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课改下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
你本身学历史的,首先要补充数学知识。新课改有好多条件,你都要了解。数学其实不难,提前做好准备。
② 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方式有哪些
学法指导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使学法指导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实效性,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适时加以点拨、强化。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 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根据教学的时代性特征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前准备备学法 : (一)揭示知识体系: 在备课中,要对教材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现象变得简单化、条理化、中国络化,使之成为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规律前提。 (二)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 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探求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 例如,在讲述《鸦片战争》一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一.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二.鸦片的输入及危害。三.中国的禁烟运动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四.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我是这样设计的:一.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什么?(讲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之为民族英雄?(指导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三.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讲述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哲理);四.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讲述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5.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讲解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观点);陆.引导学生讨论辨析“落后应该挨打”与“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指导学生怎样定论历史的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课堂教学教学法 :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它是师生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情感交流和行为相互作用的主阵地。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要通过课堂这一主阵地来完成,因此学法指导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这一重要环节。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 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引导者,是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以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因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境,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下面以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采用讲述法,则只是向学生揭示了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影响等内容,主要作用仅是为学生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如果采用谈话法,明确向学生提出以下思考提纲:一.洋务运动的兴起的根本原因?二.洋务派在中央、地方上的代表人物?三.洋务派在前期、后期主要活动? 四.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5.选辑有关史料,供学生阅读分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出有效问题,并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作出解释或总结;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综合史实、提炼要点、互相讨论、修正结论,从中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问题。两种方法在教学中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后者显然优于前者。 (二)注重循序渐进 : 学生对历史认识能力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即知识、方法和理论,学法指导亦然。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创造供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天地。其次是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使之能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分析、认识历史问题。再次是通过题型的变换,知识的迁移去拓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这样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优秀的学习方法,获取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体现学法的多样化 : 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因而学法指导的方法不可能公式化,不同章节、不同内容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精心设计课堂。 提问,选辑典型史料,提供历史定论等。长此以往就能使学生的历史观得以加强,历史学习的方法得以掌握和应用。 三、课外辅导用学法 : 课外辅导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对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力的有效训练。因此,课外辅导中点拨和强化学法是学法指导中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 (一)提供实践材料 : 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传授的有关学法,通过教材、讲义或者互联中国向学生提供有关预习复习的内容或提纲,提供精选的历史材料或有关学法指导的参考书籍等,使之能有的放矢地练习。 (二)“师疑”与“生疑”相结合 : 教师的设疑是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的提炼,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争论,同时向学生启示切入问题的角度。学生的质疑主要是指对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要求做到:质疑要注重问题的前提,解决要注重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做到“学思结合”,培养学生能力。 (三)细致地做好解题指导: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知识、理论,更重要的是需要方法、技巧和能力,而方法、技巧和能力的形成和掌握,需要指导和训练。 首先,对审题能力的指导。审题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怎样把已知条件转化为未知条件的能力,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挖掘能力;以及排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等。 其次,对理解题意的指导。理清题型、把握要求、分清限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找准问题切入点、分析层次及所用的知识点、理论或历史规律等。 第三,指导学生正确解答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要回答正确、全面,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缜密性、辩证性和创造性。 当然,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贵在坚持,重在方法,其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能更好地自主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创造性地应用知识
③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做到辅导到位
一、辅导好五个环节
1.“启发”是第一步。要辅导学生明确学习的内驱力和自觉性。教师应主动地面向全体学生的中下层,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情和课型的不同,具体方式方法应灵活多样。例如,在讲美国内战时,美国独立后,存在着两种经济形式,即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历届学生在考试中容易弄错,为了让学生掌握,我把它们比作一个母亲生有两个孩子,是龙凤胎,产下一男一女,这男孩和女孩都是该母亲的孩子。这个“母亲”比作资本主义经济,“男孩”比作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这个“女孩”比作“南方的奴康制种植园经济”。这样学生感到很有趣味性,对知识印象深刻,不容易混淆。
2.“阅读”是第二步。教师根据课文特点,教学要求,在黑板上写出历史知识网络提纲,让学生看书,找出纲要内容,并在课本上划上记号。
3.“讲议”。教师提出设计好的带有启发性的重要问题,引导学生议论,同时结合议论情况就重要的史实及较为复杂费解的重要问题进行补充和讲解。
4.训练。教师出几道精典题让学生组织答案,最后教师讲评,以达到精讲精解。
5.小结。教师可以集体辅导总结,可以是教师辅导下各小组总结或学生个体自我总结。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学生内容和学习过程。能知是非得失,并将新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清晰地固定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真切地体会到“学有所获”,认识到“将有所用”。
二、辅导好的三个关键
1.重难点解析。指导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遇到的,难以独立解决的知识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注重知识难点的传授,巧妙的解决问题。
2.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很快掌握知识,迅速形成能力。故学习方法的辅导应是历史辅导的核心和着力点所在。
如①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的方法和技巧:读目录——了解全书的总体结构;读导言——理清教材线索,把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读正文——具体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读地图——加强直观形象性,树立空间观念;读习题——温故知新,巩固所学;读年表——查大事,树立时间观念。让学生自己会阅读、体会、领悟、教师施教之功应放于贵在引导,重在转化。
②教学生一些记忆历史的方法,如编歌诀、图示、网络、谐音、简缩等记忆法。如雅各宾派革命措施,可用简缩记忆:一摧封、二镇反、三限价、四军管。
③讲解做题技巧。例如解历史问答题,首先要弄清问答题的四种构题成分:a.求答的内容;b.求答内容的属体;c.解答方式;d.限制条件。
其次要掌握答题的一般技巧和行文思路,也就是要对解答试题所需要的历史知识,全面思考,认真筛选;对能力要求较高,难以解答的问答题。要因题设法,化难为易;在审准题目要求的基础上,要因题定式,速编提纲。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准确地完整地回答试题。
三、辅导好四类学生
心理学对学生学习个性的分类有一种“四分法”:(1)敏捷而踏实型;(2)敏捷而不踏实型;(3)踏实而不敏捷型;(4)不踏实又不敏捷型。
历史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优辅差。我觉得,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这种分类来搞好不同类型学生的历史学习辅导。
1.优秀学生。他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具备自主学习的条件,辅导他们时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一般要求的学习任务,以赢得更多时间用于拓展性和深化性的学习。
2.中等学生。他们思维敏捷,能力较强,但往往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也欠端正,学得比较虚浮,因而本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常有缺漏。对该类学生的辅导,一定要严格要求他们不能浅尝辄止,须提醒或暗示他们不要因有所知而沾沾自喜,要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形成深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成为踏实的优秀学生。
3.下等学生。他们虽然不太聪明,领悟能力较差,但他们拥有踏实的态度,认真的品质和严谨的习惯。教师对这类学生的辅导一定要主动热情,多子鼓励。要求他们在保证“学会”的同时,还要尽可能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尽可能提高学习效率,使头脑变得更敏捷,更灵活一些。
4.双差生。这类学生智力偏低,思维较浅,学习态度往往不够端正、踏实。教师要主动、真诚、耐心,尽力去发现他们的点滴成绩和进步,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的勇气,尽可能科学地学习,使他们在学习上日有所获,并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对以上这四类学生的辅导到了位,才能使好的更好,不够好的也变好了,都进入自觉和会学的最佳学习境界,从而实现了全体学生历史素质的最优发展。
④ 历史教师如何辅导学生进行高考复习
历史要进行笔记抄,这是必不可少的袭。历史知识点繁杂,如果单靠阅读教材,不但费时,而且记忆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要进行笔记。笔记要记两次,上课时,对老师的讲解和板书进行笔记,课后要整理笔记,在整理的过程中,又是一次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复习。
⑤ 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历史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指导
⑥ 历史教师如何教会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
做图表,兴趣话。小故事。
⑦ 历史教学中如何关注和辅导学困生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他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学生。 “学困生”有着很多种类型,大致上分成以下四种:第一种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称为“思想意识较差的学困生”;第二种是学习习惯不好的,称为“顽皮型学困生”;第三种是思维缓慢,跟不上上课的进度的,称为“迟钝型学困生”;第四种类型是“偏科非常严重的学困生”。 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一、尊重和关爱学困生,树立他们的信心 通常,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即使犯了一点小错误,教师也能及时谅解。反之,若学困生犯了错误,则对他们大发雷霆。这样,在无形之中就滋生了他们的自卑心理。要消除学困生的这种自卑心理,只有教师用真心去对待他们,尊重和关爱他们才行。 作为历史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使学生间接喜欢所任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小浩是班中最顽皮的学生之一,学习成绩一直较差,且较散漫。但笔者经过多天的观察,发现他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和集体的荣誉感,特别爱劳动。于是,就任命他为班上的课代表。刚开始,他还不习惯,就要多引导他,没过多久,他就干得非常出色。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的历史与社会成绩一次比一次提高。
二、指导学困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困生来说更为重要。学困生对学习通常有一种消极态度,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培养其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为了调动起“学困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改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在每堂课上课开始,就要创设情景,如用音乐、图片、电视记录片、漫画等一些比较形象生动例子,然后在这种情景的渲染下进行下一步骤的教学。 如在讲七年级上册《辽阔的疆域》时,就边放歌曲《大中国》,边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出来,而且还让全班学生跟着一起唱歌。这时,笔者故意走近学困生身边,示意他们把歌唱响一点,使他们感觉到,在上课过程中高歌一曲既可以缓解压力,又增添了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2.营造情趣,激发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知识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情趣的体验过程。热烈而又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跃,呈现最佳状态;反之,冷漠沉闷的教学气氛往往会压抑学生的思维,窒息智慧的火花。把情和趣进行有机的结合,融为一体,贯穿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情激情,以趣激趣,从而产生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3.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激发兴趣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要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对于学困生来说这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中要让学困生多观察、多读图。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地图,让他们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有用的信息。《七大洲和四大洋》教学时,要求学生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并画出简单的世界地图,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困生也喜欢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自然,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也不错。
三、激励评价,对学困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教师往往是学生心目中的崇拜者,偶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犹如一把打开学生探求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更是哺育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乳汁。 教育不仅让好学生讲步,更要让学困生进步。教学中以激励学生为主,采取不同的方式,从课堂作业、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1.课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一般学困生缺乏自信,上课从来不举手,教师要及时鼓励。当学困生回答了某些开放性的材料分析题时,就马上表扬:“这位同学的回答很有创意,以后可以当一名记者了,我们先为小记者加油吧。”同时,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激励学困生好上加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2.作业评价 对于学困生,帮他认识作业训练的重要性,不时地鼓励他们写规范、写好,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给予“优”评价,送给他们一句激励的话语。例如,“继续努力!”“相信下次会更好!”
四、对症下药,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在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时,必须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例如,对顽皮型后进生,应该用疏导,迁移的办法,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和智力用到学习上,用到为班集体做好事上;对迟钝型后进生,必须在开发智力,在培养学习信心和兴趣等方面狠下功
⑧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 王春晓
1、教师要把话说“活”。有位教育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专讲授。形象的语言是教学的属催化剂,是学生愿意听的磁铁石,否则,学生会觉得课堂索然无味,不愿意听。
2、教师要把话说“趣”。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是吸引学生愿意听的粘贴剂。所以培养一定的幽默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3、教师要把话说“美”。美得教学语言不仅能极大地增加教学内容得感染力,也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
总之,风趣、幽默的课堂气氛,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愿意听、愿意学,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⑨ 教师如何给学生辅导中考历史
给他们讲解各个有难度的知识点,还可以让他们提出一些他们不会做的题你再教他们怎么做,看一下历届中考的题型等.....
⑩ 如何指导学生巧学历史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们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人们对某个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心情,不仅能够很快地接受信息,而且会记忆深刻,不会遗忘。当我们对某一事物不感兴趣时,就会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开小差,很难记住有关信息。由此可见,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学科感兴趣非常重要。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结合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跟授课老师有很大关系。如果学生喜欢某位老师,课堂气氛就会更活跃。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有好的人品。言谈要文明,待人处事要得体,做事要得人心;平时就要多关心学生,平等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别而有差别地对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多发表意见;课堂上应设计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成绩段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于答错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不能言语过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对的答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要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这样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二、课堂导入,引发兴趣
“万事开头头难”,课堂教学也是这样。一节课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我曾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导入,课堂效果显著。教学《“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小品《卖拐》和台词“这满大街都是腿脚好的,谁买你那玩意啊?”,再告诉学生秦朝的一件怪事: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设置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用一些富有启发性思考价值的漫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讲述《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时,我就利用课文中的漫画加以渲染,烘托气氛,引发学生兴趣。这一课中有一幅《梅特涅夹着尾巴逃跑》的漫画插图。我先让学生看这幅漫画,紧接着简短地介绍:梅特涅是奥地利首相,擅长外交权术,他一贯仇视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在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舞台上显赫一时,而在1848年革命中却男扮女装仓惶出逃。那么,这场革命到底是怎么回事?梅特涅的仓皇出逃你能看出什么?以此导入新课。学生对1848年欧洲革命规模之大,对反动统治打击之深,有了深刻印象,兴趣盎然。
三、教材插图,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青少年时期,形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这一特点,要知道直观、生动、形象的插图带给学生大脑的刺激比教科书中单纯的文字叙述要强烈得多,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无论是历史重现的想象图如《山顶洞人的生活》,色彩斑斓的遗址图如《秦始皇兵马俑》,还是生动形象的示意图如《西周的等级制度》,栩栩如生的人物图如《朱元璋》,都是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传递丰富的历史信息,吸引学生追寻历史的足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有兴趣
学生在书本中所学习到的历史大多为正史,他们对于野史了解得比较少。野史虽然与历史事实有差距,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议论。课堂中如果加入野史元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影视作品中的很多情节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正是这些影视作品让学生接触到历史,对历史有所了解。比如讲到汉朝历史时,《美人心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师在课堂中讲起这些影视作品,学生会有共鸣,还可以就影视作品中的真实性与学生进行讨论。《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内容,如果教师阐述书本内容就会显得既无聊又枯燥,我便搜了这段视频给学生看,在看之前我将问题提出来并且写在黑板上,学生带着问题看得津津有味。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谐音既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记忆。如战国七雄齐楚韩燕赵魏秦谐音可记为:七叔含烟找围巾。又如让学生掌握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中的五处通商口岸上海、厦门、福州、宁波、广州,可用谐音记忆为:上下服您管。当我每次说出谐音时,学生一片笑声,很快记住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编演历史剧激发学生兴趣。在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我指导学生表演“杯酒释兵权”,赢得班里同学的阵阵掌声。这种全新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一改过去枯燥的传统教法,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自然就有了兴趣。
诗词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以独特的语言描述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伤痛和灾难。“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庆歌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章太炎1904年为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所作的讽联将慈禧太后的罪恶概括得淋漓尽致。
五、巧用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教师不仅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趣味,还要注重课外辅导教学时的趣味性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保持持久兴趣。我在教学中就有这样的实践,我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课,建立课外外兴趣小组进行趣味辅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如有一次的兴趣小组活动,我是这样安排的:要求学生以课本上的历史人物为基础加以搜集,帮助学生加深对学过的历史人物的理解。有位同学搜集到这样一则材料:俾斯麦1832年17岁时,9个月与人决斗了24次,人称“疯子俾斯麦”。这则材料使学生对课文中俾斯麦推行的“铁血政策”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总之,历史是一门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学科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给学生创设乐学的情境。