潘认为根源在于风险监控计算机中的信息陈旧[5],美国《时代》杂志认为根源在于“人性的贪婪”[6],等等。第二种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和左翼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当前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不仅没有超出马克思的解释范围,而且是对它的再次论证。持这种观点的国内学者包括赵磊、吴易风、李慎明、许建康等,国外学者包括大卫•科兹、迈克尔•赫德森、廖子光等。第三种观点是国内个别左翼经济学家的观点,它在承认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力的前提下,强调危机本质上主要源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资本论》提供的只是解开问题的理论基石和出发点,而不是现成答案[7]。
依笔者之见,经济危机的根源不能看作是一种抽象价值观,例如资本家精神的丧失;也不能看作某些引发经济危机的现象,例如计算机信息、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也不能看作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例如华尔街金融大鳄的贪婪和自私。这些观点当然不能说毫无道理,甚至从微观分析的角度看,还有很强的现实性。但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危机的根源不能是现象层面的,而只能是本质层面的;不能是个体层面的,而只能是整体层面的;不能是精神动机层面的,而只能是物质规律层面的。一句话,危机根源的结论不能通过个人主义分析法得出,而只能通过整体主义分析法得出。
坚持整体主义的分析方法,就必须将消费与供给、实体与虚拟、中心与外围等各种国际经济关系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起来看。而马克思正是坚持了整体主义的方法,才科学地揭示了危机的根源和发生机制。对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分析道:“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8]经济危机的最根本原因,只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导致的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当然,对这一观点我们必须辩证地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否认局部意义上纯粹由投机带来的金融危机的存在,但这不能看做是马克思所讲的“真正的危机”,而只能看做是“真正的危机”的一个环节。
对于危机的发生机制,马克思认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但作为一种典型特征,仍然有共同规律可循。早在写作《资本论》之前,马克思就已经发现:“危机本身首先是爆发在投机领域中,而后来才波及到生产。因此,从表面上看来,似乎爆发危机的原因不是生产过剩,而是无限制的,只不过是生产过剩之征兆的投机,似乎跟着而来的工业解体不是解体前急剧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过是投机领域内发生破产的简单反映。”[9]典型的危机的过程体现为“实体经济危机——虚拟经济危机——实体经济危机”联动的复杂机制。在投机危机发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生产过剩的危机了;投机危机进而波及生产领域,向实体领域蔓延。这不正是目前世界性危机发生的基本原理吗?林毅夫认为,美国爆发危机的前6年就已经“产能过大”了,而金融危机发展到今天,“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已转化成实体经济危机”[10],这和马克思的描述的路径不是完全吻合吗?
二、资本的掠夺本质与整体无理性:危机生成的客观根源
在马克思看来,危机生成的客观根源首先在于资本的掠夺本性。资本的本性是永无止境地榨取剩余价值,这决定了它摆脱不了周期性危机的梦靥。资本在迅速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必然迅速创造一种由两极分化所带来的对立的阶级关系。这种对立的阶级关系不仅是一种对立的政治立场,而且是一种对立的经济关系。不仅是一种对立的经济权力和利益关系,而且是一种对立的供求关系和市场关系。随着财富占有的差距加大,承担市场功能的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的有效需求越来越少。因此,资本在创造利益冲突的同时,也创造了自我毁坏的经济机制。资本的掠夺导致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产能过剩,进而引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11]。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大厦,全都建立在这个经济规律的基础之上。
资本作为个体,或者用西方经济学的语言来说是“经济人”,其经济行为是理性的。它们都以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然而,为什么理性的资本个体的逐利行为会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呢?因为资本个体的认知理性和行为理性是有限的,它仅仅是在其有限的市场信息和有限的认知能力的范围内有所作为,而无法将自己的微观行为与宏观态势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无法在个体理性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理性。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是资本整体无理性的危机。
资本的整体无理性首先体现在资本家集体在处理劳资关系方面的无理性。资本主义生产在性质上,既是物质产品的再生产,也是剩余价值这一现实剥削关系的再生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可持续性,依赖于物质资料和劳资关系两个方面在空间上的并存和时间上的承接。然而,资本家个体所处的竞争环境决定了如果不能在竞争中取胜,就只能被市场淘汰。这一环境迫使资本整体成为以追逐剩余价值为唯一目的的集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然将劳动者的薪金压到最低限度。这种从资本个体角度看来,是完全理性的行为,在资本整体层面就变成一种无理性行为。因为作为资本整体目标实现的关键条件——有效的市场,被不知不觉地消灭了。
资本整体无理性还体现在产业资本家内部在处理资资关系方面的无理性。在马克思看来,现实的生产至少包含两大部类,即生活资料生产和生产资料生产。资本对前者的无理性,实质是劳资关系的无理性,而对后者的无理性,则是资资关系的无理性。对此,马克思描述道:“发生的不是一般的生产过剩,而是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不平衡,那么,这仅仅是说,在资本主义生产内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平衡由不平衡形成的一个不断的过程,因为在这里,全部生产的联系是作为盲目的规律强加于生产当事人,而不是作为由他们的集体的理性所把握”[8]286。社会化的生产,要求在劳资关系和资资关系方面都要有一种整体理性,而资本占有的私人化不可能形成这种整体理性,这就必然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
资本整体无理性的第三个体现是产业资本与其它资本形式,特别是金融资本之间关系的无理性。金融资本原本是从属于产业资本的资本形式,但随着资本的垄断阶段的到来,金融资本的控制力越来越强大,最终发展成为控制国家权力和产业资本的金融寡头。金融资本控制权的形成,为其掠夺产业资本和搞纯粹的金融投机埋下了伏笔。金融资本脱离产业资本,进行无度扩张,就必然导致今天所说的金融泡沫,发生过度投机带来的金融危机。对此,恩格斯在晚年有过明确的论述,他说,“事实的确是这样:金融市场也会有自己的危机,工业中的直接的紊乱对这种危机只起从属的作用,甚至根本不起作用”[12]。因此,金融危机所体现出来的资本整体无理性,具体又体现在金融资产的无度扩张和金融大鳄的无度投机两个方面。它的发生可能反过来加速或促使经济危机的爆发。
具体到这次经济危机,很多学者以为它是一次纯粹的金融危机,而实体性经济危机不过是它的一个副产品。但如果坚持马克思的整体主义分析方法,将实体与虚拟,中心与外围,需求与供给等许多方面结合起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尽管危机的前台是一些破产的大投资银行,但其深层仍是世界性和一国国内的生产过剩性危机的关联性总爆发。金融危机只是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一个起放大作用的部分。我们必须将美国的有效需求不足和整个世界的有效需求不足联系起来分析,因为美国的生产过剩不仅体现在其国内行业,也体现在其外围制造业大国的美资企业方面。这种通过跨国公司创造的,以美国为“最终消费者”的世界性供需网络是整个危机的主体。对此,赵磊深刻地指出:“在全球经济都在为‘过剩’而发愁的今天(只需一家大的汽车公司开足马力生产,就能满足够世界用一年的汽车需求量),美国之所以能够独善其身,正是在于其‘透支消费’与‘透支经济’暂时填补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缺口,从而掩盖了本国的经济扩张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13]
三、社会达尔文主义“回光返照”:危机爆发的精神根源
自20世纪80年代里根、撒切尔改革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哲学及其配套理论新保守主义成为西方和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话语。正是这一主流话语,成为危机爆发的总的精神根源。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以恢复亚当•斯密自由放任传统为旗号,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直接目的的思潮。它主张经济的自由化,制度的私有化,运行的市场化。其中自由化是核心,私有化和市场化是为了实现自由化,因为自由化的经济才是最有效率的经济。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体现就是被当做灵丹妙药的“华盛顿共识”。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相配套的政治哲学就是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与古典保守主义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再认为改良主义的宣传就能达到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美国必须依靠强大的军事来“改造”世界。对此,新保守主义的哲学鼻祖,利奥•施特劳斯毫不掩饰地指出:一个好的制度有权利乃至义务去反对坏的制度,即使要动用武力,“为了使西方民主政体处在安全之中,应当使全球都实现民主”[14]。而其重要代表克里斯托也认为,“要么美国领导,要么陷入混乱,世界别无选择……美国应当干预(国际事务)”[15]。
经济新自由主义和政治新保守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如此完美,那么为何会促进危机的爆发呢?因为其在本质上是一种赞美和宣扬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早在19世纪50年代末期,“社会达尔文主义”一问世,就在欧美各国得到广泛传播,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阶级种族主义政策的重要理论根据。尤其是在美国,社会达尔文主义一开始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1929年的危机和纳粹德国的暴行,使人们认识到这种思潮的恐怖本质,由此,这种思潮开始式微。但这种式微主要体现于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范围,在几乎没受其伤害的美利坚文化中,它一直以一种本土化的方式发挥作用。一旦合适的气候到来,例如福利主义政策导致滞涨问题,社会达尔文主义便以一种变化了的形式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这种变化的形式就是今天的经济新自由主义和政治新保守主义。
无论是古典自由主义还是传统保守主义,其历史都比社会达尔文主义要远很多,但其在当下的存在却只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外壳。对于经济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人们往往要追溯到它的精神领袖哈耶克那里去。约翰•格雷——一个被哈耶克认为很好地解释了自己思想的美国学者——认为,在哈耶克晚年的著作中,其自发社会秩序理论是与一种制度演进上的达尔文主义即文化进化的信念联系在一起的;在另一方面,它又在许多面相上实为斯宾塞哲学的一种“回光返照”[15]。
有人认为新自由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尽管有相似的一面,但在价值问题上却是不同的,因为新自由主义只是一种实证分析,不涉及价值判断。但格雷却指出,如果“自发秩序”是一个“不含价值标准”的概念,那么社会领域中的“自发秩序”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良益的。从这一点来看,黑社会组织和市场都可以是“自发秩序”。如果“自发社会秩序”不是一个包含道德评判的概念,那么它与自由社会理论就没有必然的联系。可见,以科学形式精心包装了的经济新自由主义,不过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而绝不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当代复归。对此,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警告世人:在“以大鱼吃小鱼”为“原则”的时代,“你必须要意识到,他们正在企图做的是推翻启蒙运动,推翻古典政治经济学及其顶峰——‘进步时代’的立法以及‘新政’的制度——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哲学和社会价值。他们并不试图使经济相对平等,他们也并不试图分享权力。他们的贪婪(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是无限的”[16]。
四、金融垄断帝国主义:危机的经济形态与历史意义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揭示了20世纪与19世纪的不同,它包括三个基本元素:金融资本统治工业资本,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私人垄断发展为国家垄断。但20世纪70年代之后,时代特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相应地体现在:金融资本的统治由国内发展到世界范围,这使得金融资本成为世界经济权的主导;基于资本输出的债务转嫁和游资洗劫成为首要的掠夺方式。在债务转嫁和游资掠夺过程中,霸权国家越来越成为金融大鳄操控的工具。如果说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核心内容是资本输出,那么今天的资本输出仅仅是一个基础,最残酷和疯狂的掠夺方式——金融掠夺,成为当今帝国主义的最本质特征。这一特征主要由下述四个要素构成。
首先,虚拟资本掠夺仍然植根于实体资本掠夺。金融资本对世界财富的掠夺,仍然以产业资本输出为基础。产业资本输出的使命主要是操控他国经济命脉和榨取剩余价值,这主要是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和核心品牌来实现的。但如果整个世界贸易仍然遵循最起码的交易伦理,即等价交换的话,或者说世界顺差国可以去美国兑现黄金的话,那么当前的危机就不会发生。
其次,虚拟资本掠夺超越了对实体资本的直接剥夺,而直接控制了财富度量权。金融资本对世界财富的掠夺,是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产业资本输出,为资本带来了剩余价值,但这对资本的贪婪本性来说还远远不够,资本还必须将所有出口创汇控制起来。在美元成为不能兑现的世界货币前提下,世界货币主权国可以通过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直接对顺差国进行掠夺。这种通过垄断世界货币权白白占有他国财富的行为,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廖子光称为“美元霸权”[17]。可见,通过产业资本输出榨取剩余价值还仅仅是第一步,基础性的一步,第二步,即通过金融手段进行国际性财富转移支付才是关键的。
再次,虚拟资本掠夺除了垄断财富度量权外,还控制了财富经营权。金融资本对世界财富的掠夺,还包括对世界货币使用权的强行侵占。无法兑现的外汇在不能保值的情况下,只好重新以购买国债、企业债的方式流回美国,为美国的消费和生产,甚至是战争融资。而出口国辛辛苦苦创造了财富,却不能用来为自己的国民消费和生产。这种回流的外汇越多,其利息越变得微乎其微,根本无法冲销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
最后,虚拟资本直接对他国财富进行社会达尔文主义金融洗劫。金融资本对世界财富的掠夺,还通过霸权国家配合下的国际金融大鳄突袭弱小国家来实现,这是一种非常隐秘而残酷的掠夺手段,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中国的热钱问题,就属此类。这一方式之所以变成可能,主要是新自由主义理论促使世界经济走向金融自由化所致。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世界经济的金融化,金融秩序的霸权化,已经使资本的贪婪和掠夺本质彻底暴露出来。危机的爆发让人们从资本主义永世存在的幻觉中走出来,重新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问题。于是,国内外很多学者很自然地想起了福山这个名字。10年前,福山曾不无得意地向世人宣告:“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历史的终结’。”[18]福山的结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否认基础上的。让福山先生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正是被他忽视的“无屋”、“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等问题激发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给世界人民带来一场大危机。
马克思的理论是历史主义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结论也是历史主义的,无论哪一方面都不是福山先生所说的那样。但福山先生还是准确地抓住了关于资本主义命运的一个关键问题——平等问题。他说:“不平等问题往后若干世纪仍会继续困扰着自由社会,因为这两个问题在某一意义上是不能在自由主义脉络内部解决的。”[18]既然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平等问题,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资本主义本身要被扬弃?事实正是如此。因为人类历史永远也不会以某一社会阶段作为自己的终结。一个由金融寡头操控,14亿人口忍饥挨饿的世界,怎么可能不爆发危机?怎么可能是历史的终结?

2. 对经济危机的认识和理解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版收缩(负的权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产生经济危机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其他原因:
经济政策错误
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
自然灾害
全球化的后果
金融政策错误
经济危机的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即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表现为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购买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资料。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最显著地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3. 怎样看待经济危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GDP超过了美国的一半!日本人在欢呼,盘算着何时能够超过美国而与欧洲三分天下。日本企业则更加疯狂,相继购买了美国的经济象征——洛克菲勒广场和精神象征——好莱坞!美国感到了威胁,一边大肆宣扬‘日本威胁’,打击日本经济的计划也悄悄出笼。 1985年,美国拉拢其它五国(7国集团)逼迫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并要求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此后,美国监督日本根据协议将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 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当时的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 从1993年2月至1995年初,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还需要有20% 左右的日元升值。于是,日元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日元升值的后果是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了美国人手中,通用汽车在广场的一卖一买中净赚4亿美元!日资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美国成功击退了日本的经济攻势,掠夺了日本多年积累的大笔财富,日本随之陷入了十多年的经济危机。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而克林顿时代的美国却因此“经济兴旺了十年”! 假设美国财团在1985年用1万亿美元兑换成240万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股票和房地产,这样庞大的资金入市自然会导致股市和房地产价格暴涨,同时美国财团操纵国会和政府逼日元大幅升值,到1988年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涨了一倍,美国财团已经赚到了480万亿日元。当日元升值到1:120后,美国财团把日本的房产和股票抛售套利4万亿美元,用3年时间净赚3万亿美元!抽走了巨额资金的日本市场必然会“泡沫经济破灭”。 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东南亚和台湾香港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创造出了所谓‘雁阵经济模式’。在国际投机资本的诱导下,东南亚国家大举借债,超过本国经济能力的大搞建设项目,短期债务的飞速增加导致了房产和股票价格狂涨,货币汇率也被迅速推高。1997年夏,索罗斯抓住机会从汇市和股市双双阻击泰国金融市场,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和股市随之狂跌,印尼的外债短期负债率高而且金融腐败最严重,印尼盾兑美元汇率从2500:1一度暴跌到16000:1!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经济倒退了8-15年,十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被美国抢掠一空!韩国台湾印度也遭受剧烈的出口萎缩和股市暴跌,货币贬值了15-25%,这就是亚洲金融危机。唯一死里逃生的是回归中国不久的香港,在朱总理的强硬支持下,动用数千亿香港土地储备基金和在港中资公司的全部资金参与港元保卫战,尽管索罗斯大败而逃,但香港股市和房产价格仍暴跌了30-50%。由于攻击港元港股的资金来自四家美资银行,美国随即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大肆攻击香港政府和中国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准则、没有民主自由。如果中国政府当时屈服于世界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错,又不知要有多少中国人像当年的日本人那样因破产跳楼了! 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与1988年的东京和1997年的香港惊人地相似,股市和房价暴涨已经让外资套走了数千亿美元,房价暴涨而交易量急剧萎缩,地产泡沫破灭前的迹象已经显现。在国内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市场上的柴米油盐、水电油气等生活必需品却轮番涨价,千千万万的普通市民正在为中国股市投机和房地产暴利买单,全国人民正忍受通货膨胀的痛苦。日本曾为此付出了15年的代价,印尼经济至今尚未完全恢复,香港也苦熬了8年。那么,中国将要花多少年呢? 面对2007年的房价暴涨和通货膨胀,谁都知道中国经济出了重大问题,就像一列带着明显故障的高速列车,不知何时将会出轨颠覆。有经济学家预言,2008年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社会动荡将不可避免。那么,出了这么大的问题,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呢? 近3年来,中国外债从2000亿猛增到3000亿美元,其中增幅最快的是短期债务,已经占到外债总量的62%以上,接近危险水平。这些短期资金根本不会投资国内的基本建设和工业项目,大部分直接参与炒股炒房和囤积土地,甚至用来放高利贷等非法活动。由于大量的外资涌入,使得人民币的市场流通量大大增加。表面上看是促进了经济繁荣,实际上却导致了我国人民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迅速贬值,造成国内的房地产价格暴涨,生活消费品价格大幅攀升引发通货膨胀,为经济危机埋下了祸根。 只要有1万亿美元在前几年涌入中国,按当时的汇率,我国就要发行8万亿元人民币进入市场。假如人民币两年升值20%,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也暴涨了60%,投机客在2007年9月抛掉股票和房产套利换汇1.8万亿美元,就相当于从中国多提走了8千亿美元,留给中国的仍是当初为这1万亿美元‘假投资’而发行的8万亿人民币。预计2007年中国GDP是23万亿人民币,而市场流通的人民币多了8万亿,中国的资产和商品价值都会缩水35%左右,必然带来严重通货膨胀。其结局是大批中产阶级沦为‘负债翁’,银行也面临大量不良贷款,中国经济将倒退5年以上。 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可以说这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但政府却是“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明知消费是生产力,可在宏观经济发展的布局上,为了政绩和私利,前几年是乱搞“开发区”,后来盲目大上“基本建设项目”,近几年又与开发商联手制造了“房地产”热。尽管炒房炒地不能增加生产力,却能够大量增加财政收入并让官员们迅速致富而倍受各地政府‘特别保护’,而结局却是暴涨的房价和股市圈走了老百姓两代人积累的财富,还有一代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中国的财富就这样被悄悄地“盗走”了。 面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也有不良经济学家说: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由市场需求来决定房价。听起来挺公平的,但仔细看一看:中国什么资源最紧缺,国际市场价格就暴涨。世界上哪个市场不是由少数人操纵的?中国房价暴涨不就是开发商炒房党和腐败官员共同操纵的吗? 2006年11月,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中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的52.1%,而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双双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 2007年,中国居民平均年薪与房价之比是1:20-30(因城市而异),而发达国家平均年薪与房价之比是1:4-6(因国家而异);发达国家的房租与房价的投入产出比是8%以上,而中国的房租与房价投入产出比不到4%。显然,扣除房产投机的水分报价后的中国房产根本没有投资价值。因投机炒作暴涨的房价将中国几代人积累的财富在几年内搜刮一空,消费率必然创下了历史新低。据预测,中国房价每下降一个点,将为市场一年增加100亿以上的消费,而中国房价从2007年的平均价位上,至少有40%的下降空间,也就是说,只要中国房价下降40%,中国市场一年将增加4000亿的消费总额,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也迎刃而解。

满意请采纳

4. 有史以来,大的经济危机发生过几次,分别发生在那一年,从哪个国家开始应该怎么正确认识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状况如下:
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经济危机是1825年发生在英国。此后每版隔十载左右资权本主义经济危机都会在个别国家出现。属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主要有四次:1929—1933年、1973~1975年、1980~1982年和2008年。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大家耳熟能详,在此不提。
1973—1975年经济危机原因是由中东第四次战争引起,因美国插手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战争,阿拉伯国家决定通过降低石油生产量和出口量,以报复美国,结果也引起世界范围内一股不小的骚动。
1980—1982年,生产过剩,同30年代经济危机原因有很大相同。
2008年经济危机,08年经济危机刚去不远,原因在此不赘述。

5. 怎样通俗地理解经济危机

为什复么答案不能超过100字?郁闷。制
简单的讲:经济危机就是社会生产了100袋牛奶,我们只喝了80袋。然后生产80袋,我们却只有买70袋的钱了。因为生产少了,需要工人也少了。这部分工人就是去了购买能力。字数限制,烦

6.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认识当今全球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根源就抄是资本家的贪袭婪
这个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写资本论的时候就已经指出了
以次贷危机为例 它的产生 就是金融家贪图利润而用没有实际意义的纸张换取金钱的一个套利行动 当最后利润低到他们没办法维持自己的时候 他们就撒手不管 于是危机产生

至于如何认识,,,全球经济危机应该是 新的经济改革的前奏 它虽然不是固定周期的 但绝对不会只有这么短 也不会只有这一次 我们应该以此为鉴 改善自身经济结构为更好的是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做准备

总的说经济危机就是因为贪婪导致的一次 借钱还不上的尴尬事情 只是它范围更大 影响更大 其实如果真的崩溃了 只要你这个国家的人民团结 那也没什么 前有韩国日本 ,今有冰岛 再早甚至可以追述到美国建国 经济危机不可怕
可怕的是人心的危机 政府的危机

7. 经济危机是怎么产生的,历史上有哪几次比较大的经济危机,各有什么特点

2007年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其实,次贷危机早在2006年就已显现苗头,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房价的持续下降。利息上升使得原先信用不好的用户还款压力增大,违约数量急剧上升,导致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也受到波及,被迫关闭。股市随之动荡,影响到全球的金融市场。实体经济接着也不能幸免。目前,这场危机何时终结,还很难断言。

1997年 亚洲金融风暴
这场风暴从泰国开始。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和国家外汇政策的不当,泰铢在7月2日宣布放弃和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的当天,泰铢与美元兑换的汇率就大幅下跌。金融市场一片混乱。随即,风暴席卷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相应国家的货币纷纷跌入贬值通道,导致经济进入萧条,部分国家的经济在1998年甚至呈现负增长。

1973年 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中东战争又一次爆发,阿拉伯国家为打击以色列及其西方支持者,决定利用石油武器给西方国家一个教训。10月17日,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年底,石油价格从每桶3.01美元提升到每桶11.651美元。石油提价大大增加了许多国家的收入赤字,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均明显放缓。

1929年 大崩溃
这场持续到1933年的经济大衰退是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大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的。首先是木材价格,然后是小麦的过量生产,迫使美国压低基本谷物价格。同时,狂热的美国股市如脱缰的野马一路暴涨。但10月24日,纽约证劵市场突然崩盘。10月29日,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崩盘,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大萧条还造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影响,国际贸易急剧衰退,失业人数激增。

1907年 股市恐慌
1907年,纽约的多数银行贷款都被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一种极度投机状态。3月13日,由于市场传言,股市突然暴跌。银行纷纷收回贷款,加剧股市的下行行情,民众纷纷挤兑,市场濒于崩溃。在此危机关头,银行家摩根组建一支由财团和政府官员组成的救援团,投入资金救市。但这场由股市恐慌导致的市场衰退直到4年后才走出阴霾。

1837年 银行恐慌
1836年,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将联邦基金从第二银行转移至州银行,银行管理体系由此开始走下坡路。《自由银行法》的诞生又使得各州银行的申办手续大幅简化,但随之产生的欺诈行为也屡见不鲜。1837年,马丁-范布伦担任总统后的几个月内,因失去信用而倒闭的银行与日俱增,局面终于变得失控,美国也由此进入衰退期。

1720年 南海泡沫
为进行海外贸易,南海公司于1711年成立。1720年,英国国会同意南海公司发行股票来缓解国债压力,此举导致股票价格大涨。从1720年1月的每股128.5英镑疯狂涨至同年8月的1000多英镑。市场推波助澜,一些公司趁机效仿发行股票牟利。英国国会于是通过《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以严控市场。9月,股市开始下跌。至年底,南海股票泡沫破裂,许多投机客血本无归。

8. 我们该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但是在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出现激烈动荡的时候,面对国内经济增速开始出现连续下滑的新情况,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这不仅仅是一个时期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结果,更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冲击的结果。在已经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面前,如果我们不能够对此保持清晰的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中国经济就很有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重蹈日本经济的覆辙。 历史经验表明,像中国这样一个严重依靠双外需(出口消费性商品、进口能源、资源性商品),依靠规模而不是质量和创新为主的经济体,经济一旦出现下滑,在外部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国内经济紧接着就会出现停止增长、负增长的现象。因此,高度重视当前已经出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用危机意识替代乐观意识,应该成为全体国民的一种共识。 首先,要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性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只要我们能够把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看作是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产物,而不是什么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结果,那么,出台一些具有强制力或者约束性很强的政策措施去应对危机,就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的经验来看,在应对经济危机的问题上,我们从来都不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工作方案,缺的只是对经济形势的总体认识和判断。一旦全社会对危机的性质能够达成共识,依据中国的国情,我们很快就能够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时效性强的应对政策和措施。 其次,要加强对各级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约束力。由于目前国内各区域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和不均衡发展的状况,加上现有考评体系对地方政府的刺激性作用,如果不对在发展经济方面自主性很强的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那么,由各级地方政府引发的从它们各自角度,而不是从全国和全球角度去布局产业经济的无序状况,就会因为产业的累同,在导致产品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的同时,加剧国内总体经济形势的恶化。例如,目前国内很多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投资规模在几百、上千亿的资源、能源型经济,但是由于在这些宏大的投资规模背后,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这势必会导致这些产业的竞争力还没有形成之前,就出现大范围的产能过剩现象。而我们知道,产能过剩只能引发两种经济现象,要么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开展自杀性的价格战,要么企业关门歇业。而无论哪种现象出现,都会加剧恶化国内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所以,在经济危机面前,尤其要对各个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强制性约束。 第三,在加大创新力度的基础上,要不断更新我们发展经济的理念。为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在外需不灵的情况下,有人开出了扩大内需的药方,但是,在经济全球时代,由于人们的经济行为,特别是消费行为,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理性行为,因此,当大家都看到、感受到外部经济的萎靡时,你怎么能够指望他们不管不顾地在国内大肆消费?所以,不断更新发展理念,用理性思考审视我们的应对措施,在经济危机时期就显得非常重要。又由于经济危机时期也是创新的大好时期,因此鼓励创新就成为危机时代的最好也是最有力的工具。

9. 大家怎么看待历史上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回(负的经济增长答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
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
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阅读全文

与我们应如何认识历史上的经济危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