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上还有哪些洪水作出贡献的人

历史上还有哪些洪水作出贡献的人

发布时间:2021-02-23 01:51:57

Ⅰ 历史上有贡献的人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中国帝王,并且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而且还统一了钱币等,但是他耗尽人力物力修建阿房宫和长城等,让这位暴君加快了灭亡 秦始皇,扫六合,修灵渠,筑长城,统一文字度量衡,建立中央集权的制度,为后世2000多年封建社会寞定基础 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 ⒈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⒉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⒋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⒌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使得中国相当部分古文化断层、古代史断代,这点确是遗憾; ⒍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⒎修建长城,使其成为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⒏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宋王朝创建者,不在于他开创的武功,而在于文治。他有着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政治手腕,还有宽容的心态、博大的胸怀。他以豪侠之气,把众多的英雄团结在自己身边;又以卓越的军事家的才干,东征西伐,南战北讨,用武力消灭了一个个争雄一方的霸主,结束了五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又一次统一了中国,为这段历史划上了一个句号。在统一全国之后,他高瞻远嘱,以宏大的气魄,钢铁般的手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文治国,军政分开,削弱藩镇势力,强化中央集权;建立任期缺席,削除了地方势力的终身制和世袭制;重视农业,兴修水利,鼓励垦荒,整治运河,整顿税制,增强国力,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农业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注意培养人才,健全了科举制度,大兴学校,尊重知识;注意发展文化事业,组织官员编纂重要典籍,出版印刷,使宋代的出版事业进入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整顿吏治,严法峻刑,处置了一大批贪赃在法的高官,使社会迅速从乱到治,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这些政治措施,对于结束五代以来的长期混战割据局面,起了重大作用。 唐太宗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 3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 4 .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认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高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6 . 气吞天下的“天可汗”气质,李世民多次以少吓多,经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单骑吓退突厥10万精骑,就对比宋真宗在寇准一再坚持和请求下才勉强在大军护卫下到达澶州南城,而又要战战兢兢的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别啊! 7 .胸怀大局、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道中国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乐不思蜀,他们不但同唐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还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齿常之、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唐朝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现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时那时繁荣富强、威甲四海、文礼之邦的生动写照; 8 .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当时的国子学、太学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如此才不难想起当时的教化呢,同时当时的科举也规范化、考选公平,以进士科最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举为政治上提供优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诗及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9 .工书法、富文词,太宗皇帝个人修养及天赋极高,在书法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在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下,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10 .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中央领导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皇帝也相当重视农业,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问及此事,因太子冠礼与农时违背而更改; 11 . 由于社会安定,商业经济得到发展,全国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城市业有相当的发展,广州、杭州、扬州、成都、江陵、凉州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当迅猛,长安同洛阳作为世界经济大都会就不言而喻了,这为封建经济登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对玄奘佛学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通并维护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及东联新罗、日本,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从奴隶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开发并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中华民族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留下了辉耀千古的丰功伟业及精神财富,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也正如筑东阳先生所说“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Ⅱ 历史上有哪些治水名人 我国历史上治水的名人

大禹等。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内的后容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Ⅲ 历史上有哪些人有重大贡献

各朝的皇帝,还有些历史名人,岳飞,郑和,李时珍(本草纲目),孙思邈,祖冲之(圆周率),张衡(地震仪)好多啊。你应该说明白就哪方面的贡献啊?

Ⅳ 中国历史上有过哪些大水灾

水灾,泛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而言。一般所指的水灾,以洪涝灾害为主。水灾威胁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防治水灾虽已成为世界各国保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安全保障事业。但根除是困难的。至今世界上水灾仍是一种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155年间,大水灾就发生了1029次,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公元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黄河决口,淹死100多万人。公元1642年(明崇祯15年),黄河泛滥,开封城内37万人,被淹死34万人。1933年黄河决口62处。1938年,蒋介石在河南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使1250万人受害。
在洪灾的侵吞中,大城市不能免。据考证,历史上洪水曾五进北京城,天津市曾8次被淹。
本世纪最大洪水有三次。一次是建国前,两次为建国后。1931年,中国发生特大水灾,有16个省受灾,其中最严重的是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五省,山东、河北、浙江次之。8省受灾面积达14170万亩,占8省耕地面积的1/4强。据统计,半数房屋被冲,近半数的人流离失所,不少人举家逃难。这次大水灾祸不单行,还伴有其他自然灾害,加上社会动荡,受灾人口达1亿人,死亡370万人,令人触目惊心。
解放后全国性的大水灾主要有两次,1954年大水灾和1991年大水灾。1954年那次全国受灾面积达2.4亿亩,成灾面积1.7亿亩。长江洪水淹没耕地4700余万亩,死亡3.3万人,京广铁路行车受阻100天。国家对自然灾害的救济费为3.2亿元。
其他重大水灾有:1958年黄河郑州花园口出现特大洪水,郑州黄河铁桥被冲毁。海河流域1963年遭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受灾面积达6145万亩,减产粮食60多亿斤。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1982年遭特大洪水,安康老城被淹,损失惨重。
由于历史上记载的水灾大都只是定性描写,大到什么程度难以衡量。估计最大的大概是大禹治水的那次。
有一本书可以去看看,《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资料汇编》

Ⅳ 除大禹治水外,人类历史上还有哪些洪水灭世传说

上一回我们讲到大禹治水解决了泛滥20年的水患,华夏民族得以繁衍生息发展壮大。那么大禹治的水是哪里来的?除了中国的历史传说之外,世界上其他文明是否也存在洪水传说呢,它们又是怎么产生的?

洪水灭世神话产生的原因

而洪水灭世神话的产生是源于以下原因:

1.人类文明起源于河流附近,“傍水而居”为洪水神话创造了条件;

2.最初人类生产力低下、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脆弱,洪水泛滥人类生命和财产都容易造成严重冲击;

3.天灾的不可预见以及重大冲击,就如同时刻有剑悬在自己头顶一样,造成人类的极大恐惧。因此创造了神话来表达自己的恐惧和无助,并且希望通过敬神来免除灾害;

而当人类的生产力发展之后,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和对天灾的应对能力都大幅提高,尤其是现代社会,甚至能预测天气变化,于是对洪水失去了那种头顶悬剑的感受,灭世神话也失去了根基。

谢谢您的阅读,喜欢就请关注我哦!每天都有原创历史好文等您鉴赏!

Ⅵ 历史上有哪些治水名人

1.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改以前边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

2.孙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因该灌区的两条引水河总长为100余里,公元前598-前591领导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称安丰塘,其周长120许里,灌田万顷,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灌溉效益。

3.西门豹河北人,战国时期魏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时曾任邺令,主持修筑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无坝取水枢纽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条灌渠,既减少了河水泛滥之祸,又肥沃了土壤。引漳十二渠经人们的不断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续到唐代至德年间(756-758年),有1000多年。西门豹死后,邺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兴建了西门豹大夫庙,宋、明、清三朝还为他树立了碑碣。直到现在,河北临漳地区还有一条渠道叫西门子渠。

4.李冰,秦昭王灭周后(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领导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为纪念李冰,早在唐代就兴建了李冰祠。

5.王景(约公元20-90年)琅琊不其(今山东即墨县西南)人,东汉水利家。自幼“广窥众书”,学识渊博,掌握多种技艺,尤其热心于水利工程建设。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由几十万人参加的治理黄河、汴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后人对王景“河、汴分流”,固定了河道,给予很高的评价。历史上对王景充满了赞扬之词:“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6.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两岁丧父。他从小有志,发愤读书。26岁中进士,开始做官。文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武官至枢密副使(宋朝军事机关枢密院的副长官),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倡言。他在水利方面也作出了不朽业绩。曾在江苏东部海滨修筑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泽后代。在治理太湖时期,结合自已的治水实践,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的治水方针,较妥善地解决了蓄与泄、挡与排、水与田之间的矛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7.王安石(1021-1086)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主持的变法,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变法期间,他制订了发展农业的各种新法,其中《农田水利约束》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约束》的颁布和实施,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形成了“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的喜人景象。许多地方在新法的彭励下,自动组织起来,大兴农田水利,形成了一次水利建设高潮。

8.郭守敬(1231-1316)河北邢台人,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对天文、历法、水利三方面贡献很大。中统三年(1262年)提出修治燕京附近运道、开发邢台、磁州农田水利及豫北沁河、丹河水利等六项建议,这些建议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称赞,并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受命负责河流与渠道的整修、管理事务。中统四年(1263年),郭守敬因兴修水利有功,升任副河渠使。1264年在西夏地方行政长官张文谦的支持下,在宁夏等地修复、新建了数十条引黄灌溉渠道,并修建了许多水闸。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唐徕渠、汉延渠等十几条渠道就是当时重修的。次年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监,协助都水掌管全国的水利事务。回到大都后,郭守敬提出重开金口河,以引浑河(今永定河)之水入大都,兴漕运与灌溉之利。至1266年,全面整修了金口河,使这条旧渠道起到了既能灌溉又能漕运的作用。至元八年(1271年)郭守敬升任都水监,掌管全国水利工作。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庭开始修筑京杭大运河,郭守敬奉命勘察了今山东西南的泗水、汶水、御河等主要河流,设计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河道线路,为运河全面沟通奠定了基础。至元十三年任工部郎中,不久又调至太史局,负责制订新历法。至元十七年完成了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最精确的《授时历》。郭守敬还研制成功了近二十种观测天象仪器,组织实施了规模宏大的“四海测”计划。提出了以海平面为地形测量的基点的科学理论及“海拔”的概念。元二十八年复任都水监,修复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任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郭守敬是与张衡、祖冲之等人齐名的我国古代八大科学家之一,是十三世纪末登上世界科学高峰的杰出人物。

9.潘季驯(1521-1595),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明工治河专家。30岁中进士,嘉靖末至万历中,4次任总理河道大臣,主持治理黄河、运河等,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重要贡献。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论,对以后治河有很大影响。其代表作《河防一览》,共14卷。

10.李仪址(1882-1938),1909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先后赴德国皇家工程大学和但泽工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水利,1915年与张謇一道创办了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现河海大学的前身),引进西水利技术。主持兴建了陕西泾惠渠、渭惠渠等灌溉工程。曾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渭北水利工程总局总工程师范、担任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第一至第六任会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导淮委员总工程师、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等,为我国近代治水的先驱。

Ⅶ 历史上有哪些为治理洪水作出国贡献的人


1.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改以前边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

2. 孙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 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因该灌区的两条引水河总长为100余里,公元前598-前591领导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称安丰塘,其周长 120许里,灌田万顷,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灌溉效益。

3.西门豹 河北人,战国时期魏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时曾任邺令,主持修筑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无坝取水枢纽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条灌渠,既减少了河水泛滥之祸,又肥沃了土壤。引漳十二渠经人们的不断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续到唐代至德年间(756-758年),有1000多年。西门豹死后,邺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兴建了西门豹大夫庙,宋、明、清三朝还为他树立了碑碣。直到现在,河北临漳地区还有一条渠道叫西门子渠。

4.李冰,秦昭王灭周后(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领导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为纪念李冰,早在唐代就兴建了李冰祠。

5. 王景(约公元20-90年) 琅琊不其(今山东即墨县西南)人,东汉水利家。自幼“广窥众书”,学识渊博,掌握多种技艺,尤其热心于水利工程建设。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由几十万人参加的治理黄河、汴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后人对王景“河、汴分流”,固定了河道,给予很高的评价。历史上对王景充满了赞扬之词:“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6.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两岁丧父。他从小有志,发愤读书。26岁中进士,开始做官。文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武官至枢密副使(宋朝军事机关枢密院的副长官),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倡言。他在水利方面也作出了不朽业绩。曾在江苏东部海滨修筑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泽后代。在治理太湖时期,结合自已的治水实践,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的治水方针,较妥善地解决了蓄与泄、挡与排、水与田之间的矛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7. 王安石(1021-1086) 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主持的变法,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变法期间,他制订了发展农业的各种新法,其中《农田水利约束》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约束》的颁布和实施,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形成了“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的喜人景象。许多地方在新法的彭励下,自动组织起来,大兴农田水利,形成了一次水利建设高潮。

8.郭守敬(1231-1316) 河北邢台人,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对天文、历法、水利三方面贡献很大。中统三年(1262年)提出修治燕京附近运道、开发邢台、磁州农田水利及豫北沁河、丹河水利等六项建议,这些建议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称赞,并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受命负责河流与渠道的整修、管理事务。中统四年(1263年),郭守敬因兴修水利有功,升任副河渠使。1264年在西夏地方行政长官张文谦的支持下,在宁夏等地修复、新建了数十条引黄灌溉渠道,并修建了许多水闸。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唐徕渠、汉延渠等十几条渠道就是当时重修的。次年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监,协助都水掌管全国的水利事务。回到大都后,郭守敬提出重开金口河,以引浑河(今永定河)之水入大都,兴漕运与灌溉之利。至1266年,全面整修了金口河,使这条旧渠道起到了既能灌溉又能漕运的作用。至元八年(1271年)郭守敬升任都水监,掌管全国水利工作。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庭开始修筑京杭大运河,郭守敬奉命勘察了今山东西南的泗水、汶水、御河等主要河流,设计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河道线路,为运河全面沟通奠定了基础。至元十三年任工部郎中,不久又调至太史局,负责制订新历法。至元十七年完成了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最精确的《授时历》。郭守敬还研制成功了近二十种观测天象仪器,组织实施了规模宏大的“四海测”计划。提出了以海平面为地形测量的基点的科学理论及“海拔”的概念。元二十八年复任都水监,修复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任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郭守敬是与张衡、祖冲之等人齐名的我国古代八大科学家之一,是十三世纪末登上世界科学高峰的杰出人物。

9.潘季驯(1521-1595),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明工治河专家。30岁中进士,嘉靖末至万历中,4次任总理河道大臣,主持治理黄河、运河等,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重要贡献。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论,对以后治河有很大影响。其代表作《河防一览》,共14卷。

10. 李仪址(1882-1938),1909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先后赴德国皇家工程大学和但泽工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水利,1915年与张謇一道创办了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现河海大学的前身),引进西水利技术。主持兴建了陕西泾惠渠、渭惠渠等灌溉工程。曾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渭北水利工程总局总工程师范、担任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第一至第六任会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导淮委员总工程师、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等,为我国近代治水的先驱。

Ⅷ 治水名人有哪些

1、禹,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改以前边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

2、孙叔敖,楚国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

因该灌区的两条引水河总长为100余里,公元前598-前591领导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称安丰塘,其周长 120许里,灌田万顷,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灌溉效益。


3、西门豹 ,河北人,战国时期魏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时曾任邺令,主持修筑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无坝取水枢纽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条灌渠,既减少了河水泛滥之祸,又肥沃了土壤。

引漳十二渠经人们的不断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续到唐代至德年间(756-758年),有1000多年。西门豹死后,邺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兴建了西门豹大夫庙,宋、明、清三朝还为他树立了碑碣。直到现在,河北临漳地区还有一条渠道叫西门子渠。

4、李冰,秦昭王灭周后(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领导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为纪念李冰,早在唐代就兴建了李冰祠。


5、王景,琅琊不其(今山东即墨县西南)人,东汉水利家。自幼“广窥众书”,学识渊博,掌握多种技艺,尤其热心于水利工程建设。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由几十万人参加的治理黄河、汴河。

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后人对王景“河、汴分流”,固定了河道,给予很高的评价。历史上对王景充满了赞扬之词:“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Ⅸ 中国历史上治理洪水的人物有哪些(除了大禹)

范仲淹治理洪水的故事:相传,范仲淹初到泰州的西溪上任之际,有人曾劝他不要在这个小地方做税官,范公不以为然,笑而答道:
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
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
西溪景区内现有海春轩塔、凤凰泉、度假村及北宋丞相范仲庵的读书堂。《天仙配》中董永的家乡传说也在这里,现仍保存着董永墓、董永祠、老槐树、土地庙、辞郎河、送子头等遗迹。

如今,作为东台地方文明的发祥地,西溪旅游景区开发工程近期将全面启动。

西溪旅游区即将启动的线路工程为“三区一园”,即“梨木街”仿古商业文化街头游憩区、“泰山寺”宗教文化旅游区、“盐文化”三贤祠旅游区和“天上人间”主题公园。东台市将同时着力进行西溪人文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搜集整理历史遗迹、传说、诗词、佛教、古物等,呈现西溪旅游新景象。


东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北宋晏殊、吕夷简、范仲淹三宰相,曾在这里担任过盐官。

北宋时期,东台为泰州一属地,盐业生产已相当发达,年产居淮南之首,而当时的西溪则是东台的核心之地,海滨重镇。开宝七年(974年)泰州在西溪设盐仓监管东台境内(老政区)各盐场。于是,晏殊于11世纪初首先与东台结缘。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北宋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景德初年,他以“神童”的才名得到举荐,并应召殿试,援笔立成,考中进士。任西溪盐仓盐官后,他在西溪建立晏溪书院,开创书院讲习教育,慕名前来听他讲学者甚众,为此他深得贫苦百姓,尤其是盐民后生的崇敬。晏殊一生好贤,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宋仁宗时,他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宰相)。
晏殊在东台刚刚点燃教育星火,便因任满而离去了。正当乡民们深为晏殊的离任而惋惜时,另一位杰出的人物及时填补了乡民们心灵的失落。这就是吕夷简。吕夷简(978—1043年),字坦夫,北宋寿州(今安徽寿县)人,继晏殊出任西溪盐官。当时,西溪人酷爱种植天下名花牡丹,吕夷简见此,也植牡丹一株,并护以朱栏,令人不忍攀折,每春花开数百朵,海滨称为盛事。仁宗亲政后,他连任同平章事十余年,是北宋年间杰出的政治家。
后到西溪的是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吴县(今苏州)人。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监西溪盐仓。后官至参加政事(宰相),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幼年贫寒生活中对民间疾苦的体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决定了他要为国家和百姓做一番事业。所以,三相中范仲淹在东台的建树最著,与东台结缘也最深,率领民众,修筑了“华夏第一堤”──范公堤。

Ⅹ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为后世做出了贡献

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改革家。比如古代的王安石、范仲淹、张居正,近现代的孙中山、毛泽东等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还有哪些洪水作出贡献的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