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史上真实的曹爽有那么“熊”吗
曹爽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大司马曹真长子,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
曹爽前期的表现尚可,后期除了“熊”还要加上“傻”。曹爽的表现主要有明显不同的由“牛”到“熊”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还算牛,他把司马懿的实权变成了虚权,把权利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曹爽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廷,与曹叡交情甚好。曹叡继位后,任命他为散骑待郎,后迁任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再转任武卫将军,特别受到宠爱。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曹真逝世,曹爽承袭邵陵侯爵位。
但曹爽兄弟始终犹豫未决。司马懿怕曹爽会绝地反击,于是先后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所亲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诱劝曹爽放弃权力,并以洛水为誓允诺其只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蒋济也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想剥夺他们兄弟的兵权,不会伤害他们,可以保他们富贵。
曹爽想了一夜,认定司马懿不过是欲令他与他的兄弟们放弃兵权,于是决定放弃抵抗,而请皇帝罢免自己,并向司马懿认罪投降。当曹爽解下印绶时,主簿杨综劝道:“您挟持天子手握大权,难道要放弃这些权位而跑到东市去被砍头吗?”但曹爽不听从。桓范也大哭道:“曹子丹大英雄,却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没想到今日受你们的连累要灭族了!”
曹爽兄弟被免职后,以侯爵的身份回到府第,司马懿在曹爽府第四角起高楼,命人日夜监视。曹爽兄弟不安心,于是声称食物不足,向司马懿要求食物,后司马懿送来食物,曹爽兄弟十分高兴,自以为司马懿不会赶尽杀绝。但不久后,与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黄门张当在司马懿的严刑拷问之下,只得供称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图谋反。于是曹爽兄弟与其亲信党羽都被捕,正月戊戌(初十)日(2月9日)并一起被屠灭三族。
曹爽对整个形势估计不足,他应该听桓范的话,毕竟司马懿只占了一个城,自己兄弟是曹家人,还有皇帝曹芳在,司马懿名不正言不顺,只要曹家人在,皇帝曹芳在,国家就还在曹家人手中,自己的权力地位也不会跑走,司马懿不过是叛乱,是叛贼,这时候不是叛贼也是叛贼了,自己还可以名正言顺的拉起队伍为国家平叛,使皇帝和自己重新入主洛阳城。
可惜的是曹爽没有听桓范的建议,相信了司马懿的话,他把司马懿想的太简单、太好了,没有想到自己已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他把曹家的江山,自己和亲信们的命运都交给了司马懿,把自己变成了待宰的羔羊,最好让司马懿把自己和亲信们都灭了三族。所以,曹爽又”熊”又“傻”。
⑵ 历史上曹爽是一个愚蠢的人
不算是,曹爽的一生是很戏剧的一生,曹爽本人原本低调谦虚,胸无大志,只想享受自己内世袭的荣华富贵而已。后来容在魏明帝托孤时阴差阳错的成为两大托孤重臣之一。怪只怪自己用人不当,致使台中三狗飞扬跋扈,自己也变得贪婪、霸权而不可收拾。成于权利之争,也败于权力之争,最后更是死于权力之争
⑶ 为何历史上曹爽最终被司马懿处死呢
《虎啸龙吟》这部电视剧,刚刚看完曹爽被斩了,连带三族的人,包括自己三岁的儿子都版没有例外都被斩杀了,电视权画面太过于血腥,再加上三岁孩子单纯的笑容,丝毫意识不到自己即将命丧黄色。
孩子天真烂漫的笑容和即将行刑的冷清场景对比在一起,我都忍不住要哭了呢。
在那个时代,又有谁是真正无辜的,都是一人之命连带九族,姓什么?父亲是谁?从一出生命运就被决定了啊。
电视剧上是说曹爽谋反,其实和历史并没有太大的异议。在历史上,曹爽作为大将军曹真的儿子,自幼生活的锦衣玉食,虽然生在武将之家,但他真正成大气的并不是他打了多少战役,而是曹叡死了以后,命他辅佐小陛下,才使得他本人一步登天。
曹家的人生性傲慢,看着陛下年龄这么小,再加上周围人的怂恿,他就想篡位了以为好压制住司马懿,谁成想,司马懿技高一筹,再加上儿子司马昭善于攻心,结果曹爽以反叛的名义被拿下了。
这还不死?按律当斩。
⑷ 曹爽真的是昏庸无能吗史书中的曹爽是怎样的
大家眼中的曹爽,通常是“擅权和无能”的代表人物。其实也未必,通过史书,也许你能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曹爽。
司马懿死后,政权再由司马师、司马昭陆续掌握,寒门出身的人才再遭排斥,兄弟俩在各层级安插心腹党羽,笼络豪强门阀,国家权力做为政治交易,中央集权的能力进一步削弱,国力分散,朝政越加腐朽。
西晋建立没多久,就彻底暴露了虚弱的本质,一盘散沙的权力格局根本扛不住任何狂风暴雨的摧残,随后就是“衣冠南渡”。
⑸ 曹爽的历史评价
陈寿:“爽德薄位尊,沈溺盈溢,此固大易所著,道家所忌也。玄以规格局度,世称其名,然与曹爽中外缱绻;荣位如斯,曾未闻匡弼其非,援致良才。举兹以论,焉能免之乎!”
辛宪英:“曹爽与太傅俱受托之任,而独专权势,行以骄奢,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
桓范:“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
王广:“曹爽以骄奢失民,何平叔虚华不治,丁、毕、桓、邓虽并有宿望,皆专竞于世。加变易朝典,政令数改,所存虽高而事不下接,民习于旧,众莫之从,故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百姓安之。莫之或哀,失民故也。”
谷应泰:“夫曹爽释兵归天子,求老私第;商鞅刑太子傅,孝公崩,欲自亡入魏。自古以来,器小而位高,威重则身危,奸邪前败,祸患后随,濒死而不之悟者也。”
蔡东藩:“曹爽一庸奴耳,不度德,不量力,竟以一时之徼幸,入为首辅,就使小心谨慎,犹难免复餗之凶;况淫奢无度,酒色是酖,何晏、邓飏诸人,毫无伟略,引为谋士,兄弟中仅一曹羲,犹有一隙之明,而爽不肯从,其能保家保国乎?当日即无司马懿,吾知爽亦未必不亡也。”
吕思勉:“魏曹爽一辈人,颇有志焉,然其图甚大,不为时俗所顺悦;正人君子,往往非奸邪小人之敌,曹爽遂为司马宣王所覆,宣王本惟计私图。”
⑹ 正史上的曹爽是怎样一个人,司马懿怎么评价他
曹子丹佳人,生汝犊耳——
力压司马懿十年,权倾一时,这是表面现象。
其实在他掌内权的十年里,刚愎自用,好大容喜功,浮夸风特别严重……得罪了很多朝中老臣,那都是当年跟着太祖曹操的人,你的辈分差着呢,还不把人放在眼里。
蒋济就看不下去了,这么下去大魏非被你小子搞垮不可,于是他就去劝曹爽。只要你放下武器投降,我们决不追究你以往的罪责,你依旧是个富家翁潇洒的活下去——
或许是蒋济的真诚感动了曹爽,他就真的投降了。
所以就有人骂他了,如本文的第一句。
他的下场是夷族。其实这事司马懿也做的不地道,所以蒋济就被气死了。
⑺ 历史上真实的曹爽,为什么司马懿隐忍十年
曹芳即位之初,曹爽凡事皆与司马懿商议,不敢专行,司马懿亦以其为国家肺腑,以礼让之。后来曹爽听从亲信丁谧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乘机削去司马懿的军权。同时晋升司马懿的亲信蒋济为太尉,趁机免去蒋济原执掌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一职,改任命其二弟曹羲为中领军,又废除禁军五营中的中垒、中坚两营校尉,把两营兵众交由曹羲直接统领。另以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曹彦为散骑常侍,曹爽兄弟于是完全掌握京师禁军;他的表弟夏侯玄则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总统诸将,选拔举用军队武官。而曹叡在位时嫌其浮华而弃用的一部分毫无声望的闲人,如任南阳的何晏、邓飏、李胜、沛国丁谧等,全被曹爽招为心腹,并担任朝中要职,丁谧、何晏、邓飏被封为尚书,且由何晏负责选拔官员;任用李胜为河南尹、毕轨为司隶校尉,控制京城内外权柄;同时令尚书奏事时先向自己汇报,由自己权衡轻重后再询问司马懿,其后渐渐连询问司马懿对政令的看法都不做了,开始自专政事。
曹爽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继位有十个年头的少帝曹芳打算拜谒位于高平陵的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和他的亲信们一同前往谒陵。司马懿得知这一情况,觉得机不可失,于是趁机发动了兵变。他到永宁宫向素和曹爽不和的郭太后上奏,说曹爽兄弟祸国乱政、结党营私,然后请太后上奏天子,请求下旨将曹爽罢职。接着,司马氏集团又以皇太后的命令关闭了洛阳的所有城门,占据了洛水浮桥。然后,司马懿任命司徒高柔行大将军事,掌管曹爽的军队;王观行中领军事,接管曹羲的军队。司马懿再上奏少帝曹芳,称依照皇太后的命令要罢免曹爽兄弟。然而,这篇奏疏最先传到了曹爽的手中,曹爽看过之后茫然不知所措,也不敢将其呈送曹芳。大司农桓范在政变发生后不顾下属的劝诫,出城劝说曹爽带曹芳前往许昌,然后以皇帝的名义号召集天下兵马抵抗司马懿集团。曹爽犹豫了整整一夜,最终觉得投降虽然会失去原有的权力,但以侯爵的身份应该还能享有荣华富贵。于是曹爽兄弟放弃了抵抗,请求皇帝罢免自己,并且向司马懿俯首认罪。曹爽兄弟被罢官后,随即回到了府邸
司马懿
不久,与曹爽交往密切的朝廷侍从张当在司马氏集团的严刑拷问下招供说曹爽和何晏密谋在三月篡权夺位,于是曹爽集团的骨干都被逮捕,而桓范也以诬告司马懿谋反的罪名下狱,他与曹爽等人一并被处死,并且三族也被夷灭。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不但将曹爽集团势力消灭,而且牢牢把持住了朝政大权。曹操用一生的艰辛打下来的江山自此又转到了司马氏集团的手上。
⑻ 历史上的曹爽 真的谋反了吗
公元249年,独揽大权的大将军曹爽率领一众亲信,陪同魏国少帝曹芳前往魏明帝曹叡的坟墓高平陵扫墓。待曹爽等人抵达高平陵后,司马懿火速控制住洛阳城内,并且以郭太后的名义封闭城门,揭露曹爽的种种的罪恶发动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控制住洛阳城后,派人前往高平陵通知曹爽,如果曹爽能够缴械投降,交出军政大权,那么还有活路,并且以洛水为誓。曹爽得知消息后,起初还打算反抗,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想了一夜还是没有勇气与司马懿对阵,而曹爽的亲信也纷纷劝说曹爽尽早投降,毕竟司马懿这个太傅的军事才能在魏国上下是有目共睹的。待曹爽回到洛阳城内不久,大权在握的司马懿便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曹爽、曹训、何晏、丁谧、李胜、桓范等一众亲信统统处死,并且诛灭三族。回顾这段历史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当时曹爽选择了反抗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果呢?
⑼ 与司马懿同为辅政大臣的曹爽,实力如何
曹爽为人低调,天资平庸,阴差阳错之下得掌大权,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 却没有治国应有的才干 ,任用私人又搞得满朝乌烟瘴气,最终人心尽失落得个被诛杀的下场。
公元239年,明帝曹叡在病危之中托孤司马懿与曹爽,曹爽一跃而成为托孤重臣,从此权倾四野、威震天下。
司马懿曾经评价曹爽:驽马恋栈豆。意思是说曹爽没什么才能,像一匹劣马一样只知道吃,非千里马可比。这也许是对曹爽一生最中肯的评价了。
⑽ 如何评价曹爽呢
虎啸龙吟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司马懿与曹爽的勾心斗角。
尽管面对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猜忌,曹真、曹休、张郃等宗室、名将排挤,诸葛亮、陆逊两大奇才对手的争斗,司马懿都没有这么辛苦,反而面对曹爽却如此艰难。
那么,历史上曹爽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小生认为,两个字形容他再合适不过:怂货。
大家知道,曹叡临终前本来是想让曹宇辅政的,但是他的近臣对曹宇不满,逼迫曹叡托孤于曹爽。当曹爽听说自己被安排辅政时,他吓得腿都软了,不知该干什么。
电视剧里曹宇傻乎乎的行为,其实是曹爽的真实写照。
曹叡死后,曹爽和司马懿一起辅佐曹芳。曹爽最开始对司马懿礼遇有加,不论有什么政策决定,他都要去征求司马懿的意见才行。
曹爽这一生最大的两个弱点,全被司马懿看穿了——贪图享乐,性格懦弱。
他想了很久,说道:“投降吧,好歹还能天天在家里过幸福的小日子。”
桓范骂道:“曹真那么牛的人,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白痴儿子!亏我还从洛阳逃出了,结果竟然是为了陪你送死!”
于是,曹爽和兄弟们回到了洛阳。司马懿把他们困在家中,重兵把守。
当然,誓言这东西,不过是随便说说的。
司马懿派人对曹爽的手下严刑拷打,屈打成招,捏造出曹爽要叛变的罪行。最终,曹爽被夷三族。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曹爽在司马懿退位期间的作威作福,不过是强行隐藏自己怂货的本质。在面对巨变时,懦弱的本性暴露无遗。
司马懿看清了这一点,也终于搞死了曹爽。
看清人心,才是乱世最锋利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